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分类号 D996 学校代码 10590

UDC 341 密 级 公开

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
比较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程 宏 娟

专 业 名 称 法 学

学院(系、所) 法 学 院

指导教师姓名 刘 阳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摘 要

自加入 WTO 以来,虽然内地的竞业禁止制度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具体


法律规定过于宽泛,导致内地竞业禁止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被广泛滥用,进而使得在劳动
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利经常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
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公共利益。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内地与香港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
和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推出,内地与香港之间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现象不断出现,
导致跨区域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及侵害商业秘密案件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内地竞业禁止制
度宽泛的法律规定,及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及法律体系的不同,致使两地的法
院审理跨区域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及侵害商业秘密案件的具体做法也相去甚远。当我们对
香港的竞业禁止判例进行研究时,我们不难发现香港法官对竞业禁止协议及商业秘密的
严格审查及判断,对于防止内地竞业禁止制度在经济生活中被滥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通过对香港竞业禁止司法判例的解读,比较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不同之处,
分析及借鉴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中关于公共利益与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具体观点及做法,为
内地完善竞业禁止制度法律规定提出具体建议。为此,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概述”。主要阐述了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
产生及发展变迁,分析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及外部发展环境,概括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最终得出竞业禁止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必
要性及体现的法律价值。
第二章“入世前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变革”。本章以入世前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
的法律制定进程为主线,对比入世前后商业秘密在内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
用及社会各界的不同重视程度,总结出入世前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以引出内地
竞业禁止制度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三章“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本章主要分析内地与香港竞业禁
止协议的效力要件,从竞业禁止协议的签署目的、竞业禁止协议的期限、竞业禁止协议
的范围(主要包括主体范围、业务范围及地域范围)、公共利益保护及补偿金条款等因
素入手,分析对比内地与香港法官在审查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时对上述因素的不同审查

I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标准及看法,得出两地竞业禁止制度在公共利益保护和劳动者权利保护方面的不同之处,
为论文第五章的内容作出铺垫。
第四章“内地与香港违反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本章主要分析了内地与香港竞业
禁止制度下的主要违约责任的不同表现方式,阐述了内地竞业禁止支付违约金、赔偿损
失的违约责任及香港禁止令制度的优点及缺陷,从香港禁止令的严格审查程序中吸收值
得内地诉前保全制度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经验借鉴”。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内地与香港竞业禁
止制度中关于公共利益及劳动者权利保护的不同价值取向,进而根据香港司法判例中法
官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程度及竞业禁止协议的严格审查方法,得出内地竞业禁止法律规
定的完善措施,并对《劳动合同法》第23条、24条,《劳动法》第22条的立法修改提出
具体建议,以其强化内地竞业禁止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保护,实现对在竞业禁止限制中处
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关键词:竞业禁止;商业秘密;效力认定;违约责任;公共利益

II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inland and Hongkong Noncompete System

Abstract

The Non-compete rules in Mainland China have made certain progress since its
accession to WTO. Yet these rules remain over broad and vague for most part thus often get
abused, which not only put unreasonable restraints on the disadvantaged employees’ legal
rights, but also disturbs the orderly and fair market and compromises public interest on the
whole.
In recent years, as the econom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inland and Hong Kong has
deepened constantly, in particular, the adoption of 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 in
Hong Kong, frequent cross border labor movement has become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has built quite a caseload concerning breaches of non-compete agreement and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clauses. However, due to the broad Non-compete rules of the Mainland and the
divergences in the general legal system and in specific non-compete rules, the courts in two
regions may adopt distinct practices when dealing with cross border breaches of non-compete
agreement and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clauses. As we dig deeper in Hong Kong’s case
law concerning non compete rules, it’s not hard to realize that the strict scrutiny test that Hong
Kong judges apply when deciding non-compete and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cases
provides us with a reasonable reference to prevent non-compete rules being abused.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judicial precedents concerning
non-compete rules in Hong Kong,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non-compete rul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gives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s of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employee rights protection in Hong Kong’s non-compete rules, makes
several proposal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on-compete rules in Mainland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has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non-compete rules in Mainland and Hong
Kong. Which includes the illustrations of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non-compete

III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inland and Hongkong Noncompete System

rules in both reg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base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rules to exis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in which the rules rose, and a brief conclu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legal value of non-compete rule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reforms of Mainland China’s non-compete rules
before and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is chapter follows the law-making process of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rules in Mainland before and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ompares the roles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has played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evaluations that social circles gave before and after Mainland’s accession to the
WTO,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Mainland’s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protection before
and after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concludes that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pro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step for non-compete rules to exist.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Hong Kong and Mainland adopted
on deciding the validity of non-compete agreements. It mainly analyzes the validity elements
of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which ranges from purposes, scope
(subjective, professional and geographical), to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Further, it compares the different scrutiny standards between Hong Kong courts and Mainland
courts while deciding the validity of non-compete agreements and evaluating the aforesaid
elements. And then gives a succinct conclusion about the divergences on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This conclusion
underlies chapter five’s topic.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different liabilities for breaching non-compete agreement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It mainly analyzes different liability forms according to the
non-compete rule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And then it explains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liquidated damages, compensation for loss in Mainland and injunction in
Hong Kong and concludes that Mainland should borrow experiences from Hong Kong’s strict
scrutiny procedure for injunction to improve its pre-litigation security rules.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borrowing experience from Hong Kong. It
first gives a detailed illustration of different value orientation in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labor rights protection rules i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And then based on the strict
scrutiny standards that Hong Kong courts applied while deciding on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IV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ainland and Hongkong Noncompete System

and non-compete agreement cases, it makes several proposals to improve Mainland’s


non-compete rules. Specifically, it suggests several amendments to article 23 and article 24 of
Labor Contract Law and article 22 of Labor Law, hoping to enhance public interest protection
and give employee favorable protection in non-compete rules.

Key words:Non-compete; Commercial Confidentiality; Validity Scrutiny;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Public Interest

V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一、研究意义 .................................................. 3
二、研究现状 .................................................. 3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4
(一)研究内容 .............................................. 4
(二)研究方法 .............................................. 5

第一章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概述 .............................. 6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变迁 ............................. 6
一、竞业禁止的历史沿革 ...................................... 6
二、竞业禁止的定义 .......................................... 7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变迁 ............................. 8
第三节 竞业禁止的合理性简析 .................................. 9
一、竞业禁止的价值分析 ...................................... 9
二、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关系 ........................... 11

第二章 入世前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变革 ........................ 11


第一节 入世前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 ......................... 12
一、公法救济为主,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占主导地位 ............. 12
二、立法进程缓慢,商业秘密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 ........... 12
三、保护范围狭窄,私营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力度较小 ........... 13
第二节 入世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 ......................... 13
一、民事救济、行政救济、行政救济三位一体 ................... 13
二、商业秘密保护融入各个部门法律规定之中,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得以
加强 ....................................................... 14

第三章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 14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 ........................... 14
一、竞业禁止协议签订的目的 ................................. 15
1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二、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期限 ................................. 16
三、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范围 ................................. 17
四、竞业禁止与公共利益保护 ................................. 19
五、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补偿 ................................. 20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 ........................... 21
一、存在商业秘密是协议有效的前提条件 ....................... 21
二、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期限 ................................. 22
三、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业务范围 ............................. 23
四、竞业禁止与公共利益保护 ................................. 24
五、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补偿 ................................. 25

第四章 内地与香港违反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 26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 26
一、支付违约金 ............................................. 26
二、赔偿损失 ............................................... 27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 28
一、香港竞业禁止违约责任形式 ............................... 28
二、香港禁止令制度的审查程序及优点分析 ..................... 28

第五章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经验借鉴 ............................ 30


第一节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对内地的启示 ....................... 30
一、强化内地竞业禁止协议中的公共利益保护 ................... 30
二、强化内地竞业禁止诉讼中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 31
第二节 完善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建议 ..................... 32
一、对于《劳动法》第 22 条的完善建议 ........................ 32
二、对于《劳动合同法》第 23 条的修改建议 .................... 33
三、对《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的修改建议 ...................... 34

结 语 ......................................................... 35

参考文献 ...................................................... 37

致 谢 ........................................................ 40

2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前     言  

一、研究意义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内地与香港实施不同的经济制度,使得内地内地与香港
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近些年来,内地与香港经济迅速腾飞,成为彼此经济发
展的重要助力,经济的互推带来的必然是社会各个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各行各业竞争
的不断加剧。随着内地多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推出,内地尤
其是广东自由贸易区与香港地区之间的跨区域就业的现象不断增加。不管是香港公民到
内地就业还是内地公民到香港谋职,只要此人与其前雇主之间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就
存在着产生违约或侵权纠纷的风险,一旦发生侵权或违约纠纷,带来的不利影响必然会
涉及经济交往及法律适用等各个方面。
现阶段,虽然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差异导致的法律冲突尚未十分显著,并且
也鲜有学者对于两地的竞业禁止差异作出详细的剖析,但是随着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和经
济交往的不断深入,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差异必将会导致竞业禁止纠纷案件的审
判和执行受到极大干扰,影响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交往及发展。此外,香港的竞业禁
止制度基于对人权主义的尊重,在公共利益保护和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等基本权利等方面
的有力保护,对于完善和修改内地宽泛的竞业禁止制度法律规定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借
鉴意义。因此,无论是从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交往、减少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法律冲突
方面来说,还是从完善内地内地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方面来说,对内地与香港
之间的竞业禁止制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进而借鉴香港竞业禁止制度实施的相关经验
对内地相关立法提出修改建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现状  

虽然竞业禁止制度在世界各国(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并且内地学者
也对世界各国(地区)的的竞业禁止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介于内地与香港的不同经

济法律制度,很少有人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交往为背景,将两地的竞业禁止制度进行比
较分析,并以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作为参考为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法律规定提出修改建
议。大部分学者为内地内地竞业禁止制度完善建议都是以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
家的竞业禁止制度研究为基础而提出的,并且大多数侧重于对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范围、
3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期限等方面做出。如祝磊在《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一文中指出:
“主
张承认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州,法院一般依据‘合理性原则’标准对特定案件争议中的
竞业禁止协议进行合理性判断。一般而言,‘合理性原则’标准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的因
素,即可保护的合法商业利益、时间限制、地域限制、雇员困境因素、公共利益因素。”
1
黎建飞,丁广宇在《竞业禁止义务规范研究——以英国法为比较视角》一文中提出需对
内地竞业禁止的主体、地域及期限作出限制;2孙月蓉在《中外竞业禁止制度之比较》一
文中提出的对于竞业禁止的目标、对象、范围、期限、方式及补偿的合理性修改建议。
3

