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2022/9/27

普通心理學第五章

Da-Zhong Luo (羅達中) 2022 . 09 . 27


注意與意識
TED - The art of misdirection | Apollo Robbi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GY0wPAnus

注意的定義 注意的定義
• 注意力 (Attention)很難清楚的定義,但過去有種種不同的比喻 (Metaphor) • 注意力 (Attention)很難清楚的定義,但過去有種種不同的比喻 (Metaphor)
 注意現象的三大特徵:

 注意力如同鏡頭,鏡頭內受注意訊息進入意識中,反之則否
鏡頭範圍可大可小,縮小則專注清楚,放大則分散模糊  處理容量的限制:忽略/不注意視盲 (IB, inattentional blindness)
Charles W. Eriksen 葉怡玉
(http://www.dansimons.com/videos.html)
美國視知覺心理學家 台大心理系教授  選擇性:容量有限導致有效選取訊息
Michael Posner  注意力如探照燈,搜尋需要進一步處理的目標, 偏頗競爭模型 (biased competition):強化要的刺激,壓抑不
美國心理學家 人以意志主導注意力的投注 (Engage)、轉移 要的刺激
(Movement) 與脫離 (Disengage)
 調控性:對被選取訊息可進一步的調控節制,以便進
Daniel J. Simons Christopher F. Chabris
Arthur F. Kramer  注意力有如可裂解的光束,可同時監控不同物件,切割分 行處理
美國心理學家 美國心理學家
美國心理學家 布於不同範圍中,停駐某些刺激上。

1
2022/9/27

派典轉移 題外話:走得太前面的天才 注意的定義


• 認知研究取向 (Cognitive) • 注意力 (Attention)很難清楚的定義,但過去有種種不同的比喻 (Metaphor)
• 美國心理學家奈瑟 (Ulric R. G. Neisser):  注意現象的三大特徵:
 1965 寫了第一本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 • 注意可說是介於知覺與認知之間的核心運作,由於個體處理訊息能力有容量限制,
須藉注意進行刺激的選擇與調控。
 認知心理學:研究人們如何學習、儲存、運用和
組織知識的科學
 探討行為與心智,以及二者關係的科學
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注意,這是㇐種心智狀態,
使我們可以將可能同時存在的事物或㇐連串的想法
形成清晰且栩栩如生的畫面,
 1999 年,大猩猩影片 而這種意識心智狀態的本質就是聚焦與專心
 1975年,雨傘女子影片 William Ja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n3wRyb9Bk
美國心理學家之父
此陳述將注意力區分為外在注意力(事物) 與 內在注意力(想法)

注意的處理歷程 外塑與內塑注意力—自動浮現與主動蒐尋
T L
T T T
L L
T L
T T T
L
• 發動注意的根源:外塑 (被刺激吸引)或內塑 (自己企圖尋覓)

 外塑性或被動式注意 (exogenous or passive attention):由刺激所驅動 (stimulus-driven)


的處理、乃由下上傳(bottom-up)歷程。
T T
L T
L T T L
T T
L T
L
 取決於外在環境中突出而明顯的刺激,突如其來劇烈聲光,或是威脅及煽情畫
面,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地吸引注意。
T T T
L T
L L
T L
T T T
L
 內塑性或主動式注意 (endogenous or active attention):為目標導向式 (goal-directed)
的處理、乃從上下傳(top-down) 歷程。
T
L L
T T T
L T T T
L L
T
 個體依自身目標或作業要求,注意特定刺激並忽略無關干擾,注意乃個體主動 T
L T T
L T L
T L
T T L
T
而選擇性地處理某些內外在刺激事件。
T
L T T
L T
L T L
T T T
L
• 視覺搜尋作業 (Visual search task):
崔絲曼 (Anne M. Treisman)  目標項與干擾項只有一個基本屬性有差時,目標項不費力即可發現
英國心理學家  目標項與干擾項有兩個向度以上的差異時,需費力的核對,才可發現

2
2022/9/27

注意的調控目標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早期選擇
• 注意投射的對象:外在物體或內在思維 (James即如此認為) • 早期選擇理論:
選擇性過濾理論 (Selective filter theory):不被注意的訊息在感覺通路的早期就被過濾掉了
 外在注意 (External attention):個體對於外在感官世界不同訊息的選擇與調控(如空
間位置、特徵屬性或物體辨識等)
此類注意選擇與調控訊息發生階段可區分成早期選擇與晚期選擇兩大理論
 內在注意 (Internal attention) :個體對內在訊息表徵與處理的選擇與調控(例如工作
 注意如同一個水龍頭的過濾器,
記憶、長期記憶,以及反應選擇等)
以全有全無 (all-or-none) 的方式濾
過外來的訊息
Message A
Message B 訊 反
息 Message B 工作記憶
Message C 濾 應

