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学校代码: 10589 学号:20035102210046

分 类 号: 密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作 者: 王菁菁
第一导师: 刘政 副教授
实务导师: 李颖林
类 别: 专业学位硕士
专 业: 法律(法学)
时 间: 2023 年 5 月
Study on the Procedure of
Cancellation of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Law

By
Wang Jingjing

Supervisor: Liu Zheng

Major: Juris Master

Submitted time : May,2023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Hainan,P.R.China


2023
摘 要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作为维护被强制医疗人人身自由权益的重要通道运
行至今,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了被强制医疗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刑事
诉讼法》中有关解除程序的法律适用比较笼统,在程序实际运行中逐步显现法院在人
身危险性标准的判断上缺乏专业支撑、强制医疗解除启动率低、评估机构因角色冲突
而带来的中立性不足等问题,这映射出我国立法有关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规定需
要更加明确具体,有必要对解除程序的设置进行进一步细化。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概述。首先展开相关概念的介绍,其次对刑
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申请解除主体多元、评估报告是解除关键和以人身危险性作为
解除标准的特征进行逐一论述,抽象出必要性、及时性和程序正当原则。
第二部分是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域外考察。通过研判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
系的代表性国家有关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法律规定,提取出可规定帮助被强制医
疗人回归社会的职责交由基层社区服务工作者承担,细化强制医疗适用期限的相关规
定,从而实现有效控制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的消耗成本等适宜我国参考和借鉴的程序
性规定。
第三部分是分析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现状与不足。总结了刑事强制医疗解除
程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法院对解除材料缺乏实质认证能力、解除启动率低,评估机
制不够规范,因此我国立法对于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规定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
第四部分是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改革路径。提出了提高法院实质性审查能力、
规范诊断评估机制、提高强制医疗机构的解除积极性、构建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和确定
强制医疗执行期限等建议。

关键词:强制医疗解除;申请解除权;人身危险性;定期评估;社会保障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afeguarding the personal freedom and rights of


individuals subjected to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removal procedure in China has been operating so far, effectively maintaining
social and public safety,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ose
subjected to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legal application of the
removal procedur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s relatively general, an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procedure, it gradually appears that the court lacks professional support in
the judgment of personal danger standards The low starting rate of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termination and the insufficient neutrality of evaluation institutions due to role
conflicts reflect the need for clearer and more specific provisions on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termination procedures in China's legisl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fine the setting of termination procedur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removal procedure.
Firstly, it introduces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subjects applying for rescission, assessment reports being the key to rescission, and taking
personal dangerousness as the rescission standard in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rescission procedure, abstracting the principles of necessity, timeliness, and procedural
legitimacy.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xtraterritor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removal procedure. By studying and judging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countries with
common law systems and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with civil law systems on the procedures
for the removal of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we have extracted procedural
provisions that can provide f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helping the forced medical person to
return to society and entrust them to grassroots community service workers. We have
refine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applicable period of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nsumption costs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our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The thir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removal procedu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removal procedure, such
as the lack of substantive cert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court for removal materials, the low
rate of removal initiation, and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refore,
China's legislation needs to be more explicit and specific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removal procedur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form path of the criminal compulsory medical removal
procedur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ubstantive review ability of the
court, standardize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enhance the removal
enthusiasm of compulsory medical institutions, build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echanism,
and determine the implementation period of compulsory medical care.

Key words: discharge of compulsory medical treatment; the right to apply for

cancellation; personal danger; periodic assessment; social securit


目 录

引 言 ............................................................................................................................... 1
一、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概述 ....................................................................................... 1
(一)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概念 ........................................................................ 1
1.强制医疗 .............................................................................................................. 1
2.刑事强制医疗 ...................................................................................................... 1
3.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 ...................................................................................... 2
(二)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特征 ........................................................................ 2
1.申请解除的主体多元 .......................................................................................... 2
2.诊断评估报告是解除关键 .................................................................................. 3
3.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为解除标准 .......................................................................... 4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原则 ........................................................................ 5
1.必要性原则 .......................................................................................................... 5
2.及时性原则 .......................................................................................................... 5
3.程序正当原则 ...................................................................................................... 6
二、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域外考察 ........................................................................... 7
(一)英美法系 ............................................................................................................ 7
1.英国 ...................................................................................................................... 7
2.美国 ...................................................................................................................... 7
3.加拿大 .................................................................................................................. 8
(二)大陆法系 ............................................................................................................ 9
1.日本 ...................................................................................................................... 9
2.法国 ...................................................................................................................... 9
3.德国 .................................................................................................................... 10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域外启示 .............................................................. 11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现状与不足 ..................................................................... 12
(一)法院缺乏独立认证能力 .................................................................................. 12
(二)诊断评估机制不规范 ...................................................................................... 12
1.诊断评估报告内容不全面 ................................................................................ 12
2.定期评估执行不到位 ........................................................................................ 13
(三)强制医疗机构解除启动率低 .......................................................................... 14
(四)解除后的监管压力大 ...................................................................................... 14
(五)执行期限不明确 .............................................................................................. 15
四、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的改革路径 ................................................................................. 16
I
(一)提高法院实质审查能力 .................................................................................. 16
(二)规范诊断评估机制 .......................................................................................... 17
1.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评估 ............................................................................ 17
2.把人身危险性纳入诊断评估的必要内容 ........................................................ 18
3.完善刑事强制医疗的定期评估制度 ................................................................ 19
(三)提升强制医疗机构的解除积极性 .................................................................. 19
(四)确立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 .............................................................................. 21
(五)明确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执行期限 .............................................................. 22
结 语 ............................................................................................................................. 23

参考文献 ............................................................................................................................. 24
致 谢 ............................................................................................................................. 27

II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 言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可以体现需要继续对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的合法正当,
也防止对实际符合解除标准的被强制治疗者权利的过分限制,坚持社会防卫与人权保
障的并重。但现阶段存在人民法院因专业受限对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解除标准缺乏
独立认证能力,强制医疗机构和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因存在权利行使障碍,导致申请
解除率低下,评估机制和后续的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性地对刑事强制医疗解除
程序加以完善,在实现防卫社会目标和及时解除强制医疗而保障被强制医疗人权益之
间的达到进一步平衡。目前理论界更多的则是对解除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从法
律规定的字面漏洞进行研判,某些文献对提出的问题过于概括和模糊,因此就强制医
疗解除问题的专门研究是不够充分的。目前在 2022 年年末以“强制医疗解除程序”
为主题搜索到的文献和学位论文加起来总共是 42 篇,其中仅包括一篇博士论文,程
序经过十年的发展实践和研究,为专门就强制医疗的解除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完备的
素材和极高的参考价值。王迎龙在《美国精神病辩护制度研究》中谈到的美国精神病
人在“去机构化运动中”建立的附条件释放程序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完善刑事强制医疗
解除程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①刘丁的《论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
也介绍分析了域外国家关于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规定。②同时,我在对相关文章进行
阅读和学习后也发现了需要提高人民法院对人身危险性标准的实质性审查能力、诊断
评估的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申请解除积极性需要提高、执行期限限制和解除强制医疗
后的保障措施规定等问题,并在最后一个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概述

(一)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概念

1.强制医疗
强制医疗是针对我国患有精神疾病或者存在精神缺陷的精神病人采用的一种强
制措施,强制医疗场所一般为其所在的精神病院,强制医疗以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为防卫目的。

2.刑事强制医疗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规定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章中的第 302 条至 307 条,清
晰地界定了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即当行为人的行为实施了危害社会安全或者危
机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暴力,造成恶劣影响,但经过法定程序依法对行为人鉴定


参见王迎龙:《美国精神病辩护制度研究》,载《法律适用》2014 年第 4 期,第 118 页。

刘丁:《论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华中师范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3
页。
1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后认为其属于依法不必承担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生命财产
安全的考虑可以对其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①

3.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
解除程序的适用规定目前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仅在第 306 条有所体现,被强
制医疗人经过强制医疗后,诊断评估结果表明符合不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解除标准,此
因已达到强制医疗适用目的可以申请解除。《刑诉解释》中在第 645 条至 649 条这四
个法律条文中,不仅规定了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权利由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享有,
又因强制医疗机构是刑事强制医疗的实际执行场所,因此从地缘优势的角度便于能动
态掌握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恢复状况,所以也赋予了强制医疗机构的申请解除权。诊
断评估报告是影响法官是否做出解除决定且必需提交的关键性证据,检察机关有权对
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全过程进行法律监督等内容。②笔者从法律条文的规定内容和行
文逻辑进行分析,从提出解除申请、做出诊断评估报告、法院进行审查和决定、检察
机关进行检察监督、送交强制医疗决定书,到最终释放被强制医疗人,构成刑事强制
医疗解除程序适用的全过程。①