从前述诸位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上述各位学者均提出了对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
完善建议,但多数只限于提出对竞业禁止进行合理的限制,并且提出的完善建议大部分
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很少有人将其对内地内地竞业禁止的完善建议落实到内地的
具体法律规定之中。此外,也很少有人关注到内地竞业禁止法律规定对于公共利益保护
的欠缺,因此本文试图从香港的司法判例中详细解析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与内地竞业禁止
制度中的差异,并提炼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中关于公共利益保护的价值理念,进而为内地
竞业禁止制度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关于劳动者保护和公共利益保护的具体完善及修改建
议。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内地与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差异入手,深入分析内地竞业禁止制度产生的历
史背景、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因素、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违约责任的表
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提炼出以下两个主要差异:即一是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所
体现的公共利益保护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或政治权利为价值取向而内地的公共利益保
护则以保护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差异,二是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与内地相比较更加注
重对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差异。以这两个主要差异的解析为核心,并以这两个主要差异为
基础提出的对于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修改建议是文章的创新点及核心价值所在。

1
祝磊.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J].时代法学,2008(03):112.
2
黎建飞,丁广宇.竞业禁止义务规范研究——以英国法为比较视角[J].法学杂志,2006(04)84.
3
孙月蓉.中外竞业禁止制度之比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58.
4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案、
“切萨皮克亚太有限
公司诉涅盘(亚洲)有限公司、专业艺术杂志亚洲有限公司和于万国”案、“利拉斯丁
香有限公司诉陈凯燕、陈秋海”案等一系列案件的详细解读及分析,提炼出香港竞业禁
止制度的核心内容。案例分析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相关问题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理解。
2、文献分析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分析及完善建
议方面,参考并借鉴了大量学者的著作及论文,在吸收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
修改建议。
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内地与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的比较,得出内地与香港的
竞业禁止制度在公共利益保护和劳动者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并此以为基础为
内地竞业禁止的法律规定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形成文章的创新点及核心价值。

5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章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概述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变迁

一、竞业禁止的历史沿革

竞业禁止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和其他的法律制度一样,并不是从人类社会开始
之初就已经存在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依托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慢
慢建立并不断被完善的。
(一)中国封建社会竞业禁止的萌芽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在这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国的封建法律体系以秦
朝为起点,由后继的各个朝代不断继承、发展,直至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随着商业
社会的繁荣,清朝的法律体制在承袭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经济规则和法
律原则,其中就包括竞业禁止原则。
清朝时期的竞业禁止原则只是初出新芽,并未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仅在各种零散
的社会经济生活规则、规矩之中得以体现。如在商品销售方面要求“要按照已经划定好
的地域界限,只允许本地的酱坊制作、销售酱油,不得非法越境买卖”,在经纪、代理
4
行业中的“在同行中在前原有印帖,后经缴出更替者,不得仍旧在行执业”等等。但是,
这些商业性质的原则、规则受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重农抑商思想的压制,并未在封建社
会末期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竞业禁止的停滞
虽然竞业禁止制度在封建社会末期就已经萌芽,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性质的变
更并未引导竞业禁止制度朝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内地法律制度基本上
效仿前苏联的做法,并且因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先例指导及建设经验
而使内地在较长的时期内陷入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混乱的政治斗争之中,紧张的政
治形势并未给竞业禁止法律制度提供适合生长的法制环境。在经济制度上,全国上下实
行公有制,全部的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私人基本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民所有制经济不保护私有权利,所以竞业禁止制度作为保护企

4
翟业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26.

6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业私有的商业秘密及劳动者个人权利的法律制度因没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未受到
关注和重视。因此,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较长的时间内,竞业禁止制度可以说
是基本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甚至在随着市民社会的倒退而倒退。
(三)改革开放以后竞业禁止制度的快速发展
1979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
中之重,在经济形势不断走好的环境下,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
仅促进了经济的迅速腾飞,同时加速了知识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也为竞
业禁止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立基之本。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内地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竞业禁止制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内地已经在《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公
司法》多部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对竞业禁止作出了条文规定,并将其广泛利用
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竞业禁止在内地劳动关系的发展、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的保
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和影响。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以下简称“TRIPS
协议”)签订以后,内地的竞业禁止制度更是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而正积极
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竞业禁止的定义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竞业禁止作为内地劳动法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法律
制度,成为各界学者广泛研究的法律制度之一。但是出于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各界
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竞业禁止作出了不同定义。比如袁文全在《竞业禁止的合理规制
——以离职竞业禁止为研究对象》一文中将竞业禁止作出了广义及狭义之分,并且指出
广义的竞业禁止是指在一定期限和地域范围内,禁止与特定经营业务的行为具有竞争性
5
质的特定行为 ;翟业虎在《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不足与完善》一文中指出:“广义的
竞业禁止,乃指对于特定营业具有竞争性之特定行为加以禁止者而言。其禁止之客体为
特定行为,其被禁止之主体,则不以特定人为限,即不特定人亦包括在内”6;刘一江在
《论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原则》一文中指出:“广义的竞业禁止是指对与特定的营业行为
具有竞争性的特定行为予以禁止的制度,特点包括:禁止的客体应该是特定的行为;被
禁止的主体不应当以特定人为限,表明这是一种对于一般人都予以禁止的制度。狭义的
竞业禁止是指对与特定营业具有特定关系的特定人的行为予以禁止的一种制度”7;王林

5
袁文全.竞业禁止的合理规制——以离职竞业禁止为研究对象[J].社会科学家,2008(12):39.
6
翟业虎.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1):168.
7
刘一江.论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原则[J].政治与法律,2012(9):83.
7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清在《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下竞业禁止之比较》一文中指出:“竞业限制就是指在解除
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特定的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
业务的 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义务”
8

对于竞业禁止定义的基本要素,学界并未有太大的歧义。所以从上述各位学者对于
竞业禁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位学者对于竞业禁止定义的具体表述不同,
但都提出了竞业禁止的核心内容,即竞业禁止是对特定义务人特定竞争性行为的禁止。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变迁  

自鸦片战争之后,香港的法律制度长期受到英国判例法的影响,逐步形成以判例法
为主导的法律体制,并成为实施判例法的地区。实施判例法的国家和地区,最显著的特
征便是审理案件的法官会把以往法官对于类似案件的审理作为判案的依据,所以当社会
形势发生变更,导致以往法官的审理结果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形势时,便会产生新的
判例,作为新的审判依据。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长期滋养下,香港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免不了会在极大的程
度上将权利保护的天平倾向于代表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即私有权利保护上。所以
香港最初竞业禁止制度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法律保护私有权利的基础之上的,践行的是
禁止雇员违反其对雇主和公司的忠实义务和防止雇员对公司机会的篡夺的竞业禁止。在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公司的董事违反其对公司的忠实义务,
进而舍弃公司的利益而谋取私利,所以在这样的制度保护下,公司的董事不能违背其对
公司的忠实义务,舍弃公司的利益而为其自身谋取私利。否则,就算取得了私利,也需
要将其因舍弃公司的利益而谋取的私利返还给公司。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最初是用来保障公司利益的,体现的是
对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私有权利的保护。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人权主义的不断发
展,香港的竞业禁止制度也开始向劳动者权利保护这一边倾斜,在司法判例中,法官也
开始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基本权利,在认定竞业禁止协议的
效力时不仅会要求企业提供足以说服法官的证明竞业禁止有效的证据,还会从企业是否
存在需要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来保护的商业秘密、竞业禁止是否超过合理的限度、
竞业禁止是否进行有效的补偿等方面来严格审查竞业禁止协议的内容是否会损害劳动

8
王林清.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下竞业禁止之比较[J].政法论坛,2013,38(16):92.
8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者的生存权等基本权利。通过这种严格的审查方式来限制企业为员工设置过于宽泛的竞
业禁止义务,实现对劳动者权益的合理保护。

第三节     竞业禁止的合理性简析  

一、竞业禁止的价值分析

竞业禁止制度自成立以来就争议不断,在竞业禁止的存废问题上,一直有反对派认
为竞业禁止制度违反了基本人权,因而其存在是不合理的。劳动权作为人类基本权利的
一种,是指任何人都有权利根据其自身的意愿来选择从事或者不从事、何时从事、从事
何种职业。但是竞业禁止从本质上来说却对劳动者的上述意愿构成了限制甚至是剥夺,
进而影响了劳动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的质量,所以其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受到各界的争议。
但是,从目前世界上各国立法中对竞业禁止制度的确立来看,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重要
性已经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竞业禁止制度不仅不会危及
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竞争,平衡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促进市场经济及市场竞争有序、协调发展。
要论述竞业禁止存在的合理性,仅仅分析竞业禁止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竞业禁止的基本法学价值,找到竞业
禁止的价值所在,为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寻找土壤和养分。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竞业禁止
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正义、自由、效益、秩序等法学价值,正是这些法学内在精
神的存在,才使得竞业禁止制度不断被承认和普遍使用,成为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的有力制度。
首先,竞业禁止体现了正义价值。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与雇主之间通过平等协商
建立契约关系,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提供劳动、取得其应得的劳动报酬,雇主则支付劳
动报酬、获取劳动果实。在整个劳动契约存续过程中,劳动者接触到并使用的雇主的商
业秘密,是雇主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授权劳动者在为雇主提供劳务时以雇主名义使用的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未因雇主授权劳动者使用而转移至劳动者手中。
因此,不论是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还是雇佣关系解除后,劳动者使用雇主或原雇主的
商业秘密为自己或为其他第三人谋取的利益均为该劳动者或第三人不应得的东西,因而
是非正义或者说是非公平的。竞业禁止制度为规制这种非正义或者非公平的行为,通过
限制劳动者在雇佣关系存续和雇佣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间内从事特定行业,从而保护雇