Message D
布羅本 (Donald E. Broadbent)
長期記憶
英國實驗心理學家
外在注意力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早期選擇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早期選擇
• 早期選擇理論: • 早期選擇理論:
選擇性過濾理論 (Selective filter theory):不被注意的訊息在感覺通路的早期就被過濾掉了 選擇性過濾理論 (Selective filter theory):不被注意的訊息在感覺通路的早期就被過濾掉了
減弱理論 (Attenuation theory):不被注意的訊息被減弱處理但並未消失。削弱的控制區依
然在訊息處理的早期

 支持證據:
感覺登錄 削弱控制 短期記憶
 雙耳兼聽作業 (Dichotic listening) 有限容量
 注意影響耳蝸核(cochlear nucleus)的神經作用
 反對證據:

 大一學生設計的雙耳兼聽作業進階版:不注 輸 反
入 識
意耳朵所忽略的城市名可引起皮膚電阻反應 設 應
(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 崔絲曼 (Anne M. Treisman) 施
R. Hernandez-Peon  雞尾酒會效應 (Cocktail-party effect) 英國心理學家
中南美洲生理學家

3
2022/9/27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特徵整合 項目多寡對特徵與整合搜尋的影響
• 早期選擇理論:說明了受忽略訊息的命運,但未說明受注意者會如何處理  視覺搜尋作業:
• 特徵整合理論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特徵搜尋(依賴單一特徵)
整合搜尋 (依賴一個以上的特徵合併與注意力的投注)
 注意前階段 (Pre-attentive stage):對刺激各特徵屬性平行式同步處理
(Parallel processing),同時可以監控許多物體,但不是那麼清楚  特徵搜尋不受被搜尋項目多寡的影響,推論是一個平行歷程
 注意聚焦階段 (Focused attention):整合幾種屬性形成單一物件,置於  整合搜尋則受項目多寡影響,推論是個次第歷程
突顯性輿圖 (Salience map)。注意扮演黏著劑 (Binding),此為序列性處理  搜尋目標存在與目標不在所用的時間不同,且斜率不同 → 暗示注意力
(Serial processing,一次處理一個) 搜尋是逐一進行,找到了就停止
 整合成功 → 物體檔案 (Object file,心理學假設概念) →清楚辨識物體
崔絲曼 (Anne M. Treisman)
英國心理學家  整合失敗 → 錯覺連結 (Illusory conjunction) 特徵搜尋 綜合搜尋 目標不存在
尋 尋
 視覺搜尋作業: 得 得
目 目
特徵搜尋(依賴單一特徵) 標 標 目標存在
整合搜尋 (依賴一個以上的特徵合併與注意力的投注) 之 之
時 時
間 間

受檢視項目的總量 受檢視項目的總量

辨識網路 特徵整合理論示意圖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晚期選擇


物體暫時表徵
儲存物體的 時間t 位置x • 晚期選擇理論:注意的選擇是發生在刺激獲得辨識之後,選擇機制的瓶頸位於訊息
描述以及名 突顯性輿圖 特性 關係 處理的後端,刺激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才面臨抉擇
稱等特性 (意識空間)
身份 名稱
所有進入感知覺系統的刺激都能受到自動化的處理
(Pratte. 2020)

方向輿圖  傍翼作業 (Flanker task):判斷中間的字母是否會受到兩側的字母是否相同的影響


顏色輿圖 先辨識干擾刺激與中央目標刺激的字義 → 和諧的注意 or 不和諧的干擾

Charles W. Eriksen
美國視知覺心理學家
注意前階段 注意聚焦階段
位置輿圖

注意投射

注意投射 (Merz, et al., 2020)


注意投射

4
2022/9/27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晚期選擇 請快速依序念出顏色
• 晚期選擇理論:注意的選擇是發生在刺激獲得辨識之後,選擇機制的瓶頸位於訊息
處理的後端,刺激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才面臨抉擇
所有進入感知覺系統的刺激都能受到自動化的處理

 傍翼作業 (Flanker task):判斷中間的字母是否會受到兩側的字母是否相同的影響


先辨識干擾刺激與中央目標刺激的字義 → 和諧的注意 or 不和諧的干擾
 史觸普叫色作業 (Stroop color naming task):說出字跡顏色—藍、紅、綠
字義會干擾顏色命名 → 注意顏色並加以命名的歷程發生在辨識字義之後!

