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38 卷 第 5 期 建  筑  结  构 2008 年 5 月

中美抗震规范的结构基底地震剪力比较
席春华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 北京 100101)

[ 摘要]  为满足完成国内合资及海外项目工程的需 要 , 依 据国标抗 震规范 GB50011— 2002 和美标 UBC97 规 定的地


震作用静力计 算法 , 比较了结 构在多种场 地类型和 地震烈度下 的基底剪力 计算结果 。 分析表明 , 在绝大 多数情况
下 , 框架结构国标地震基底剪力大于 UBC 计算值 , 最后给出了结果对比表以方便工程应 用 。
[ 关键词]  地震 ;基底剪力 ;UBC;比较

Comparison of seismic base shear of structures between PRC code GB50011 —2002 and UBC97
Xi Chunhua
(Civil Department, SINOPEC Engineering Incorporation,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
To meet the need of executing domestic and oversea projects, based on the PRC code GB50011— 2002 and American
code UBC97 regulations, the seismic base shear of structures under the different soil classifications and seismic accelerations is
compared.The analysis shows, the PRC code give greater base shear than UBC in most cases.A comparison table is given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
seismic ;base shear ;UBC ;comparison
Keywords:

1   前言 静力计算法 ;
3)等 效剪 切波速 都采 用多层 土与匀 质土
近年各种类 型的涉 外工 程越来 越多 , 其类型 大致 在剪切波速传 播时 间上等 效的方 法计 算 ;
4)仅考 虑常
为以下三种 :
1)整体引进技术项目 :
整个 项目完全由外 见结构自 振周 期范 围 0.1 ~ 3.0s 。由于 长周 期结 构对
方按照国际通 行的规 范及 标准进 行设计 , 外方 设计建 短周期型加速度 地面 运动的 反应 相对不 大 , 按 加速度
设在中国境内 的工程 时 , 必 须符合 中国 国标的 最低及 反应谱计算的地 震作 用随自 振周 期增加 明显降 低 , 且
强制性要求 , 因此 需要了 解相关 中国 规范的 内容 。2) 大多数长周期结构如高层建筑等按规范的 要求应进行
中外合资项目 :
许多跨 国公 司在其 全球 设立企 业均按 模态分析或时间历程响应分析 , 故此处 不考虑比较 ;
5)
照国际通行的 标准规 范进 行设计 , 项目 实施时 合资企 计算考虑 5 %标准结构阻尼比 ,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
业中的外方股东无一例外地对工程应用规范及标准提 3   场地土的分类
出他们的此类 要求 , 此 时中 方业主 从控 制投资 总额和 场地的土层软 硬程 度和覆 盖层 厚度 , 对 判定 场地
满足本地法规 要求的 角度 出发 , 需 要了 解中外 标准的 土类型具有决定 性的 影响 , 从 而导 致建构 筑物 对同一
异同 。3)中国投 资者和 工程 建设公 司走 向海 外市场 , 地震 烈 度 下 的 地 震 响 应 有 较 大 差 别 。按 GB50011 —
海外建设项目 必须 符合所 在国建 筑法 规的最 低要求 。 2001 规范中条文 4.1.4 确定的规则计 算覆盖层 厚度可
变 化 , 而 UBC97 则 考 虑 相 对 固 定 的 覆 盖 层 厚 度
对建 构筑物抗震 设计而言 , 美 国标准 UBC 在海外的应
30.48m 。根据土层的剪切波速划分的岩土类型见图 1 ,
用具有普遍性 , 因此美国《建筑统一规范》(UBC97)和中
可以看出 , UBC97 和国 标规范 中对 岩土 分类 的区 别不
国《建筑抗震 设 计规 范》(GB50011 —2001)的相 关 要求
大 , 仅是具体数值的差别 , 两种规范最终的分类定义有
是必须要了解的 。
结合近年来 多个大 型涉 外工程 项目 的工 程实践 ,
给出了两 本规 范 关于 底部 剪力 法 计算 的 分析 比 较结
果 , 供业内人士参考 。
2   地震作用比较的基准
1)UBC97 和 GB50011 —2001 规范都是基于 50 年超
越概率 10 %的烈 度 , 也就 是说按 475 年的 重现周 期确
图 1  根据剪切波速划分的岩土类型
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
2)仅考 虑规则 的多层 工业 民用建
构筑物 , 并采用 两规范 各自 建议给 出的 等效地 震作用 作者简介 :
席春华 , 硕士 , 高级工程师 , Emai l :
xichunhua@bpdi .
com .
cn 。