(二)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特征

1.申请解除的主体多元
与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规定相对应的解除程序,体现了对被强制医疗人的基本诉
求和合法权益重视的标志。③根据《刑诉解释》第 645 条和 656 条的规定,解除程序
的启动主体可以是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也可以是强制医疗机构,具有多元性特
征,在向人民法院提出相应的解除申请后,法院以合议庭的组织形式对提交的解除申
请和解除意见进行审查,从而正式启动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程序。④
法律赋予被强制医疗人以解除程序的申请资格,反映了立法对公民人身合法权益
的,被强制医疗人作为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不稳定群体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所以将作为强制医疗措施的直接管理和治疗对象的被强制医疗人,列为申请主体之一,
能够有效保障公民自身的人身权利不被随意侵犯。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通常是被强
制医疗人这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托付之人,因此赋予其申请解除权,是在充分考虑到
处于被管理环境中的被强制医疗人在提出解除申请可能存在的现实障碍,或受自身文
化水平和身体素质的限制,形成防范对被强制医疗人人身自由造成不必要限制的有益


参见杨超:《治理视角下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解除困境与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2019 年
硕士学位论文,第 22 页。

牛一岚:《强制医疗解除制度的适用难点与完善建议——以陕西省 8 份解除强制医疗决定书为
样本》,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 第 4 期,第 95 页。

谭赛,周妩妍:《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启动程序之刍议》,载《宜春学院学报》2020 年第 8 期,
第 27 页。

参见王君炜:《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年出版,第 46 页。

2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补充。①
强制医疗机构作为强制医疗的执行场所,要满足强制性和治疗性双重特征,首先
作为强制医疗的直接执法机关必须具有实施强制手段的能力,其次机构内要配备有专
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经过实践探索,隶属于公安机关的安康医院被认为是强制
医疗的最佳执行场所,因为安康医院具备相应的治疗设施、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条件。

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等相应人权等基本人权问题,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必须得到
严肃对待。强制医疗机构有专业的人员配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强制医疗程序的
执行能力,对被强制医疗人针对性实施精神治疗帮助恢复精神健康中,通过诊治的阶
段性效果便知被强制医疗人实际精神状况的动态变化,再凭借机构人员的专业技术知
识进行精神状况评估,由此做出的解除意见相对来说也是最有权威和说服力的。③

2.诊断评估报告是解除关键
我国《刑诉解释》的规定反映出诊断评估报告在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的关键
证据特征,首先体现在明确诊断评估报告的出具主体是执行刑事强制医疗的强制医疗
机构,此规定的做出从法律层面认可了强制医疗机构意见的权威性,其次,人民法院
对诊断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查的重点是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状态与可能实施危害
行为的关联程度,关联关系的强弱直接影响是否解除强制医疗,最后法律明确规定当
拥有申请解除权的多方主体之一申请启动解除程序的,都必须在申请中附带被强制医
疗人的诊断评估报告。强制医疗机构对被强制医疗人出具的专业评估报告,将是法院
审查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备解除条件,也是最终是否做出解除决定的重要依据。诊断
评估报告,是指强制医疗机构通过研究被强制医疗人的过往病历,对其精神状况进行
专业检验,再通过临床查验和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手段,充分掌握患者精神、生理、
病情状况,综合全身情况作出专业评估,最终作为精神患者的诊疗指导和法院审查确
认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的重要参考。
诊断评估报告的内容影响法官心证,因此对报告的制作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司法实践中的一般做法是由执行主体强制医疗机构制作,但强制医疗机构具有强制执
行力而属于公权力机构,被强制执行人或其近亲属相比之下,权利义务和身份不处于
对等的相对弱势地位,所以此时允许与强制医疗机构权力相对等的人民法院依法定职
权调取诊断评估报告是必要的。④判断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备人身危险性,需要有医
学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出具诊断评估报告。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专业性较
强,在事实问题的判断上,法官需要借助强制医疗机构的专业评估,强制医疗机构所


吴红娜:《强制医疗解除制度的规范内容与制度适用》,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年第 6
期,第 33 页。

参见徐文晶,朱奎彬:《强制医疗机构:基于专业性与合法性的双重考量》,载《医学与法学》
2017 年第 1 期,第 26 页。

林前枢:《对解除强制医疗的审查》,载《人民司法(案例)》,第 2018 年第 14 期,第 38 页。

范晓波:《刑事强制医疗解除问题研究》,西北大学 2017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4 页。
3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做出的诊断评估报告的权威性至关重要,机构的专业资质、人员素质、设备情况和评
估项目都是影响报告权威性的因素。诊断评估报告是由精神医学领域的医学专家出具
的医学方面的意见,但作为评定是否解除的关键性标准是被强制医疗人是否有人身危
险,人身危险性的评定属于法学范畴,以医学报告为基础去判断属于法学领域的标准,
存在规定方面的漏洞和瑕疵,必须要在诊断评估报告内容与人身危险性标准之间搭建
起畅通渠道从而形成实质对应。

3.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为解除标准
根据我国《刑诉解释》第 647 条的相关规定,被强制医疗人适用强制医疗程序的
原因就在于其行为已经危害到了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因此是否对其解除的
关键不在于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状况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于对其解除强制医疗
后对社会是否继续造成危险。我国刑事法学界认定人身危险性为再犯可能性,曲新久
教授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刑法中认为规范的犯罪人,就具备可能再次实施犯罪行
为的属性;①高铭暄教授在《刑法问题研究》中也著述道:“人身危险性的最突出特征
就是从犯罪人主观世界映射出的反社会性格或危险性倾向。②在我国,将“已不具有
人身危险性”作为法院裁决解除强制医疗的唯一依据。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将“不
具有人身危险性”解读为:被强制医疗的人能够独立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没有
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危险性。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强
制医疗案件过程中,通过会见被强制医疗人,对其进行交流提问,观察他们的行为表
现是否异常、面部表情有无异样,向在接受强制医疗中与其接触较多的看护人员和医
生等了解有关情况。③
对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行评估,要综合考虑被强制医疗人的自然和社会
属性,行为的作出,往往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并以被强制医疗人的人
格为基础特征。人身危险性的形成和存续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在特定自然和
社会条件下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状态好坏,和其自身特别的生理或者心理因素,都会
成为被强制医疗人人身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对被强制医疗人进行危险性评估,关系到
是否作出解除决定,更关系到公民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强制医疗机构和专业鉴定机
构应当谨慎客观。在综合评估被申请人的行为、精神状态等因素后,还应当对被强制
医疗人的个性及其发展,以及将来在社会上的生活情况进行预测,必要时听取精神病
学领域专家或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全面和准确地评估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
有人身危险性。④


参见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95 页。

参见高铭暄:《刑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56 页。

虞浔:《强制医疗程序中有关鉴定问题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22 第 4 期,第 94 页。

刘丽丽:《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及应用初探》,载《中国司法》2021 年第 11 期,第 86 页。

4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刑事强制医疗以促进社会和平稳定和人权保障为目的,把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统
一监管于专门的强制医疗机构中,运用专业医疗技术手段帮助被强制医疗人恢复精神
健康,在强制医疗过程中,其人身自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刑事强制医疗与肇事
肇祸精神病人的人身权益息息相关,人民法院在对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程序中应认真
审查解除申请材料,遵循必要性原则,在保护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限制精神病患者
之间寻求平衡,不能一味将天平偏向社会防卫目的,而漠视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
这是对司法制度设计初衷的背离,要着眼于社会防卫和人权保障的均衡,将其带领到
正确的法治轨道。①刑事强制医疗措施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免受精神
病患者的侵犯的预防举措,它不是针对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的惩罚手段,而是为恢
复强制医疗人精神健康,防止被强制医疗人再次肇事肇祸的保障性措施。因此,只要
被强制医疗人经过治疗后,经强制医疗机构定期评估后认为已满足不具有人身危险性
的解除条件,被强制医疗人回归社会不会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个体,
已经圆满达到强制医疗目标的状态下,出于节约医疗资源和保障被强制医疗人基本人
权的必要性原则考虑,应当对被强制医疗人解除强制医疗。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进程中,公权力机关在关注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
同时,还要兼顾效率,注重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实现诉讼的高效化,以展现我国对刑
事诉讼案件执行的公信力。②及时性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刑事强制医疗解
除程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公检法机关在处理刑事强制医疗案件过程中,应当注重
强制医疗程序的及时解除,提高办理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的效率,注重被强制医疗
人人身权益的保障,防止刑事特别程序的无故拖延,造成司法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
浪费。③《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制定目的在于惩罚
犯罪、保障人权,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规定在刑事诉讼的特
别程序中,在社会正义的实现方式上,既有为承担为国家利益而打击犯罪、惩罚犯罪
的职能,也有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而保障公民个人权益的使命,社会正义理应包含着
对刑事强制医疗人人身权益的维护。保障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权利,公权力机关必须
注重解除程序案件的效率,让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得以迅速、及时地执行完毕。
参与刑事强制医疗对被强制医疗人来说势必会造成身心的不自由,在刑事强制医


