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42 卷 第 5 期 冰雪运动 Vol.42 No.

5
2020 年 9 月 China Winter Sports Sep.2020

DOI:10.16741/j.cnki.bxyd.2020.05.005

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宋明超,高俊江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摘 要:探索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数字解
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速度轮滑运动员双蹬技术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的重心轨迹与下肢各关节角度变化。依据技术
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描述双蹬技术不同阶段的滑行特征,为技术训练与体育教学提供理
论依据。
关键词: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8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0)05-0025-04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Pedaling Technique on Straight Track of Speed


Roller Skating
SONG Ming-chao,GAO Jun-jiang
(Graduate School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China)
Absrt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pedaling technique on straight track of
speed roller skat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video digit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enter of gravity trajectory and lower limb joint angle changes of speed roller skaters' double pedaling technology
in the stages of flat edge pedaling and double support, outer edge pedaling and single support, inner edge pedaling
and single support, and inner edge pedaling and double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chniqu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li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 pedaling technique in different stages,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echn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eed roller skating; double pedal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所以速度轮滑最开始作为速度滑冰夏季训
1 引言 练项目 [1]。传统的轮滑直道技术与双蹬技术有较
轮滑运动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晚,在之前曾被 大的不同,传统技术以“蹬冰步”为技术模型,
称为“溜旱冰”,以娱乐大众的形式传入我国并 主要的滑行方式以模仿滑冰动作为主,忽略了轮
深受年轻群体喜爱。轮滑运动受季节、地理因素 滑运动和滑冰运动的器材区别、场地区别、滚动
等影响较小,器械方便携带,准入门槛较低,所 摩擦与滑动摩擦区别、技术动作区别等 [2]。双蹬
以在我国近些年来参与轮滑运动的人显著增加, 技术中的两次蹬地发力,将滑行中的速度大大提
这促进了轮滑运动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轮滑运动 高,单位时间内的做功高于传统技术,可以更有
包含了速度轮滑、花式轮滑、轮滑球、极限轮滑 效地提高每次滑行时动作的利用率。
和滑板等。因速度轮滑动作姿势与速度滑冰较为 轮滑双蹬技术在直道滑行中被广泛应用,
其技术特点与传统“蹬冰式”不同 [3],它使得运
收稿日期:2020-01-19 动员可以两次获得蹬地后的加速度,增加了滑行
第一作者简介:宋明超(199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 中的动力因素,提高了做功次数。对于速度轮滑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速度滑冰教学与训练理论及实践。 双蹬技术研究的文章极少,轮滑发展因素及对策
通讯作者:高俊江(1966-),男,黑龙江安达人,硕士研 的相关文章很少,关于研究轮滑相关装备的文章
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速度滑冰教学训练。
26 冰雪运动 第 42 卷

也很少。目前大多数研究的方向为初学者学习轮 变化等。
滑、轮滑与滑冰的差异区别等。因此,有必要将 2.2.3 对比分析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原理进行整理,使之更有利于 将人物原视频与模型视频进行对比,通过视
该项目的推进与发展,从而对我国参与速度轮滑 频分解动作,有效地说明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
运动和“轮转冰”运动者的技术水平提高产生较 动作的各阶段技术特点。
大的帮助。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双蹬技术动作 3D 模型构建与技术诊断
2.1 研究对象 利用视频解析技术构建双蹬技术动作3D模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速度轮滑专业学生为研究 型,将构建的双蹬技术动作3D模型与视频示范分
对象,分析速度轮滑直道滑行双蹬技术动作的运 解动作进行比较,基本反映出速度轮滑直道滑行
动生物力学特征。 双蹬技术动作在双支撑阶段、外刃蹬地单支撑阶
2.2 研究方法 段、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4
2.2.1 文献资料法 个阶段的动作特征,见图1。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百 通过3D模型对速度轮滑直道滑行双蹬技术
度学术、中国轮滑网等网站,检索轮滑、速度轮 动作进行诊断,可以发现轮滑双蹬技术的重点难
[4-15]
滑、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相关信息 ,总结前人 点:脚尖朝向始终与膝关节方向一致,身体重心
研究的方法、结果与经验,为本人的研究提供可 保持平稳,确保左右脚的轮滑外侧轮行进弧线完
靠的理论依据。 整。轮滑双蹬技术易犯错误:身体起伏过大,不
2.2.2 视频分析 能用轮子外侧进行弧线滑行,用力过早或过晚,
通过解析速度轮滑直道滑行双蹬技术动作的 导致动作技术结构分散,轮滑单支撑时不能有效
录像,构建3D模型视频数据库,分析速度轮滑双 地控制重心,导致另一只脚快速着地,整体动作
蹬技术动作特点、下肢双足滑行轨迹、身体重心 不流畅。