史觸普 (John R. Stroop)


美國心理學家

外在注意如何選擇處理:晚期選擇 知覺負荷理論 (Perceptual load theory)


• 晚期選擇理論:注意的選擇是發生在刺激獲得辨識之後,選擇機制的瓶頸位於訊息 • 低知覺負荷  晚期選擇 (目標干擾項一致時反應較快,不一致時較慢,兩者反應時間
處理的後端,刺激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才面臨抉擇 差距大 ← 根據傍翼作業的結果推論而得)
所有進入感知覺系統的刺激都能受到自動化的處理 • 高知覺負荷  早期選擇 (目標干擾項的一致性無作用,故一致與不一致的判斷時間差
距小)
• 知覺負荷理論 (Perceptual load theory):協調早期與晚期處理機制

 對於干擾刺激的處理,取決於目標刺激的處理困難度 – 知覺負荷量
低負荷量 高負荷量
→ 暗示人對訊息的處理並非固定,而是會因各種情勢狀況而調節變換
 干擾指認作業:
不和諧
 知覺負荷低:參與者有餘裕注意到干擾刺激,此時個體進行選擇是在晚期階
段;因此干擾刺激會有影響,判斷不和諧的目標刺激需要較長時間。
拉維 (Nilli Lavie)  知覺負荷高:參與者沒有足夠的資源顧及干擾刺激,此時個體會進行早期選
英國/以色列心理學家 擇,提前將不必要的訊息排除,反而不會受干擾刺激的影響。
和諧 X X

和傳統直覺想法完全相反
(Lavie, 2005)

5
2022/9/27

外在注意的向度 外在注意的向度
• 注意力可投射於視、聽、觸、味、嗅等不同向度與每一個刺激之特徵 • 注意力可投射於視、聽、觸、味、嗅等不同向度與每一個刺激之特徵
特徵與物體注意 (feature- & object-based attention) 特徵與物體注意 (feature- & object-based attention)

 特徵注意(feature-based attention)
 對不同向度刺激的選擇與調控並非互斥,容量限制多侷限在
同一感官向度內,同時處理多個屬同一向度的刺激才會在早  顏色 vs 視覺、音調 vs 聽覺、甜味 vs 味覺、溫度 vs 觸覺….等
期階段產生競爭干擾  引起該負責特徵腦區神經細胞的活化:線條走向角度 → 視覺區V4;運動刺激 → 視覺區MT
 不同感官的訊息處理在早期階段可能是互相獨立的,跨感官  物體注意 (Object-based attention)
注 間的干擾出現在比較後期的高階處理階段  該物體所有的特徵都會被選擇而興奮腦內某些整合區:人臉 → 梭狀迴辨臉區 (Fusiform face area,
意 FFA);建築物 → 傍海馬迴辨位區 (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 PPA)
 注意最終機制會統整不同向度或感官訊息,使個體可以對於
力 刺激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物體或事件表徵,也因此產生意識  分辨同一物體上的不同特徵比較容易,但是不同物體上兩個特徵的比較難

外在注意的向度 外在注意的向度
• 注意力可投射於視、聽、觸、味、嗅等不同向度與每一個刺激之特徵 • 注意力可投射於視、聽、觸、味、嗅等不同向度與每一個刺激之特徵
特徵與物體注意 (feature- & object-based attention) 特徵與物體注意 (feature- & object-based attention)
空間位置注意:幫助個體進行特徵整合 Michael Posner 空間位置注意:幫助個體進行特徵整合
美國心理學家 時間上的注意:投注於特定時間點的訊息
 所有的感官對於空間的注意力都非常在意,尤其是眼球移動 (視線的投注是否)
 快速系列視覺呈現(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 作業:快速呈現一串刺激,參與
 刺激驅動 (外顯,眼睛移動) 活化腦區 腦波共振差異 者須偵測某類的刺激,可以在每秒 8-10張視覺影像中成功地偵測屬於特定類別的
刺激
 目標導引 (內隱,眼睛不移動)
 注意瞬盲(Attentional blink,AB):在序列中第一目標 (T1)往往很容易發現,但第二個目
線索導引作業典範 (Posner cueing paradigm)
刺激驅動 標 (T2) 如果在T1後某短暫時間出現,人的正確率會大幅下降
 知覺系統需花時間登錄處理目標刺激並去除干擾,在此同時知覺系統沒有能
目標
Mary C. Potter 力處理其他的資訊。注意處理可分成兩個階段:
導引
美國心理學家 1. 個體的注意能處理每秒約十個的刺激流動
2. 有限訊息可以得到穩固並進入短期記憶與工作記憶形成意識,涉及不同腦
目標導引 刺激驅動
(Buschman & Miller, 2007) 區a頻帶波共振以及抑制作用
背側路徑:額葉 → 頂葉
腹側路徑:額葉 → 顳葉 (Corbetta, et al., 2002) 注意的三大特徵 → 處理容量的限制/選擇性/調控性

