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
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The Limits and Predicam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ition


of Cultural Concepts — A Case Study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林奕辰(Lin, Yi-Chen)
中 國 文 化 大 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生

摘要

伴隨中國大陸綜合國力提升,世界各國學習漢語人數亦倍數成長,官方
自 2004 年設立孔子學院,其跨文化傳播之目的不僅僅是推廣和傳播語言,
而是以語言為載體、教學為媒介,重塑中國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形象,欲扭
轉文化觀念,特別是世界各國普遍對其之不佳印象。
因而孔子學院除漢語教學外,亦結合文化輸出與傳達政治價值觀,但檢
視其發展歷程,卻發現其雖具備語言學習功能,但仍有相當大的問題,在跨
文化傳播上亦有偏頗,未能完全彰顯出應有之功能,亦未讓跨文化傳播突破
對於「中國」印象「定型」之限制,而其政治意識形態的特徵、內涵與中國
文化之間的異質性,亦使「中國」越強調其軟實力,越容易突出其軟實力發
展之限制。

關鍵詞:孔子學院、軟實力、跨文化傳播、文化外交

37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壹、前言

文化是一個民族代代相傳所形成的,但因為民族間生活環境與歷史背
景不同,導致各文化間的差異性,但全球化的發展使各國人事物相互傳播
1
之情形日益頻繁,是以產生「跨文化傳播」 行為。
跨 文 化 傳 播 的 主 要 功 用, 是 用 自 己 的 經 歷, 以 及 與 其 他 文 化 的 互 動
上,認識並承認與接受彼此的文化差異,摒除「我族中心主義」,進而提
高從文化差異裡對比、學習的能力,建立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理解,進一
步打破對不同於我族的文化偏見與文化定型概念,使文化觀念得以轉型,
以更強的理解與更深的包容取代。
關於跨文化傳播的手段,學者認為,一國的語言在全球流通性越高,
代表該國文化越能透過該國語言傳達,而學習該國語言的過程中,也必然
增進學習者對該國的文化理解,比如我們在接受美語教育的同時,亦受美
國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所影響,而各國赴美的留學生,亦成為
美國思想文化之推手,而國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則有利於國家為主宰國際
2
行為規範建立有利於自己的規制,在全球範圍發揮其影響力。
中國大陸在快速崛起後,為因應全球漢語熱、中國熱,也為發展軟實
力以提昇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即主動積極地藉由孔子學院對外輸出語
言與其所延伸出之中國文化與中國意象;而自 2004 年中國大陸於韓國首
爾成立第一所孔子學院至今已 11 年,在這一段時間內,孔子學院與相近
性質之孔子學堂在數量呈現驚人之增長。
旨 在 推 廣 漢 語 和 中 華 傳 統 文 化 的 孔 子 學 院, 自 然 屬 於 跨 文 化 傳 播 行
為,但自其運作又可以發現,之所以大張旗鼓在海外設立相關機構,恐怕
並不僅僅其所宣稱的,教授漢語並推廣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共建政以
來即以馬列主義為圭臬,又經歷文化大革命。如今文化政策竟然大逆轉,

1
另有文化間傳播或跨文化交際、交流、溝通等不同翻譯。
2
夏誠華,「孔子學院的回顧與建議」,海外華人研究(臺北),2010 年第四期(2011 年 01 月
02 日),頁 144。

38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間中的違和感確實很教人好奇孔子學院所欲發揮的真正作用為何?而其運
作又是否真達到創設目的?對跨文化傳播實際產生的成效幾何?本文將針
對其發展歷史與運作模式進行瞭解,發掘孔子學院在跨文化傳播上面臨之
侷限與困境。

3
貳、孔子學院之發展歷程

一、成立背景

從外在環境看,成立孔子學院的基本背景在於國際社會在面對「中國
崛起」所隨之興起的「中國威脅論」與「文明衝突論」,以及隨中國大陸
綜合國力崛起產生的全球中國熱、漢語熱浪潮。
中 國 大 陸 在 改 革 開 放 之 後, 經 濟 一 直 處 於 前 所 未 見 且 穩 定 成 長 的 狀
態,自 1979 年至 2013 年國民生產毛額(GDP)以每年平均 9.8% 高速成
4
長, 即便是晚近全球經濟不景氣,2014 年增速仍達 7.4%,預估 2015 年
5
仍有 7% 的高成長,未來亦可能長期保持 6.5% 到 7% 的增速。
然而幾個較深刻沈重的國家負面形象,導致西方世界一直將中國大陸視
作敵手,諸如中國大陸是現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意識形態不同於西
方,在全球政治上,其擴充軍備年年增加國防支出,甚至與歐美國家在不擴
散議題上作對,至於全球經濟上,持續擴大的美「中」貿易逆差,加上其經
常攫取西方的高科技技術,乃至在人權上紀錄不佳,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血腥
鎮壓與對法輪功信徒的迫害都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諸如此類對中國大陸而言
是較為不利的國家形象,也自 1997 年《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一書開始,

3
本文架構及部分論述參考拙作「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的轉型─以孔子學院為例」,發表於
2012 臺灣海峽兩岸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中華民國族群與多元文化
學會,2012 年 5 月 26 至 27 日)頁 469-511,並就內容進一步延伸與重整。
4
國家統計局「新中國 65 週年」(2015 年 2 月 13 日),2015 年 6 月 15 日下載,《中國大陸國家
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zs/tjbk/201502/t20150213_683631.html。
5
川江,「中國經濟上半年實現『保七』」(2015 年 07 月 15 日),2015 年 7 月 16 日下載,《BBC
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5/07/150715_china_economy。

39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6
形成所謂「中國威脅論」,從而給中國大陸帶來一定之壓力。
西方國家的另一種論調「文明衝突論」則著眼於冷戰結束後,世界情
勢發生重大變化,即便國家間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降低,卻產生另一種型態
的對立,在人類歷史的新階段,國家之間衝突的根源不再是經濟因素或意
識形態,而是文化上的差異將主導人類之間的衝突與紛爭,並將左右未來
國際政治局面,而中國大陸在冷戰後更已建立起自身文化的主體性,極有
7
可能成為文化衝突的發動者。
中 國 大 陸 面 對 各 方 的 挑 戰, 卻 也 同 時 面 臨 著 發 展 機 遇, 一 方 面 衝 突
與 競 爭 日 益 加 劇, 另 一 方 面 國 際 文 化 合 作 交 流 非 常 活 躍, 終 究 國 家 與 國
家 間, 除 了 不 同 社 會 制 度、 意 識 形 態 與 政 治、 經 濟 實 力 競 爭 外, 文 化 等
8
軟實力競爭更是各國要面對的重點。 中國大陸認識到軟實力這種「文化
9
的力量、榜樣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量」 對跨國議題更有助益,特別
是 其 文 化 影 響 力 和 話 語 權 相 較 於 硬 實 力 的 政 治 經 濟 領 域( 尤 其 是 經 濟 影
10
響力)從來都有明顯之差距, 認為現今國際體系被西方強權主導多年,
世界充滿了侵害與對抗,中國大陸形象也一直被「誤解」與「污衊」。因
而需要一個文化「復興」,否則無論在經濟上成就再高,中國大陸仍處於
相對落後的狀態,永遠不被視為真正的「強國」,因而利用文化提高本國
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以確保國家和民族在未來世界生存與發展是重要的戰
11
略選擇。
為重新建構「正確」的國家形象,也為表現「負責任大國」的信心,