图1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模型与真人示范分解动作对比
Figure 1.Comparison of the speed roller skating double-pedal technical model and the actual demonstration

3.2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左右脚重心轨迹与不同阶 轨迹略有不同。右脚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开始,与
段技术特征 之对应的是左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当右脚外刃
速度轮滑直道滑行双蹬技术动作分为双支撑阶 蹬地单支撑阶段时,左腿进行收腿动作;当右脚内
段、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刃蹬地单支撑阶段时,左腿进行摆腿动作;当右脚
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4个阶段,滑行者左右脚在重复 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时,左腿进行左脚平刃蹬地双
这4个阶段的滑行中实现直线滑行,其左右脚的重心 支撑阶段,见图2。左腿动作与右腿的动作相对应。
第5期 宋明超,等: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27

中 的变化对于速度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下肢
心 左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各关节角度变化对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具有重要意
线
左脚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义。运动员在直线滑行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左腿髋
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发生角度的变化。左腿髋关
节最小角度在左脚平刃双支撑阶段和内刃双支撑
左脚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阶段,角度为70°,最大角度出现在左脚外刃蹬地
单支撑阶段,角度为142°;左腿膝关节最小角度
左脚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右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出现在左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角度为98°,最
大角度出现在左脚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角度为
右脚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150°;左腿踝关节最小角度出现在左脚内刃蹬地
双支撑阶段,角度为69°,最大角度出现在左脚外
右脚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刃蹬地单支撑阶段,角度为111°,见图3。
右脚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图2 轮滑双蹬技术左右脚重心轨迹
Figure 2. Roller skating double pedal technology left and right foot
center of gravity track

3.2.1 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滑行者处于直线滑行中且具有一定初速度;左
脚轮滑鞋的轮子处于内侧轮蹬地,右脚轮子处于平
刃状态,双脚轮同时着地即平刃双支撑阶段(速度
滑冰中侧蹬姿势)。左脚轮进行侧向蹬地,蹬离地
面后,左腿迅速收回到身体正中线处,利用左脚蹬
地收腿的力量惯性,右脚轮滑鞋的轮子由平刃蹬地 图 3 双蹬技术随时间变化左腿各关节角度
Figure 3.Changes of the joint angle of the left leg with time
双支撑过渡到外刃蹬地单支撑滑行阶段。
3.2.2 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运动员在直线滑行中,右腿髋关节、膝关节
右腿外刃蹬地单支撑滑行(支撑腿胫骨前肌发 和踝关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角度的变化。从
力,膝关节前伸,身体持续向支撑腿外侧移动且重 图4中可以看出,右腿髋关节最小角度在左脚内刃
心处于后轮),身体重心随着右脚轮外侧蹬地(支撑 蹬地单支撑阶段,角度为62°,最大角度出现在
腿)滑行的移动而移动。当右脚轮滑行速度未减弱 右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角度为158°;右腿膝
前,及时准备右脚轮由外侧轮蹬地滑行快速过渡到内 关节最小角度出现在右脚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侧轮蹬地滑行,此时,即开始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角度为99°,最大角度出现在右脚内刃蹬地双支
3.2.3 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 撑阶段,角度为148°;右腿踝关节最小角度和最
右脚轮利用体重进行内侧轮蹬地滑行,与此同 大角度都出现在右脚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角度
时,左腿由大腿带动脚下轮向身体左斜前方进行摆腿 分别为72°、110°(图4)。
动作,当左脚轮着地时,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开始。
3.2.4 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
右脚内侧轮即将结束蹬地滑行时,左脚轮平
刃着地,即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开始。左脚轮由
平刃过渡到外侧轮蹬地滑行(左腿支撑腿胫骨前
肌发力,膝关节前伸,身体持续向支撑腿外侧移
动且重心处于后轮),右脚轮利用地面反弹的余
力收回至身体正中线,为下一次着地做准备。
3.3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阶段支撑腿各关节角度变化 图 4 双蹬技术随时间变化右腿各关节角度
速度轮滑中,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 Figure 4.The change of the joint angle of the right leg with time
(下转第 41 页)
第5期 赵文艳,等:冰雪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状况研究 41