6
2022/9/27

內在注意 內在注意
• 目標訊息由內在表徵而來,從而調節內在心智運作 • 目標訊息由內在表徵而來,從而調節內在心智運作
 同樣也有注意的三大特徵:處理容量的限制/選擇性/調控性  同樣也有注意的三大特徵:處理容量的限制/選擇性/調控性
 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維持  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維持
 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登錄與提取

 感知覺訊息在工作記憶中可以保持約 4 ± 1 的單位資訊  內在注意會影響哪些訊息可以登錄於長期記憶,也影響長期記憶中哪些訊


 貝德禮工作記憶模型 (Baddeley's model of working memory) 息可以被有效提取
 偵異典範 (Change detection paradigm):研究者首先快速地呈現一個刺激  引申式複誦 (Elaborate rehearsal):將訊息有效地保留在長期記憶中,涉及新舊訊
畫面,經過一個短暫時間後,這個刺激畫面再次快速出現,此時 息的整合與連結,透過群組(chunk)降低容量負擔
參與者必須要判斷畫面是否有異動以及發生在何處
 中、佳、禧、發、年、餅、秋、財、賞、新、賀、月、恭、年、吃、節
 變異盲 (Change blindness):所見物體變動後通常不易偵測其變化。
 恭賀新禧,年年發財,中秋佳節,賞月吃餅。

貝德禮 (Alan D. Baddeley) Donald J. Simo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rrVozZR2c
英國心理學家 美國心理學家

內在注意 意識是甚麼?
• 目標訊息由內在表徵而來,從而調節內在心智運作 • 意識 (Consciousness):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能覺察外界及自我的存在,並瞭解所覺知
到的思想、感覺與情緒屬於他自己而非別人
 同樣也有注意的三大特徵:處理容量的限制/選擇性/調控性
 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維持
 長期記憶 (Long-term memory):登錄與提取
 反應選擇 (Response selection) :抑制

 心理反挫期 (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 PRP):進行兩種選擇作  清醒:以行為或電生理的方式測量,如腦波。具知覺、思考、感受,心像等


業,第二個選擇反應時間通常會較長,且與兩作業的間  覺察:個體是否展現持續、可重複與自主行為,並具備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隔時距有關 → 暗示做完一選擇後再行選擇會有慣性疲乏
 個體能覺察外在環境與內在事件的歷程,且訴諸言語報告
 停止訊號實驗典範 (Stop signal paradigm):探討個體的反應抑
制功能,參與者必須抑制自己的反應直到go的訊號出現,
若不出現就有反應即為抑制失敗。

SOA: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LACK = PRP

(Klapp, et al., 2018)

7
2022/9/27

意識是甚麼? 意識是甚麼?
• 意識 (Consciousness):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能覺察外界及自我的存在,並瞭解所覺知 • 意識 (Consciousness):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能覺察外界及自我的存在,並瞭解所覺知
到的思想、感覺與情緒屬於他自己而非別人 到的思想、感覺與情緒屬於他自己而非別人
• 意識曾是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後遭行為主義摒棄近來又再復興 • 意識曾是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後遭行為主義摒棄近來又再復興

 諾貝爾獎得主加持:

完形心理學 刺激
Gestalt Psychology

馮特 詹姆士 佛洛伊德
(Wilhelm M. Wundt) (William James) (Sigmund Freud) 心靈
克里克 (Francis Crick) 艾德曼 (Gerald Edelman) 史培里(Roger W. Sperry)
英國生物學/神經科學家 美國免疫學家 美國神經科學家
1962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72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81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反應 前葉具有意識功能 高低層互動的重入迴路 左右腦在意識中扮演不同角色

