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討論題目

1. 試件尺寸大小是否會影響熱處理結果?加溫時間與持溫時間是否會影響熱處
理結果?多段加溫與持溫是否必要?
試件尺寸大小是會影響熱處理結果的,因為試件尺寸會影響到加熱與冷卻的速
率。大型試件的加熱與冷卻速率比小型試件慢,因此需要更長的加熱與冷卻時
間來達到相同的熱處理結果。
加溫時間與持溫時間也會影響熱處理結果。加溫時間太短可能會導致試件未達
到所需溫度,而持溫時間太短可能會導致熱處理效果不足。
多段加溫與持溫通常用於處理複雜的試件,例如大型壓力容器和鋼板等。多段
加熱可以使試件達到所需溫度的速率更加均勻,從而減少內部應力和變形。此
外,多段持溫也可以使試件在所需溫度下保持的時間更長,進一步提高熱處理
效果。但是,多段加溫與持溫的實驗成本更高,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
2. 正常化或退火熱處理加熱溫度與持溫時間是否會因試件材料的組成而有不同?
會因試件材料的組成而有所不同。
不同材料的相變溫度不同,加熱溫度需要根據具體材料進行調整。
不同材料的晶粒大小和晶格結構也不同,這會影響熱處理的持溫時間。通常情
況下,較粗大的晶粒需要更長的持溫時間來達到相應的熱處理效果。同時,晶
格結構的複雜性也會影響持溫時間。一些複雜的合金材料需要更長的持溫時間
來達到所需的晶格結構。
3. 回火熱處理溫度與持溫時間是否會因試件材料的組成而有不同?
回火熱處理溫度和持溫時間會因試件材料的組成而有所不同。
回火熱處理溫度和時間需要根據試件材料的組成和熱處理前的結構來決定。一
些高碳鋼材料需要較高的回火溫度,以減少殘留應力和提高材料的韌性。而某
些低合金鋼材料需要較低的回火溫度,以避免過軟化和提高硬度。
同時,回火時間也需要根據材料的厚度、形狀和熱處理前的結構來調整。一般
來說,較厚的試件需要較長的回火時間,以確保整個試件的結構都能得到均勻
的軟化。
4. 如欲達成相近的機械性質或顯微組織,回火溫度與持溫時間是否有相關?
回火溫度和持溫時間對於機械性質和顯微組織的影響是相關的,因為它們會影
響材料的晶粒大小、晶格結構和殘留應力等性質。
回火溫度的提高會導致晶粒的長大和晶格的重排,進而影響材料的硬度和韌性。
高溫回火可以使晶粒長大並消除殘留應力,有助於提高材料的韌性,但也會降
低硬度。低溫回火可以保持較小的晶粒大小,有利於提高材料的硬度,但也會
使材料脆性增加。
回火持溫時間的增加會有助於晶粒的成長和晶格結構的穩定,從而進一步影響
材料的機械性質和顯微組織。然而,持溫時間過長也會使晶粒長大過度,導致
材料的脆性增加。
1. 如何由試件斷面狀況判斷材料係延性或脆性?
如果斷面呈現 cup-cone fracture,這個材料是延性的,如果斷面呈現由許多
裂紋組成細小的破碎狀態,那麼這個材料就是脆性的。
2. 伸長率與斷面縮減率有何關係?(此題答案不太確定)
A1:
在拉伸試驗過程中,當材料受到拉伸力時,會發生變形,並最終斷裂。當延性
較好的材料受到拉伸力時,會產生較大的伸長量,並且斷面縮減較小。這是因
為在材料發生頸縮變形時,會發生材料流動,而延性較好的材料流動性較好,
能夠在頸縮區域內產生一定的變形,進而減小斷面縮減。因此,伸長率和斷面
縮減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
相反,當材料的延性較差時,受到拉伸力時產生的伸長量較小,而斷面縮減較
大。這是因為延性較差的材料在受到拉伸力時容易發生裂紋,而且裂紋很容易
擴展,導致斷面縮減較大。因此,伸長率和斷面縮減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
A2:
伸長率與斷面縮減率之間的關係為蒲松比。
3. 負荷增加速率對降伏強度及抗拉強度有何影響?