孟晨晨:《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郑州大学 2018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3 页。

参见谢佑平,万毅:《法理视野中的刑事诉讼效率和期间:及时性原则研究》,载《法律科学.西
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第 16 页。

肖荣荣:《论刑事诉讼的及时性原则》,河北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5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疗进行期间也会打破被强制医疗人的正常生活状态,所以刑事强制医疗持续的时间越
长,被强制医疗人的心理和物理负担就越重,其人身相关权益的损失也就越大,当被
强制医疗人恢复心理健康,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后,加快解除程序进程、尽量缩短强制
医疗周期,才能更好地保障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权益。再者,及时性原则的良好贯彻
也有利于实现刑事强制医疗特别程序的经济化。古往今来,我国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
和运转都存在成本,程序运行也遵循着客观的成本消耗规律,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持续投入。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在设计上富有理性的刑
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在运作上也必须满足经济合理性,带来资源投资和价值回报的
的正面回馈。强调对实现刑事强制医疗目标的被强制医疗人及时解除程序的适用,能
够充分贯彻我国法律的及时性原则理念,也是有效保障被强制医疗人人身权益和节约
司法医疗资源的必要举措。申请解除后人民法院的审查期限为一个月,通过立法严控
人民法院审查期间,加快解除程序的办案节奏,以保证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及时
终结,体现了对及时性原则的实质遵循。

3.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内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原则,基本是因为它要
求对任何一个司法案件作出的审判都要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允许的既定规则去履行,通
过对这些形式规则的遵循,达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预期,进而促进审判结果的实体公
正。公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在我国对程序正当原则的遵循,表现为对任何一个司法案件
凡要作出侵益性的决定,必须要在自身法定职务权限范围内,并依法定程序规范行使,
侵益性的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剥夺或限制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罚
款等。程序正当原则的存在,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限定了法律红线,禁止不正当逾越。

我国的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规定在程序法的特别程序一章中,受刑事诉讼法
的一般原则的挈领,程序正当是程序法具有执行力的生命之源,从程序正当出发保障
被强制医疗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又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技术手段,来促进被强
制医疗人恢复精神健康,最终实现社会防卫的长远目标。程序正当原则对刑事强制医
疗解除程序的以下内容提出贯彻要求:一是向立法机关提出的贯彻要求。要认真总结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的实践经验教训,对因规定不明确造成实际运用不便的,将现
有规定进一步细化,对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适用性规定的,立法机
关应当关注典型案例,尽早出具相应的立法参考性规定;二是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的
贯彻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理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时,必须要在自身法定职务
权限范围内,并依法定程序规范行使职权。在司法实践中坚持正当程序原则,人民法
院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注重对程序正当原则的实质遵循,


章建军、忻佩燕、徐国平、陈梓宁:《现行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缺陷及相关司法制度完善》,
载《中国司法》2021 年第 9 期,第 106 页。

6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正当程序推动和实现案件结果对实质公正,不仅利于维护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和
财产权利,对国家公权力进行合理规制,更是提高国家司法公信力,让每一个司法案
件都能让人民群众实质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最终以实现
良法善治的基本途径。

二、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域外考察

(一)英美法系

1.英国
英国于十九世纪初颁行《精神错乱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
为精神病人实施犯罪提供了法律适用,体现了对精神病人权益的关注和维护,这部较
为先进的法律也为后来各国立法提供借鉴。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刑事强制医疗也不
断对接社会现实,通过司法实践和法律修改从单纯对精神病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逐渐发
展为一个更规范、更完备的系统,从程序的适用和解除都体现了对被强制医疗人基本
人权的重视。之后,英国对《精神卫生法》进行发展和完善,由英国的精神卫生审查
法庭审查英属地域的精神病人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的案件,除此之外,英国在刑事诉讼
程序法中也有与强制医疗相关的适用规定,精神病医师在英国充当的角色类似我国强
制医疗机构人员,有权出具产生继续强制医疗效果的继续羁押报告,但被强制医疗人
倘若不服医生作出的继续羁押报告,有权向精神健康审查法庭提出释放申请,精神健
康审查法庭有权作出释放决定。①英国的解除决定,绝大多数是由精神医师主导,强
制医疗机构内的医师有权评估被强制医疗人的综合精神情况,但当精神病人对医疗机
构的决定产生争议时,提交至英国的精神健康审查法庭作出最终审查决定,该决定具
有法律效力。除此之外,英国明确对强制治疗的时间做出期限限制,时间节点以二十
八日为限,期限届满后精神医师认为被强制治疗人仍需进行强制医疗的,精神医师需
要把相关治疗结果报告和延长强制治疗原因一并提交至英国的精神卫生法庭进行审
批。英国的精神卫生法庭更像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审核机关,在法庭作出审批决定之
前要听取被强制医疗人、主管医生以及独立专家三方意见。

2.美国
美国在借鉴英国关于强制医疗相关法律后,将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融入了美国自
由至上的法治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逐渐发展成目前适用的精神病人收容制度。美国
有关精神病人的收容程序属于民事法律范畴,适用的是民事法律程序,为和我国刑事
强制医疗程序有所区分,以下称之为美国民事收容程序。美国行政区域有联邦和州之


岳远雷、陈绍辉:《英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医疗制度及其启示》,载《医学与哲学》2021
年第 18 期,第 65 页。
7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分,二者司法系统不尽相同,民事收容程序中有关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规定也存在联
邦和州的差别,启动程序的方式尽管存在诉讼或申请的两种,但无论以那种方式启动,
变更或解除强制医疗程序的决定,必须由法院作出。①强制治疗期间的规定以半年为
限,半年之后应当立即解除强制医疗程序。当存在被强制医疗人经过六个月的强制医
疗,被强制医疗人未达到治疗标准,经过评估认为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情形,强制医
疗机构的主治医师或主管机关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申请延长被强制医疗人的收治期,
有权对延长申请进行受理的机关是强制医疗机构所属辖区的基层法院,由其在审核延
长申请材料后做出是否继续收容的裁决。若被强制医疗人及其监护人对法院裁决不服,
有权在收治半年会通过申请召开听证会的方式,评判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应该继续强制
医疗。②在美国听证会召开历史中,争议较大的往往是因精神障碍被判决无罪后经过
强制医疗又恢复精神健康人的释放问题,争议焦点集中在出院的精神恢复程度上,一
种观点支持此类被强制医疗人,在被专家学者诊断评估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时可以停
止强制医疗,另一种观点则坚持要等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障碍完全治愈时才能停止收
治。③

3.加拿大
加拿大法律对因病免于起诉或者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且具有一定精神障碍的被告
人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在加拿大国家对此类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机关与美国相似,
由精神障碍者所在的辖区法庭或者法庭内的审查案件委员会管辖,审查委员会的性质
类似于我国的审判委员会,但加拿大的审查委员会在处理刑事强制医疗案件时对内部
的组织架构有明确要求,审查委员会成员必须有一名精神病学医生,且该医生要有相
关法律案件的办案经验,除此之外,可根据案件难易程度选择性吸纳心理学专家成为
委员会成员,并满足审查委员会至少五人的要求。《加拿大刑事法典》④还赋予了被
强制医疗人的上诉权和复审权,被强制医疗人对适用强制医疗决定不服,有权向上诉
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法院在收到被强制医疗人上诉材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查,然后依
据案件材料或撤销法庭或审查委员会作出的强制医疗裁决,或驳回被强制医疗人的上
诉,后续执行阶段则以十二个月为一个执行周期,每一个执行周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听
证会,公布对被强制医疗人适用医疗手段和精神恢复情况。


参见王洪宇、陶加培:《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世界经验与中国模式》,载《河南社会科学》2016
年第 9 期,第 45 页。

参见王迎龙:《美国精神病辩护制度研究》,载《法律适用》2014 年第 4 期,第 116 页。

李娜玲:《域外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之比较分析》,载《河北法学》2013 年第 12 期,第 153 页。