6
莊國平,「國家形象與公眾外交─中共國家形象建構之分析」,復興崗學報(臺北),第 92 期
(2008 年 12 月),頁 324-325。
7
Samuel P. Huntington 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7 年 9 月 1 日),頁 135-136。
8
周正剛,文化國力引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8 月 1 日),頁 106。
9
「解放軍報:中國應發展軟實力制衡世界強權」(2007 年 6 月 21 日),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
《中國日報》,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7-06/21/content_899450.htm。
10
蔡國裕,「中共企圖增加其在世界的文化「話語權」之研析」,展望與探索(臺北),第 8 卷第
5 期(2010 年 5 月 14 日),頁 11。
11
歐 陽 群,「 胡 錦 濤 時 期 的 文 化 外 交 政 策 研 究 」, 政 治 大 學 外 交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9 年 6
月),頁 42-43。

40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中國大陸強調要尊重世界多樣性與文明多樣性之重要,將外交政策與傳統
「 和 為 貴 」、「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於 人 」 思 想 結 合, 進 一 步 發 展「 和 」 字 外
12
交,以建設世界和平, 論述強調「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歷史淵
源 中, 也 有 儒 學 源 遠 流 長 的 和 平 理 念 的 積 澱 …… 提 出 以 鄰 為 善、 與 鄰 為
13
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以及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 並將這種
「和」的精神「落實到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上,就是尊重發展模式多樣化,
謀求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最終建立和諧的世
14
界。」 藉此創造和平、民主、文明、進步之形象,以破除過往對於中國大
陸之刻板印象,營造更友善良好的國際環境。
對 外 傳 播 與 外 交 的 實 務 工 作 上, 大 陸 政 府 積 極 籌 設 各 地 文 化 中 心、
主辦大型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是奧運與世界博覽會)、展開各地中國文化
節、 中 國 文 化 年( 以 節 日 文 化 強 化 文 化 的 傳 播, 並 舉 行 文 化 演 出 與 文 物
展覽,成為展示國家形象的絕佳舞臺)、推動廣電部門「走出去」的計畫
15
(爭取讓大陸電視媒介在亞太與歐美各國獲得落地權), 並運用如書刊、
廣 播、 衛 星 電 視、 網 際 網 路 等 各 種 傳 播 工 具, 乃 至 積 極 參 與 國 際 文 化 論
壇、圓桌會議,領域涉及文學、藝術、文物、圖書、廣播、科學、技術、
12
大陸將外交政策與傳統文化中「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結合始自大陸前
國家主席江澤民,而後由胡溫等領導人持續進行闡釋,成為其外交政策之主旋律,並為現
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承繼,參見李紅,「“和合”理念:江澤民外交思想的重要源泉」(2012
年 02 月 29 日),2015 年 12 月 1 日下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
GB/49150/49152/17256904.html、「溫家寶在阿盟總部就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發表演講」(2009
年 11 月 08 日 ),2015 年 12 月 1 日 下 載,《 中 國 大 陸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門 戶 網 站 》,http://big5.
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9-11/08/content_1458954.htm、 倪 世 雄,「 習 近 平“ 和
合”外交思想」(2015 年 7 月 1 日),2015 年 12 月 1 日下載,《人民網》,http://paper.people.
com.cn/rmlt/html/2015-07/01/content_1584734.htm。
13
「弘揚東方文化,構建和諧世界-王毅大使在立命館大學孔子學院的演講」(2005 年 11 月 17
日),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中國大陸駐長崎總領事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
nagasaki.chineseconsulate.org/chn/jlyhz/t223513.htm。
14
「弘揚東方文化,構建和諧世界-王毅大使在立命館大學孔子學院的演講」。
15
其具體作法是以大陸中央電視臺第四套(CCTV-4 中文國際頻道)和第九套(CCTV-9 英語
國際頻道)為主力,進行在歐美國家落地之談判,由於中國大陸是國際媒體覬覦的市場,所
以中國大陸和這些國際媒體以交換的方式,取得進入歐美主要市場,例如,2002 年 4 月,
CCTV-9 與美國時代華納和新聞集團合作,進入紐約等地的主要有線網與直播衛星系統;同
年 7 月與德國的博世電信合作,進入柏林、法蘭克福等城市,參見呂郁女、鄧中堅,「中國大
陸軟權力的發展與影響」,全球政治評論(臺北),第 21 期(2008 年 1 月 31 日),頁 9-12。

41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教育、衛生、體育、博物館、文化原著和文化保護等等,幾乎包含所有文
16
化傳播之領域。 此外亦廣設孔子學院,這個被譽為「中國軟實力最亮之
品牌」,欲藉漢語國際推廣與中國文化的傳播,將「文明古國」真正轉化
成當代世界的「文化大國」,使國際正視中國大陸形象的雙重性,也讓其
17
國際地位得到持久的確認和延續。
外在因素除「中國威脅論」與「文明衝突論」被動帶出文化外交政策與
孔子學院之發展,經濟起飛所驅動的全球漢語熱、中國熱也是孔子學院迅速
發展的成因之一。隨著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貿易領域的聯繫日益深入,造就
前所未有的商業與就業機會,亦使中國歷史文化和語言的研究形成風潮。據
18
2009 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 主任許琳提
出的數據,2008 年泰國有一千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大概有 30 多萬學生
學習漢語、美國從 3 年前僅 200 所學校開漢語課,到現在已經發展到有一
千多所學校開漢語課,總計海外通過不同管道學習漢語的人數超過 4,000
19 20
萬, 這個數字到 2014 年更突破 1 億; 主因如法國教育部的漢語教學
總督察 2007 年所說「過去想學習漢語的法國人大都僅為了興趣,而現在
許多學生是為了自己將來的職業而學習漢語」;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周質
平教授更表示:「這是中國國力發生變化的結果」,畢竟掌握漢語就意味
21
著 增 加 競 爭 力, 學 習 漢 語 能 讓 自 己 在 求 職 時 比 別 人 多 一 個 優 勢。 終究
一種語言的未來前景依附其國家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隨著中國大陸

16
葉素萍,「中國軟權力的運用:從文化外交層面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 年 1 月),頁 40。
17
陳 永 莉,「 試 論 漢 語 國 際 推 廣 的 文 化 戰 略 定 位 」, 北 京 社 會 科 學( 北 京 ),2008 年 第 4 期
(2008 年 08 月 15 日),頁 81-82。
18
簡稱「漢辦」,由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財政部、外交部、僑務辦公室、國家發改委、商務
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 12 個部門組成,參見「關於漢辦」,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國家
漢辦北美辦公室》,http://www.hanban.ca/hanban.php。
19
「許琳:世界漢語學習的人數已經超過了 4,000 萬」(2009 年 3 月 12 日),2015 年 5 月 7 日下
載,《人民網》,http://lianghui2009.people.com.cn/BIG5/145749/8951298.html。
20
熊旭,「全球“孔子學院日”首次確立 漢語學習人數攀至 1 億」(2014 年 9 月 28 日),2015
年 7 月 15 日下載,《人民網》,http://edu.people.com.cn/n/2014/0928/c367001-25754689.html。
21
上述兩段引文皆引自何佩蓮,「學習中文是全球大趨勢」,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荷蘭中文
教育協會》,http://www.chineesonderwijs.nl/index.php?id=339。