意識是甚麼? 意識是甚麼?
• 意識 (Consciousness):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能覺察外界及自我的存在,並瞭解所覺知 • 意識 (Consciousness):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能覺察外界及自我的存在,並瞭解所覺知
到的思想、感覺與情緒屬於他自己而非別人 到的思想、感覺與情緒屬於他自己而非別人
• 意識曾是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後遭行為主義摒棄近來又再復興 • 意識曾是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後遭行為主義摒棄近來又再復興
• 意識有不同的運作: • 意識有不同的運作:
• 意識有不同的面向:

 兩類意識的定義:  清明程度:清醒 (Awakening)、睡眠 (Sleeping)、昏迷(coma)


 意識觸接 (A consciousness/Conscious access):內外在訊息  與現實距離:作夢 (Dreaming)、催眠 (Hypnosis)、靜坐冥思 (Meditation)
覺察到其存在的意識內容  受藥物 (Drug induced)或其他因素改變:如恍神、起乩、走火入魔、天人合一
 意識處理 (P consciousness/Conscious processing):將意識內  即使在意識清醒覺察之外,認知活動仍可持續地進行
容轉化處理成可報告的主觀想法與感受

Ned Block
美國哲學家

8
2022/9/27

意識狀態及其研究 睡眠與睡眠周期
• 意識狀態 • 人為什麼要睡覺?
• 研究意識的方法 (內省/自我報告 vs. 實驗量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WHAIDHUQ4 部分生理機能處於休息狀態的無意識狀態,能恢復心智和身體狀態、
• 植物人的意識狀態透過適當分析可以作更進一步的分類 清除代謝廢物
 局部狀態 (Local state):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知覺經驗,因此每個人的局部狀態意識並不相同,意 台大獸醫系張芳嘉教授
識的局部狀態也會因時間、環境或脈絡不同而有所改變。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b4f019fc-d785-4707-ba02-e1d53bddf224
 整體狀態 (Global state):人在認知、行為,以及生理上的綜合差異,例如植物人 vs 常人或是睡眠 vs 催  睡眠周期 (Sleep cycle):
眠 vs 麻醉狀態的差異
 閉眼而安靜: a波 (8~12 Hz)
1. 放聲思考法 (Think-aloud method):參與者在進行指定任務或作業時,仔細地將想法的內容與順序大聲說  階段1:昏昏欲睡狀態 (3~7 Hz)
出來。例如專家與生手是否使用不同策略完成特定的心智作業
 階段2:12~16 Hz ,出現睡眠紡錘波 (sleep spindles) &
2. 經驗抽樣法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穿戴特殊儀器,參與者隨機被要求報告收到指示訊號時的感受 K群結波 (K complex)
與想法。常用於企業管理、精神疾病、人格研究等領域
 階段3/4:slow wave sleep,以d波(1~2 Hz)為主 (進入慢
3. 實驗研究法 (Experimental method):透過實驗操弄,透過種種實驗操弄,研究刺激能被覺察或不被覺察 波睡眠SWS)。
時之差異
 肌肉漸漸放鬆,呼吸心跳減慢,新陳代謝下
 閾下促發 (Subliminal priming):無意識到的刺激,進入腦中改變受試者對其餘刺激的反應改變 降,眼球不動。1234段為non-REM Sleep對外界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9FJ5NC_78 步不覺,階段4為深睡。
 注意與意識有相關,兩者不全然等同,未意識到的刺激也能被選擇進行處理

睡眠與睡眠周期 睡眠的功能
• 人為什麼要睡覺?  演化理論:生存適應上的利益:避開危險。節省能量
部分生理機能處於休息狀態的無意識狀  恢復理論:白天所消損的利用晚上睡眠時修補
態,能恢復心智和身體狀態、清除代謝  學習理論:在視覺與運動學習中,初期的SWS與末期的REM有助於知覺運動學習之記憶
廢物 穩固 (見第七章)
 剝奪REM睡眠不利於小雞對躲避記憶的穩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doSfZvBgE
 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or
悖理睡眠 (Paradoxical sleep):
 狀態處於深睡,但腦波卻為清醒狀態
 腦波逐漸由快而慢,最後又回到快速狀態。
 呼吸心跳迫促而不規則 此變化每晚重複約4~6回 (100 min/次)。平均
 有性興奮,性器官會勃起 深睡 (70~80 %) 漸減,淺睡與REM (25 %) 漸增
苦味
 身體骨骼肌沒有張力完全放鬆  隨年齡增加,整體睡眠與REM均減少,進入
 對外界刺激沒反應,但對體內刺激有 REM也越來越不容易,清醒時間越來越長。
 此時將其搖醒會報告正在作夢 由睡眠產生的休息也降低
 嬰兒約睡16小時,一半是REM

