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

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研究

报告简本

1 立项依据

川藏公路南线八宿县然乌镇(K3880)至林芝县培龙(K4102)段处于西藏
境内川藏公路南线中段,全长 222km,横贯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帕隆藏布江中
下游地区,是当地唯一的交通命脉,亦是西藏通往大西南各省区的主干大动脉,
承担着进出藏物资和人员运输量的绝大部份,是西藏自治区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其研究意义重大。
本路段是川藏公路(指西藏境内,以下同),也是整个西藏冰湖和现代冰川
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通过现场考察和 TM 卫星遥感图像 70 年代、80 年代(+)
地形图、90 年代、2005 年、2006 年和 2007 年判读,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
段沿公路两侧支沟内,共发育大小冰湖 131 个(包括支流内的冰湖),近 40 年来,
造成公路断道 20 天以上至 270 天的大规模冰湖、冰崩湖溃决泥石流 8 次,冰湖
溃决后又形成泥石流坝溃决 5 次。今后尚有 7 个冰湖可能发生溃决,并有可能形
成冰湖溃决泥石流,泥石流汇入主河后形成堵塞坝及其坝溃决,对该段公路造成
严重的危害。
在川藏公路南线改造前期,科研先行,该项目立题旨在解决川藏公路南线然
乌至培龙段冰湖溃决—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泥石流坝形成—坝溃决的预警技
术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公路改建提供设计、施工及养
护的依据和原则。

1
2 主要研究内容

2.1 总体目标

揭示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形成的环境背景、活动
特点、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和激发因素,编制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
段冰湖和泥石流坝溃决的危险性分区图”;建立适合本路段的溃决洪水最大
流量和洪水过程的计算公式,预测溃决洪水对公路沿线的危害程度及范围;
研究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的预警技术;深入勘测典型冰湖,制定防御
和减轻冰湖溃决和泥石流坝溃决的综合防治方案及关键技术。

2.2 研究内容

(1)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调查与分析
(2)冰湖泥石流坝溃决最大流量及洪水过程的计算公式
(3)典型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研究
(4)编制 1 套典型冰湖泥石流坝溃决的防治技术方案。

2.3 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

根据国内外对冰湖溃决泥石流溃坝预警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存在的难题,本项
研究技术难点可以归纳为如下 4 点:
(1)冰湖溃决泥石流坝溃决危险性评估技术;
(2)冰湖溃决泥石流坝溃决最大流量及洪水过程的计算技术;
(3)防御和减轻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溃坝预案防治技术;
(4)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

2.4 考核指标

(1)建立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路段冰湖溃决泥石流坝形成的自然环境

2
背景条件、位置、物质储量、活动特点、分布规律、分布规模、发展趋势、触发
因素和对公路沿线的危害程度及相应措施的资料编目库。
(2)建立泥石流坝溃决洪水最大流量和洪水过程的计算公式;
(3)研究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溃坝预警系统(1 套);
(4)编制 1 套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溃坝的应急防治技术方案;
(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5-8 篇。

3 主要研究成果

3.1 冰湖溃决洪水及泥石流发育环境(详见总报告第 2 章)

探明了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全长 222km)冰川、冰崩—冰湖—冰湖
溃决—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泥石流堵塞坝形成和泥石流坝溃决区域的地质、地
貌、气候、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特征和现代冰川、冰湖背景及帕隆藏布流域河
床物质结构(工程地质)和水文水力特征。

3.2 冰湖溃决泥石流分布特征与形成机制(详见总报告第 3 章)

3.2.1 冰湖溃决泥石流分布特征

从泥石流沟的发育,结合地质地貌以及气候的分区,分析本区冰湖溃决泥石
流的分布特征。根据考察,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具有冰川分布的泥石流沟
有 67 条,无论从类型、规模活动与分布上,具明显的分区规律,并与地质地貌
分区基本吻合,将泥石流活动强度分为三个区(见表 3-1)。

