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7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協商邊界地帶:

燕窩產業、聲音技術、檳城遺產地景

Negotiating borderlands:

Bird’s Nest Business, Sound Technology, Heritage Landscape,

in Penang, Malaysia

郭育安

Yu-An Kuo

指導教授:洪伯邑 博士

Advisor: Po-Yi Hung, Ph.D.

中華民國 107 年 08 月

August, 2018

doi:10.6342/NTU201803780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doi:10.6342/NTU201803780
謝誌
背景音樂:聖桑《動物狂歡節》第十三曲《天鵝》
(Saint-Saëns - 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XIII, The Swan.)

當離校前夕,回頭看這段碩士歷程,浮現一幕幕跑馬燈的影像,真的有太多

感謝的人。大學非本科系的我,雖然以不錯的成績考進來,剛開始仍花了不少時

間適應研究所的步調,怎麼找資料、閱讀文獻、寫一個像地理系的報告、提一個

像地理系的研究問題,打工多賺一點經費跑移地田野等,這龐大的焦慮曾一度讓

我質疑原本念研究所的初衷。謝謝田野、408 研究室與地理系的朋友、老師們、

各路好友與家人。

謝謝洪伯邑指導老師,動物地理學是老師給的靈感,我非常喜歡。在這三年

的討論寫作的過程中,我大概是最不受控的學生之一,老師一直都給我很大的空

間,以及包容我難以理解的想法、出沒時間不定、進度脫軌、無俚頭的童言童語

等,提醒我天馬行空之際,還是要多跟現實連結。感謝和我同屆一起進來的宇忻

和聿修,一切都還兵荒馬亂的專討一,他們一直都是不藏私的好戰友。感謝學長

姊們,純鎰、寶慧、偉倫、季庭、思妤、莉靜提供我不少研究心路歷程的建議。

感謝于萱、思安、冠仁、東霖、慧雅、明堂,408 的大家使研究室的生活更加的

熱鬧風趣。感謝彗岑、德倫、昀暄、宗綸、原平,在我一段孤僻難熬失望的日子

中你們是浮木。謝謝宜芷常常在奇怪的時間出沒,然後有時還會附上一碗綠豆湯。

第一次去歐洲參與的國際研討會時,謝謝巧媃給我在荷蘭這麼好的回憶。特別謝

謝宇忻,她總是很務實、很可靠地提醒我生活中的重要小事,以及容忍(或習慣)

我的鬼叫,陪我度過最後修改論文的歲月。

謝謝廣冀老師,他是奇葩且富有魅力的老師。在我剛進來的時候就給懵懂無

知的我一劑強心針,讓我一開始就奠定務必謹慎看待學術研究的意識。老師總是

對學生義氣相挺,全心投入教學課程也很令人驚艷。6.6 章節的出現是出自老師

一針見血的評論給的靈感。
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謝謝妤儒老師,她是一個親切、細心、邏輯明確的老師,總是能從細節中發

現魔鬼與天使,以及發現作者安排架構巧思,做研究寫論文大部份的時候都是一

件孤獨的事,會有一種「終於有人發現了 QQ」的欣慰,老師建議我嘗試處理燕

窩的市場,6.2 是老師給的靈感。也謝謝同為口委的正衡老師,以及擔任專討二

評論人的佳禾、貞沂給的意見。

謝謝田野,足以稱之為「少女 An 的奇幻漂流」
、改變我一生視野與生存態度

的田野。如果有湖中女神問我:
「你想永遠保存人生哪幾段記憶?」
,田野一定是

其中之一。事先沒去過馬來西亞、也沒有認識的檳城人,僅是第二次出國,當時

我到底哪來的勇氣就自己一個人衝到南洋,我也不明白,只能說,是強烈的直覺

告訴我:
「就是檳城了,你會適合遺產與燕屋這個主題的,祝你順利。」
(我內心

似乎總有個謎之音在跟我對話)。那時候的勇氣與恐懼,似乎還餘悸猶存,那是

第一次到感受因為「一個人被丟到海外」而開啟一種塵封已久、動物本能的生存

危機意識,連血液流速都慢下來了。田野常常是不確定性非常高且耗時、耗心力、

耗金錢的過程,非常謝謝田野,不但沒有澆熄當時的傻勁與執著,我遇到非常多

熱心到我不禁淚水直流的人們。

特別感謝古天發與家人,他們一家人都非常好相處,沒有他們的收留與協助,

我不知道我能否完成這個研究。感謝田野之前,我在古亭的豆漿店遇到夏鑄九老

師,沒有他我就不會認識陳國偉老師與威廷,他們無私地向我介紹可訪談與可認

識的人,讓我知道第一次田野我可以找誰,不至於手足無措。謝謝 Kelly 姊,她

是在馬來西亞第一個見到的人,在我訂旅社倒的時候,比我還緊張,趕緊聯絡朋

友幫我找到便宜安全的學生宿舍。感謝中正哲學的學弟毅翔,他姑姑一家人非常

的熱心友善。感謝木錦一家人、Jo yiting、詠祥、秀燕、嘉民、琬璐、佩杏、王

濤、馮英姊、宗敏大哥、房東阿姨、Joe 哥、愛卿、怡潔、士粧、欣怡、李琪…

等(深怕漏了誰)。特別感謝很靠譜的士粧直接提供我很多論文直接用得上的細

節。感謝 GTWHI 的洪博士給我遺產慶典實習志工的機會。感謝在公車上遇到小

i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美(化名),她爸爸正是我要找的資深燕農,沒有這段奇遇,第五章就不會這樣

有趣完整(也是我最喜歡的章節)。感謝願意耐心接受訪問的受訪者們,因為學

術倫理的考量,我想無法在這裡透漏名子。田野中遇到的人們,讓我對檳城充滿

美好的記憶,真的是非常幸運選擇了檳城,以及遇到了這個田野題目,以及給我

了我做田野的信心。

謝謝舊雨新知的各路好友,瑜娟、羽涵、稚傑、孟儒、於鈴、品儀、雅庭、

鉦文、家誼、子端、子期、沛文、菁鈴、淯琛、月先…他們強大到有時一句話就

能督促我別再耍廢。

最後,謝謝我的家人,他們一直以來總是給我很大的空間給做我自己想做的

事,我才能有這段寶貴到恨不得將記憶凍結收藏的田野經驗,與「精采」的碩士

生涯。

iv

doi:10.6342/NTU201803780
獻給 田野

doi:10.6342/NTU201803780
摘要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在 2008 年登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國際殊榮之下城內尚有

許多待解決之事,其一最大爭議是養燕產業的問題。金絲燕(swiftlet)是一種用口

水吐巢的鳥類,棲息在熱帶潮濕的山洞,也會主動在人類的建築物上築巢。這些鳥

巢經處理後即是昂貴的燕窩,為華人飲食文化的一部份。喬治市入遺前已有燕屋的

存在,2008 年便爆發養燕的爭議,養燕從合法變成違法,政府最後強制拆遷遺產區

的燕屋。藉由共 4 個月的田野工作、蒐集當地文本檔案、以及訪談燕農、遺產工作

者與當地居民。追溯這項爭議,本研究以動物地理學的關懷、地景研究的取徑,來

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進而提出既自然又人為的技術,如「燕屋」、「引燕聲」

如何模糊人類與動物的邊界,並試圖詮釋「聲音技術」如何創造、延展了邊界地帶

(borderland)的張力,討論自然-文化、人類-動物、野生-畜牧等之間,存在無

法明確劃界的模糊地帶,進而反思何謂文化遺產、人與動物的關係又如何經由市民

的遺產地景實作,形塑出世界遺產的地方新想像。本文發現邊界地帶不只是單粹之

人與自然的模糊空間,更是有地域、知識條件、日常實作的支撐,鑲嵌於跨國經濟

生產空間的互補角色,富有多重層次的模糊地帶。

關鍵字:動物地理學、燕窩產業、邊界地帶、聲音技術、檳城遺產地景

vi

doi:10.6342/NTU201803780
Abstract
Georgetown, Penang, Malaysia was inscribed an UNESCO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n 2008. However, this honor was belied by various issues, with swiftlet framing being
one of the trickiest. Swiftlet are a species of birds that can use their saliva to make nest in
humans’ homes. These birds’ nest can be cooked into a soup considered a delicacy and a
lucrative business in Chinese food culture. The Chinese Malaysian community in Penang
started to farm swiftlets beginning in the 1990s, due to the numerous old houses in Penang
being perfect for swiftlets. In 2008, when Georgetown became a cultural heritage site,
controversies soon arose over bird farming in this city. Ultimat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ity for both locals and tourist alike, as well as to preserve the old homes, swiftlet farming
was made illegal. Using 4 months of fieldwork, interviews and local archives, my research
use the lens of animal geography to illustrate how sound technology creates and extends
the tensions of borderlands. Discussing nature and culture, humans and animals, wild and
domestication, these binaries are blurred and usually coexist in borderlands. This work
give provides a way to rethink how human-animal borderlands renew the local
imagination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nd shape the meaning of heritage construction
within daily practices. I attempt to explain that borderlands are not only blurred spaces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Borderlands are leveled and multi-meaning, always
supported by regions, knowledgeable conditions and daily practices, and embedding the
complementary role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production spaces.

Keywords: animal geography, bird’s nest industry, borderlands, sound technology, Penang
cultural heritage

v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目錄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 i

謝誌 ................................................................................................................................................ii

摘要 ............................................................................................................................................... vi

Abstract ........................................................................................................................................vii

目錄 ............................................................................................................................................ viii

圖片目錄 ....................................................................................................................................... xi

表格目錄 .................................................................................................................................... xiii

第一章、緒論 ................................................................................................................................ 1

1.1 馬來西亞檳城世界文化遺產與養燕產業的衝突與矛盾 ................................................. 2

1.2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 3

第二章、文獻回顧 ........................................................................................................................ 5

2.1 動物地理學:人與動物的關係 ......................................................................................... 5

2.2 邊界地帶:從政治、文化到動物地理學 ......................................................................... 7

2.3 非人動物與遺產地景 ......................................................................................................... 8

2.4 遺產地景實作與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 ........................................................................... 10

第三章、研究地點概述與研究方法 .......................................................................................... 12

3.1 研究地點的歷史脈絡與現況發展 ................................................................................... 12

3.2 檔案研究:媒體論述、當地文件與政府政策 ............................................................... 13

3.3 半結構式訪談 ................................................................................................................... 14

3.4 研究限制與研究者的位置 ............................................................................................... 15

第四章、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中的「自然」動物 .............................................................. 17

4.1「全球-地方」的喬治市:入遺的傑出普世價值 ......................................................... 17

4.1.1 多元文化的傑出普世價值:底蘊來自殖民歷史 .................................................... 18

4.1.2 地方地景反應全球尺度的變動:喬治市燕屋的浮現與排除 ................................ 19

4.2「文化」遺產中的「自然」 ............................................................................................. 21

4.2.1 遺產區養燕的正反辯論:傳統行業的爭議 ............................................................ 22

4.2.2「西方-東方」:傑出普世價值的反思 .................................................................. 26
vi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4.2.3 何謂普世?誰的價值? ............................................................................................ 28

4.3「自然-文化」劃界的遺產日常實作 ............................................................................. 30

4.3.1 集體的除遺焦慮? .................................................................................................... 30

4.3.2「有形-無形」:被市民高度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31

4.3.3 喬治市民的遺產實作:不被認同的「傳統」與「活古蹟」的不同想像 ............ 32

4.4 小結: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新想像 ................................................................................ 35

第五章、「人類-動物」的養燕產業:非典型畜牧業的都市化 .......................................... 37

5.1「鄉村-都市」:從山洞採集到屋內養殖 ..................................................................... 37

5.1.1 燕窩貿易合法化:多國參與 1996 年印尼泗水會議 .............................................. 38

5.1.2 金絲燕物種與燕屋的型態 ........................................................................................ 40

5.1.3 逃難帶來的養燕契機:印尼排華事件 .................................................................... 44

5.2 真偽難辨的知識傳遞:「野生-畜牧」的金絲燕 ........................................................ 46

5.2.1 飄洋過海的卡帶:聲音技術的試誤學習 ................................................................ 46

5.2.2 每一個人都自稱「燕屋專家」:社會關係的不信任 ............................................ 48

5.2.3 養燕人的鄰里負面形象 ............................................................................................ 51

5.3 燕屋的技藝:人與動物的相互協商 ................................................................................ 52

5.3.1 因地制宜的燕屋管理:不斷的觀察與調整 ............................................................ 55

5.3.2 地景的聲音:聲音技術創造空間 ............................................................................ 58

5.3.3 燕屋的「害蟲」生態鏈 ............................................................................................ 61

5.4 小結:聲音技術延展「人-動物」的邊界地帶 ............................................................ 62

第六章、國家條令、房地產業與燕窩市場 .............................................................................. 64

6.1 燕窩與牠們產地 ................................................................................................................ 64

6.1.1 消費國:中國人食用燕窩的起源 ............................................................................ 64

6.1.2 生產國:早期燕窩的貿易路徑 ................................................................................ 65

6.1.3 華人燕商公會的出現、馬來政府的行業管制 ........................................................ 66

6.2 住屋空間微妙互補:燕屋熱潮與房地產低靡 ............................................................... 68

6.2.1 增燕於無燕之處:燕屋熱潮帶起低靡的房地產業 ................................................ 68

6.2.2 燕居於無人之處:誰住的「活古蹟」? ................................................................ 71

ix

doi:10.6342/NTU201803780
6.3 中國毒血燕事件後:質量競爭的燕窩貿易 ................................................................... 77

6.3.1 血燕傳說的真相 ........................................................................................................ 78

6.3.2 淨燕先於毛燕:燕農公會的出現與抵抗 ................................................................ 80

6.3.3 燕農另闢蹊徑:新的燕窩買賣模式 ........................................................................ 82

6.4 「死不了」的行業:燕窩產業的不同想像 ................................................................... 86

6.4.1 燕可富國:《第十大馬計畫》 ................................................................................ 86

6.4.2 喬治城的華人反動、馬來政府的國家推動 ............................................................ 89

6.4.3 哪裡可以養燕?推移的邊界地帶 ............................................................................ 91

6.5 小結:與國家經濟政策相互牽動的邊界地帶 ................................................................ 93

6.6 討論:邊界地帶的二元悖論?「協商」邊界地帶 ........................................................ 95

第七章、結論:邊界地帶不只是共存空間 .............................................................................. 97

參考文獻 .................................................................................................................................... 100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目錄
圖片 1: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之示意圖 ..................................................................... 10
圖片 2:檳城地理位置(作者整理於 goolemap) ..................................................... 12
圖片 3:遺產區一隅,由左至右為小印度區、華人新年燈籠、清真寺,可見多元
文化的地景樣貌。.......................................................................................................... 17
圖片 4:喬治市世界文化遺產區俯瞰圖,保留大量的戰前建築。 ......................... 18
圖片 5:特色戰前建築:樓下商家、樓上住家,住商混合的店屋(shophouse). 18
圖片 6:世遺區的燕屋,牆壁上的氣孔是燕屋的特徵之一(陳耀威攝影) ......... 21
圖片 7:剛入遺後的天空,金絲燕在傍晚時飛回屋內(陳耀威攝影) ................. 22
圖片 8:余仁生中藥行,喬治市著名老字號(作者攝影) ..................................... 25
圖片 9:以形狀填充容器的比喻,反思傑出普世價值(圖片來源:蝦皮購物) . 29
圖片 10:2017 年世界遺產日,馬來人在教遊客如何用爪夷文寫自己的名子(作
者攝影).......................................................................................................................... 32
圖片 11:以形狀填充容器的比喻,因有更多「不僅僅是西方普世價值」的地方新
想像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36
圖片 12、 13:於北馬棲息的金絲燕(作者攝影) ................................................. 40
圖片 14:典型的獨棟燕屋,常見於郊區地帶 ........................................................... 42
圖片 15:郊區裡常見獨棟式的燕屋(作者攝影) ................................................... 43
圖片 16:樓下辦公,樓上養燕(作者攝影) ........................................................... 43
圖片 17:市區內以公寓改建的燕屋(作者攝影) ................................................... 44
圖片 18:整排產業化的燕屋(作者攝影) ............................................................... 44
圖片 19:有反面鏡功能的採燕工具(作者攝影) ................................................... 55
圖片 20:燕屋內部的建築設計,左方為氣孔,右上方為燕窩版,提供燕子築巢
(作者攝影).................................................................................................................. 56
圖片 21:燕屋內部牆上的氣孔(作者攝影) ........................................................... 56
圖片 22:在燕窩版上築巢的金絲燕,窩內有幼鳥(作者攝影) ........................... 56
圖片 23:水池、圖片 24:定時灑水器(作者攝影) ............................................. 57
圖片 25:燕屋的屋頂都會有洞口,為燕子出入處(作者攝影) ........................... 57
圖片 26:洞口進去就是漫遊室,掌握好進光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攝影) ... 58
圖片 27:燕屋內的天花板,左方的黑色方盒,就是用來播音的音響(作者攝影)
.......................................................................................................................................... 59
圖片 28、29:不同形狀的 speaker 與分配的位置代表不同的聲音, 右圖白色的中
空桿子為燕農檢查聲音的工具。(作者攝影)............................................................ 60
圖片 30:控制鳥聲的音響,通常位於燕屋入口處,CCTV 的錄影可觀察屋內異
狀,或防制竊盜(作者攝影)...................................................................................... 60
圖片 31:養燕業與房產業的交集之示意圖................................................................ 70
圖片 32:緊靠馬路的戰前建築,街道狹窄難以容納太多車輛 ................................ 73

xi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33:上班時間的喬治市,由上角為地標光大(komtar)(作者攝影) .......... 74
圖片 34、 35:部分的老房子已呈現破舊之貌.......................................................... 74
圖片 36:檳城老屋內部結構(圖片取自 GTWHI) ................................................. 75
圖片 37:燕屋構造(作者攝於雪蘭莪州官燕苑).................................................... 77
圖片 38:白天租處對面的公寓,數隻燕子在窗外繚繞(作者攝影).................... 93

x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表格目錄
表格 1: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傑出普世價值(整理至 UNESCO 官網)............ 27
表格 2:東亞、東南亞國家加入世遺締約國的年份(整理至 UNESCO 官網).... 28
表格 3:馬來西亞養燕產業的發展歷程(整理至多位養燕參與者的訪談稿)...... 85
表格 4:馬來西亞燕窩價格的起落(整理至多位養燕參與者的訪談稿).............. 85

xiii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一章、緒論

在現代社會中,區別「人類」與「動物」的分化界線早已是多數人的主流認知。

1990 年代末年開始,有一批人文地理學者(或動物地理學者)發現各種「非人類」

正以難以預料的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現身,開始反思將「自然-文化」長期視為斷

裂而造成的後果(Cloke, Crang & Goodwin, 1999)。我試圖承上試問,都市生存的

動物、我們養的寵物、吃的雞蛋、牛奶、以及本文探討的燕窩,「人類與非人類」

的關係是如何連結?若兩者關係的斷裂又是發源於哪個環節中?

我在 J. K. Rowling 建構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意外找到能與「動物地理

學」搭上討論的切入點。在 Rowling 於 2016 年出版的外傳《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中,陳述人(being)和不同怪獸(beast)之間的界線亦是相當模糊的,如「狼人」

花了大部分時間化身成一般人,一個月只有一次會變回凶猛且失去人類意識的狼,

那狼人的歸類(category)是人,還是怪獸?「何謂怪獸」以及「重新定義人」也是

Rowling(2016)在此書所叩問的。在 Rowling 建構的魔法世界與現世一樣,只要

、危險性的就被認為應予以隔離,甚至射殺,如 2018 年
被視為有獸性的(beastly)

8 月台灣旅客遊肯亞時被一隻野生河馬咬死,肯亞當局便擊斃了那隻河馬1,引發爭

議。

在非文學的學術論文中,舉奇幻小說的例子有說服力嗎?Rowling 魔法世界的

既定分類是以「一般正常巫師」為本位,正如同現實社會中,人們以「人類中心主

義」對待非人類的方式一樣。我們太習慣既定成俗的社會主流意識,對慣常事態難

免有「當局者迷/不知者迷」的理所當然,因此,我試圖從小說中的「狼人的二元

歸類問題」作為起手示,將其矛盾之處拉回至本論文處理田野議題與概念探討:文

化遺產的自然動物、燕農與「野生-馴養」金絲燕的相處之道,以及將經驗現象概

念化至「人-動物」邊界地帶的延伸。

然而,問題不在於狼人要歸類於人還是怪獸,無助於解決狼人困境還加強了對

1
「襲擊台灣旅客致 1 死 1 傷 肯亞殺人河馬被擊斃」(2018.08.14 自由時報)
1

doi:10.6342/NTU201803780
立,而是解構二元謬誤,正視「動態混雜的生命」是生活世界的一份子,在過往人

類中心本位的意識形態當道時被劃了界線,而動物地理學的關懷,便試圖從斷裂之

處重新找回連結。

1.1 馬來西亞檳城世界文化遺產與養燕產業的衝突與矛盾

燕窩為華人飲食文化中的珍貴佳餚,來自東南亞特有的養燕產業,其主要市場

在中國大陸。燕窩是金絲燕(swiftlet)以口水吐巢而來的鳥窩,養燕技術發源於印

尼,早期是十分神秘的行業,已有百年歷史,多以人造建築物,來模擬山洞的自然

環境,為燕窩的生產現場,稱之燕屋,並播放仿燕聲來吸引自來屋內吐口水造窩。

金絲燕棲息在靠海的山洞,稱洞燕,也能棲居在人類的建築物上,稱屋燕。而鄰近

國馬來西亞卻是近 20 年間快速發展的事,現今馬國大小市鎮,都能看到這種都市

化、普級化的燕窩生產模式,都市化的燕屋的快速發展引發的不少問題,尤其是檳

城喬治市的案例。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在 2008 年與馬六甲齊名登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國際殊榮

與觀光的經濟潛力下,許多議題浮現於遺產地景上,其中包括如何處置養燕產業。

在反抗燕鳥噪音、是否為傳統行業的辯駁,與遺產地位的焦慮等論述之下,燕屋有

了破壞世遺「傑出普世價值」之名,在喬治市特殊區劃藍圖(Special Area Plan,簡

稱 SAP)列為禁止項目,從合法變成非法,2014 年初政府強制拆遷遺產區內的燕

屋。即使金絲燕早已棲息在喬治市,多數市民之於養燕是否為遺產區的傳統產業並

無認同感,對引燕聲更是嗤之以鼻。

本研究探討遺產與養燕產業的爭議,遺產中為何有大量的燕屋為提問起點,回

溯馬來西亞養燕產業的技術史。藉由共 4 個月的田野工作、蒐集當地文本檔案、以

及訪談燕農、遺產工作者與當地居民中,發現養燕與一般畜牧業不同之處,在於人

類無法完全以馴養方式生產,需仰賴金絲燕「自然地」
、「野生地」
、「主動地」飛到

燕屋裡造窩,事實上人類只是建造燕屋來「引燕」。能吸引多少燕子、能收成多少

燕窩,並不是燕農所容易掌控之事,除了仰賴燕屋技術之外,甚至還須投靠一點運
2

doi:10.6342/NTU201803780
氣,在在顯示動物主體性的重要。

整體事件的來龍去派歷經不少歷史偶然,如 1990 年代中國市場刺激、1998 年

印尼排華事件、2000 年馬來西亞屋租統制法令正式廢除、2008 年檳城喬治市登入

世界文化遺產等。我將聚焦在「聲音技術」,書寫馬來西亞燕農,在一連串的歷史

偶然,接收跨國技術的過程中,知識技術的試誤學習、實作的細節、燕農的社會關

係,以及聲音技術如何創造混雜的空間。

這些經驗材料同時也搭配文獻回顧的脈絡,切入動物地理學與 STS 的關懷,

以「人-動物邊界地帶(borderland)」的概念貫穿全文,來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

係,進而提出既自然又人為的技術,如「燕屋」
、「引燕聲」如何模糊人類與動物的

邊界?本文試圖詮釋被居民視為噪音的「聲音技術」如何創造、延展了邊界地帶的

張力,使文化-自然、人類-動物、野生-畜牧之間,存在無法明確劃界的模糊地

帶,跨越二元論的想像,體現在必然混雜的都市地景中。

1.2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在 2008 年 7 月 7 日與馬六甲以一座「馬六甲海峽歷史城

市」齊名,成功登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2,帶來國際榮譽以及龐大觀光收益,歡慶

的同時喬治市內也面臨許多待解決的議題,尤其是與燕屋的衝突。所謂燕屋

(bird/swiftlet house)
,是指吸引金絲燕(swiftlet)3飛入屋內吐口水造窩的人造建築

物,鳥巢經過摘採、清洗、包裝處理後,即為消費端上所見的昂貴燕窩食品。

在喬治市入遺前早已有養燕活動的存在,前朝政府4曾經發放予以養燕的合法

證照,當地以老字號著名的中藥鋪「余仁生」,店家樓上就是燕屋,是居民普遍知

道的事。然而入遺後,因文化遺產的保存意識,養燕在世遺區變成違法活動,原因

2
世界文化遺產,後述簡稱世遺;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簡稱入遺。
3
雨燕科,學名 Aerodramus fuciphagus,盛行於東南亞熱帶濕潤地區。
4
原為國陣,2008 年經「308 政治海嘯」 ,檳州改由反對黨民聯執政,同年 7 月喬治市入遺。
3

doi:10.6342/NTU201803780
包括引燕聲音干擾居民日常作息、屋內的衛生疑慮5、越南養燕業的禽流感恐慌6、

非法擴建及對古蹟結構的破壞7等問題,引起居民、古蹟保存者與民間組織反對的

重重聲浪。201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獲一系列的投報,致函要求大馬政府給予

相關解釋及報告8,並警告此議題恐對檳城世遺地位造成威脅,逼迫政府積極處理

棘手的燕屋紛爭。

在所謂「文化遺產」中的自然是如何被想像,甚麼樣的「自然」是被允許(include)

與被排除的(exclude)?既人工又自然的技術:燕屋與仿燕聲,如何改變、如何重

新定義人與動物的邊界?能自發地生活在人類都市中的動物是「害蟲」嗎,如何看

待必然混雜的都市?我聚焦擬定四個研究問題如下:

1. 非人動物的浮現與排除,如何參與形塑地景的樣貌?