参见罗文波、冯凡英:《加拿大刑事法典》,北京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76 页。

8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大陆法系

1.日本
日本对不被刑事处罚或刑事起诉的精神病人适用强制医疗,最初规定在《精神保
健福祉法》中,都道府县中的知事有权批准“因精神障碍而有自伤或者伤害他人之虞
的人”入院强制医疗。此等具有行政保安处分性质的强制措施,在预防精神障碍者的
再次犯罪方面产生积极效果。2005 年日本颁布了《有关对精神失常等状态下实施重
大他害行为的人进行医疗和观察等的法律》,正式把强制医疗程序从行政领域划到司
法制度项下,对精神障碍者适用强制医疗,必须经过法庭的审理作出裁决。虽然对不
被刑事处罚或刑事起诉的精神病人适用的强制医疗,与刑事诉讼程序存在适用交叉,
但在日本被规定在独立于刑事诉讼程序之外的一个单独程序。①日本的地方厚生局和
日本厚生劳动省是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政府部门,当法院做出对被强制医疗人
适用强制医疗的判决后,地方厚生局或是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指定精神障碍者的强制
医疗场所并进行相关的治疗和看护。②为了保障被强制医疗人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日
本的重返社会辅导官针对被强制医疗人召开护理会议,然后把强制医疗机构出具的评
估报告和护理会议讨论结果提交至法院,由法院作出最后的裁判。日本强制医疗的时
间以三年为限,在接受两年定期强制医疗后,精神障碍问题仍然较大,此时即使强制
医疗期限到也不能对其解除强制医疗,可以通过延长强制医疗期限的方式继续强制医
疗,更新延长的上限次数为两次。通常在定期治疗实践中,得益于日本良好的精神卫
生福利,被强制医疗人在接受为期一年的医疗服务后,一般能够顺利回归社会,届时
保护观察所提出对被强制医疗人申请终止治疗,定期的住院治疗通常都能终止。③

2.法国
法国强制医疗的适用情形,是对被鉴定为精神病人的犯罪分子免于刑事追诉后,
宣告刑事程序的终结,但基于社会防卫目的的考虑,需要对精神病人进行物理约束和
精神治疗,行政强制医疗程序正是上述需求的产物。法国对正处于司法程序的精神障
碍者,规定了行政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路径,法官如果在案件预审阶段发现,当事人
实施犯罪时存在精神障碍,并且经过权威鉴定确定其对具有社会危险性,此时预审法
官可以向辖区行政长官提交报告,行政长官对精神障碍者做出收容决定后,预审法官
决定不起诉,所适用的司法程序自此终止,案件处理适用行政强制医疗程序。
法国的行政强制医疗由行政机关掌握适用和解除的主动权,由有管辖权限的行政
机关根据精神病专家学者做出的评估报告决定是否采取或解除强制医疗,而在第三人

董林涛:《日本<医疗观察法>内容与启示——兼谈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载《西部
法学评论》2015 年第 2 期,第 116 页。

郝朵:《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西北大学 2020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2 页。

参见龚中航:《论中日比较研究视角下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浙江工业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14 页。
9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申请强制医疗模式中,第三人提出申请是启动对精神障碍者鉴定的前提,此时的行政
机关是被动依据鉴定结果作出适用或解除的决定。法国同时拥有关于不负刑事责任的
人的安保规定,和对已负刑事责任但仍然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人的安保措施。法国于
2008 年颁行的《关于保安拘留及因精神错乱而不负刑事责任法》中,规了对危险犯
罪人的保安拘留措施,有类似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一般规定,法国保安拘留的执
行机关在司法保安中心,执行期间以一年为限,执行一年后仍有继续执行必要的,可
以进行无限次更续。法国检察机关有权对保安拘留的执行提出变更和解除意见,虽然
最终的决定权属于法院,但法院需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意见审慎对待。
被保安拘留人同样需要接受危险性评估,在法国有几个重要的评估节点,在判决
作出之日被拘留人需要接受首次评估,在保安拘留执行期间被拘留人需要接受例行评
估,而被拘留人申请解除保安拘留时进行的是状态评估,被决定释放的三个月前被拘
留人会接受最终评估,而且被拘留人需要接受的危险评估期限不得少于六周。关于保
安拘留的解除程序,当保安拘留的决定生效三个月后,被拘留人申请解除保安拘留的,
法庭审查后认为符合解除条件,可以立即停止保安拘留措施并释放被拘留人;但如果
被拘留人在执行保安拘留三个月后提出了解除申请,但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三个月内没
有作出处理决定,自提出之日起算满三个月的,保安拘留立即停止。①法院被允许在
被强制医疗人精神状况稳定时对其进行询问,开庭时如若对被强制医疗人精神恢复状
况没有争议,且法院认为无继续强制医疗之必要,可以决定停止强制医疗。

3.德国
德国以入院目的不同把强制医疗的分为医疗性入院和处置性入院。②医疗性入院
是以治愈精神障碍者为目的,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而处置性入院则是基于社
会防卫目的,无需当事人的同意,动用国家强制力对精神障碍者进行强制医疗,处置
性强制医疗的启动、执行和解除等,都体现了明显的司法性特征。③处置性强制医疗
的启动以法院发布令状为标志,如果在法院令状作出前,执行机关就把精神障碍者适
用处置性入院措施,执行机构在实施措施后,必须立即向法院提出适用申请,并就未
等待法院发布令状即实施处置性强制医疗措施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若法院经审查认
为无须对精神障碍者做出处置性入院决定,则被强制医疗者应立即出院,并有权申请
国家赔偿。当事人若对德国法庭签署的处置性入院令状有异议,有权当庭提出抗告,
在抗告提出后至法庭做出处理决定的这一段时间,不得对当事人强制适用入院性治疗
措施,当事人还能够在被裁决适用处置性强制医疗后运用司法申诉的方式,救济自身


参见印茜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21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0 页。

参见[德]柯尔纳:《德国刑事追诉与制裁》,许泽天、薛智仁译,元照出版公司 2008 年版,第
127 页。

刘丁:《论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华中师范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45
页。

10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合法权益。①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域外启示
英国对被强制医疗人进行强制医疗时间设置了明确的限制,美国除了常规的民事
收容程序外,还有类似我国有专门对未成年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且日本的重
返社会辅导员制度等制度都能对我国产生良好的借鉴意义。完备的法律规定能够为刑
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顺利实施提供实际遵循,我国目前的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规
定在细节上尚具有一定模糊性,相比以上国家我国在针对解除程序的内容上,还需要
在着眼宏观设计与微观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
对强制医疗的适用期限进行限制。英国在强制医疗的时间适用方面设置了明确的
期限限制,当被强制医疗人以恢复精神健康而进行强制医疗的,适用强制医疗的时间
不能超过六个月;当进行强制医疗的目的是为了诊断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的,
强制住院时间不得超过 28 天。这种针对不同情形而设置的适用时间限制,将提高程
序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适用情形的丰富性。
加强对节约资源的价值追求。美国除了常规的民事收容程序外,还有类似我国有
专门对未成年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于符合某些条件的精神病人适用附条件释
放式强制医疗程序。适用附条件释放式强制医疗程序的精神病人,需满足被强制医疗
人在审判阶段时的精神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为缓解强制医疗机构的收治压力,对满足
被强制医疗人接受强制医疗期限已满六个月,需要维持的基本强制医疗被强制医疗人
近亲属有能力承担的。美国巡回法院附条件释放被强制医疗人,体现了社会防卫与个
人基本人权的同等兼顾。通过立法在延长收容时间和变更收容措施的规定上将解除程
序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实现有效控制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的消耗成本的价值追求。②
重视重返社会的配套保障措施。日本在强制医疗程序的解除方面,规定当受到入
院治疗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想要出院,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需要综合考虑精神
状况评估结果和重返社会辅导员的护理成果意见等材料后,作出解除强制医疗或变更
治疗措施的决定。日本的重返社会辅导员制度于我国具有极大借鉴价值,设想由我国
专门的基层社区服务工作者承担起类似重返社会辅导员的职责,能够让被强制医疗人
在强制医疗机构中,充分感知社会动态,模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节奏,有助于当事
人更好地重返社会。


王雨薇:《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浙江工商大学 2022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50 页。

参见张吉喜:《中美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相关问题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5
期,第 146 页。
11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三、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现状与不足

(一)法院缺乏独立认证能力
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标准在法条里被浓缩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审查强制医疗
解除案件几乎要求法官的工作重心从法学领域转移到医学领域。判断被强制医疗人是
否具有人身危险性,要同时考虑法律因素和医学因素,首先人身危险性判断属于法学
知识领域,但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恢复情况是影响人身危险性高低的重要原因,对它
的鉴别不免会涉及到精神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标准的评定建立
在医学和法学双重学科属性之上,而法官作为有法学教育背景和司法实践经验的专业
人才,往往缺乏有关精神医学的专业知识储备,人民法院在对相关案件进行司法裁决
时,主审法官强制性地要求强制医疗机构或其他精神类专家提供诊断评估报告作为主
要审查依据。前文介绍了我国强制医疗机构作为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可以直观
地通过医疗效果或者通过机构内的专业仪器设备掌握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恢复情况,
因此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强制医疗机构是作为诊断评估报告的制作主体对被强制医疗
人诊断评估,也正是因为强制医疗机构是强制医疗的执行者,其自身中立性和诊断评
估报告的权威性,存在着争议空间。①因主审法官受制于自身对精神医学知识的不甚
了解,在审查诊断评估报告时往往无法通过医学报告中的数据参数得出专业结论,因
此作为不具有精神医学知识储备的一般人在审查诊断评估报告时往往会从报告的结
论倒推过程的合理性,但选择这一思维过程代表着诊断评估报告的结论首先被接受的
事实,法官此时更难对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的诊断评估报告进行实质性判断,更别
说去筛查出报告中存在的纰漏之处。②即使对案件开庭审理或召开听证会,争论焦点
也主要在强制医疗机构诊断评估报告或鉴定意见上,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抗辩的
积极性和有效性有限,难以影响法官心证,暴露出法院在人身危险性标准的判断上缺
乏专业支撑,因此亟待提高法院对刑事强制医疗相关证据的实质性认证能力。