當負荷增加速率較慢時,材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變形,因此材料可以在較小的
應力下進行塑性變形,即具有較高的延性。此時,材料的降伏強度會比較低,
但是抗拉強度會比較高。
當負荷增加速率較快時,材料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變形,因此材料的塑性變形
量會較小,即具有較低的延性。此時,材料的降伏強度會比較高,但是抗拉強
度會比較低。
4. 試件經拉伸直至負荷讀數有不穩定現象時(正常化、退火試件上觀察到),其
代表意義為何?
這種現象的代表意義是材料已經達到了其極限,即在材料的繼續變形過程中,
出現了局部變形過度集中的現象,於是導致試件斷裂。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材
料的延性變形階段,表示材料在這個變形階段內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塑性變形。
5. 試件表面狀態對試驗結果有何影響?
試件表面的凹凸不平會影響試件的斷面形狀和尺寸,進而影響試件的應力分佈
和斷裂位置。此外,試件表面瑕疵也可能會在拉伸過程中引起應力集中,從而
形成斷裂。
其次,試件表面的雜質也會影響試驗結果。例如,如果試件表面存在油脂、灰
塵等雜質,這些雜質可能會在試驗過程中被擠出,形成局部的塑性變形,進而
影響試件的力學性能。
6. 若試件不標定距離,則試驗有無意義?
如果試件沒有標定距離,則進行拉伸試驗將沒有意義,因為試驗結果無法用來
確定試件的機械性質。
7. 說明熱處理條件對材料特性值與斷裂斷面狀況的影響?
強度和硬度: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結晶粒度和組織,進而影響其硬度和強度。
例如,固溶處理可以通過溶解固溶體和細化結晶粒度來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強度。
韌性:熱處理也可以影響材料的韌性。例如,正常化處理可以消除內應力,改
善材料的塑性,從而提高其韌性。
斷裂斷面狀況:熱處理可以影響材料的斷裂斷面狀況。例如,經過正常化處理
的材料通常會在斷口上呈現韌突狀,而經過淬火處理的材料則可能會出現貫穿
性斷口。
1. 為何衝擊試件須做成凹口形狀?U 字形與 V 字形凹口對衝擊值有何影響?
凹口形狀的選擇是基於減少試件斷裂時的應力集中,從而確保試件的斷裂發生
在與衝擊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而非在凹口以外的其他地方。
通常,U 字形凹口的衝擊值較小,而 V 字形凹口的衝擊值較大。這是因為 U 字形
凹口會在衝擊載荷下產生較大的應力集中,而 V 字形凹口可以更有效地將應力
分散,從而減小應力集中的程度。因此,V 字形凹口相對於 U 字形凹口來說,可
以承受更大的衝擊負載。
2. 在做衝擊實驗時因磨耗所產生能量損失在實驗中應如何量測?
我們能先在不放置試件的狀況下進行一次實驗,藉由紀錄實驗前後的角度差,
計算實驗時的能量消耗,即因磨耗所產生能量損失。
3. 若重錘刃口或試件凹口不對正中央,則會對試驗結果產生有何影響?
方向影響:當重錘刃口或試件凹口不對正中央時,衝擊力可能會在側向上產生
一定的分量,這會使衝擊方向偏離理論方向,從而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
力值影響:衝擊力的大小和方向會影響試件的變形和斷裂,進而影響試驗結果。
當重錘刃口或試件凹口不對正中央時,衝擊力可能不會完全傳遞到試件中心,
而是偏離到一側,從而對試驗力值產生影響。
4. 說明熱處理條件對材料衝擊值與破斷面狀況的影響?
組織影響:熱處理可以改變材料的晶粒結構和相組成,進而影響材料的力學性
能。例如,在熱處理過程中,晶粒可以得到細化和均勻分布,從而提高材料的
強度和韌性。這種組織變化也會影響材料的衝擊值和破斷面狀況。
硬度影響:熱處理可以通過改變材料的硬度來影響材料的衝擊值和破斷面狀況。
例如,熱處理可以使材料變得更硬,從而提高材料的抗衝擊性。相反,熱處理
也可能使材料變得過硬,從而使其變脆,這可能會導致破斷面出現裂紋和斷裂
等現象。
熱處理溫度和時間影響:熱處理的溫度和時間也會影響材料的組織和性能,從
而對衝擊值和破斷面狀況產生影響。例如,在熱處理過程中,適當的溫度和時
間可以使材料達到最佳的組織和性能狀態,從而提高材料的衝擊值和抗衝擊性。
5. 如何由衝擊試件的破斷面組織,判斷材料的延性或脆性狀態?其斷面積大小
各為何?如何計算出延性斷面率?