9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主或原雇主的应得利益,体现了正义的价值追求。
其次,竞业禁止体现了自由价值。人人生来自由,自由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追
求,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作为一种群体性生物,人类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就必然会受到来自这个社会中其他人的各种影响,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自由没有限制或约
束,就必然会侵害到他人的自由。当一个社会主体的自由损害到另一主体的自由时,就
需要结合其他价值(如诚实信用、忠诚等)对两者的自由作出比较、判断,进而作出取
舍。具体到雇佣关系,雇员有选择职业、雇主的自由,雇主拥有聘请雇员、获取利益的
权利,二者各取所需、各获其利,在没有利益交叉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自由是互不相
涉的。但是当雇员利用其从雇主或前雇主处获得的商业秘密从事竞业业务,为自己或他
人谋取私利时,就会侵害雇主或原雇主利用自己的商业秘密获利的自由,这时就需要结
合诚实信用或其他价值对两者的自由作出合理的取舍。就雇员来说,虽然其有自由择业
的权利,但是其利用雇主或前雇主的商业秘密进行竞业违反了雇员应对雇主诚实信用、
忠诚等价值要求,侵犯了雇主的盈利自由(主要是指侵犯了雇主通过其合法拥有的商业
秘密获取利益的自由);相反,就雇主来说,其利用自己拥有的商业秘密获取利益却并
未侵犯雇员的任何自由。对比之下,就不难看出雇员的自由已经超出限制而侵犯了雇主
的自由,此时就需要对雇员的竞业行为作出限制,以平衡雇员和雇主之间的自由。竞业
禁止作为调节雇佣关系双方自由的法律制度,体现的是自由适度的合理化标准。
再次,竞业禁止体现了效率、秩序价值。市场经济的法制必然体现着市场经济的价
值追求,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催生了效率制度的产生,一个有效的制度能够为一切创
造性的生产活动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竞业禁止制度的确立能够激励商业秘密或知识产
权的拥有者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保持自身在行内的领先性、新颖性,进而实现资源的优
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将竞业禁止法律化、制
度化后,通过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自觉遵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朝
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不对雇员的竞业行为进行适当限制,放任雇员泄密,不仅
会助长各个经济主体不思自主创新、自我提升,互挖墙角的恶劣竞争风气,更会导致经
济竞争秩序混乱,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进步带来种种阻碍。
因此,正义、自由、效率、秩序作为竞业禁止的价值,体现的不仅是竞业禁止产生
的经济基础,更体现出竞业禁止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0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二、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竞业禁止是一种对特定对象在特定时期内从事特定业务的限制或禁止,
以最终实现市场的公平、有序进行,所以竞业禁止制度可以实现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但
是其最终目的又不仅仅只限于商业秘密保护,也就是说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制度之
间是一种必要而不充分的关系,竞业禁止制度对于商业秘密保护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的法
律保护制度,而商业秘密保护对于竞业禁止制度来说却不是唯一的实施目的。准确来说,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所体现的只是竞业禁止制度中的其中一个方面,一般是指雇
主为保护其合法享有的商业秘密而对雇员采取的一种法律限制措施。9但是,除在劳动
关系中的竞业禁止制度外,在内地的《公司法》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相关法律法
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中也对股东、董事、监事等主体的竞业行为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
而该等规定的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以防止该等特定人员利
用其自身在就职企业中的优势或资源获取私利,损害其就职企业的合法权益或利益,破
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第二章 入世前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变革

在“掌握了知识、技术、商业秘密就掌握了成功的秘诀”的今天,各种经济实体都
充分认识到了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中国作为 WTO 的成员,在加入 WTO 后不仅签署了 TRIPS
协议,更在入世后不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各种制度,力争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水平。
所以入世对于内地来说,不仅是带来经济社会的多重机遇和挑战,更为内地的法律制度
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加入 WTO 后,内地相继签署了 WTO 框架下的许多国际条约、协议
(如 TRIPS 协议等),为融入 WTO 这个大家庭,内地将这些国际条约、协议不断融入内
地的国内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不仅完善了内地的法律体系,更指导着内地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等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仅就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来说,内地在入世之后与入世
前就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同和进步。

9
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135.
11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入世前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  

一、公法救济为主,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占主导地位

在加入 WTO 之前,中国内地的商业秘密保护主要体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劳


动法》、
《刑法》等公法之中。比如,1993 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中美两国政府《关于
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为契机出台,明确了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范围和
侵权处理方式,成为内地当时商业秘密保护的最主要的法律依据;1995 年内地《劳动法》
出台,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事项。同
年,国家工商行政总局颁布《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作为《反不正
当竞争法》的配套实施法律文件,增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1997 年内地《刑法》将国有
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和严重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纳入《刑法》的保护和规制体系,为商
业秘密的保护提供了国家强制力的最后一道堡垒。但是,受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所限制,
商业秘密保护在私有经济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内地《劳动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
规定也不够具体、详细,导致在普通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很少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因此,《劳动法》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作用尚不明显。
从内地 90 年代入世之前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情况来看,内地在对商业秘密进
行立法保护之初,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视为侵犯公共秩序
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秘密进行定义并对通过侵害
商业秘密实施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处罚。一般来说,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督检查机关对
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会处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等两种行政处罚,被侵害商业秘
密的企业只能通过行政救济实现损失弥补,当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
成重大损失,行政处罚已不足以弥补商业秘密权利人受损利益时,则罪入刑法,对侵害
行为实施严厉的刑罚。这种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相结合并占主导地位的救济模式是内地
在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初期所体现出典型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救济模式。

二、立法进程缓慢,商业秘密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和法制建设进程均比较缓慢。受制于经济发展的缓慢节
奏,法律制度建设也基本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内地经济迅速发展,各项基本法律
制度相继建立,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先后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劳动法》等法
律法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导致当时的很多法
12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律规定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即法律制度跟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呈现出一定的滞
后性,产生一种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出现的违法行为尚未制定法律进行规制的一种怪
象。

三、保护范围狭窄,私营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力度较小

从入世前后内地的立法状况及立法内容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入世之前内地的商
业秘密保护侧重于国有企业的权利保护,并且将侵犯国有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纳入《刑
法》的规制范围,采取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进行保护。相反,受私营经济的地位影响,
入世之前内地对私营企业的权利保护因企业性质的原因遭到漠视。所以私营企业即使拥
有核心竞争的商业秘密,也常常因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面临被泄露的风险,因商业秘密
泄露而导致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并且经营发展困难的情形大量存在。

第二节     入世后内地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  

一、民事救济、行政救济、行政救济三位一体

加入 WTO 不仅使内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很多机遇,也使内地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
的立法取得了众多成就。TRIPS 协议的签署使内地在 WTO 的平台上与更多的 WTO 成
员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各种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作为内地立法内容的主要来源之
一,这些国际条约的签署,为内地法律体系的变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伴随着内
地经济的迅速起飞,商业秘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在内地加入 WTO 之后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加入 WTO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内地先
后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劳动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
《上
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并且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相关司法
解释,用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与商业秘密保护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些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商业秘密作为推动经济发
展的一种动力,在市场主义经济体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导致商业秘密保护也在不
断进入到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而不再仅仅限于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保护等方面。因此,
在私有经济占重要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如果出现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各个市场经
济主体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会从维护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价值性,弥补、控制损
失等方面的考虑而首先寻求民事救济。然后再由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为追究相关侵权

13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行为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补救主体。这就突破了商业秘密以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为
主的法律救济模式,实现了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三位一体的法律救济模式。

二、商业秘密保护融入各个部门法律规定之中,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得以加强

在入世之前,内地的商业秘密保护绝大部分都体现在行政法律、刑法等公法保护之
中,商业秘密在私法保护中鲜有提及。加入 WTO 之后,我国相继与世界上很多发达国
家签署了很多与商业秘密保护有关的多边协议和双边协议,这些国家的发展水平远远超
过我国,所以在立法技术上也往往比我国先进,我国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的形式将这些协
议或条约的内容融入内地的国内法律规定之中,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在内地各个法律制度
中的强化。随着《合伙企业法》、
《劳动合同法》、
《侵权责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及规范
性文件的相继颁布,内地从公司治理、劳动人事、侵权救济等众多方面保护企业的商业
秘密,使商业秘密保护冲破了对国有企业的重点保护限制,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等非国有、
公有企业市场主体的商业秘密保护力度,使商业秘密保护融入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有
效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有序发展和内地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三章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认定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  

加入 WTO 以后,内地民事救济制度在商业秘密保护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但民事救济措施大多是针对损害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发生之后的事后救济,对损害
商业秘密的行为没有提前预防的功能。所以很多情形下,事后救济发生时商业秘密已经
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的可能就已经丧失商业秘密的秘密性甚至是价值性。所以,
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需要事后救济手段,更需要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之时
就应提前做好预防机制。
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预防措施的一种,竞业禁止制度体现在内地法律体系的多个方
面。依照内地现存的法律对于竞业禁止的规定来看,竞业禁止可以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
约定竞业禁止两种。法定竞业禁止顾名思义就是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相
关当事人必须遵守的竞业禁止;而约定的竞业禁止是指雇主和雇员可以自由协商约定具
体内容或事项的竞业禁止,一般表现为雇主与雇员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或在劳动合
同中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由于竞业禁止实际上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的一种限制或
14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剥夺,所以立法者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于劳动关系的第三方来说,能够出于劳动者的自由
择业权与雇主的商业秘密保护权的权益平衡考虑,使法定的竞业禁止能够尽量在最小的
限度内限制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但是,约定的竞业禁止不一样,它是法律赋予协议双
方即雇主和雇员,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自由地约定竞业禁止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业
务范围、补偿条件等内容的权利,权利即是自由,从人性的私欲角度分析,如果不对竞
业禁止协议进行一定的限制,必然会导致竞业禁止协议体现的自由过分膨胀,进而过度
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利甚至是社会公共利益,进而导致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遭到质疑或
否定。没有限制的自由即无自由,因此,法律也需要对竞业禁止协议作出一定的限制,
使其合理化进而才能保证其合法化。
从竞业禁止协议的内容和内地司法机构对竞业禁止协议条款的审查来看,法院在认
定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时候主要考虑到竞业禁止协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的内
10
容。 具体来说,主要审查的是竞业禁止协议签署的目的、涉及的主体、行业领域范围、
期限、地域、补偿等方面的合理性。以下本文将从竞业禁止协议签署的目的、涉及的主
体、行业领域范围、期限、地域、补偿等方面详细分析内地竞业禁止协议效力认定所需
的主要因素。

