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中藥炮製與實作

廖淑櫻

1
 劉宋時代,雷斆撰成《雷公炮炙論》,是我
國第一部炮製專著。
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
其中有330 味中藥記有“修治”專項。
 明代,繆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我國第二
部炮製專著,並將炮製方法歸納為:雷公炮
炙十七法。
 清代,張仲岩著《修事指南》為我國第三部
炮製專著 。
2
 中藥炮製,係指中藥材依醫療、調劑、製劑
生產之需求,所進行的各種加工處理方法與
技術,歷來有炮炙、修事、修治之稱。

 炮炙最早的含義,是指用火燒、火烤加工等
兩種方法。

 炮炙是將經挑選、整理、水處理或切製後的
飲片,直接加熱或與輔料共同加熱處理的方
法。
3
炮製的目的
 除去雜質及非入藥部分
 選取適用藥用部位
 消除或降低藥物毒性和緩和副作用
 增強藥物療效
 轉變藥物性能,適應醫療需要
 便於製劑、調劑和易於有效成分煎出
 矯味、矯臭

4
炮 製方 法
 雷公炮炙十七法
 三類分類法
 五類分類法

5
五類分類法
 修治 --- 淨選、粉碎、切製。
 火製 --- 炒、燙、炙、烘、煨、煅等。
 水製--- 淋、洗、泡、漂、潤、水飛等。
 水火共製--- 煮、蒸、淬、燀等。
 其他製法 --- 發芽、發酵、製霜等。

6
修 治
 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
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
部分,藥物清潔純凈。

 如刷除枇杷葉的絨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
皮等。

7
 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
藥物粉碎,以符合製劑和其它炮
制法的要求。

 如牡蠣、龍骨搗碎便于煎煮,川貝 母搗粉便
于吞服。

8
 切製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制
成一定的規格,使藥物有效成分
易于溶出,便于進行其他炮制,
也利于乾燥、貯藏和調劑稱量。

 如澤瀉、白朮宜切厚片,黃耆宜切斜片,桑
白皮、枇杷葉宜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
段。

9
水 製
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藥材的方法,稱為
水製法。

 水製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藥物、軟化藥物、
調整藥性。

 常用的方法有淋、洗、泡、漂、浸、潤、水
飛等。
10
火 製
 炒法
 炙法
 燙法
 煅法
 煨法

11
炒 法
 清炒法:有炒黃、炒焦、炒炭等。
炒黃、炒焦使藥物易于粉碎加工,
并緩和藥性;炒炭能緩和藥物的烈
性、副作用,或增強其收斂止血的
功用 。

12
 加輔料炒---如:白朮、枳實、枳殼、斑蝥等。

 常用輔料---麩、土、米等。
麩炒醒脾。
土炒和中 。

 麩炒---藥屑雜質不得>2%。
土炒---藥屑雜質不得>3%。
米炒---藥屑雜質不得>1%。

13
炙 法
 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使輔料滲入藥物組織
內部,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的炮制方法。如:醋製入肝經, 蜜製入脾經
,鹽製入腎經,酒製能引藥力上行。

 常用的方法--蜜炙、酒炙、醋炙、鹽炙、
薑汁炙、米泔水炙等。

14
酒 炙
 一般為每100kg藥物,用黃酒10~20kg。
 改變藥性,引藥上行。
如:大黃、黃連、黃 柏等。
 增強活血通絡作用。
如:當歸、川芎、桑枝等。
 去燥性。
如:骨碎補。
 矯臭去腥。
如:烏梢蛇、蘄蛇、紫河車等。 15
醋 炙
 一般為藥物每100kg,用醋20~30kg 。
 引藥入肝,增強活血止痛作用
如: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乳香、
沒藥、三棱、莪朮等。
 降低毒性,緩和峻下逐水作用
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陸等。
 矯臭矯味
如:五靈脂、乳香、沒藥等。
16
鹽 炙
 通常是每100kg藥物,用食鹽2kg。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強補肝腎的作用
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
 增強理氣療疝的作用
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 增強縮小便和固精作用
如:益智仁。
 增強滋陰降火作用
如:知母、黃柏等。
17
薑 炙
 一般為每100kg藥物,用生薑10kg,或用乾薑
3kg。
 降低毒性
如:半夏。
 制其寒性,增強和胃止嘔作用
如:黃連,竹茹 。
 緩和對咽喉的刺激性,增強寬中和胃功效
如:厚朴。

18
蜜 炙
 通常為每100kg藥物,用煉蜜25kg。
 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
如:枇杷葉、款冬花、紫菀等。
 增強補脾益氣作用
如:黃耆、甘草等。
 緩和藥性
如:麻黃。
 矯味和消除副作用
如:百部等。 19
油 炙
 方法通常有油炒、油炸和油脂塗酥烘烤。
 增強溫腎助陽作用
如:淫羊藿(輔料用量為20%)。
 利於粉碎

