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组会报告——关于《吐蕃统治敦煌研

究》一书的几点思考
一. 思考动机
在我阅读魏迎春、郑炳林《唐河西节度使西迁和吐蕃对
敦煌西域的占领》一文时,让我对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情况
感到好奇,在《资治通鉴》以及《新唐书》中,虽然也对吐
蕃王朝进行了一定的介绍,但是这两本传世典籍对于一个远
在青藏高原的王朝的描写相比中原王朝来说,还是略显苍白。
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将注意力放在研究吐蕃王朝的专著以及
敦煌吐蕃文献上。对于我现在的学术能力来说,如果没有阅
读吐蕃研究的相关专著,直接研究敦煌文献时不切实际的。
因此我试图在杨铭《吐蕃统治敦煌研究》一书中找到我想要
的答案。

二. 问题思考
从公元七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吐蕃攻占了唐朝的河
西、陇右等地,并且在此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吐蕃
是如何经营敦煌地区的?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制度来管
理这些地区呢?还是照搬本土的制度来进行治理?在《吐蕃
统治敦煌研究》一书里我可能找到了一些线索。
三. 吐蕃统治河陇地区军政机构的设置
公元七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吐蕃在攻占和统治河陇
地区的过程当中,为了统一指挥所属千户的行动以及对被征
服的民族进行各种管理,先后设置了青海、鄯州、河州、凉
州、瓜州节度使,节度使的官署称为“节度衙”。这五个节度
使、节度衙在敦煌文书当中记载过相关的名称,比如在敦煌
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记,公元 676 年:“董布躬身亲
往青海节度衙(khri bshos khrom)”1,这是关于吐蕃五个节
度使中青海节度使较早的记载,除此之外,在 P.T.1088 号写
卷当中,也有瓜州节度衙的记载:“兔年春,瓜州节度衙(kwa
cu khrom)会议在肃州举行”。2 节度使和节度衙可以分别对
应敦煌藏文文书中的 dmag dpon 和 khrom。这种节度使制
度,是吐蕃统治河陇地区最重要、最根本的制度。
为了统一对河陇地区的统治,以及与周边民族和国家进
行交往,吐蕃还以其大臣驻扎在河州等地,指挥河陇地区的
五个节度使,汉文资料称这种大臣为“东境五节度大使”、“东
军相令公”等,比如在《新唐书·韦皋传》中记载,贞元十七
年(801),唐军攻维州,“吐蕃释云朔(宁夏灵武一带)兵,
1 G.乌瑞《khrom:吐蕃王国七至九世纪的一级政府机构》(Khrom:Administrative Units of the Tibetan
Empire in the 7th-9th Centuries),第二届国际藏学会《藏学研究论文集》(1979),伦敦,313 页;参见
王尧、陈践《吐蕃兵制考略》 ,《中国史研究》1986 年第 1 期,119 页。
2 M.拉露《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卷目录》(Inventaire des Manuscrits tibétains de
Touen-houang conservés à la Bibliothéque Nationale),第二卷,巴黎,1950 年,57 页。
使论莽热以内大相兼东境五节度大使,率杂虏十万来救”。3
敦煌藏文卷子中的 khrom chen po(大节度衙),是其所领
的官署的标志。