62
局部相互交叉现象 。 因为 UBC97 的一类区 和我国 的 6 区并 不对 应 , 其
下面给出的场 地分 类对 比(表 1)中 , 将 按中 国规 相应的 设 计 基 本 加 速 度 值 0.075 g 比 中 国 6 度 区 的
范计算的等效 剪切波速值换 算为 UBC 规范相对应值 , 0.05g 大且比 7 度区 的 0.10g 小 , 为便于 比较 , 人为地
能在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判定场地土类 型 。例如对于覆 将 6 度区(0.05 g)和 7 度区(0.10g )加 速度作线 性插值
盖层厚度为 5m 、剪切波速 250m s 的某土层下存在着剪 得到 0.075g , 在此处定义为 6.5 度区 。同样对 7 度和 8
切波速大 于 500m s 的另 一土 层 , 按 GB50011 —2001 的 度区 , 按对应 的加 速度 值定 义 为 7 度 区 7 度强 区 和 8
规则判定为 Ⅰ类场地 。当 按 UBC 场地 类型判 别时 , 近 度区 8 度强 区 , 分 别 对应 UBC 规范 的地 震 分区 , 具体
似认为 5 ~ 30.48m 的土 层剪 切波 速为 500m s , 剪 切波 细节见表 2 。
在地面至计 算深 度 30.48m 之间 的传 播时 间 t =5 250 根据规范 GB50011 —2001 附录 A 给出的我 国的地
+(30.48 -5)500 =0.071s , 则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值 Vse 震设防烈度区划图 , 地震 9 度设防区很少 , 不考虑地震
=30.48 0.071 =429.3m s , 初 步 可判 定 该 场 地 类 别为 9 度区和 UBC 分区 4 度的相互比较 。
Sc 。从我国的剪切波速 Vs 与标 贯击数 N 的统 计结果 地震烈度 、分区和设计基本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表 2
关系公式[ 1] Vs =116.0 N 0.256 (适用 各 类土)可 以 确认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07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

UBC97 场地类别的判定规则中 对标贯值的要 求都能满 GB50011—2001 6度 6.5 度 7度 7 度强 8度 8 度强 9 度


UBC97 分区 — 1 — 2A 2B 3 4
足 。而 UBC 对 不排 水 抗 剪 强 度 的要 求 因 GB50011 —
2001 无相对应的要求 和相 关资料 供参考 , 此处 认为自 5   地震作用的对比
然满足 。 对 UBC97 地震分区 1 和国标名义 6.5 度区 、UBC97
场地类别对比 表1 地震分 区 2A 和 国标 7 度强区 、UBC97 地震 分区 2B 和
GB50011—2001
1)
UBC97
2) 国 标 8 度区 、UBC97 地震分区 3 和国标 8 度强区的基底
场地 覆盖层厚度 等效剪切波 场地 等效剪切波 标准 不排水抗 剪力系数-结构自 振周 期曲 线分 别进 行对 比 。限 于篇
类别 m 速范围 m s 类别 速范围 m s 贯入值 剪强度 kPa 幅 , 文中只给出 UBC97 地震分区 2A 和国标 7 度强区的
SA v s >1 500
— — 对比曲线 , 见图 2 。图 中各曲线 代表的 意义 :
自 下而上
Ⅰ 0 v se >500 SB 1 500 ≥vs >760
SC
UBC 结构特性系数 R =8.5 , 7.0 , 6.4 , 5.6 , 4.5 ,3.5 ;
带数
760 ≥v s >360 >50 >100
Ⅰ <5 SC 据点的 1 , 2 , 3 曲线分别代表某类场 地设计地震 分组第
500≥v se >250
Ⅱ ≥5 SD 360 ≥v s >180 15 ~ 50 50 ~ 100 1 , 2, 3 组 。
Ⅰ <3 SC 760 ≥v s >360 >50 >100
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1)国标 GB 下 Ⅰ类场地对
Ⅱ 3 ~ 50 250≥v se >180

Ⅲ >50
SD 360 ≥v s >180 15 ~ 50 50 ~ 100 应美标 UBC 划分下 的 SA 及 SB 场 地时 , 所 述结 构类型
Ⅰ <3 SC 760 ≥v s >360 >50 >100 的国标地震基底剪力值大于美标对应值 ;
2)国标 GB 下
3 ~ 20 SD 360 ≥v s >180 15 ~ 50 50 ~ 100
Ⅱ 180≥v se >140
20 ~ 50
SE v s ≤180 <15 <50
Ⅲ >50

