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新詩三首

1. 這首詩為甚麼要以「也許」為題?

這首詩以「也許」為題,是為了構思和抒寫的需要。本詩構思的特點是:

用主觀的推測、忖度和假設來展開想像,設想死是睡,死者還活著,為

死者營造安息環境,以撫慰死者,寄託哀思。這樣把死當睡、把死者當

生者來寫,不是真實情況,而是主觀的設想、推測。「也許」是表示猜想、

推測、不肯定的意思。以「也許」為題,正好適應構思,抒寫的需要,恰

當的配合了豐富想像。

2. 本詩是一首葬歌,除了從副題可以看出之外,還有哪些描寫景物的

詩句暗示出來?

「撐一傘松陰庇護你睡」暗示在墓旁植樹。「你聽這蚯蚓翻泥,聽這小

草的根鬚吸水。」這兩句暗示出死者已安葬在地下。「我把黃土輕輕蓋著

你,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兩句描述用黃土修墳,用燒紙錢祭奠,直

接點明這是葬歌。

3.全詩流露出作者對死者的深情摯愛,例如詩的第一、二節用三個「不
要」和兩個「不許」,構成一連串祈使句,含蓄委婉的表達了作者對死者

體貼入微、關懷備至之情。試從其餘兩節中找出例句作分析說明。

第三節用兩個「也許」,設想死者在地下聽大自然的美妙音樂,比「咒

罵的人聲」更美,表明了對死者的安慰之情。結尾兩句不讓死者有一點

驚擾,表現了摯愛之情,寄寓了深切的哀思。

4.「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這兩句裏為甚麼稱
「蚯蚓翻泥」和「小草的根鬚吸水」為音樂?說它比「咒罵的人聲」
「更美」
這句話蘊含著甚麼深意?

作者認為當時的「人世間」是醜惡不堪的,只有離開人世到地下去長

眠才是「極樂世界」
。他設想死者長眠地下沒有人間的災難、紛擾、恬靜、

安逸、愜意,聽「蚯蚓翻泥」
、「小草的根鬚吸水」的美妙聲音,猶如音樂。

說它比「咒罵的人聲」
「更美」,是以陰間反襯人間,詛咒現實生活沒有

美,美不在人間,長眠地下才是「美的所在」。這句話是揭露、是憤慨,

蘊含著詛咒和否定黑暗現實的深意。

5.「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這兩句很明顯是直接
抒寫用黃土為死者修墳,用紙錢兒為死者祭奠,那麼「輕輕」和「緩緩」

兩個疊音詞,寄寓了作者甚麼用意和心境?

「輕輕」和「緩緩」兩個疊音詞的連用,用意在於不讓死者受到驚擾,

得到安息。這表現了作者對死者體貼入微,無限憐愛的心境。

6.作者借助想像,描寫了哪些曠野的景物?創造了怎樣的氣氛?作者是

怎樣把哀婉深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的?

作者借助想像描寫了夜鷹、蛙、蝙蝠、陽光、清風、松蔭、蚯蚓、小草根

鬚等曠野的景物,還描寫了墳墓、祭奠的情景,創造了寧靜、恬適而又

淒清的氣氛。作者把撫慰、摯愛和哀婉深情都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例

如不要晚間的夜鷹咳嗽,不要蛙號,不要蝙蝠飛;不許白天的陽光、清

風驚醒,撐一傘松蔭庇護,精心為死者營造安息的環境,表現了深切

關懷和無限摯愛的感情。[想像死者安葬在地下清靜、恬適的情景,深情
讚美安眠地下是「美的所在」,反襯人間的醜惡,抒寫了憤慨的感情。用

黃土輕輕的蓋,叫紙錢緩緩的飛,在細微動作的描寫中飽含著摯愛和

哀婉的深情。
7.詩中連用五個「也許」,有甚麼作用?試舉例說明。

也許,表示不很肯定、猜想、推測的意思。連用五個「也許」,起到了配

合一系列想像的作用。例如「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你要睡

一睡,」這三個「也許」表示把死當睡是主觀的設想、忖度,而不是真實

情況,「也許」恰當的配合了豐富的想像。又如「也迕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小草的根鬚吸水」,這裏「也許」也是表示這是作者對死者在地下處

境安適的揣測,恰當的配合了新奇的想像。

8.「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一句,抒發了對康橋的甚麼感情?

這一句詩的意思是:「金柳在我心坎上,而我在康河的懷抱裏」。它表

現了詩人對康橋美景的傾倒和嚮往,抒發了無限熱愛的感情。

9.詩的第三節寫河底青荇,是怎樣描摹它的色澤和姿態的?詩人為甚麼

甘心做河中的一條水草?

