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通識概念詞語

一.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1.自我形象 自我評價 自我概念 正面評價
知覺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S

2.自我概念
自我包括「自觀我」和「理想我」 。當「自觀我」和「理想我」 的差距收窄,自我接納會
提高,個人擁有較高的自我概念。
自觀我: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理想我:個人對自己的才能、特質和表現有一套理想的看法,並認為理想的自己應該是怎樣
的人

自我接納:理想我與自觀我存在的差距小,明白自己是一個有價值和獨特的人,肯定自我價
值和能力

3.自尊
指人們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總體印象,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可以做些什麼、
做得有多好、獲多少人認同與接受。

4.自尊可包括五方面 安全感、能力感、獨特感、聯繫感和方向感。

影響自尊的因素:
社會因素 - 性別差異: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或家庭,女性自尊較低。
外貌:生理上和情緒上的轉變,會給自尊帶來新的挑戰。而自尊亦受身體形象所影響,例如,
早熟、較健壯和男子氣概的男孩的自尊比遲熟的男孩更自信,而女性會因為被改花名如「豬
扒」而導致自尊低落
學業成績:成績越佳,自尊便越高
家人的支持:鼓勵和讚賞對子女有正面影響
朋輩的接納:入學後與同齡人交朋友的能力大大影哥哥個人的自尊。若朋友間被定型為「娘
娘腔」的男孩和「男人婆」的女孩,他們的自尊可能較低。 認同感
社經地位:是指個人按教育水平、收入、職業類別、居住地點、種族和宗教等因家而在社會
中擁有的地位。社經地位越高,自尊亦較高,反之亦然。
父母的教導方式:大致可分為專制繼威型、開明權威型、忽視冷漠型、寬鬆放任型﹔而當中
開明權威型家長的子女有較高的自
文化因素:有些種族凝聚力強,自尊亦會受到種族的歸屬感、文化聯繁的程度而影響

5.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
1
因賀爾蒙變化及第二性徵的出現,對生理變化感到迷惘,因而對性產生好奇。
對戀愛的憧憬,對異性交往感興趣。
注重個人儀表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渴望獨立自主的生活,但又欠缺獨立能力,易跟家人發生衝突。
開始建立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價值觀
對權威如父母、老師產生懷疑,出現反叛心態
心智未成熟,容易衝動、情緒化

自我價值的相關議題:濫用物質(eg.吸毒、吸煙、電子煙)、審美觀(修圖 App、美容機構、追
星潮流)

6.建立個人價值觀
青少年要避免盲目跟從或模仿他人的行為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個人理性的價值觀。

7.社教化
人類會學習社會上的一些價值觀、處事態度、信仰及規範、不自覺地模仿別人的行為。模仿
的對象包括平日接觸的媒介,家庭、學校、朋單及大眾傳媒社教化媒介等。
例如生活技能、約定俗成社會規範、道德價值觀

8.港孩
指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的孩子。他們生於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一個物質相對富裕、資訊
爆炸的時代。養成「三低」:自理能力低、抗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

9.直昇機家長
直升機家長是形容這些家長會像直升機一樣,盤璇在子女四周, 隨時空降幫子女解決問題。

10.怪獸家長
怪獸家長是指以自我為中心,不講理的監護人,會對老師、學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11.性別定型
是指憑性別假設人的行為、性格與價值觀。例如,男人一定要剛强,女人一定要溫柔,性別
定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青少年的發展,如女孩子被認為數理不强而不修讀理科科目。

12.跨性別人士
描述一些個體、行為及族群偏離了主流社會對性別的固有規範。

13.歧視
沒有合理原因下,因個人的性別、種族、宗教信仰、社經地位、健康狀況等方面而產生的偏
見而對不同群體提供次等的對待。
2
生活素質、社會參與

14.權利及責任引申的衝突
在享用個人權利時,有責任去尊重別人的權利,所以我們要平衡權利和責任以減少衝突。例
如我們有權利示威表達意見,但或會損害別人的權益。

15.性傾向歧視條例
為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避免因性傾向而受到不合理歧視和差別待遇,至今未成為草案及
《香港法例》。其中「性小眾人士」是指性傾向與常態(常態一般指異性戀)不同的一群,
包括男女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等