Ⅰ <3 SC 760 ≥v s >360 >50 >100

Ⅱ 3 ~ 15
v se ≤140 SD 360 ≥v s >180 15 ~ 50 50 ~ 100
Ⅲ 15 ~ 80

Ⅳ >80 SE v s ≤180 <15 <50


SE 3)
需特别评估的土

   注 :
1)考虑覆盖层厚度和 20m 二者 的较小值 。 2)考 虑上部 30.48m 覆盖层 厚度 。 3)地

震 作用下液化土 、高度敏感性土及易塌陷的贫粘 土 ;
泥炭 和富含 有机质粘 土 , 其厚 度大于

3m ;
高塑性粘土 , 塑性指数 IP >75, 且厚度大于 7.62m ;
厚度超过 36.576m 的软 中软粘土层 。

从表 1 中的对应关系可以归纳出按 两本不同规范
划分的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 ,如表 3 所示 。
4   地震区域划分及设防烈度
按 GB50011 —2001 规范 条 文 3.2.2 给出 的抗 震设
防烈度与设计 基本地 震加 速度值 的对应 关系 , 抗震设
防烈度 6 度无对应的 UBC 分区 , 且抗震设防烈度 7 和 8
分别与二个不同的加速度值相对应 。 图 2  UBC97 地震分区 2A 与国标 7 度强区地震剪力系数

63
Ⅰ类场地对应的美标 UBC 划分下的 SC 场地时 ,所述结 GB500011 —2001 以符合当地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
构类型 中 除 钢 筋 混 凝 土 钢 结 构 抗 弯 框 架(R =3.5 批复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给出的地震 设防参数如
4.5)外 , 其余结构 类型 的国 标地 震基 底剪 力值大 于美 下:
设计地震加速 度 0.15g , 属 7 度强区 , Ⅱ类 场地 , 设
标对应值 ;
3)国 标 GB 下 Ⅱ Ⅲ 类场 地对 应的 美标 UBC 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厂区经业主聘请的外 方地震学家
划分下的 SD 场地 时 , 所 述结 构类型 中除 钢筋 混 凝土 根 据测量数据评价确定为 UBC97 定义的 2A 分区 , 按剪
钢结构抗 弯框 架(R =3.5 4.5)外 , 其余 结构 类型 的国 切波速和标贯击数判别规 则表 1“ 场地 类别对比” 确定
标地震基底剪力值 均等于 或大 于美标 对应 值 ;
4)国标 UBC97 场地类别是 SD 。
GB 下 Ⅱ Ⅲ 类场 地对应 的美标 UBC 划分下 的 SE 场地 考虑正常结构自振周期 范围 0.5 ~ 1.8s , 由 上述给
时 ,国标 地 震基 底 剪 力值 与 美 标 UBC 对 应 值 具 可比 定参数可快速确定采用图 2(d):
对 普通支撑框 架(UBC
性;
5)国标 GB 下 Ⅳ类场地 对应的 美标 UBC 划 分下的 中定义为 R =5.6), 国标第一组剪力值大于 UBC 值 , 应
SE 场地时 , 所述结构类型中除钢筋 混凝土抗弯框 架(R 按国标计算地震剪力 ;
对钢抗弯框架(UBC 中定义为 R
=3.5)外 , 其余结 构类 型的 国标 地震 基底 剪力值 均等 =4.5), 国 标第 一组剪 力值 小于 UBC 值约 10 %左右 ,
于或大于美标对应值 。UBC97 与 国标基底剪 力系数的 应按 UBC97 计算地震剪力 , 可 取国 标计算 地震 剪力值
比较见表 3 。 乘以 1.1 倍放大系数 等代为 UBC 值 ;
对钢 筋混 凝土抗
6   工程应用 弯框架(UBC 中定义为 R =3.5), 国标 第一组剪 力值比
1)某特 大型 中 外合 资 工程 地 处南 方 海边 丘 陵地 UBC 值小 30 %, 按项 目要 求应 采用 UBC 值 , 此时 可利
区 ,80 %厂区属于开挖剥离区 , 约 20 %场地属于良好的 用放大系数 乘国 标计 算地 震剪 力等 代 为 UBC 值 以方
结构性填方区 。业主要求工程设计中各 类建构筑物的 便国产结构软件包的使用 ;
其他结构可类似处理 。
地震作用计算 原则应 采用 UBC97 , 当 国标 GB500011 — 2)中东某工程 项目 , 外 方业 主要求 工程 设计 中采
2001 和 UBC97 相 比 有 更 严 格 的 要 求 时 采 用 国 标 用全套美国标准 , 地震作用取 UBC97 方法 。岩土勘测
不同地震烈度下所述结构的基底剪力值比较 表3
GB50011 —2002场地分类 Ⅰ Ⅱ Ⅲ Ⅳ