2. 聲音技術如何創造與延展生產燕窩的空間?

3. 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如何反思何謂世界文化遺產?

4. 當我們談論跨越二元時,邊界地帶如何面對二元悖論?

5
「有違古跡保護 喬治市燕屋有難」 (2008.07.08 光華日報)
6
「越南一養殖場 5000 隻燕子集體死亡 民衆憂禽流感」(2013.04.12 中國新聞網)
7
「有違古跡保護 喬治市燕屋有難」 (2008.07.09 光華日報)
8
「古蹟區養燕聯國過問‧檳嚴正看待‧力保世遺地位」 (2011.02.23 星州網)
4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二章、文獻回顧

1990 年代末年開始,有一批人文地理學者開始反思「何謂人文?」
,質疑「自

然乃外在於社會」的這種概念,反映了將自然視為「外部」文化所致的政治問題

(Cronon, 1995)
。這也是當代人文地理學的重要潮流,即關注日常生活中「動態混

雜的生命」,如 Wolch 與 Emel(1998)所言:

動物的地位大多掉落在這些議程的間隙裡。不過,新的「動物地理學」焦點正

在浮現,試圖證明動物位居一切社會網絡中,從野生動物的狩獵旅行,到城市

動物園、國際寵物貿易,到工廠養殖,擾亂我們有關動物在世界裡「自然」位

置的假設。9

2.1 動物地理學:人與動物的關係

人與動物的關係之議題,在地理學是相對晚近興起的討論。關於都市動物,在

西方的歷史中動物曾經大量佔據於都市,直到 19 世紀中公共衛生的概念興起,動

物漸漸不受歡迎且被認為是都市環境的問題來源,並連結到動物的傳染病(Atkins,

2012),如在喬治市養燕被居民認為有禽流感的疑慮,且動物不該出現在都市裡一

樣。

動物地理學關懷主要就是反思以往人類對待動物的方式,討論方向目前可整理

成三波典範轉移。第一波,1900 年代起有學者提出奠基於物理、自然科學的動物地

理學(zoӧgeography)
,「純自然地」討論動物與植物的空間分布(Baer & Butler, 2000;

Wolch, 2003)
。第二波,1950 年代後,人類活動如砍伐採礦、農業活動、毒藥汙染、

資源開採與浪費,以及都市化的擴張等,破壞自然環境而導致生態浩劫,使環境與

動物的問題被嚴肅看待與反思,開始考量「文化」面向。Bennett(1961)提出文化

動物地理學(cultural animal geography),與文化生態學(cultural ecology)有雷同

9
引用至王志弘等譯(2006)
。 (臺北:巨流出版),頁 15。
《人文地理概論》
5

doi:10.6342/NTU201803780
的關懷,認為人類與動物相互關係的研究,除了回應 zoӧgeography 強調的自然空間

分布外,尚須對捕獵、捕魚、馴養(domestication)等飲食文化,以及對動物棲地

的間接衝擊如火災、戰爭、旅遊等人類活動提出解釋與回應。除了人類之於動物的

單向關係,也反過來將動物對人類的間接影響,納入人與環境的雙向關係討論中,

如外來種、傳染疾病、破壞穀物收成等,關注人與動物如何相互影響,有試圖緩解

雙方的災難之意。

第三波至今,1990 年代中葉 Wolch 與 Emel(1995)大幅開啟了人文地理學家

對動物的討論,動物地理學開始從文化地理學分支與區隔,主要對人類中心進行反

思,強調動物的主體性(subjectivity)與能動性(agency)
,動物不再是僅次於、附

屬於人類。比起第二波更關注於微觀尺度,如都市動物、特定族群與特定物種的關

係。關於都市動物,在西方的歷史中動物曾經大量佔據於都市,直到 19 世紀中公

共衛生的概念興起,動物常與傳染病聯想,漸漸不受歡迎且被認為是都市環境的問

題來源 (Atkins, 2012)


。這種持續把自然與動物驅逐於都市,將都市淨化成文化、

純人類的空間,成為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公共健康運動(Atkins, 2012; Gaynor, 2007)


如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為了建構新的都市、撇除農村的刻板印象,動物、屠

宰場和肉類市場開始被驅離都市,這項運動將農村與都市的界線成為劃分文明的標

準,加強了與鄉村對立的都市認同,且鄉村更被認為是野人和動物居住的地方(Philo,

1995)。

動物地理學家 Jennifer Wolch(2002)對以往人們對待都市中的動物有著深刻

的反思。她認為人類與動物空間秩序的複雜性,在大都市與鄉村的邊界地帶

(borderlands)更為明顯,因為分區(zoning)的土地使用計劃,經常將人類和動物

分類至指定地區,但都市邊緣與生物多樣性的負相關經常是錯誤的,因為都市邊緣

的環境經常是豐富的本地和外來動植物的棲息地,可能至少有一段時間,有些物種

因此被歸類於「害蟲(pest)」。如在喬治市養燕被居民認為有禽流感的疑慮,且動

物不該出現在都市裡的案例如出一轍。Wolch(2002)宣稱應嘗試從動物生活的意

doi:10.6342/NTU201803780
義的角度來理解都市化,進而脈絡化動物在現代性下扮演的角色,以及地方特色如

何經由動物參與/缺席來形塑、人與動物的互動如何能創造不同的都市地景與地景

想像,並重新思考人與動物協商共存的可能性。

2.2 邊界地帶:從政治、文化到動物地理學

邊界地帶(borderlands)過去的研究中常在地緣政治(geopolitics)裡被討論即

兩國政治疆界的交會地帶,指兩個鄰近地區的連結之處,是一個非自然界線(border/

boundary)難以劃清的模糊地帶,意味者「國家持續變動的過渡期」
(Anzaldu´a, 1987)

多聚焦於戰爭、經濟、社會等不對稱的國家安全(security)政策議題上。另一方面,

邊界地帶不僅是國際邊界,也可以是不同文化的互動過程(Goldberg, 2006)
,如 Park

(2010)將邊界地帶視為概念窗口,描述南非約翰尼斯堡的中國城,南非與中國雖

然沒有共享物理性邊界,但存在著「華人-南非人」兩國文化的邊界地帶,以此探

討在不穩定的文化互動的過程中,南非中國城的人如何創造出新的語言、價值與認

同。

邊界地帶是動態且隨著時間而改變,並非固定且永久的。除了國家-國家、文

化-文化的討論,Michel(1998)提出關於「自然-文化」的邊界地帶,特別是對

「社會建構將動物與人類物種二元分開」的重新審視。他以野生黃金老鷹的保育為

例,美國與墨西哥的邊界地帶不只是政治上的,也是生態上的。人類與動物為爭奪

空間而發生衝突,是私有與公共空間的多重場所(multiple sites)
、同時也是從個體

家庭到全球的多重尺度(multiple scales),因此成了涉及土地利用與再規劃的政治

場所(political site)。Michel 說明自然-文化的邊界地帶是複雜的過程,也能是心

-物、理性-獸性、理由-情感、或自然-文化等社會建構的二元論之間的相互作

,蘊含 between 之
用。Michel 給邊界地帶的定義:意旨模糊化的邊界(boundaries)

意,一個呈現國家、政治經濟、生態系統等之間,不怕越界、違法、劃界十分模糊

doi:10.6342/NTU201803780
的地帶。

動物地理學家 Wolch、Emel 與 Wilbert(2003)提及「邊界地帶社群」


(borderland

communities),意旨人類與動物共享的空間與地方。Yeo 與 Neo(2010)沿用此邊

界地帶的概念,來描述新加坡自然保護區長尾獼猴與人的衝突,在這個 borderland

的跨物種空間中,居民因此調整日常活動來避免與獼猴發生衝突。而 Connolly(2016)

對比 Yeo 與 Neo 的例子,講述喬治市居民並沒有因為金絲燕的生存空間而有所讓

步,且堅決反對都市養燕。我將承接 Yeo 與 Neo 與 Connolly 的研究,金絲燕棲息

的都市與燕屋的空間性,皆位於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

2.3 非人動物與遺產地景

英國學者 Connolly 與我的田野研究有些相近,皆談論喬治市遺產與養燕產業

的議題。Connolly(2016, 2017a, 2017b)主要以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為

取徑,研究對象為喬治市居民有關燕屋的日常生活經驗,分別搭配文化遺產與地景

政治生態學(landscape political ecology,簡稱 LPE)做理論探討,我於後兩小段分

別敘述。喬治市居民在面對燕鳥的排泄物、燕屋內不流動的蓄水池等衛生疑慮,即

使尚未出現顯著的疾病,仍引發不少居民對禽流感與登革熱的擔憂,他們認為不僅

會危害建築物,也會降低住居住的舒適度,因此環境健康成為文化遺產裡禁止養燕

的主因。

Connolly(2017b)梳理地景與文化遺產的都市化研究,主要關於政治經濟與認

同層面。引用批判地景研究學者 Mitchell(1996)指出,地景如何像物質資源般,

擁有權力去運作,建構出具有支配性的價值規範,再生產地景的特殊形式與特定的

生活方式。Mitchell(2007)認為都市地景發生衝突的關鍵動機,來自全球自由市場

的資本擴張,都市地景成為一種可交換性的經濟符號。另一方面,引用 Stobbelaar

& Pedroli(2011)表示近年的地景與遺產研究,皆顯示地景認同的建構與維持必然

排除他者,即無法被納入認同定義裡的他者。承接兩學者的語徑,Connolly(2017)

doi:10.6342/NTU201803780
認為養燕之所以熱議,是因為養燕占用都市地景的空間而產生衝擊,而都市地方感

的建立來自市民所居住的環境、個人背景與文化認同等,皆是居民如何看待金絲燕

與養燕產業的關鍵因素。

Connolly(2016, 2017a)發展 LPE 為概念框架,分析遺產與養燕相關參與者的

論述內容,來理解社會-自然的生產、轉換、都市地景的互動關係與意識型態的競

逐過程。在金絲燕養殖地景上,強調以個人的日常經驗形塑當代都市環境政治,解

釋地方與全球力量如何反映在特定地景,以及探討非人(non-human)在都市環境

變遷中扮演的角色,在環境健康、生活品質、文化政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爭

議之下,是如何轉換喬治市的都市空間,影響日後都市地景的樣貌。

文化遺產常常與地景的概念連結,Connolly(2017b)引用 Ishizawa(2014)寫

道,文化地景已變成用來增加世界遺產提名的分類,這在本體論上已假設自然與文

化的分開。換句話說,建築物的保存已被歸類為「文化遺產」,而不受人為干擾的

「自然環境」才能歸類為「自然遺產」。基於此,金絲燕被視為「自然的」空間,

不屬於檳城的「文化」遺產區與都市環境中。Connolly 雖有提及這種二元本體論顯

露在檳城都市養燕的爭議中,但僅此點到為止。

總結來說,儘管 Connolly 發展 LPE 將非人動物納入形塑地景樣貌的角色,我

認為由於 Connolly 的取徑與研究對象,如環境健康與喬治市居民,且對於地景的

理解多引用 Mitchell 政治經濟的觀點,如燕屋與都市文化經濟的空間衝突,仍是「以

人為本」來描述「燕屋被排除於文化遺產的結果」,而非聚焦於人與動物的互動過

程,也忽略了燕農群體對於遺產的觀點,單就此結果下「非人參與形塑地景樣貌」

的論點似乎不夠完善。因此,我認為在居民對於環境健康的考量,以及政治經濟結

構下的地景論述,動物的主體性以及人與動物的互動關係,在 Connolly 的研究裡

仍被壓抑。

養燕產業在文化遺產的議題,這種自然-文化的拉扯,如同 John Wylie(2007:

1)所言「地景是張力 (Landscape is tension)」,地景中的自然-文化、人類-動

doi:10.6342/NTU201803780
物、城市-鄉村,以及養燕本身的馴養-野生等雙重混雜的性質,難以清楚劃界的

模糊地帶,引起都市遺產治理的兩難。以下我以文氏圖的方式示意兩者之間的交集:

人類 動物

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

圖片 1: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之示意圖

本文以邊界地帶概念的來深化二元論的反思,更聚焦於人與動物的互動關係與

共存空間,強調兩者如何在邊界地帶共存又在遺產地景中拉扯,我認為不僅是

Connolly 所說環境健康的考量,背後其實隱含更大問題是地方居民如何想像世界文

化遺產,而驅使他們認為排除燕屋的行動是重要的,以下我先回顧遺產的意義,接

著帶入「遺產地景實作」與人與動物邊界地帶的討論。

2.4 遺產地景實作與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

遺產(heritage)
,中文常見的其他翻譯:古蹟、襲產等,在此我以「遺產」統

稱。遺產一詞最早是指家族的代代遺贈(Lowenthal, 1994)
,現今的遺產概念主在處

理與過去歷史的關係,是地景組成的一部分,透過歷史空間的創造,提供個人與集

體認同的基礎,呈現國家介入的高度政治化,具有美學與教育經驗的功能,亦為重

要觀光收益的資源,將「國家」行銷海外的象徵(Hoelscher, 2006; 張碧君,2013、

2014)。

Braaksma 等人(2016)認為過去的遺產研究,多在國家等大尺度下討論遺產的

相關理論,而忽略微觀的地方尺度。於是將實作理論(practice theory)納進遺產地

景的研究,表示地方尺度的日常實作也是建構遺產意義、形塑遺產地景的模式之一。

10

doi:10.6342/NTU201803780
實作包括行為與心理上的,人們會有意或無意地關注歷史物件或顯而易見的歷史地

景,對文化遺產的解讀與意識形態也會反應在遺產地景實作上,進而生產遺產的意

義。這種遺產地景的日常實作難以經由語言明確表達,而是隱隱約約且內在存在的

社會過程。

爬梳相關文獻下來,我認為 Connolly 所說的個人的日常經驗,可以呼應

Braaksma 等人(2016)所說的遺產日常實作。我承接 Connolly 的地景政治生態學,

了解非人如何參與地景形塑的政治過程,也同意個人日常經驗的重要性之外,我除

了往前回溯喬治市燕屋為何大量興起,與當時東亞與東南亞區域的政經時勢有何關

係。再試圖承接 Michel 以及 Yeo 與 Neo 之於「人與動物邊界地帶」的概念,因為

此概念強調「共享的空間性」,同時具備人-動物、自然-社會的張力拉扯,跨物

種之間無法二元劃分的狀態,當這個空間性出現在文化遺產或都市地景時,
「動物」

與「自然」便顯得格外敏感。並藉由此案例,以動物地理學的關懷思考自然動物如

何生存於都市,接續 Ishizawa(2014)對自然與文化二元本體論的省思,帶出人與

動物的邊界地帶如何反思何謂文化遺產。進一步追溯世界文化遺產「傑出普世價值」

的意涵與批判,並從此田野爭議上探討,動物在邊界地帶上參與遺產實作的過程,

如何揭示了現今文化遺產的意義轉變。

11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三章、研究地點概述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地點的歷史脈絡與現況發展

馬來西亞是多元民族的國家,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住民(Orang Asli)

及其他殖民時期留下的英國、葡萄牙和荷蘭人等歐洲後裔共同組成,國家主權由馬

來人執政。檳城(penang)
,亦稱檳州、檳城州,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屬之一,位

於馬來半島西北側,檳州被檳威海峽分成兩部分,檳島(別名檳榔嶼)和半島上的

威省,一般人說的檳城指的是檳島地區,檳城為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地區,也是少

數由華人執政的州屬。其首府喬治市(Georgetown)位於檳島的東北側、擁有超過

200 年歷史的城鎮,城鎮範圍通常指比世遺區大一些的市區地帶,僅次大馬首都吉

隆坡、柔佛新山,為馬來西亞第三大城。

圖片 2:檳城地理位置(作者整理於 goolemap)

本論文操作方式包括田野工作、檔案研究與質性訪談。田野工作方面,除了訪

談對象之外,東南亞特有生物-金絲燕而發展起的燕窩生產地、喬治市遺產城的現

況、當地的文本檔案,一手及二手資料的蒐集,皆必須進入田野現場,進行移地考

察來處理研究問題。包括 2016、2017 年的寒、暑假,共約四個月的田野工作,包

12

doi:10.6342/NTU201803780
括以志工的身分參與 2017 年喬治市世遺機構(GTWHI)主辦的世遺慶典大型活動。

研究地點除了喬治市之外,因燕屋已被排除於遺產區,為了蒐集與燕屋、燕窩

的相關訊息,也到檳州的郊區浮羅山背(Balik Pulau)
、對岸馬來半島的檳州大山腳

(Bukit Mertajam) 、雪蘭莪州丹絨士拔(Tanjung Sepat, Selangor)


、吉打州(Kedah) 、

大馬屋燕技術發源地—霹靂州實兆遠(Sitiawan, Perak)
,以及同為遺產城的馬六甲

(Melaka),蒐集與燕屋、燕窩的相關訊息,參訪燕屋內部、採收燕窩與清潔的過

程,以及參訪燕窩加工廠。為了保護受訪者與其燕窩加工廠的地點,大部分的小鎮

地名不公開。

由於此事件的紛爭長達 6 年以上,相關資訊多為零碎且散佈的呈現,我除了將

其整理且集結成事件脈絡之外,也將事件中的發聲者分類為政府、養燕業者、古蹟

相關組織和居民。並分析不同立場者的不同訴求,各自如何藉由論述來達成自身的

利益,以及不同利益之間又如何產生衝突。

3.2 檔案研究:媒體論述、當地文件與政府政策

我將檔案研究分成網路媒體與紙本資料,網路媒體包括當地新聞報導、相關組

織的網頁訊息,以及相關社群網站。當地新聞報導的來源如星洲日報、光明日報、

光華日報、中國報與南洋報等,以及國際新聞如 CNN 與 BBC 如何討論此事件,藉

由新聞蒐集能有助於我初步了解事情的始末,並作為訪談的基礎;相關組織如官聯

GTWHI 與民間 PHT 的網頁聲明稿對於燕屋事件、傳統行業等的陳述。

再者,在臉書社群網站上發現於 2011 年成立的〈喬治市不要燕屋!〉社團,

我從中觀察社群成員多為喬治市人、分析當時市民反對養燕的理由,並藉此鎖定潛

在的受訪對象,以及相關養燕社團如〈Malaysia 養燕交流團〉
、〈東盟燕農互助會與

燕商交易站〉、〈亞太燕窩工業同盟會(馬印泰越柬緬蘇拉巴布燕農工廠同盟會)〉

等,從中觀察馬來西亞,以至整個東南亞華人的養燕界正討論著甚麼議題、養燕技

術如何操作、血燕事件與食品安全、中國的相關條規與燕窩行情,與遺產區的議題

13

doi:10.6342/NTU201803780
等,藉此分析這些跨國尺度的變動如何影響馬來西亞養燕產業的結構大幅轉變,以

及如何影響喬治市的地景變化。

紙本資料的部分,我實際到喬治市到光華日報的資料室,員工提供冊名為「燕

子、燕窩」的歷年報紙剪貼本,重新瀏覽並找出新的或原本遺漏的資訊。我也到入

遺的幕後大臣──PHT 圖書館瀏覽 Newsletter 與歷屆 2010 至 2014 的年度報告,擷

取關於遺產區養燕的相關資訊,了解該民間組織當初是如何站在先鋒位置表達反對

立場。

3.3 半結構式訪談

深度訪談方面,研究對象的選取與來源,本研究以立意抽樣(purpose sampling)

的方法,選擇適合且能提供特定訊息的研究樣本,主要喬治市文史工作者與具有養

(snowball sampling)的方式,
燕經驗的兩個群體。為了擴大樣本數,再以「滾雪球」

邀請受訪者引介其他符合研究方向的潛在訪談對象,以便收集足夠的資訊。共蒐集

至少 20 筆燕農、13 筆遺產相關工作者、3 筆檳州政府官員等半結構式訪談紀錄,

以及隨機與喬治市民的非正式訪談,皆為面對面的個人訪談。

訪談內容關於居衝突如何發生?怎麼發生?發生的條件與背後的脈絡為何?

參與者有誰?有話語權的是誰?民如何看待養燕產業?燕農如何與燕子互動的經

驗,及注意哪些鳥類生態的特點?養燕技術從何而來?技術知識在甚麼社會條件下

傳遞?如何理解何謂文化遺產?州政府、養燕商及燕農公會、古蹟保護民間組織、

古蹟修復建築師、內外地區的民眾等不同身分與立場者,如何經由論述的競爭,使

養燕空間無法成為文化遺產地景的一部分?試圖將燕子、燕窩、燕屋與人的互動關

係網絡納進討論,給古蹟與養燕風波一個更大的脈絡。在一手資料的訪談紀錄處理

上,根據研究倫理的考量必須保護研究對象的身分,將真實姓名以化名處理,以及

不公開其公司或組織的名號。

14

doi:10.6342/NTU201803780
3.4 研究限制與研究者的位置

我將描述訪談對象、養燕業的性質、研究者的性別、研究經費、語言、以及參

與觀察等研究限制。現今已難以找到當初在喬治市遺產區養燕的那批人,就算有找

到相關管道,養燕者或遺產區的一方不一定會有受訪意願,或試圖迴避某些提問。

除非與目標受訪對象之間有人脈的引介,不然對於來路不明的陌生人,以及稍嫌敏

感的行業性質,對方不一定會接受訪談。例如,在檳城遺產區內,半具世紀以上的

歷史與當地代表性的養燕戶-余仁生中藥行,我曾寄信誠懇地詢問是否接受訪談,

並附上我的學生證與在學證明,但余仁生仍婉拒。

可能的原因,都市的養燕活動曾引起很大的衝突,加上政府認證的程序繁雜、

稅收負擔,以及種族政治的淵源。再者,中馬燕窩貿易的條約變革,改變當地處理

原物料的方式,些許燕農為了反抗官商勾結的壟斷,採取走私的貿易通路。又或者,

有些燕農不願拆除尚未回本的燕屋,以及燕窩市場利潤的吸引力,許多燕屋仍為私

下經營,因此至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養燕在早期是個非常神秘的行業,至今已有許多公開資訊。但如同各行各業,

總會有屬於受訪者不願透露的「商業機密」
,以及燕屋偷竊集團與威嚇事件的隱憂,

許多燕屋更是大門深鎖,有些燕農也不願多提養燕事業。不過有趣的是,基於養燕

的行業性質,每一棟燕屋除了基本的知識與設計之外,一模一樣的燕屋難以在不同

地點擁有同樣的引燕效果(也就是成功率為什麼很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每位養

燕者所認為的商業機密並不相同,比如同一款的竅門,有人認為這是機密,有人認

為不是,便向我透漏。

基於研究經費、時間、人脈的限制,我難以走訪各地訪談養燕者與古蹟相關的

代表性人士。雖然在檳城從事古蹟與養燕者多為華人,且這些華人的華語通常相當

流利10,但對於少數以馬來語或英語為母語的對象,除非找到翻譯,難以進行更深

入的訪談是我的語言限制。

在馬來西亞,有些華人是英文教育的背景,若較少接觸華語的環境,便不使用中文而以英語為
10

主要語言。
15

doi:10.6342/NTU201803780
關於參與觀察的限制,即使找到願意開放燕屋給我參觀的燕農,我依然難以參

與觀察養燕的實作。我有幾次進入燕屋內觀察的田野經驗,本想「參與」養燕者的

在燕屋內的日常實作,可能的原因在於養燕業特有的限制,一般的燕屋內非常黑暗、

潮濕、地上有鳥糞的,人體的氣味與額外的燈光,會引起燕鳥的警覺性,干擾牠們

棲息品質,所以除了採燕、清洗燕屋、偶爾調整設備之外不宜久留。採燕的工作除

了季節性之外,還需要爬上近一層樓高的梯子,是高勞力且些微危險的苦差事,有

些燕農因此會另聘請外勞來專門採收燕窩。再者,燕農清一色是中年男性,安全考

量之虞,身為女性學生的我在有限的時間與人脈上,不易有機會從事這些需要長期

觀察且高勞力的養燕實作。

16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四章、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中的「自然」動物

我們是馬來西亞第一個世遺城市,之前有自然文化遺產,對大家來說是一個

很新的東西,所以我們也是一直在學習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學習盡量

做怎樣可以做的更好。
──溫姐,遺產工作者(訪談紀錄 2017.02.06)

4.1「全球-地方」的喬治市:入遺的傑出普世價值

回溯 1786 年, 英國殖民時期的第一任總督萊特(Francis Light)來到檳城喬

治市,以當時英國君主喬治三世命名,為英國最早在遠東殖民的轉口貿易自由港之

一。因當時殖民政策的需求,分而治之的種族政策,萊特招募大批華裔移民、印裔

等各族人民的定居檳城,造就喬治市成為東西文化交融之地,至今留下超過萬間華

人宗祠與會館、清真寺、印度廟、教堂、歐化政府建築物等,這些戰前建築物依舊

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所,街上出現馬來文混著英文或中文的雙語路牌,造就東西文

化大熔爐的都市地景。

圖片 3:遺產區一隅,由左至右為小印度區、華人新年燈籠、清真寺,可見多元文
化的地景樣貌。

17

doi:10.6342/NTU201803780
4.1.1 多元文化的傑出普世價值:底蘊來自殖民歷史

喬治市,因殖民歷史而衍生獨特的混雜文化,以及幾乎完整的保留下來的城鎮

中 心,特 別是大 面積 的戰前建 築── 樓下 商家 、樓 上住家 ,住 商混合的 店屋

(shophouse)
。這些有形與無形的多元文化,反映在不同宗教的建築、不同民族的

居所、語言、食物節慶、服裝與日常生活的都市地景中,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UNESCO ) 世 界 文 化 遺 產 ( 簡 稱 世 遺 )的 三 項 傑 出 普 世 價 值(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簡稱 OUV)標準,成功寫入世遺名錄的一欄,而喬治市與馬六甲

分隔南北兩地的歷史城鎮同時入遺,是亞洲的特色案例,尤其是有形的歷史建築群。

世遺面積分為核心區及緩衝區,佔地面積共 259.42 公頃,共 4,665 間的戰前建築

物,並且由檳城州政府與喬治市世遺機構(GTWHI)2013 年正式推出特殊區劃藍

圖(Special Area Plan,簡稱 SAP)來管理世遺區內的秩序。

圖片 4:喬治市世界文化遺產區俯瞰圖,保留大量的戰前建築。

圖片 5:特色戰前建築:樓下商家、樓上住家,住商混合的店屋(shophouse)
18

doi:10.6342/NTU201803780
4.1.2 地方地景反應全球尺度的變動:喬治市燕屋的浮現與排除

檳城喬治市地景大量出現燕屋並非只是地方現象,而是反應了一連串的亞洲國

際情勢。中國不量產燕窩,卻是絕對的燕窩消費大國,其生產基地來自東南亞各國,

全球燕窩的常年成交量約有超過 450 百萬美元的利潤11,單印尼就占了近 80%,其

他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占 13%、泰國占 5%、越南占 2%12,而檳城、新加坡以及香港,

