You are on page 1of 5

人社院學士班 2016「哲學基本問題」課程 

文本分析報告 

學系:人社院學士班一年級 姓名:李至恩 學號:105048119 

分析文本:Plato, Phaedo(95c-105a ) 
選讀版本:Dialogues of plato volume 1 , Benjamin Jowett,
Cambridge library collection 

(題目:「靈魂不滅」何以論證而來?) 

《 斐 多 》 ( Phaedo ) 篇 是 由 斐 多 ( Phaedo ) 向 埃 奇 可 累 提 斯
(Echecrates)所轉述 的對話錄,紀錄了蘇格拉底(Socrates)在臨死前,
與門生們的對談,並且透過論證 證明靈魂不滅。在本次報告中僅分析證明靈
魂在死後仍將不滅且永生的段落,從蘇格 拉底否定靈魂為和諧後開始,到完
全證明靈魂是永生不滅的。本文將呈現筆者對於文 本的解讀,以及閱讀過程
的思考脈絡,並將以粗體段表「筆者對於文本的理解」,其 餘部分則是筆者
與文本之對話結果。 

在一開始,蘇格拉底談起了自己年輕時曾熱愛自然科學,當時他讀到一本阿那
克薩哥 拉(Anaxagorus)寫的書,本來希望可以從中讀到精神(Mind)的
概念,進而了解 事物發生的原因。但後來蘇格拉底發現,書中並沒有繼續說
明精神概念,而書中認為 宇宙間的秩序,是源於元素的組合、結構等,但蘇
格拉底認為這只是萬物發生的構成 條件,而非原因。舉例來說,蘇格拉底認
為自己之所以會在監牢裡,不僅僅是因為他 具有肌肉與骨骼,而是因為他做
出了正當的選擇,儘管假如他沒有肌肉與骨骼,他自 然無法做出選擇,但認
為那些事是因為有骨肉而做的,是十分荒謬的(98e-99c)。 
由此可見,蘇格拉底並不認同唯物理論,而認為有其他超越物質的存在,影
響了他所 做的一切決定,並決定世間的因果。 

蘇格拉底在此段假設了必定有個超自然的存在來決定宇宙的秩序,否定了阿
那克薩哥 拉的說法,但是阿那克薩哥拉的說法,也未必說不通,從極微觀的
角度來看,蘇格拉 底所認為超自然的決定,或者說是心靈上的變化,也都可
能是被極度微小的粒子所堆 砌、變化,進而操縱著的,而蘇格拉底所提到的
「做出正當的選擇」,也可能是因此 而生。同樣地,靈魂也是蘇格拉底所認
為的超自然事物,我們便可以向前推測,靈魂 是否也真的存在? 
蘇格拉底從一開始就假設靈魂存在,於是可以討論靈魂的功能與生滅,但也許
靈魂根 本不存在,人的感覺與決策其實是由一大堆的微小粒子所構成的?或
者也許靈魂本身 是由一大堆的微小粒子所構成的?我們可以試著猜想,在蘇
格拉底所生長的時代,靈 魂這個概念為什麼會出現?是出於宗教上的因素,
或者是出於道德上的規範?從柏拉 圖(Plato)的幾篇早期的對話錄中,我們
可以發現,宗教與道德往往是一體的,我認 
為,雖然靈魂的存在無法被證明,但仍舊可以被人信仰,作為人民生活的準
則,為了 使靈魂充實自我的美德而努力。
接著,蘇格拉底談起他放棄阿那克薩哥拉的理解方式後,自己找出的一個用來
探詢因 果的次好的方法。蘇格拉底認為,就像是要透過水面反射看太陽才不會
被用瞎,他在 探詢事物存在的真實時,要借助概念(ideas)推理。而在這樣
的方法中,蘇格拉底首 先找出最有力的道理,接著,只要同意(agree with)
該道理的,蘇格拉底就視之為 真實的,反之亦然。舉例來說,蘇格拉底認定
「絕對的美」的性質是強而有力的存在 ,而絕對的美之外的東西之所以美,是
因為它們分享(partake)了絕對的美。而事物 的其他性質亦然(100b-
100d)。 

