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 51 卷第 3 期 2020 年 3 月 建     筑   技   术

Vol.51  No.3 Mar. 2020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351·

基于碳化机理的混凝土建筑固碳量预测模型研究
李沛颖 1, 石铁矛 1, 王梓通 1, 高  健 2
(1. 沈阳建筑大学,110168,沈阳;2. 沈阳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110014,沈阳)

  摘 要:混凝土碳化是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主要为碳化深度及对钢筋腐蚀影
响等方面,忽略了碳化过程中吸收 CO2 的量。通过分析混凝土碳化机理,从建筑整体层面确定影响混凝土
建筑碳化的主要因素,以实际建筑为样本,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固碳模型,通过试验取样对模型结果验证,
吻合性良好。在此基础上,将计算结果与材料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筑使用年限内与全
生命周期的固碳量分别相当于混凝土生产阶段碳排放的 4.29% 和 43%。
  关键词:混凝土碳化;建筑固碳;全生命周期;预测模型
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726(2020)03-0351-03
  中图分类号:TU 

Research on Prediction Mod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Concrete Building Based on Carbonization Mechanism
1 1 1 2
LI Pei-ying , SHI Tie-mao , WANG Zi-tong , GAO Jian
(1.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110168, Shenyang, China; 2.Sheny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rporation,
110014, Shenyang, China)

  Abstract: Concrete carbon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study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epth of carbonation and the impact on the corrosion
of steel bars, while ignoring the amount of CO 2 absorbed during carbon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carbonation mechanism of concret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rbonization of concrete buildings
are determined from the whole building. The actual building is taken as a sample to establish a
carbon sequestration model for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building. The mode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sampling and the results are good. On this basi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lif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whole life cycle is equivalent to 4.29% and 43%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concrete production stage.
  Keywords: concrete carbonization; build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whole life cycle; prediction model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日益加剧,二氧化碳减排成 吸收一定量的 CO2,这部分固碳潜力、固碳量很大程


为研究的重点。经分析统计数据发现,建筑物消耗能 度上被忽视。其原因主要为混凝土建筑碳化是一个复
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整个人类活动的 40%。大 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环境、材料、施工工艺的差异对
量研究证明,建筑在运营阶段消耗的能源占整个生命 预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更重要的是缺乏建筑整体的
周期的 80%,而随绿色建筑与净零能耗建筑等先进 固碳量预测模型。
的建筑围护技术与再生能源的使用,这部分能耗会逐 本文通过分析碳化反应机理,以建筑整体为研究
渐减少最终趋近于零能耗的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 对象确定碳化影响因素,以实际建筑为样本建立混凝
建筑材料的固碳情况将影响建筑自身的碳排放计算。 土建筑固碳量预测模型,并通过实地取样进行试验验
水泥作为重要的大宗建筑材料,其在生产过程中 证。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比对,吻合良好。
排放的 CO2 占全球人为 CO2 排放量的 5%~8%。虽然
1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石灰石的煅烧排放了大量 CO2,
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水泥碳化机理,混凝土建筑也能 1.1 混凝土碳化反应
收稿日期:2020-01-20
混凝土的碳化反应肌理是由于混凝土材料中水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344);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 产物与空气中的 CO2 产生的化学反应。水泥熟料的
系及关键技术开发(2017YFC0702600);辽宁省重点研发基金 主要成分为 CaO,在其水化过程中生成水化硅酸钙
(2017229003)
作者简介:李沛颖(1988—),女,安徽合肥人,e-mail:lipeiying0705
(CaO·2SiO2·3H2O, CSH)与氢氧化钙(Ca(OH)2)。
@126.com. 随着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内部会形成大小不一的孔隙,
·352· 建 筑 技 术 第 51 卷第 3 期

环境中的 CO2 沿孔隙扩散到混凝土内部,与水化后 Ca(OH)2 + CO2 → CaCO3 + H2O (1)