42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超 越 日 本 成 為 世 界 第 二 大 經 濟 體, 甚 至 可 以 預 測 在 未 來 數 十 年 內, 其 經
22
濟實力將超越美國, 自然使漢語學習成為一個更有助益於實際利益的選
擇, 是 以 對 大 多 數 外 國 人, 功 利 性 目 的 成 為 學 習 漢 語 的 基 本 動 力。 畢 竟
相較「六四事件」發生後到 90 年代中期西方國家的制裁態度,中國大陸
再 不 是 需 要 與 之 為 敵 的 國 家, 更 必 須 是 貿 易 上 的 夥 伴, 而 大 陸 當 局 也 樂
於 藉 這 波 熱 潮, 將 漢 語 和 中 國 文 化 傳 播 出 去, 並 利 用 文 化 的 浸 潤 性, 向
世界各國推銷自己。
另外從內部觀察,孔子學院之建設,亦是因應全球化導致國內文化承
受 外 來 文 化 之 衝 擊。 終 究 自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西 方 各 國 對 中 國 大 陸 進 行 資
本、技術、商品輸出的同時,也傾銷西方的文化與價值觀,對中國大陸內
部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造成衝擊。部分大陸學者即認為,一個國家的文
化安全關係到國家整體發展,倘若這種持久的文化侵略不能夠有效遏止,
會面臨被西方侵蝕、同化的危險,使國民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忠誠度
23
下降。 而在經濟上,先進各國強勢文化向中國大陸大量輸入文化產品的
同時,也衝擊中國文化產業的生存條件,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對外的文化
輸出不能與歐美西方國家甚至日本相比,處於文化產品的逆差情勢之中。
如大陸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張振華點出的,中國大陸在文化軟實
力方面的弱點,在於中國大陸雖是「文化資源大國」,卻是「文化產業和文
24
化產品生產的弱國」,中國大陸既是「媒體大國」,又是「傳媒弱國」, 是
以從 1997 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報告開始將文化列為發展的重點,
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終究「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劇烈競

22
羅德儀,「林毅夫:2030 年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2011 年 3 月 23 日),2015 年 12 月 1 日
下載,《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tw.tw/doc/1016/3/7/4/101637465.html?coluid=59&
kindid=0&docid=101637465。
23
孫明哲、張森林,「全球化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國流通經濟(北京),
2007 年第 10 期(2007 年 10 月 23 日),27 頁。
24
錢海紅,「當前中國軟實力建構中的問題和對策『國家軟實力建構與中國公共關系發展高層論
壇』綜述」(2007 年 4 月 18 日),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
cn/BIG5/22114/41180/81868/5630023.html。

43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爭,面對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激盪,面對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
文化需求,全黨必需從社會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充分文化建設的重
25
要性和緊迫感。」 從而將文化建設提到與政治、經濟建設並列的戰略地
位,對內強調復興傳統思想與儒學文化中「仁愛」、「以和為貴」、「王道」、
「以德化人」等論述,並進一步發展出多樣的文化產業、並促進其經濟產
能。有大陸學者即認為,這是在政治獨立與經濟富強後,欲擺脫歷史上的
「殖民地文化心理」,從而走上文化復興之路,造就對民族文化的嶄新認同
與自信、自尊、自覺,讓民族文化取其精華,結合時代特點推陳出新,使
26
其不斷發揚光大,進而保護中國固有文化與提高民族文化競爭力。

二、發展現況

早自 1987 年,中國大陸為推廣海外漢語教育成立「國家漢辦」,最初
是為加強與僑校的聯繫,藉由漢語推廣爭取文化正統以拉攏僑社,但誠如
其主任許琳 2006 年所言:「漢辦成立 19 年了,但真正發揮職能也就是最
近幾年的事兒。」、「過去國家漢辦一直把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教學當作重點
工作,向海外推廣漢語,工作雖然也做了一些,但不成規模,沒有廣度和
27
深度。」 因而自 2002 年醞釀在海外成立語言推廣機構,並由漢辦進行籌
劃,2003 年啟動「漢語橋」工程,預備依循英國文化委員會、法國法語
聯盟、德國歌德學院、俄羅斯的普希金學院、西班牙塞凡提斯學院等模式
成立海外語言推廣機構,並於 2004 年正式定名為「孔子學院」。
用「 孔 子 」 命 名, 除 需 要 一 個 中 國 形 象 的 名 字、 標 誌 傳 統 文 化 之 復
興 外, 也 因 為 一 個 中 性、 較 不 政 治 的 命 名 能 軟 化 中 國 大 陸 的 形 象, 而 在

25
兩段引文皆出自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江澤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之發言,「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4)」(1997 年 9 月 12 日),
2015 年 6 月 7 日下載,《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
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9.html。
26
王殿卿,「孔子及儒學的新生與中國的文化選擇」,湖南科技學院學報(湖南),2006 年第 12
期(2006 年 12 月 1 日),2012 年 5 月 7 日下載,http://deyupro.bjedu.cn/onews.asp?id=852。
27
兩段引文皆引自翟帆,「孔子學院:打開瞭解中國的一扇窗」(2006 年 7 月 8 日),2015 年 6
月 7 日下載,《臺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1132。

44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2004 年 11 月 21 日,海外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首爾成立,為顯重視,時任
教 育 部 長 周 濟 親 自 掛 牌。 隨 後 美 國 馬 里 蘭 大 學 孔 子 學 院 成 立, 歐 洲 首 個
孔子學院亦在 2005 年 2 月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成立,增勢之快,最初
28
兩 年 幾 乎 每 四 天 新 增 一 所。 至 2014 年 底, 全 球 126 個 國 家( 地 區 )
共 475 所孔子學院和 851 個性質近似的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在亞洲 32 國
103 所、非洲 29 國 42 所、歐洲 39 國 159 所、美洲 17 國 154 所、大洋洲
3 國 17 所; 孔 子 課 堂 在 亞 洲 17 國 79 個、 非 洲 13 國 18 個、 歐 洲 25 國
29
211 個、 美 洲 7 國 478 個、 大 洋 洲 3 國 65 個。 而「 各 地 孔 子 學 院 充 分
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和文化活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30
辦學模式,成為各國學習漢語言文化、瞭解當代中國的重要場所。」
當然孔子學院的發展亦非如官方所言的一帆風順,特別是中國大陸透
過孔子學院對外蒐集情資的傳言、孔子學院在學術獨立與自由上的質疑,
與其限制言論自由的作法所導致之爭議一直沒間斷,也引起許多地方關閉
孔子學院。諸如 2013 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關閉校內孔子學院、2014
年歐洲第一所的斯德哥爾摩大學孔子學院停辦、同年美國芝加哥大學 108
31
名教授連署要求校方停辦芝加哥孔子學院、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結束與
孔子學院長達 5 年的合作關係、加拿大多倫多公校教育委員會投票取消與
孔 子 學 院 的 合 作 計 畫, 謝 布 克 大 學 和 多 倫 多 教 育 局 也 紛 紛 作 出 同 樣 的 決
32 33
定, 年底美國國會舉辦聽證會要求政府機構調查孔子學院, 乃至連身