皆(曾經)是重要的轉口貿易港。東南亞的燕窩市場需求遠不及中國,多位馬來西

亞受訪者皆表示「養燕參與者九成以上由華人經營、九成以上運往中國」,且作為

高級保健食品銷售。

屋燕養殖技術源於印尼,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而近 20 年因一連串的歷史偶

然,知識技術才大幅引進馬來西亞,在此之前馬國燕窩生產以東馬山洞採集為主。

養燕產業在 1997 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13,以及在田野訪談中證實

1998 年印尼排華事件,一些逃難的華人一併把技術帶進馬來西亞,許多空屋被拿

來投資燕屋,馬來西亞成為全球第二養燕大國。1990 年代又逢中國經濟起飛,提升

奢侈品的消費需求,作為華人飲食文化的燕窩更是受市場刺激,原本在馬來西亞默

默無聞的屋燕業突然興起熱潮,許多華人紛紛投入養燕,傳統山洞採集不再是主要

的生產模式。

同一時期,馬來西亞一條全國性的屋租統制法令(Rent Control Act)於 1990 年

代末廢除,屋價不再受政府控制,租金翻倍上漲後許多住民搬離,釋出許多老舊房

子,新手燕農便將這些空置屋子改建成燕屋,襲捲全國大城小鎮。

2000 年前,由於受到屋租統制法令限制屋主難以出售房屋,因此房屋破損屋

主也不願花錢修復,造成失修破爛之貌,價格亦相對的便宜,約 10 萬令吉左右,

顯示早期的喬治市是基層人民聚集之處。屋租統制法令廢除之後,屋主重拾自主權,

將老房子修復後轉租,不僅租金逐步的提高,房產業屋價抬升至 25 萬至 30 萬令吉

11
“George Town fears losing World Heritage status over birds' nest soup”(2010.08.10 the guardian)
12
「印尼食安把關差 當心燕窩咖啡」 (2013.12.22 中央社)
13
「馬來西亞新興崛起的養燕產業」 (吳展才,農業知識入口網,網頁造訪日期 2018.04.09)
19

doi:10.6342/NTU201803780
之間。許多長期住在喬治市的居民因不堪負荷高漲的屋租,紛紛搬離了喬治市,這

也讓喬治市的人口一度劇減14。我訪談一位在喬治市生活的文史工作者阿聰,他表

示:

(燕屋)9 0 年代開始就出現了,不過全盛期應該是 2000 年左右,不過那時後

有個屋租法令,2000 年廢掉那時候很多人搬走了,很多人房子空著所以就變成

養燕的,房子也租不出去,所以呢,業主說好啦你們要養燕子要做甚麼反正我

要收房租吧,他們很多其實是租房子來稿這個生意。屋主也不管,好過放著也

沒得收租嘛,養燕子半年來掃一次,骯骯髒髒也沒關係,(…)所以後來兩千

年就很多燕屋的出現。(訪談記錄 2016 02.03)

入遺前,喬治市釋出的空屋子就是搭上這股養燕熱潮,屋租統制法令廢除後,

老建築面臨拆除、改建,被新建築取代的命運,激起民間古蹟保護者保護老房子的

念頭,便依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展開申遺之路15。顯示喬治市大片

戰前建築,是因屋租統治法令的限制而「不小心」保留至今,而此法令廢除後,為

了保留老建築成為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由來。

經過約十年的申遺過程,這些燕屋連帶成功入遺,因此出現遺產區裡遍佈燕屋

的現象。然而入遺後卻因居民與政府的強烈反對,從合法列為合法,無法成為文化

遺產的一部分。養燕活動在 SAP 中列為禁止事項,原因在於其不只違反 OUV,居

民也表示其影響生活品質。檳州政府在面對聯合國警告,以及民間的反對壓力下,

2008 年起給予燕農兩次共 6 年寬限期,於 2014 年初以強制的方式,拆遷世遺區的

一百多間的燕屋,引起燕農的集體不滿與示威抗議,此議題於衝突的最高點後漸漸

告一段落。

14
「喬治市入遺吸引投資者.老屋價倍增居民喜憂參半」 (2012.07.05 星州網)
15
「擦亮世遺光環:世遺穩健發展路坎坷‧5 頑疾待根治」(2010.12.08 星州網)
20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6:世遺區的燕屋,牆壁上的氣孔是燕屋的特徵之一(陳耀威攝影)

養燕行業是一種養殖業,在東南亞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現今馬來西亞養

燕業參與者 9 成以上由華人組成。養燕業者,或者稱燕農(swiftlet farmer/breeder)


遺產區引起爭議的主因,包括燕農更改建築的外觀、鳥鳴噪音和衛生問題。我請教

古蹟修復建築師阿才的看法,他表示將老屋改造成燕屋,需拆掉隔間、蓄水以維持

的濕度,使建築結構易溶爛烏黑一片16,和當地新聞媒體的說法如出一轍,會對戰

前建築造成不可逆的毀壞,所以被居民認為恐威脅喬治市世遺的地位。因此,州政

府要求養燕業者搬離古蹟區,引起檳州燕窩商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Swiftlet Nest

Industry,簡稱 ASNI)燕農的集體反應與抗議17。

4.2「文化」遺產中的「自然」

第一次田野初步接觸這個議題時,每次吃完都會抓緊機會和小販老闆多聊幾句,

問「覺得世遺區怎麼樣,生意有沒有比較好?這裡有燕屋嗎,那個養燕窩的屋子」

聽到的回答青一色都是「現在沒有了,以前很多喔」,或者補一句「播那個聲音唧

唧即很吵喔」。

16
田野筆記(2016.01.17)
17
「養燕破壞檳古蹟區‧與業者對話後有定奪」(2008.11.28 光明日報)
2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7:剛入遺後的天空,金絲燕在傍晚時飛回屋內(陳耀威攝影)

本章節聚焦於 2008 年至 2014 年間,「文化遺產區可不可以養燕」的爭議。這

十幾年來經過多少單位的努力爭取、捍衛和抗衡,喬治市和馬六甲才得來世界文化

遺產之名,不僅要保護物質遺產,被視為非物質遺產的「活古蹟(living heritage)」

指傳統老行業、多元文化慶典以及居民的保留,亦是喬治市民對於遺產價值的共識
18
。然而,第一波的要面對的,是如何處置早已四佈遺產區的燕屋,矛盾在於既要

,以及顧及養燕業者的權利19,又要確保燕屋不妨
保存這項具有爭議的「傳統行業」

礙周邊老房的整體面貌,為兩全難美之事。

4.2.1 遺產區養燕的正反辯論:傳統行業的爭議

「異物」的出現並不是因為人們變得鐵石心腸,而是人和人之間,人和外界之

間的連結愈來愈薄弱。清晨的鳥鳴、山上的猴子、流浪貓狗、蚊子、樹、草、

露宿者、低下階層、吵鬧的孩子、反叛的年輕人、示威者、雙失青年、不夠漂

18
「老檳城古蹟旅遊 文化藝術活动最夯」 (2015.01.01 東方網)
19
前朝州政府當時是根據聯邦政府的指南,擬定了養燕屋的措施,並分為 3 類的建築物:
第一級為紀念建築物、古廟、基督教堂、回教堂及興都教堂等禁止養燕。
第二級是古蹟建築物,獲允許養燕,但是外部不可以改建,內部可裝修為養燕的環境。
第三級是商業建築物獲允許養燕,不能只限於樓上,且召喚燕子的播音聲量,在 6 公尺內不准
超過 40 分貝,播音喇叭須朝天 45 度,播放時間是從早上 7 時至傍晚 7 時。
作為燕屋的住宅建築物,就須從 2005 年 12 月 31 日起,至今年 12 月 31 日的 3 年內須遷離。
如果沒有民眾的投訴,還可以獲准繼續經營。 (2008.10.31 星州網)
22

doi:10.6342/NTU201803780
亮的女人、性小眾、意見不同的人……才會逐一成為「異物」
,給逐離和排擠。

這是紛爭和仇恨的由來,也是戰爭的起點。

──韓麗珠〈牠們不是異物〉20

當時檳城古蹟信託會(PHT)
、GTWHI、州政府、古蹟修復建築師、多數居民

持反對立場,而燕農群體以 ASNI 主席兼顧問律師駱翠蓮(Carol Loh)為主要發言

人持贊成立場。政府方面,曾二次舉辦地方政府論壇談論此課題。當時的行政議員

劉子健21則認為只要燕農依據推行的〈養燕指南〉和政策標準來操作和管理養燕業,

並不會對古蹟區造成破壞。若這些問題會對喬治市世遺地位造成威脅,燕農有必要

做出妥協,以配合州政府的最低要求,以求繼續保留在古蹟區養燕22。若州政府依

然苛刻對待燕農,那麼將會造成反彈,對雙方沒有好處。

民間方面,與 ASNI 抗衡最激烈的是 PHT,當時 PHT 委員 Rebecca Duckett-

Wilkinson 曾在 PHT Newsletter 曾撰寫許多相關文章表示積極反對燕屋,理由包括

噪音、飛禽疾病等環境衛生問題,認為改建的燕屋使原本傳統華美的屋子失去原有

風貌,也呼籲地方政府與市議會採取行動(Rebecca 2011)
。此外,幾位文史工作者

於 2011 年在社群網站創立社團〈喬治市不要燕屋!〉
,網羅各界有識份子與民眾加

入反對燕屋的行列。

我在田野訪談時,發現在種種反對燕屋的敘述中,
「噪音」是最令居民反感的,

阿聰對此厭惡地表示:

24 小時甚麼鬼,搞得滿生風雨吵得要死,尤其放 24 小時很恐怖,隔壁的怎

麼睡,因為是個誤解,以為說放得越大聲燕子會進來,有時是反效果,有吵

得要死燕子也不敢進來,那時候哎呀滿街都是,
(…)一直叫一直叫,政府就

把它拆掉,那時規定說第一,把這些響音機全部拆掉,
(...)現在已經變成經

20
韓麗珠。「牠們不是異物」(2014.08.23 香港獨立媒體)
21
劉子健在 2008 至 2013 年擔任檳農業及農基工業、鄉區發展及治水工程委員會主席、行政議
員。現為拿督、檳城州立法議會議長。
22
「養燕破壞檳古蹟區.與業者對話後有定奪」(2008.11.28 光明日報)
23

doi:10.6342/NTU201803780
營酒店精品店,不過也是好過燕屋,燕屋是最糟糕的,..又骯髒又吵死。(訪

談記錄 2016 02.03)

另一方面,遺產區養燕的支持方,ASNI 主席駱翠蓮為此提出不少辯駁。第一,

她表示養燕在檳州已有半世紀的歷史23,可算是檳城的「活古蹟」之一,且 UNESCO

專員到訪喬治市時也發現遺產區有不少燕屋,仍成功入遺,說明養燕業並不會影響

檳城的世遺地位。第二,燕子是順應自然選擇居留,是多年來的自然情況,並不是

全由燕農引誘來的。第三,此事件萌生後,地方政府訂出的養燕指南,能夠指引燕

農以專業的經營手法來養燕,但不希望強制燕農遷出遺產區,因為這些燕子仍會在

區內活躍。

再者,駱翠蓮希望政府與民眾對養燕業既有的負面印象有所改觀,養燕活動並

不如眾多負面論述下的樣貌,些許誤會如破壞古蹟、禽流感與噪音的問題。第一,

駱女士曾說燕農並沒有破壞古蹟建築的外觀,反而還在入遺前,老房子失修之際維

持其原貌。第二,一般民眾認為燕子有傳染禽流感的疑慮,但研究報告顯示,鴿子

和烏鴉才是傳染禽流感的鳥隻,且國內並沒有案例發生,指養燕會導致環境不衛生

的說法對燕農不公平。第三,針對民眾投訴的引燕噪音,她表示燕農所播放的引燕

聲量低於政府所允許的 40 分貝以下,這樣的音量並不吵雜。但駱女士也不否認,

一些不熟悉養燕知識的燕農,錯誤改建古蹟和調高引燕聲的音量,才會影響人們對

養燕業的看法,不過她認為只屬少數,只要了解養燕技巧後,就不會發生類似的問

題。

當然遺產區養燕不全然只有負面效應,駱翠蓮繼續聲明,養燕業並不會破壞遺

產,反而將荒廢建築外觀重新修復。她表示,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一直投訴中央政

府沒有撥款修復古蹟區,但養燕業者卻自行維修古蹟,協助州政府維護古蹟區。若

沒有養燕業,喬治市在入遺之前仍是一片荒蕪,且燕窩的收益帶動區內經濟,一些

退休的居民其實就靠養燕來維持家計。

23
「正反支持者針鋒相對‧養燕古蹟論壇變辯場」 (2010.08.10 星州網)
24

doi:10.6342/NTU201803780
最關鍵的回應,眾多人認為養燕會有世遺除名(簡稱除遺)的威脅,駱翠蓮認

為這是很荒謬的。她表示,在檳城喬治市未被 UNESCO 列入世遺名錄前已興起養

燕活動,該組織已派專員到古蹟區考察仍成功入遺,「若當時養燕業沒有影響到古

蹟區申遺,為何現在會成為一個問題?24」
。而養燕業在經歷多年歷史後,燕屋已經

是老街的自然生態,也算是檳城的老行業之一,如余仁生中藥行,政府應加以保護
25
。她也強調養燕業者不應入遺而被迫遷出喬治市。

圖片 8:余仁生中藥行,喬治市著名老字號(作者攝影)

在我田野的過程中發現「燕屋為檳城老行業」的說詞與爭議,來自「余仁生中

藥行」。余仁生為檳城遠近馳名的老字號中藥房,居民都知道頂樓就是經營超過 50

年燕屋,生產的燕窩部分作為自家中藥食品販賣。位於遺產區的余仁生,建築狀況

自家持續保存良好,也少有民眾投訴引燕的噪音問題,符合駱女士口中的遺產區養

燕的模範,連阿聰都說「這是最舊一家,政府也不敢拆余仁生的老招牌」。在這節

骨眼上,政府面對余仁生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的狀態,也成為遺產區極少數沒

被政府拆除的燕屋,更顯示遺產區可否養燕是一件高度政治介入的議題。

24
「檳應珍惜飛來“燕”福 古蹟區業者:別趕我們走」(2009.09.29 光明日報)
25
「正反支持者針鋒相對 養燕古蹟論壇變辯場」(2010.08.10 星州網)
25

doi:10.6342/NTU201803780
4.2.2「西方-東方」:傑出普世價值的反思

喬治市亦為金絲燕棲息地,又融合地方行業的特色,聯合國起初也不清楚燕屋

的問題,由於贊成與反對養燕的代表甚至將各自的論述背書至聯合國,使聯合國才

開始對政府施壓,阿聰接續說:

被我們吵吵吵,主要是我們也很多人投訴,剛好那時候香港台灣中國很多禽流

感,(…),到 2008 年入遺後他們(燕農)也不肯搬,我們就警告說聯合國肯

定不允許出現在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人住的城市不是鳥住的城市,
(…)
,後來

聯合國警告檳城州政府,要解釋為什麼你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這麼多的燕屋,所

以那時候州政府很大的壓力,也不高興我們把這些事掀開來,州長還罵我們,

『你們這傢伙,如果丟世遺是你們搞的』,要保留文化遺產,燕屋不是我們的

文化遺產…(訪談記錄 2016 02.03)

201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獲一系列的投報,致函要求大馬政府給予相關解

釋及報告26,原本立場中立的政府,因雙方正反辯證來勢洶洶、聯合國的壓力,以

及背負喬治市民的集體除遺焦慮,給予燕農兩次三年搬遷的寬限期一到,於 2014

初強制拆遷 128 間燕屋,隨後雖已告一段落,但政府處理的此事件的最終方式,除

了投資燕屋的音響設備被破壞之外,許多燕窩裡還有雛鳥與鳥蛋,被燕農認為相當

殘忍,恐埋下日後燕農與政府的緊張神經。

從新聞、紙本與訪談搜集的資料來看,喬治市民、州政府與聯合國反對燕屋與

動物的態度,使我開始思考當一地方的生態特色被世界文化遺產劃界與排除,那麼

欲嘗試以人與動物共存的邊界地帶來反思何謂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是第二次大戰過後出現的概念,在戰火的摧殘與快速工業化發展之

下,為保護人類文明的遺蹟、與自然環境的初衷下而誕生。由 UNESCO 負責執行

的國際公約,以保存對全人類皆具有傑出普遍價值(OUV)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

26
「古蹟區養燕聯國過問‧檳嚴正看待‧力保世遺地位」
(2011.02.23 星州網)
26

doi:10.6342/NTU201803780
的。1965 年美國提議將自然和文化一起進行保護,1972 年世界遺產大會成立,在

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正式將世界遺產

分類為自然與文化,若同時兼具兩者條件則為複合遺產(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強調有形物質且視覺意象為主的「地景」
,訂定諸項「傑出普世價值」為

入遺標準(見表格 1)。

UNESCO 訂定入遺的評定標準:傑出普世價值(OUV)

自然遺產
文化遺產
(地質結構、天然名勝、
(文物、建築群、遺址)
瀕危動植物生態區)
1. 獨特的藝術傑作 1. 地球演化史中的突出例證
2. 在一定時期內對建築藝術、城鎮規劃等發展 2. 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
產生極大影響 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
3. 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的見證 的突出例證
4. 建築群的傑出範例,展現人類歷史上的重要 3. 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美的地
階段 貌地帶
5. 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 4. 尚存的瀕危動植物種的棲
例,尤其易於損壞 息地
表格 1: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傑出普世價值(整理至 UNESCO 官網)

關於世界遺產提名過程,先從一國家境內開始。一個國家首先檢視國內具有自

然或文化遺產潛力的預備名單,才能向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進行申報。接著由國際

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負責文化遺產候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負責文化遺產候選名單,由這兩個機構獨立審核,進行現場調報告。審

核報告會被送到世界遺產委員會,於每年常態會議中決議是否正式登入被提名的遺

產。若被拒絕登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提名遺產地不得再次提出申請。

擁有世界遺產之名,除了在受到天災人禍時可得到全人類的力量協助保護原跡

之外,更是一項國際榮譽,近年來更是體現在觀光旅遊的收益上。1970 年代文化遺

產旅遊主要是古代異國文明的場址,如印尼的婆羅浮屠(borobudur)與泰國的阿瑜

27

doi:10.6342/NTU201803780
陀耶(Ayutthaya)
。1990 年代末起,UNESCO 開始支持文化遺產旅遊的概念,包括

歷史地景,以及當地人延續地方節慶與傳統的生活方式。有形且具體的歷史元素,

於今被呈現與再現,在大量旅遊的時代,遺產作為一種商品化的市場產物(Jenkins,

2008)。

擁有世界遺產的國家,於 1970 年代美國為首,其他國家相繼加入世界遺產締

約國的行列。然而,除了該國是聯合國的會員之外,還需簽屬締約國,才能拿到入

遺的門票,至今歐洲與北美的世遺數量將近全球總數的一半。入遺的條件,除了該

國為聯合國的會員之外,還需簽屬締約國,才能拿到入遺的門票。換句話說,若該

地區因國際政治因素無法加入聯合國,即使在文化或自然方面有符合 OUV 的標準,

也難以爭取世界遺產的頭銜。

4.2.3 何謂普世?誰的價值?

那麼,亞洲的角色呢?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國家於 1985 年後才以中國為首相

繼加入(見表格 2)。就連東亞強國-日本與新加坡,分別於 1992 年與 2012 年加

入,顯示世界遺產與 OUV 起初的制定過程並沒有東亞國家的參與。因此我斷言

OUV 其實是不包含東方脈絡的西方現代性產物,將遺產分為自然與文化就是所謂

現代性二元論的證據。

東亞 東南亞
1985 中國(東亞地區為首) 1987 泰國 1991 柬埔寨
1988 南韓 1987 越南 1994 緬甸
1992 日本 1987 柬埔寨 2011 汶萊
1998 北韓 1988 馬來西亞 2012 新加坡
1989 印尼 2016 東帝汶
表格 2:東亞、東南亞國家加入世遺締約國的年份(整理至 UNESCO 官網)

28

doi:10.6342/NTU201803780
回溯 1970 年代,世界正值工業化發展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西方國家開始意

識到自然資源與古文明可能因過度發展而即將被破壞,遺產的初衷正是「保存」這

些自然景觀與歷史建築,並將重點放在「懷舊」或「美學上」令人愉悅的物質基礎

與紀念形式上,並非強調使用(Smith, 2006)
。再者,所謂 OUV 的「普世(universal)」

用地理語徑來講,其實就是全球化之意,而 OUV 某程度就是西方價值的全球化,

同時也彰顯了西方強權的野心27。

批判遺產學者 Laurajane Smith(2006)認為西方遺產概念的物質性,意味著能

經由繪製、研究、管理、保存等方式來保護遺產,其保護可能是國家立法和國際協

定、公約和章程的主題。世界遺產為一種霸權的西方論述,也是由當代政治話語塑

造的(Byrne, 2009; De Cesari, 2010)。Smith(2006)認為遺產之所以成為遺產,是

因為它受到管理和保護的過程,並非它本身就「是」,這是一個建構的文化過程,

用以確定那些可被賦予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和地方成為「遺產」。

圖片 9:以形狀填充容器的比喻,反思傑出普世價值(圖片來源:蝦皮購物)

聯合國將的遺產明確的劃分為自然與文化、有形與無形開來,但事實上這兩者

之間存在無法劃分的模糊地帶。以下請容我試圖做一番批判性的比喻。這個世界遺

產的普世價值,有時看來就像是被神聖化的容器、形狀容器的填充遊戲(見圖 9)

必須與固定形狀的孔洞相符,才能投進木箱裡,如同必須符合普世價值與申遺規範,

27
「社論:『普世價值』之迷思」(2013/05/01 台灣立報)
29

doi:10.6342/NTU201803780
才能進到世界遺產的結構,而這種結構如 Byrne(2009)所說:是一種西方霸權的

建構。而出現在文化遺產的自然動物,即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就掉落在這個結構之

外,衝突因此而生。

4.3「自然-文化」劃界的遺產日常實作

在當地媒體新聞上,與世遺相關的議題已成為常態,時不時可看到又有什麼事

件會導致除遺,除了燕屋之外,尚有旅店、咖啡廳、博物館與精品店過多、屋價上

漲原有居民搬遷、傳統行業消失、蓋高架橋、遺址挖掘等等爭議不斷。同時也能從

這種「除遺焦慮」,反映出檳城人對世界遺產城的光榮感,以及不同社群對於文化

遺產的多元想像。

4.3.1 集體的除遺焦慮?