一、竞业禁止协议签订的目的

竞业禁止的目的之一是保护商业秘密,而不是限制贸易自由和破坏公平竞争。11因此
法院在审查竞业禁止的目的时,首先就会考虑到相关竞业禁止协议所保护的商业秘密是
否真实存在,也就是对竞业禁止协议所涉及的商业秘密进行认定。
对于商业秘密的认定,TRIPS 协议作出了明确的认定标准,概括性地来说是指不为
通常处理此类信息的业内人士所知晓、具有商业价值、被采取保密措施予以保护。内地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基本采用了 TRIPS 协议中确定的商业秘密认定标准,将商业秘
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
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2“不为公众所知悉”即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商业秘密
之所以称为“秘密”当然是指它的内容只能够被少数人所知悉或者接触掌握,并且只在
适当的领域内被人知晓、运用;“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指的是商业秘密的商业价

10
沈强.TRIPS 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6.
11
沈强.TRIPS 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6.
12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第三项:“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
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5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值性,商业秘密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权利人将商业秘密运用于经济或商业活动中,便能
够获取其预期的商业利益,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这
是对商业秘密所有权人的权利保护要求,法律从不保护沉睡的权利,商业秘密权利是能
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私有权利,如果连商业秘密所有权人自身都不采取措施对其
所拥有的商业秘密加以保护,说明商业秘密损害与否对于该权利人并无影响,因此就没
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浪费有限的法律资源对此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发展及运营都需要依赖一定的商业信息或技术,该
等信息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雇主在市场中立足的支撑,这些信息与技术也就是雇主
与雇员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签订的前提,如果不存在类似的这些支撑企业发展的信息或技
术,雇主与雇员之间就无需签订竞业禁止,否则就会不当限制雇员的自由择业权,进而
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且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判断
竞业禁止协议的目的时,会首先判断相关雇主所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符合内地法律规定
的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
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内地的商业秘密认定需符合以下三个要
13
件:秘密性、具有商业价值及商业秘密所有权人采取了适当的保密措施。 以此三个构
成要件来判断雇主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是判断竞业禁止协议目的是否正当的首要
前提。当然,竞业禁止协议是否具备正当的目的还需要结合雇主的主观意图、竞业禁止
协议的期限、范围、补偿措施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判定。

二、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一般包括雇员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的
一定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雇员在职期间,其与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着
服从企业内部管理的义务,因此企业可以将竞业禁止作为一项内部治理制度要求,用来
约束雇员的竞业行为。但是,雇员离职后,其依据劳动合同所承担的义务已经消灭,再

13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
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可以认定有关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
(一)该信息为其所属技术或者经济领域的人的一般常识或者行
业惯例;
(二)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
即可直接获得;(三)该信息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四)该信息已通过公开的报告会、展览
等方式公开;(五)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六)该信息无需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容易获得。”
16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对其进行竞业禁止是出于对雇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侵犯原雇主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
的风险防范,因此需要对这种风险作出合理的预期,以确定雇员承担的竞业禁止义务期
限。
任何竞业禁止都应该有期限限制。14过长的期限会使劳动者承担较重的义务,过短的
期限又会使企业面临利益被不当侵害的风险。所以,不管是对劳动者来说还是对于企业
来说,合理的竞业禁止期限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内地法律规定的竞业禁止期限为为劳
动者离职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超过两年。所以,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不
仅要充分考虑实施竞业禁止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商业秘密
的持续时间和社会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15还要考虑到员工对于商业秘密的掌握程度、
运用熟练度、行业能力及影响力等个人综合素质,在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度内约定最佳的
竞业禁止期限。
但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惊人,两年的时间足以使
一般的高新技术被赶超甚至是淘汰,进而使企业所保护的商业秘密不复存在。然而对于
一些传统型行业的存在的商业秘密来说,可能其已经被作为商业秘密流传了很多年并且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为公众所知晓,仅从时间来说,两年并不足以使雇员对
传统商业秘密侵权的风险降到安全线以内,那么两年的时间对于这种传统放任商业秘密
保护是否过于短暂?因此,笔者认为立法机关是否可以考虑区分不同的行业对竞业禁止
的期限作出不同限定,充分考虑各个行业内技术更新的平均周期、人员流动状况等因素,
对各行业的竞业禁止作出不同的期限限制,而不是笼统地规定所有的行业竞业禁止期限
均为员工离职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超过两年。

三、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范围

(一)主体范围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支撑,一般来说仅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或董事等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所接触或掌握,大多数处于企业最底层
的普通员工不容易接触到企业的核心秘密。所以,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
可以考虑将竞业禁止协议作为员工接触企业商业秘密的准入机制,以此种方法来明确竞

14
翟业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77.
15
沈强.TRIPS 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6.

17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业禁止的人员范围,确保能够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员工均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将不
会或者无法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人排除在竞业禁止协议的限制之外,而不是一刀切的
与所有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不仅能减小竞业禁止对于劳动者就业权利的限制,还能
使企业减少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成本,实现双赢。

(二)业务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的规定,竞业禁止所针对的业务范围是指“与本单位生
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业务。16因此可以看出,内地的
法律规定主要体现了判断竞业禁止业务范围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同类”,另一个是“与
用人单位或原用人单位具有竞争关系”。但笔者比较困惑的是这两个标准到底是“或”
的关系,还是“并”的关系,如果二者是“或”的关系,即满足两者之一就违反竞业禁
止义务的话,不免会使竞业禁止限制的业务范围过大且不合理,比如电子手表和机械手
表,同属于手表行业,但却并不具有竞争关系或并不能互相替代,如果将电子手表和机
械手表互相列为竞业禁止的业务范围,不免滑稽可笑。如果两者是“并”的关系,即必
须满足这两个标准,方构成竞业禁止的话,又会使竞业禁止的业务范围过于严苛,不利
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及合法权利的保护,比如中药和西药属于不同行业,但如果员工离职
后利用在职期间掌握的中药知识或秘方进行西药研发,开发出的产品具备原单位的中药
产品性能,进而形成竞争关系,那这种行为是否构成对竞业禁止的违反呢?所以在实践
中进行竞业禁止业务范围约定时,不应该片面的采用“择一标准”或“双重标准”,而
应结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离职员工从事的行业、离职后对商业秘密的运用程度及该运
用程度对任职单位的竞争性影响等方面因素,考虑竞业禁止的业务范围约定。

(三)地域范围  

通常竞业禁止限制的区域应以雇员与雇主可能产生实质性竞争关系的市场领域或者
说是业务领域内17。虽然企业的市场地域会不断的扩大,但是雇主在确定竞业禁止的区
域范围时,只能以雇员离职时自身已有的市场地域为基础排除雇员的竞业,却不能将其
尚在规划阶段并且业务并未实际进入或者其所占市场份额极小且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市

16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第二款: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
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
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17
沈强.TRIPS 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86.
18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场地域也纳入竞业禁止的区域范围,进而无限制地扩大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但笔者认
为,雇主是否可以将其拟进入的地域市场作为竞业禁止的区域应区分具体情况作不同处
理:如果雇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在雇员离职时,已经将特定的地域市场作为其下一步
业务拓展的目标,且雇主花费了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该地域市场拓展计划使得雇主进
入该特定的地域市场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成为必然,则雇主可以将该等地域市场纳入竞业
禁止的地域范围。但是如果雇主在雇员离职时对于特定地域的市场拓展仅仅停留在初步
计划阶段,并且没有投入相关的资源用于地域市场拓展,使得雇主能否进入该特定地域
市场仍为未知数时,雇主不能将该特定地域市场纳入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

四、竞业禁止与公共利益保护

作为劳动权保护和商业秘密权保护相互妥协的产物,竞业禁止制度体现的是比例原
则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利益的平衡。当雇员使雇主的商业秘密权利处于一种被侵犯的风险
之中时,竞业禁止协议就跳出来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优势,但是当雇主以其
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优势过分限制雇员的劳动权利时,竞业禁止协议又以其目的、期限、
范围等内容的合理性来排斥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进而避免雇员的劳动权利被不合理地
限制。通过这样的权利损害结果对比及取舍,可以使雇员的劳动权利和雇主的商业秘密、
核心竞争优势之间在权利的总量上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
同样,当公共利益与竞业禁止制度所保护的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优势发生冲
突时,也需要利用比例原则来对两者进行取舍。公共利益保护作为一项法律原则,之所
以被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是因为它体现的是特定范围内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当保
护竞业禁止所体现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权利不足以弥补该等保护给社会公众带来的损失
时,根据比例原则,我们将部分或者全部舍弃对企业商业秘密权利的保护,转向对社会
公共利益的保护。一般来说,任何一项保护私有权利的法律制度都无法与社会公众利益
的保护相匹敌,所以当一项保护私有权利的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违反了公共利益保护
原则或损害了公共利益时,该项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被认定为无效,竞业禁止制度亦是如
此。因此,雇主在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需要注意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避免出现
竞业禁止约定违反公共利益保护而导致协议无效的情形出现。
但是,对于公共利益的概念,内地的法律规定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虽然国内有很
多学者认为内地的公序良俗原则就是其他国家(地区)所指的公共利益保护,但笔者并不赞同此

种观点。笔者认为,内地的公序良俗原则更多的体现的是几千年的文化所沉淀下来的一
19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些秩序和习俗,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去调整整个社会的秩序,而不是像香港公共利益保
护那样所体现出的是具体权益的保护,而且是从微观具体的角度去实现权益保护进而实
现社会整体秩序的规范。所以内地的公序良俗原则与香港的公共利益保护从本质上来说
是不同的,内地的公序良俗讲究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行为规范来实现社会秩序的有序发
展,而香港的公共利益保护讲究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整体公
平有序。