干预机制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1):93-96.
参考文献 :  [ 9 ] 王辉,王学满.冬季体育锻炼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1 ] 于晓阳,邹吉玲,白明,等.黑龙江省公务员体质状况 的重要作用[J].冰雪运动,2003(4):90-91.
及骨密度的调查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冰雪运 [10] 教 育 部 . 国 家 学 生 体 质 健 康 标 准 ( 2 0 1 4 年 修 订 )
动,2017,39(6):93-96. [EB/OL].[2020-01-11].https://baike.so.com/
[ 2 ] 甄立军,王剑虹,张连涛.黑龙江省城乡小学生体质的 doc/4257065 -4459621.html
对比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3):90-93. [11] 吴新宇,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
[ 3 ] 王凤强,王鹏宇.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 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 091-
研究[J].冰雪运动,2016,38(4):66-69. 1 093.
[ 4 ] 刘根发.体育选项课程对大学男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 [12] Nassis GP, Papantakou K, Skenderi K,etal. Aerobic
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92-94. [ ] 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without
[ 5 ] 杨仁伟,顾雪兰,郑拯.课外锻炼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 changes in body weight,body fat,adiponectin,and
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3):371-377.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girls[J].
[6] 赵文艳,魏亚茹,陈霞.冬季运动项目大学生运动 Metabolism,2005,54(11):1 472-1 479.
员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 [13] 徐东富,杨聪俊.“网瘾”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
(2):66-69. [J].赤峰学院学报,2019,35(2):115-117.
[ 7 ] 王忠波,马志远,包连军,等.高校速滑运动员与我国 [14] 王 鹏 宇 . 大 学 生 体 质 下 降 成 因 研 究 [ J ] . 冰 雪 运
优秀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的比较[J].冰雪运 动,2016,38(3):86-89.
动,2013,35(4):16-21. [15] 臧荣海.大学生群体肥胖成因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
[ 8 ] 孙显仁.基于寒区背景下老龄群体冬季健身行为的体育 动,2017,39(1):88-90.

(上接第 27 页)

4 结语 究[J].冰雪运动,2007,29(5):38-41.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点,为 [ 6 ] 王义智,杨春媛.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

体育教师、教练员实施双蹬技术动作教学提供了 响及作用[J].冰雪运动,2009,31(3):46-48.

理论依据。在速度轮滑双蹬技术教学中,体育教 [ 7 ] 李巧玲.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
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4):5-7.
师、教练员应结合练习者自身的滑行特点进行适
[ 8 ] 孙显墀,孙一.对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探讨[J].
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掌握速度轮滑技
冰雪运动,2006,28(6):29-31.
术的正确性与学习效率。现如今“轮转冰”已成
[ 9 ] 倪维广,李宗烈,徐红旗,等.滑行技术的革命:速度轮
为圈内热点话题,但在国内,速度轮滑技术仍以
滑双蹬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
传统的轮滑技术为主,对速度轮滑新技术的相关
学报,2017,29(3):265-271.
研究较少,应增加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与探索。 [10] 曹梦宇.对速度轮滑双推技术的几点体会[J].冰雪运
动,2006,28(3):51-53.
参考文献: [11] 王法.速度轮滑向竞速滑冰的运动技能迁移研究[D].
[ 1 ] 李灵超,刘璐,赵明元.我国速滑双项两栖运动员协同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培养机制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5):15-18,25. [12] 王焕.速度轮滑传统技术与双蹬技术足底压力传递特
[ 2 ] 贾远航.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差异性[J].冰雪 征的对比分析[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运动,2016,38(2):7-10. [13] 倪维广.速度轮滑双蹬技术运动学分析[D].长春:东
[ 3 ] 王丰秋,顾鑫.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教学的互补性研 北师范大学,2006.
究[J].冰雪运动,2014,36(1):78-81. [14] 刘江山.“轮转冰”训练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 4 ] 陶玉晶,常丽英,彭迪.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基本姿势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9.
的差异性分析[J].冰雪运动,2005(6):8-10. [15] 费瑛,常青.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分析与训练[J].辽
[ 5 ] 孙一,杨岳,孙显墀.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教法研 宁体育科技,2008(5):58-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