延性材料的破斷面會呈現明顯的拉伸痕跡,而脆性材料的破斷面則會呈現類似
裂紋或斷裂的形態。
對於延性材料,斷面積會比較大,因為材料在破斷前會發生明顯的拉伸變形,
所以斷面積也相對較大。相反,對於脆性材料,斷面積會比較小,因為材料在
破斷前沒有明顯的變形,所以斷面積也相對較小。
延性斷面率 = 衝擊能量 / 斷面積
其中,衝擊能量是指衝擊試驗中的能量,可以通過衝擊試驗數據計算得出。
6. 若試件未被一次衝擊而斷裂,是否可再衝擊一次?
如果試件在衝擊試驗中未被一次衝擊而斷裂,通常可以再進行一次衝擊試驗。
然而,試件的損傷程度可能已經改變,因此必須進行詳細的檢查,以確定試驗
結果的可靠性。
在進行第二次衝擊試驗之前,需要先對試件進行全面的檢查,以確定是否有任
何損傷或變形。如果發現試件已經損壞或變形,則不能再進行衝擊試驗,因為
試驗結果可能不準確。
另外,第二次衝擊試驗的條件應與第一次試驗相同,以確保試驗結果的可比性。
如果在第二次試驗中使用不同的條件,例如不同的測試溫度或不同的衝擊速度,
則試驗結果可能不具可比性。
7. 若試片未具有凹口,其衝擊值將會如何?
如果衝擊試片未具有凹口,則其衝擊值可能會比有凹口的試片高。這是因為在
有凹口的試片中,凹口周圍的材料會受到應力集中,導致其強度降低,進而使
試片易於斷裂。因此,有凹口的試片可以更容易地達到斷裂的目的。
另一方面,沒有凹口的試片則沒有類似的應力集中現象,因此其斷裂強度可能
比有凹口的試片高,進而需要較高的衝擊能量才能使其斷裂。
8. 韌性、脆性材料在應力應變圖中有何不同?(暫時以拉伸回答)
韌性材料通常具有較高的塑性和較低的強度,其應力應變曲線通常會呈現出明
顯的降伏區域和平臺區域。在降伏區域內,材料會發生塑性變形,即使受到較
大的應力,其應變仍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內。當應力超過一定值時,
材料會進入到硬化區域,應力隨著應變的增加而迅速上升,最終會達到極限強
度。在應力應變圖上,韌性材料的曲線通常是平緩的,有較大的延展性和韌性。
相比之下,脆性材料通常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低的塑性,其應力應變曲線通常
不會呈現明顯的降伏區域和平臺區域。在受到應力的作用下,脆性材料的應變
會迅速增加,而且不具有明顯的塑性變形,因此其應力應變曲線通常是陡峭的。
當應力超過極限強度時,脆性材料往往會發生突然斷裂,斷口通常會呈現出平
滑的外表。在應力應變圖上,脆性材料的曲線通常是陡峭的,沒有明顯的延展
性和韌性。
9. 衝擊實驗中有幾種能量損失,試比較考慮能量損失與不考慮能量損失兩者的
衝擊值?
在衝擊實驗中,因為設備和材料的特性,會有能量損失的現象發生,例如摩擦、
空氣阻力、設備彈性等。考慮或不考慮這些能量損失的差異,會對測得的衝擊
值產生一定的影響。
不考慮能量損失的衝擊值通常是指純粹的衝擊力,即衝擊器的初始能量減去摩
擦力、空氣阻力等因素的損失後剩餘的能量。而考慮能量損失的衝擊值通常是
指經過校正後的實際衝擊能量,即校正後的能量減去因摩擦、空氣阻力等因素
而損失的能量。
因此,考慮能量損失的衝擊值通常會比不考慮能量損失的衝擊值更小。
10. 靜力與動力作用下所得的衝擊值是否相同?原因何在?
靜力作用是指在靜止的物體上施加力,使其產生變形或破壞。在這種情況下,
所施加的力是持續穩定的,沒有時間上的變化,因此所產生的變形或破壞過程
是緩慢的,不涉及衝擊效應。
動力作用是指在運動的物體上施加力,使其產生加速度或變形。在這種情況下,
所施加的力是瞬間性的,具有很大的能量,對物體產生瞬間的變形或破壞,這
就是衝擊效應。
因此,靜力作用下所得到的衝擊值通常是為零,而動力作用下所得到的衝擊值
才是有意義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