蘇格拉底在此段舉了透過水面看太陽,來表達自己使用概念進行推理論證的
原因,因 為確實有些概念無法透過實際觀察來論證,而必須透過概念分析與
論證推理得來。靈 魂這樣的概念尤其如此。在此段,蘇格拉底在探詢因果時,
先找到最有力的道理,並 且預設其為真。正是由於某些事物的不可證明,所
以才必須暫且先假設其為真,而在 論證過程中所產生的理論若沒有產生矛盾,
便可視其為真。這可以視為一種邏輯策略 上的考量,畢竟若需先證明一切,
我們便難以獲得其他知識。 

但是這樣的討論方式,我在剛開始學習哲學時,有些不習慣,因為前提尚未證
成,就 開始論證,便無法構成絕對健全的論證,感覺不大踏實。後來在邏輯學
學到「間接證 法」,才理解到哲學思考事實上未必需要前提全真才能繼續。而
之前跟助教討論過此 事,助教的回答是:儘管我們無法百分百確知某物是否真,
但是就像是在《Euthyphro 
》篇,我們仍可以論證過程中得知某些可能性為假。 

接著,蘇格拉底開始運用先前提到的「絕對的性質」開始論證:一個人比另
一人高一 顆頭,是因為高的性質,而非因為那顆頭的高度,否則,另一人比
他矮一顆頭,也會 是因為那一顆頭的高度,而因為同樣的原因(一顆頭的高
度)導致不同結果,是一件 令人害怕的事;而一加一等於二,二存在的原因
並非源自於「加一」而是源於「成兩 倍的性質」(duality)。蘇格拉底將論
證繼續下去,假如將蘇格拉底與希米亞斯( 
Simmias)相比,由於希米亞斯比蘇格拉底高,所以具有高的性質;而假如將
希米亞 斯與斐多相比,由於希米亞斯比斐多矮,所以具有矮的性質,這麼說
來看似希米亞斯 身上同時存有高與矮的性質,但是蘇格拉底認為當兩個完全
相反的性質,互相接近時 ,其中一方必定撤退或者消亡(102c-103a)。 

蘇格拉底在此段提到一物之所是,是由於其本身所分享的性質,而非外在的
因素,這 呼應到前面的論述,蘇格拉底不認為自己做出正當的事而待在監獄
中,是因為外在條 件的關係,而是因為自己具備了相關的性質,所以他可以
藉此做出選擇。但是我認為 無論是外在或者本身性質都可以解釋現象,未必
其中一個必定為真,我並不認同蘇格 拉底的想法:「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導致
相反的結果是奇怪的事」。反例很簡單,我們 自小就有學習成語: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等,同樣的一物,藉 由不同的方式操作使用,
本來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這並非如蘇格拉底所說,是荒 
謬、不自然的。
而此段較難以理解的部分在於,希米亞斯身上看似同時存有高與矮的性質,
但蘇格拉 底認為當兩個完全相反的性質,不可能互相容納。我們可以這樣子
去理解:儘管希米 亞斯具有高的性質,但是這個高的性質,只在與蘇格拉底
相比時出現,一但希米亞斯 改與斐多相比,高的性質便會撤退,矮的性質則
出現。這代表了我們所具備的一切性 質,其實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並被取
代,那麼,我們具有恆常不變的部分嗎?我認 為是有的,只是必須花心力維
持。舉例來說,蘇格拉底身為一位哲人,追求「真」的 性質,甚至是追求
「絕對的真」,那麼他如果要避免自己所具有的真消散,就勢必要 在面臨
「假」的時候盡快撤退,才能夠保持自己所追求的性質。 