28
程剛,「孔子學院為何能建這麼快」(2007 年 2 月 18 日),2015 年 7 月 8 日下載,《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7-02/18/content_5751857.htm。
29
「關於孔子學院 / 課堂」,2015 年 8 月 30 日下載,《國家漢辦 / 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
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0
「孔子學院總部」,2015 年 8 月 7 日下載,《國家漢辦 / 孔子學院總部》,http://www.hanban.
edu.cn/hb/node_7446.htm。
31
麥燕庭,「美國芝大 108 名教授促停孔子學院」(2014 年 5 月 5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載,
《RFI 世界之聲》,http://cn.rfi.fr/ 中國 /20140505- 美國芝大 108 名教授促停孔子學院 /。
32
「引發學術自由疑慮「孔子學院」陸續被關閉」(2015 年 1 月 11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
載,《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202823。
33
李平,「瑞典兩所大學將關閉孔子學院」(2015 年 1 月 12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載,《大
紀 元 》,http://www.epochtimes.com/gb/15/1/12/n4339826.htm 瑞 典 兩 所 大 學 將 關 閉 孔 子 學
院 .html。

45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為日本孔子學院顧問的孔子 75 代嫡孫孔健也斥責孔子學院「掛羊頭賣狗
34
肉,教的只是漢語,跟儒學沒半點關係」, 凡此都對其形象造成影響。

三、運作模式

孔子學院為一非營利組織,章程第一條即明定:「孔子學院致力於適
應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人民
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瞭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展中
國與外國的友好關係,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第四條
35
則列其為「非營利性教育機構」, 其服務項目主要為開展漢語教學、培訓
漢語教師、提供漢語教學資源、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提供
中國大陸教育文化訊息諮詢、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其核心框架來
自於「漢語橋」計畫,並結合多功能媒體教學資源與網際網路諸如「乘風
36
漢語」與「長城漢語」發展, 屬於非正規、非學歷之教育機構。
其 總 部 設 在 北 京, 並 以 境 外 學 院 為 分 支 機 構, 由 總 部 提 供 軟 體、 師
37
資 與 教 材 支 援, 硬 體 設 備 則 由 當 地 負 責, 至 於 辦 學 經 費 由 雙 方 共 同 籌
措, 而 雖 然 名 義 上 是 中 國 大 陸 方 面 來 主 導, 但 多 數 還 是 由 各 地 孔 子 學 院
自 治, 並 未 完 全 模 仿 德 國 歌 德 學 院 這 樣 由 政 府 對 政 府 的 單 一 合 作 模 式,
抑 或 西 班 牙 塞 凡 提 斯 學 院 實 際 上 受 到 西 班 牙 外 交 部 與 國 務 院 的 領 導, 而
是 針 對 不 同 國 家、 地 區 之 需 要, 給 予 各 地 孔 子 學 院 一 定 之 自 主 權, 有 合
38
資、 獨 資、 授 權、 官 方 對 民 間、 民 間 對 民 間 等 各 種 形 式, 其最大的好
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較靈活運作(因而相對在教學質量上較難控制),
34
「孔子後代日本辦論語塾 斥孔子學院『掛羊頭賣狗肉』」(2014 年 12 月 9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載,《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177441。
35
條文皆引自「孔子學院章程」,2015 年 5 月 8 日下載,《國家漢辦 / 孔子學院總部》,http://
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
36
洪銘德、游智偉,「中國東南亞外交之研究:從軟權力的角度分析」,展望與探索(臺北),第
7 卷第 12 期(2009 年 12 月),頁 63-64。
37
按其章程,職權為審批設置孔子學院、審批各地的年度專案實施方案和預決算、指導評估孔
子學院辦學活動、進行監督和品質管制、提供教學資源支援與服務、選派中方院長和教學人
員、培訓管理人員和教師等,參見「孔子學院章程」,出處同註 35。
38
李曉迎「從全球化是角看孔子學院遍地開花」,澳門研究(澳門),第 46 期(2008 年 6 月),
頁 84-85。

46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唯 有 一 個 非 常 重 要 的 要 求, 學 院 除 需 要 遵 守 註 冊 地 的 法 律 之 外, 不 得 牴
39
觸中國大陸的法律。
師資部分因應其突進的業務,大陸「國家漢辦」每年都進行培訓,內
容除漢語教學專業訓練,也設置跨文化交際、派往國家體制、地貌、人文
40
情 況 與 教 學 運 行 機 制 相 關 課 程。 另 為 解 決 師 資 短 缺 的 嚴 重 問 題, 亦 發
展 漢 語 教 師 志 願 者 項 目, 從 所 學 專 業 為 對 外 漢 語、 中 國 文 學、 外 語、 教
育學、哲學、歷史等文科專業的在職教師、在讀研究生、本科以上應屆畢
業生招募選拔,服務期間需接受考核,並接受業務指導與管理,基本不領
取工資,但實際上給予諸如培訓費、出國手續費用、出國安置費、生活津
41
貼、往返國際旅費、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之補助, 因而經常呈現報名踴躍
之狀況。
課程安排因為「中」外合作辦學,會結合當地漢語學習和社會發展實
際情況,由各地自行規劃,且跨度極大。以韓國忠北大學孔子學院為例,
其學員來自社會各階層,需求不同,使漢語課程實行分期教學,並開設商
務、少兒、HSK 水平考試、話題口語等實用漢語班,也在諸多中小學開
42
設課外漢語學習班,或為企業辦理赴華員工漢語培訓班; 而巴基斯坦的
伊斯蘭堡孔子學院除不同等級、不同領域的漢語教學,還有太極拳課程與
43
中國功夫班; 而即便同樣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列日與魯汶工程大學孔
子學院的規模與課程規劃即有不同,除漢語相關啟蒙、專業或商務課程,

39
由於師資、教材都出自中國大陸,如許琳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因為所派出去的教學人員
「必須是中國的公民」,需按中國大陸法律決定其有權利或自由發表哪些言論,參見沙磊,
「專訪:漢辦主任反駁孔子學院干擾學術自由」(2014 年 12 月 29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
下 載,《BBC 中 文 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4/12/141229_confucius_
interview。
40
「全國人大『孔子學院的發展情況』專題採訪」(2009 年 3 月 12 日),2015 年 5 月 9 日下載,
《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9lh/2009-03/12/content_17427344.htm。
41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家漢辦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簡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北京),
2010 年第 1 期(總第 5 期),頁 7-8。
42
夏誠華,「孔子學院的回顧與建議」,頁 152。
43
蔡冰、張海威,「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學生漢語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2012 年 3 月 25 日),
2015 年 5 月 6 日下載,《江蘇師範大學 中國─巴基斯坦教育文化研究中心》,http://prc.jsnu.
edu.cn/s/414/t/1758/83/10/info99088.htm。

47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中 國 歷 史 文 化、 書 法 繪 畫、 氣 功、 武 術、 東 方 哲 學 皆 按 當 地 市 場 需 要 開
設,誠如學者所言:「逐漸從專業的漢語教學轉變為大眾化、普及型的教
44
學,推廣模式也從政府主導向政府推動下的市場運作轉變」, 但也因為各
自教學,導致學生所學習之內容與感受到的中國文化皆有所不同。
教材亦因「中」外合作,加上推動對外漢語教育的多管道,有按各地
孔 子 學 院 之 狀 況 編 寫 者, 或 由 與 國 外 學 校 合 辦 孔 子 學 院 之 北 京 外 國 語 大
學、南京大學等校編寫,或有海外漢語教育傳統之廈門大學開發多國語之
教材,乃至各學院與所在地出版社合作編寫教材以為課堂使用;其內容更
琳瑯滿目,除漢語教材諸如《漢語圖解詞典》、《漢語 800 字》、《新概念漢
語》、《商務漢語》;亦有像南京大學出版「文化讀本系列」,選取孔、孟、
老、莊等思想家名言、唐詩名句與神話、寓言、歷史故事等;國家漢辦亦
曾根據動畫《孔子》編寫《孔子卡通讀物》教材,欲讓漢語學習者瞭解古
45
代名家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精髓,推動文化之交流。 不過大致來說,由
於市場需要,大部分出版與採用的教材較偏語言實用性,而就文化層面,
內涵更偏向俗文化,抑或文化入門,舉例來說,2011 年即出版過中國酒
46
文化教材展示酒歷史、酒工藝、酒禮儀,以宣傳國酒文化。
學 院 亦 結 合 駐 外 單 位 安 排 各 種 活 動, 除 凡 黨 政 高 層 出 訪 多 會 造 訪 當
地 孔 子 學 院, 凡 新 設 立 之 孔 子 學 院 必 由 中 國 大 陸 領 導 人 揭 牌 外, 也 辦 理
相 當 多 活 動。 如「 漢 語 橋 」 比 賽 或 夏 令 營、 冬 令 營 之 類 的「 中 」 日 青 年
世代友好中國行、「中」歐青年交流年活動,乃至各式文化節、文化年,
包括「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節、「中」美文化節、「中」韓文化節