表 3-1 川藏公路中段泥石流分区表
分区
特征 一般活动区 强活动区 极强活动区
类型
范围 然乌~中坝 中坝~卡达桥 卡达桥~培龙

容重修正系数 0.8~0.9 0.9~1.0 1.0

泥石流规模 小~中 小~大 中~特大

泥石流性质 以稀性泥石流与洪水为 以粘~稀性泥石流为主,其 以粘性泥石流为主,其次为洪

3
主,其次为稀~粘性泥石 次为洪水~粘性泥石流 水~粘性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程度 较重 重 严重
降雨型,消融降雨型,冰 降雨型,冰雪消融-降雨型, 冰川型,冰雪消融-降雨型,
泥石流类型
湖溃决型,冰崩湖溃决型 冰川型,冰崩湖溃决型 降雨型,冰崩湖溃决型泥石流

3.2.2 冰湖溃决条件和泥石流形成条件

(1)冰湖分布特征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沿公路两侧共发育大小冰川 461 条,冰川总面积
817.64km2,冰川储量达 700.6×108m3,公路北侧有冰川分布的沟谷 28 条;公路
南侧有冰川分布的沟谷有 39 条。冰湖 131 个,总面积 8.096km2,总蓄水量 140.4
×106m3,冰湖主要集中在然乌至松宗段,占总的 83.1%,7 个冰湖有潜在溃决危
险。
(2)冰湖溃决条件
1)现代冰川终碛湖;
2)终碛湖距冰川较近;
3)冰川规模大,活动强烈,易发生快速前进跃动或冰滑坡坠于湖中而形成
涌浪,其波涌压力冲击终碛堤;
4)终碛湖规模相对较大;
5)高温多雨。
(3)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条件
冰湖溃决洪水能否形成泥石流或演化为什么性质的泥石流主要取决于冰川
U 型谷沿程的沟床平均纵比降大小,沟床古冰碛、冰水沉积物及崩滑体的数量,
以及在洪水的冲击之下能否迅速发生崩塌、滑坡和揭底床一类的自然地质过程。
当固物质充分时,坡度大于 1%即可以形成稀性泥石流;而溃决洪水能否演化为
粘性泥石流则主要取决于沟道内松散堆积物是否含有大量的粘粒物质。总体上
看,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沟道内多为物理风化物,大部分的冰湖
溃决洪水只能形成稀性泥石流。
(4)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机制
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冰湖的规模;

4
2)冰湖溃决洪水及降水;
3)松散固体物质储备量;
4)流域地貌条件;
5)泥石流的性质及特征;
6)收集泥石流形成物、堆积物、沟床堆积物粒径估测的有 63 个,其中取样
分析的 25 个,进行流变测验的 2 个(即已发生过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培龙和米堆
两沟,掌握了泥石流各种主要特征)(图 3-1)。

100
100

80
80
累积百分含量(% )

累积百分含量(% )

60
60

40 40

20 20

0 0
1000 100 10 1 0.1 0.01 1000 0.001 100 10 1 0.1 0.01 0.001

100

80
累积百分含量(% )

60

40

20

0
1000 100 10 1 0.1 0.01 0.001

图3-1 冰湖土样分析

7)作重点详勘和研究的冰湖溃决泥石流沟(含已溃和有可能溃的)共 7 条
包括多依、米堆、莫如、郭奶、曲都弄巴、扎拉弄巴、拉普弄巴,重点研究冰湖
有多依错、光谢错、错下湖、郭奶错。测量了交汇口地形图 5 幅(1.6km2,比例
尺 1:2000)、冰湖及其周围地形图 1 幅(比例尺 1:5000)。

5

N

图 例

河流

支沟

公路

索桥

高程控制点
藏 布
隆 高程点

等高线


藏 泥石流规程界线
波密 公

林芝

比例尺

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尖母普曲沟口泥石流堆积地形图 图号 日期

尖母普曲沟口地形图
N

.7

.5

图 例

湖泊

河流

陡坎

高程控制点

比例尺 高程点

等高线

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米堆沟谢光错地形简图 图号 日期

光谢错冰湖地形图

拉萨
.4


.3

.9

拉萨

.4

成都
图 例
3157.9
图 例
3187.7 河流
3185.9
3 1 80 . 1 3 1 8 2 .2
河流
支沟
3 1 7 8. 3
支沟沟口
3182