(二)诊断评估机制不规范

1.诊断评估报告内容不全面
判定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是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关键一环,
它是影响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的对象和范围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公权力机关确定干预
被强制医疗人人身自由限度的基础。对被强制医疗人的专业评估,应当在评估精神恢
复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地围绕人身危险性问题开展。但在司法实践中,诊断评估报告


黄学里、谢晓晓:《强制医疗程序中精神病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体系构建——以模糊综合评价
为视角》,载《时代法学》2020 年第 4 期,第 45 页。

参见王迎龙:《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75 页。

12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录对被强制医疗人的采取的阶段性治疗方式及其相应的临床表
现展开治疗效果描述,以此作为诊断精神恢复状况的依据,未设计对被强制医疗人是
否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法院可能的做法将会是,根据诊断评估报告中描述的临床
症状,以朴素医学观去评判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疾病是否痊愈,进而对精神状况恢复
良好和情绪稳定的被强制医疗人,决定解除强制医疗。此时的解除逻辑俨然将临床表
现作为推导精神障碍清除和可以解除强制医疗的等价条件。但也存在以下的判定情形,
此时的解除逻辑与第一种相比,存在反向极端,法官不再根据评估报告评判精神恢复
状况和人身危险性,仅依据报告的结论做出相应处理。诊断评估机制不规范还表现在
作为制作者的强制医疗机构,它还具有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身份,所以从诊断评
估报告作为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最具有证明效力的证据角度出发,自身具有因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冲突而带来的中立性不足。因此刑事强制医疗解
除程序中的评估机制,过度依赖强制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评估报告、病例记录、临床
表现等,欠缺对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状况和人身危险性的重点评估,不利于规范刑事
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诊断评估机制。①

2.定期评估执行不到位
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开展诊断评估,但我国刑诉法及相关解
释没有具体规定定期评估的时间间隔。鉴于强制医疗程序的被执行人普遍存在精神障
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精神疾病难以完全治愈,并且遭遇外界精神
刺激后,还有易复发的特点。综合精神疾病的特点,结合强制医疗的实践经验,我国
对被强制医疗人有两套针对性开展的评估模式,一套采用定期评估的模式,另外一套
仅是被强制医疗人进入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后至裁决做出前的专门危险性评估。定
期评估通过对被强制医疗人的病情展开全方位的评估,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掌握被
强制医疗人阶段性的精神恢复状况,及时动态调整强制医疗措施,针对性地帮助被强
制医疗人恢复精神健康,也有利于在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让法官对被强制医疗人
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前文介绍的进入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专
门危险性评估应当是法官为实质把握被强制医疗人的精神恢复状况和人身危险关联
的主要依据材料,该专业评估报告应当委托具有鉴定资质的中立第三方在规定期限内
制作完成,并作为人民法院审查判断被强制医疗人是否符合解除标准的核心证据使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多长时间需要对被强制医疗人进行评估,尚无明确的法条规定。
在国务院法制办就《强制医疗所条例(送审稿)》中明确强制医疗所的机构性质属于
执法机关,不是单纯的医疗机构,其本质是类似于看守所的公安监制场所,推行专业
化医疗工作形式,所以由强制医疗机构执行的定期评估不可避免地带有公权力色彩。
通过查阅我国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又在《强制医疗所条例(送审稿)》中规定了


章建军、忻佩燕、徐国平、陈梓宁:《现行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缺陷及相关司法制度完善》,
载《中国司法》2021 年第 9 期,第 106 页。
13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强制医疗所应以六个月周期进行定期评估,但送审稿在效力层面上还不属于由国家强
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因此如果针对刑事强制医疗的定期评估在实际执行中缺少
法律的约束,易出现因强制医疗机构怠于履行自身的诊疗职责,带来的评估周期不规
律、任意性等问题。①

(三)强制医疗机构解除启动率低
司法实践中强制医疗机构申请解除权启动率低有其现实原因,当承担的职责和被
赋予的权利在同一解除程序中集中发挥效用时,会因角色不同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刑
事强制医疗机构在两边分别是职责和权利的天平中进行抉择。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强
制医疗机构的责任压力和资源限制共同组成了强制医疗机构解除启动率低的重要成
因,如若限制因素不及时克服可能造成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权的滥用。②精神类疾病具
有特殊性,与常规生理性疾病相比,治疗和评估的难度更大,并且精神状态具有反复
性,对精神疾病复发周期的把握也更为困难。即使是一般人在不同的场所对同一事件
的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会受到周围人的情绪和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被强制医疗人
经过长期和稳定的精神医疗后,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下能够以正常的行为状态展示强制
医疗的效果,不可避免的是,其在公共场所受到情绪刺激后的行为表现可能会出现过
激反应,如果在强制医疗机构主动对被强制医疗人申请解除强制医疗后,被强制医疗
人出现行为异常并产生社会危险,强制医疗机构就不可避免要遭受社会舆论压力和责
任追究。再者,我国的强制医疗机构性质上不属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而是纳入本
地财政支持的公权力机关,基于财政支持的有限性和成本支出的固定性,强制医疗机
构的医疗资源总是有限的,强制医疗机构为减轻自身的收容压力对强制医疗解除可能
持放任态度。刑事强制医疗没有解除期限的限制,如果不及时解除被强制医疗人的强
制医疗,随着时间的后移被强制医疗人数只会逐年增加,强制医疗机构面临的医疗资
源承载不足的压力必然越来越重,因此强制医疗机构可能会通过缩短强制医疗周期的
方式缓解承载压力,从而倾向作出被强制医疗人符合解除条件的报告,不仅如此,强
制医疗机构迫于承载压力还会积极与其近亲属沟通,督促其尽快向法院申请解除强制
医疗程序。

(四)解除后的监管压力大
基于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与被强制医疗人之间存在血缘的密切关联,应当是最
希望被强制医疗人解除强制医疗的申请主体,具有理论上的适格性和解除积极性。然
而在司法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中由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申请解
除的数量占比相对较低。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为什么不念及亲人之间的感情,不顾被


陈绍辉:《论强制治疗行为的法律规制》,载《医学与法学》2020 年第 4 期,第 25 页。

吕晓刚、杨彩虹:《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完善实证研究》,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
年第 6 期,第 137 页。

14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而怠于行使申请解除权,这其中有着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
监管因素方面的顾虑。
先从经济因素谈起,被强制医疗人在刑事强制医疗期间的一切治疗费用列入国家
财政预算,强制医疗期间被强制医疗人免费接受医学治疗和人员照料,且强制医疗机
构作为执行主体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所处的卫生环境和平均治疗水平
一般高于普通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室,简而言之,被强制医疗人的生活在“衣食住”方
面都有着国家的保障。但当帮助被强制医疗人争取到“行”的自由之后,就会面临自
己承担后续的衣食、护理成本甚至是专业的治疗费用,古自有云:
“两者相权取其轻”,
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一般倾向于选择让渡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而避免承担解
除后需长期支出的照料费用。
其次,就安全因素而言,精神障碍者实施暴力行为时为为无能力行为人,无法辨
认自己的行为,作为与其长期共同的生活的父母、配偶和子女等其他近亲属,因同精
神障碍者朝夕相处一般缺少警惕意识,易成为被强制医疗人的暴力实施对象,所以出
于对自身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安全考虑,产生和精神障碍者共同生活的畏惧心理。一般
情况下,被强制医疗人无其他独立的生活居所,只能同其近亲属生活,被强制医疗人
的近亲属可能因曾经受过伤害产生畏惧心理,或为自身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安全考虑,
不愿主动行使刑事强制医疗的申请解除权。
最后从监管因素的角度展开论述,众所周知,精神类疾病具有不同于一般疾病的
复杂性和反复性,被解除强制医疗的精神障碍者,需要相对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且
为防止精神受到刺激而导致病情复发,被强制医疗人需要继续成为被监管的对象接受
家庭成员长期稳定的有效看护,这势必需要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付出大量的时间成
本、体力劳动成本和资金投入,对普通家庭来说,对被强制医疗人的后续监管是不小
的家庭负担。①
综合以上三因素,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在国家能够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负责被
强制医疗人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时,通常不会仅为了争取被强制医疗人“行”
的自由而主动承担起后续庞大的监管责任,在司法实践中,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为了
减轻自身负担,对享有的解除申请权通常持消极使用心态,甚至在刑事强制医疗解除
解除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出现拒绝解除强制医疗的情况。