五、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补偿

对于是否应当将约定补偿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要件之一,各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均不相同,有些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未约定补偿金条款的竞业禁止协议是无效的,例如
德国,但是在内地,没有约定补偿金条款的竞业禁止协议并不一定是无效的,只是法官
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如果竞业禁止协议没有约定补偿金条款的话,会适当判令用人单位支
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内地的法律对于补偿金条款的规定,更多体现的是意思自治原则,
雇主与雇员可以约定竞业禁止的补偿金,也可以不约定补偿金。但是,笔者认为,竞业
禁止作为对雇员自由择业权的限制,实际上是对雇员合法权益的损害,从公平及利益平
衡的角度来说雇主应当给予雇员一定的经济补偿。虽然内地现阶段的法律、法规尚未将
补偿金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强制性条款,但在实践中已经有一些法院已经将补偿金
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要件之一,并且明确没有约定补偿金条款的竞业禁止协议
是无效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补偿金条款的重要性,也许内地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将
补偿金条款作为判断竞业禁止效力的标准之一。
内地法律虽然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可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但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
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仍然是需要具体分析的。适度是一切事物合理化的标准,而合理又
是竞业禁止协议合法化的前提,但是从前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地法律对于竞业
禁止的目的、主体、范围等效力要件的规定仍然过于笼统,并没有为竞业禁止协议的合
理化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认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有效性
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进而使得全国各地对于竞业禁止纠纷的审理结果差别较
大,不仅会增加判决执行的难度,也不利于竞业禁止制度保护商业秘密、维护正常的市
场竞争等目的的实现。
综上,笔者认为,内地法律对于的竞业禁止协议的主体、行业范围、地域范围等效
力要件的规定过于宽泛,容易对劳动者设置不必要的竞业禁止义务,因此需要增加一些
20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限制性的条件。具体来说,首先,在受竞业禁止协议约束的劳动者这一主体上,可以将
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限制为能够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合同当事人或劳动者(如企
业的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等),而不是宽泛的将商业秘密
保护的义务主体规定为劳动合同当事人或劳动者。其次,在竞业禁止的行业范围方面,
笔者认为,
“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18的认定标
准之间的关系尚且不够明确,很多企业在与劳动者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时,往往会将该等
标准扩大化,将劳动者禁业的范围限定为“经营同类”产品或业务,而忽略了“具有竞
争关系”这一标准,所以笔者认为内地法律应该加强竞业禁止协议对“具有竞争关系”
这一标准的依赖性,明确不具有竞争关系的竞业禁止约定无效,以作为司法审判的明确
指导和依据。最后,在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竞业禁止的地域范围
限定为在劳动者离职时该企业已经获取的市场地域,并将尚在规划阶段并且业务并未实
际进入或者其所占市场份额极小且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地域排除在竞业禁止地域范
围之外,否则在市场化经济的时代,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难以预估,一个劳动者如果签
署一份竞业禁止协议,会造成其在不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承担了某一期限内再次进入某一
行业的限制义务,这对于劳动者的生存或者生存的质量来说,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认定  

不同于内地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受制于这
一经济基础,香港的法律制度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对于私有经济和私有权利的保护。所
以,竞业禁止协议作为一种对于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这一私有权利的限制,必然会有着
各种严格的签署要求和效力审查要素。从香港的司法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竞业禁
止协议的效力要素和竞业禁止协议的有效性之间都是一种充分而不必要的关系,即这些
要素的存在是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前提,但是,具备这些要素的竞业禁止协议又并非一
定是有效的。

一、存在商业秘密是协议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香港的司法判例中,法官在审查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时首先会核实原告主张的受
到损害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必要。例如在“纳

18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第二款:“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
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
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21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


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
一案中,原告主张被告非法雇佣了其在职员工,并利用该员工向其提供的原本属于原告
的产品生产统计方法、产品草图、设计图纸等商业秘密制造了与原告生产的相同的产品,
因涉案员工与原告之间签有竞业禁止协议,原告以此主张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
法官在审理该案的过程中,让原告的其他工作人员出庭对原告主张的属于其商业秘密的
产品草图的可获取性进行了论述,结合行业内的普遍共识得出原告所称的产品生产统计
方法、产品草图等并不属于商业秘密范畴。19至于原告主张的设计图纸等商业秘密,法
官也从其秘密性、秘密状态的持续性和必要性等方面仔细论证了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并
不存在,进而得出原告与其前雇员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因不具有签署的前提而无效。

二、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期限

在香港,虽然竞业禁止期限由雇主与雇员自由约定,但一般来说,雇主与雇员之间
约定的竞业禁止期限不得超过 2 年,在香港的司法判例中,18 个月的竞业禁止期限是最
常见的。虽然雇主与雇员可以自由约定竞业禁止期限,但是法院在审查竞业禁止期限的
合理性时,对于原告提供的用以证明竞业禁止期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证据核查的十分
严格,如果原告对于竞业禁止的期限无法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提供的证据不充足,可
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例如“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一案。
在“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一案中原告主张被告非法雇佣了其员工,而该
员工又与原告之间签有竞业禁止协议。在庭审过程中,被告提出该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
期限是无效的,但是原告并未从该竞业禁止协议的范围、期限等各个方面提供充分的证
据证明该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期限是必要的、合理的,仅仅主张其自身存在值得保护的
商业秘密并且其已经向该名员工支付了大量的竞业禁止补偿金。所以,法院在庭审过程
中,就原告的主张及证明材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认定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并不存在方
面,法院认为即使原告支付了大量的补偿金,但是该等补偿并不能够作为原告为员工设
立长期竞业禁止义务的替代品,最终法院判决该竞业禁止协议因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而
无效,原告败诉。
所以,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雇主与雇员在约定竞业禁止的期限时,需要详细
分析该雇员所接触并掌握到的雇主的商业秘密的程度、而这种掌握程度在该雇员离职后

19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para49-53.


22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对雇主产生的损害以及被保护的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的持续时间等因素,与雇员约定合
理的竞业禁止期限。相比较而言,内地竞业禁止协议对于竞业禁止期限的约定比较笼统,
法院对于竞业禁止期限的审查标准也比较宽松,因法律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不得超过两
年,所以企业在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绝大部分都是一刀切的约定为两年,而不
论该等期限是否却有必要,造成了竞业禁止期限的泛化,过分的保护了雇主的利益,实
际上都存在着无效的风险。与内地不同,香港法院对于竞业禁止期限的严格审查,使得
雇主与雇员在约定竞业禁止协议时,必须充分考虑竞业禁止期限约定的合理性,保证竞
业禁止协议的效力。

三、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业务范围

在“切萨皮克亚太有限公司诉涅盘(亚洲)有限公司、专业艺术杂志亚洲有限公司
和于万国”一案中(CHESAPEAKE ASIA-PACIFIC LIMITED vs NIRVANA (ASIA)
LIMITED, PRO-ART PEOPLE ASIA LIMITED and YU WAI KWOK,DCCJ 2941/2006),
法官引用了 Chitty on Contracts 一书中的一段话:在古老的法律中,一切对于贸易的限
制都是无效的,除非该等限制对于其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来说是合理
的,或者不合理的部分能够从限制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中分离开来。20香港作为英美法系
地区,注重对贸易自由和私有权利的保护,所以竞业禁止协议作为一种对自由贸易和私
有权利的限制来说,其实是不合法的。但是由于竞业禁止又体现了协议双方的权利并且
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保护公共利益,所以法律又赋予其效力。
竞业禁止协议的业务范围作为竞业禁止协议中对于贸易自由限制最具影响的因素来
说,是法院在审理竞业禁止有效性的过程中最难核查的部分。在香港的竞业禁止协议中,
雇主与雇员约定的竞业禁止业务范围与内地的描述大同小异,如在“利拉斯丁香有限公
(LILAS AROMAS LIMITED vs CHAN KA YAN and CHAN CHIU
司诉陈凯燕、陈秋海”
HAR,DCCJ3668/2012)一案中,原告与被告的竞业禁止协议约定:“雇员在入职三個
月后,不论任何原因离职,该雇员由离职日计一年内,不能在所属分店的同一商场或同
一区内,作有与美容行业相关的工作,否则本公司有权控告该员工侵犯公司利益,而要
求作出赔偿”,21协议中约定的竞业禁止业务范围限于与雇主业务相关的业务。“相关的
20
CHESAPEAKE ASIA-PACIFIC LIMITED vs NIRVANA (ASIA) LIMITED, PRO-ART PEOPLE ASIA LIMITED and
YU WAI KWOK,DCCJ 2941/2006,para6:“It is trite law that all covenants in restraint of trade are prima facie unenforceable
at common law and are enforceable only if there are reasonable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of
the public. Unless the unreasonable part can be severed by the removal of either part or the whole of the covenant in
question, its inclusion renders the covenant or the entire contract unenforceable.”  
21
LILAS AROMAS LIMITED vs CHAN KA YAN and CHAN CHIU HAR,DCCJ3668/2012,para14.
23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业务”对于法院审理案件来说,过于宽泛进而难以认定。但是,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内
地,雇主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签订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所以香港法院的法官采
取了比较聪明的分析办法,采用雇主所主张的商业秘密作为判断雇员是否同业竞争的标
准,如果雇员从事了与雇主所保护的商业秘密相关的业务,采用其从原雇主处取得的商
业秘密从事与原雇主相同的业务、与原雇主形成竞争关系,则其被认定违法竞业禁止协
议约定的竞业禁止业务范围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反之则较小。所以,法院在对竞业禁止
约定的业务范围是否合理进行审查时,不能将落脚点放在企业的经营业务上,而应该放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上,这样才能合理的定位竞业禁止协议约
定的业务范围,分析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

四、竞业禁止与公共利益保护

从香港的司法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与内地一样,注重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但是香港的公共利益又不同于内地的公共利益。在香港,公共利益的出发点在“个体利
益”,通过个体权利的比较、分析,来概括该等个体权利是在有一定范围内的特定群体
中具有共性,如果具有则该等个体权利就可以上升为公共利益,并最终得到保护。所以,
香港的公共利益保护的最终落脚点也在体现在对个体利益的保护上。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
例如,在“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
HCA 4166/2003)一案中,法官就从个体利益出发,分析了过于宽泛的竞业禁止对于公
共利益的损害。该案的法官指出:如果将过于宽泛的竞业禁止义务附加给雇员,长期剥
夺该雇员原本拥有的在他所属的那个行业中的很专业的技术,就相当于强迫他重新开始
他的生活,等于剥夺了支持他和他的家庭生存下去的方法(生存权)。22这种剥夺不仅仅
关乎到该雇员自身的权利,也关系到他所身处的社会的公共利益,即每个人都有权利让
他自己或想要雇佣他的人利用他的技术和经验获取最大优势。
从该案法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的法官在审查竞业禁止协议是否损害公
共利益时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辨别,首先从竞业禁止协议对于雇员权利的限制来
分析该等限制对于雇员的影响;其次,分析该等影响是否会损害雇员的生存权、发展权
等基本权利;最后,通过分析该等影响对雇员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的损害是否

22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para46:“It would, if enforced, deprive him for a lengthened
period of the power of employing … that mechanical and technical skill and knowledge which … his industry, observation,
and intelligence have enabled him to acquire in the very specialized manufacturing business of the appellant, thus forcing
him to began life afresh, as it were, and depriving him of the means of supporting himself and his family.”

