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賦比興定義素材

可引的

唐孔穎達在〈毛詩正義・大序〉「詩有六義」句疏中說:「風、雅、頌者,詩篇
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
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賦」者鋪陳,敘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賦形。
「比」者比喻,借物託情,有顯有隱,意在詞外。
「興」者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
非原文,要引要翻書另注。

明人楊愼《升庵詩話》中所說:「敍物以言情,謂之賦,情物盡也。索物以情,
謂之比,情附物也。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情也。」
──以上引自《古典文學三百題》

《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鄭玄注:「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
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鄭司農眾云:
『……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託事於物。』」

《文章流別論》:「賦者,敷陳之稱也。比者,喻類之言也。興者,有感之辭
也。」

皎然《詩式》卷一「用事」條:「今且於六義之中,略論比興。取象曰比,取
義曰興。義即象下之意。凡禽魚草木人物名數,萬象之中,義類同者,盡入比
興。《關雎》即其義也。」

劉勰《文心雕龍》
《詩》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昔邵公稱︰「公
卿獻詩,師箴瞍賦」。傳云︰「登高能賦,可為大夫。」詩序則同義,傳說則異體。
總其歸途,實相枝干。故劉向明「不歌而頌」,班固稱「古詩之流也」。

贊曰︰賦自詩出,分歧異派。

──以上引自《文心雕龍義證》

拍謝我可能有記到的那張講義在系櫃 QQ
但我印象中的理解是鄭眾的比是物有拿來說明事(像蒹葭)
興則是用此物託為開頭
大概這個方向
*興則是用此物託為開頭去說事
那我覺得可以用 用詞定義較模糊來切入 就是它是一個特別的觀點 所以即使用詞精準度不高 我
們還是決定放進來
對 其實我覺得這句話尾端有點怪怪ㄉ 就是「引起所欲敘寫之事物」很難界定這個人的想法到底
跟敘寫主題有沒有關聯(?
然後我想確認 我們的觀點跟葉嘉瑩的主要不同是在興「興者,有感發興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
之觸發而引出所欲敘寫之事物的一種表達方法。」嗎?
桃夭那類對我來說偏比(at last!)(上週被琇禎說服
我也覺得白描或敘事都算
哦哦哦好的了解!
談到詩經的教化功能或政治勸諫之類的說法,會比較無法切合所有文本。
這樣對嗎?
這邊會這樣寫是因為我想說整理出來的脈絡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我們比較認同的,就是賦比興
都是寫作方法;另外一種是我覺得有些牽強的解釋 像是扯到儒學的鄭玄.「見今之失...」跟劉勰
強調賦具有可教化功能等等

(我個人的處理是雖然寫作邏輯本身能成立。但首先實際上跟部份篇章不相符,如蝃蝀。其次
以民歌來說也過於細節,稍不合民歌的創作情境,故歸為詩教意味偏重的說法。)

我的看法基本上相同~

興與比之間我覺得由於詩經是濫觴,所以可能當時的興在文學發展下被加強連結(在後人不斷
引用延伸下,我們讀的時候會很直覺反應 A 象徵 B),導致我們現在實際分析一首詩時比興比
較容易出現歧義?

賦比興舉例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
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
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
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
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本篇描述男方於市集帶著布匹向女方表情意,敲定婚期、漫長等待後終於出
嫁,直至最後年老遭人惡劣對待的故事。整篇以賦的手法直陳故事發展以外,
亦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句使用比的手
法。除敘事本身是典型的「賦」以外,亦可見賦比興三者常夾雜出現的情況。


〈碩人〉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本篇比的運用與現下的語感十分相近,使用柔荑、凝脂等物表達碩人外貌之
美,畫面鮮明。(我覺得後面「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那段是興,但……有點
不確定,如果到時選到這首的話再看看?)


〈蝃蝀〉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於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因是即物起興,興多在開頭二句,與後續主體未必有直接關聯,基本上是虛
起。本篇句首的彩虹與遠嫁的女子並無直接關聯,應是較明顯的虛起例子之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