20
甘草水炙
 緩和藥性。
 降低毒性。

21
燙 法
 砂燙,又稱砂炒,亦叫燙製,指藥物與熱砂
同炒的一種炮製方法
 便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適用於某些質地
堅韌的藥物炮製。如動物骨甲皮、筋類藥物
 適用於有毒藥材。
 便於除去非藥用部分。
 矯味
 方法:砂燙、海蛤粉燙、滑石粉燙。

22
煅 法
 將藥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
易于粉碎,充分發揮療效。
 常用方法---直火煅、蓋煅、鍋煅、燜煅。
 多用於貝殼類或礦石類藥材;也常用於製備
植物類或動類的炭藥。

23
煨 法
 利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藥物,置熱火灰中加
熱至麵或紙焦黑為度,利用輔料吸去部分揮
發性及刺激性的成分,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
 煨制的藥物均可增強止瀉作用。
 煨法有多種,麵裹煨、麥麩煨、紙煨、煻火
灰煨、滑石粉煨等。

24
水 火 共 製
 煮
 蒸
 淬
 燀

25
煮 法
 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藥物共同加熱的方法。
 消除或降低藥物的毒性 。
 常用方法---清水煮、礬水煮、醋煮、藥汁
煮、豆腐煮。

26
蒸 法
 是將凈選後的藥物加輔料(酒、醋等)或不加輔
料裝入蒸制容器內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藥
物的方法。
 改變藥物性能,擴大使用範圍,如熟地黃。
 減少毒副作用,如酒蒸黃精。
 殺酶保苷,利於保存藥效,如酒蒸黃芩。
 蒸後變軟宜於切片,如宣木瓜。

27
淬 法
 是將藥物加熱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
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 常見方法有醋淬、酒淬、煅淬等。

28
燀 法
 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
出的方法。
 又稱水燙法 。
 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藥用部分,
如杏仁。
 剝取不同藥用部分,如白扁豆。
 水量以10倍左右為宜。

29
其 他 製 法
 目的:改變藥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
減少毒性或副作用,或使藥物更趨效
高質純。
 方法:複製法、發芽法、發酵法、製霜及部
分法製法等。

30
複 製 法
 將凈選後的藥物加入一種或多種輔料,按規
定操作程式,反複炮製的方法。
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如半夏。
 改變藥性。如膽天南星。
 增強療效。如白附子。
 矯臭解腥。如紫河車 。

31
發 酵 法
 目的:是改變原有的性能,産生新的療效,
擴大用藥範圍,如六神曲、淡豆豉
等。或增強療效,如半夏曲。
 常用的方法:有藥料與麵粉混合發酵,或直
接用藥料進行發酵,如淡豆
豉 。
 一般發酵最佳溫度以30~37℃為宜,相對溫
度控制在70%~80%為宜。

32
發 芽 法

 目的:産生新的功效,擴大用藥品種。

 溫度一般保持在18~25℃之間,浸漬度含水

量應控制在42%~45%,每日噴淋清水數次,

保持濕潤,待芽長出0.2~1cm左右時,即可

取出乾燥。

33
製 霜 法

 藥物經過去油製成鬆散粉末,或析出細小結

晶或昇華、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稱製霜法。

 方法 :去油製霜—巴豆霜

滲出製霜—西瓜霜

昇華製霜—信石

煎煮後成粉渣而成霜—鹿角霜。 34
炙甘草

 取一定量的蜜,與甘草拌勻,悶潤,用文火

炒至顏色加深,不黏手時,取出,攤涼。

 煉蜜---蜂蜜置於鍋內加熱至微沸,除去泡沫

與雜質,再加熱至起魚眼泡,用手捻之,有
黏性,但兩指間無長白絲出現,即可。

35
炒決明子

 將決明子放入鍋內,用中火炒至外表色澤變

深,發出香氣,有爆裂聲即可。

36
麩炒白朮

 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冒煙時放入白朮片,

不斷翻炒,至白朮呈黃褐色,取出,過篩,
放涼。

 白朮100Kg,麥麩10Kg

37
砂燙杜仲

 取適宜量的乾淨河砂倒入鍋內,用適當火力

加熱並攪拌,至砂流動滑利時,投入杜仲片,
以武火不斷翻拌,炒至內面起泡、斷絲即可,
取出,過篩,放涼。

38
煅白礬

 白礬置於煅鍋內,用武火加熱至熔化,再繼

續加熱,煅至膨脹鬆泡成白色蜂窩狀固體,
完全乾燥後,停火,放涼,取出,研成細粉。

39
感 謝 聆 聽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