川 长草灌砂砾滩
3186

3 18 6 . 8 3 1 6 1 .3
3 15 9 . 1 帕 3 1 6 2. 7 3179.1
长有灌草砂砾滩
3180

3187.2
未长草砂砾滩
9.1

3 1 5 9 .2

315

裸露的
31 5 9 . 2 3 1 6 2. 2
陡坡和坡高) 布
3159.4 隆
3 1 6 6. 8
3 1 8 6. 6
藏 藏 斜坡(9.8 坡高)
3 1 8 8 .7
3 1 80 . 0 0 0
高程控制点
3 1 8 3. 1
陡坎
隆 高程点
3 1 5 9 .3 3 1 5 9 .5
公 米 高程控制点
3 1 6 0 .8
等高线
3 1 6 0 .7
3 1 5 9 .5 3 1 8 5 .9
高程点
3 1 6 2 . 55 3
公路

31

3 15 9 . 4 等高线
80

3 16 1 . 2

31

3 1 6 6 .9 小路
82

3 1 8 5. 4 3 1 6 2 .8 3 1 6 0. 8
3 1 6 1 .2 3 16 1 . 0
3 1 5 9 .6 公路

3 1 7 8 .0 木桥
奶 3185.0
桥梁
3165.4 3 1 8 3. 1
藏 3 1 6 1. 1

3 1 8 8. 6 3161.2 磨坊和引水渠
3163.4
浆砌条石护坡
3159.8

66 房屋
3167.2 31 3 1 6 5. 5
房屋


3165.5 3 1 8 2. 2
3184.7
3 1 5 9. 7 比例尺
3 1 63 . 0

3 1 6 5. 7
比例尺(米)

3185.6
3186.9
60
31

3160.4

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米堆沟沟口地形图 图号 日期

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郭奶沟沟口地形图 图号 日期

米堆沟沟口地形图
郭奶弄巴沟口地形图

图 3-2 典型冰湖地形图

6
(5)冰湖溃决泥石流堵塞坝形成机制
形成泥石流堵塞坝需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泥石流向对岸方向推进的堆积量
V cb > 主河水流对泥石流堆积体的冲刷量 V wb ;二是泥石流堆积体顶部在某一
时段堆积的高度 Hc> 上游主河水位上升的高度 Hw ; 三是在任何深度, 一般是
上部, 泥石流堆积体的抗剪切应力 Pc> 上游主河水体对堆积体的水平总压力
Pw , Pw 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6)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冰雪融水增加,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条件增多,必将造成冰湖溃决的可能性增加,本路段在 131 个冰湖中,有潜在溃
决危险的冰湖 7 个,有潜在冰崩堵塞湖溃决形成泥石流的沟道 13 条,根据野外
调查分析,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溃决泥石流从现在到 2005 年,将处于活跃期,其
形成和暴发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3.3 冰川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详见总报告第 4 章)

3.3.1 冰川、冰湖分布类型及特征

本路段发育有大小不同的冰川 461 条(详见总报告表 4-2-1~表 4-2-6);发


育有大小不同的冰湖 131 个,潜在危险的冰湖 7 个(图 3-1),潜在冰崩堵塞湖溃
决形成泥石流的沟道 13 条(详见总报告表 4-3-1)。探明了该路段冰川、冰湖、
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各种特征值资料,为数据编目库查询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平台。

3.3.2 冰湖溃决泥石流资料数据编目库查询系统

(1)系统简介
为了更加方便、直观的查询与检索“危险性冰湖野外调查”数据,系统实现了
按点位查询和按目录查询两种查询方式,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2)开发平台与工具

7
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C#;
数据库:Access2003 。
(3)系统主要功能
1)系统主界面
另外两种底图,对照查询。
2)按位置查询
鼠标置于要查询点上方,会出现提示信息,点击绿色按钮,可查询对应点的
“危险性冰湖野外调查”信息。
3)按目录查询