(五)执行期限不明确
我国关于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中不存在不定期刑,凡对被告人适用拘役、管制、
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这些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前,都已确定好具体适用的刑期,因精
神性疾病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因此,以限制了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的方式进行强制医疗,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医


参见王君炜:《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230 页。
15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疗性处分措施而不属于刑罚,而且精神类疾病治愈时间难以预测和估量,现阶段我国
未对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期限做出明确规定。①强制医疗机构的管控场所与羁押场所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对强制医疗机构人员的相关义务和责任的法条规制较为宽泛,
因此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开始后,申请解除权的最短行使限制期限并未规定,由此带来
了一个司法弊端,人民法院刚刚裁决对被强制医疗人适用强制医疗,但其或者近亲属
隔天就递交申请解除强制医疗,法律对此项行为并未明确禁止,但对此种申请的受理
和答复无疑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有关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采用的是不定期
刑的适用模式,不对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的适用时间加以规范,不利于实现强制医疗程
序对人权保障的设置初衷,而缺少对公权力的制约,可能带来强制医疗期限远远多于
同等危险行为可能判决刑期的不利后果,以剥夺自由来维护社会稳定方式,缺乏实质
公正也损害了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权益。实践中如果不规范申请解除的首次解除时间,
易造成申请混乱,长达强制医疗五年后再申请解除,短至刚治疗一个月申请解除的情
况比比皆是。而不规范强制医疗的适用时间,对强制医疗人治疗的时间畸短,不利于
精神状况的恢复,无法把握病情恢复是否具有稳定性,易造成病情反复,对强制医疗
人治疗周期畸长,长期被限制人身自由,同样不利于被强制医疗人恢复精神健康,甚
至侵犯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自由权益。

四、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的改革路径

(一)提高法院实质审查能力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解除方式是人民法院通过审查申请材料,认
为被强制医疗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就可以做出解除决定,这种解除方式带有一定的
行政色彩,但在刑事强制医疗是通过让渡精神病人人身自由而实现社会防卫的目的,
强制医疗作为一种非刑罚处理方法,关涉被强制医疗人的人身权益,对刑事诉讼的解
除程序适用开庭审理更能突出保障人权的的程序价值。人民法院处理强制医疗解除案
件,诊断评估报告是作为关键性证据材料作为审查依据之外,人民法院对与被治疗人
相关的其他材料是否应当查阅没有硬性规定,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也未被赋予调
取证据的申请权,开庭审理中各方当事人能够在庭审过程中上充分行使自身的程序权
利,审判方、质证方、辩论方等多方主体参与从而有效避免案件审理形式化。②刑事
强制医疗的解除决定是对原生效裁判的实质变更,所以采用开庭审理模式,能够保证
人民法院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诉求,全面审查可能涉及被强制医疗人人身危险性判
定的材料和证据,提高对诊断评估报告的实质性审查程度的同时,还能有力缩减法官


胡嘉金、刘志军:《解除强制医疗程序实务探析》,载《法律适用》2018 年第 13 期,第 89
页。

胡嘉金、刘志军:《解除强制医疗程序实务探析》,载《法律适用》2018 年第 13 期,第 86
页。

16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擅断空间。
程序正义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在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通过对刑事强制医
疗程序进行完善和细化有利于推进程序正义。完备的程序设置能够让法官在办理解除
案件时有更为明确和全面的法律遵循,不仅有利于在实体层面做出公正裁决,还能够
通过规范全面的法律适用条文让程序参与者感受到判决过程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
参与性是程序正义的一项基本要求,刑事强制医疗的解除决定关系到被强制医疗人是
否能顺利解除自身限制进而重返社会,程序的实质是对原生效裁判的变更,所以应当
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保证人民法院在法庭上能够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保障被
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强制医疗机构等主体的参与性。以此,对可能涉及被强制医
疗人人身危险性判定的材料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在提高诊断评估报告的实质性审查
程度,推进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程序正义。①
解除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可以以开庭审理为原则出发,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被强制
医疗人、近亲属、被害人、证人和人民检察院等的出庭权利,庭审程序还应当充分完
整地包含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等庭审阶段,赋予控辩双方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的权
利 ,对可能影响精神病人的人身危险性的证据材料发表专业意见。庭审过程中,出
庭方对强制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评估报告结果中涉及人身危险性的内容提出异议的,
法庭应允许其提供相关证据和申请另行评估鉴定的诉求,合议庭庭审时有权向被强制
医疗人、强制医疗机构等其他主体进行询问,当合议庭认为需要重新鉴定被强制医疗
人的精神状况、调取新的有关人身危险性证据材料或补充调查的,可以做出延期开庭
的审理决定。

(二)规范诊断评估机制

1.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评估
强制医疗机构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是执行主体和申请解除主体,同时又是诊断
评估报告的制作主体,并且诊断评估报告将作为人民法院重点审查的必要性材料,作
为解除强制医疗程序中的核心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强制医疗人是否解除刑事
强制医疗程序,因此要求制作主体拥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并能够确保中立和客观。强制
医疗机构作为权力和权利综合体而具有身份的二重性,诊断评估报告结果对被强制医
疗人是否解除强制医疗意义重大,由拥有多重冲突利益关系的强制医疗机构制作的报
告结果,难以确保客观和中立。为进一步提高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的诊断评估质
量,进而提高人民法院解除决定的中立性和权威性。
笔者建议将诊断评估的制作权力从强制医疗机构中剥离,引入没有相关利益冲突
的第三方评估鉴定机构,诊断被强制医疗人精神恢复状况,赋予其制作涉案诊断评估
报告的权力。在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中引入中立评估机构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首

张晓凤:《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吉林大学 2015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35 页。
17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先,第三方评估主体与解除案件的被强制医疗人无利益瓜葛,和被强制医疗人不存在
执行与被执行的关系,也不产生治疗费用的结算和相关成本的投入,能够直接避免作
为实际的执行主体,在具有关键作用的诊断评估报告中融入其他不利因素,而影响诊
断评估报告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可能。①
其次,中立第三方评估主体的加入,冲击了现有较单一的诊断评估格局,破除强
制医疗机构因具有相对成熟的诊断条件而形成的专业壁垒,使强制医疗机构和第三方
中立机构形成竞争关系,限制单一主体做出影响评估结果客观性的倾向性意见。强制
医疗机构属于执法机关,不是单纯的医疗场所,带有一定的公权力色彩,其出具的诊
断评估报告会因公权力的身份,而具有使法官加强心证的先天信任基础,在引入中立
第三方评估机构后,办案法官因先天信任基础而产生心证的情况得以避免,从而加强
对诊断评估报告的实质性审查,避免出现医学意见代替法律审查或医疗标准取代法律
标准的情况。最后关于对第三方中立评估机构的选择,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指派或聘请
鉴定人的相关规范,由法院指派或聘请有精神医学鉴定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承担起对
被强制医疗人的评估职责。

2.把人身危险性纳入诊断评估的必要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法》把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作为解除强制医疗的充分条件,而判断
被强制医疗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以出具的诊断评估报告结果为载体,因此完善的
诊断评估机制的关键就是要把人身危险性纳入诊断评估的必要内容。其中,我国卫生
健康委 2018 年组织编制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把危险性评估分为 6
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行为表现,该《规范》可以作为在刑事强制
医疗解除程序中评定被强制医疗人人身危险性程度的重要资料参考。除此之外,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简称 MOAS),中文翻译为:改进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也可作为我国量化评定人身危险性的工具,使用 MOAS 的第一步是先对刑事强制医疗
人进行四类攻击行为评分,它们分别是“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
击”和“体力攻击”,然后采用量表分和加权分的分栏评定模式,最终在量表中呈现
对被强制医疗人的综合评价,评分结果和评分依据能够为刑事强制医疗的诊断评估提
供专业性参考。
诊断评估报告的内容组成,除了有人身危险性评估之外,还应当有关于被强制医
疗人临床表现、诊治措施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便于法官知晓对被强制医疗人实
施的阶段性治疗措施和精神恢复状况,以更准确地把握强制医疗人的精神状况。人身
危险性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法律概念,因此诊断评估报告的
内容除了以上提及的之外,评估主体还应当列明对被强制医疗人被停止强制医疗后,
需要实施的后续看护方案、适宜的监护环境、不配合后续治疗的后果和出现应急情况


元轶:《法官心证与精神病鉴定及强制医疗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16 年第 6 期,第 111
页。

18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采用的对应措施等。提高刑事强制医疗解除案件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需要精
神医学的发展进步去解决现有的精神医学难题,所以虽然目前人民法院做出解除决定
的主要依据的诊断评估或鉴定意见,难以确保一定是准确和无误的,但通过不断规范
诊断评估报告的体制机制,以形式正义促进实质正义,提高诊断评估报告的科学性和
准确性,为人民法院提供相对客观的裁判依据。①