四. 关于吐蕃统治河陇军政机构设置的一
些思考
首先,吐蕃为了统治河陇这一广大地区,必然会设置一
些能够管理当地百姓和民族的机构,而吐蕃作为一个奴隶制
政权,对于统治可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河陇地区来说,直
接照搬本土的军政制度(五茹六十一东岱制)是绝对行不通
的,因此吐蕃政府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来设置一个军政一体
的机构。
其次,吐蕃在河陇地区设置五个节度使来进行管理,但
是军政机构一多就会导致像天宝末年唐朝节度使藩镇割据
一样的局面,所以东境五节度大使的设置,就意味着五个节
度使拥有了主心骨,而这个主心骨则可以统一指挥五个节度
使,这样以来也可以避免各自为政。
吐蕃在河陇地区设置节度使来治理百姓、建立部落、划
分土地、征收赋税,尽管在某些措施上实施不力,但是客观
上还是推动了战后河陇地区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并且
这种具有封建社会特点的节度使制,对于之后河陇地区政权
3 《旧唐书》卷一四 O《韦皋传》、卷一九六《吐蕃传》、《通鉴》卷二三六所记略同
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五.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部落及土地制度
吐蕃分别与公元 790(贞元六年)4 和公元九世纪二十年
代 5 在敦煌建置部落,初期的部落编制应该是非军事的,如
僧尼部落、行人部落、丝绵部落、致三部落等。并且在 S1864
《维摩诘所说经》题有“沙州行人部落”等文字;S5812《令
狐大娘为田宅纠葛状》,有“致三部落了监军”的记载;P3613
《申年正月令狐馀牒》有“丝绵部落”。到了吐蕃统治中期,
由于形势变化,吐蕃在敦煌先后编创了数个军事部落(阿骨
萨、悉董萨、悉宁宗、通颊军部落),比如 S1475V16《卯年
四月翟米老便麦契》等诸借契中,均有“阿骨萨部落”字样;
P4686《□年二月孙清便粟契》,有“悉董萨部落百姓孙清”。
把敦煌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纳入到自己的军事组织当中,以符
合对征服地区做长期统治的政策。后来编创的诸个军事部落,
逐渐取代了初期的非军事部落。同时也反映出被统治的敦煌
百姓的地位较初期有所提高。
吐蕃在河陇地区实行的“计口授田”制 6,实质上是吐蕃
在敦煌原有的土地占有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土地调整制度,人
均大概十亩(一突)7,目的在于方便征收赋税。但是,由于
4 池田温《丑年十二月僧龙藏牒》,《山本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1972 年,34 页;陈国灿《敦
煌所出诸借契年代表》 ,《敦煌学辑刊》1984 年第 1 期,1-2 页
5 山口氏早先推定汉人军部落成立的“子年”,是公元 832 年。接触 P.T.1079 号卷子后,他修订为 820 年。
6 杨际平《吐蕃时期敦煌计口授田考》,《社会科学》(甘肃)1983 年 2 期,94-100 页
7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561-562 页;姜伯勤《突地考》,《敦煌学辑刊》1984 年 1 期,10-18
世家豪族、寺院、以及蕃、汉官吏对土地的兼并和占有,使
得这种制度施行的范围、延续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大约
到吐蕃统治后期,这种制度就已经被废弃了。从这里也可以
看出,吐蕃对敦煌原有的封建土地关系的调整是十分有限的。

六. 关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部落及土地
制度的一点思考
吐蕃统治中期在敦煌创建军事部落是有一定的历史原
因的。早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就在部众中区分“桂(r·god)”
和“庸(g·yung)”两部分人,“桂”是参加作战的勇士;“庸”是
随军的后勤人员,包括奴隶工匠之类。8 在吐蕃统治前期,敦
煌地区的情况并不适合编创军事部落;而在吐蕃统治中期,
敦煌百姓的起义也趋于安定,为了对敦煌地区进行长期的统
治,所以通过将敦煌百姓编创成军事部落,即将敦煌百姓划
归到“桂”的部分,以此提高敦煌百姓的地位来维持统治。
在吐蕃统治敦煌地区之前,敦煌地区的土地已经完成了
占有,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吐蕃统治之后敦煌地区人
口并未有明显减少,因此人口与土地的比例也不会发生多少
改变,9 因此吐蕃政府只能在原有土地的占有的基础上实行
“计口授田”。所以敦煌原有的世家豪族以及蕃、汉官吏对于
页。
8 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民族出版社 1986 年藏文排印本,188-189 页。
9 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敦煌研究》(创刊号),1983 年,123 页;齐陈骏《敦煌沿革与人口》
(续),《敦煌学辑刊》2 辑,69-70 页。
土地的占有和兼并的情况无法改变,比如《阴处士公修德记》
记载“自赞普启关之后,左衽迁阶;及宰相给印之初,垂祛
补职。蕃朝改授,得前沙州道门亲表部落大使。承基振豫,
代及全安。 六亲当五秉之饶,一家蠲十一之税。复旧来之
井赋,乐已忘亡;利新益之圆池,光流竟岁。”,从这里可以
看出,对于敦煌原有的世家豪族和官吏,吐蕃并没有触及其
拥有的土地,而只能是复其“旧来之井赋”。不仅如此,世家
豪族的一些汉人部落官吏在吐蕃的庇护之下,还能进行土地
兼并,所谓“利新益之圆池”就是真实的写照。其次由于吐蕃
信仰佛教,所以吐蕃也不会遏制寺庙对于土地的兼并。综上
所述,由于土地的不断被兼并,导致“计口授田”无法彻底完
成。