16.支援少數族群的方法:
教育:教育局會提供『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和支援 教學材料,幫助小學和中
學的非華語學生有效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以期促成他們銜接主流中文課堂。
就業:確保少數族裔人士在技考政府職位時,享有平等機會,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工作轉介
服務。
融合社會:提供專設學習班、輔導服務,以及融和活動。融樂會
宣傳教育:促進相互了解和推廣反歧視信息,並讓公眾了解不同族裔人士的文化及習俗

17.出現從眾的原因
希望得到多數人的接受及認向,從而產生安全感,獲得存在感。

從眾心理=羊群心理

18.朋輩壓力
基於朋友的壓力,去改變自身的價值觀以迎合朋友的價值觀。例如朋友濫藥,為得到認同,
加上心智未成熟而濫藥。

19.壓力管理技巧
-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要合理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
-換一個新的角度看事情
-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與別人分享你的感受和困難養成良好的瞪眼習慣
-定時做身心鬆弛練習

20.青少年問題成因:
個人因素:心智未成熟/反叛性強/對性好奇/缺乏基本溝通技巧/自我形象
朋輩影響:不良人際關係、從眾行為
家庭問題:與家人缺乏溝通/破碎家庭
3
學校因素:價值觀教育不足/欠缺吸引的課外話動
社會影響:傳媒作負面報導/社交化

21.青少年問題解決方法
家長:多與子女溝通,教導子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積極參與親子活動
學校:老師應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方便輔導工作/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加強對偏差行
為的觸覺
政府:推行品德教育/投放資源在青少年工作上

22.品德教育
-培護青少年擁有良好的品德
-幫助建立對個人、家庭及社會而盲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例如負責感,尊重他人

23.責任外判:雙職家長普遍,外籍傭工盛行,雖能照顧起居飲食,但外僱不能代替父母角
色,青少年缺乏榜樣,子女缺少自立機會,引致日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弱。

24.八十後
廣義指 80 年代出生的一代,狹義則指這一代人中,活躍於香港社會運動的年青人士,被批
判為享樂主義,不願捱苦的一代。

25.九十後特徵
-App 世代/M世代:m(mobile)出生於資訊發達年代,擅長應用數碼科技,並習慣隨時隨地
上網。
-不輕易服從權成:嚮往自由,強調集體參與及抗爭,傾向接受以激進手法表達意見,藉此
向政府及有關人士施壓。
不愛加班:「90 後」的養家壓力較過往年代低,選擇工作時要求過程要「做得開心」,更
要求很大的工作自由度,因此容易辭職轉工
-追求生活質素:物質較盤裕的年代,不再像上一代般單純滿足於高速經濟增長,開始強調
可持續發展。他們太多關注環境污染的問題,重視人文價值

26.二次創作
青少年喜愛二次創作,即是非原作者利用作品的固有形象添補增刪,加以改編,達到諧諷效
果。

27.科技對溝通方式的影響:
-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不但人們可以隨時表達意見,而且可透過科技認識地球另一邊的
人,不過科技卻使人面對面的溝通能力減弱,更甚使溝通流於表面
-出現極度依賴網絡,不擅交際、缺乏獨立自立能力的「御宅族」和「電車男」

4
28.網絡欺凌
一種涉及對信息及通訊技術的運用,以支援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的、重覆的、敵意的行為,
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

29.網絡欺凌對傳統欺凌
-傳統恃強凌弱的行為,在網絡欺凌中會受到挑戰,因為弱者可以隨意變換身份對所謂的強
者進行欺凌
-傳統的受害者可以選擇躲避,但網絡欺凌沒有時間、地點限制,受害者無處遁形
-傳統欺凌的影響有一定限度,但網絡的傳播效應很快,對受害者形成巨大壓力
-傳統的欺凌較容易找到欺凌者,而打擊網絡欺凌的最大挑戰,是難以追查欺凌者的真正身