到底「除遺」這件事有多容易發生?除遺的條件與為何?又有哪些除遺的案例

可作為前車之鑑?然而事實上,UNESCO 至今為止只有兩個除遺的例子,且兩者

皆自願。

一是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以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第 10 項標準—「擁有最

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

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於 1994 年登入自然遺產。但由於日後阿曼政府為了探

勘石油能源,使得保護區驟減約 9 成的面積,稀有的長角羚羊數量減少,族群生育

力不穩定,2007 年成為第一個除遺的景點。二是德國德勒斯登易北河谷,於 2004

年登入文化遺產,由於當地政府為改善壅塞的交通,對於建橋工程計畫,世界遺產

委員會持反對意見,認為大橋破壞河谷的獨特景觀,市政府於 2005 年訴諸公民票

決,結果竟過半贊成建橋,便於 2009 年除遺。

入遺不簡單,而要除遺也不容易。真正面臨除遺的危機,還會有一連串嚴謹的

審核程序,至少先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旨

30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在提高應對這些威脅的國際意識,鼓勵各國採取保護行動,並沒有那麼容易除名。

據聯合國官網顯示,目前瀕危的遺產點有 54 項,其中 1980 到 1990 年代列入瀕危

名單就有 11 項,說明這些遺產點被警告至今已長達 20 年以上,再次說明除名其實

沒有那麼容易。

那麼檳城市民對除遺的集體焦慮從何而來?市民又如何處理除遺焦慮?為了

嘗試解釋疑問,我跑了一趟馬六甲。最前頭有提及,喬治市是與馬六甲雙城以一座

「馬六甲海峽歷史城市」齊名。其實喬治市曾經單城申遺過但並不順利,後來和馬

六甲合作才成功齊名申遺,前者擁有文化的寬度,後者擁有歷史的長度,彼此互補。

馬六甲遺產區當時也有燕屋存在,雖然為數不多,但當地政府與居民並未有強烈的

反對態度,反而還有燕窩博物館。再者,馬六甲沒有像 PHT 的民間團體與 GTWHI

管理世遺區的官聯組織,也沒有像喬治市每年籌辦盛大的世遺慶典,馬六甲的田野

使我發現兩城差異甚大的風氣,幫助我回過頭來思考喬治市民對遺產城的想像與實

作,其實已在冥冥之中重新再現文化遺產的意義。

4.3.2「有形-無形」:被市民高度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顯見喬治市民對於遺產城的日常關注與行動力,呼應 Braaksma 等人(2016)

遺產地景實作的概念,表示遺產實作包括行為與心理上的,人們會有意或無意地關

注歷史地景。在我的田野中發現,喬治市民不僅關注戰前建築的保存狀況,亦相當

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也就是當地所認知的「活古蹟」之一,並以此作

為遺產實作的主要施力點。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又稱無形文化遺產,以下簡

稱非遺)是 1990 年代末逐漸興起的討論,有鑑於先前只著重保護「有形」的文化

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 2003 年正式推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兩

者分別為不同的計畫與締約國。根據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說與表述、

表演藝術、節慶、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等,以保存瀕臨語言、世界傳統音樂等無形文
3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化財產為宗旨。

喬治市擁有的是「有形」文化遺產的頭銜,然而特別的是不論 PHT、GTWHI

以及其他相關藝術教育組織,即使沒有非遺的頭銜,皆相當關心「無形」文化遺產,

甚至是部分遺產工作者平日主要的工作內容。如喬治市每年 7 月 7 日都會有世界

遺產慶典日,由 GTWHI 主辦的盛大活動,每年針對不同主題來展演地方的文化特

色與傑出普世價值。2017 年暑假,我以志工的身分參與(GTWHI)世遺慶典的籌

備,當年的主題就是「口頭傳統與表述」,2015 年與 2016 年的主題則分別為當地

飲食文化與傳統遊戲。

每年世遺慶典是檳城數一數二需要封街的大型活動,籌備期長達半年以上,需

要聯繫城內各個不同民族與族群,談論文化知識傳達或表演藝術的合作計畫,如各

語族群在世遺日當天教導遊客如何用淡米爾文(印度語系)或爪夷文(馬來語寫法

的一種)寫自己的名子(圖 10)。

圖片 10:2017 年世界遺產日,馬來人在教遊客如何用爪夷文寫自己的名子(作
者攝影)

4.3.3 喬治市民的遺產實作:不被認同的「傳統」與「活古蹟」的不同想像

2010 至 2012 年,GTWH 與 PHT 招募市民一同合作,在 4000 多個間老屋子的

世遺區內,進行大規模的街屋普查,主要是調查居民的行業哪些是屬於喬治市的傳

統、屬於應被重視的非遺。這項街屋普查計畫的部分結果,在 GTHWI 官網上可找

32

doi:10.6342/NTU201803780
到馬來文、英文、中文等三語版本的〈喬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案例〉,內容皆

是傳統行業的介紹,序裡有一段寫著:

而最激勵人心的是,喬治市至今還是活生生的文化遺產,尋常老百姓依舊在此

工作和過日子,傳統祭祀、慶典和民生活動依然保持活力。…但遺憾的是,有

些正處於瀕危的狀態…我們深信,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喬治市的瑰寶…。
(喬

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案例,GTWHI 2012)。

由此顯見,即使喬治市並沒有向聯合國申報非遺的頭銜,但這些對於傳統行業

的重視與保護,已是市民想像中的非遺。傳統行業二十案例裡面包括打船錨、戲班、

炒咖哩粉、武術、編籐、糊紙、回教書店、印度家用品及祭品零售商等等,並沒有

余仁生中藥行在內的養燕行業。阿聰描述燕屋形象的今昔對比:

之前還沒有這種的對抗的時候,是十多年前的時候,很光榮的,看燕子飛來

看我們自然,…很幸運的,鳥這個燕窩在這裡很珍貴啦,那時候還帶人家去

看。…後來他現在就不給你上去。(訪談記錄 2016 02.03)

即使在華人的文化裡「鳥來屋簷下造窩」視為運氣與福來的象徵,余仁生的燕

屋具有成為當地生態特色之傳統行業的潛力,但養燕至今因種種負面因素而不被市

民認同是傳統行業,更不用說成為非遺想像的一部份,呼應了地景不是靜止不動的,

它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意識形態(Biger 1992)
。2010 至 2012 年,當時正值養燕

風波的熱議,參與這項計畫的阿蘋說:

有 4000 多間老屋子,可是我們沒有做緩衝區只有在這古蹟區,然後就去 identify

哪個燕屋,可是也不能 prove 說有,只是在於不好住,你家每天七點牠越來越

糟糕,就是它那聲音是假的,越播越多次,然後他們那整個衛生狀況阿... 那個

觀點人家不理的,你不能只是說古蹟是死的,你不能說鳥來影響古蹟的價值…。

做很多數據,然後也去訪問個別被所謂受害者啦,(…)前前後後應該五、六

33

doi:10.6342/NTU201803780
年吧我都忘了好像不只,七到八年啦,就是整個 fight for 這個燕屋不要在這裡

了。(訪談記錄 2016 01.23)

同樣曾參與街屋普查計畫的阿聰更表示:

我們做了數據全部交給政府,給他地址哪一家是燕屋,
(...)我們看一直有增加

的趨向,所以我們跟政府說,一定要採取行動,沒有採取行動他們就不怕,雨

後春筍,全馬大城小鎮全部都是燕屋的天下,真的不能收拾的,幸虧是我們屋

價越來越高,連這個燕屋他們也受不了這房租起價,所以全部撤退出來,可是

你到馬來西亞其他城鎮完全沒得救,有城全部變成燕屋城,所以他們那時候採

取行動,我們就跟他一起走進去弄壞的設施。(訪談記錄 2016 02.03)

從田野裡面可發現市民對於養燕行業的強烈反彈,而市民藉由排除燕屋的行動,

作為一種保護普世價值的遺產實作。有燕農說「政府不是說要活古蹟嗎,燕子住在

古蹟裡面為什麼不行?」,「活古蹟」這口號的意義對燕農來說煩而更加的困惑。

或許對多數檳城人而言,唯有對「想像的文化遺產」不斷進行實作,為為一種

抵抗除遺焦慮的方式,因為從街屋普查、日常藝術教育,以及每年的世界遺產日慶

典,在在顯示市民對非遺的重視與熱愛,以地方的行動與號召力,讓民間自己來鞏

固世遺的地位。我由此推論,「活古蹟」的不同想像是需要經過不同社群的遺產實

作來競逐。

燕屋議題的過程與終結,某程度是在 UNESCO 將自然與文化的二元普世價值

結構之下,西方價值全球化與地方生態特色在邊界地帶上產生的矛盾。文化遺產反

而變成是一種全球與地方的政治手段,來決定遺產區甚麼應該保留、甚麼應該排除,

在哪裡養燕成為一件很政治的議題。

從這個田野議題來看,金絲燕在喬治市雖已有半世紀以上的歷史,即使燕農的

論點有道理,卻無法成為文化遺產的一部份,我認為是因為遺產的意義已有所改變,

不再拘泥於保留完整的過去與歷史。現今的遺產更關注未來發展、觀光展演,以及

34

doi:10.6342/NTU201803780
人民如何從「非遺」取得日常遺產實作的資源,我想是因為有形歷史物件的鑑定與

修復多屬專家的範疇,而非遺就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非遺的實作成為喬治市的

公民參與的一部份,來鞏固世遺的地位,同時實踐地方認同與光榮感。

總結來說,在普世價值的大原則底下,現今遺產的意義再現,取自於地方人民

的想像與遺產實作。而喬治市例子,可以顯現非人的動物在邊界地帶上,在參與不

僅僅是人類(more-than-human)的遺產實作,以及地方人民的想像中再次被劃界,

反應在遺產地景的空間置換中,形塑地景的樣貌,也形塑地方人民如何定義世遺的

地方新想像。

4.4 小結: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新想像

入遺後,翻新了地景的意義,也在燕屋空間置換的過程中,反映人與動物關係

的轉變。此議題之所以引起居民與政府的強烈反彈,很大原因在於居民與政府對於

除遺的焦慮,將「文化」遺產中不該有「自然動物」的焦慮,以及對養燕產業的負

面觀感,一併體現在將其剷除於遺產區外的行動中。在登入 UNESCO 世遺名錄的

後續,還需靠地方人民,包括政府、遺產工作者、燕農、居民等不同社群,相互協

商與調整他們的日常實作,來維持文化遺產地景該有的樣貌,才得以鞏固所謂的世

遺 OUV 的地位。

不論是反對或支持養燕所衍伸的論述與行為,我皆視為 Braaksma 等人(2016)

所說的遺產日常實作,從實作的內容中也反應出「世遺城市的想像」應該是甚麼樣

貌,何處應該要改善、甚麼傳統活動應該被保留與展演,而甚麼應列為禁止與違法

項目。當不同的想像產生衝突時,如何決定想像的順序與優勝劣敗,便成為一件政

治性的決策。即使養燕被排除於遺產之外,動物仍共同參與形塑文化遺產的意義與

樣貌,即不僅僅是人類(more-than human)的遺產日常實作。實作不只限於遺產區,

被排除的燕屋與燕窩產業本身也因此被加諸政治化的規範,同時也背負「違反普世

價值」的標籤,遺產實作使得動物在邊界地帶上再次被劃界。

都市早已是金絲燕的棲地之一,與人類的生存空間重疊,兼具地方自然生態與

35

doi:10.6342/NTU201803780
海外華人文化的縮影,雖然部分燕子還是照樣飛入尋常百姓家築巢,但燕農已無法

名正言順的在遺產區進行養燕活動。我認為燕屋即使有地方歷史記憶,卻無法成為

文化遺產的一部份,原因在於遺產的意義又有了一次轉變。從家族遺贈、以有形的

物質地景來處理過去的歷史,到現今更關注遺產的未來發展、兼具美學的觀光展演,

在喬治市「非遺日常實作」中已漸漸形塑出世遺的地方新想像。

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來反思何謂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對「傑出普世價值」

的反思。西方的規則,東方的發展脈絡,我認為世遺的 OUV,並不是神聖化的鐵

則,而是一種由西方引領之下,超越國家尺度的文化政治手段。

圖片 11:以形狀填充容器的比喻,因有更多「不僅僅是西方普世價值」的地方新
想像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28)
因此,當一個地方,被認為擁有普世價值,那麼有甚麼地方特色是反而是被忽

略的、被壓迫的,便是重要的反思,因為會反應在一個地方如何進行遺產實作,來

維持普世價值的地位,邊緣的可能因此處於更邊緣。我再次以形狀填充容器的比喻

(見圖 13) 「不僅僅是人類(more-than human)」


,由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切入議題,

的遺產日常實作,應延伸更多「不僅僅是西方普世價值」的地方新想像,使人與動

物邊界地帶的地方生態特色,在世遺的結構中擁有共存與協商的可能性。

28
(2017 年 3
圖片取自「認知立體圖形,開發寶寶潛能的幾何玩具,構建超凡的思維空間模式」
月 11 日 每日頭條) (擷取日期:2018.05.15)
36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五章、「人類-動物」的養燕產業:非典型畜牧業的都市化

上一章書寫喬治市世遺與燕窩產業的爭議,此大章則專注談論養燕產業的本身,

包括其在馬來西亞發展歷程、跨國技術傳播的歷史淵源、生產現場從天然山洞到人

工燕屋,養燕知識的真假難辨,燕農如何了解金絲燕的習性,配合適當的燕屋管理,

來增進燕窩的產量與品質。以此進而推論,聲音技術如何創造空間,以及養燕技術

如何模糊人與動物的邊界。

5.1「鄉村-都市」:從山洞採集到屋內養殖

在早期的時候,燕窩都是非常神秘,西方人在殖民的時候有一道法令,就是動

物保護法法令,比如說老虎啦象啦,燕子那時候也在保護動物的條例裡面,為

什麼呢?因為洋人他們對燕窩也不熟悉,英國政府也不熟悉,他們認為凡是這

些鳥類比較少的就要保護。(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早期的屋燕活動不為人知,多數非華人社群(尤其西方國家)以為金絲燕只棲

居於山洞,是稀有的洞燕,因此將金絲燕列入動物保護法,禁止摘採與貿易。我在

馬六甲田野的時候訪談一位資深的燕窩商卡叔:

很多老百姓那時候在印尼,從事燕窩行業已經做了一百多年了,這些燕子都是

在他家裡,不是山洞的,因為他家裡的東西都保護的很神祕,不給人家知道,

所以外界也不知道,外界能夠知道只有山洞裏面,所以他們認為山洞裏面的動

物應該受保護的,一個燕子保護法令從此誕生。(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動物保護法的誤會來自屋燕活動的不為人知,而保密到家的現象來自印尼社會

氛圍的不信任。當時的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公開這件事呢?卡叔繼續說道:

第一,老百姓認為錢財不可露也,第二怕被抽稅,第三怕被對付、被偷,(…)

而且在印尼的法律裡面也沒有把這行業當作是合法的行業,所以保護自己就不
37

doi:10.6342/NTU201803780
說出來了,就秘密囉。(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早期屋燕養殖十分神祕,在屋燕尚未普遍知悉之前,東方人的燕窩產地被認為

只有「洞燕」
,因此西方世界以為山洞的金絲燕是稀有品種,禁止運輸買賣,
「一級

保護,不可以持養,也不可以買賣,當然更加不可以虐待跟傷害,這叫做一級保護。

(訪談紀錄 2017.02.16)」卡叔對此說明。而洞燕採集給世人的印象即是稀少、危險,

由於工人要架設繩子與梯子等高成本,所以不論燕巢裡有無鳥蛋或雛鳥仍會將窩摘

下,被也認為是「不道德」的買賣行為,列入動物保護法第一級。

當這個神秘的時候就會很多誤解,西方的科學家就對燕窩的行業產生很多誤解,

所以 1996 年的時候我們開了那個世界燕窩大會之後,這個迷終於公開化了,再

也不是個秘密了,他們了解去到很多的燕屋去參觀,哇屋子裡面都是燕窩,人

們做這種行業做百多年了,只是他們靜悄的在做,並沒有傷害到燕子,並沒有

影響到燕子的產量減少,只有增加,在保護牠們嘛,讓牠繁殖更正常。
(卡叔,

訪談紀錄 2017.02.16)

即使屋燕相對於洞燕較無「動物倫理」問題。金絲燕是高敏感性的群居動物,

若燕農隨意摘採燕窩,傷害到鳥蛋或雛鳥,將會連帶影響周圍金絲燕的棲居品質,

牠們的後代將傾向選擇其他更安全的地方築巢。因此,為了兼顧燕窩產業,基本上

燕農會遵守「空巢採燕」的原則。

5.1.1 燕窩貿易合法化:多國參與 1996 年印尼泗水會議

那時候聯合國要制裁印尼跟香港,因為你們販賣這種保護動物的產品,是不對

的要制裁..當然因為西方人對東方人很多文化資訊都不太了解所以他們要採取

制裁。(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直到 1996 年,東南亞華人社群為了爭取燕窩買賣合法化,在印尼泗水舉辦一個

38

doi:10.6342/NTU201803780
世界的燕子專題會議,由聯合國主辦,當時為世界貿易中心的新加坡擔任協辦,號

召東南亞產燕的國家參與,包括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產燕國家。卡叔對此描述:

燕窩對新加坡貿易關係也是滿大,(產燕國)早期的燕窩都是運到新加坡,新

加坡那時候是世界貿易中心。所以當宣布要禁止燕窩買賣的時候,當然新加坡

也是個影響,…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們很多買賣燕窩,都是家裡採的,從

屋子裡面採下來再加工再買賣,所以呢我們就把這個祕密公開了,給洋人、西

方人、澳洲、中國啦很多國家、科學家都來看了,到現場去看,這個神祕的故

事終於打開了,燕子的燕窩在山洞只是一部份,大部分呢都是老百姓的家。
(訪

談紀錄 2017.02.16)

因此,為了爭取燕窩貿易合法化,召開了 1996 年印尼泗水會議,同時也是屋

燕業第一次向世界公開亮相,與下一節所敘述的 1997 年全球金融海嘯與 1998 年

印尼排華事件,更是一連串地扭開大馬養燕熱潮的開關。

所以這個秘密打開之後當然很多人就從事這行業,就湧進來囉,但因為燕窩在

很多國家還沒有一套法律來管制,就是沒有執照,所以燕窩來到馬來西亞是最

早從事這行業之一,那時候整個馬來西亞採不到一百公斤,今天是上噸的,我

最早做。(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我問卡叔:
「現在燕子還有受動物保護法保護嗎?」卡叔說動物保護法中,依

嚴謹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在泗水會議中,金絲燕改降為第二級保護動物允許

買賣,不過政府依然有權益監管,禁止虐待、破壞且數量不允許減少。第三級如牛

羊豬隻的一般畜牧業,可以繁殖與自由買賣。

印尼泗水會議之後,所有的科學家都同意燕子不再、也不是一級保護動物,就

不是跟大象、熊貓、老虎啦這樣,(…)保護裡面呢你不可以虐待,產量不可

以減少,就等於你不能虐待貓、狗是犯法這樣,可以給你自由貿易但還在保護

39

doi:10.6342/NTU201803780
動物裡面,他們還在擔心有一天燕子的產量減少之後,他們可以採取行動,停

止你們這種燕窩買賣貿易,(…)不過到現在這麼久都沒有(減少)啦,產量

都很漸成的成長跟穩定。(訪談紀錄 2017.02.16)

馬來西亞早在 1950 年代東馬的山洞與馬來半島已有人從事養燕產業,只是當

時數目不多。1990 年代,中國逢改革開放、經濟起飛,包括燕窩在內的奢侈品需求

市場大增。1990 年代中末時,馬來西亞一群從事養燕者,組成第一個燕窩商公會,

目的是跟馬來政府溝通,說明燕窩對國家的外匯利益,要求養燕業合法經營與相關

的條規。

5.1.2 金絲燕物種與燕屋的型態

我訪談一位資深燕窩商人阿金,他說全世界上約有 70 種左右的燕鳥,只有 3

種以唾液築巢且可以食用,其他燕子都是使用泥巴或草去築巢,而這 3 種鳥類就是

雨燕科(Apodidae)的金絲燕屬(swiftlet,學名 Aerodramus),羽毛呈黝黑色,體

型略比家燕小,雌雄相似(如圖片 12、13)。

圖片 12、 13:於北馬棲息的金絲燕(作者攝影)

這種鳥的特徵為非季候鳥,無法生存於有四季的地區,只棲息在潮濕炎熱的東

南亞。原本從事建築業的燕農阿木,約十五年前開始投入養燕,對於燕屋內部的設

計、燕鳥習性以及聲音技術,可以說是瞭若指掌,阿木精確地形容金絲燕棲息地的

40

doi:10.6342/NTU201803780
溫度:

氣候不可以超過 35 度以上,燕子就不要這個地方,而且不可以過 28 度以下,

所以馬來西亞的氣候是剛好的在這一段,28 到 35,所以假如有下雪的地方那

個鳥就會凍死他不要,而且太熱牠也不要,超過 35 度牠就不喜歡了,真正他

要的是 32 度,所以馬來西亞剛好在 28 到 35。(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金絲燕的翅膀尖且長,雙腳短小、膝蓋細軟以致無法站立,若掉到地上去則飛

不起,其唾液的功能主要是吐巢造窩來繁衍後代,所以必須尋找遮風避雨之處來保

護雛鳥,特別是陰暗、潮濕、雨淋不著、太陽曬不到的山洞,牠們除了會把燕窩築

在山洞裡的峭壁上,也會主動在人類的建築物上築巢,阿木說:「燕子他本來是在

(訪談紀錄 2016.08.19)」
山洞,所以我們做那個鳥屋,用燕子的聲音把牠引出來。 ,

於是人們開始發展一套燕屋養殖的方式。

當採收燕窩、販賣、形成上下游一條龍等規模時,則形成燕窩產業(edible bird’s

industry),也稱養燕(swiftlet farming)。最早起源於印尼,已有百年多的歷史,諸

多天然山洞的環境優勢,為燕子提供良好的生育地點,稱「洞燕」;而人造的燕屋

養殖技術也十分發達,稱「屋燕」。當印尼人發現這種鳥類會住在門窗緊閉的空屋

子裡,把燕鳥的聲音錄起來,重複播放,鳥聽到這個聲音後以為牠的同類在裡面,

也就跟著來,於是早期的印尼人便借力使力開始改造屋子,漸漸的大家就開始模仿

了。

燕屋的外觀是只有氣孔、沒有窗戶的屋子(如圖片 14)
。由於怕人類的氣味影

響燕鳥的居住品質、屋內環境衛生、燕屋內部構造的商業機密以及燕窩偷竊等問題,

屋主通常大門深鎖、不隨便讓外人進入,也不隨意向人提起。受訪者阿金表示:
「在

印尼人當中是一個非常神祕的一個行業,都不告訴人家,不給人家知道。(訪談紀

錄 2016.01.30)」,我想也是這些因素,使得早期的屋燕技術傳播緩慢。

4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14:典型的獨棟燕屋,常見於郊區地帶

鄰近國馬來西亞,在 1950 年代東馬沙巴、沙勞越的沿海山洞也已有人從事養

燕產業,只是當時數目不多,且多由少數民族掌控(蔣斌,2000),加上燕鳥往往

築巢在峭壁上,勞工的摘採過程十分危險,洞燕特別地稀有且昂貴。在一般人的印

象中,吃燕窩「不道德」的地方在於,採集工人不顧燕窩裡是否有蛋或小燕子,且

常有採集工人在攀爬過程中失足摔死,使得採食燕窩的國際形象極差29。另一方面,

大馬早期的屋燕多為自來燕,指牠們主動飛來屋簷下築巢,在華人的文化裡是有著

「好運氣」、「走運」的象徵。

令人注意的是,才剛接收印尼的技術不久,原本在大馬默默無聞的屋燕業,突

然在 1990 年代末期開始雨後春筍冒出,失去控制似地分散於全馬各地的大城小鎮。

那個時候 97、98 年馬來西亞才開始有人養燕了,其實在早以前,都有一些自來

燕在這些屋子裡,但是都不講、也不多,這些人來後呢造那個屋子,如雨後春

筍一樣,每個地方都做了鳥屋,鳥進來做窩,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在做。而中國

那個時候經濟又開始好起來了,很多人都在找燕窩吃,加上當地人的炒作,所

以燕窩的價錢就一直漲一直漲。(阿金,訪談紀錄 2016.01.30)

29
人道養殖燕窩 遵循三不採原則(李娉婷,台灣動物新聞網 2015.03.29)
42

doi:10.6342/NTU201803780
大部份的燕屋多位於沿海城市,由戰前的老舊屋子改建而來,或是養燕業者自

行獨立興建。燕屋技術的傳播,馬來西亞燕窩生產得以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不僅

都市化,也連帶著「只要有錢,人人皆可養燕」的平民化,不再由少數人掌控,馬

來西亞的燕窩產量因此大幅攀升。

隨著技術的現代化,出現許多燕屋的形式,在郊區裡常見獨棟式的、「樓下辦

公,樓上養燕」式的、市區內以公寓改建的、一整排產業化的,以及遺產區不復存

在的燕屋。

圖片 15:郊區裡常見獨棟式的燕屋(作者攝影)

圖片 16:樓下辦公,樓上養燕(作者攝影)

43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17:市區內以公寓改建的燕屋(作者攝影)

圖片 18:整排產業化的燕屋(作者攝影)

5.1.3 逃難帶來的養燕契機:印尼排華事件

印尼的屋燕發展已近百年,在馬來西亞卻是近 20 年的事。除了受中國經濟起

飛的刺激之外,我從另一位受訪者阿強得知了一段故事。阿強正是有 20 年經驗的

燕農,當我問他 20 年前是在什麼機緣之下進入這個行業時,他記憶猶新地說:

1998 年開始,5 月 1 號,印度尼西亞暴動,…我朋友是華僑,逃到檳城來了,

他在印尼就是從事這個引燕行業,他就逃亡了嘛,逃來這邊,想說在馬來西亞

44

doi:10.6342/NTU201803780
也開始這個行業,當初我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什麼養燕,哈,從來沒聽過。

他叫我去找這個燕子形狀怎麼樣的,後來我就找到了,叫他你來看一下,是的

我們就從那時候開始。過後呢,暴動過去了,在棉蘭(Medan)
,然後去看他們

怎麼樣做,從那時候真正開始,他(來馬來西亞)跟我合夥呢,…(大馬當時)

根本沒有人懂。(訪談紀錄 2016.02.04)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迅速波及印尼的政經社會,1998 年 5 月印尼發生大規

模的排華事件,又稱黑色五月暴動,尤其是在雅加達(Jakarta)草埔(Glodok)
,許

多華人住家被洗劫、建築物被破壞,成千的印尼華人被殺害、燒死,許多華人婦女

被群姦折磨,而蘇哈托政府與印尼軍方無視這場血腥動亂(Kusno,2003)
。資深燕

窩商人阿金對此描述:

那時候是 1997 嘛,97 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印尼人那邊,他們就去破那個鳥屋阿,

就進去偷阿搶阿,所以牠們避跑過來馬來西亞,來避難,那個時候靠近棉蘭這

帶的,就往這帶檳城這帶過來。(訪談紀錄 2016.01.30)

如同阿強所提到,他的朋友就是印尼華裔,而阿強也從此接觸養燕業,是馬來

西亞第一批養燕人,他與受訪者阿金不約而同的表示:

如果不是印尼排華事件,我相信養燕業在馬來西亞還不會那麼快的爆發起來,…

華人沒辦法一定要逃命吶,很多逃過來這邊,逃過來了肯定要找一些生意賺錢

嘛。…剛開始第一家在霹靂州的實兆遠(stiawan)
,養燕業在西馬最著名的就是

這個地方,應該可以說是從這個地方發揚光大的。(燕農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又因當時的經濟不景氣,馬來西亞的房地產面臨前所未有的低潮,許多屋價大

跌,這些印尼企業家隨即利用養燕技術,開始和本地人合作投資房地產,把空置的

屋子改成燕屋,阿金說:「他們(印尼人)一看就發現,咦這個鳥在這裡也有,所

45

doi:10.6342/NTU201803780
以就找當地的人開始合作鳥屋。(訪談紀錄 2016.01.30)」。當時實兆遠的房地產價

還因此漲幅不少,在燕屋房地產界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有車有房,不如有間

燕屋,你養燕子一陣子,燕子養你一輩子30」。

他們(印尼人)就是來到這邊看到咦為什麼古蹟的屋子都有這種燕子,為甚麼

你們不會自己做房子給他進來?就是從那邊開始的,印尼也是華人養的,馬來

人也有養可是很少…所以他們傳授這個技術過來這邊。(燕農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由此可知,不論印尼或馬來西亞,主要皆由華人經營養燕事業,且以福建話等

閩南語溝通。這群在霹靂州的第一批養燕者成功率非常高,大馬當地屋主紛紛跟風

投資,將空置、乏人問津的屋子拿來養燕,有些人到印尼拜師,學習養燕竅門 、

知識與技術,學成後還鄉,漸漸的這項「好賺的生意」便不再那麼神祕了。

5.2 真偽難辨的知識傳遞:「野生-畜牧」的金絲燕

5.2.1 飄洋過海的卡帶:聲音技術的試誤學習

有其他養燕者認為,其實市場刺激才是馬來西亞養燕熱潮的最大主因。我實際

到發源地實兆遠的燕窩店家訪談一對父子,父親大田即是第一批養燕人,兒子小田

繼承衣缽。大田在 1997 年左右,發現這裡有不少自來燕住在屋簷下,便和幾個朋

友到印尼棉蘭考察。小田老闆接著說:

當時印尼只是以聲音來引燕,當時是卡帶(cassette)
,用卡帶來播音,吸引那

個燕子進來,我父親他們過去了就在那邊購買了這些器具,就是這些卡帶買了

回來,然後就自己複製囉。…然後就卡帶買了回來複製那個卡帶,就開始興起

這個養燕,當時我父親開始養的時候是 98 年。(訪談紀錄 2017.02.11)

30
「投資燕屋房產 賺 2016 年第一桶金」(壹讀 2015.11.11)
46

doi:10.6342/NTU201803780
買回卡帶後,大田當時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研究如何做燕屋,開始錄製卡帶,但

剛開始錄出來的聲音很雜亂,他們不知道印尼人怎麼錄出乾淨的聲音,像是一隻

鳥挑出來的歌聲,當時馬來西亞做不出那種鳥聲,大田表示:

當初我們去印尼跟他買卡帶,他都不賣給你,他要賣一整套的機,他要賺你

這個機的錢,馬幣三千,我們還要從那邊包了扛回來,就是為了那塊卡帶。

(訪談紀錄 2017.02.11)

機器扛回來開聲音後,還會有人用竹竿貼在洞口旁偷錄聲音,防不勝防。在那

個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屋燕活動仍相當保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會說特地去提

起」小田說,大田也說「那幾年每個人都很自私啦,有聲音就自己用囉,不要賣出

去啦」
。除此之外,也有逃難的、或專門來找生意的印尼華人,以福建話溝通和實

兆遠人合資養燕,印尼人提供技術,顧問費一間一萬元馬幣起跳,大田老闆笑說:

花很多錢啦,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他講甚麼我們就是甚麼,因為我們不懂嘛,

沒有經驗嘛,他講這個藥水他人家燕子就會住了,噴在那個板阿,我們就跟

他買了一罐,不少錢阿,馬幣有的一罐兩百還要從那邊坐飛機還要扛回來,

拿回來去噴囉,…一直噴看會不會多,後來一隻都沒有,…全部是騙阿假的。

(訪談紀錄 2017.02.11)

因此,大田老闆後來都是自己研究,先做了兩三間燕屋,因為當時沒有人做所

以成功率非常高。後來有些朋友請教大田老闆,於是開始幫人家裝修、開洞口、裝

聲音等,也當作自己摸索做研究。大田老闆說大部分是聲音的問題,不過那時候也

還不太會分辨聲音品質的好壞,就拿不同的卡帶到燕屋裡面試。

小田回憶著說,當時其他州的人開始好奇他們那裏有無燕子,
「我爸經常車上

就有那個聲音,隨時去到哪就可以播,播了之後看看有沒有燕子,有燕子就提供技

(訪談紀錄 2017.02.11)」
術給他們。 。大田老闆就這樣把養燕事業推擴到其他州去。

47

doi:10.6342/NTU201803780
用車子播放引燕聲來察看此地有無燕子的方式,另一位檳城的資深燕農也有同樣

經驗。

5.2.2 每一個人都自稱「燕屋專家」:社會關係的不信任

1990 年代末起,適逢中國經濟起飛,高價位的燕窩需求大增,不久在大馬華人

圈更競相興起養燕的熱潮,成了新的致富手段。也有其他養燕者認為,比起印尼排

華事件,市場刺激才是馬來西亞養燕熱潮的最大主因。「投資這個燕屋燕窩,天時

地利人合」燕農阿強接續說著:

天時,地理位置很美,很適合這些燕子,你敢做第一間就是佔了天時,你這間

一定滿,地利呢,哪個地點好的,河口、海口、平原,就是食物鏈多的地方,

那個地方能引蟲、養蟲、藏蟲的地方,你去建一間起來,第一年肯定沒有那麼

理想,第二年慢慢越來越多,你是第一家呢那你一定是最多了,前面那幾家是

最多的,後來的沒辦法居上了。人合呢,我有錢我不懂這個技術,也不懂這個

行業,我去找一個真正懂的人來幫我設計、幫我做、幫我管理起來,你就成功

了,如果你找了一個三腳貓功夫的,那你就完蛋了哈哈,所以人合很重要,那

個合就是你找對人了,專業人士嘛,所謂 consultant 嘛,你找 consultant 幫你

設計幫你選地點、設計引燕,你找對了人,就等於你坐在那邊等著數鈔票,如

果你請不對的人,那你的錢就這樣子泡湯了。(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我問養燕活動的起初如此神祕,那知識是怎麼傳出去的?小田說「一段時間之

後...朋友跟朋友談,比如說在咖啡店喝茶人家都在談燕窩…所以就慢慢一直傳了出

去囉」,養燕知識在馬來西亞或多或少是「以訛傳訛」的傳遞。實兆遠的燕窩老闆

小田笑說:

養燕專家甚麼都有,很多,那時候每個人都印了卡片就是養燕專家,幫人家提

供這些技術阿,幫人家引燕啦,然後提供器材...,那時候就每一個都是專家...,
48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在咖啡店喝茶,人家都在談燕窩。(訪談紀錄 2017.02.11)

當時,還有號稱養燕有多好賺的座談會,以及冒出來聲稱自己是「燕屋專家」

「燕屋顧問」者,並拉攏一般民眾合資,而許多民眾其實是缺乏養燕經驗與知識的

「燕農」
。「現在是公開了,甚至有座談會了,已經不神秘了,以前是真的是神祕,

都不讓人看嘛,怕人家學嘛。…因為看到這個生意好做,就一窩蜂跟著投資。(阿

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這些燕農 99%都有其他原本的主業,養燕只是眼看價

錢不錯,當作額外投資的致富新手段,除了特別去專研的燕農,一般人大都是把燕

屋內的事交給「燕屋專家」,價格好時自行採收燕窩,價格差時則放著燕屋不管。

很多外行人都來做這個行業啦,而且這個行業的經濟風險非常非常的高啦,你

不懂的人呢,你去做呢,成功率非常的低,而且投資成本非常的高,幾十萬幾

十萬、甚至是百萬,養了幾年十年才幾十個窩,那就血本無歸啦。(阿強,訪

談紀錄 2016.02.04)

然而,這些「燕屋專家」到底有多專業?在這段熱潮期間,似乎更加真假難辨,

除了以訛傳訛,還出現不少騙局。有聽聞一個案例,有燕農在與燕屋顧問購買設備

後,才發覺自己被騙,因為錢都砸了,萬事俱備,屋內卻不見半隻燕子,於是找其

他專家來看,發現播放的聲響是燕子打架的鳥聲,牠們一聽就嚇飛了,當然就生不

了燕窩了。

燕屋失敗的情況,有時是騙局,有時則是錄音技術的問題,即使「專家」無意,

受害者仍會覺得自己受騙。

我們放這個聲音不可以亂亂放的,有些他們放到鳥在打架的聲音也不可以的,

我們進去錄那個聲音的時候,錄到鳥在裡面打架,打架的時候你錄到聲音,你

晚上放鳥不要的。(燕農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49

doi:10.6342/NTU201803780
實際上,多位燕農不約而同表示,在大馬養燕成功的機率佔不到 1/3,持平占

1/3,失敗占 1/3。
「你以為好像養雞養豬,一蓋鳥就來,沒有我跟你講,有的人養十

年什麼都沒有,養燕啊他成功比例是很低的,百分之二十而已 。(訪談紀錄

2016.08.19)」燕農阿土打破迷思地說。

成功率難以把持的主因在於,燕窩產業和一般畜牧業最大的差別是,燕鳥是高

度主體性的動物,為半馴養-半野生的特質,燕子不能像雞、豬等在封閉的空間內

飼養。依照燕子習性,必須在早上飛出屋外找尋食物來哺育下一代,晚上回屋內休

息,而燕屋只是提供一個環境,牠們來不來,並不是百分百能掌握的事,成功率只

有 1/3 的原因也在此。因此養燕,不能說是「馴養」
,說完全「野生」似乎也差強人

意,與其說是「養」,若說「引燕」更為貼切。

這種「野生-畜牧」的養殖模式,使得養燕技術難以統一複製與量產。例如一

模一樣的燕屋,在甲地成功、乙地卻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說明了燕屋技術無法標

準化的現象。聽阿土和阿木聊天說:

燕子很奇怪的,哦,一模一樣的燕子這裡有可能我整間都滿滿都是燕子,這間

燕屋,你一模一樣的,(阿木:3D 打印過去),外型內型全部都是一樣,你拿

去另外一個地方做的時候,牠不要來。

再者,引燕活動越到後期,越多燕屋的地方,成功率就會越低靡。從 1990 年代

末到在 2011 年中國血燕事件之前,僅僅十年間,全馬一度高達 10 萬間燕屋。許多

燕農表示,馬來西亞養燕業的現況已經飽和。燕農阿強說:

天時地利人和,不要等到那個地方已經幾百間幾千間,已經飽和了你再去,競

爭不過人家的,而且分的很薄了,所以這個行業一定進場的早,所以投資時機

非常重要。到了像這樣飽和的地方,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到那些剛剛才開

發的前面幾家,裡面一個喇叭就滿了,像我朋友有一家他也不會做,洞口放一

50

doi:10.6342/NTU201803780
個喇叭,裡面放一個喇叭這樣子它就滿了,還說什麼技術,不用了,因為他是

第一家呵呵。(訪談紀錄 2016.02.04)

在這十年間大致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萌芽期,成功率最高;第二期為發展狂

熱,技術到位再添點運氣也能有不錯的業績;第三期為飽和期,就算天時地利人和,

鳥也不一定會多,因為養燕知識漸漸普及,四周的燕屋太多了造成「擴散遞減性」

燕子的行蹤分散各處。因此,低靡的成功率使得新手燕農引起對「燕屋專家」的不

信任。燕農小運說著:

相信你要找一個燕屋師傅都沒有人敢當了,早在十多年前(2000 年代)就很

多阿,consultant 顧問阿,工程顧問阿,就講了哇~建那個燕屋我是最拿手哇,

燕子是最多的阿,現在沒有人敢講這句話了,根本沒有在成功。(小運,訪談

紀錄 2016.02.04)

由於金絲燕「半野生-半馴養」的生物特性,以致養燕技術難以標準化,加上

燕屋是個封閉的空間、聲音技術不像以往常態的視覺方式呈現、早期的華人也不

願隨意提起這門好生意,更使得知識技術難以被「正確的」傳遞。

5.2.3 養燕人的鄰里負面形象

除了養燕界「燕屋專家」的疑慮之外,一般民眾對養燕人的印象也好不到哪裡

去。最普遍的問題是,仿燕聲的誤用引發不少都市議題,在檳城喬治市工作的受訪

者阿聰對此感到無奈的說:

老房子都空著,所以很多都把他租下來,搞個燕屋生意,其實很多是失敗的。

什麼燕屋專家叫你來投資啊,...你買一套設備幫你做燕鳴叫聲的機器、錄音啦,

幫你把全部窗子蓋暗啦,所以是一個配套,馬幣 5 萬,搞到後來也是 10 幾萬完

蛋啦,叫啊叫燕子都沒有跑進來,燕子有選擇性,有時候很奇怪隔壁很多燕子

51

doi:10.6342/NTU201803780
進來,就是你這間沒有進來,就是講不出為什麼,裝 24 小時叫啊叫整天也是沒

進來…(訪談紀錄 2016.02.03)

儘管燕屋尚有衛生、禽流感等多重焦慮,對居民來說,最惹人厭的莫過於很吵

這件事。新投入的養燕業者的常將 speaker 的聲量開到最大且 24 小時播放,阿聰說

道「因為是個誤解,以為說放得越大聲燕子會進來,有時是反效果,有吵得要死燕

子也不敢進來」,居民不堪其擾,影響生活作息,也成為市議員最常接到的投訴之

一。其實熟知燕鳥習性的養燕人都了解,只要在特定的時間,開特定的音量,就能

達到最佳效果,大可不必浪費電,還引來居民投訴。因此顯示,養燕知識在傳播上

曾出現集體偏誤。

養燕的知識傳播,主要來自燕農的社會關係,如燕商公會、燕農公會、合資、

普遍的「請人來看」
。由於金絲燕「野生-畜牧」的特性,使得養燕技術無法複製、

無法標準化,許多燕農本身也非專業者,無法判辨這些知識是否「正確」,不成功

的燕屋乍看之下,常被認為是一場騙局。真偽難辨的知識傳遞,不僅為燕農的社會

關係帶來隱隱然的不信任感,噪音問題也使得燕農與社區鄰里存在著緊張關係。

此外,中國發生血燕之後,燕窩價格瞬間跌至冰點,當時一窩蜂投入的燕農紛

紛收回三分鐘熱度,馬來西亞養燕業的熱潮不再。

5.3 燕屋的技藝:人與動物的相互協商

幾位經驗老道的燕農表示,早期技術剛傳至馬來西亞的時候,吃了不少悶虧,

燕農阿土表示:
「給人家騙了很多啊,我們用幾百萬來學啊」
,如上一個小節所談的,

所以最終還是得靠自己努力研究。

因為印尼人也不會跟你講太多的,所以很多東西都是靠自己學來,現在我們比

印尼人更厲害,那個燕屋也不是一次做了那個鳥會來的,你還要慢慢去調整它,

如果這裡牠不喜歡,我們就要敲掉這個牆壁,慢慢、慢慢改的。(阿土,訪談

52

doi:10.6342/NTU201803780
紀錄 2016.08.19)

我問燕農阿木是怎麼熟悉金絲燕的習性,他表示「沒有師傅,自己慢慢捉摸」

與阿木一起經營的工作夥伴燕農阿土也表示:「你要去觀察要拿時間囉,比如說我

們拿三個月拿半年拿一年的時間去觀察,觀察了喔這個地方不錯我們才去蓋鳥屋在

(訪談紀錄 2016.08.19)。
那邊」

一個稱職的燕農,必須是個良好的燕鳥觀察家,因為金絲燕是個警覺性高、對

環境條件要求苛刻的動物,牠們的一舉一動,都反映著該間燕屋適不適合牠們居住。

不僅是人類觀察鳥,鳥也會先對燕屋觀察一番後,再選擇是否定居於此。燕農阿木

描述:

鳥挑屋子,進去觀察,那個屋子適合牠就在那居住,而且牠來觀察的時候,不

是來居住,牠把毛插在那邊做記號,口水黏下去,插在那個木板上做記號,插

好鳥就飛走了,可能牠在三個月後本來牠已經有自己的屋子,三個月後喔或者

兩個月,可能是一個禮拜也不一定,牠會回來找這個屋子,…來觀察你的屋子

住得舒服不舒服、裡面的溫度適合牠不適合,假如太熱牠也不要,太涼牠也不

要,所以每一棟牠就進去觀察。(訪談紀錄 2016.08.19)

除了觀察木板上有無羽毛,地板上也能看出端倪,燕農阿木接續說:

我們要知道燕子有沒有增加,進去第一時間我不是看那個窩,而是看地上有沒

有增加新的糞,…(增加的話代表)這個屋子適合牠,假如較少..就沒有這樣

適合,要慢慢地改良一點,所以我們進去是看那個大便的,因為牠進來就是大

便的嘛,牠停在哪裡就是大在哪裡,而且他進來沒有一下子就做燕窩,牠只是

拔牠的毛插下去在那邊住,住了一年後牠才做燕窩,沒有說一進來就做燕窩,

沒有的。(訪談紀錄 2016.08.19)

金絲燕是群聚動物,選定燕屋安定下來後,基本上一個鳥群不超過 30 隻,如

53

doi:10.6342/NTU201803780
家庭組織。在燕屋的某個角落,不同鳥群是分開的,長時間下來鳥越來越多,其子

子孫孫可能都住在同一棟燕屋,也可能換地方居住。由於燕子對於居住環境的高敏

感度,為了維持燕屋品質,負責任的燕農會定期清掃燕屋,做好燕屋管理。

那個鳥屋比我們住的還要豪華,裡面的設備很清潔,不要骯髒,不要有那些老

鼠啊蟑螂啊壁虎甚麼都不要,還有聲音也不可以太大聲,我們把它引進來,裡

面釘那個木板給牠居住,所以我們要長期去打掃…有規律的長期的,一個月兩

次去打掃,假如鳥多了我們一個月四次。(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成鳥於日出時飛出屋外覓食「燕子吃昆蟲,最細的昆蟲是那個虻仔」
。燕鳥是

群體的動物,所以在一棟燕屋裡面除了成鳥、雛鳥之外,牠們之中還會有「領袖」

比如晚上約八點半、西馬日落時,燕群紛紛飛回燕屋時,鳥飛進又飛出,
「好像是

巡這樣」,如燕農阿木說,這隻鳥就是這間燕屋的領袖,「而且那個領袖的聲音跟

那個鳥的聲音完全不一樣的,…你聽了你會害怕的,…那隻的聲音是『科嘎科嘎科

嘎』這樣的大聲,是很粗的」。燕農聽到這種粗獷的聲音,就會知道那是領袖。

金絲燕一年 12 個月或多或少都有在吐巢,燕農語境中的吐巢季節,指的是吐

燕最多的時候,一年差不多有三次吐巢季節,阿木描述燕子的生長週期:

牠已經有蛋在生的時候,有懷孕…,兩隻一起做巢,一個禮拜能夠做一粒巢,

一對鳥就是一粒窩。下蛋將近十五到二十天就敷化成小鳥,小鳥到小鳥飛的時

候也有二十多天,頭尾差不多一個月半。…小鳥全部飛走,飛走我們就採他的

燕窩囉…最多是 12 月。…這個季節是吐燕窩,吐了剛好他就下蛋這個季節,

(訪談紀錄 2016.08.19)
上個月(7 月)的時候是剛好那個鳥全部飛走,我們採燕。

若急於摘採燕窩,而不顧巢裡有無鳥蛋或雛鳥,燕鳥下次就不會選擇此間燕屋。

因此一般燕農會先確認巢裡狀況,或告知採燕工人,再採下燕窩,有些人會拿工具

檢查(如圖片 19)
,厲害一點的用肉眼即可判斷。相較於天然洞燕產業,人工屋燕

業在生產與採收上,不僅大幅降低門檻,也能避開動物倫理問題。
54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19:有反面鏡功能的採燕工具(作者攝影)

5.3.1 因地制宜的燕屋管理:不斷的觀察與調整

首先,養燕的從一棟燕屋燕屋開始,其基本要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線、建

築設計、地點選擇、燕子飛行動向、氣流,以及最重要的聲音設備等。溫度保持 26

度到 29 度之間、室內的水分達到 80%~90%,室內會存放水池與定時灑水器(如圖

片 23、24)來維持潮濕度。

第一你要找到地方,第二就是他裡面的光線囉,第三他的聲音囉,你要拿好的

聲音囉,第四就是裡面的溫度喔,你要懂得調囉,…牠最喜歡的溫度差不多在

29 到 31 度,不要超過 31 度囉。(燕農阿土,訪談紀錄 2016.08.19)

我們裡面有放水,水蒸氣不可以讓他太涼,太涼那個鳥蛋啊不會孵化,他下了

鳥蛋裡面那鳥不會孵出來,所以不可以少過 28 度。
(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建築設計選擇能保溫、保冷的、隔熱性能、水分潮濕與迴音效果的聚乙烯板,

天花板上有呈棋盤狀的燕窩板,屋內密封且黑暗,模擬洞穴的環境。

55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20:燕屋內部的建築設計,左方為氣孔,右上方為燕窩版,提供燕子築巢
(作者攝影)

圖片 21:燕屋內部牆上的氣孔(作者攝影)

圖片 22:在燕窩版上築巢的金絲燕,窩內有幼鳥(作者攝影)

56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23:水池、圖片 24:定時灑水器(作者攝影)

「燕子的壽命最少有十年,而且這個燕子啊,牠死的時候沒有死在燕屋裡面的」

阿木說,若在燕屋裡看到燕子屍體,可能「只是撞到牆壁,他的光線要調整,他飛

的時候是依照光線出的嘛,山洞裡面也是,所以有時遮到光線就撞到牆壁」
、「燕屋

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光線」,屋內的主體十分黑暗,不過在天頂上的進出口(如圖片

25)與燕子進入後的空間(行內話稱漫遊室,如圖片 26)需要光線的進入,燕子早

晚出入時間是依太陽照射的光線而定,因此光線入射角也是燕屋設計的學問。

圖片 25:燕屋的屋頂都會有洞口,為燕子出入處(作者攝影)

57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26:洞口進去就是漫遊室,掌握好進光量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攝影)

地點的選擇,在馬來西亞基本上都可以引到燕子,主要是環境條件的問題,包

括食物源、適合的飛行路線、避開汙染區。經驗豐富的燕農表示,看不到的氣流與

燕子的飛行動向,是最難把握的部分。

所以我們養燕的人,有三個地方找而已,第一,牠每次回來睡覺的地方是在哪

裡,牠大部分都會是在同一個地方比較多,我們去找那個地方,第二,牠去找

吃的地方,因為他那邊昆蟲很多嘛,好像是紅樹林啊,那個地方就很多那個昆

蟲,紅樹林啊好像我們那個棕油園啊,我們要去找牠大部分去甚麼地方吃比較

多,探到這個地方多,我們就從那邊蓋那個燕屋,第三個就是他飛,從這裡睡

覺(到)吃東西,中間的地方(指飛行路線)。(阿土,訪談紀錄 2016.08.19)

5.3.2 地景的聲音:聲音技術創造空間

燕屋與仿燕聲是重要的養燕技術,是人為的技術,將屋內模擬成天然山洞,製

造燕鳥棲息的環境,吸引牠們來築巢,尤其用音響播放仿燕聲來引燕更是關鍵所在,

是既人工又自然的「混雜」技術與生產現場,呼應 Schafer(1977)所定義的聲景:

聲音是地景的生態特性。

58

doi:10.6342/NTU201803780
一間燕屋,最重要是靠它的聲音,放牠聲音嘰嘰嘰引牠進來,那個是很重要,

第二裡面的(曝光)度,燕子是很奇怪我跟你講,這個地方有就有,沒有就沒

有。(阿土,訪談紀錄 2016.08.19)

關於聲音設備,不論是市面上的書籍或經驗老道的燕農,都會知道一間燕屋是

從誘燕的聲音開始,也是燕屋能否成功的關鍵。然而要找到「好聲音」
、適合的聲

音,常常不是一蹴可幾的事。燕農阿木道出了有趣的發現:

最重要的是他的聲音…每個地方的口音不一樣,有些人說為什麼我放這種聲音

在這間鳥屋很多鳥,可是你拿放另外一間鳥屋,牠完全不要來聽。(阿木,訪

談紀錄 2016.08.19)

這與金絲燕的生物特性息息相關,群居鳥類對同類的聲音非常敏感,且回應同

類的聲音是本能反應,在黑暗中也能藉此辨別方向。這個誘燕的聲音是機器錄製的

仿燕聲,現今市面上容易買到的光碟 CD、經由完善的播音機器(當地人稱 speaker)

播出聲音,能使牠們誤以為是同類而被吸引過去。

圖片 27:燕屋內的天花板,左方的黑色方盒,就是用來播音的音響(作者攝影)

59

doi:10.6342/NTU201803780
仿燕聲有相當多的學問,基本上分為集鳥聲(引燕聲)、外聲、引導聲,與外

聲(小鳥聲)、白天、晚上等聲音種類,各由不同的音響來播放,也有不同的控制

器來控制聲音大小(阿木,訪談紀錄;郭淼澤,2012)。

錄聲音我們有錄幾段囉,一個是晚上放母親的聲音的囉,還有是放那個小鳥的

聲音,而且是很多鳥的聲音,…牠睡覺的時候有安全感,…一直重複重複重複

這樣。…白天就好像是刺激他的聲音的,…刺激給牠賀爾蒙的。(阿木,訪談

紀錄 2016.08.19)

圖片 28、29:不同形狀的 speaker 與分配的位置代表不同的聲音,


右圖白色的中空桿子為燕農檢查聲音的工具。(作者攝影)

圖片 30:控制鳥聲的音響,通常位於燕屋入口處,CCTV 的錄影可觀察屋內異
狀,或防制竊盜(作者攝影)
60

doi:10.6342/NTU201803780
5.3.3 燕屋的「害蟲」生態鏈

因地制宜的燕屋管理,除了謹慎選址,也仰賴長期觀察、身體力行、測試再調

整,親身實作的過程與結果,事實上非常耗時、耗勞力。不只燕鳥,包括燕鳥的生

態鏈也須考量進去。

貓頭鷹是最可怕的,會吃掉他的燕子啊,不是孩子,一天不是吃一個兩個,

一天他會吃幾十個。(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最怕是傍晚牠要回窩的時候,貓頭鷹要來抓那些燕子去吃…我是拿獵槍射殺

他,沒有辦法嘛。牠在樹裡燕屋洞(口)那邊,…牠在旁邊那個樹全部你要

砍倒,不要比那個燕屋高,那個樹比燕屋高牠來抓那個燕子就比較容易。
(燕

農小盛,訪談紀錄 2016.08.14)

除此,燕屋內還可能會出現老鼠、蟑螂、壁虎、蛇、白蟻,甚至猴子,有些動

物會吃鳥蛋、腐蝕木頭、破壞設備,於是有些燕農會用藥物,來驅趕這些害蟲。所

以像阿土和阿木老道的燕農在收別人的燕窩時,都會先觀察過該間燕屋,檢查這些

藥物是否滲進燕窩裡,因為有害人體食用。

我們要知道你用甚麼藥,那你用什麼方式來用這個藥,我們全部都要知道,用

藥也是有方式嘛對不對,你用不對他燕窩是在木板那邊,做燕的你把這個藥品

全部噴在木板人家吃了不是死了,所以我們也要知道你用的辦法對不對,不對

的我們也不跟你買,不過不對我們會跟你講。(阿木,訪談紀錄 2016.08.19)

因為我要買你的燕嘛,我一定要了解你用藥的情況,那你騙我我們會知道,你

講得有道理 ok 我可以接受,…我們會知道你有沒有騙我,那你沒有騙我,ok

我們看一看我們就可以跟你收這個燕窩。(阿土,訪談紀錄 2016.08.19)

燕窩價格高漲的時候,養燕看似是只需一次性投資、「請人來看」便能坐享其

成的投資事業。從上述對話來看,燕窩界裡知識傳遞的交流中,都要經歷燕農們的
6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實際認證後,過「你有沒有騙我」這關,才能建立起雙方的信任。然而,由於養燕