七. 吐蕃统治下的胡、汉诸族
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尽管有部分汉人的俘虏、奴婢、杂
户等沦为奴隶,比如 P.T.1083《禁止抄掠汉户沙州女子牒》记
载:“此前,沙州汉户女子每为吐蕃、孙波(部落)及个别尚
论以婚配为名,抄掠而去,(实则)多沦为奴婢”,10 但是大多
数汉人还是基本保持了封建小生产者的地位。敦煌地区,在
吐蕃统治下,大部分百姓都占有一块土地,可以分佃、出卖;
收货物如纳税外,余下均归自己。比如 P.3613《申年正月沙
10 王尧、陈践:《敦煌吐蕃文书论文集》,42-53 页,68-72 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年。
州令狐子馀牒》记载:“孟授索底渠地六亩……。右子馀上件
地,先被唐朝换于石英顺。其地替在南支渠,被官割种稻。
即合于丝绵部落得替,望请欲还本地。子馀比日已来,唯凭
此地,与人分佃,得少多粮用,养活生命,请乞矜处分”,11
这个记载表明敦煌百姓占有的土地是可以分佃的。不仅如此,
敦煌农户还可以出售自己的土地,这在 S.1475《未年安环清
卖地契》也有记载:“宜秋十里西支地一段,共七畦十亩,东
道、西渠,南索晟,北武再再。未年十月三日上部落百姓安
环清为突田债负,不办输纳,今将前件地出买(卖)与同部
落武国子(后略)”12 也有相关记载。同时,吐蕃政府还在敦
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减免赋税、添制农具、促进农业生产的
措施,也从侧面说明了敦煌地区的大多数汉人并非处于奴隶
地位。史料所见河陇地区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
一方面是汉人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吐蕃为维持统治,也
做出了一些让步。
吐蕃攻占河西、陇右地区后,散居河陇乃至鄯善地区的
吐谷浑、白兰、党项、回鹘、粟特等部众,曾受到吐蕃不同
程度的统治。由于吐蕃奴隶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在此期间,
这些少数民族人众或充当斥候、力夫,或沦为寺户,受吐蕃
的驱使、奴役是很沉重的。因而他们不堪吐蕃役使,寻机归
唐;或保全部众,以求发展,在后来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
11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9 年版,517 页。
12 《敦煌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 1961 年版,293 页。
的斗争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还应该看到,吐蕃对河陇地区胡、汉民族的统治,客观
上密切了吐蕃与这些民族的交往和联系。吐蕃统治时期,各
民族军民在一起耕作、生息为婚姻,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相处、
相互融合的局面。吐蕃统治结束以后,青海、甘南地区的吐
谷浑、党项、白兰等族,大量融入于吐蕃人之中,成为了后
来藏族的一部分。这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极有意义的一页。

八. 关于吐蕃统治下的胡、汉诸族的一些思

首先,尽管少部分汉人被迫沦为奴隶。不过由于吐蕃和
汉人两方进行的努力,大多数汉人还是保持了封建小生产者
的地位。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汉人仍然受到吐蕃沉重的政治
压迫、民族歧视和经济剥削。
河陇乃至鄯善地区的吐谷浑、白兰、党项、回鹘、粟特
都曾受到吐蕃的统治,虽然像吐谷浑这样的民族的官员的地
位可能高于汉人官吏,但是各民族的底层百姓受到的压迫都
是极其沉重的。
吐蕃对处于其统治下的各民族实行“字(告身)高位卑”
的政策,即授予的告身较高,如附蕃的于阗王被赐以“王号”,
“许以王者威仪”;于阗的主事大臣也被赐予金告身、玉告身
等。但是实际的地位却很低,“于阗王”的地位排在吐蕃监视官
(银告身)之下,主事大臣则在吐蕃铜告身官吏(相当于节
儿)之下。13 敦煌汉人官吏也是同样的情况。如汉人副千户
军长为大黄铜告身,但实际地位却在持红铜告身的吐蕃人千
户长之后。14 位高权重的官员均为吐蕃人亲自担任,其他民
族的官员只能充当副职。