24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构成对劳动者这一群体普遍拥有的基本权利的损害来判断竞业禁止协议是否损害了公
共利益。所谓“小”是指公民的个人权利,所谓“大”是指社会公共利益,这种“以小
见大”的分析方式,实际上体现的是对竞业禁止协议对于劳动者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等基本人权亦或称政治权利的影响的关注,如果一份竞业禁止协议长期剥夺了一个劳动
者利用其原本拥有的在他所属的那个行业中的很专业的技术继续从业的权利,无异于剥
夺了这个劳动者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这是对该劳动者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
利的侵犯。基本权利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生活于这个社会所拥有的权利,所以是全部
社会个体都享有的权利,因此对于全部社会群体都享有的权利的侵犯就是侵犯了社会公
共利益,这是香港公共利益的判断依据。不同于内地以经济利益的大小来判断是否构成
公共利益的标准,香港的公共利益将个人的基本人权或政治权利作为判断的基础和依据,
由于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单一个体结合而成的,脱离了单一个体,社会群
体也不复存在,所以这种将公共利益落实到每一社会个体的判断方式才能够更加广泛、
更加深刻的反映出社会的根本利益或者说社会公共利益,因而更加具有说服力。

五、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补偿

虽然香港是判例法地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将补偿金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
的效力要件,但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却明确没有约定补偿金条款的竞业禁止协议是无效
的,以“否定的否定为肯定”的方式将补偿金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要件之一。
不同于内地竞业禁止的少量补偿,在香港,雇主会以雇员离职前几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
数向雇员支付竞业禁止的补偿金,而且补偿的期限一般会及于竞业禁止期限的全部期限。
虽然,补偿金条款是香港竞业禁止协议的必备条款,但并非只要雇主向雇员支付补
(NATUZZI SPA
偿金,就会使竞业禁止具备效力。在“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一案中,原告曾向法院主张其向前雇员支付
了补偿金,进而主张其与前雇员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是有效的,但是该案的法官在
判决书中表明,竞业禁止补偿金仅仅对雇员权利损害所作出的一种补偿,任何雇主都不
能将竞业禁止补偿金作为为雇员建立宽泛的竞业禁止义务的依据和替代品。23所以,和

23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para78:“In my judgment, even though the payment of
full remuneration might have some bearing in a marginal case, particularly when the question is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restraint as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it can never be treated as the substitute for establishing the need
for protection as wide as the restraint set forth in the contract by reference to the legitimate interest of the employer.”

25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其他竞业禁止效力要件一样,竞业禁止补偿金是竞业禁止协议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效力要
件。
综上,可以看出在香港的司法判例中,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要素与内地竞业禁止协
议的效要素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香港的竞业禁止协议要有明确的、值得雇主保
护的商业秘密存在;二是从香港的司法判例中可以看出补偿金条款对于竞业禁止协议效
力的不可或缺性。内地在这两个要素方面,并未作出强制性要求。在其他方面,虽然内
地和香港的竞业禁止协议在竞业禁止的范围、期限和公共利益方面均有要求,但由于两
地实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不同,所以两地在竞业禁止的范围、期限和公共利益等方
面的具体认定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差别,尤其是在公共利益的认定方面,香港的公共利
益保护主要保护的是相关个人所拥有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而内地的公共利益
保护则侧重于经济利益保护。相比较而言,香港法官对于竞业禁止协议认定方面的很多
做法和要求,值得内地法院吸收借鉴。

第四章 内地与香港违反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第一节   内地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竞业禁止协议作为维持雇主与雇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契约,是双方就各自享
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意思表示一致的载体。既然是权利义务的约定,就必然会涉及到
违约的纠纷处理和违约责任的承担。虽然在实践中,各个企业与雇员之间签订的竞业禁
止协议所约定的违约条款各有相同,但是总体说来,对于竞业禁止协议违反所需承担的
责任无非是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

一、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条款是协议或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约定违约金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协议双方
遵守约定,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违约金的支付不以给守约方造成损失为前提,
只要协议一方没有遵守协议的约定,就需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一般来说,违约金条款
具有预防合同双方违约、补偿守约方遭受的损失及惩罚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等功能,但是
这些功能只能作为保障竞业禁止协议顺利得到履行的辅助性工具,而不能将其作为竞业
禁止协议履行的主导以期控制协议双方的履约行为。
由于在竞业禁止协议履行过程中雇员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雇主,所
26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以在实践中会有一些雇主为了防止雇员违反竞业禁止协议而与雇员约定超高额的违约
金,意图以此遏制竞业禁止违约行为。但此种做法不免有些过于依赖违约金的惩罚功能,
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因丧失公允性而不被法院所支持。竞业禁止协议既然作为双方意
思表示一致的体现,更多的还是需要靠协议双方的自主履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在竞业禁
止协议中赋予雇主与雇员意思自治权利的目的和意义。因此,雇主与雇员在签订竞业禁
止协议时,应在内地法律关于违约金条款规定的额度内,结合对违约方违约行为可能造
成的损失的合理预估,约定合理的违约金。

二、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内地法律体系中最常见的侵权或违约救济方式,在各个法律实践领域都
被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来说赔偿损失是公平原则在违法或违约救济手段中的体现或延伸,
法律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平衡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以实现法律本身所体现
的公平价值。所以,当一方在行使权利时使他方权利受损失,法律就需要寻求一种方式
来补足受损方的利益,直至各方权利总量保持在平衡状态。
具体到竞业禁止制度来说,法律基于平衡雇员的劳动权利保护与雇主商业秘密保护
的考虑,赋予两方协商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权利。基于竞业禁止协议的约定,雇员为保
护雇主的商业秘密而自愿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择业自由权。一方面,雇主因此
保守了商业秘密进而维持了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获得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雇员也
因雇主向其支付补偿金而使自己择业自由权的损害得到了相应的补偿,所以,双方利益
就会维持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协议双方能够严格履
行协议约定的内容,则双方利益就会一直维持在这个平衡点上,但如果有一方在履行竞
业禁止协议的过程中损害了另一方的权利,打破了这种平衡进而导致权利义务的天平发
生倾斜时,损害实施方就必须要对损失承担填补的责任,以使双方的权利或利益重新回
到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另一个比较难以克服的问题,即当劳
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约定导致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受到损害之后,很多情况下会导
致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减少或丧失其原有的价值,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
是作为雇佣关系中出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来说,这种经济损失往往是其难以承担或
赔偿的,因此企业的损失就难以获得补偿。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在竞业禁止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中,赔偿损失是是最重
要的责任承担方式,但是它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操作瓶颈,即因前员工离职导致的商业
27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秘密被侵害的损害赔偿难以得到实现。所以在司法实践中,被侵害商业秘密的企业往往
选择将其前雇员的现雇主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的共同被告,以其获得损害赔偿,但是这个
诉讼行为面临者取证的难题,会使得被侵害商业秘密的用人单位陷入累诉的困境而遭受
更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与员工协商竞业禁止协议的具体内容时,一定要根据企业
商业秘密的具体情况或者具体内容,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并在员工离职时确保该离职
员工掌握的企业商业秘密资料被全部收回或销毁,为日后的商业秘密泄露诉讼风险做好
防御及证据收集的准备。

第二节   香港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  

一、香港竞业禁止违约责任形式

与内地竞业禁止的违约不同,香港竞业禁止的违约责任除了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
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那就是停止侵害行为。虽然在内地,竞
业禁止的违约责任也有停止侵害行为这一责任承担方式,但是对于内地竞业禁止的被违
约方来说,停止侵害行为的请求一般都是随着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等请求一同在侵权
或者违约之诉中作为诉讼请求提出,等到支持诉讼请求的判决出具,侵权事实行为可能
早已实施完毕,损害结果已经不可挽回。虽然可以通过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途径对
于守约方的损失进行弥补,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侵害行为已经导致守约方(一般是
指雇主)的商业秘密泄露,使相关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丧失,进而导致雇主丧失在整个行
业中的竞争优势,这对于雇主来说是致命的,也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与内地的停止侵害行为的竞业禁止违约责任不同,香港作为实施英美法系的地
区,同很多英美法系国家一样,制定了禁止令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竞业禁止制度的被
违约方或者被侵权方一方对于违约方或者侵权方的停止侵害行为请求可以在正式提出
诉讼之前向法院提出,以防止损害进一步扩散,以为被违约方或者被侵权方一方的合法
权利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

二、香港禁止令制度的审查程序及优点分析

虽然能够有效地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及时保障竞业禁止协议守约方的权利,但是
香港的禁止令制度和内地的诉前保全制度相似,都是在正式向法院提出诉讼前请求法院
先给予申请方一定的法律保护,由于这种法律保护在形式上都是对于他人权利的一种限