44
周倩,「中國與非洲的教育交流合作—以孔子學院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
與研究版)(昆明),第 8 卷第 1 期(2010 年 1 月 15 日),頁 91。
45
「[ 解 放 日 報 • 週 末 讀 書 ]《 孔 子 學 院 適 用 教 材 》 出 版 」(2008 年 10 月 31 日 ),2015 年
07 月 15 日 下 載,《 上 海 外 語 教 育 出 版 社 網 站 》,http://www.sflep.com/press-center/media-
news/453-m。
46
「孔子學院酒俗教材全球發行 弘揚深厚國酒文化」(2011 年 12 月 20 日),2015 年 5 月 9 日下
載,《中國教育新聞網》,http://world.jyb.cn/hytg/201112/t20111220_470666.html。

48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47
等。 各地的孔子學院亦利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辦專題講座、食物
品嚐、藝文表演,比如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孔子學院的迎春晚會、巴黎
狄德羅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美食節、法國普瓦堤埃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錢
幣展與風箏展等等,而除每年一度孔子學院大會論壇,為提高在當地學術
界地位,各地亦舉辦學術研討會,像盧甘斯克師範大學舉辦儒學與中國文
化研討會、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孔子學院舉辦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友
48
好交流研討會等。

參、建立孔子學院所發揮之作用

漢辦與孔子學院成立的宗旨是:「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
49
中國的瞭解。」 再綜合孔子學院的設立背景、發展過程和運作模式,我們
大致可以歸類孔子學院所欲發揮的幾個作用:

一、語言教學功能

隨著國外學漢語的人數的迅速增長,按許琳之說法,海外孔子學院從
初始就明確其任務在「用第二語言的方式,面向當地社會各類願意學習漢
50
語的人員開展漢語教學」, 由中國大陸開啟「漢語橋」工程並賦予孔子學
院非正規、非學歷的漢語培訓任務,不過另一方面,自然也如中國大陸學
者所言,「將漢語國際推廣的布局與中國對外經貿的布局相配合」,並「通
51
過有效的策劃,充分開掘漢語國際推廣的潛在經濟價值。」

二、文化傳播功能

47
唐仁俊,「大陸文化外交的策略思維與實踐」,《中共研究》(臺北),第 45 卷第 10 期(2011
年 10 月 25 日),頁 81。
48
夏誠華,「中國文化領域課程創新教學芻議─以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為例」,中原華語文
學報(桃園),第 6 期(2010 年 10 月),頁 141-142。
49
「國家漢辦介紹」,2015 年 7 月 15 日下載,《大陸駐大韓民國大使館教育處 》,http://www.
chinaedukr.org/publish/portal109/tab5123/info92042.htm。
50
翟帆,「孔子學院:打開瞭解中國的一扇窗」。
51
上述兩段引文皆引自大陸學者陳永莉,「試論漢語國際推廣的文化戰略定位」,頁 80。

49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誠如中國大陸學者亓華所言,「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主要把對外漢
語教學作為純粹的語言教學的話,那麼,現在的漢語國際推廣則是讓外國
的漢語學習者在習得漢語的同時,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文學
52
與藝術等等。」 畢竟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亦在文化傳遞上產生效果,一
個人對周遭事務的瞭解一大部分由其使用的語言決定,特別是漢語中含有
53
相當豐富的文化訊息,也積累著民族文化傳統與民族心態特點。 因而就
像亓華所說,孔子學院的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絕不能夠只推廣語言,更重要
的是「以漢語為載體,以教學為媒介,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把漢語與
54
中華文化一起推向世界。」 因而也傳授中國文化的常識並辦理交流活動,
擔 負 跨 文 化 傳 播 的 功 能, 正 如 許 琳 所 言:「 成 為 一 個 介 紹 中 國 文 化 的 平
55
臺。」 從而進一步達成跨文化理解,並構建「中國的文化形象」與「文化
中國的形象」。

三、改變及提升國家形象之功用

良好的國家形象能減少國際社會的敵意,保障國與國關係的順暢,而
一個國家形象較差國家的國際空間會被壓縮,是以提升國際形象對中國大
陸在發展上有正面意義,特別是如前所述幾個較深刻的國家負面形象,形
成一般人對它的刻板印象,成為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受限制的主因。而種
種文化外交之作為,都要向國際社會投射一個更自信、開放的國家形象,
56
以改變其軍事擴張、非民主政體的不利印象,形塑出大國地位, 或至少
盼望能與其經濟實力結合,在國際社會打造較不張牙舞爪、更易親近的威
權形象,孔子學院的運作亦屬文化外交的一環。如中國大陸學者張西平所

52
亓華,「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觀念的轉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總第
202 期(2007 年 07 月 25 日),頁 118。
53
岳方遂、孫洪德、阮顯忠,「試論搞活現代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北京),總第 12 期
(1994 年 11 月 15 日),頁 40。
54
亓華,「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觀念的轉型」,頁 118。
55
翟帆,「孔子學院:打開瞭解中國的一扇窗」。
56
劉世忠,「米亞.法羅挑戰北京奧運」(2007 年 5 月 30 日),2015 年 5 月 8 日下載,《自由時
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30/today-o1.htm。

50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言:「對孔子學院軟實力的精心布局是國家整體戰略發展的一部分……為
國家在全球的發展和利益服務,這應是佈局孔子學院的基本出發點。」欲
57
「使孔子學院成為展示中國悠久文化和當代中國發展成就的視窗」, 是以
其創立伊始,即明確其職能包含「促進兩國雙邊經貿和各方面發展提供一
58
些知識和資訊服務」及「介紹當代中國的真實情況」, 並擔任當代中國大
陸「走出去」的符號,對中國大陸「和平發展」之論述加以宣傳,以建立
良好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

四、對內宣傳以加深民族情感、凝聚國家與文化認同

這一點與跨文化交流無關卻相當重要,若將「國家強則文化盛,國家
59
強則語言強。」 邏輯反過來,語言強盛代表國家強盛,如此大張旗鼓地廣
設孔子學院、大幅報導其「供不應求」,並著重海外「現在已經不是我們
60
要推廣,而是各國的大學爭著要辦,擋都擋不住」, 於是三、四天一所
乃至等比級數成長之類的捷報屢傳,多少年達到多少百所的目標、開設的
速度如何引發驚奇,應予以自豪等等,多少有「出口轉內銷」之意味,而
將學習漢語的熱潮用「噴湧」形容,或「美國大學理事會主席卡珀頓大聲
61
疾呼:『今天,到了人們講漢語的時候了。』」 都在宣傳中文隨時有取代
62
英文成為新的「全球語言」之勢,而「中國,已經是一件大事。」 但其
內部的新聞報導經常忽略細節諸如孔子學院與外國學校之間的合作關係,
特別是「中」方出資的比重,甚至部分孔子學院美其名為推動中國文化,