图 3-3 遥感影像底图查询主界面

8
图 3-4 按点位查询所得调查表

利用 VB 编程软件首次建立了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和冰湖溃决
性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资料数据编目库查询系统,尤其对 7 条有潜在冰湖溃决危险
的多依、曲都、扎拉、米堆、拉普、莫如(错下)、郭奶弄巴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图 3-5)。

3.3.3 冰湖和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

(1)基于比例尺 1:100000 的数字地形图和 GIS 技术,首次编制了《川藏


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和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图 3-6)。
将该段的冰湖溃决泥石流分为三个区:冰湖溃决泥石流高度危险区 I;冰崩
泥石流中度危险区 II1;冰湖溃决泥石流中度危险区 II2、II3;冰湖溃决泥石流低
度危险区 III1、III2。并对发展趋势严重性进行了预测。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
区图为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今后制订该段公路病害整治规划或进藏铁路选线和建
设规划提供真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9
郭乃弄巴
莫如弄巴

米堆沟
培龙沟

多依弄巴 曲都弄巴

垌普弄巴、拉普弄巴、扎拉弄巴

图 3-5 典型冰湖卫片图

10
冰碛台地

前期考察

郭奶弄巴沟口

前期考察

11
超声波测深仪测水深 取样

野外测量、取样

全站仪地形测量

图 3-6 野外考察照片

12
图 3-7 川藏公路然乌至培龙段冰湖和冰湖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1:100000)

13
3.4 冰湖溃决泥石流和溃坝洪水最大流量及洪水过程的计
算(详见总报告第 5 章)

3.4.1 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和堵河及坝溃决模型试验研究

通过室内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和堵坝及坝溃决模拟试验,在该路段首次建
立了:
(1)冰湖溃决洪水能否演化为泥石流主要取决于洪水的携沙能力是否满足
泥石流的底限容重,其泥石流形成的临界判别条件 Kc 可以表示为:

q p J W0 p
K   Kc (1)
 g D503 / 2  g D503 / 2

(2)通过试验对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各特征参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量纲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冰湖溃决泥石流各峰值参数的计算公式:
①泥石流最大表面流速:

H 0.15
V p  0.975S vp0.258 ( ) gHJ (2)
D50

Jq p 1
②冰湖溃决泥石流峰值流量: Qdp  0.71( )0.102 Q p ( ) (3)
0.5
g D 1.5
50 1  Svp

Jq p
③最大体积比浓度: Svp  0.13( 0.5 1.5
)0.38 (4)
g D 50

④泥石流最大输沙率:
Jq p 1
g Tp  0.092( ) 0.48 Q p ( ) s (5)
0.5
g D 1.5
50 1  S vp

⑤泥石流输沙总量:

GT  3.47WT J  0.54 (6)

(3)冰湖溃决泥石流为非饱和泥石流,泥石流固体颗粒存在垂向浓度分布,
从下至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动床沙,层移层(绝对层移层,跃动层)和水流
层。在考虑固体颗粒垂向浓度的前提下,将 Bagnold-Takahashi 流速分布进行了

14
修正为:

y 1.5
0.9 [1  (1  ) ]
V h*
 (7)
V1 0.968

在绝对层移层计算结果与所引文献中的试验值比较相符。如果由于坡度较小,没
有层移层出现,则其流速分布为反“S”形。
(4)随着冰湖溃决洪水的向下游演进,冰湖溃决泥石流可以形成多处龙头,
泥石流龙头最大高度与溃决水深有关:

[( 1   2 ) sin   ( 1   2 ) cos  tan  ]L


l (8)
1 [ 0 sin   ( 0   2 ) cos  tan  ]
[( 1   2 ) sin   ( 1   2 ) cos  tan  ] 
2 tan 

3.4.2 泥石流堵河试验

当泥石流汇入主河是否能形成泥石流堵塞坝,通过堵河各因素的分析,建立
了无量纲堵河判定系数r公式:

QbVb c b
r (9)
QmVm w H  g

Qb V b  c
RM  (10)
Q mV m  w

RM  b
r (11)
H g

通过公式(11)对所有堵河事件进行分析,当 r>1001.16 时,所有的入汇均


未发生完全堵河。
该公式比较简单使用,考虑到了泥石流起始剪切力和水流的静水压力对堵河
事件的影响,适用于西藏东南部多条泥石流沟的堵河事件判定,并通过实例验证,
例如,培龙沟在 1984 年 8 月 23 日爆发大规模泥石流(共持续 23 个小时,最大
流量达 5245m3/s),堵塞了帕隆藏布,造成约 15 分钟的断流,其固体形成物主要
来自冰雪崩体或堆积在冰雪滑体前缘的冰碛物和沿程的其他松散堆积物,此次特
大泥石流的堆积量约为 1.6×106m3 左右;1985 年 6 月 20 日,培龙沟爆发了 80

15
年代最大规模的泥石流,洪峰流量达 8195m3/s,堵断帕隆藏布达半小时,上游回
水至川藏公路通麦大桥。
通过计算验证,两次堵河事件的堵河判定系数 r>1001.16,,因此公式(11)
可以判定这两次泥石流堵河事件,与实际相吻合。

3.4.3 泥石流堵塞坝溃决试验

通过泥石注堵塞坝溃决试验分析,建立泥石流堵塞坝溃决洪水洪峰流量的计
算公式为:

bh hk B 0.41
Q  1.5406 G (12)
T L

该公式通过对培龙沟泥石流堵塞坝和易贡藏布扎木弄巴泥石流堵塞坝溃决
事件进行模拟,计算溃决洪水过程及其他参数,来检验模型的效果和准确性,其
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3.5 典型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的监测预警技术(详见总报
告第 6 章)

对光谢错冰湖、冰湖溃决泥石流形成、泥石流坝溃决实施监测预警技术。建
立一套监测系统(仪器房、自动雨量监测系统、自动水位监测系统、DFW-I Ⅲ泥
石流次声报警系统(2 套))(见如下照片),并采集了雨量资料几千组、水位资
料上万组,2008~2009 年监测系统收集了米堆沟及邻近区域雪崩和泥石流暴发
资料 16 次。
选择米堆沟沟口建立冰湖泥石流溃坝监测系统,避免和减轻灾害发生。其中
水位监测仪实时记录水位变化情况并借助中国移动 GPRS 实时传输数据,由于米
堆沟口无中国移动信号,目前数据不能通过 GPRS 进入 Internet 公网,无法实施
数据实时传输及报警功能。待米堆沟口被中国移动信号覆盖,并开通 GPRS 功能
(手机可以无线上网)既可实现实时数传和报警功能。

16
米堆冰川次声-2

3.6 冰湖泥石流坝溃决综合防治技术

(1)冰湖泥石流坝溃决前期系列防治技术(图 3-8)
(2)冰湖泥石流溃决应急防治技术(图 3-8)

17
(1)挖掘引水隧洞
2.开挖引水明渠
一、控制或降低冰湖水位
3.安置引水管道
(4)设置虹吸装置
I.冰湖溃决防治技术
1.增大排水沟表层粒径
二、增加终碛堤抗冲能力 2.用钢筋石笼、木石笼加固排水沟
(3)用浆砌片石防护排水沟
(4)增加薄弱堤顶和堤体厚度

(1)修建蓄洪、滞洪水库
一、控制或削弱洪水冲刷
1.修建园木谷坊
II.溃决洪水演化为泥石 能力
A 2.修建园木护坡
流防治技术 二、稳定或减少松散土体 3.封山育林育灌

物质 (4)植树造林

系 1.修建导流堤
III.冰湖泥石流坝形成 一、使泥石流与主河斜交
2.修筑导流或挑流坝
列 防治技术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防治技术系统

防 一、提高抗堰塞湖淹没的 1.提高路基和路面高程
能力 2.提高桥、涵高程
治 IV.提高公路抗泥石流坝
技 灾害能力 1.提高路面路基高程或远离公路
二、提高抗溃坝洪水冲刷 2.提高桥、涵高程或远离公路
术 的能力 3.强化沿河路基防护工程