28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制,所以在禁止令的申请提交之后,法院会要求申请方提供证据并严格核查该等证据,
在一定情形下还会召开听证会,以确定申请方的利益侵害是否紧迫到必须颁发禁止令。
例如“毅联汇业(香港)有限公司诉 BGC 证券(香港)有限公司、BGC 资本市场(香
港)有限公司、迈克凯迪、多米尼亚李和其他 35 名被告” 一案(ICAP (HONG KONG)
LIMITED vs BGC SECURITIES (HONG KONG) LLC, BGC CAPITAL MARKETS
(HONG KONG) LTD, MAK KING TZE, KITTY, LI SHUK WAI, DOMINICA, AND THE
OTHER 35 DEFENDANTS,HCA 603 of 2005)。
在“毅联汇业(香港)有限公司诉 BGC 证券(香港)有限公司、BGC 资本市场(香
港)有限公司、迈克凯迪、多米尼亚李和其他 35 名被告”一案中,申请人向法院申请
最大限度地限制被告在香港提供与原告业务相同的服务,尤其要限制被告利用其从原告
处招聘的员工在香港提供与原告业务相同的服务。申请人申请的理由是被申请人违法地
雇佣了申请人的大量尚在雇佣期限内的员工,并利用这些员工所掌握的申请人的商业信
息来拓展被申请人在香港的业务领域,申请人向法院申请临时救济措施以限制被申请人
进一步违法聘用申请人的员工,侵害申请人的权益。该案的法官在收到申请后不仅对该
申请中申请人主张的受损权益、紧急状况以及是否构成权利放弃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
析,还对被申请人主张的“跳板原理”(即被申请人主张其通过聘用竞争对手的员工实
现业务拓展是商业竞争中的一种便捷的竞争方式)进行了理论性的价值探讨,最终形成
法官自己对该等申请的看法。但该等看法并不是申请人临时禁止令申请的结论性意见,
临时禁止令是否颁布还需取决于听证会的听证结果,法官对于该申请的看法只能作为听
证会的参考依据之一。
综上可以看出,香港的禁止令制度是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相结合的体现。从实质上
说,它是为了防止利益受损方的损失进一步扩大而设立的,但是该制度的实施却又并不
盲目,利益受损方如果因自己的利益受损而向法院申请对其他人的权益实施限制时,必
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该等限制确有必要,法院对于利益受损方提出的临时禁止令申
请的审查和质证等行为在程序上能够保证被申请人的权益不会被不合理的限制。
所以,不同于内地诉前保全制度的担保制度,香港临时禁止令不以是否提供担保作
为批准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香港的司法判例至少反应了香港禁止令申请需满足的三个
要件,即“侵害性”、“紧迫性”和“侵害行为的持续性”。所谓“侵害性”是指侵权人
的侵权行为已经对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紧迫性”和“侵权行为的持续性”
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即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一直在持续并且对被侵权人的权利已经造成
29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对该等侵权行为加以制止。虽然法官在审查禁止令申请时,对
于禁止令申请的“紧迫性”判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是从“毅联汇业(香港)有
限公司诉 BGC 证券(香港)有限公司、BGC 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迈克凯迪、
多米尼亚李和其他 35 名被告”一案的审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法官能够根据申请人
提供的证据对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同意或反对的意见或建议,但是该等意见或建议并非直
接决定申请人的申请是否得到支持,禁止令最终是否颁发取决于听证会的听证结果,法
官的意见或建议只是作为听证会的参考依据。24此种以法官审理为前提,以听证结果为
依据的严格的禁止令双重审查程序,实际上是对禁止令申请人警示,除非申请人能够提
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权利损害已经达到了必须给予临时救济的程度,否则其申请将难以
被支持。
虽然严格的审查程序会使雇主的禁止令申请得到支持的难度增加,但是从另一个角
度来说,这样的程序设置能够实现对于在资金能力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雇主滥用禁止
令限制雇员权利的现象出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临时禁止令的颁布,体现公平原
则。

第五章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香港竞业禁止制度对内地的启示  

一、强化内地竞业禁止协议中的公共利益保护

如前所述,内地法律体制中的公共利益保护原则是一个很宽泛的基础性原则,因此
相关的法律规定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或者判断标准,所以内地的公共利益保护更
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是否违
背公共利益原则的判定会参杂很多方面的个人情感或者被社会舆论、政治力量等各种因
素所左右,而导致案件的审理有失偏颇。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利益作为法律所追求的一
项基本原则,对人们的道德约束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人权主义的不断发展和
深入人心,更好的保护人民的基本权益才是一部“善法”应该具有的价值,公共利益原
则不仅应该实现在道德上约束民众,还应该加强其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所应该具有的法律

24
ICAP (HONG KONG) LIMITED vs BGC SECURITIES (HONG KONG) LLC, BGC CAPITAL MARKETS (HONG
KONG) LTD, MAK KING TZE, KITTY, LI SHUK WAI, DOMINICA, AND THE OTHER 35 DEFENDANTS,HCA
603/2005, para41-42.  
30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约束价值。
在竞业禁止制度中,内地所强调的公共利益保护大多时候所保护的是一定群体内的
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大多数的企业、雇主的商业秘密权利),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市场
竞争秩序。这些权利或者利益之所以被冠以“公共”的名义,是因为一旦这些利益被损
害,就会导致在这一市场内的各种类型的很多市场主体的利益被侵害,甚至整个市场的
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内地的公共利益保护是一种在数量上、范围上或者是程度上的
防护界限,一旦权利损害的人群数量、损害范围或者是损害程度触及到这一界限,就会
被判定为损害公共利益。但是这种判定界限往往会误导人们认为只有当损害后果十分严
重才构成损害公共利益,或者是当损害后果十分明显时人们才发觉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损
害,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利益公共利益的保护的。
与内地不同,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保护不仅仅指的是要保护大多数人的
共同利益。从香港的法官对于竞业禁止案件的审理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的法官会对竞
业禁止协议中对雇主或雇员的义务约束进行一种回归本质的分析,首先判断相关义务的
约定是否损害了人类的基本权利,而该等权利是所有人作为一个人所必备的权利,其次
再以分析的结果作为是否损害公共利益的判断依据。例如“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
司”(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一案中,法官就指出:
如果将过于宽泛的竞业禁止义务附加给雇员,长期剥夺该雇员原本拥有的在他所属的那
个行业中的很专业的技术,就相当于强迫他重新开始他的生活,等于剥夺了支持他和他
的家庭生存下去的方法(生存权)。25这种剥夺不仅仅关乎到该雇员自身的权利,也关系
到他所身处的社会的公共利益,即每个人都有权利让他自己或想要雇佣他的人利用他的
技术和经验获取最大优势。
综上,笔者认为,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学习香港法官对于公共利益保护追
本溯源的做法,仔细分析竞业禁止协议中对于相关主体的义务约定是否在本质上损害了
雇员作为一名劳动者、雇主作为一名盈利主体的基本权利,以突破内地公共利益保护只
注重经济利益的数量、范围及程度上的衡量标准限制,强化公共利益保护的价值基础和
保护力度。

二、强化内地竞业禁止诉讼中对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弱者保护原则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项国际原则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和推崇,是因为他所

25
NATUZZI SPA vs DE CORO LIMITED,HCA 4166/2003,para46.
31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体现的和平相处的价值是人类社会实现和平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指导。但是弱者保护
原则中所指的“弱者”并不仅仅指的是在自我保护方面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而是指在
某一相对的法律关系中,在经济能力、资源优势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具体到竞
业禁止所处的劳动法律关系中,“弱者”指的就是在经济能力、资源优势等方面一般难
以与雇主对抗的雇员,也即劳动者。
就内地企业竞业禁止协议的签署状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与员工之间签订竞业禁止
协议时,只是很宽泛的约定了类似于员工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或者不得从事与企业经
营业务相同或类似业务等的内容,并未仔细结合企业自身的商业秘密权利状况或者企业
的经营保密需要及员工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不同程度来分析竞业禁止的合理范围、期限,
而是一刀切的为员工约定了“在两年内不得从事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同或相关的业务” 的
竞业禁止义务。类似于“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两年内不得从事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同或相关
的业务”这样片面注重企业利益保护的竞业禁止条款在内地的竞业禁止协议中随处可见,
这样为劳动者建立宽泛的竞业禁止义务约定如果按照香港法官对于竞业禁止协议的审
核标准来审核,大部分协议的有效性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更别说用来构建良好的竞业禁
止制度以实现商业秘密保护和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保护的平衡了。
鉴于内地众多企业片面注重自身利益保护而为劳动者设立繁重的竞业禁止义务的
行为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内地法院在对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进行审查时注重尽量对劳动
者的保护,以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平衡。具体而言,在诉讼过程中,法院
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对竞业禁止协议的签署前提条件(即是否具备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
竞业禁止范围、竞业禁止时间、竞业禁止补偿的合理性提出证据以证明竞业禁止协议为
劳动者约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并未不合理的限制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从加重举证责任等
方面在诉讼程序过程中实现对用人单位的严格要求和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也促使用人
单位在与劳动者协商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时不得不提前考虑竞业禁止的范围、期限、补偿
等具体因素,为劳动者合理设置竞业禁止业务。

第二节     完善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对于《劳动法》第 22 条的完善建议

《劳动法》第 22 条对于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作出了规定”,26如前文中笔者所述,该条

26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22 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
事项。”
32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的规定赋予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商业秘密保护事项的自由协商权,但是由于劳动者
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该等自由协商的权利往往会被用人单位肆意扩大,并在很大
程度上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构成障碍,使得竞业禁止制度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价值被扭
曲甚至抛弃。因此,笔者认为相关立法部门可以将《劳动法》第 22 条的规定变更为:
“劳
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但是相关约定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目前,内地的法律规定中虽没有对公共利益做出具体的定义和解释,但是公共利益
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经常被视为相关法律规定排除适用的条件,并且已经在《民
事诉讼法》等法律中被明确提及。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对于作出竞业禁止规定的《劳动
法》第 22 条,也应增加公共利益保护的内容将其作为一项限制性的兜底条款而存在,
明确其在竞业禁止制度中的重要性。但是,此处并不对公共利益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
这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考虑:一是由《劳动法》在内地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如果
在《劳动法》中对公共利益保护作出定义,该等定义就不可避免地偏向劳动法律关系这
种单一的法律关系保护方面,因而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二是出于该条法律在司法实践中
的运用考虑,将公共利益保护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签署时的限制性兜底条款,可以赋予案
件审理的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法官在判断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时也能够适当参照
香港的司法判例,考虑竞业禁止协议对于相关当事人基本权利的损害,吸收香港竞业禁
止制度中公共利益对于个人基本权利保护的一些做法。

二、对于《劳动合同法》第 23 条的修改建议

27
《劳动合同法》第 23 条第 2 款对于补偿金条款作出了规定。 对于此条规定,笔者
建议修改为:“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
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应当在竞业限制期限
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
付违约金。”
从现阶段内地《劳动合同法》第 23 条第二款的规定来看,内地目前只是将补偿金
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协商性条款,而尚未将其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的必备条款。虽然
最高人民法院在 2013 年 1 月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

27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23 条第 2 款: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
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3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干问题的解释(四)》,其中的第六条至第九条对竞业禁止补偿金作出了规定,28为法院
审理竞业禁止纠纷时对于劳动者补偿金请求的审理及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从司法
解释的本质来看,它只是对法律适用和实施的一种解释和补充,从它的效力级别上来看,
它只能在立法规定的基础上作出解释,并且不得与相关立法规定相冲突。所以,最高院
的司法解释只能在《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了补偿金条款,但又未禁止将补偿金条
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要件之一的前提下,才能将补偿金条款解释为用人单位签署竞
业禁止协议的一种强制性义务,要求其必须向劳动者进行竞业禁止补偿。因此,一旦相
关的立法规定或者法制环境发生变更,司法解释就需要进行调整或变更,稳定性跟立法
规定比较来说相对较差。所以不管是从效力层级方面考虑还是从有利于司法稳定方面考
虑,都应当将补偿金条款作为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强制性要件,在《劳动合同法》中加
以明确规定。
从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角度来说,笔者之所以建议对《劳动合同法》作出此种修改
是由竞业禁止协议对于劳动者就业权利限制的本质决定的,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作为劳动
者生存权的一种实现形式,从劳动者实现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不应当被任何人所限制
或剥夺,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时,却因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需要对劳动者的就业权利进行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的限制或剥夺,因此用人单位需要对
劳动者该等权利的损害承担补偿责任。但是,需明确的是补偿金只是作为一种对劳动者
自由择业权利损害的一种补偿方式而存在,却不能把它视为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离职后
的就业权利的买断,进而以支付大量补偿金的方式为劳动者设置宽泛的竞业禁止业务,
正如“纳图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一案的法官所说:补偿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雇
主作为其建立宽泛的竞业禁止保护的替代品。