57
張西平,「簡論孔子學院的軟實力功能」,世界漢語教學(北京),總第 81 期(2007 年 7 月 5
日),頁 26。
58
翟帆,「孔子學院:打開瞭解中國的一扇窗」。
59
引 自 許 琳 言 論, 參 見 吳 晶、 呂 諾「2006: 孔 子 學 院 成 為 中 國『 軟 實 力 』 的 最 亮 品 牌 」
(2007 年 1 月 1 日 ),2015 年 5 月 8 日 下 載,《 新 華 網 》,http://news.xinhuanet.com/
overseas/2007-01/01/content_5556842.htm。
60
程剛,「孔子學院為何能建這麼快」
61
「孔子學院外的較量」(2007 年 1 月 14 日),2015 年 5 月 7 日下載,《光明網》,http://www.
gmw.cn/content/2007-01/15/content_535939.htm。
62
「孔子學院外的較量」。

51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63
實際是附加於政府的各種對外援助, 另外興辦孔子學院也對世界造成影
響,如日本不甘心落後中國大陸預備增建一百個以上的日語中心、印度重
64
新審視自己的軟實力戰略等等, 而原先中國大陸所仿效的歌德學院、法
語聯盟、賽凡提斯學院更倍感壓力,甚或派人到北京的孔子學院總部學習
經驗,但「迅速升溫的漢語熱恐怕還是令它們感歎,這是無法拷貝和製造
65
的」。 凡此種種,將國際議題導入國內進行討論與宣傳之作法,並不以
國際社會為其聽眾,旨在給國內民眾更大信心,產生更大的民族文化認同
與強烈之凝聚力,以克服文化守勢與不均衡的缺陷。

肆、孔子學院所遭遇之問題及其困境

一、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上的準備不足及制度缺失等問題

不可諱言,學院的漢語教學確有其成功之處,以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
分校與布萊恩特孔子學院 2009 年所做的調查為例,在課程前有 60% 的人
覺 得 漢 語 難 學, 但 在 兩 週 的 學 習 之 後 僅 剩 8%, 而 有 94% 的 人 表 示 願 意
66
說服周圍的人學習漢語; 在土耳其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做的調查中,覺得
「漢語學習有意思,興趣越來越大」的學生亦占 88.46%,而未來會一直
67
堅持學習者占 76.92%, 確有效果。
但是學院在語言教學上仍有很大問題,比如師資,誠如前述學者亓華
所 言, 對 外 漢 語 教 師 首 先 應 具 有 文 化 自 覺 和 跨 文 化 意 識, 除 瞭 解 漢 語 文

63
諸如 2006 年中國大陸發布「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承諾中國大陸將為非洲培訓 1 萬 5 千到 2
萬名學生與專業人員並將設立 50 億美元發展基金,資助中國大陸公司在非洲投資;另外在非
洲落後地區將援助建立 100 所學校,並贈送學校相關電腦設備等等,見周倩,「中國與非洲的
教育交流合作—以孔子學院為例」,頁 89。
64
「孔子學院外的較量」。
65
程剛「孔子學院為何能建這麼快」。
66
吳曉萍,「中國形象的提升 : 來自孔子學院教學的啟示—基於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和布萊恩特
大學孔子學院問卷的實證分析」,外交評論(北京),2011 年第 1 期(2011 年 02 月 25 日),
頁 92-93。
67
蔡冰、張海威「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學生漢語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

52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化,對學生之母語文化也要深入瞭解,並保持「多元共生意識、平等對話
68
意識和求同存異意識」, 一個漢語教師在語言教學方面,必需通曉語音、
詞彙、語法、語意等等,也要在文化層面瞭解文化對語言和交際行為的影
69
響,並有能力進行跨語文、跨文化的比較, 這目標絕不簡單,實際執行
上 更 有 很 大 的 問 題。 如 許 琳 所 承 認 的, 過 去 漢 語 教 學 主 要 針 對 歐 美 或 亞
洲,對一些較小國家之民族文化語言文字都欠缺瞭解,即便已設立多語種
70
教師培訓中心,非英語語種教師的準備仍不足。 比如教師除英語外,在
尼日的孔子學院還需通解豪薩語、在肯亞的孔子學院則應有斯瓦希裡語的
71
交流能力, 更何況目前國家漢辦所派遣的志願者與教師,恐怕連英語的
跨文化交流能力都有困難,而符合資格的漢語師資大規模短缺,導致所聘
任教師本身與其授課品質良莠不齊。
而師資本身在外語的使用能力上準備不足,甚至許多教師由於中國大
陸數十年對文化的不重視,導致對於本民族文化之瞭解不足,乃至無 法用
外語精準解釋如旗袍、算盤、風水等文化詞語及其內涵,或像是清明、重
陽等文化節慶與於婚喪喜慶等習俗,或是像儒、道、墨、法、陰陽家諸如
「 道 」、「 理 」、「 天 命 」、「 良 知 」 等 思 想, 因 而 導 致「 文 化 失 語 」 和「 文
化沈默」,使外國人對於中國文化有所誤解,無法達到文化交際與雙向溝
72
通之目的。
畢竟跨文化、跨語言教學能力的培養絕非一蹴可及,現狀猶然是孔子
學院發展得太快,使原有之預備不足因應。這個部分除組建更大規模的師
資團隊外,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法是與原先僑務系統的僑校結合,畢竟傳統
僑校自有一套教學系統,教師亦有多年經驗;複雜一點,則由孔子學院在

68
亓華,「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觀念的轉型」,頁 119-120。
69
柳玉芬,「培育跨語言、跨文化敏感度的華語教師」,中原華語文學報(桃園),第 6 期(2010
年 10 月),頁 83-84 頁。
70
引自許琳言論,出處同註 40。
71
周倩,「中國與非洲的教育交流合作—以孔子學院為例」,頁 92。
72
高崇雲、高欣、高鵬翔,「海外華文教育的回顧與展望」,中原華語文學報(桃園),第 6 期
(2010 年 10 月),頁 198-199。

53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國家漢辦與所在國政府協作,加強於所在培訓漢語教師,進一步培訓本土
73
化的師資,並主動協助其資格上的認證。 只是按目前孔子學院的規定,
勢必無法接受這樣的模式,比如在師資上倘與僑校結合,則可能引出的下
一個問題在於,臺灣一直把僑校的扶植與爭取僑社認同做為政策並有一定
成效,是以部分僑校有其傳統,可能出現與中國大陸不相容之意識形態,
而培育本土化師資也會發生類似狀況,因而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教材編寫上,由於中國漢語教學很長時間是以教中國大陸學生之方式
來教外國學生,其學習效果有限,且因各國文化差異大,要求教材編寫者
同時熟知特定國家民情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因而教材的本土化,甚至讓部
分學校自行編寫教材就變得非常重要。比如印尼國內要求編寫適合印尼人
的本土漢語教材,而泰國則已開始自編教材,以突出其本土特色,但這又
延伸出其他問題,包括按目前各學院各自為政,缺乏專業協調而漢辦基本
管大不管小的狀況,如何保證其內容品質,遇到對中國大陸而言敏感的問
題時,本土教材編寫者如何自處?
在課程、教材最突出的問題,如其章程所言其教材編寫及課程安排除
受 所 在 國 法 律 規 範, 亦 需 接 受 中 國 大 陸 的 法 律 規 定。 像 部 分 學 者 說 的 應
「堅持民族立場,在關涉國家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諸如國家主權、領土
74
完整、民族團結上必需堅持民族立場」, 是以不會有敏感的內容,這也引
發了外國教育界對大陸政府干涉課程內容之疑慮,甚至認為中國大陸的作
法即便美其名為教育,但實際是一種「文化霸權」、「文化入侵」,使學生
75
了解的是「粉飾過後的中國樂觀論,並以為這就是中國的全貌。」 2014
年 9 月發表的《經濟學人》更表示,規避談論敏感話題限制言論自由,並
76
憂心其對於學術自由所造成之影響。

