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应用新闻研究

XINWEN AIHAOZHE (2022·7 )

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策略方法的调适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探析
——
□杨 宇 朱殿勇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契合关系,给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
带来了现实契机的同时,也促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宏观层面的传播方向、定位和场域,以及
微观层面的传播内容、方式、主体发生了应变。 鉴于此,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要在策略
和方法上进行相应调适,以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
DOI:10.16017/j.cnki.xwahz.2022.07.05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意味着当代中国价值观 治”。 这类价值诉求的内涵虽然在具体层面有差异,


的国际传播将摆脱以西方话语为核心的全球话语规 但是在普遍、一般层面上存在内在契合性,促进了两
则,打破以西方现代性为核心的叙事视野的桎梏。 基 者间的相互联动。
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的探析, 对当代中国价值 从动态角度看,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价
观国际传播的策略方法进行调适, 既利于当代中国 值观呈现出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态势。 当代中国价
价值观的深度展开, 也有助于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观作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构成部分, 丰富和完
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善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内涵,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提供了价值支撑和思想引领。 同时人类命运共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同体的出场和构建, 引导当代中国价值观进一步深
入全球价值公域,增强其理念公度性,促使其与不同
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样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形成强联系, 拓展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
实现了国际秩序价值理念的历史性变革, 为世界文 的绝对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传播和认同,减
明搭建了进步的新“支撑点”。 当代中国价值观作为 少了因语言隔阂、地缘冲突而形成的价值传播壁垒,
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就其性质而言是中国特色的 有助于以时间消灭空间,缩短传播周期,拓展当代中
社会主义价值观, 其核心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话语空间。
值观或核心价值体系”[1]。 两者在静态和动态上内在
相连、相辅共进。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
从静态角度看,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价 播的现实契机及应变
值观存在关联性:首先,两者现实目标契合。 当代中
国价值观的核心 内 容 即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的 目 标 , 当代中国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紧
即在价值层面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化解 密契合关系, 这种契合关系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
我国在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面临的风险挑战, 保证 际传播带来了现实契机的同时, 也使得当代中国价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 值观发生了改变。
大国博弈、 气候变化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
叠加的场域,旨在构建一种“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 播的现实契机
全球生存和发展环境。 现实目标的相互契合促使两 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文明自信,为当代中国价值
者联系在一起。 其次,两者的价值诉求契合。 全人类 观的国际传播增添了新动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共同价值作为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核 心 价 值 理 念 ,其 的民众在对本民族的文化发展状况和文化价值进行
中所包含的“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概 念 与 人 类 的 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心理状态”[2],也是中国进行
政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诉求。 社 国际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 面 追 求 “富 强 、民 主 、文 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明 、 和 谐 ”, 在 社 会 层 面 追 求 “ 自 由 、 平 等 、 公 正 、 法 文化对全球文化交往环境的价值和意义,重塑了中国

82
应用新闻研究
(2022·7 ) XINWEN AIHAOZHE

在多元文化交往中的身份和角色,并以此建构了坚实 知结构、 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具有最大程度的相似