1.制订泥石流坝溃决应急防治预案
2.准备应急防治所需的机具、设备和材料
一、技术方面准备工作 3.修筑用于应急防治的便道
4.开挖用于应急防治的泄流明渠
V.做好应急防治的前期 5.准备好用于应急防治的通讯设备
准备工作
1.明确应急防治的领导和管理机构
二、管理方面的准备工作 2.培训应急防治的实施人员
3.提高附近居民应急防治的意识和
能力

1.坝顶鞍部开挖泄流明渠
2.坝体附近开挖或启用泄流明渠
3.采用排式爆破,炸出泄流槽
一、控制或降低堰塞湖水
(4)挖掘泄流隧洞

(5)大型抽水泵抽水
I.冰湖泥石流坝溃决应急
B (6)采用虹吸装置
防治技术
应 1.增大坝顶鞍部(溢流槽)石块粒径
急 二、增强坝顶或坝体抗冲 2.采用钢筋石笼防护坝顶鞍部(溢流槽)
能力 3.采用浆砌块石防护鞍部(溢流槽)

(4)加大坝顶和坝体的宽度

技 1.封锁危险路段
一、紧急避灾或减轻损失 2.转移危险段内人、财、物等

3.设立应急标志或派人值岗
II.应急避灾减灾
1.抢修便道或启用已准备的便道
二、应急抢险尽快恢复交 2.抢架便桥
通运输 3.抢修水毁路段

图 3-8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防治技术系统图
注:“()”带有括号的技术目前在然乌至培龙段没有条件实施或难度很大

18
3.7 典型冰湖莫如弄巴错下湖泥石流坝溃决防治技术方案

3.7.1 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洪水分析

以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典型冰湖错下湖为例,在国内外首次引用、建
立合适公式提出和引用了一套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演进 5 个系列过程特征
值的计算技术;通过演算,揭示了冰湖溃决泥石流及其形成的泥石流坝溃决对下
游危害特点严重的原因,即泥石流后期流量与泥石流溃决洪水流量的双重叠加,
造成总流量和洪量特别大,实际上中尼公路聂拉木县境内章藏布次仁玛错溃决、
川藏公路南线米堆沟光谢错溃决造成的严重灾害(包括对公路)均与此有关。

3.7.2 莫如弄巴错下湖溃决洪水演算

首次通过演算,提出或引用比较合适的公式,计算了冰湖溃决峰值流量、泥
石流流量、泥石流坝高度、泥石流坝溃决的峰值流量和溃决洪水沿主河演进的流
量、水位值等系列关键值,并结合典型点莫如弄巴错下湖进行了演算。提出和引
用的公式如下:
峰值流量计算公式:

(1) q m  0.259 Bm0.4 bm0.4 H m1.5 (提出)

(2)bm = WKHo/3E (引用)

k  w a

1
1
qmx  qm [ 2 r
] 2r
(3) ( 2  r ) n 2  r qm (引用)
1 x

0.33
 
m  0.67

1.32 A r m ( 0.330.67 r )
N
 (m  1) 2

19
q mp i
(4) K 1.5
 Kc
g D50

(5) q cm  q mx (1   )

r 1

rs  rc (引用)

(6) wc = w(1+φ)

(7) Vcg = 0.7VDC/(Cv-PsCv) (引用)