用「青」、「油油的」描繪荇菜的色澤,光潤悅目;用「招搖」描摹荇菜
在水底蕩漾、搖曳多姿,令人嚮往。康河的景色如此之美,共有康河柔

波裏的水草能夠永遠欣賞這秀麗景色,所以詩人很羨慕,心甘情願做

河中的一條水草,永遠飽覽這美不勝收的景色。

10.詩的第四節寫康橋「榆蔭下的一潭」,沉澱著詩人的「彩虹似的夢」。

「夢」是指甚麼說的?為甚麼用「彩虹」比喻夢?

「夢」指詩人昔日在康橋時的歡快生活和理想的美好回憶,也是對康

橋秀麗景色的懷念。清泉潭底的浮藻間蕩漾著染有晚霞的榆樹的倒影,

美麗得如同幻覺,使詩人想起當年回憶不盡的歡快生活和理想,今天
仍沒有消失,沉澱在這裏,猶如彩虹似的美麗。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意思是這美麗的榆樹的倒影和水草,彷彿是當年歡樂生活和理想的沉

澱。彩虹是美麗多彩的,所以用彩虹比喻夢。

11.詩的第五節,抒情進入高潮,用形象的比喻回憶往日的美好生活,
充滿了歡樂和憧憬。哪些詩句是對往日生活的美好回憶?哪些詩句是表

現歡樂和憧憬的?

詩的頭兩句形象的說明划著船逆流而上,向兩岸青草長得最青處河中

漫遊,這是詩人最喜歡、最難忘的泛舟漫遊的歡快生活。後兩句描寫在

充滿燦爛星輝的船上縱情歌唱的情景,這是詩人的歡樂和憧憬。

12. 詩的開頭和結尾是怎樣呼應的?這樣寫有甚麼好處?

開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同結尾「悄悄的我走了,正

如我悄悄的來」相呼應;「作別西天的雲彩」和「不帶走一片雲彩」相呼應

這樣寫的好處:一是使首尾呼應,前後呼應,結構嚴謹;二是間接反

覆,使全詩情調和諧統一;三是使詩的意旨更加強化。

13.在即將告別康橋的時刻,詩人為甚麼不能放歌?笙簫也悄悄了,夏

蟲也為他沉默了?這表現了詩人的甚麼感情?

詩人癡想再尋舊歡,但勝地不常,舊歡難再,即將離去,心中充滿了

離別愁苦,無法高興起來,所以不能放歌,只好沉默。這一節詩是一個

轉折,使全詩的情緒由飄逸、瀟灑變為抑鬱深沉了。詩人內心充滿了離

情別緒,難以擺脫離別的苦惱,感到笙簫也為詩人的離別而悄悄無聲

了,夏蟲也為詩人沉默了,整個康橋充滿了惜別傷感的氣氛。這表現了

詩人惜別的愁苦、悵惘的情懷。
14.本詩表現了作者對康橋的依戀不捨之情,然而又流露出灑脫的情懷,
其間有沒有矛盾?試說明理由,並把全詩依戀不捨與灑脫情懷的詩句

列出來。

依戀之情和灑脫之態二者是矛盾統一的。灑脫是指風格自然,有韻致,

不拘束,灑脫和依戀之情是緊密聯繫著的。如果說只有灑脫,沒有依戀

之情,那就不是灑脫了。我們說詩人灑脫,就是說他既有依戀之情,又

能順其自然,不過於傷感,能擺脫感情的羈絆,所以說二者是矛盾統

一的。再就全詩看,本詩具有灑脫和抑鬱的風格。詩的開頭首先表現了

瀟灑之情。第二節抒發了詩人為金柳的美姿所陶醉的喜悅心情,突出的

表現了飄逸、灑脫之態。第三、四、五節選取青荇、潭水、星輝三個意象渲

染和表現對康橋美景的眷戀,對往日歡快的回憶,仍表表了灑脫的意

態。第六節抒發依依惜別之情,使詩情由飄逸灑脫轉為抑鬱深沉。但詩

人能克制感情的激動,在詩的末節恢復了灑脫之態:「悄悄的我走了」,

「不帶走一片雲彩」
。「悄悄」表示不驚動別人,不讓人知道自己依戀、悵

惘的情懷,走得無影無蹤,當然「悄悄」也含著寂寞之感。「不帶走一片

雲彩」,一方面是說詩人擺脫舊情舊歡、依戀悵惘的複感情。全詩感情的

線索是灑脫---抑鬱---灑脫。

15. 試分析下列詩句是如何描寫彈奏動作和表現出琴箏彈甚麼樣的音樂

意境的:

1/ 涼露輕輕地敲響了水月,

聲音隨南風穿過窗櫺

直入殿閣。一陣盪漾
過後,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這一節詩描述輕柔而又清脆的音調,明亮而又平靜的音色,好像涼露

輕輕地敲響了水月,沁人心脾。接著寫這清脆的長音,持久延續,由弱

轉強,頓挫有力,由近而遠,猶如隨南風穿過窗櫺,直入殿閣。這力度

很強的樂音跌宕起伏,經過一陣盪漾後停頓,彷彿湖面泛起千層浪又

恢復了平靜。

2/ 十指在急縱疾躍,如脫兔

如驚鷗,如鴻雁在大漠陡降;