的文化自信,既巩固了主体促进当代中国价值观进行 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兼容并蓄,
国际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也进一步增强了当代中国 帮助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能够与其他文明场
价值观进行国际传播的传播意愿和内在动力。 域形成良好互动,促使其与被传播者所属的认知结构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了中国全球话语权, 破解 和文化语境相结合,减少其国际传播中的文化阻梗和
了“西强中弱”的国际传播格局的制约。 西方国家在 隔阂,为当代中国价值观获得价值认同提供了基础。
国际传播格局和秩序中的结构性优势, 对中国的对 另一方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当代中国价值
外传播造成系统性困境, 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 观国际传播在自身传播内容、 传播方式和传播主体
播所面临的根本障碍。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对 上发生应变:
外话语,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中国推动国际 首先,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播内容需要多元化
话语权力分配的中国方案。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不 发展。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分别于 2019 年和 2020
仅获得了联合国、 上海合作组织等权威性国际组织 年发布了两份关于中国形象的调查报告。 2019 年的
的“背书”,也赢 得 了 不 同 国 家 以 及 国 际 有 识 之 士 的 报告显示, 海外受访者认为, 中餐 (55% )、 中医药
认同和赞誉 [3],推动了国际舆论格局的转型与全球话 (50% )、武 术 (46% ) 是 最 能 代 表 中 国 文 化 的 三 个 方
语权的再分配, 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破解自身传播困 面。 [4]2020 年的报告中显示,55% 的海外受访民众认
境提供了突破口。 为,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充 满 魅 力 的 东 方 大 国 ,这 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 印象也连续三年成为海外民众选择比例最高的中国
播的应变 形象评价。 [5]但是,这种简单浅显的、传统的传播内容
一方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当代中国价值观 既缺乏理论深度, 也缺乏对当代中国发展态势的把
国际传播在自身的传播方向、 战略定位及传播场域 握, 仅在细枝末节上呈现中国面貌, 而失去了总体
上发生应变: 性。 因此,要发掘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深层蕴含,需要
首先, 当代中国价值观要围绕塑造中国形象进 促进内容体系的多元化建设。
行国际传播。 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对外发展战略 其次,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主体素质需
的关键,也是国际传播的战略目标。 但由于西方国家 提升。 传播主体不仅作为传播活动的“触发器”,更凭
对全球舆论和传播体系的掌控与垄断, 中国形象始 借自身主动性作用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影响到传
终处于被表述、被建构的地位,导致出现事实形象与 播的内容、过程和效能等方面。 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受众认知不符的认知错位。 认知错位使中国的全球 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在国际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
方案和理念得不到各国民众的认同, 继而阻碍了中 新要求,要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目标导向,对传播
国国际话语权。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摆脱“西方文 主体存量进行优化,强调传播主体的核心素质,例如
明中心论”的话语限制,探索对我国的国家形象进行 跨文化交际、 话语创新和基础理论等, 强化人才培
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可行性。 育,让增量人才融入国际传播实践中。
其次,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致力于还原
全球价值多元性。 价值观与传播是相辅相成的,也正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在策略方法层面的
因“普世价值”的加持和照 应 ,西 方 能 始 终 牢 牢 掌 控 调适
全球传播秩序和国际舆论格局。 要重构国际传播新
秩序,净化国际舆论环境,需要全球多元化价值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的支撑。 因而,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在自我认知 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应
定位上, 不仅要实现自我价值宣传, 还应主动消解 当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对当代中国价值观“走出去”的策
“普世价值” 对 国 际 传 播 受 众 设 置 的 无 形 “价 值 滤 略方法进行调适。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镜”,还原全球价值的多元性、丰富性,进而促进全球 (一)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在策略层面的调适
话语权和传播资源的均衡分配, 构建共商共建共享 所谓策略,是从国际战略传播高度出发,对当代
的国际传播新秩序。 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传播方向、 战略定位及传播
最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转变应用 场域进行转型和调整。
传播场域。 场域相当于“信息容器”,是“传播场”的重 首先,从结构主义角度看,国家形象是由不同维
要部分。 在全球多元文明场域中,不同个体、群体的认 度的要素协合而成的结构体。 国家形象按领域划分可

83
应用新闻研究
XINWEN AIHAOZHE (2022·7 )