UBC97 场地分类 SA SB SC SD SE SD SE SE

6.5 度 中间部分 GB<UBC GB<UBC GB<UBC UBC 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UBC 和 GB第 3 组可比
钢筋混凝土
7 度强 中间部分GB<UBC 中部部分 GB<UBC GB<UBC UBC 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UBC 和 GB第 2 组可比
抗弯框架 GB≥UBC GB≥UBC
8度 UBC 基本同GB 第 3 组 UBC和 GB第 3 组可比 GB<UBC UBC 和 GB第 1 组可比 GB<UBC UBC 和 GB第 2 组可比
R =3.5
8 度强 UBC 基本同GB 第 3 组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T <0.5s 时GB<UBC GB>UBC UBC基本同 GB 第 3 组 UBC 基本同GB 第 1 组

6.5 度 UBC 基本同GB 第 2 组 UBC基本同 GB 第 3 组 GB<UBC GB>UBC UBC基本同 GB 第 3 组 UBC 基本同GB 第 1 组

钢结构抗弯 7 度强 UBC 基本同GB 第 2 组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GB>UBC UBC和 GB第 3 组可比 GB>UBC
GB≥UBC GB≥UBC
框架 R =4.5 8度 UBC 基本同GB 第 2 组 UBC基本同 GB 第 1 组 T >0.5s 时GB<UBC GB>UBC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8 度强 UBC 基本同GB 第 1 组 GB>UBC 中部部分 GB <UBC GB>UBC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6.5 度 GB>UBC UBC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GB>UBC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普通抗弯框 7 度强 GB>UBC GB>UBC 中间部分 GB <UBC GB>UBC UBC和 GB第 2 组可比 GB>UBC
GB≥UBC GB≥UBC
架 R =5.6 8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3 组 GB>UBC UBC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8 度强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2 组 GB>UBC GB>UBC GB>UBC


6.5 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3 组 GB>UBC UBC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特殊钢中心
7 度强 GB>UBC GB>UBC UBC 和GB 第 3 组可比 GB>UBC GB>UBC GB>UBC
支撑框架 GB≥UBC GB≥UBC
8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2 组 GB>UBC GB>UBC GB>UBC
R =6.4
8 度强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GB>UBC GB>UBC

6.5 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2 组 GB>UBC GB>UBC GB>UBC

钢偏心支撑 7 度强 GB>UBC GB>UBC UBC 和GB 第 2 组可比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框架 R =7.0 8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GB>UBC GB>UBC

8 度强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6.5 度 GB>UBC GB>UBC UBC 基本同 GB 第 1 组 GB>UBC GB>UBC GB>UBC

特殊抗弯框 7 度强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架 R =8.5 8度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8 度强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GB>UBC

  注 :
1)G B>UBC 意味着国标计算值在分析时段内大 于 UBC 计 算值 ;
2)中间部 分 GB >UBC 意味 着国标 计算值 在大部 分分析 时段 内大于
UBC 计算值 ;
3)可比意味着国际计算值在大部分分析时段内和 UBC 计算值的差别 在 8%~ 14 %;
4)基本相同意 味着国标计算 值在大部 分分析
时段内和 UBC 计算值的差别小于 8%。 (下转第 54 页)