三、对《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的修改建议

《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将竞业禁止的范围、地域及期限均交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自由协商确定,并将竞业禁止的期限限定为两年29,对于此条的规定,笔者建议修改为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
人员。竞业禁止的地域限于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自身已有的市场地域范围。在解除或

28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
29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
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
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34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
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但技术或信息更新较快的行业应适当缩短竞业禁止期限。”
正如本文前述的分析,由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将竞业禁止的地域、一定程度上
的期限及行业的决定权赋予了劳动合同的当事人,这为现实中用人单位依仗自身的优势
地位为劳动者设置最大限度的竞业禁止业务提供了便利,使得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受到了
很多不必要的限制,也违背了竞业禁止制度的初衷。因此,对于《劳动合同法》第 24
条的修改建议实际上是对竞业禁止协议签署自由协商权利的限制。其中,一是对竞业禁
止地域范围的限制,二是对竞业禁止期限的限制,这两种限制条件使用人单位在与劳动
者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时不得不考虑自身业务经营的地域范围及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进
而为劳动者设置较为合理的竞业禁止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竞业禁止协议的滥用。
从香港竞业禁止的司法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判例法通过对竞业禁止协议的严
格审查来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及公共利益的保护。针对内地竞业禁止相关法律
规定的不足之处,笔者基于对香港判例的解读提出几点立法修改建议,以期内地竞业禁
止制度在相关法律规定中能够适当实现对公共利益及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保证竞业
禁止制度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保护商业秘密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综合目的的实现。

结 语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公
共利益保护与弱者保护两个原则在竞业禁止制度中的不同运用程度。首先,就公共利益
保护原则在竞业禁止制度中的运用来说,内地的竞业禁止制度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更多的
倾向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经济利益,而香港竞业禁止司法判例所体现的公共利
益则更多地与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的每一单一个体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相挂钩,关注的是一
种社会群体扮演某种社会角色所必须的权利基础,因而具有更加广泛和稳固的价值基础。
所以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内地的竞业禁止制度应适当吸取一些香港竞业禁止制度中对
于公共利益保护的价值取向,更加关注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作为某种社会角色所应当享
有的基本权利,并将其纳入公共利益保护的范畴之内。其次,就弱者保护原则在竞业禁
止制度中的运用来说,内地的竞业禁止法律在竞业禁止的主体范围、行业范围、地域范
围等方面的规定均使劳动合同当事人在签署竞业禁止协议时存在着较大的自由协商的

35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空间,这种自由对于在劳动关系中出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来说,往往容易是劳动者出于
生存需要的考虑无法通过协商的方式维护其被不当限制的权利。所以,笔者认为内地的
竞业禁止制度可以参考香港司法判例中对于竞业禁止协议效力严格审查的做法,在相关
的法律规定中对于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要件加以明确或设置相应的限制,以合理保护劳
动者的就业权利。
虽然内地与香港在经济、社会、法律制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竞业禁止
法律制度在劳动者基本权利保护、竞业禁止协议效力、公共利益保护等很多方面的不同,
伴随着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不断频繁和广东贸易自治区的不断发展,内地与香港竞业禁
止制度的法律差异也会愈加明显。但是通过两地竞业禁止的比较,我们发现内地与香港
之间竞业禁止制度之间仍有互通之处,比如在公共利益保护、劳动者权利保护、公平的
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只不过两地的法律制度在这几种利益保护中的侧
重点及保护程度不同。在内地竞业禁止制度尚不完善的现阶段,我们积极吸取香港竞业
禁止制度中关于公共利益保护原则及弱者保护原则的合理做法,将公共利益保护原则纳
入竞业禁止制度约束的范围之内,并强化弱者保护原则在竞业禁止制度中的运用以保护
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不仅对于促进内地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对于未来减小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的法律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6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一)著作类
[1][美]高尔曼.劳动法基本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犬学出版社,2003.

[2]王昌硕,郑尚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贾俊玲.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谢国伟,杨晓蓉.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要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5]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与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6]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7]金福海,王敦生.劳动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8]陈兰通.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2010)[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9]谢增毅.劳动法的比较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0]沈强.TRIPS 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1]翟业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2]董保华.最新劳动争议维权典型案例精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3]范姣艳,殷仁胜.中国海外劳工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二)期刊学位论文类
[1]黎建飞,丁广宇.竞业禁止义务规范研究——以英国法为比较视角[J].法学杂志,2006(04).

[2]齐香真.竞业禁止规范与商业秘密保护研究[J].经济经纬,2007(04).

[3]孙月蓉.中外竞业禁止制度之比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4] 祝磊.美国商业秘密法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J].时代法学,2008(03):112.

[5] 李明,严芳.论离职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刘远熙.合理规制竞业禁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01).

[7]翟业虎.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不足与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8]王林清.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下竞业禁止之比较[J].政法论坛,2013(01).

[9]岑峨.全球化环境下商业秘密保护方式的再思考——基于竞业禁止的视角[J].河北学刊,

2013(01).

[10]韩晓辉.离职后竞业限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14(07).
37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11]任烨.控股股东的竞业禁止义务[J]. 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3).

[12]梁玲玲.比较公司法与劳动法语境条件下的竞业禁止[J].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4(02).

[13]孙婧一.竞业禁止协议在公司利益保护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4(03).

[14]阿梅娜·阿布力米提,丁洁.劳动者离职义务合理性的法理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11).

[15]和慧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业禁止制度探究[J]. 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5

[16]刘洋,纪迎光.浅析竞业禁止制度对企业商业秘的保护[J].品牌,2014(09).

[17]范伟红,丁治勤.企业法务管理视角下约定竞业禁止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04).

[18]黄星.企业与兼职劳动者的商业秘密保护策略[J].知识经济,2015(05).

[19]陈勇.董事、高管“自营同类业务”的判断标准[J].法制与社会,2015(08).

[20]邓媛媛.刍议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5(12).

[21]周玲玲.浅析董事竞业禁止规则[J].商场现代化,2015(11).

[22]邵蓓蓓.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研究[J].法制博览,2015(18).

二、英文类
[1] Semmel, Myron.Tax Effects of Form in the Acquisition of Assets [J].Yale Law Journal, April 1954(6).

[2] Davlin, Zalman O. Boston Bar J. Lawyers Primer for Buying and Selling Businesses[J] Boston Bar

Journal, September 1967(11).

[3] DeWitt, Carey A..Enforcing Non-Competes Ten Lessons from the Litigator [J].Michigan Bar

Journal,December 2001(12).

[4] Saulino, Jennifer L. Locating Inevitable Disclosure's Place in Trade Secret Analysis [J] Michigan Law

Review, March 2002(5).

[5] Stapledon, Geof.Termination Benefits for Executives of Australian Companies [J] Sydney Law Review,

2005(4).

[6] Lopez, David. How Flat Is Your World of Work [J] Texas Bar Journal ,2007 (5).

[7] DeSorrento, Tonio D.Enforceability of Restrictive Covenants: Are In-House Counsel to Be Exempt

from Non-Competes [J].Georgetown Journal of Legal Ethics, 2007(3).

[8] Eberle, Kevin R. Eroding Disfavor of Non-Competes and 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 in South

38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Carolina [J].South Carolina Lawyer, 2008(3).

[9] Spoden, Clark.Public Interest Nullifies Another Health CareNon-CompetitionAgreement[J].Tennessee

Bar Journal, 2010(7).

[10] Graves, Charles Tait.Analyzing the Non-Competition Covenant as a Categor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ulation [J].Hast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Law Journal, 2011(1).

[11] Moffat, Viva R. Making Non-Competes Unenforceable [J] Arizona Law Review, 2012(04).

[12] Van Caenegem, WilliamEmployee Know-How, Non-Compete Clauses and Job Mobility across Civil

and Common Law Systems [J]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bour Law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2013(2).

[13] Rugo, Jason M.; Davis, Conn Q.Is It Time to Reconsider Non-Compete Geographic Restrictions [J]

Journal of the Missouri Bar, 2013(5).

[14] Gomulkiewicz, Robert W. Leaky Covenants-Not-to-Compete as the Legal Infrastructure for

Innovation [J].U.C. Davis Law Review, 2015(1).

三、其他
[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网站,http://www.doj.gov.hk/chi/laws/.

[2]香港法律资讯中心,http://www.hklii.hk/chi/hk/legis/ord/179/.

[3]香港法律参考资料系统,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search/search.jsp.

[4]图纳兹集团诉德科罗有限公司案一审判决书,HCA 4166/2003.

[5]利拉斯丁香有限公司诉陈凯燕、陈秋海案一审判决书,DCCJ3668/2012.

[6]毅联汇业(香港)有限公司诉BGC证券(香港)有限公司、BGC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迈

克凯迪、多米尼亚李和其他35名被告案一审判决书,HCA 603 of 2005.

39
内地与香港竞业禁止制度比较研究

致 谢

短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接近尾声,我们在美丽的深大校园收获了很多,这里有亲切和蔼学识渊

博的老师,有志同道合积极向上的同学,有郁郁葱葱硕果累累的荔园,有清风徐来绿茵环绕的湖畔。

于我而言,三年的生活为我最后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一路走来要感谢那些陪伴并见证我

成长的人。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刘阳老师。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刘老师都是一位良师益友,

学习上,从论文开题到最终定稿,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予指正,大到论文的框架结构小到标点符号,

老师都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生活中,刘老师积

极乐观,给于我很多鼓励,使我能够不断战胜困难,积极向前。在此,感谢老师的教诲和关爱。

其次,要感谢各位授课老师。老师们平易近人,竭力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们帮助,他们无私

奉献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

再次,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父母倾其一生为我付出,不求回报,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

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共享资源,相互鼓励,坚固了

彼此的友谊。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要特别感谢不辞辛苦的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感谢您们的付出,您们辛苦了!

2016 年 3 月 31 日于深圳大学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