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其中文化是国家形 种形式参与到国际传播活动中,形成兼具内容和形式
象的关键构成要素, 它决定了异域文化主体对中国国 的民间自媒体。 最后,丰富国际传播学科内涵,培养好
家形象的主观心理构建。 而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要 后备人才。 新时代传播人才,不仅要具有足够的政治
素,对构建国家形象更具决定性作用。在人类命运共同 领悟力和判断力,具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体下, 当代中国价值观在国际传播领域应培育文化自 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
觉和文化自信,克服单纯的、狭义的价值观传播观,使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7],也要自觉地树立人类命运共
其不仅作为价值观念而单独存在, 而且要嵌入文明叙 同体的全球意识和国际情怀。
事中,与世界不同文明一道推动新文明秩序的构建。 第二,促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内容的创新。
其次,树立以多向价值为基础的多元价值思维, 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往往依据自身所处文化背景、
实现共同体内不同价值的多元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 审美标准以及自身的接受习惯进行偏好性选择。 只有
体的广泛传播和普遍认同, 强化了人类整体的多元 了解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接受特点, 只有满足受众
性与共生性。 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当代中国价值观的 的需求,才能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效能。例
国际传播要在主观思维上摒弃西方“非此即彼”式的 如适应当前受众对信息交互中能否引发情感共鸣的重
价值原则和博弈思维。 要充分尊重和包容其他文明 视,以“共情”为创新导向促进内容的创新。当代中国价
价值的个性,以“和而不同”解决“一”和“多”的关系, 值观的国际传播应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在价值层面的情
化解多元价值矛盾冲突, 在多元价值场域中实现不 感共鸣要素和情感的触动点, 提升传播内容的感染性
同价值间的平等交流,实现价值认异。 和贴近性,打破通往“他者”心扉的阻碍,实现心灵相通
最后,注重对人文精神内涵层面的开发,实现与 和价值认同。同时,根据全球传播和国际舆论热点促进
文明场域的嵌合。 精神是文明的核心。 任何一种文明 话语内容的创新。 例如,以国际社会议题、舆论热点的
的制度选择、民族品格、价值取向等都离不开人文精 发展动向作为话语内容创新的动力, 适时提出具有原
神的滋养和支撑。 当代中国价值观蕴含的人文精神 创性、时代性、高质量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话语内容,保
也是最具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许多有识之士关 证自身时刻“在场”之余,促使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话语
注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认为充满人本思想、人 内容能够得到不同受众的广泛理解和认可, 从而提升
文精神的中华文化对于解决当代世界的冲突与不安 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和思想引领力。
具有积极价值”[6]。 因此,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 第三, 调整当代中国价值观在国际传播中的呈
播,应多推出兼具人文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文化产品, 现形式。 一是积极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的传播技术,
举办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 对外展现人文精神的 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可视化。 信息的视
“形”与“用”。 同时,促进国际人文对话交流,形成多 觉呈现可以有效满足受众的代偿心理, 为其带来缺
元人文交流格局, 在文化交流和心灵沟通层面实现 失性体验。 以 2020 年播出的《从长安到罗马》纪录片
与全球多元文明场域的嵌合。 为例,该片以 4K 高清的视觉表现方式对比丝绸之路
(二)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在方法层面的调适 东西两端的文明国家,引发海内外收视热潮。 [8] 该纪
为确保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策略的转变和 录片成功的原因, 就在于利用超高清的影像技术呈
调整, 还需有针对性地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 现中西文化。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要积极运
内容方法层面作出适时调整。 用先进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手段升级价值观视觉传
第一, 建设具有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人才队 导方式,增强受众在价值观接收过程中的具身感受。
伍。 首先,从专业学者角度看,有关外宣的组织和机构 二是以故事形式解决“说了传不开”的窘境。 故事模
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整合学术力量参与到国际传播工 式之所以在传播中收效更佳, 在于该模式触发了受
作中,激发、释放专业学者队伍的活力,强化对当代中 众的探索需要,符合当下受众的求知心理。 例如 2021
国价值观内容的凝练, 打造与国际话语相融通的概 年一路“象”北事件,受众带着对象群命运的关注,即
念、范畴和表述方式,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 这群大象“为何出走? 去向何方? 它们是站着睡觉还
提供智力支持。其次,从民间开发后备人才。民间主体 是躺着睡觉”? [9] 以此为心理基点观看视频直播。 此
以“个体”视角和普通网民身份参与国际传播,有利于 外,直播中象群沿途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深刻感受到
淡化官方宣传色彩,也有利于当代中国价值观与民众 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包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义
的接受心理相契合。 例如,吸收具有跨文化生活学习 理念。 最终,受众不仅看到了中国的生态保护成果,
经历的留学人员、华人华侨、文艺工作者,鼓励其以多 还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完成“人与自