64
7   结语
1)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念 , 提出了计 算中震 、大震
时结构侧移变形 的一 种方法 , 作为 对结构 侧移 的设计
控制 。计算结果一般偏于保守 , 用于实际比较安全 。
2)对于框架结 构提 出的 λ值为 2 , 通 过 实际 经验
的累积 , 可进 一步予 以改善 。 如果要 使设计 为中 震不
坏 、大震可修 , 则可提 高 λ值 , 当然 应相应 地增 加钢筋
数量或采取其他措施等 。
3)就当前抗震 设计而 言 , 结 构的弹 塑性 全过 程静
力分析 , 可认为是一种比较可行且可靠的 方法 , 用来复
核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及侧移变形等 。今 后如果结构
的侧移在设计中得到相当可靠且比较接近 实际情况的
控制 , 则结构的 全过程 静力分 析在 实际设 计中 似可不
必再进行 , 但对研究而言则是必需的 , 或进 一步采用地
图 5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计算结果 震反应时程分析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 叶燎原 , 等 .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原理和计算实例
[ J] .建筑结构学报 , 2000 , 21(1): 37-43 .
[ 2 ] 杨溥 , 等 . 结构静力弹 塑性 分析(push-over)方法 的改进[ J] .建
筑结构学报 , 2000 , 21(1): 44-51.
[ 3 ] 徐培福 , 等 .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 性能抗 震设计 的研究[ J] .
土木工程学报 , 2005 , 38(1): 1-10 .
[ 4 ] 钱稼茹 , 等 . 建筑结构基于性 能抗震 设计[ J] .建筑 结构 , 2001 ,
31(4): 3-6 .
[ 5 ] 罗文斌 , 等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 于位移的 抗震 设计[ J] . 土
图 6  结构地震剪力及侧移设计取值 木工程学报 , 2003 , 36(5): 22-29.
 
[ 6 ] 梁兴文 , 等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 于位移的 抗震设计 方法研
Δ2p 51.09 Δ1p 27.68 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 2005 , 38(9): 53-60 .
ηp = = =1.69 , η
p =Δ =14. =1.86 [ 7 ] 梁兴文 , 等 .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 构基于位 移的抗震 设计方
Δ2e 30.15 1e 85
法研究[ J] . 建筑结构 , 2006 , 36(7): 15-22 .
平均值 ηp =1.78 。 [ 8 ] 魏琏 , 等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修 正及其在 抗震设计 中的应
用[ J] .建筑结构 , 2006 , 36(8): 97-102 .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
[ 9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2001[ S] . 北京 :
中国 建筑 工业出
ξy2 = ξy1 =(0.16 ×2)0.9 =0.36 版社 , 北京 : 2001 .
[ 10] 翟长海 , 谢礼立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超 强研究[ J] .建 筑结构
按抗震规范查表 得 ηp =1.5 。计算 与抗 震规范 的简化
学报 , 2007 , 28(1):101-106 .
复核验算方法相比 ,前者为后者的 1.78 1.5 =1.19 倍 。 [ 11] 丰定国 , 等 . 抗震结构设计[ M]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00.

(上接第 64 页) 建构筑物 , 绝 大多 数 情况 下 按国 标 GB50011 —2002 计


报告确定地震参 数如下 : 设计地震 加速度 0.15 g , 地震 算的地震基底剪力将满足 UBC97 要求 。
UBC97 分区 2A , 场地类别是 SC 。 2)对国 标地 震基 底剪 力值 与美标 UBC 对应 值具
考虑 正常结 构自振周 期范围 0.5 ~ 1.8s , 采 用图 2 可比性的情况 , 可通过 等代系 数来 调整某 一值 相对另
(c):对 支 撑 框 架 (UBC 中 定 义 为 R =5.6 , 6.4 , 7.0 , 一值在可接受误 差范 围内 , 以 满足 输入工 程计 算软件
8.5),国 标剪力 值大于 UBC 值 ;
对 钢抗弯框 架(UBC 中 和应用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
定义为 R =4.5),国标第二组剪力值同 UBC 值 , 但在工 3)对国标定义为 Ⅱ 类场地 但 UBC 定义 为 SE 场地
程中主要构 筑物 均不采 用 。考虑 到当地 实际 情况 , 项 类型上的少数特 殊情 况 , 其地 震基 底剪力 值应 按项目
目不采 用 钢 筋 混 凝 土抗 弯 框 架 (UBC 中定 义 为 R = 规定个别处理 。
3.5)。综合上述 几点 及国 内同 类项 目经验 , 可忽 略应
参 考 文 献
用 UBC97 计算地震作用对 总价的 影响 , 钢结构 设计采
[ 1] 龚思礼主编 . 建筑 抗震设计 手册[ M] .
北京 :中国建 筑工 业出版
用美标 AISC 许用应力法的影响另行考虑 。
社 , 1994 .
7   结论与建议 [ 2] CECS160 : 2004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行[ S] .
1)对 UBC 所定义的结构延 性系数 R ≥5.6 的各类 [ 3] Uniform Building Code .
1997.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