9
2022/9/27

剝奪睡眠的行為與生理效果 夢的功能與解析
• 睡眠剝奪 (Sleep deprivation) • 夢:特殊的意識現象,內容包含了記憶、情緒、聲音、影像,有極大個別差異
• 睡眠剝奪後之現象:快速眼動睡眠反彈 (REM rebound) → 睡不好,惡夢連連

 超過三晚後會有認知、情緒與身體的不適。注意、學習、記憶能力會變差
 視動作業 (Visual motor task) 最受影響,如開車
 影響情緒,腎上腺皮質酮上升,加速老化,損害記憶,降低免疫功能
 長期剝奪導致幻覺、失控、焦慮、瘋狂與妄想
 生理(體溫、代謝、與賀爾蒙)異常。縱使進食兩倍也會體重降低
 語文學習時腦部興奮的區域和正常人不一樣
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 J. Allan Hobson 美國精神科醫師 克里克 (Francis Crick) Mark Solms 南非心理學家
白天不敢想或受壓抑 睡眠時腦有隨機性興奮,腦 把不必要組合洗掉,強化 夢是人腦對目標、需求與
的思想情緒: 會自動將興奮內容整合起來, 剩餘的神經聯結。 意圖進行再整合與調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4QRh5-NMz8 慾望達成(Wish fulfillment ) 夢境常是荒誕怪異: 睡眠與記憶穩固有關 (Editing (Goal/Desires & Arousal/ Inhibition)
活化 -合成假說 (Activation- vs. strengthening neural connections)
腦前葉因中風與腦幹/邊緣
synthesis hypothesis)。
系統切斷聯絡→夢消失
後者涉及目標、動機或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85Dwxx218 奇、興趣,前者加以整合

夢的功能與解析 催眠
• 夢:特殊的意識現象,內容包含了記憶、情緒、聲音、影像,有極大個別差異 • 催眠 (Hypnosis):將人引導到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朦朧恍惚的意識狀態,可以集中內在
注意,減少外在察覺,並具有增強對建議的回應的特徵
• 科學性夢的解析:利用腦影像解讀某人作夢的內容

 以fMRI記錄參與者思考或受刺激時大腦
各區神經活化樣態 (Patterns),從而設法
解出腦中想像不同物體對應的神經錄
碼 (Neural codes)
 然後請參與者進入MRI儀器內睡覺,同
時記錄其睡眠腦波與fMRI訊號。當參與  引發催眠 (Hypnotic  恍惚狀態 (Trance state):只聽到催眠者  催眠醒後暗示 (Posthypnotic suggestion):
者進行快速眼動睡眠一段時間後,將 induction):藉放鬆、 聲音,不知外界事物,使知覺情緒、 催眠師可以控制被催眠者在清醒以
其喚醒報告其夢的內容 閉眼、想像某經驗 記憶、或行為受到催眠者的指示而 後所產生的知覺、情緒或行為狀態
Yukiyasu Kamitani
開始 改變。兩大特徵:  Stroop test 中,可以不受文字的影響
京都大學神經科學家  將記錄到的fMRI訊號根據先前的錄碼加
以還原成內容。結果發現根據視覺區  脫離現實 (Generalized reality orientation
的神經活化解讀出的夢境,有60%能與 fading):對內在現實的察覺增加
主觀報告的夢境相符  恍惚邏輯 (Trance logic):對不合理的情
 這種以科學研究解讀夢境的內容與早 境可以接受
期佛洛依德對夢的主觀解釋截然不同
(Horikawa, et al., 2013)

10
2022/9/27

催眠 催眠的理論與應用
• 催眠 (Hypnosis):將人引導到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朦朧恍惚的意識狀態,可以集中內在 • 入神理論 (Trance theory)/新解離理論 (Neodissociation theory):進入一個易受暗示與建議的自我
注意,減少外在察覺,並具有增強對建議的回應的特徵 狀態,原來自我隱晦不明,但依然存在;同時出現一個新的意識狀態