84
应用新闻研究
(2022·7 ) XINWEN AIHAOZHE

融媒体时代党报理论宣传话语创新与模式转型
□化新向
【摘要】融媒体时代,党报理论宣传面临话语体系需增强现实吸引力、宣传模式需提升
互动协同性、宣传内容需彰显基层群众性等现实诉求,推进党报理论宣传话语创新与模式
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方面,须以建设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党报为目标,坚持表达
方式多样化、宣传话语多样化与时政报道精细化的具体举措,推进党报理论宣传话语的返
本开新;另一方面,可以在培育互动性思维、建立联动机制上发力,推动党报理论宣传模式
的换羽新生,不断提升党报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党报理论宣传;话语;模式

融媒体时代,新兴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党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


报理论宣传产生强烈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民规模达 10.32 亿。 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新形势下宣传思 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 97.5%、94.5%和 90.5%, 用户
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 规模分别达 10.07 亿、9.75 亿和 9.34 亿。 [2]党报要发展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1]党报作为理论宣传的喉 壮大,须不断扩大受众的群体面。 不可否认的是,党报
舌,要完成历史使命,应主动拥抱互 联 网 ,掌 握 互 联 的阅读群体主要是党政机关人员, 然而这部分群体的
网信息传播的规律, 以话语创新和模式转型为切入 整体数量不多。 此外,党报理论宣传严肃的话语风格,
点,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要求。 已不能有效吸引融媒体时代的广大受众。因此,构建有
吸引力的宣传话语是党报扩大受众群体的重要抓手。
一、融媒体时代党报理论宣传的现实困境 与此同时, 在网民年龄结构上,20—49 岁人群是我国
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争取这类群体为用户成为党
(一)话语体系需增强现实吸引力 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在网民学历结构上,初中、高中、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抖音、快手等网络视频媒 技校学历的占比超过了一半, 网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
体凭借“短平快”的传播方式,在娱乐化、碎片化语言表 高。 在职业群体分布上,学生、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农
达方式的加持下,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网络视频 林渔牧劳动人员这三个群体是我国网民职业分布最集
类媒体以流量为王,产生虹吸效应,对党报受众群体数 中的行业。面对传播受众的特点,党报理论宣传话语只
量的扩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 有不断革新,才能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党报只有深

然和谐相处” 的思维提升, 从而生动地讲述了一个 [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 (2 ):24-33.


[4] 于 运 全 ,王 丹 ,孙 敬 鑫 .2018 年 中 国 国 家 形 象 全 球 调 查 分 析 报
“美丽中国故事”。 因此, 在国际传播中要以此为借
告 [J]. 对外传播,2019 (11 ):28-30+1.
鉴,将当代中国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故事相结合,再以
[5] 于运全,王丹,孙敬鑫 .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 )
叙事形式进行筛选、修饰后,将 其 传 递 给 受 众 ,增 强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 (20 ):90-95.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濡化和思想渗透。 [6]胡钰.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传播 [J].当代传播,2022 (2 ):4-10.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价值 [7] 童兵,任桐 . 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学习习近平加强
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论述 [J]. 新闻爱好者,2021 (8 ):14-17.
观国际传播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的研究成
[8] 韩 坤 妮 . 以 国 际 视 野 创 新 国 际 传 播 的 策 略 分 析 :央 视 微 纪 录 片
果,项目编号:17BKS103 ) 《从长安到罗马》解读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 (1 ):102-104.
参考文献:
[9] 高菲 . 云南野象北 迁 的 国 际 传 播 效 应 分 析 [J]. 新 闻 爱 好 者 ,2022
[1] 江畅 . 论当代 中 国 价 值 观 构 建 [J].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现 实 ,2014 (4 ): (1 ):35-38.
147-154.
(杨宇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2] 胡建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当代中国价值观探析 [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 ,46 (4 ):12-19. 朱殿勇为河南日报社政法新闻部主任编辑)
[3] 张志洲 . 从国际话语权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 编校:王志昭

8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