3.完善刑事强制医疗的定期评估制度
每个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素质都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对症
下药,并根据阶段性的医疗成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又个体化精神病多系慢性疾
病,其治疗和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制定长期治疗计划,结合临床医疗的具体
实践,需要长期住院医疗的精神病人,一般以三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果强制医疗
机构开展定期评估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导致已经疗愈的患者被过度治疗,评估周期
过短,无益于科学实施诊疗方案,加大强制医疗机构工作负担。笔者认为开展定期评
估的周期以三个月为宜,在定期评估中也不应回避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可以在相关
制度中把开展专业人身危险评估划定到强制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如果缺少对人
身危险性的评估,意味着强制医疗机构未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并且把评定人身危险性
的权力让渡给法官,加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空间,可能因对事实判断出现偏差,而造
成损害司法公信力的严重后果。其次,三个月的评估周期,对于避免出现因解除不畅,
而造成的强制医疗机构承载压力过大,医疗资源浪费等情形具有积极意义。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有权对强制医疗机构的评估的开展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跟进
强制医疗机构是否实际履行定期评估的职责,对定期评估的质量进行把控,有利于及
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强制医疗机构对解除申请权的滥用。

除了检察监督之外,还可以通过将定期评估的结果反馈至被强制医疗人及其近亲属
的方式,及时了解被强制医疗人精神状态的恢复情况,帮助其正确行使解除申请权的
同时也能对强制医疗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最后,虽然法律目前肯定了强制医疗机构
的定期评估实施主体身份,但结合前文中介绍引入中立评估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
析,可以引入有资质的中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在提高定期评估结果中立
性的同时,也能对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工作进行监督。

(三)提升强制医疗机构的解除积极性
强制医疗机构和被强制医疗人存在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强制医疗机构能够利
用工作之便及时掌握到被强制医疗人的诊疗情况和精神恢复状况等关键信息,因此当
缺乏有效法律规制时,强制医疗机构为规避责任承担或缓解资源压力,易出现怠于行


林前枢:《对解除强制医疗的审查》,载《人民司法(案例)》2018 年第 14 期,第 36 页。

张晓凤:《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之衔接与完善——以被解除强制医疗人回
归社会为视角》,载《南海法学》2019 年第 5 期,第 108 页。
19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使或不规范行使解除申请权等乱象。刑事强制医疗案件数量经多年累积,入院治疗的
精神病人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刑事强制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跟所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强制医疗的条件往往比
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条件优越、生活环境也尤为舒适,这导致很多被强制医疗人的家属
在被强制医疗人能够解除的情况下,也不情愿为其办理解除医疗手续。但任何地区的
医疗资源都是珍贵和有限的,倘若为无需强制医疗的病人继续提供强制医疗服务,他
所占用的医疗资源和造成人力物力消耗,本应是其他应继续刑事强制医疗的人所需要
的。强制医疗机构规范行使解除申请权,向国家公权力机关出具更为公正客观的解除
意见,畅通强制医疗机构解除通道,利用更完善的解除制度缓解强制医疗机构可能有
的饱和压力。主诊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被强制医疗人不具有人身危
险性,符合解除条件时,应当向强制医疗机构报告说明情况并展开解除申请的诊断评
估。
强制医疗机构作为强制执行执法场所,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征,工作透明度相对
较差,造成来自外部的监督制约较弱,又因强制医疗执行人员的医学专业性较高和工
作环境较为特殊,公权力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因执行信息不通畅而尚未发挥应有的
效用。除此之外,《强制医疗所条例( 送审稿 )》是在 2016 年发布的对肇事肇祸精神
病人进行管治的规范性文件,但时至今日还没有生效,所以目前尚缺乏能够为全国公
安系统辖下的强制医疗机构提供权威的统一制度化规范,应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加以
完善,并尽早出台正式的适用依据以规范刑事强制医疗的实践运行。
为此,笔者建议结合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加快构建强制医疗机构的线
上实时共享信息平台。它能够有效帮助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及时知晓治疗阶段和精
神恢复情况,帮助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平台的过往治疗记录对解除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
帮助人民检察院能够突破场所限制,动态掌握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信息。①信息平台
的搭建可以参考 W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med (简称 WITMED)即“智慧医疗”
的应用功能,②平台为每一位被强制医疗人制作电子健康档案,档案内载有强制医疗
全过程的完整诊疗记录和定期评估报告结果,并通过无线网络做到互相联通和实时动
态更新,同时可以在平台内加设内部监督板块,可以通过内部账号查询到不同诊疗日
期和定期评估相对应的视频监控记录,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对刑事强制医疗执行过程
的监督质量。强制医疗机构申请解除的被强制医疗人获得自由后,精神疾病再次复发,
又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时,强制医疗机构作为执行主体,不可避免会对其履职
行为进行倒查,并追究相应责任。但线上信息平台中的完整诊疗记录和检察机关开展
的刑事强制医疗过程监督,③能够作为强有力的证据使用,使强制医疗机构面临的倒


张颖:《强制医疗的解除及监督程序研究》,载《检察调研与指导》2018 年第 4 期,第 89 页。

参见曲藩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载《互联网周刊》2022 年第 22 期,第 45
页。

罗兆丹:《强制医疗程序司法运作中的问题与完善——以检察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为视角》,载

20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查风险中的责任承担降到最低,从而能够提高强制医疗机构的解除积极性,同时也有
效防止了强制医疗机构为减轻自身的收容压力而对强制医疗解除的放任态度。

(四)确立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
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在解除申请权的使用上尚存在经济、安全和监管等因素的
限制,而人民法院在做出解除强制医疗决定时,被解除人近亲属的解除意愿、经济能
力及后续监护能力高低等都是人民法院做出解除决定时需要评价的社会因素,因此,
解决后续的监护难题是提高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申请解除积极性的关键。刑事强制医
疗解除程序中的解除标准被规定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而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代表精
神疾病彻底治愈,精神疾病具有反复性,解除强制医疗后依然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
监护,否则还会有危及公共安全的社会隐患,所以被强制医疗人的近亲属在多数情况
下拒绝主动申请解除强制医疗,主要是后续对被解除人的治疗监护费用承担问题,和
如若被解除人后继续肇祸而可能承担监护责任风险问题,造成不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被
强制医疗人因解除不畅通,无法及时恢复人身自由。为此,笔者建议构建精神疾病多
重社会保障体系衔接机制,并且该衔接机制的搭建还需要社会多主体共同参与。①
当出现被强制医疗人符合解除条件,但无近亲属承担后续监管义务时,可先由政
府委托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爱心机构为其提供衣食住宿,进行必要的看护和治疗,
被解除人因社会履历特殊易成为社会边缘人士,难以在后续的劳动就业上获得稳定的
收入来源,为解决劳动就业困难问题,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号召社会企业对这类特殊群
体加大就业供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劳动帮扶,提高被解除人的劳动技能。
而对于近亲属有条件进行看护,但在后续的治疗维护费用存在经济方面的困难情况,
可以将部分后续治疗维护的费用纳入我国社保,划入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不仅
能够大大减轻近亲属的经济负担,还能使被解除人享受到国家的社会保险待遇,为其
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坚强后盾。②
精神类疾病具有反复性,因此对精神疾病进行日常治疗和维稳手段的主要目的在
于预防疾病的复发,所以需要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用药的剂量和种类需要随着
精神恢复情况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在解除强制医疗后,被解除人或因懈怠或因厌恶
长期用药而不再进行常规化维护治疗,为防止此等情况发生,有必要设立在各区(市)
的定点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公立医院的专门科室,对病人进行定期评估、心理健康测评、
用药调整等,被解除人所在社区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和定点医院对接,掌握社区内解除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 年第 1 期,第 46 页。

关博:《俄罗斯医保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 年第
4 期,第 8 页。

潘侠:《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研究——基于患者再社会化的进路》,载《贵州社会科学》2016
年第 7 期,第 76 页。
21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强制医疗病人的精神治疗恢复情况。①被解除强制医疗人所在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
当对其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和科学治疗指导,并做好辖区内被解除人的身份信息登记,
对被解除强制医疗人安排定期随访,记录其日常服用药物情况、开展定期的心理疏导,
对被解除人的近亲属可以采用统一培训的模式,扩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面,提高科学
看护能力,在必要时,经监护人同意,可以实施带有约束性质的临时性保护类措施。

通过构建多重社会保障体系衔接机制,并有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企业、社会保障
部门体系、定点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能够为被解除人的社会回
归提供多重坚实保障,也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司法实践中,被强制医疗人近亲属因经济
压力、安全隐患和监管能力不足而消极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程序的情况,监管责任适当
分担给辖区内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能够打消被解除人的近亲属担心
监管能力不足的顾虑。因被解除人再次实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而对监护人进
行责任倒查,其近亲属能够证明其已经尽到监护义务的,不应再过分苛责追求其监护
责任。通过社会多方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其他方面的保障举措的实施,不断消解被解除
人近亲属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程序的顾虑,从而逐步提高实践中申请解除刑事强制医疗
程序的积极性。