(8)qmD=0.259Bm0.4bm0.6bmD1.5 提出

1
1
(9) q mDx  q mD [ 2 r
] 2 r
(引用)
(2  r ) Nn 2 r q mD
1 x
WD2 i 205 r

1
1
(10) H mDx  H mD [ ] 2 m 1 (引用)
4 A (2m  1) H mD
2

m(m  1) 2 iWD2

3.7.3 典型冰湖错下湖泥石流坝溃决综合防治技术

莫如弄巴错下湖泥石流坝溃决综合防治方案概括为:前期系列防治方案;应
急防治技术方案;后期恢复重建技术方案(表 3-2)。

20
表 3-2 典型冰湖错下湖泥石流坝溃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汇总表
防治技术
不同目的的防治技术 具体防治技术工程名称 对防治工程实施的建议
类别
1、防止错下湖溃决技术方案 错下湖排水口防护工程 关键工程之一,完成方案设计,
申请专项投资计划
2、减小泥石流规模技术方案 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一般工程,由林业部门负责,列
入护林造林、生态保护计划
3、防止泥石流坝形成技术方案 莫如弄巴沟口泥石流导流工程 关键工程之二,完成方案设计,
申请专项投资计划
4、应急防治泥石流坝溃决预备 堰塞湖泄流明渠预备用工程 关键工程之三,完成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 申请专项投资计划
5、泥石流坝溃决交通运输应急 川藏公路南线莫弄巴沟口段便道 重点工程,完成建议性方案设计,
保通预备工程方案 工程(K3938+119 至阿西村) 由交通部门列入抢险保通计划
6、泥石流坝溃决危害(险)区 仓久、然拉根等危害区(1)居民搬 由民政等部门负责,列入牧民定
居民的搬迁方案 迁工程 居、灾区居民搬迁计划等
7、提高危险区公路抗灾能力技 川藏公路莫如弄巴沟沟口至波密 由交通部门列入今后的川藏公路
一、前期 术方案 ( )
县城间低洼路段 2 增强沿河路基 南线公路整改、维修或提级计划
系列防治 防护和提高线路工程
技术方案 8、提高危险区村寨抗灾能力方 莫如弄巴至波密县城低洼地区居 由水利或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列
案 民住房的防护工程 入防洪或防地质灾害计划

9、加强领导和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应急防治领导小组,培训防 由林芝地区或波密县负责组织和


灾人员,作好应急防治准备 领导
10、提高干部群众防灾抗灾意 加强对错下湖泥石流溃决灾害的 由波密县领导、玉普乡负责实施
识的措施 宣传,展开群众性监测
11、加强对错下湖溃决监测的方 确定专人负责,采用适当仪器对 建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把错下湖
案 错下湖源头冰川和错下湖溃决进 溃决监测列为重点
行监测
12、建立信息传递和警报系统 采用合适的方法把冰湖溃决的信 建议由波密县民政局负责会同
的方案 息从监测点传递到玉普乡,在危 乡、镇政府具体实施
险区内有电和电话的镇、乡、村
安置警报器,构成警报系统
1、应急启用防止泥石流坝溃决 应急启用前期已建成的堰塞湖泄 作为前期关键工程之三,列入专
的预备方案 流明渠工程 项投资计划实施
2、应急启用泥石流坝溃决前后 应急启用前期已完成的公路便 前期作为重点工程,完成便道和
公路保通预备方案 道,抢修便桥,实现保通 便桥备料,立即抢修便桥贯通便

二、应急
3、应急封闭危险段公路的方案 设专人把守和警示牌等封闭危险 由负责公路养路的武警组织实行
防治技术
公路(2)
方案
4、应急转移危险段的车辆、养 把危险路段与交通有关的人、财、由波密县交通局和武警养护支队
路设备、搞运输有关的人员的 物立即转移到安全区 负责实行
方案
5、应急将危险地区的居民转移 将危险居民的人和贵重财产转移 由波密县民政部门和有关乡镇政
到安全区的方案 到安全区 府负责实行
1、尽快恢复公路交通的技术方 把 错 下 湖 泥 石 流 溃 决 冲 毁 的 路 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
案 基、路面修复
2、妥善处理泄流明渠和泥石流 根据灾后实际情况决定是保留泥 由林芝地区或波密县会同交通部
三、后期
坝的方案 石流坝还是泄流明渠,并进行处 门决定后实施
恢复重建