知識的隱蔽性、燕子「半野生-半馴養」的特性使得燕屋與仿燕聲技術難以標準化,

而造成知識傳遞的偏誤,更增添了養燕界社會關係的信任成本。

綜上所述,一棟成功的燕屋,人與動物相互協商的最佳結果。尤其越到養燕熱

潮的後期,更是需要在避免干擾的情況下,長期保持屋內的清潔、觀察金絲燕的一

舉一動透露出的端倪,再配合牠們的習性一點一滴微調燕屋設計與音響設備。此外,

燕屋仍是生態鏈的一環,附近的食物源、汙染程度、周圍樹木的高低,以及如何面

對金絲燕的天敵與害蟲,皆是燕屋管理的範疇。

5.4 小結:聲音技術延展「人-動物」的邊界地帶

仿燕聲是一把雙面刃,攸關引燕成敗,又可能干擾鄰居。回顧上一章世遺區與

燕屋引起爭議,除了燕農更改建築的外觀及內部結構、鳥糞的衛生問題、禽流感恐

慌之外,反對的最大源頭其實是燕鳥的聲音,一位在喬治市工作的受訪者阿聰表示:

(朋友住處)後面就是燕屋,…吵到整晚睡不了。…哎呀搞得滿生風雨吵得要

死,尤其放 24 小時很恐怖,隔壁的怎麼睡。…政府就把它拆掉,那時規定說把

這些響音機全部拆掉。(訪談紀錄 2016.02.03)

因此,如何正確地播放仿燕聲、考慮回音的方向、如何裝置音響,並同時顧及

鄰里的社會關係亦是門學問。總歸來看,氣流、燕子的飛行動向、仿燕聲的誘燕效

果等,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說明了人類無法凌駕於燕子,人類與動物互為主體性。

燕農只有不斷的觀察、調整屋內設計與音響的日常實作,才能處理這些不確定性。

厲害的燕農可以靠聽覺分辨出這棟燕屋是否成功、音響播的是哪一種鳥音,而一棟

成功的燕屋,就是燕農與燕子協商的最佳狀態。

養燕產業必須配合養燕的自然生態,因此形塑出具有生態特色的聲景,只能出

現在東南亞的地景上。此聲景特別之處,在於包含鳥叫聲與播音器兩種,有動物也

62

doi:10.6342/NTU201803780
有人工機械的元素,非常混雜的融合在一起,聲音技術模糊了人與非人之間的邊界,

而我認為聲景本身就是人-動物邊界地帶的最佳體現。

中國燕窩市場的刺激,東南亞各國相繼養燕,使這產業區域化、規模化,趨向

飽和,這行業無法無限擴張,當燕屋太多,每一間的燕子數量也會減少,這就不是

技術再好就能解決的事。所謂「成功」的燕屋,是人類技術與動物生態達成協商的

最佳結果,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觀察燕鳥在屋子裡的棲息狀態,包括瞭解「動物的

移動路線」。金絲燕的習性,既不完全圈養,也不完全畜牧;都市養燕也不完全是

「美國都市裡的雞」那樣「有機食農、都市田園生活」的脈絡,這個產業的特性,

無法明確被歸類於這些分類,也因此掉落在這些分類的縫隙中。

63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六章、國家條令、房地產業與燕窩市場

本章聚焦於人與燕子的關係如何影響馬來西亞國家法令的更動,從由下至上的

推動國家條令的改變,甚至成為國家重點經濟發展計畫。華人產業如何在國際上取

得貿易權、從馬來西亞合法化,到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燕商公會的出現,

馬來政府從反對,到列入《第十大馬計畫》
,與檳城反對養燕,形成對比。血燕事件

後冷卻與轉型,加工廠(產業化)
、改以保健食品為標準、訂定嚴苛的貿易條規(正

規化)
、溯源追訴系統的配置、反對燕商公會而出現的燕農公會。最後,延伸討論邊

界地帶的意義。

6.1 燕窩與牠們產地

由於氣候條件的差異,金絲燕無法棲息於有四季的區域,因此中國無法量產燕

窩,卻是絕對的燕窩消費大國,而產地東南亞的燕窩市場需求卻遠不及中國。

像我們馬來西亞本地也有點市場,但是比不上中國,應該說全世界的燕窩 80%

都到中國去了,都是華人在吃。(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東南亞的燕窩為何會成為中國人的珍貴食品?這場大陣仗的跨國貿易是如何

形成的?這要從食用燕窩的緣起、早期燕窩貿易的路徑,以及馬來西亞養燕華人的

組織形成談起。

6.1.1 消費國:中國人食用燕窩的起源

關於華人燕窩食用與消費的緣起,網路上大抵有兩種熱門說法,一種是相傳中

國唐代女皇武則天經常食用燕窩養顏;另一種是明代鄭和才是中國吃燕窩的第一人,

某次下西洋船隊遇難時,被迫停在馬來群島,因糧食匱乏,無意發現山洞壁上的燕

窩,便與部屬採摘、洗淨後充飢,效果意外的好,鄭和便將燕窩帶回給明成祖,成

了朝廷的貢品,順理成章有了「官燕」、「貢燕」的稱號(亦見於 Lim & Cranbrook,

2002)。

64

doi:10.6342/NTU201803780
這兩種說法,在現今燕窩的商業行銷中十分常見。無論「燕窩高貴化的由來」

如何被「發明」,事實上到底是誰做了什麼、在什麼時候把東南亞的燕窩引進中國

朝廷,這段歷史已不容易查證。不過顯見的是,這確實引起華人食用燕窩的風氣與

追捧,且早已成華人飲食文化的一部份。

6.1.2 生產國:早期燕窩的貿易路徑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為中國燕窩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之一,檳城、香港以及新加

坡,皆(曾經)是重要的轉口貿易港。馬國 90%以上由華人建屋養燕來生產燕窩,

原料約 90%銷往中國,其餘則是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大馬內銷的需求並不高。

燕農阿土說:「馬來西亞(燕窩)只佔全世界第二大,最大還是印尼,印尼一

年 2000 多噸,馬來西亞一年才差不多 600 噸而已。


(訪談紀錄 2017.02.09)」
,大馬

養燕歷史不會超過 25 年,產量也只是印尼的三分之一,馬來西亞的國界並無與中

國相接,在 1990 年代卻是東南亞重要的轉口地區。是甚麼條件使大馬扮演這個角

色?

以前很多燕窩都是從印尼、泰國,然後從馬來西亞轉口賣到香港去的,因為

馬來西亞的市場比較大,中國他們的那個 network..你懂嗎,馬來西亞人在中

國的那個認識的人比較多。還有一個理由,馬來西亞人是世界語文天才,對

不對?華語啦、英文啦什麼語都會講,每一個人都會講五六種語言。泰國他

們不太懂得講華語,印尼也是一樣,說他們沒辦法要做中國的生意一定要經

過馬來西亞。(阿土,訪談紀錄 2017.02.09)

在 1990 年代,大馬華人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掌控了華語

優勢,且與中國人的社群網絡也較密切。除此之外,我想起實兆遠的小田老闆說過:

「血燕風暴之前,只有馬來西亞可以出口中國,印尼因為禽流感疫區所以不被批准,

所以印尼燕窩很多都是運來馬來西亞,再出口,包括那個血燕 。( 訪談紀錄

2017.02.11)」。由此可歸納,大馬能扮演燕屋轉口地區的角色原因有四,除了大馬
65

doi:10.6342/NTU201803780
與中國社群網絡往來密切之外;第二,地理位置鄰近,印尼與東馬皆位於婆羅洲島

上;第三,小田老闆透漏當時東馬的海關檢疫相對寬鬆。第四,2004 年 1 月亞洲數

個地區相繼爆發禽流感疫情,包括日本、南韓、越南、香港、泰國、柬埔寨以及印

尼31,中國因此下令禁止印尼的燕窩進口。據小田老闆表示,身為燕窩大國的印尼,

其毛燕32因此轉口到東馬沙巴、沙勞越地區,再以「馬來西亞燕」的名義轉口中國。

這個轉口貿易的路徑,與 2011 年中國當局清查發現毒血燕全部來自馬來西亞

息息相關,6.2 節將詳述此事件對大馬養燕業的重大轉折。

6.1.3 華人燕商公會的出現、馬來政府的行業管制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國家,伴隨各族群不同的飲食文化,起初馬來人並不了解

華人為何熱衷於燕窩食品,連帶國內複雜的族群政治下,對華人「甚麼動物都吃」

抱有偏見與刻板印象。阿土說:
「馬來西亞政府也不知道的,因為以前他們都沒有

紀錄的,馬來西亞政府全部都是馬來人。(訪談紀錄 2017.02.09)」。除了族群文化

差異之外,還有一點顧慮是,早期金絲燕列於動物保護法之第一級保護的名單上,

因此馬國政府起初並沒有特別支持養燕。

因為(馬來西亞)政府一開始都不知道嘛,這行業在全世界就是華人在做,而

且馬來同胞對我們華人的文化習慣也不清楚,食物也不清楚,所以我們從事這

行業的人就有責任向政府彙報,向政府彙報你不能用個人(名義),個人沒有

力量,..我們要公會團體力量,部長會見你,國家官員會接受你的意見,因為

你是代表一個團體這行業。(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金絲燕被視為稀有動物的誤會解開,以及動物保護法寬限後,馬來西亞華人從

業者開始組成燕窩社群團體,為求燕窩貿易合法化、組織化,爭取國家政府對該產

31
「印尼證實爆發大規模禽流感」(2004.01.23 BBC 中文網)
32
毛燕,指採收後尚未清洗的燕窩。
66

doi:10.6342/NTU201803780
業的法規支持,於 1999 年率先成立燕窩商公會。卡叔回憶起當時創燕窩商公會的

情形:

所以我們創立燕窩公會,第一我們告訴政府,這個行業會帶給國家很大的外匯,

而且印尼他們做得很成功,也做得滿久的,馬來西亞後來起步,所以我們公會

主辦目的就是跟政府溝通,把燕窩資源的好、對老百姓的利益向國家匯報,讓

國家來支持跟鼓勵,
(…)給我們合法的經營,出一些條規,雙方都遵守的,那

我們燕農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政府官員甚麼該管、甚麼不該管,
(…)所以

那時候我們創公會的目的,主要是向政府匯報,讓這行業往健康的道路去發展。

(訪談紀錄 2017.02.16)

起初燕窩商公會成立的目的,即是華人燕窩商欲以團體組織的力量,為同行者

爭取相關權益,一來能向馬來政府申請養燕合法化的對口組織,二來該組織提供燕

窩從業者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當一國家內越來越多人投入養燕活動後,便浮現因

缺乏立法規範而衍生諸多的問題。然而,這個關於人與燕子的條令該如何制訂?我

在一個戶外吃飯的場合,訪談一位資深燕窩商栗伯的養燕經歷,他一開頭就談及養

燕的條令問題:

很多人都在投資這個燕屋,(…)但沒有一個國家有這種條令來給他們參考,

再擬定也不會很完美,因為是第一份。沒有立法你要用什麼法力來控制這個行

業?要立法沒有這樣簡單,因為需要很多資料,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這種行業,

很特別的。第一因為牠是野生的,野生鳥是沒問題,不過馬來西亞人民去引誘

他來在城市裡面,城市裡面有規劃人住的法律,鳥跟人同住在一起是沒有這種

法律的,所以沒有法律的時候政府就拿不到利益,所以政府一定要立法,要立

法又不懂怎樣立法,所以會很矛盾。(栗伯,2016.08.20)

許多燕窩老闆與報章雜誌皆一致表示這幾年來馬國已有約 6 萬棟燕屋、燕窩月

產量約 20 噸,短時間內大幅擴張的行業衍生不少問題,勢必要有相關法規的管制,
67

doi:10.6342/NTU201803780
如燕屋可以蓋在哪裡、仿燕聲的分貝量、屋內衛生管理、買賣燕窩的管道、燕窩食

品加工的監控等等,我訪談的官員表示這是棘手的問題:「這個相關的部門要分中

央跟州,而每個州有各自的指南,指南又不是法律(…),對獸醫局、農業局和城

鄉規劃局算是一個新的任務、新的作業方法(訪談紀錄 2016.02.01)」。

燕屋與都市空間的緊密連結,使得政府各部門須針對這個新興產業重新協調出

另一種作業方式。而我在田野中的觀察,以及不少資深燕農訪談過程中,發現燕屋

大量浮現於都市空間,與時下低靡的大馬房地產業有微妙的交集,因為兩者的「屋

內空間」產生了互補作用。

6.2 住屋空間微妙互補:燕屋熱潮與房地產低靡

馬來西亞養燕活動的熱絡,除了反映養殖技術的公開與普及化,以及中國經濟

起飛帶來可觀的奢侈品需求。由於養燕活動需有「燕屋」這樣的生產空間,這樣的

空間不限於鄉村或都市,只要有現成的屋子即可改建,或另闢成棟。本節將敘述養

燕與房產業之間的關係,以及養燕空間如何與檳城遺產區產生交會,分別歸類為「人

為/自然觸發的邊界地帶」,說明燕窩產業的蓬勃,不只引發養殖規範的問題,還

連帶影響了大馬房地產業的波動。

6.2.1 增燕於無燕之處:燕屋熱潮帶起低靡的房地產業

1990 年代始,東南亞房地產泡沫化,遇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馬來西亞房市

行情崩盤(AuYong 等人,2018),此時期低價的空置房屋反倒成為養燕熱潮的最

佳投資空間,能使用閒置屋子、又能以投資養燕作為一種新的致富手段,在不少華

人眼中是一舉兩得之計。

會賺錢嘛誰不要養,因為別的生意都很難做。因為你有三層樓,所以要租,如

果租得出去我不要養燕啦,租都沒有人租我又買了這樣幾十萬,租不出去,不

68

doi:10.6342/NTU201803780
如改一改。(…)因為這個鳥幫到人嘛,人的財路來嘛,大家都看到這個行業

可以發展嘛,開始發的時候是 2002 年。(栗伯,訪談紀錄 2016.08.20)

養燕業的熱潮促使許多空屋子改建成燕屋,反而意外互補房地產業的低靡,成

另一種投資模式,「燕屋房產」甚至成了當時經濟冰封期之下投資理財的新商機,,

如「燕雲會」是中國黑龍江與馬來西亞沙巴州燕窩公會的合資企業,沙巴州山打根

(Sandakan, Sabah)當地政府鼓勵招商引資,號稱擁有龐大的燕屋集群基地33。

在燕雲會的宣傳中,強調「一次性的投資」,如以 16.8 萬馬幣買下一棟 15 平

方米的燕屋,從選址、建設、屋內設計、引燕設備、燕窩採集到銷售等,全程由專

人負責與監控,投資客只要買下「套裝方案」,再花 3 到 5 年就能坐等成本回收34。

由此可見,投資人甚至不需具備養燕知識就能入行,因此燕屋房產被視為一種「輕

鬆、划算生意」的投資選擇。在燕屋房地產界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有車有房,

不如有間燕屋,你養燕子一陣子,燕子養你一輩子35」。

因為賺錢嘛,賺錢了我們就開始看哪個地方可以引燕,我們就去引囉,引了有

收入了嘛,我早期可以賣一公斤 6800、7200(馬幣)。我們現在不用本錢,因

為早期做了,我們八個月就拿回來了,因為買的便宜,買兩間不到 20 萬(馬

幣)。(栗伯,訪談紀錄 2016.08.20)

除了燕窩的市場價格,房地產的成本亦會影響燕農的養燕意願。某天吃晚餐的

時候,我從栗伯那聽來一個例子,栗伯 1996 年就開始研究養燕,他有個朋友投資

房地產虧本,請栗伯幫忙。栗伯將朋友的空置屋子改建成燕屋,預計以高價的燕窩

來彌補房地產的欠債。栗伯說著他替朋友解危的經歷:

早期這邊(土地與房子)沒有人要的,這邊還沒有建的時候,一間店都沒有開,

建了房子都虧本了,都要趕快賣掉。因為他的孩子要去讀醫科,他又欠銀行錢

33
「燕屋投資理財 經濟下行時代的新商機」 (2015.09.29 財華網)
34
「燕屋房產登錄中國 居民賺錢又添新渠道」 (2015.11.16 每日頭條)
35
「投資燕屋房產 賺 2016 年第一桶金」(2015.11.11 壹讀)
69

doi:10.6342/NTU201803780
不能供利息,叫我們幫忙。我們就拿他的店屋來開個洞,放引誘的聲音後,我

們就回去了。六個月後來看沒有燕,我就拿 Sitiawan 的鳥蛋來這邊,隔壁老房

子外有草燕,我們半夜像小偷這樣,加(金絲燕的)蛋給牠(草燕),活了五

六百隻才六隻進我那棟燕屋,六隻才兩個窩,我就講 ok 可以啦,開始多了,

我的工人每個月都來換那個(草燕的)蛋,換五千到一萬粒。(訪談紀錄

2016.08.20)

起初我不太了解「換蛋」的細節,便繼續追問,了解之後感到有些吃驚。栗伯

為了幫朋友增加燕屋的燕子數量,還會利用草燕、麻雀等他種鳥類,來孵金絲燕的

蛋,即「增燕於無燕之處」,大量繁殖成功。不論是為了要幫忙朋友還債,還是增

加燕窩收成,厲害的燕農總有意想不到的養殖技巧。姑且不細究動物倫理的議題,

分析與栗伯對話的語境,「換蛋策略」使當時某些房地產低靡的地區,在同一個空

間上開拓了另一門生意。相對於以燕屋與仿燕聲來引燕的方式,換蛋測略以高度人

為介入的方式,即「人為觸發的邊界地帶」,把燕種擴散原本金絲燕稀少的地方。

若將燕屋視為「人與燕子的邊界地帶」,指一種人為技術與自然野生的交疊之

處、無法切割的混雜空間,我可聲稱大馬燕屋補足了兩種市場的空間需求,一是中

國與東南亞、二是燕屋與房地產。前者,因中國經濟崛起與氣候條件差異,大馬產

燕正是服膺中國燕窩市場的需求,以及地理上補足中國先天空缺的邊界地帶。後者,

燕窩熱潮興起對燕屋空間的索求,正巧某程度補足了大馬閒置的房地產。以下我以

文氏圖的方式示意兩者之間的交集:

養燕業 房產業

屋內空間的交會處

圖片 31:養燕業與房產業的交集之示意圖
70

doi:10.6342/NTU201803780
6.2.2 燕居於無人之處:誰住的「活古蹟」?

不過,相對於栗伯在其他州「(人)增燕於無燕之處」的故事,當時的檳城則

是「燕居於無人之處」,情況恰好相反。檳城早已有金絲燕的存在,老字號中藥行

「余仁生」樓上即燕屋,是著名的案例。我從阿土先生得知金絲燕住在都市裡的原

因,其實是為了躲避天敵。而檳城喬治市入遺前閒置的老舊房子,反倒成了燕子的

躲避天敵的「安全居所」,這個空間即是「自然(動物)觸發的邊界地帶」,不少

新手燕農「借屋使力」把老屋改成現代技術的燕屋。

以前馬來西亞人是不會養燕的,有很多舊房子,像在檳城在馬六甲那個舊房,

因為是叫 prewar 戰前老建築,為什麼鳥會跑到這個戰前屋子呢,因為鳥很奇怪,

這種鳥類牠們也是很厲害的,因為牠們在森林有那個蛇阿其他的動物會吃掉牠

們的,所以牠們很厲害的,牠們就跑到市區裏面來,市區有舊房子,第一呢很多

人就是沒有住了,你懂嗎沒有人再住了。(阿土,訪談紀錄 2017.02.09)

在訪談約 20 位具有養燕經驗的馬來西亞華人中,從字裡行間多少可以辨別出

不同燕農面對金絲燕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阿土算是少數經驗豐富且做出一番規模的

老闆,不同於多數小燕農,他特別強調「燕子很厲害的、燕子很奇怪的」,彷彿在

阿土的視角裡,金絲燕是很有靈性的動物。

起初我以為阿土說的「沒有人再住了」是第四章介紹的屋租統制法令使然。其

實除了法令與屋價上漲之外,在根本上,現今房屋生活型態已經改變,以往老房子

的結構對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並不友善,因此居民紛紛新的住宅區。

(喬治市)以前很多人都已經搬家了,都沒有住了,有的買新的房子,有的樓

下做生意,樓上不管他啦。以前是樓下做生意嘛,樓上是住家嘛,所以他們賺

到錢搬出去了啊,搬到 taman36,就新的住宅區阿,搬出去住後(老房子)樓

36
taman:馬來文,住宅區之意。
71

doi:10.6342/NTU201803780
上是空的,所以呢,鳥就跑進來做牠的窩。那時候很多人也不知道那個到底是

甚麼東西,因為燕窩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個很高檔的產品,從以前到現在很

多人沒有吃過燕窩,只有聽過,但不知燕窩是甚麼東西,所以他們都沒有去管

牠,也沒有去採。(阿土,訪談紀錄 2017.02.09)

「樓下做生意,樓上是住家」這種住商混合的建築群,正是檳城文化遺產的特

色之一,樓上住家後來搬出去,空屋子就成了養燕的潛力空間。這些戰前老建築翻

身成後來的世界文化遺產,政府與市民一再以「活古蹟」的口號,呼籲保留老行業

與原居民的重要性。然而弔詭的是這些「活古蹟」卻越來越少市民居住,一位在檳

城工作的遺產研究者大珊,對居民搬遷潮回憶地說:

2000 年之後取消了屋租法令房價飆高嘛,那老房子就更沒有人要住阿,(很多

老人家)拿去出租、賺了錢他可以住外面的房子不就更好嘛,..因為房價飆高嘛

他也住不起阿,那他就去買房子阿或是租外頭的房子,所以喬治市那時候已經

流失一次非常多的人口。第二次 2008 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因為房價

飆更高,那更住不下去,原本住得下去也住不下去了,所以就只好搬走,所以

基本上是有兩輪遷移的,第一次是屋租法令取消之後,第二次是申遺成為世界

文化遺產之後。(大珊,訪談紀錄 2017.02.01)

大珊很有系統地梳理喬治市政策性事因與人口外流的年份。若對應養燕熱潮的

年份,從「拿去出租」可推斷出租的對象可能是部分的新進燕農。這也能解釋為什

麼全馬許多「燕屋化現象」會聚集在老屋子、老城鎮的原因,與屋租統制法令息息

相關。而喬治市擁有世遺光環後,其「傑出普世價值」便作為市民抵制燕屋化的遺

產實作,可以說是民間由下而上發起的文化政治手段。

「很多人會說喬治市很少人住,其實它有各種原因,屋價是其中一個原因,它

貴,另個原因就是它並不適合居住的地方(溫姐,訪談紀錄 2017.02.06)」,在喬

72

doi:10.6342/NTU201803780
治市長大、現為遺產工作者的溫姐,她分析其實不只是屋價的問題,並對現今喬治

市住宅與生活習慣的轉變有一連串細節的描述,有感而發的說:

以前我們在建設這個城市的時候,屋子是緊靠著馬路的,(現在)有車在你的

前面騎過,你會聽得很清楚。以前沒有問題,因為是馬車或腳踏車,路上摩哆

也很少,以前喬治市擁有一輛摩托車已經是很有錢了,所以噪音問題沒有這麼

嚴重。(訪談紀錄 2017.02.06)

第一,關於汽機車的噪音,在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戰前建築的設計當然無法

考量汽車的動向與停放空間。喬治市的街道狹窄難以容納太多車輛,找車位困難,

許多市民只能把車停在市政府的停車位,每日的停車費也是一筆開銷,上下班時間

更是塞車的尖峰時刻(見圖 33)。

圖片 32:緊靠馬路的戰前建築,街道狹窄難以容納太多車輛

73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33:上班時間的喬治市,由上角為地標光大(komtar)(作者攝影)

第二,關於老房子的保養,檳城是位於熱帶潮濕氣候的海洋島嶼,而溫姐說:

「喬治市是一座建在沼澤上面的城市」,部份多年的老房子已呈現破舊之貌(如圖

片 34、35),必須不斷的照顧。除了容易漏水之外,牆壁也必須使用可透氣的水

漆,因為一般的油漆粉刷容易剝落。

圖片 34、 35:部分的老房子已呈現破舊之貌

74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三,老屋子的排汙系統是在沖水馬桶普及之前興建的,因此檳城在 1930 至

1980 年末期,人們使用舊式馬桶,老房子後面會有一個井(即圖 36 右上方的「廁

所」),溫姐說:「以前久不久就會有一輛水肥車來抽走那些汙水。」以前有一群

喬治市市政局聘僱的「夜香工人37」挨家沿屋收集這些汙水,扮演維護都市公共衛

生的重要角色。

圖片 36:檳城老屋內部結構(圖片取自 GTWHI)

第四,關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喬治市的戰前古蹟群,屋內結構為狹長型且多間

相連,以往多是大家庭或是許多租戶住在一層長形建築裡,而現代小家庭頂多 4 至

5 人,轉換合適的家居大小也是很正常的。大珊一語道破地說:

37
「檳紀錄片團隊還原歷史.45 分鐘向夜香工人致敬」(2017.08.02 星洲網)
75

doi:10.6342/NTU201803780
滿尷尬的地方也在於說,喬治市的古蹟其實你也沒有把它發展成現代家庭可以

居住的一個環境,它很長、很大,門不就很小嘛,可是這一大棟房子,現在家

庭才兩夫婦怎麼可能住..(大珊,訪談紀錄 2017.02.01)

世遺的頭銜「凍齡」了戰前老屋群的樣貌,上述種種因素卻對現代人的生活來

說顯得居住不友善。高屋價、老房子的維修、汽機車噪音、停車不便、舊式排污系

統、家庭居住空間物理環境等,
「各種的問題令喬治市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它不

是一個居住友善的地方,做生意就沒有問題,因為你不住在這邊。(溫姐,訪談紀

錄 2017.02.06)」。溫姐這番話使我想起第一次田野時,和一個雲吞麵小販老闆搭

上話,老闆正是入遺後搬至市外,但仍在市內做生意的例子,他表示雖然無奈但還

是以入遺為榮。不過「你要住還是可以的,就要面對這些問題囉,還是有一些原居

民還是這在這邊,樓下開店樓上住的還是有,只是少很多了。(溫姐,訪談紀錄

2017.02.06)」。

於是乎,燕農先前將這些「不合時宜」閒置老房子改成燕屋,埋下日後與文化

遺產的爭議。古蹟區養燕並不是只有喬治市才出現的現象,大珊還開玩笑說,拿來

養燕或許還更能完善地使用古蹟內部的空間。

用古蹟養燕其實不只是在喬治市,在馬來西亞其他地方都有,..吉蘭丹州也很

多用古蹟養燕的,因為古蹟房子不太適合人住,(…),而且以前房子前面賣

東西,後面是當倉庫的,所以他現在只有某一些條件的行業才能夠滿足這樣的

需求,那現在如果...就是養燕業至少可用完整個空間,讓人住的話未必啊。(大

珊,訪談紀錄 2017.02.01)