的物质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钙(CaCO3)与其他物质。 (CaO)3•xSiO2+ CO2 → xSiO2+ CaCO3 (2)
目 前, 大 量 学 者 对 混 凝 土 碳 化 机 理 进 行 了 研
CaO•xAl2O3 + xH2O + CO2 → xAl(OH)3 + CaCO3(3)
究,并已构建了几种分析混凝土碳化速率和深度的
(MgO)3•xSiO2+ CO2 → xSiO2 + MgCO3 (4)
预测模型,这些模型主要针对解决混凝土耐久性的
问题。近期部分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并测算混凝土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单位质量的水泥砂浆
筑使用期间 CO2 的吸收量。Xi 等研究量化了水泥材 隔离 CO2 的质量。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混
料 吸 收 CO2 量, 研 究 结 果 发 现,1930 年 至 2013 年 凝土构件的几个形状(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时间
全 球 范 围 内 水 泥 固 碳 量 达 45G t C(45 亿 t 碳)。 长度影响及环境中 CO2 的浓度变化。混凝土的固碳
García-Segura 和 Yepes 等 对 结 构 框 架 内 的 CO2 隔 离 量可通过混凝土中参与碳化反应的水泥总质量乘以水
量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给出相应的优化模型。Yang 泥的固碳潜力计算,公式为:
等估算了韩国建筑在 100 年的周期内的碳汇量。这些 U0=φc·Cp·Mc (5)
研究大多以混凝土使用量、建筑建设量为边界,计算 式中:U0 为碳化反应程度,当 100% 完全反应时,
建筑固碳量,并没有从建筑整体考虑,建立建筑固碳 φc=1;Cp 为固碳潜力,即单位质量水泥吸收 CO2 的
量预测模型。 质量与水泥质量的比值;Mc 为参与反应的水泥质量
1.2 混凝土碳化影响规律分析 (kg),与单位混凝土体积的水泥用量和参与反应的
1.2.1 抗压强度 混凝土体积有关,即:
不同抗压强度下混凝土的水泥含量不同,根据 Mc=Vc·Rc (6)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普通 3
式 中:Rc 为 每 m 的 水 泥 用 量(kg/m );Vc 为 3

混凝土等级划分标准,建筑中常用混凝土等级为 C15, 碳化的混凝土体积(m3),在时间无限延长后,可固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根 据 JGJ55— 定的 CO2 理论极限可通过 Vc=V 计算。
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水泥生产厂家 任何时间点的混凝土碳化体积都可用碳化深度
采样等对应的水泥含量,分别为 288, 321, 398, 400, (d)乘以混凝土构件的总暴露面积(A)计算:
3
402, 419, 462, 491(kg/m )。 Vc=d·A (7)
1.2.2 暴露环境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碳化深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
暴露环境决定了 CO2 浓度,假定混凝土位于建
应的预测模型,目前一致认可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时
筑内部,在 XC1 条件下的 CO2 浓度要高于 XC4。通
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常情况下,室内的 CO2 浓度约 700 ppm,要高于室外
d=k·t1/2 (8)
约 300~500 ppm。为研究混凝土不同暴露条件的固碳
潜力,分别以 800 ppm 和 300 ppm 模拟室内、外环境, 式中:k 为反映混凝土碳化速率的综合参数。
结果发现,XC1 条件下的 CO2 碳化率要高于 XC4, 根据经典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可将碳化深度公式
分别为 155 kg/m3 和 58.1 kg/m3。此外,研究还发现随 推导为:
着时间长度增加,可吸收的 CO2 总量也会增加。以 d=(2DCO C0/m0)1/2·t1/2
2
(9)
12 根 0.5 m×0.5 m×3 m 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柱为例, 式中:DCO 为 CO2 在混凝土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2

分别在 XC1(800 ppm)和 XC4(300 ppm)条件下, C0 为混凝土表面 CO2 浓度(%);m0 为单位体积混


前 25 年吸收 CO2 量为 1 000 kg 和 354 kg,而之后在 凝土吸收 CO2 的量(mol/m3)。
25~150 年内,XC1 条件下的 CO2 吸收量增加 70%, CO2 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强度有关;CO2 浓度取决
XC4 增加 110%,说明 CO2 吸收量随时间递增而衰减。 于其暴露条件。根据建筑特点,将混凝土暴露条件分
为 4 类(表 1)。与碳化深度相关的水灰比、水泥品
2 混凝土建筑固碳量预测模型
种与用量、相对湿度等因素对碳化速度的影响都通过
2.1 固碳模型及参数 这 2 个参数来体现。
混凝土吸收 CO2 的原理在于混凝土中水泥材料 2.2 实证研究
的化学成分与空气中的水和 CO2 发生的水化反应及 为明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混凝土的固碳潜力,本
碳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文选取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公寓为建筑样本,计算该
2020 年 3 月 李沛颖,等:基于碳化机理的混凝土建筑固碳量预测模型研究 ·353·