73
夏誠華,「孔子學院的回顧與建議」,頁 157。
74
亓華,「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觀念的轉型」,頁 124。
75
顧佳欣,「危害學術自由 美議員促調查孔子學院」(2014 年 12 月 6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
載,《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36701。
76
「Soft power: Confucius says.」(2014 年 9 月 13 日 ),visited date:2015 年 12 月 1 日,《The
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ina/21616988-decade-ago-china-began-opening-
centres-abroad-promote-its-culture-some-people-are-pushing。

54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另外多數語言課程都偏向實用過多,其主因是如前所言,學習者對漢
語教育之看法無法突破功利性與商品性的交易目的。前引伊斯蘭堡孔子學
77
院的調查中,將近 70% 的人學習漢語是因其職業規劃, 但若身為文化載
體的語言未能夠完整學習,相關文化課程又偏向俗文化,僅僅傳播一部分
文 化 知 識, 而 不 具 備 深 刻 的 理 解, 加 以 教 學 需 要 為 使 學 生 更 迅 速 進 入 狀
況,對不同背景的人事物皆無法闡釋太多,便只能成就非常淺層的文化認
知,甚或造成更多的文化刻板印象,反而不利於文化間對話。甚至另一份
對孔子學院在美國的影響所進行之調查,會發現肯定孔子學院的人「主要
看重的是由此帶來的與中國進行經濟交流和商務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欣賞
78
其中的文化內涵,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還對我國傳統文化頗有微詞。」
當然很大一部分文化課程或交流活動也是問題,試問幾堂中醫課、太
極拳與少林功夫,舉辦節慶與料理美食活動,能帶來多少跨文化傳播上的
效益?而以中國武術、中醫藥這類與古代中國的意象更相近的課程,能否
打破對現代中國的文化定型?這樣的邏輯讓人質疑。

二、中國觀念轉型與提升國家形象之效果有限
最大的問題,不可諱言仍與政治有關。即便從孔子學院的命名可以看
出與大陸政府釐清關係的用意,欲使人不聯想到官方的意識形態,達成其
所希望的「軟化對抗性元素」並「潤物細無聲」,但孔子學院所屬的國家
漢辦是教育部的事業單位,官方當然可以堂而皇之的介入,政府部門也顯
然 不 甘 於 一 個「 無 聲 」 的 角 色。 諸 如 黨 和 國 家 領 導 人 上 百 次 出 席 學 院 活
動、進一步指導工作,而各地孔子學院更經常配合政要出訪安排活動,加
上許琳面對各方質疑不時強調不得與中國大陸法律牴觸,需反對法輪功或
宣傳西藏人民很幸福,乃至在 2014 年歐洲中國研究協會第二十屆年會所
搬演的鬧劇(因為會議材料出現臺灣的贊助人蔣經國文教基金會、部分外
國學者之文章有違中國大陸規定,導致許琳要求全面回收並撕毀其認定有

77
蔡冰、張海威,「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學生漢語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
78
李開盛、寧彧,「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實現從“內生”到“外溢”」,學習月刊(武漢),2012
年第 1 期(2012 年 1 月 8 日),頁 24。

55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79
問題的部分,從而引發歐洲學術界的撻伐)。 在在都顯示中國大陸似未
瞭解軟實力的真正價值,其實更仰賴詮釋者和接受者之態度,前引對美國
兩所孔子學院的調查研究,其學員對大陸政府態度較陌生和漠然,而若比
較對政府、民眾與中國大陸本身看法,可得知對政府持負面看法的比例較
80
高,而文化要素的選項上,「政治文化」更是學員最不喜歡的一項。 顯
見其應該儘量避免或淡化大陸政府的官方色彩,才更容易讓人接受,否則
無論如何宣傳,其效果都有限,也唯有與官方脫勾,才能被當地社會所認
可、接受、最終融入其中並形成良性的永續發展,也才真正在文化傳播中
81
起到溝通和交流的作用,營造出多元和平的文化環境。
另一個困境在於學院所強調的價值經常與電視或網路媒體所傳播的
訊 息 牴 觸, 透 過 媒 介 傳 播, 外 界 看 見「 中 國 模 式 」 衍 生 的 嚴 峻 問 題, 例
如 政 治 貪 腐、 經 濟 市 場 發 育 不 良、 貧 富 差 距 及 生 態、 教 育 等 問 題, 而 中
國 大 陸 的 經 濟 成 長 與 軍 事 力 量 的 擴 充 也 讓 人 憂 心; 而 即 便 是 孔 子 學 院 所
提 倡 的 傳 統 文 化 價 值, 亦 很 容 易 在 媒 體 上 看 到 反 證。 諸 如 為 了 2008 年
奧運拆除具傳統特色的北京胡同、2012 年梁思成北京故居被「維修性拆
除」,無論文史專家如何抗議,但在政績和商業利益面前,文化傳統、文
化 傳 承 都 得 讓 步。 而 終 究 在 資 訊 爆 炸 的 時 代, 一 般 人 隨 時 能 自 不 同 管 道
接 收 各 式 各 樣 的 訊 息, 即 便 是 針 對 學 院 學 員, 在 對 黎 巴 嫩、 日 本 孔 子 學
院 所 做 的 調 查, 接 收 中 國 大 陸 相 關 訊 息 的 渠 道「 大 眾 媒 體 」 也 領 先「 上
82 83
漢語課」, 這也與一般公眾的狀況近似。 也就因此,無論大陸當局要
79
鄭漢良,「歐中協會報告指孔子學院官員偷竊和審查學術材料」(2014 年 8 月 10 日),2015 年
7 月 14 日下載,《RFI 世界之聲》,http://cn.rfi.fr/ 中国 /20140810- 欧中协会报告指孔子学院官
员偷窃和审查学术材料 /。
80
吳曉萍,「中國形象的提升 : 來自孔子學院教學的啟示—基於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和布萊恩特
大學孔子學院問卷的實證分析」,頁 97、頁 100-101。
81
雷啟立、常冬,「跨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可能—以孔子學院在全球的發展為例」,杭州師範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杭州),2009 年 4 期(2009 年 7 月 15 日),頁 67。
82
吳瑛、葛起超,「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效果調查-以日本、黎巴嫩孔子學院為例」,雲南師範大
學學報 ( 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昆明),第九卷第一期(2011 年 01 月 15 日),頁 86。
83
比如 2012 年在一項對於韓國的調查中,受訪者通過電視節目瞭解中國大陸的為 38.4%,比例
最高,其次是網路,為 36.8%,另有 9.4%的通過報紙、8.3%透過周圍韓國人瞭解中國大陸
相關訊息,而僅僅 3.7% 的韓國人以中國人做為中國大陸資訊的主要來源,說明韓國人欲瞭解
中國大陸非常信賴和依賴電視、網路與報紙等媒體,參見董向榮、王曉玲、李永春,韓國人
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年 1 月),頁 87。