戰前建築屋內有著老木頭的隔板,再將其對比燕屋的構造(見圖 7)
,皆屬狹長

的空間設計,兩者乍看的確有些近似,也難怪新進的燕農會選擇直接將老屋子改建

燕屋,因為老屋子的長型空間,以及潮溼老舊的木頭材質,這兩點恰巧地為養燕提

供「借屋使力」的現成空間。

76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37:燕屋構造(作者攝於雪蘭莪州官燕苑)

但萬萬沒想到,就在價格正好、養燕正熱門之際,馬國出口中國的血燕,於 2011

年被檢驗出亞硝酸鹽超標,燕窩的食安問題亮起紅燈,中國因而中斷與馬來西亞的

燕窩貿易。突如其來的噩耗,養燕熱潮消退,部分燕農也默默退出了喬治市的古蹟

爭議。

檳城州政府於 2013 年末至 2014 年初,將城內剩餘的 128 棟燕屋強制拆除後,

使《喬治市特殊區劃藍圖(SPA)
》中的「遺產區禁止養燕」這項條例更加確立,養

燕在遺產區裡成為敏感的話題。聽當地的朋友說,他的朋友家樓上聚集了不少自來

燕,以前很樂意向他人分享這份「飛來燕福」
,當爭議爆發後便不再敢向他人提起,

生怕觸犯了條例、或居民對燕屋嫌惡的敏感氛圍。

6.3 中國毒血燕事件後:質量競爭的燕窩貿易

本節說明血燕傳說的由來、毒血燕事件如何重創大馬新興狂熱的屋燕業,同

時卻也是中馬官與商嚴格控制此行業的開始,由外顯至內理改變大馬養燕產業的

發展走向。

77

doi:10.6342/NTU201803780
6.3.1 血燕傳說的真相

2011 年 7 月,中國浙江全省工商機關進行燕窩市場之血燕産品專項的清查行

動。清查結果顯示,血燕産品的亞硝酸鹽含量普遍超越國家《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

,不合格率為 100%。經初步調查,此次抽檢的問題血燕主要源
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於馬來西亞38(6.1.2 節有提及為什麼是發生在大馬而不是其他產燕國)。中國第一

財經日報 2013 年 11 月 13 日的報導39顯示

中國禁止馬來西亞燕窩進口已導致該國超過 90%的燕窩滯銷,只有少量的燕窩

製品出口到中國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長久以來,馬來西亞一直是

中國燕窩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但 2011 年,該國出口至中國的燕窩因質量問題

被全部下架,並停止進口,讓馬來西亞燕窩行業遭受嚴重打擊,瞬間跌入冰谷。

然而,此風波的源頭來自中國人之於燕窩,象徵高貴的社會地位,再者是「血

燕傳說」的誤信。2013 年 10 月中國主席習近平到訪馬來西亞,當時的國家元首端

姑阿都哈林(Tuanku Al-Haj Abdul Halim)


,就是將燕窩作為「國禮、國宴」贈送給

習近平40。這個「國禮」明示了兩點,第一,燕窩作為中馬友善外交的重要性;第

二,馬來政府已經認同這項華人食品能代表馬國的外交門面,以及燕窩所帶來可觀

的經濟利益與象徵意義。

中國人喜歡吃,香港人去賣給中國,中國有錢了就看到皇帝吃燕窩,他們請宴

會都用燕窩的嘛,送禮都用燕窩才有血燕風波的嘛。
(栗伯,訪談紀錄 2016.08.20)

好幾百年過後,其高貴的形象至今依舊,使得燕窩不只是燕子的口水,也象徵

「吃」出來的社會階級。關於紅色血燕,傳說中燕鳥唾液到沒有力的時候,為了哺

育後代仍會繼續吐血造窩,吐到氣力耗盡便死去,所以呈現紅色的燕窩便顯得「很

38
「燕窩造假手法曝光:血燕多由燕子糞便熏紅」 (2011.08.16 新聞晨報)
39
「馬來西亞燕窩價格下跌七成 急盼中方批文解禁」 (2013.11.13 第一財經日報)
40
「國宴擦亮我燕窩 習近平訪馬開啟重新出口中國曙光」 (2013.10.07 國際時報)
78

doi:10.6342/NTU201803780
補、很珍稀」,因此單價更高

(起初)中國人都不很了解,所以就聽這些賣的人說什麼血燕啊,很補、很貴

呀,一時間大家就吵血燕,把這個故事拿去講之後呢,當地人也相信這個鳥唾

液到沒有力的時候就吐血,吐血了就死了,(…)根本鳥沒有吐血,沒有這回

事,只是因為它的環境骯髒,裡面的糞便沒有去打掃,在山洞裡面沒有人打掃。

(阿金,訪談紀錄 2016.01.30)

阿金老闆表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血」這回事,燕窩會呈現紅色只是因為燕

鳥的生存環境骯髒,糞便裡有一個菌叫做硝酸菌,化解鳥糞後變成亞硝酸鹽,亞硝

酸鹽溶於水、清理空氣,往上升接觸燕窩後,經化學反應後呈現紅色,正好是中國

人喜好的紅色。

血燕風波可以講是人為的,(…)中國人就喜歡紅色的,血燕最好,但沒有這

樣多紅色的燕去賣,所以我們商家就開始動腦筋,怎樣弄給它紅色,有些人用

亞硝酸鹽,跟紅色很像嘛,這也是消費者的要求,不了解燕窩才有這個血燕風

波。(栗伯,訪談紀錄 2016.08.20)

許多不肖商人炒作血燕傳說,將燕窩染成紅色高價販賣,終於在 2011 年東窗

事發,聽幾位燕農說,毒血燕事件甚至蔓生「吃死人」的謠言。除此之外尚有以膠

水填補、白木耳、豬頭皮、樹脂加工而成的假燕窩等議題也被放大檢視,使中國人

對燕窩食品安全產生恐慌與不信任,一併暫時禁止東南亞的燕窩進口。

整個行業就癱瘓了。中國開始禁止不准賣燕窩,甚至不可以看到燕窩在架上,

不管你正不正規,全部就是下架,不允許燕窩在中國出現,當然還有一點點你

會看到,但國家政策上就是不允許。(當時還傳出)血燕有多毒阿,會吃死人

啊這個那個,你不是嚇到中國政府嗎,(…)所以..這四年多整個行業癱掉了,

就是因為處理的不當嘛。(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79

doi:10.6342/NTU201803780
馬來西亞頓時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客戶」後,無法出口的燕窩大量滯銷於國內,

行情瞬間從 5,000 馬幣跌至 1,000 馬幣以下,國內養燕業大受打擊,也為正炒得火

紅的養燕熱潮潑了一大桶的冷水。直到隔年,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官與商,針對毒血

燕事件進行商討,重新訂定燕窩貿易規則,卻也創造另一個結構不平等與群體分

化的濫觴。

6.3.2 淨燕先於毛燕:燕農公會的出現與抵抗

為了恢復中國燕窩消費市場的信心,2012 年 9 月 19 日馬來西亞衛生部跟農業

部亞與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局(CNCA)訂定《中馬燕窩簽署協議書》於南

京簽署,共有 15 條約定,起初規定每公斤燕窩只能含有 30ppm 亞硝酸鹽,為全球

之首擬定食用燕窩亞硝酸鹽標準41的跨國條約。

「你的設備其實如果真正要達到 GB16740 的
然而,受訪者阿強有些忿忿地說:

標準,一定要有潔淨房,你知道嗎,它是保健功能食品用的,那等級又高一級了,

很接近藥品的標準了(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從以往毛燕幾乎無限制的直

接出口,到突然間要求亞硝酸鹽低於 30ppm,這個燕窩的檢驗標準如同保健食品的

嚴格。

GB16740 是中國相關的食品條約,完整的名稱為「GB 16740-2014 食品安全國

家標準保健食品」,阿強表示若要燕窩達到這個出口的標準,加工廠內需設有「潔

淨室,又稱無塵室(clean room)」,一般的小本燕農根本難以負擔這設備的昂貴成

本。加上當時馬來西亞只有經過 8 家燕窩加工廠的處理,才能正規出口中國,這個

條約的訂定引起許多燕農不滿。

因為有利益集團在後面操作,不讓毛燕進口中國,故意把那些標準提的很高,

我們最反對亞硝酸鹽設在 30ppm,..很多專家認為其實不必設這麼高,因為燕

窩本身他不是成品,..一定要經過烹飪才能拿來吃的嘛,半成品你不必把他設

41
「馬來西亞制定燕窩亞硝酸鹽標準」
(2011.11.02 台灣經貿網)
80

doi:10.6342/NTU201803780
那麼高嘛,你把門檻設高..肯定有企圖嘛,就是那些我們所說的利益集團這八

家,因為他們的(加工)廠已有達到那個水平了,外面很多小廠、甚至有一些

加工家庭做不到阿,因為設備要花一筆錢去做,所以如果他們做不到,只有這

幾家廠我們的市場會很小、我們的原料會被別人控制,因為只有他們買,他們

不買我就完了,你明白嗎,所以他們收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到最後我們怕會這

樣,也一定會變成這樣子,如果是讓這八家來控制的話,所以當時我們就成立

(燕農)公會。(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前幾節卡叔有敘述,成立「燕商公會」是為了向政府爭取養燕活動與燕窩買賣

的合法化,而毒血燕事件過後,新條約訂定後,因利益分化也連帶分化出「少數燕

商」與「多數燕農」兩個對立群體,而「燕農公會」則為了對抗燕商的資本策略所

成立。阿強說,為了確保燕農群體的利益,須排除燕商、加工廠、收購場、中間商

的身分,經過嚴格的篩選後才能入會。

在我們這個公會裡面沒有加工廠、沒有收購場,沒有中間商,你是純燕農才能

加入,因為利益上有衝突嘛,
(…)所以我們每個會員進來一定要篩選過,..因為我

們要讓這個公會是純燕農的公會,我們不要參雜燕商、加工廠、中間商啦我們都不

要,因為肯定買的人要買便宜、賣的人要賣高一點嘛,所以不可能會在一起的,利

益上是衝突的,所以我們成立這個公會,推進這個毛燕正規進口中國,因為(馬來

西亞)
正規加工廠沒辦法消耗(大量毛燕) (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只有那幾家。

燕農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燕商」與「燕農」至此開始有明確的劃界。毛燕

不能直接出口中國,須在加工廠進行清潔、包裝,並符合保健食品的衛生標準才得

以進入中國,而擁有加工廠資本稱「燕商」,無加工廠者則歸類為一般「燕農」。

那 8 家能消耗的太少,所以如果不讓毛燕出口,就等於我們燕農宰割啦,你們

說多少就說少,因為供過於求沒人要嘛,很多窮的、很缺錢的燕農就賤價就賣

掉,賤賣你明白嗎,因為沒辦法他要還銀行利息,無奈他也要賣啊。所以這個
8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價格怎麼炒也炒不起來,所以我們公會我們就是要爭取..毛燕正規進口中國。

(…)一定要經過他們的檢疫區來審核,一定要有批文才能正規進口中國,台

灣不用,台灣只要我們那個樣品拿去檢驗報告過去就能進,台灣是那麼簡單。

(…)因為從來沒有燕窩吃死人嘛,所以我們當時就反對這個 30ppm 就是這

樣子,你們門檻設太高了,(…)什麼動機呢?就是你們想要壟斷,你們這幾

家做,不讓別人做。(阿強,訪談紀錄 2016.02.04)

毛燕不能直接出口中國,須在加工廠進行清潔、包裝,並符合保健食品的衛生

標準才得以進入中國,而擁有加工廠資本稱「燕商」
,無加工廠者則歸類為一般「燕

農」
。燕農自產的燕窩賣給加工廠清洗似乎變成唯一「正規」出口中國的通路,因

此價格也被吃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燕農們成立燕農公會,反對燕商的官商壟

斷,爭取毛燕直接出口中國,不必在國內經過加工廠的處理程序。公約重塑食品供

應鏈中經濟和政治權力的分配(Marsden, 2018)
,因此毒血燕事件後,出現了燕商

與燕農兩大對立群體,除了說明大馬燕窩產業的結構變遷,也顯示中馬燕窩貿易

已轉向標榜「食品安全」的宣傳路數上。

6.3.3 燕農另闢蹊徑:新的燕窩買賣模式

食品品質的生產與規範,高度受消費動態的影響(Marsden, 2018)
。2012 年《中

馬燕窩簽署協議書》實施後,雖然回復了貿易,但嚴峻的標準使得大量燕窩依然滯

銷於國內,燕窩價格持續低靡,對於重金投資不久的新手燕農來說是血本無歸,因

此部分燕農漸漸退出這行業。

(價格)突然間跌了下來,你就..完全沒有收入了嘛,那時候是求著人家,都

沒有人要買,當時的燕窩是真的沒有人來收購。
(…)購買了(燕屋)之後跟銀行

貸款,然後他本來的正業當成副業,把養燕當成正業,這個是最大的傷害。
(訪談

紀錄 2017.02.11)

82

doi:10.6342/NTU201803780
聯想起第三次田野的時候,我乘著當地朋友的車行駛高速公路上時,看到路邊

只有氣孔的灰色房屋上貼著「燕屋出售」的紅單子,我想屋主多少也是受血燕事件

影響吧。阿強甚至也表示:
「當時價格突然間崩潰下來了,那時的燕農很多都很辛

苦,產量不多、價錢又沒有、銀行又追債,甚至也有人為了這個自殺的也有…」。

而曾經的雨後春筍的「燕屋專家」也隨著行情的慘澹而銷聲匿跡,部分燕農也開始

回歸原本的行業或轉行。

另一方面,留下的燕農發展出新的燕窩買賣模式,包括家庭代工、競標活動、

遵循相關法規的規範,成為緩解燕窩市場慘澹的方式。第一,如阿木老闆說,那些

滯銷的燕窩是以家庭代工的方式自行挑毛、自行吸收處理。第二,我在當地雜誌上

翻閱到,這期間同業者在國內舉辦「毛燕競標活動」
,主要是為燕窩從業者提供一

個交流平台,互相交流彼此的引燕技術,同時以更好的價錢售出燕窩,直到解決燕

窩進口中國的問題。競標活動可以第一時間接觸來自中國、香港、泰國及本地的燕

窩收購商,當面與他們洽談細節,同時也可了解整個行情與整個市場的趨勢,而中

國還是最主要的收購商(潘康瑞,2014)。

第三,行業內具有號召力的燕窩業者,也呼籲養燕人遵循農業及農基會(MOA)

的政策,如註冊成為合法的燕屋、獸醫衛生證書等,證明有關燕屋的衛生管理是受

政府承認等,同時也希望政府可以加強審核,以確保出產的燕窩不再非法超標,不

會再有同樣的問題發生,也讓燕窩業者可以有所保障(潘康瑞,2014)
。除此,還

得裝設「溯源追溯(RFID)」系統,指每粒燕窩上都須附上二維碼,一掃就知道這

粒燕窩來自哪國、哪個地方的哪間燕屋,中國方能提高接受馬國燕窩的意願。

不論是行業內的公眾人物與受訪者皆表示,目前全國預計共有 6 萬間燕屋,每

月產量平均為 60 頓,為僅有 1 萬間燕屋是有註冊的42。其原因可能在於取得正規

養燕執照、燕屋執照的標準提高、申請程序繁瑣、考量族群政治的國情等,以及金

42
「馬興松:樂觀看待中秋節市場 燕窩銷量料年内復甦」(2015.07.01 南洋網)
83

doi:10.6342/NTU201803780
絲燕「野生-畜牧」的特性,以至於「哪裡可以養燕」與「哪裡吸引得到燕子」常

常是兩回事,因此劃分「正規與非正規」
、「註冊與未註冊」之間的界線,也變成一

件很政治的事。

以下我將馬來西亞燕窩產業的發展歷程整理成表格 1,以即將燕窩價格漲幅與

對應大事件整理成表格 2。

生產 燕窩
大事件 中國 馬來西亞
模式 處理

洞燕 - (東馬的洞燕的自然生態) - -

第一批:1990 年代末,經濟刺激,

印馬技術交流時期,特別是印尼

棉蘭與馬來西亞實兆遠(1996 年
毛燕 屋租統制法令
印尼泗水會議以及 1997 年印尼排
直運 廢除
華運動的間接影響)
,成功率相當

高;燕商公會成立,要求政府合法

化養燕產業。 經濟

第二批:2000 年代中期,馬來西 起飛 喬治市入遺、政


屋燕 毛燕
亞漸漸自成養燕技術,大幅蓬勃 府支持養燕產
直運
發展。 業

第三批:2010 年後,過度飽和,

毛燕 成功率最低,且國內勞工資本高, 遺產與燕屋的

直運 許多燕農(半)放棄經營或轉至泰 衝突

國、越南或印尼。

加工 2011 年尾後:慘淡期,許多人退 2011 年尾血 遺產與燕屋的

廠壟 出。中馬燕窩貿易結構大幅改變, 燕事件、2012 衝突強制解決

84

doi:10.6342/NTU201803780
斷、 走向安全食品的認證系統模式, 年 習 近 平 掌

家庭 大量的滯銷燕窩賤賣,或以家庭 權 後 反 貪 腐

代工 代工的方式自行吸收。燕農公會 政策

成立對抗壟斷。

加工 2014 年燕窩市場景氣回升至今, 2016 年二胎

廠路 許多業者走向正規加工廠之路。 政策實施 -


表格 3:馬來西亞養燕產業的發展歷程(整理至多位養燕參與者的訪談稿)

年份 一公斤毛燕/馬幣 因素

1990 年代末 5000~6000 多 -

2001 最高 7000 -

2004 跌至 4000 SARS

~ 4000~5000 -

2008 2000~3000 中國北京奧運,海關嚴謹

~ 4000~5000 -

2011 1000 以下 血燕事件

2012 1000 上下 中馬簽約

2013 1000~1500 -

2014 1500~2000 -

2015 2000~2500,年尾 3000 印尼大量燒芭,燕窩減少

2016~2017 2000~3000 -
表格 4:馬來西亞燕窩價格的起落(整理至多位養燕參與者的訪談稿)

85

doi:10.6342/NTU201803780
6.4 「死不了」的行業:燕窩產業的不同想像

馬來中央政府歷經 1996 年印尼泗水會議,經歷與這項華人產業的磨合期,再

到 2011 年中國毒血燕事件的慘澹,開始將養燕業的各種庶務列入法規流程。有訪

談者表示「合法化後政府才能藉此收稅」
,甚至納入《第十大馬計畫》
,說明國家開

始看重燕窩外匯的潛力,與喬治市華人對養燕的抗拒呈現反差。

6.4.1 燕可富國:《第十大馬計畫》

燕窩是華人飲食文化的一部份,但在華人比例全馬最高的檳城喬治市,卻成了

「過街老『燕』,人人喊『吵』」。然而,馬來中央政府後續是支持養燕的,甚至

在血燕事件的同年將其列入《第十大馬計畫》,為國家經濟潛在外匯收入的重點項

目。資深的燕農阿木對此生動地描述:

馬來西亞有十三個州,中央政府是鼓勵,我跟你講,全世界的燕窩市場一年

是占在美金將近 700 億。…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就看到這個機會嘛,所以就是

把鳥類..以前是保護的那個法律改掉。(阿木,訪談紀錄 2017.02.09)

一 言 以 蔽 之 , 燕 窩 產 業 在 國 家 經 濟 轉 型 計 畫 (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簡稱 ETP),以及 2011 年至 2015 年《第十大馬計畫》


(Tenth Malaysian

Plan,10MP)底下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要支柱經濟產業之一。

今天馬來西亞已經是合法的,政府鼓勵你出口、鼓勵你去做,貸款鼓勵農民從

事這行業來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尤其是我們首相曾在幾次巫統大會裡面,很

多社交場合裏面,就有提到燕窩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收入,第一油棕、第二是

燕窩,我還拿了一個照片是納吉43批給我的,就是我們這行業的最佳成就獎。

(卡叔,訪談紀錄 2017.02.16)

43
,馬來西亞前任首相,於 2009 至 2018 年在位。
納吉(Najib)
86

doi:10.6342/NTU201803780
細部來說,在馬來西亞農業暨農基工業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Agro-Based

Industry Malaysia, 簡稱 MOA)官網上,可看到十二個國家關鍵經濟領域(Twelve

National Key Economic Area,簡稱 12NKEAs),說明著是一項由國家支持而非私人

單位,被視為引領馬來西亞具有潛能的經濟活動,將直接貢獻馬來西亞的經濟成長,

並反映在總體國家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工作機會指標上,以及吸

引頂尖人才的能力上。

MOA 官網寫著「NKEA 又分 12 個次項,即石油、天然氣和能源、棕油、金融

服務、旅遊業、電器和電子、批發零售、教育、保健、通訊內容和建設、農業,以

及大吉隆坡等地域計畫,目標為提供就業機會、增加鄉村收入與確保國家食品安全。

在不包含工業作物如油棕與橡膠之下,2009 年農業部分已貢獻 200 億產值或四分

之一馬來西亞的 GNI,而在 2020 年之前的目標希望達至 214.4 億,且創造 74,000

額外的工作機會。」雖然官網宣稱政府支持,不過其中 92%的資金來自於私人界,

其餘 8%則來自公共領域44。

MOA 官網同一個頁面之末特別介紹了 NKEA 第 11 項:農業,以高經濟成長

潛力為重點項目,並再針對各項分為 16 個入口點計畫(Entry Point Projects, EPP),

包括高價值藥草生產、燕窩生產、海藻養殖、漁產養殖、牛群與油棕共存、水果與

蔬菜、乳製品等等。燕窩產業即是 EPP2,將其列為增加國家經濟收益之新興產業,

官網對 EPP2 描述:「政府的目標是在 2020 年之前,燕窩產業佔有全球市場的 40

%、增加產量約 290 噸至 870 噸,以及提升國內加工下游產品的附加價值,作為一

個具有公信力的供應者並解決行業內的挑戰,以此建立馬來西亞的地位。」

其政策為「每年新建 2,000 棟燕屋和 6 個燕窩批發中心來增加上游產品的產量,

接著引入檢測系統,改進「良好畜牧業實踐」(Good Animal Husbandry Practice, 簡

稱 GAHP)計劃的監測和實施,以及金絲燕和加工廠房的「良好生產規範」(Good

44
「馬來西亞經濟轉型計劃 冀 2020 成高收入國」 (2010.09.02 大紀元)
87

doi:10.6342/NTU201803780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簡稱 GMP),開發產品加工和研究活動,增加本國下游產

品和金絲燕窩的清潔生產。」

在馬來中央政府的琳琅滿目的經濟政策中,除了在 NKEA11 支線裡的 EEP2 看

到燕窩產業的蹤影之外,也能在 ETP 底下的 2012 年推動的生物經濟轉型計畫

「Bioeconom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BTP)」中「生物農業」一環看到「燕窩

與下游產品」項目,列在 BTP 的產業中皆有相關的租稅獎勵與補助措施,BTP 目

標為「於 2020 年前能增加國民所得毛額 480 億馬幣,創造 17 萬個就業機會,吸引

500 億馬幣投資額45」。

以上皆可顯示「燕窩與下游產業」在近 10 年來高度被馬國政府重視,並視其

為可推廣國家經濟成長的高價值產業。相較於以往受〈野生動物法〉限制時期,馬

來政府對燕窩產業的態度,可以說是大幅翻轉。

不論是中國市場需求、國家政策支持,還是 2011 年血燕事件的衝擊,促使馬

來西亞燕窩產業,從原料生產為主,到現在某些具有加工廠資本的燕商與燕農開始

致力於發展燕窩的下游工業,如走向衛生高標準的保健食品,或者燕窩相關的美容

產品。可以確定的是,此轉變與毒血燕事件的後座力脫離不了關係。

(血燕事件)後來就問題囉,要靠國家去了解這個燕窩真的有這樣毒嗎?沒有

這樣毒的。所以中國也了解了,他的大學也做研究、也做下游工業了,在一個

國家這樣貴的東西你賣給中國,中國不是傻了,他買你的燕窩回來他做很多下

游的研究。上游是燕農,下游是工業了,原料拿到你手上做美容、研究看可以

做什麼藥,有可能研究出來之後可以抗癌啊。上游是鳥屋,出產的地方(我:

中游呢?)加工廠啊,我們加工廠不是加什麼工,是清洗啦,清洗就可以燉來

吃了嗎,這個是我們有做,像他們(做下游美容或醫療研究的人)做更有專業

的,..這個價值又飆回來囉。(栗伯,訪談紀錄 2016.08.20)

45
「政府領軍 《馬來西亞》生技向錢衝」(2017.07.17 taiwantrade)
88

doi:10.6342/NTU201803780
血燕事件過後,除了使馬國燕窩業走向結構化,馬國中央政府開始重視這項華

人經營的產業。同一年《第十大馬計畫》國家政策也因應支持上游(燕屋)、中游

(加工廠洗淨)
、下游(加工食品、美容產品)的燕窩產業鏈。除此之外,2014 年

馬來西亞農業部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CAIQ)合作,為打擊冒牌和參假行

為,仿照其他食品安全追溯系統,開發「燕窩溯源追溯管理」的平台,每粒燕窩上

都要有一串 16 位 CAIQ 溯源代碼,一掃就能查看該粒燕窩來自哪國、哪個地方的

哪間燕屋。然而,溯源碼的產地標示的正確性與一致性又是另一個存疑46。

6.4.2 喬治城的華人反動、馬來政府的國家推動

對於遺產區是否適合養燕,燕農群體中也有不同的聲音,爽直有主見的阿強也

說「因為是文化遺產嘛,就是不准、不能養啦,也有人偷偷去養也有啦,但很少(訪

談紀錄 2016.02.04)」
。而當居民與燕農還在為此爭鋒對峙時,中國黑心食品毒血燕

事件恰好幫助州政府面對此事件的激烈張力,我有幸能向當時負責的議員訪談,他

表示:

對於養燕業者他們也很無奈,(…)正好又發生中國大陸的黑心食品,一堆報

導說這個燕窩有假的、有添加劑、亞硝酸之類的,突然之間這個市場需求往下

降,加上最近習近平又打貪打奢侈,國際價格又低,這部份相交在一起的時候,

在這個節骨眼上面多少幫助了州政府面對這個很激烈的張力,他們自然有些也

不太執著了,反正沒有價格阿,銷路不好了。然後古蹟區他又看到很多這種古

蹟咖啡店阿,可以轉換成做其他的,那這樣慢慢的轉換,這幾年雖然這個對立

還是有,但是已經軟化下來,他們也沒有再吵吵鬧鬧,不然一開始他們很多抗

爭啊。(訪談紀錄 2016.02.01)

血燕事件瞬間凍結中馬燕窩的流動,燕窩大量滯銷於大馬,這個跨國的事件反

倒成了喬治城與燕屋衝突的偶然緩頰。又,入遺後的吸引大批國內外的觀光客,因

46
「食品溯源亂象調查:2 分錢一个追溯標 產地随便寫」(2015.06.23 新華網)
89

doi:10.6342/NTU201803780
此許多燕農眼見銷路不好,便不執著於持續燕屋投資,也改建為古蹟咖啡店、博物

館、紀念品或旅舍等遺產觀光事業,為期幾年的抗爭稍軟化下來。2014 年初,給予

燕農的搬遷期一到,州政府強制拆除遺產區的燕屋數量仍高達 128 間47,可見 2008

年入遺時的數量之多。而戰前建築群的內部使用空間,由於都市地景意義的改變,

使燕屋在遺產區已成禁令,而出現「養燕空間」置換成「利於遺產觀光消費空間」

的現象。

然而如 4.3.1 提及同時入遺的馬六甲,卻沒有發生市民燕屋掃除運動。除了馬

六甲城的燕屋為數不多之外,我訪談一位從事文史工作的馬六甲人,她表示政府推

動入遺是發展觀光,與推動古蹟保護的檳城相比,兩者的出發點不同,因此馬六甲

政府可能認為養燕可以帶來經濟收入,所以沒有特別干涉。另一方面霹靂州實兆遠

曼絨縣(Manjung)為大馬屋燕技術發源地而有「燕子城」之稱,當地政府欲將燕

子作為「城鎮符號」,仿造大馬旅遊勝地-蘭卡威(Langkawi)之於老鷹。可見養

燕業在同個國家、不同地方,卻有不同的政策與發展想像。

除了第四章詳述的原因,包括噪音、衛生、老行業的辯駁,以及「集體除遺焦

慮」之外,議員補充有一種更激進的談法是牽涉到種族議題。

甚至還有比較激進的想法說,你們這樣關掉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是華人

來掌控的,養燕幾乎都是華人,(…)雖然是不對的,不過..就是說長期馬來

西亞種族政治的氛圍底下,有一些業者甚至有拋出講說,就是因為種族的關

係你要消滅掉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是我們華人在做的,你們馬來為主的

政府吼,對我們有偏見怎麼一定要我們搬掉,當然那個是不對的啦,在那個

長期馬來西亞政治種族的氛圍底下,好像又可以拿起來炒作,當時確實是有

人這樣子談,喔你要把我們消滅掉,但是這個只能隨便帶過這樣子…(訪談

紀錄 2016.02.01)

47
「古蹟區 128 燕屋已遷出 世遺除名危機解除」(2014.02.07 光明日報)
90

doi:10.6342/NTU201803780
馬來西亞的三大族群一直都是敏感且深植民心與國家政策的議題。雖然議員表

示馬來政府與養燕的華人的說法是少數聲音。儘管如此的重重風波,燕窩在消費端

的魅力仍絲毫不減,我問從低谷挺過來的大田老闆為何選擇堅持繼續養燕?他說:

「這個產業已歷經幾百年,不容易死,等低潮過後價格一定會回升。因為,有華人

的地方,就有人吃燕窩。」

6.4.3 哪裡可以養燕?推移的邊界地帶

養燕活動打從在馬來西亞狂熱起始,就已是一個失去平衡的產業,許多抱著躺

著發財夢的新手燕農,不久便面臨燕屋飽和、成功率低、騙局多,以及血燕事件衝

擊而虧本的困境。

由於這行業在大馬興起得太急太快,馬來政府事先也不大了解燕窩全球市場的

外匯潛力,對這項「都市裡的非典型畜牧業」一開始沒有太多相關的法令規範。現

在面對居民的投訴,某些州政府也開始制定相關條例,如發行養燕指南(1GP)來

管制哪裡可以、哪裡不可以養燕,如郊區可養、住宅區不可養,檳州的議員表示:

當然你說有沒有比較完整的規劃,也有,有一些其他州屬就規畫了一個養燕

生態園區,由州政府配合私人企業成立比較專門的規劃給這個養燕業者,那

到現在為止檳城州是沒有啦。(訪談紀錄 2016.02.01)

除此之外,還需向不同單位申請燕屋與養燕執照等繁瑣的行政程序,才稱得上

合法養燕。該議員表示,與養燕相關政府部門為獸醫局、農業局、地方政府部門(指

市議會),以及城鄉規劃局,這些相關部門又分中央和州。獸醫局主要管制養殖、

疾病等問題;農業部關係的主要是在入遺之後規畫適合養燕的區域;所有燕屋的批

准、職照須交給市議會與城鄉規劃局來審核,也就是說,須由獸醫局發授養燕職照、

地方政府批准燕屋建設。

養燕在法規裡屬畜牧禽鳥類,同雞鴨的規範,即並非隨地都可以養,當養燕活

91

doi:10.6342/NTU201803780
動發生社會衝突時,各州農業部訂定養燕指南,作為亡羊補牢之計。據該議員表示,

其中規定養燕的區域如下:第一,農業地段得以養燕,但稻田區除外,以避免減少

稻田面積,嚴格來說稻田地與一般農作地是分開的。部分州屬有專門畫設養燕的區

塊,檳州目前沒有;第二,商業區(不包括古蹟區)得以養燕,但須離住宅區有一

定的距離;第三,住宅區不得養燕。第四,混合商業區最具有爭議;第五,古蹟區

不得養燕。

然而,由於養燕產業內部的利益分配、申請的行政程序繁瑣、考量族群政治的

國情,以及金絲燕「野生-畜牧」的特性,法規實行的效果仍然有限。利益分配方

面,雖然重新恢復兩國的燕窩貿易,跨國食安問題重組大馬燕窩產業的結構後,燕

商掌控國內燕窩原料的「正規通路」,一般燕農難以負擔勞力與設備的昂貴成本,

兩者利益分配十分不均,因此許多燕農的周轉並不順利;行政方面,取得正規養燕

執照、燕屋執照的程序繁瑣、標準也隨之提高,且合法地點不一定能成功引燕,因

此不少引燕活動依然以私人經營的模式進行。因此,「哪裡可以合法養燕」與「哪

裡吸引得到燕子」常常是兩回事,因此劃分「正規與非正規」
、「註冊與未註冊」之

間的界線,也變成一件很政治的事。

檳城喬治市因地景的意義改變,以及在居民的遺產實作中,人與燕子邊界地帶

無法達成協商,文化遺產區成了禁燕區,抗議的居民也終於不必再忍受過度引燕聲

的干擾。其實熟知燕鳥習性的養燕人都了解,只要在特定的時間,開特定的音量,

就能達到最佳效果,不必開到最大也不必播放 24 小時,即是在 5.2.3 節所提的集體

偏誤。

92

doi:10.6342/NTU201803780
圖片 38:白天租處對面的公寓,數隻燕子在窗外繚繞(作者攝影)

住在引燕聲播放不斷燕屋旁到底有多吵?我初訪喬治市的時候,是爭議結束不

久的 2016 年,經當地朋友的介紹,我住在可以看到光大(komtar)的小租處,這裡

是鄰近世遺區的邊界外。那時才剛進田野,還沒實際看過燕屋、也沒聽過燕鳥的聲

音,田野的第六天晚上,外頭些許的吵雜聲延後了入眠時間,我走到陽台一探究竟,

發現一群像黑蚊的生物在白色公寓外飛舞(圖片 38)
,晚上視線不是很好,看了許

久才靈光一閃:「這不會就是我要找的燕屋吧?」當天的田野筆記上寫著:

竟然發現住的地方斜對面就是燕屋。這六天以來居民一提燕屋都說現在沒有囉,

要去別的地方看了、政府禁止了。朋友周武(化名,古蹟修復建築師)幾天前

從陽台看出去還說「這裡應該沒有燕屋囉」
,然後今夜活生生的燕子群吵雜地飛

進飛出。(田野筆記 2016.01.22 凌晨 2 點)

邊界地帶並沒有消失,而是推移到禁燕區之外了。

6.5 小結:與國家經濟政策相互牽動的邊界地帶

如本章開頭卡叔的引言,早期屋燕的生產模式非常神秘,燕屋的外型跟一般的

工廠十分相似,時常大門深鎖,屋主通常也不願意多向外人透露,使得這樁養燕生

93

doi:10.6342/NTU201803780
意多為華人族群內的隱密生產活動。因此,早期非行內人、甚是非華人對燕窩的印

象多大都只是山洞採集。由此可知,早期養燕業的祕密特質,加強了不同族群對燕

窩產業的想像差異。隨後中國燕窩市場大開,養燕技術在 1990 年代末也開始從印

尼傳到馬來西亞,以及大馬華人透過養燕業在地合法化,這門生意的經濟貿易前景

漸漸受到國家矚目。

再者,從卡叔、阿土與栗伯等語境中得知,西方國家認為山洞裡的金絲燕十分

稀有,須受到動物保護法的一級保護,且西方人與馬來人的掌政國家,對於華人燕

窩買賣經濟與食用習慣的了解並不豐富。因此,為燕窩產地國之一的馬來西亞,逢

中國經濟起飛,燕窩的經濟發展潛力不會在國家產業的原本規劃中,也就是卡叔與

同業人成立燕窩商公會來與政府溝通的原因。

然而,燕窩市場常受到食安、禽流感等問題而波動不斷,特別是 2011 年血燕

事件,一方面緩和檳城古蹟區與養燕業者的衝突,一方面衝擊大馬燕窩業,連帶捲

起一串假燕窩、添加劑、亞硝酸鹽超標等負面報導,這些食安問題引發中國消費者

的恐慌,一度禁止馬來西亞燕窩進口,加上中國總書記習近平的打貪政策,造成市

場需求大幅驟降,亦是東南亞燕窩貿易走向「規模化、企業化、正規化、高標準的

食品規範」的轉捩點。

古蹟區與養燕業者聲音漸緩下來的原因是血燕事件,假燕窩、有添加劑、亞硝

酸鹽超標等負面報導,一度禁止馬來西亞燕窩進口中國,加上中國總書記習近平的

打貪政策,造成市場需求大幅驟降。在這節骨眼上很大程度幫助州政府面臨此衝突

事件的張力,在這種成為「正規」的條件如此嚴苛的結構底下,缺乏淨燕設備的個

體戶燕農,便只有將燕窩固定價格賣給大企業的選擇,因此淡出這項投資,回歸原

本他們的行業,或轉移至鄰近國印尼或泰國養燕,改變了以往個體燕農散戶的社會

經濟關係,而形成更具目的性的組織-燕農公會。

綜上所述,燕屋作為人與燕子的邊界地帶,即跨物種混雜的共存空間,能藉由

自然或人為的方式觸發,需要地域氣候、養燕知識、燕農日常觀察與實作等條件,
94

doi:10.6342/NTU201803780
來維繫邊界地帶的運作。大馬的燕屋空間扮演兩種空間互補的角色,第一,在國際

上作為原料生產地,補足中國先天缺乏氣候條件的邊界地帶,服務中國高級飲食文

化的需求;第二,在國內作為住屋空間的微妙互補,也補足大馬國內房地產低潮的

閒置空間,「燕屋房產業」在養燕熱潮時成為一種振新的方式。

本章梳理了這項華人產業如何在國際上取得貿易權、爭取國內合法化,到成為

《第十大馬計畫》中的國家經濟發展項目。在此過程中牽動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馬

燕窩貿易協定、哪裡可以養燕的相關法規、納入馬來中央政府的經濟計劃等,皆顯

示了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華人組織的力量,由下而上地刺激國家條令的因應修改,

而非國家由上而下。

6.6 討論:邊界地帶的二元悖論?「協商」邊界地帶

在 Michel(1998)對於邊界地帶的定義裡,蘊含「兩者之間(between)」
、模糊

化的邊界之意,說明邊界地帶其實是基於二元而生的概念。然而,是本來就有二元,

還是研究者後設地用此概念豎立二元?反而鞏固了二元對立,再用邊界地帶打破?

又,邊界地帶除了告訴讀者「界線模糊、很混雜、很動態」之外,還能如何延伸討

論?

當代人文地理學家似乎偏好討論二元,在 Cloke 等人(1999)寫的《人文地理

概論》的第一大章,就是分別以自然-文化、社會-空間、在地-全球、結構-能

動性、自我-他者、影像-現實,為六個小章節作為對基礎認識,是否反映了我們

打從接觸地理學開始,又或者當西方自然科學始祖-笛卡爾的二元論-16 世紀成

為顯學之後,戴著二元的濾鏡作為觀看世界的方式,便成為一種隱性的集體意識形

態?這也就是 Latour(1993)欲以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簡稱 ANT

理論),試圖挑戰二元框架的本體論世界觀。

邊界地帶本身預設了二元,假設若真的找到非二元的方式討論人與動物的關係,

如果不是討論「兩者之間」,原本拿來解套的邊界地帶便會出現矛盾。於是,我該

95

doi:10.6342/NTU201803780
如何回答第四個研究問題?

當研究者自身呈現「當局者迷/不知者迷」
,回到緒論提及的「狼人分類問題」

重點或許不是在狼人是屬於人、還是怪獸,而是如何與魔法世界連結,找出斷裂之

處進而緩解狼人困境。回過頭來,不論是自然世界將人二分為男與女,人類的語言

(至少中文與英語)也以「人與非人」區分自我與他者,「二元、二分」早已深植

地難以連根拔除。然而二元本身又有甚麼問題?其實不然。問題出在「二元對立」

二元不一定對立,與其說「跨越/超越/打破二元」,我傾向以「協商」來描述兩

者的連結。

根 據 牛 津 英 語 辭 典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簡 稱 OED ) 對 「 協 商

(negotiation)」的定義:意旨兩者之間沒有(第三方)決定者,並透過技巧性或操

縱的方式,來繞過或跨越某些障礙,以雙方同意為目標,與對方討論特定議題的過

程。如同第五章的論點:一棟成功的燕屋是人與動物協商的最佳結果,燕農技巧性

地提供房子與聲音給燕子,燕子來築巢,就是一種跨物種之間默會的「同意」;驗

屋技藝與聲音技術的調整與實作,便是一種與「對方討論特定議題的過程」,即是

本文的「協商邊界地帶」。

96

doi:10.6342/NTU201803780
第七章、結論:邊界地帶不只是共存空間

檳城文化遺產與燕屋的議題,浮現全球化下的地方問題。此大量燕屋的地方浮

現,反映了中國燕窩市場大量刺激的全球脈動,以及全球金融風暴引發印尼華人逃

難帶來的屋燕技術,使得馬來西亞傳統山洞採集不再是主要的生產模式;燕屋的地

方排除,反映地景意義轉變而來的空間置換,以及西方文化價值全球化與地方自然

脈絡的矛盾。再者,屋租統制法令的國家政策、世界遺產全球尺度的文化政治,與

喬治市建築群保留與復興的偶然息息相關。

畜牧業的衛生疑慮往往劃界於都市之外,危害鄰里的居住環境,被視為世遺「害

鳥」的都市金絲燕成為一種社會性排擠,動物在排除燕屋的遺產實作中更加地被邊

緣化。呼應 Lowenthal(1994)所言,國族認同需要擁有遺產並視其獨有,同時遺

產也區分了我們與他們(牠們)。而遺產作為一種驅逐自然動物的文化政治手段,

反映了養燕不存在於喬治市民的集體記憶與認同之中。承接 Connolly 認為 LPE 的

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到底地景(應該)如何被形塑?」的解釋取徑,也揭露當時

文化政治的權力運作,如何在養燕與文化遺產之間,在兩者的地景功能所帶來的利

益之間取得權衡。

回顧以往地理學家對於邊界地帶的討論,邊界地帶除了不同國家政治區劃間

的邊境、Park(2010)所說文化差異交融後的所產生的新認同,也能在動物地理

學中的關懷中,解釋自然與文化、人類與動物相互衝突與協商而來的共享空間

(Michel, 1998;Yeo & Neo, 2010)。接續 Yeo 與 Neo 所主張的邊界地帶,我針對

Connolly(2016、2017)在相似的田野中所忽略的「仿燕聲」與「燕農的養燕實

作」深入探討,並以「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來說明混雜的聲音技術如何創造空

間。

從印尼排華事件與中國經濟起飛的刺激,知識技術傳遞的不確定性引來的種

種社會問題,可看到馬來西亞養燕技術現代化的縮影與失序。檳城喬治市的沒落

與復興的偶然,聲音技術的合法,使喬治市曾經是既人工又生態的地景,入遺

97

doi:10.6342/NTU201803780
後,養燕技術被認為有違 UNESCO 的 OUV,因此列為違法活動,因此拆除遺產

區的燕屋,說明聲音創造的邊界地帶伴隨著政治性。

都市亦是金絲燕的棲地之一,與人類的生活空間重疊。我主張聲音技術只有

在人與金絲燕的互動實作中才得以形成,且邊界地帶不只是具體的區域或空間,

也包括物質及非物質的狀態,如養燕技術中模仿山洞環境的「燕屋」(物質),與

無形的「仿燕聲」(非物質),鳥鳴與聲音技術的互動創造了混雜空間,無法單一

歸類於自然動物,還是純粹人文,即人與動物的邊界地帶。

喬治市與燕屋的議題,從人與金絲燕的關係改變切入,可發現燕屋的地方浮現,

反映了全球金融風暴、印尼排華、聲音技術使生產模式改變、跨國燕窩市場的崛起、

國家條令的更動。燕屋的地方排除,反映地景意義轉變而來的空間置換,以及西方

文化價值全球化與地方自然脈絡的矛盾。

何謂世界文化遺產?其實就是對「傑出普世價值」的反思。在符合西方訂出「傑

出普世價值」的標準而入遺,但 UNESCO 並沒有一套如何維持文化遺產之普世價

值的標準方法,所以必須經由地方的實作,維持全球性的「傑出普世價值」,來保

護文化遺產。然而,文化遺產的普世價值,並不是神聖化的鐵則,而是由西方引領

之下,超越國家尺度的文化政治手段。當一個地方,被認為擁有普世價值,那麼有

甚麼地方特色是反而是被忽略的、被壓迫的,便是重要的反思,因為會反應在一個

地方如何進行遺產實作,來維持普世價值的地位。

如何從邊界地帶重新理解何謂「世界文化遺產」?我認為文化遺產的意義,從

家族遺贈、處理過去歷史的建築地景,到現在是更關注未來發展與觀光展演,所以

在普世價值的大原則底下,現今遺產的意義再現,取自於地方人民的想像與遺產實

作。而喬治市例子,可以顯現非人的動物在邊界地帶上,參與地方人民的遺產想像

與實作,形塑地景的樣貌,也形塑地方人民如何定義文化遺產。

馬來西亞的燕屋案例,邊界地帶補足了兩種市場的空間需求,一是中國與東南

亞、二是燕屋與房地產,因應中國經濟崛起,馬來西亞人與燕子的邊界地帶,正是

98

doi:10.6342/NTU201803780
服務中國燕窩市場與高級飲食文化的需求,以及空間上地補足中國先天空缺的邊界

地帶。因此,相較於 Yeo 與 Neo(2010)筆下的邊界地帶,本文的邊界地帶從人與

動物的邊界到邊界地帶,以及邊界地帶的悖論,再到邊界地帶的推移與協商。不只

是純粹且單一之人與自然的模糊空間,更是有地域、知識條件支撐,鑲嵌於跨國經

濟生產空間的互補角色,也是挑戰既有文化遺產的意義、富有多重層次的模糊地帶。

99

doi:10.6342/NTU201803780
參考文獻

Anzaldúa, G. (1987). Borderlands: la frontera (Vol. 3). San Francisco: Aunt Lute.

Atkins, P. (2012). Animal cities: Beastly urban histories. farnham. England: Ashgate.

AuYong, H. N., Yip, C. Y., Woo, K. H., & Senadjki, A. (2018). The Dynamics of Housing

Prices in Malaysia: Findings from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In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 (Vol. 150, p. 05088). EDP Sciences.

Baer, L.D. and Butler, D.R. (2000). Space-time modeling of grizzly bears.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90, 206–21.

Bennett Jr, C. F. (1960). Cultural animal geography: an inviting field of research. 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12(5), 12-14.

Biger, G. (1992). Introduction: Ideology and landscape. In A.R H. Baker & G. Biger (Eds.),

Ideology and landscap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1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aaksma, P. J., Jacobs, M. H., & van der Zande, A. N. (2016).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landscape heritage: A cas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Landscape Research, 41(1), 64-

78.

Brunet-Jailly, E. (2011). Special section: Borders, borderlands and theory: An

introduction. Geopolitics, 16(1), 1-6.

Bryant, B.A. (1997). A generi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regional koala habitat using GIS.

Australian Geographical Studies 35, 125–39.

Butler, D.R. (1995). Zoogeomorphology: animals as geomorphic agent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yrne, D. (2009). A critique of unfeeling heritage. Intangible heritage, 229-252.

Cloke, P., Crang, P., & Goodwin, M. (1999). Introducing human geographies. Routledge.

王志弘等譯(2006)。《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巨流出版)

100

doi:10.6342/NTU201803780
Connolly, C. (2016). ‘A place for everything’: Moral landscapes of ‘swiftlet farming’in

George Town, Malaysia. Geoforum, 77, 182-191.

───. C. (2017). Landscape political ecologies of urban ‘swiftlet farming’ in George Town,

Malaysia. Cultural Geographies, 24(3), 421-439

───. C. (2017). Whose landscape, whose heritage? Landscape politics of ‘swiftlet

farming’in a World Heritage City. Landscape Research, 1-14.

Cronon, W. (1995). Uncommon ground: toward reinventing nature (Vol. 95). New York:

Norton.

De Cesari, C. (2010). World heritage and mosaic universalism: A view from

Palestine. Journal of Social Archaeology, 10(3), 299-324.

Gaynor, A. (2007). Animal agendas: Conflict over productive animals in twentieth-

century Australian cities. Society & Animals, 15(1), 29-42.

Goldberg, A. J. (2006). Company Town, Border Town, Small Town: Transforming Place

and Identities on the US-Mexico Border. Journal of the Southwest, 275-306.

Hoelscher, S. (2006). Heritage, In: A Companion to Museum Studies, Macdonald, S.(ed.),

Malden: Blackwell, 198-218.

Ishizawa, M. (2014). About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Sustainability or

unviability? (Dissertation). Brandem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ttbus.

Johnston, C. (2008). Beyond the clearing: towards a dwelt animal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2(5), 633-649.

Kong, L., and B. S. A. Yeoh. (2003). The politics of landscapes in Singapore. New York: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Kroodsma, D. E., & Brewer, D. (2005). Family Troglodytidae (Wrens).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Kusno, A. (2003). Remembering/Forgetting the May Riots: Architecture, Violence, and

the Making of" Chinese Cultures" in Post-1998 Jakarta. Public Culture, 15(1), 149-
101

doi:10.6342/NTU201803780
177.

Lim, C.K. & Cranbrook, G.G.-H., 2002. Swiftlets of Borneo: builders of edible nests, Kota

Kinabalu: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Lowenthal, D. (2005).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11(1), 81-92.

Marsden, T. (2018). Theorising food quality: some key issues in understanding its

competitive production and regulation. In Qualities of foo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Michel, S. M. (1998). Golden eagl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of care. Animal

Geographies, 162-187.

Mitchell, D. (2003). Dead labor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scape: California living,

California dying. In: Handbook of Cultural Geography. Anderson, K., Domosh, M.,

Pile, S. Thrift, N. (Eds).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233-48.

Mitchell, D. (2007). Cultural ge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alden, MA: Blackwell.

Ohmae, K. (1990). The borderless world: Power and strategy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Mckinsey&company, Inc.

Park, Y. J. (2010). Boundaries, borders and borderland constructions: Chinese in

contemporary South Africa and the region. African Studies, 69(3), 457-479.

Philo, C. (1995). Animals, geography, and the city: Notes on inclusions and exclusion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13(6), 655-681.

Rowling, J. K. (2016).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The original screenplay.

Pottermore.

Schafer, W. J., & Allen, R. B. (1977). Brass bands and New Orleans jazz.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L. (2006). Uses of heritage. Routledge.

Wolch, J. (2002). Anima urbi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6(6), 721–742.


102

doi:10.6342/NTU201803780
Wolch, J., & Emel, J. (1995). Bringing the animals back i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 Space, 13(6), 632-636.

Wolch, J., Emel, J. and Wilbert, C. (2003). Reanimating cultural geography. Handbook of

cultural geography, 184-206.

Yeo, J. H., & Neo, H. (2010). Monkey business: Human–animal conflicts in urban

Singapore. Social & Cultural Geography, 11(7), 681-699.

張碧君(2013)
。古蹟地景、國族認同、全球化:以新加坡中國城為例。
《地理學報》

71,29-47

───(2014)
。城市遺產與城市發展之衝突:以新加坡咖啡山為例。
《都市與計劃》

41(4),329-355

郭淼澤(2012)。《引燕技術 百萬收入》。Kanyin Pubblications,馬來西亞。

黃貴文(2008)。《探索金絲燕養殖的奧秘》。優穩燕屋規劃與建設,馬來西亞。

潘康瑞(2014 年 1 月 11 日)。拍賣燕窩。《FEMININE 雜誌》,605 期,76-79。

蔣斌(2009)
,岩燕之涎與筵宴之鮮:砂勞越的燕窩生產與社會關係。見蒲慕洲編,

《飲食傳播與文化交流》。臺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315-372。

103

doi:10.6342/NTU20180378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