接著,有人提起了在《Phaedo》篇最初時,蘇格拉底與門生所討論的相反的
概念 ——任一物必定從其相反物而來。蘇格拉底解釋到,當下所討論的是—
—任一物不可 能變成其相反物,與此人所說的不同(103a-103c)。於是蘇
格拉底繼續論證,首先 ,他提到熱和冷與火和雪,火可以具備熱的性質,但
火不是熱,蘇格拉底藉此闡明一 物雖與其性質不同,但卻可以具有該性質。
第二,雪遇到火便會無法維持雪,於是可 以獲得一個結論,許多事物之間雖
看似並非相反,但是由於他們的內在性質是相反的 ,於是便會互相撤退或者
消亡。最後,進一步來說,一物之所以會因其相反物消亡, 是因為其相反物
具有與此物的性質相反的性質,於是我們可以說,一物會因為其具有 的性質
所相反的性質而消亡,例如雪會因熱而消亡(103c-104a)。 
這時蘇格拉底要求克培斯(Cebes),不要回答性質,而回答具有此性質的物
並且 提問:給予什麼會使身體活著?克培斯隨即回應:靈魂。由此可見靈魂具
有「生命的 性質」,並可以使身體活起來。而「生命」的相反是「死亡」,如
前述,因為靈魂具 有生命的性質,所以與「死亡的性質」互不接受
(receive),而不接受死亡的便是永 
生不滅的,於是便可獲得一個結論:靈魂是永生不滅的(105b-106a)。 

蘇格拉底在此段開始接續前面所得到的結論——「相反的性質無法互相接受」
做闡 述。此處我的疑問是,為什麼性質必定是二元對立的?為什麼不是像三原
色是紅、 黃、藍?難道一切性質皆有其相反性質嗎?根據邏輯學,我們假定一
物 A,A 的相反便 會是「非 A」,所以這一點看似是可做到的。但是若將這個
方式套用到蘇格拉底所提 到的例子,例如冷與熱,根據邏輯,冷的相反是非冷,
但是非冷就必定是熱的嗎?為 什麼不是微溫的?或是既非冷、也不熱的? 

按照蘇格拉底的想法,我猜他會認為溫的事物分享了冷的性質,也分享了熱
的性質, 但是蘇格拉底又說過,一物內部不可能同時存有兩種相反的性質,
於是我們可以這麼 解釋:溫的事物因為冷與熱的無法相容,所以不具有「絕
對的冷」與「絕對的熱」的 性質。「不絕對」便是「相對」,那麼套到最後
靈魂的論證,靈魂具有生命的性質, 而「生命」的相反是「死亡」,那麼當
這兩者互相碰撞時,靈魂可能會產生兩種變化 
:第一,一方撤退,靈魂必定永生;第二,兩者消散,而就像溫的事物非冷
也非熱一 樣,靈魂便會是半死不活的。 

但是根據蘇格拉底的說法,就像是熱量必定帶著熱的性質、發燒必定帶著病
的性質, 而靈魂必定帶著生命的性質,如果不帶有生命性質,靈魂就不會是
靈魂,就像是熱量
不可能不熱、發燒不可能不是病,所以靈魂不可能不帶有生命的性質。回到前
述的說 法:相反的性質碰撞時,要就是一方撤退,否則就會消亡,但是靈魂必
定是具生命性 質的,此性質不可能消亡,那麼根據邏輯學的選言三段論
(Disjunctive Syllogism),靈 魂在面臨死亡時不可能消亡而必定撤退,所以仍
舊可以獲得一個結論:靈魂是永生不 滅的。 

論證與文本分析就此告一段落,細讀後,會發現蘇格拉底的論證中,仍有不
完備之處 ,但是,如同我對於靈魂本身的看法,比起質疑其真偽,不如觀察
其所可以造成的影 響,正是因為蘇格拉底認為靈魂不滅,所以他可以做出他
所認為正確的抉擇,於是他 便可以用愉悅的心情面對死亡,而目睹或者聽聞
此事的人們,也將秉持著他的精神, 努力透過實踐美善,將自己的靈魂臻於
至善,使自己成為更良善的人,進而讓世界更 加美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