九. 感悟
吐蕃在统治敦煌的过程当中,根据敦煌地区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政策上的调整:
在政治方面,实行具有封建军政特征的节度使制来治理
百姓、划分部落、征收赋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战后经济、
维护了社会安定,实现了吐蕃对敦煌地区军政一体的统治。
在部落方面,吐蕃统治敦煌初期,编创了一些非军事部
落;而到吐蕃统治中期,吐蕃政府为了实现长期的统治,开
始逐渐编创一系列军事部落来取代之前的非军事部落,客观
上提高了敦煌百姓的地位。
在经济方面,吐蕃政府为了方便征收赋税,在敦煌地区
实行“计口授田”制,但是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效果并不理
想。
在民族方面,吐蕃对于各民族的官吏实行“字(告身)
13 详拙文《唐代吐蕃统治于阗的若干问题》,《敦煌学研究》(西北师院学报增刊)第 5 期(1986 年),42
-43 页。
14 山口瑞凤《敦煌の历史·吐蕃支配时代》,《讲座敦煌》第 2 卷,大东出版社昭和五五年,19-20 页
高位卑”的政策,而对于各民族的百姓则施加沉重的政治压
迫、民族歧视和经济剥削,最终导致了吐蕃的统治被推翻。

十. 致谢以及暑假学习情况
这是我的第一次组会报告,非常感谢老师和各位师兄师
姐以及我的同门的聆听。其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与不当
之处,还望老师和师兄师姐以及同门对我的组会报告进行批
评指正。我会在之后的组会报告当中,积极改正我在这次组
会报告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并且继续深入在这个方面的研究。
这次组会我所呈现的内容仅仅是通过这本书所获取到的知
识进行的一些浅显的思考,并非是最新的学术动态,历史的
研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我现在所了解到的东西只是
沧海一粟,如果老师、各位师兄师姐以及我的同门知晓相关
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的话,烦请大家对我的内容提出宝贵的
建议,我将会继续完善以及跟进相关的研究。在之后的学习
生活中,我会继续仔仔细细地将这本书研究透彻,并结合相
关的文献材料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三年
研究生生涯,我将会把我的精力全部集中到研究吐蕃统治敦
煌时期的情况以及吐蕃王朝本身的历史上来,并且通过学习
少数民族语言来研究吐蕃文献。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肯定
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所以还需要向老师、各位师兄师姐、
我的同门请教很多问题,谢谢大家!
在这个暑假当中,我对复试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
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对于老师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过低的问
题,在暑假时我通过练习英语阅读和背诵单词来不断提高自
己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其次,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通史书籍
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我也在暑假时购买了《资治通鉴》(中
华书局出版)以及《新唐书》,并且对其展开了阅读,通过
阅读这些传世文献来丰富自己的通史知识。最后,针对复试
当中吐送江·依明老师所提出的繁体字阅读的问题,在暑假
中我在网络上搜集到一些繁体字的历史类书籍的电子版,对
其展开阅读并记录、整理书中所出现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在
开学以后,我也通过杨铭先生的这本书对繁体字和异体字进
行进一步的整理,现在已经基本能够无障碍阅读此类书籍。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授业恩师魏迎春老师。在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当中人才济济,我在其中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
再普通的学生。魏老师能够在众多研究生新生当中收下我,
我非常的感激这份恩情。在这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当
中,我一定会遵从魏老师以及各位师兄师姐的各项学习和工
作安排。把自己手里的学习以及工作尽量做到最好。在兰州
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习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足够我受益终
生!
夏吉珑
2022 年 9 月 23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