(五)明确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执行期限
我国未对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进行明确的期限限制,当符合解除标准即不具有人
身危险性时可申请解除,不定期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模式,体现了我国对社会防卫目
标的追求,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显现出它的负面影响。对绝大多数首次入院的精神
病患者,常规诊疗疗程周期是三个月,但由于精神疾病具有复杂性和易反复性,恢复
精神健康的过程较长,对精神疾病达到有效治疗效果,一般需要三年时间。强制医疗
执行期限同解除强制以后的回归社会难度成正比,因此强制医疗的执行时间不宜太长,
否则被强制医疗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场所内,缺乏和外界沟通,与发展日新月异的
社会逐渐脱节,而导致回归社会的难度不断增大,③同样,如果在超出合理治疗期限
后仍未及时解除强制医疗的,易使被强制医疗人丧失主动治疗意愿,消极应付治疗措
施,也不利于被强制医疗人精神状况的健康恢复。④
以法定化的方式明确强制医疗的适用期限,能够有效防止出现执行期限越长,解
除难度越大的情形。在执行期限的规定上,人民法院可以在对被强制医疗人决定适用


牛一岚、桑建国:《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现状与完善策略》,载《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3 期,第 63 页。

顾韵斐:《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 2018 年硕士学位
论文,第 35 页。

李忠诚:《超期羁押的成因与对策》,载《政法论坛》2002 年第 1 期,第 56 页。

参见顾莉君、唐开明:《精神病司法鉴定期限规范执行之思考》,载《人民检察》2010 年第 1
期,第 80 页。

22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强制医疗程序时,应当根据被强制医疗人所患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确定执行期限,
强制医疗执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当执行满三年后,未提出解除的申请,人民法
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指派中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被强制医疗人进行专业评估,当评
估报告的结果符合不具有人身危险性的解除标准,人民法院应当做出解除强制医疗的
决定,但在诊断评估结果是仍然具有人身危险性的,人民法院有权延长刑事强制医疗
解除程序的执行期限,但每次决定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并限制延长次数,防止
出现变相拘禁被强制医疗人现象。①同样,对首次申请解除的时间也应当进行规范,
笔者建议以常规诊疗疗程三个月为限确定首次解除的最低执行期限。被决定适用强制
医疗程序的人,前提是有精神疾病,存在精神障碍,对首次申请解除的最低执行期限
限制为三个月,避免对被强制医疗人治疗时间太短,达不到精神恢复的良好治疗效果,
因为前文中已经对最长执行期限范围

结 语

本文从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实质性审查、评估机制、申请解除积极性、社会
保障体系、检察监督、执行期限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的立法和实
践状况,现行规定较为笼统,在适用上存在诸多争议和混乱之处,逐渐偏离立法初衷。
只有针对实践问题寻求刑事医疗解除程序的完善思路,建立起完备的后续社会保障机
制、规范强制医疗诊断评估和确定执行期限和法院的实质性审查能力,使解除程序的
运行更加高效,源源不断为被强制医疗人提供立法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维护社会的
稳定和长久治安。但对于文中针对刑事强制程序解除标准的实质性审查问题、形式评
估问题、多重社会保障机制问题和执行期限的确定问题等提出的改革路径,尚需要更
多实践数据以供综合研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作为引玉之砖,望刑事强
制医疗解除问题能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毕文晶:《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吉林财经大学 2020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4 页。
23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参考文献

一、论文类
[1] 王洪宇、陶加培:《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世界经验与中国模式》,载《河南社会科学》
2016 年第 9 期。
[2] 黄学里、谢晓晓:《强制医疗程序中精神病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体系构建——以模糊综
合评价为视角》,载《时代法学》2020 年第 4 期。
[3] 王迎龙:《美国精神病辩护制度研究》,载《法律适用》2014 年第 4 期。
[4] 徐文晶、朱奎彬:《强制医疗机构:基于专业性与合法性的双重考量》,载《医学与法
学》2017 年第 1 期。
[5] 林前枢:《对解除强制医疗的审查》,载《人民司法(案例)》,第 2018 年第 14 期。
[6] 虞浔:《强制医疗程序中有关鉴定问题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2022 第 4 期。
[7] 刘丽丽:《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及应用初探》,载《中国司法》2021 年第 11 期。
[8] 王鑫:《强制医疗措施的必要性原则》,载《人民司法》2013 年第 13 期。
[9] 谢佑平、万毅:《法理视野中的刑事诉讼效率和期间:及时性原则研究》,载《法律科
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
[10] 牛一岚:《强制医疗解除制度的适用难点与完善建议——以陕西省 8 份解除强制医疗决
定书为样本》,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 第 4 期。
[11] 吴红娜:《强制医疗解除制度的规范内容与制度适用》,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年第 6 期。
[12] 李娜玲:《域外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之比较分析》,载《河北法学》2013 年第 12 期。
[13] 张吉喜:《中美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相关问题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4 年第
5 期。
[14] 陈晓棠:《俄罗斯强制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法律依据和实践经验》,载《医学与法学》
2019 年第 6 期。
[15] 谭赛、周妩妍:《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启动程序之刍议〉,载《宜春学院学报》020 年第
8 期。
[16] 章建军、忻佩燕、徐国平、陈梓宁:《现行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的缺陷及相关司法制度完
善》,载《中国司法》2021 年第 9 期。
[17] 陈绍辉:《论强制治疗行为的法律规制》,载《医学与法学》2020 年第 4 期。
[18] 吕晓刚、杨彩虹:《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完善实证研究》,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
报》2020 年第 6 期。
[19] 胡嘉金、刘志军:《解除强制医疗程序实务探析》,载《法律适用》2018 年第 13 期。
[20] 元轶:《法官心证与精神病鉴定及强制医疗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16 年第 6 期。
[21] 申纯:《人工智能时代人身危险性评估发展的新机遇及实现路径》,载《求索》2021
年第 6 期。
[22] 林前枢:《对解除强制医疗的审查》,载《人民司法(案例)》2018 年第 14 期。
[23] 张晓凤:《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之衔接与完善——以被解除强制医
疗人回归社会为视角》,载《南海法学》2019 年第 5 期。
[24] 张颖:《强制医疗的解除及监督程序研究》,载《检察调研与指导》2018 年第 4 期。

24
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曲藩蕊:《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载《互联网周刊》2022 年第 22 期。
[26] 罗兆丹:
《强制医疗程序司法运作中的问题与完善——以检察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为视角》

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4 年第 1 期。
[27] 关博:《俄罗斯医保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
年第 4 期。
[28] 潘侠:《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研究——基于患者再社会化的进路》,载《贵州社会科学》
2016 年第 7 期。
[29] 牛一岚、桑建国:《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现状与完善策略》,载《濮阳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21 年第 3 期。
[30] 李忠诚:《超期羁押的成因与对策》,载《政法论坛》2002 年第 1 期。
[31] 顾莉君、唐开明:《精神病司法鉴定期限规范执行之思考》,载《人民检察》2010 年第
1 期。
[32] 董林涛:《日本<医疗观察法>内容与启示——兼谈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载
《西部法学评论》2015 年第 2 期。
[33]岳远雷、陈绍辉:《英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医疗制度及其启示》,载《医学与哲学》
2021 年第 18 期。
二、著作类
[1] 胡剑锋:《强制医疗程序适用与检察监督》,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7 年版。
[2] 王君炜:《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年版。
[3] 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4] 高铭暄:《刑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
[5] 王迎龙:《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
[6] 柯尔纳:《德国刑事追诉与制裁》,许泽天、薛智仁译,元照出版公司 2008 年版。
[7] 《加拿大刑事法典》:罗文波、冯凡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三、法规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 年)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1 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 年)
四、学位论文类
[1] 杨超:《治理视角下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解除困境与对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2019 年
硕士学位论文。
[2] 范晓波:《刑事强制医疗解除问题研究》,西北大学 2017 年硕士学位论文。
[3] 孟晨晨:《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郑州大学 2018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肖荣荣:《论刑事诉讼的及时性原则》,河北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5] 李莉莉:《我国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 2018 年硕士学位论文。
[6] 郝朵:《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西北大学 2020 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龚中航:《论中日比较研究视角下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浙江工业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
[8] 印茜仪:《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 2021 年硕士学位论文。
[9] 刘丁:《论我国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华中师范大学 2014 年硕士学位论文。

25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

[10] 王雨薇:《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研究》,浙江工商大学 2022 年硕士学位论文。


[11] 张晓凤:《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吉林大学 2015 年硕士学位论文。
[12] 顾韵斐:《社区康复服务对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 2018 年硕
士学位论文。
[13] 毕文晶:《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吉林财经大学 2020 年硕士学位论文。

2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