56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觀念轉型的侷限和困境―以孔子學院為例 專題研究

透過孔子學院「讓世界瞭解真正的中國」,但是當外界透過媒體,特別是
有 公 信 力 的 國 際 媒 體( 而 非 中 國 大 陸 的 落 地 媒 體 ) 也 看 到 當 今 中 國 大 陸
的 各 種 失 衡, 使 得 官 方 所 欲 消 除 的, 關 於「 中 國 威 脅 論 」 的 疑 慮 並 未 有
真 正 釐 清, 而 多 數 人 對 中 國 大 陸 的 認 知, 仍 停 留 在 一 個 迅 速 發 展 但 令 人
不 安、 極 度 不 開 放 且 威 權 統 治 的 國 家, 而 中 國 大 陸 所 謂 的 偏 見 與 誤 解,
84
絕大多數仍被認定為「事實」。
也就因此,無論孔子學院如何增加文化課程(即便不是傳授太極拳或
中醫之類的『術』而真正傳授儒家思想)、辦理文化活動,若未能與當代
中國文化聯繫,都使學員在課堂上所習得美好的文化中國與實際所見有所
落差,而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就能理解孔子學院的在文化交流與跨文化傳
84
終究在中國大陸之外的公眾皆可經過隨處可見的媒體中得知中國大陸的現況,也就抵銷了孔
子學院所可能產生的效果,畢竟我們實在看不出任何「文化」或「榜樣」的力量,也見不到
真正進步的「理念」和「理想」,如前述北京胡同、抑或名人故居被拆除得看出中國大陸與其
所宣揚對固有文化之保護相悖外,於 2008 年奧運前夕,西藏拉薩爆發藏民與軍警衝突的流血
事件,使得奧運聖火再傳遞途中也遇上不少抗議事件,與其所欲塑造的「盛世和諧」的形象
有出入;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已七年的現在,對其實際死亡人數、對於被媒體發現的「豆腐
渣工程」始終沒有具體的報告說明;王立軍出走與薄熙來、周永康事件或許讓人看到中國大
陸反貪腐的行動,卻也見到中國內部屬於宮廷權鬥的一面與高層貪腐的嚴重性;乃至於陳光
誠事件引發國際關注大陸各級地方主義發展的嚴重性與黨權凌駕一切的問題,而後又在「維
穩」名目下大肆打壓對維權人士等等,中國大陸所正在發生的種種皆顯示中國大陸在人身安
全、言論自由、居住自由,乃至其司法體制、貪腐關係都未有全面性改革;而抗戰結束 70
週年的大閱兵,引韓國媒體之評論,則與其一直宣揚的「王道文化」與「和平崛起」形象相
反,成為「一次中國將『軍事崛起』昭告天下的野心勃勃的遊行」並「要求在和美國進行的
全球爭霸戰中,認可自己的正當地位」,參見李相賢,「不欲掩飾“軍事崛起”的中國」(2015
年 9 月 15 日),2015 年 9 月 15 日下載,《朝鮮日報中文版》,http://cnnews.chosun.com/client/
news/viw.asp?cate=C08&mcate=M1001&nNewsNumb=20150941617&nidx=41618。; 而 對 於 中
國大陸經濟上的實力,於前述 2012 年對韓國人的調查中,即便對中國大陸正面聯想中占最高
比例是其經濟上的「高速成長」,但被訪者認為中國大陸社會文化、國民素養各方面仍然落後
很多,而即便「高速成長」是正面的,但韓國人看待中國大陸人「高速成長」的心態卻非常
複雜,有人對於中國大陸的高速成長表示羨慕與讚嘆,但更多人並不樂見中國大陸「高速成
長」,甚至因為中國大陸的高速成長而對中國大陸懷有戒備;至於中國大陸政治部分,受訪者
首先想到的詞彙是「紅色共產主義」,認為其特點是「保守」、「獨裁」、「國民不可能過上好
日子」、「沒有自由」等,出處同上註,頁 91、128;這點也與 2011 年英國廣播公司(BBC)
的一項民調相符,對於中國大陸的人權問題,美國有 86%、英國 86%、法國 88%、德國 88%
認為中國大陸不尊重人權,至於對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感到負面與憂心之公眾,美國有 54%、
英國 41%、法國 53%、德國 53%,甚至有 62% 的美國人認為中國大陸是個明顯而長期的威
脅,引自梁文興,「中國公共外交中海外華人參與之研究:以歐美的一些組織與活動為例」,
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 55 卷第 4 期(2012 年 12 月),頁 47;如前所述,群眾受電視、網
路、報紙的影響更大,而這些隨處可見的媒體報導,也使得群眾得知道更多在孔子學院課堂
上看不見的中國大陸,加以幾次許琳主任與孔子學院官方之作為,也就使得孔子學院益發被
質疑並非「軟實力」的學術機構,而是政府的傳聲工具,屬「硬實力」的政治宣傳部門。

57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播上的最大的困難在於中國大陸本身,這問題是開設多少所孔子學院都難
以解決的。

伍、結語

除了語言,所謂跨文化傳播,還包括風俗、習慣、思想等文化層面的
交 流, 以 及 價 值 觀 念 的 輸 出 等 等, 但 身 為「 軟 實 力 最 亮 品 牌 」 的 孔 子 學
院,有其先天與後天上的嚴重問題。在我們檢視其成立背景與發展現況,
以及其運作方式與其欲達到之效果時,我們發現其雖具備基本的漢語推廣
功能,然而卻仍有諸多需要改進的缺失,在跨文化傳播上或有所偏頗,或
未能完全彰顯出應有之功能,而在政治價值觀的傳達上,即便欲與孔子和
平、中道的固有形象連結,卻未能具備更正當的說服力,對其真正希望達
到的,以跨文化傳播突破對中國文化印象定型之限制,使文化觀念與國家
形象得以轉型,效果卻非常有限。
不過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孔子學院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助於中國大陸克
服文化的「守勢」、「單向」與「非均衡」的缺陷,或至少減少文化侵蝕,
對內增加愛國心、產生凝聚力,也依舊能看到這是中國大陸一個打破西方
強勢語境、減少單一文化的重要手段,但如前所述,對於包裝國家形象,
以遮掩軍事、經濟崛起的中國大陸身後之冷酷的一面,進一步提高其軟實
力之戰略目的,則幾乎沒有幫助。
畢竟中國大陸針對內部實際運作與中國傳統文化間的異質性,以及其對
外傳播之觀念的嚴重落差,皆使中國大陸在外顯形象上,並未符合其所宣導
之正面的,「王道文化」主導者。甚或者對其所苦心經營的軟實力起到極大
的破壞作用,亦使其越是強調其軟實力,便越容易突出其軟實力發展之限
制;加以孔子學院不夠開放的教育模式、缺乏多元且過於僵化的教學內容,
反而形成一種與「王道文化」相駁的「文化霸權」,在在都能看出孔子學院
與其文化外交相關政策仍有相當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而若中國大陸期望能真
正崛起,成為讓人「心悅誠服」的大國,則勢必要在實際本質上有所更易,
方能使世界各國對其之形象能夠轉變,文化觀念亦得以真正轉型。

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