把西風從竹林捲起,把木葉

搖落雲煙盡歛的大江。

這一節用「十指在急縱疾躍」形容彈奏動作的急驟、迅速、跳躍,表現

快速強勁的音調和激越跳躍的旋律。「如脫兔」比喻樂音急縱跳越;「如

驚鷗」,比喻樂音迅速猛向上衝擊;用鴻雁在大漠陡降,比喻醇厚寬廣

的旋律,由高急下,突然停頓的強烈聲響。這聲響極響亮、力度極強,

威力極猛,「把西風從竹林捲起,把木葉搖落雲煙盡歛的大江。」以上狀

摹了快速強勁的樂音和激越寬廣的旋律。

16. 詩中是怎樣描寫琴、箏急驟和跳躍的節奏的?又是怎樣描寫琴聲悠

揚和逐漸停滯的狀態的?試舉出有關詩句作分析說明。
用「十指在翻飛疾走」的彈奏動作形容快速奏出多弦的泛音。用「把驟

雨潑落窗格和浮萍」,比喻一連串清澈、激越的泛音,速度迅急,節奏

緊張急驟,力度強勁,極響亮有力。
「颯颯如變幻的劍花在起落迴舞」,

比喻急轉翻弦,奏出一串串強、急、泛等相交織的音響,形成急速起伏、

跳躍多變的節奏。活潑輕快、飛躍迴旋的旋律和明朗的音色,好像風雨

在颯颯的響,彷彿變幻的劍花在起落迴舞。
「彈出一瓣又一瓣的朝霞」,

比喻一串清澈的泛音,晶瑩四射,音色透明、鮮艷,絢爛多彩,有如一

瓣又一瓣的朝霞,令人賞心悅目。

詩中用「雪晴」的景象比喻音色清澈、透明;用「山靜,冰川無聲」的意

境,比喻清澈、悠揚、柔美的音調由高轉低、由強轉弱,直至間歇的靜美。

用「在崑崙之巔,金色的太陽擊落紫色的水晶」,形容樂曲由暫時休止

後,再用強力度、高音區彈奏,突然爆發出強烈、高昂的音調,清澈、明

亮的音色,豐富多彩的旋律。用「紅寶石裏珍珠如星雲在靜旋發光」,比

喻那音調清脆明快,圓潤豐滿,音色晶瑩明麗,柔美平靜,餘響悠揚
宛轉躍入高空在靜靜的迴旋。想像豐富,比喻新奇。

17. 詩中是怎樣描寫彈奏嘎然而止所產生的音樂效果的?又是怎樣描寫

餘音繚繞、逐漸遠去的?

詩中是用「五指倏地急頓」來描寫樂曲嘎然而止的。音樂效果是:用強

力度、五指一齊極快地、迅速地停頓,迸發出一聲最強音,彷彿是:「水

晶和融冰鏗然相撞間,大雪山的銀光驀然在高空凝定。而天河也靜止如

劍。」這一音樂形象,表現了音調的昂揚、響亮、節奏鏗鏘有力,音色清

澈、透明,樂曲突然在高空中凝定、靜止,萬籟無聲,造成了一種回味
無窮的深遠意境。

餘音繚繞,逐漸遠去的情景是:樂曲在高音區中結束,餘音清越、強

勁、悠長、持續延宕,好像在廣漠之上迴蕩,又好像月光流過了雲漢。這

清澈、悠揚、動人的餘音,猶如引起「寂寂的宮闕和飛檐在月下聽仙音遠

去」,用擬人手法創造了美妙幽靜的意境,把人帶入美麗的月夜之中。

這繚繞的仙音,漸漸遠逝,好似「越過初寒的琉璃瓦馳入九天。」以餘音

繚繞、悠然遠去結束全曲,令人有「繞樑三日」之感。

18. 本課的三首新詩在內容上有甚麼不同?它們在表現形式上各有甚麼

特點?

「也許」是葬歌,除對無辜死者表示深切的悼念之外,還隱含著對當

時軍閥混戰的黑暗社會的不滿和憎惡。
「再別康橋」是寫別離題材的,抒

寫對康橋秀麗風光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眷戀和珍惜。
「聽陳蕾士的琴箏」是

寫音樂欣賞題材的,形象地記述彈奏琴箏的高超技藝和各種美妙的樂
音。它們在表現形式上的特點是:「也許」從主觀忖度、推測展開豐的想

像,描寫虛設的能使死者安眠的景物,借景抒情。
「再別康橋」抓住康橋

富有特徵的景物,賦予景物以濃郁的感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這兩

首詩都講求格律,形式整齊,韻律和諧。
「聽陳蕾士的琴箏」,按琴箏彈

奏的過程,運用豐富的想像和通感等修辭手法,創造各種音樂形象,

借形象表現各種美妙的樂音。不受格律限制,自由靈活的抒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