技术方案
3、尽快恢复被毁坏的民居、耕 对遭莫如弄巴泥石流和溃决洪水 由波密县政府和有关乡镇负责实
地和牧场的方案 毁坏的民居、耕地、牧场尽快恢 施

(1)直接泥石流坝溃决危害区指仓久牧民季节性住房,然拉根村和改巴村靠近泥石流坝的一个居民
点;(2)危险路段或低洼地路段指 K3943+260 至 K3943+750(阿西村西 2km 处左右)、K3951+790
至 K3952+27(沙拢南沟附近)、K3757+600 至 K3957+950(欧冻吉附近)、丹打村和扎木镇等沿江低
洼地的公路;(3)所有的方案并不都要实施,实施关键工程一的推荐方案后,所有其它方案都不用
备注
实施;实施了关键工程二就不用再实施关键工程三;(4)泥石流坝溃决是从错下湖溃决开始到泥石
流坝溃决洪水与泥石流叠加等 5 个灾害过程的总称;(5)后期恢复重建技术方案不作为本项目的研
究方案,提出来供有关交通、水利、民政等部门参考,建议相关部门再立具体方案和技术工程,安
排尽快实施,故文中未进一步的阐述

21
4 创新点

(1)首次利用 VB 编程软件,建立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和冰湖
溃决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资料数据编目库查询系统,尤其对 7 条有潜在冰湖溃决危
险的多依、曲都、扎拉、米堆、拉普、莫如(错下)、郭奶弄巴等进行了详细分
析;
(2)基于比例尺 1:100000 的数字化地形图和 GIS 技术,首次编制“川藏公
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和泥石流坝溃决危险性分区图”

(3)利用野外考察资料结合室内模拟试验,建立了一套冰湖溃决泥石流和
泥石流坝溃决洪水最大流量和洪水过程的计算公式;
(4)以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典型冰湖错下湖为例在国内外首次引用
并通过模拟试验建立合适公式,提出了一套从冰湖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洪水演进
5 个系列过程分析和特征值的计算技术;
(5)以莫如弄巴典型冰湖错下湖为例,提出了一组防治冰湖溃决,泥石流
坝形成和泥石流坝溃决的综合防治方案及关键技术;

(6)典型冰湖米堆沟光谢错溃决至泥石流坝溃决的监测预警技术。

5 经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公路、铁路合理选线、建
设和养护费用减少;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建设费用减少,尤其是采用
建立的设计参数公式和防治技术,正确的设计依据和优化组合防治技术可减少大
量的建设投资。近 40 年来,本研究路段的 6 次主要冰湖和冰崩湖溃决,4 次泥
石流坝溃决均对公路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一般可造成约 40km 路基路面的毁损
以及行驶在该路段上近百辆运输车辆及行人安全,工程恢复费用在 5000 万元以
上,并导致公路断道长达 20 至 270 天以上,并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如中坝的

22
溜砂坡和水毁段,培龙附近的 14 公里“盲肠”段长期困扰着本路段的畅通,每
年都需保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项研究成果能为西藏和国内其它冰湖泥石
流坝溃决危害区的公路建设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还可为全球提高冰湖和泥石流
坝溃决的研究水平和减灾能力作贡献,对于西藏安定团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
巩固边防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更广泛的经济效益。从当前西藏公路的建设情
况分析,本研究成果实施后可减轻灾害损失数千万元至上亿元。
(2)社会效益
本研究路段的冰湖泥石流坝溃决,还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而且公路长期或经常断道亦影响到当地群众的致富。通过本项研究能避免或减轻
今后冰湖泥石流坝对当地群众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公路畅通促进
当地藏族同胞奔赴小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故能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
预防技术,还可避免或减轻下游印度地区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发挥国际性的
社会效益。

6 结语

《川藏公路南线然乌至培龙段冰湖泥石流坝溃决预警技术》项目在各方面的
辛勤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内容,实现了研究大纲及合同的任务目标。
本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一直得到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和西
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管理中心和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领导
在百忙中多次参加课题组的各种会议评审,并亲赴施工现场检查冰湖溃决至泥石
流坝溃决监测预警重点工程,对研究工作的实施做了大量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当中,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处、波密县国土局、波
密县旅游局给予了大力支持。
重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
西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领
导和专家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年来,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历经重重困难,付出了汗水与艰辛。
在此向以上关心和支持本项目的单位及个人表示诚挚地感谢!

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