表1 混凝土暴露条件分类 可通过模型中的 Vc=V,计算出建筑固碳潜力的极限


等级 环境 举例说明 值,约 923.67 t。
EC1 干燥 建筑内的钢筋混凝土(室内条件) 2.4 与碳排放对比分析
在非侵蚀性的土壤环境,混凝土长期与
EC2 潮湿、少干
非侵蚀性水接触 根据 IPCC 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对混凝土
EC3 中度潮湿
混凝土内部结构,具有中等至高的空气 生产的碳排放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可知,每 m3 C30
湿度
等级混凝土在材料生产、搅拌和运输阶段的碳排放
周期性的潮 混凝土的外表面暴露在雨中或 XC2 范围
EC4
湿 / 干燥 之外(室外条件) 量 分 别 为 439.95 kg, 18.43 kg, 32.94 kg, 混 凝 土 生 产
运输阶段碳排放量为 491.32 kg/m3,其中水泥材料的
建筑在使用阶段的固碳潜力,并预估其在拆除及二次
碳排放约占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 87%,此数
利用阶段的固碳量。根据沈阳市气候特点,假定环境
据与 Yang 的文献数据较接近。结合研究生公寓基
条件为平均温度 8℃,相对湿度 63%。该建筑为框架
础数据,可推算出建造混凝土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
结构,通过设计图纸可知建筑面积为 6 774.1 m2。建
2 211.62 t。
筑共 6 层,建筑总高度为 21.9 m。通过查阅施工图纸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建筑使用寿命期间,建
可获得不同构件的混凝土等级及各主要结构的混凝土
筑对 CO2 的吸收量预计占混凝土生产阶段碳排放的
可碳化表面积与相应的水泥用量(表 2)。
4.29% 左右,占水泥生产的 4.91%;将时间无限延长
表2 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公寓各结构 后即全生命周期建筑的固碳潜力占同期水泥碳排放的
构件混凝土等级 41.76%。
构建 基础 构造柱
类型 垫层
基础 框架柱 梁和板 楼梯
与圈梁
3 结束语
混凝土等级 C15 C40 C30~C40 C30 C30 C30
综上可知,高 CO2 环境的建筑固碳潜力较高,
且固碳总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在探讨建筑全生命周
按照建筑使用年限为 50 年计算可知,沈阳建筑
期固碳量时,本文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公寓楼
大学研究生公寓的总水泥用量 1 808.6 t,建筑总暴露
的案例研究,构建了可用于量化使用阶段(假设有使
面 积 39 631 m2。 根 据 式(5) 可 计 算 建 筑 在 使 用 年
用年限)和全生命周期(假设寿命无限)的混凝土建
限 50 年内的总固碳潜力,约 94.9 t CO2(其中假定
筑固碳量预测模型。此外,将混凝土建筑固碳潜力与
100% 完全反应)。
混凝土生产阶段产生的 CO2 排放量进行比较,发现
2.3 试验验证
在使用年限内 CO2 的吸收量约 4.29%。研究结果表明,
为保证混凝土建筑固碳潜力模型的准确性,对
通过改变 CO2 浓度、开发新型材料及设计创新(增
案例建筑各结构构件取样,进行试验验证。试验包
大暴露面积)等方式,可实现建筑使用年限内固碳潜
括:TGA 热重试验与 EDS 能谱试验。
力的最大化。
首先选取建筑梁、柱、楼板等不同结构进行试件
取样,并用酚酞试剂区分出碳化区域与为碳化区域,
参考文献
并测量碳化深度。
[1] 鞠颖 , 陈易 . 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基于碳排放因子的
其次,对碳化与未碳化部分分别取样,通过同步 排放系数法研究 [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2015, 41(3):175–179.
热分析仪,得到随温度变化的 TG 和 DSC 曲线,确 [2] 陈亚君 . 建立低碳居住系统——南京锋尚绿色建筑设计 [J]. 建筑
定各构件的固碳能力。 学报 , 2013(3):34–37.
[3] 王梓通 . 基于时空因素耦合的混凝土建筑碳汇计量方法研究 [D].
通过能谱试验确定各物质分子中的元素占比, 沈阳 : 沈阳建筑大学 , 2018.
计 算 各 构 件 吸 收 CO2 的 能 力。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在 [4] 曹明莉 , 丁言兵 , 郑进炫 , 等 . 混凝土碳化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进
50 年 的 使 用 年 限 内, 建 筑 的 固 碳 潜 力 约 为 100.5 t/ 展 [J]. 混凝土 , 2012(9):35–38.
[5] 郗凤明 , 石铁矛 , 王娇月 , 等 . 水泥材料碳汇研究综述 [J]. 气候变
101.5 t(TGA 试验结果 /EDS 试验结果)。 化研究进展 , 2015, 11(4):288–296.
对比试验结果可发现,通过模型计算出的结果与 [6] 李雪梅 , 姚雨竹 . BIM 技术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的应用
试验结果的比值为 1.06/1.07,标准差 0.022,相对误 [J]. 建筑技术 , 2016, 47(5):407–411.
[7] YANG K H, SONG J K, SONG K I. Assessment of CO2, reduction
差 2.07%,因此该模型可较准确地估算建筑在使用年 of alkali-activated concret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限内的固碳潜力。在时间无限延长(即建筑拆除后), 39(1):265–27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