 易受催眠與否有極大的個人與文化差異:
 西方人在青春期達到高峰 (之後開始以個人主義為主) vs 東方人可繼續維持 (可
能因恍惚定神的狀態在東方被認為是進入天人合一狀態而受到崇敬。)
 容易受催眠特徵:  隱秘觀察者 (Hidden observer):一個脫離原來自我的狀態,有時可以用第三人
稱的身分看原來的第一人稱
 投注(Absorption):專注於外物忘掉自我
不會
 開放(Openness to experience):願意接受新經驗
感覺痛
 解離 (Dissociation):
有創傷壓力症候群的人常有解離現象
他們利用這種方式將自己與不好的經驗隔絕,
不必經常承受痛苦。 Ernest R Hilgard
美國心理學家
研究催眠聞名

催眠的理論與應用 催眠的理論與應用
• 入神理論 (Trance theory)/新解離理論 (Neodissociation theory):進入一個易受暗示與建議的自我 • 入神理論 (Trance theory)/新解離理論 (Neodissociation theory):進入一個易受暗示與建議的自我
狀態,原來自我隱晦不明,但依然存在;同時出現一個新的意識狀態 狀態,原來自我隱晦不明,但依然存在;同時出現一個新的意識狀態
• 社會認知理論 (Socio-cognitive theory):按照社會期待扮演一個被催眠者的角色;或某些人 • 社會認知理論 (Socio-cognitive theory):按照社會期待扮演一個被催眠者的角色;或某些人
先天傾向注意催眠師建議並完全配合演出 先天傾向注意催眠師建議並完全配合演出
Nicholas P. Spanos
 區辨此二理論的關鍵在於腦部到底有無改變以及如何改變: 美國心理學家  區辨此二理論的關鍵在於腦部到底有無改變以及如何改變:
• 催眠的可能應用:

 其精神狀態依然正常,僅是有強烈動機作催眠師要求之事
 當給予疼痛者止痛的催眠暗示,確實使疼痛得以控制,神經反應降低
 EEG或是PET催眠改變腦部活動 (Jamieson & Burgess, 2014)
 Kosslyn發現,要被催眠者直接想像一個有顏色的景象,其色覺區會興奮。
但若外界呈現一彩色刺激要其想像成一黑白灰階刺激,則色覺區不興奮。
提升表現 附身催眠 (乩童)?
心理治療 疼痛控制 戒掉成癮現象 研究發現,真正被附
(運動、工作能力、自癒)
身者,血中正腎上腺
素與腦內啡比假裝扮
演被附身者要來的多
(Kosslyn, et al., 2000)

11
2022/9/27

冥想 心理與精神藥物
• 冥想 (Meditation):藉由進入深度且平靜的意識狀態,使個體得以增強自我覺察能力 • 食物與藥物亦可改變意識狀態
• 冥想的優點:降低焦慮緊張、壓力、增加身體免疫力 若將食物各成分純化即成藥物
• 靜坐冥想的形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71zanwMnY • 長期使用藥物會造成藥物依賴 (Substance depend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sJB0taAak

 引入方式:開始時則專注於外界的單一目標 (圖像、身體動作(呼吸)、梵唱、念經、 咖啡因 酒精 尼古丁


禱告、念珠…等,各流派有所差異)
 → 不讓注意力固著於來自內外的干擾,而是專注在呼吸上

 專注式冥想 (Concentrative meditation):先專注於一事,摒除周遭其他訊息,逐漸達成意識狀


態的改變
 開放式冥想 (Opening-up meditation):從注意一件微小物體開始,慢慢擴及整個四周環境,
最後達到物我合一或飄然物外的意識狀態
 正念冥想 (Mindfulness meditation):遊走在上述兩種狀態。正念是對周遭生活主動的「覺
察」,關鍵是將注意力是從無意識帶入意識;而冥想的重點則是「不覺察」,是一個
思考沈澱的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T02g5hnT4

心理與精神藥物 心理與精神藥物
• 食物與藥物亦可改變意識狀態 • 食物與藥物亦可改變意識狀態
若將食物各成分純化即成藥物 若將食物各成分純化即成藥物
• 長期使用藥物會造成藥物依賴 (Substance dependence) • 長期使用藥物會造成藥物依賴 (Substance dependence)

 成癮/上癮 (Addiction)定義 (DSM-5):凡起因於重覆使用某種物質,且 週期的或連續的使  成癮/上癮的機制:


用後,產生必須依賴此物質 的狀態。由於經常使用某種物質,身體和物質 相互
作用的結果使個體的心理產生對藥物的渴 求和需要,生理上對物質產生身體依賴
或耐受 性,而無法停止使用,持續使用造成身心健康 狀況的惡化
 耐藥性 (Tolerance):需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同樣效果,不同效果的耐藥性有別
 停藥後現象:生理 – 戒斷效應 (Withdrawal syndrome) 與 心理 – 藥物渴求 (Craving)

Gateway hypothesis Good trip & bad trip Biological factor Environmental fact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dOL0G-YRg

12
2022/9/27

心理與精神藥物的功能性分類 心理與精神藥物的功能性分類

中樞神經迷幻劑 中樞神經迷幻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

 服用後覺察到視/聽幻象以及脫離現實的想法  服用後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 麥角二乙胺 (一粒沙、搖腳丸、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最強烈的中樞神經迷幻劑,  尼古丁 (香菸):心跳、血壓,腸胃蠕動上升。影響nicotinic 受體 & 刺激自主神經
使用後30 – 90分鐘生效,約12小時後停止。影響血清素(serotonin)受體。(舌下口服)  古柯鹼 (Cocaine):局部麻醉 & 血管收縮,吸食初期:欣快感、精力旺盛,使用劑量增
 苯環利定 (天使塵,Phencyclidine, PCP): 1950年代開發作為麻醉之用,但可同時產生視& 加後則會產生視/觸/聽幻覺、妄想等精神症狀。抑制多巴胺的回收。(口鼻 & 煙吸)
聽幻覺、欣快感。影響NMDA受體。 (口服、煙吸)  Amphetamine (安非他命、冰塊、炮仔、追龍):初用:提神、活動力增加、欣快感等。
 西洛西賓 (神奇蘑菇,Psilocybine) :食用後20分鐘產生效果,可維持6小時。(口服) 長期使用導致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抑制多巴胺的回收。(注射 & 煙吸)
 大麻 (草、老鼠尾巴、飯):吸入後數分鐘,食用後30 – 60分鐘起效,持續2 – 6小時,  搖頭丸 (衣服、MDMA、 Ecstasy):吸食後會感到情緒高漲及提高了感官靈敏度、節奏感
同時有鎮靜、興奮及迷幻效果。四氫大麻酚 (Tetrahydrocannabinol, THC) & 大麻二酚 等。影響血清素(serotonin)受體。(口服)
(Cannabidiol, CBD)。 (口服、煙吸)
成大心理系 胡書榕副教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vKYwu7e50
Coca leaf

心理與精神藥物的功能性分類 心理與精神藥物的功能性分類

中樞神經迷幻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 中樞神經抑制劑 中樞神經迷幻劑 中樞神經興奮劑 中樞神經抑制劑 鴉片類藥物

 服用後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 會與腦內啡受器結合,使個體產生歡愉感,讓不適感消失並產生止痛效果,典型效果
 酒精 (乙醇):兩階段效果:Stimulant phase (刺激dopamine system) → Depressant phase (作用於GABAA 為興奮及欣快感,但隨之而來的是陷入困倦狀態。(口服、肛塞、注射)
receptor)  鴉片
 K他命 (褲子、Ketamine):可以麻醉、止痛,同時產生幻覺、解離感。影響NMDA受體。  嗎啡 (Morphine):會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
Ketamine效果約1小時,後續不舒服1天,長期:膀胱受損。(鼻吸、黏膜吸收、菸吸) 改變人體對疼痛的感覺。可用於緩解急性或
 巴比妥酸鹽:早期用於治療焦慮、失眠、鎮靜、誘導麻醉及癲癇,但因副作用而停 慢性疼痛。有嚴重的耐受性及心理、生理依
用(思想障礙及動作不協調)。因藥品膠囊外觀顏色命名:Secobarbital (Seconal):紅中; 賴性,一旦停止使用,除產生戒斷反應外,
Amobarbital(Amytal):青發。(口服、注射)
俄羅斯人 漢人 原住民 心理的渴藥性是最難克服的問題。
 鴉片類藥物
ADH 活性 低 高 高  海洛因 (Heroin、四號、白粉)
ALDH 活性 高 低 高

13
2022/9/27

重點整理
The most dangerous drug
注意力 意識

三大特徵 早期選擇 睡眠與做夢


特徵整合 催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HKP8Ykup8 外在注意
晚期選擇 冥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6LoRYUdhw 知覺負荷理論 心理與精神藥物
內在注意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