30.自衛機能
在不愉快的情況下,利用一些心理策略保護自己免受負面情緒或自尊受損而產生的行為模式。
常見的自衛機能如否認、壓抑、投射、替代、合理化及幻想等。

31.青少年的消費模式
炫耀式消費:藉著消費顯示身份、財富等,提高聲譽
感性消費:強調個人感性滿足(感受和喜好),忽略實際需要
過度消費:消費行為超越個人的經濟負擔能力
正確消費價值觀:理性消費、需要 Needs

32.參與社區的因素:
-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及身份認同,使自己感到是社區的部份。
-建立自尊:服務社區、使青少年感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自我實現:更了解自己的性格、長處及短處,有助日後自身發展 (Masrow’s 需求層次理論)
-利他主發:參與社區事務可發揮助人的精神

33.築福香港
由扶貧委員會轄下社會參與專責小組舉辦為期半年的全港大型活動。

目的:
社會和諧:推動全民參與扶貧工作,以鞏固巿民、商界、政府的伙伴協作關係。
利他主義:為弱勢社群提供支援,向社會傳遞「能夠幫人﹒你的福氣」的信息

對象:
基層家庭:低收入家庭
弱勢社群:包括長者、殘疾人士、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單親家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
5
生等。34.

34.減少人際衝突帶來受傷的方法
-積極尋求第三者協助解決衝突,不應採取消極逃避的方法
-尊重不同的價值觀
-保持心情平靜地進行理性溝通

35.功利主義
事物或行為的價值在於其是否達到最大的實用價值和利益。

36.社經地位
是指個人按教育水平、收入、職業類別、居住地點、種族和宗教等因素而在社會中擁有的地
位。

受傳媒資訊影響、社會議題:例如過度消費、對物質追求價值觀、節日商品化、社交媒體、
追星文化、假新聞(傳媒資訊素養)(*Fact Check、資料來源、求真、尊重)、過度借貸、

二. 今日香港
1.生活素質
由物質生活及非物質生活組成,一般是指對生活的滿意度,可從主觀或客觀去分析,亦可以
從社會層面、經濟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環境層面作出觀察。
-社會層面:城市發展、社區網絡、公共空間、鄰里關係、社區凝聚力
-經濟層面:物質生活、發展策略、生活水平、收入
-政治層面:政治參與
-文化層面:文化保育、保育發展、文化產業
-環境層面:污染問題、光污染、固體廢物、噪音污染、城市農耕(2015DSE)、屏風效應(空氣
污染)、熱島效應
-精神層面:壓力、情緒

2.評估生活質素
衡量生活質素,我們可從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及精神等範疇進行評估。
-經濟方面: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 人均、就業率、收入中位數、物質生活滿意

-社會方面:預期壽命、教育水平、醫療水平
-政治方面:投票率、人權及自由滿意度
-文化方面:文化保育

6
-環境方面:污染問題、環保保育

3.堅尼系數
由 0-1,反映收入分配的現象、貧富懸殊的嚴重性。愈接近 1,貧富懸殊愈嚴重,通常把 0.4
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2017 年香港堅尼系數為 0.539。

4.跨代貧窮
子女因父母的社會或經濟條件惡劣造成的貧窮問題。

5.在職貧窮
就業人士擁有正式工作,但因低薪或工作不穩定等原因而仍然處於相對貧窮的現象。

6.社會流動性
是指個人或固體在社會階級中的移動,可分為向上流動和向下移動,社會階層分為草根、中
產、富豪,例如人們透過教育、努力等,便能攀上更高的社會階層,另一方面,一些原本擁
有高社會階級者,亦有機會向下移動。

7.貧窮線
香港首條貧窮線於 2013 年制定,以除稅及福利轉移前的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百分之五十
劃線,以 2012 年的數據作為基礎年計算,香港首條貧窮線為:按任戶人數劃分的貧窮線
貧窮線的功能
-了解貧窮情況,分析貧窮住戶人口特徵以及貧窮成因協助制定扶貧政策,確保公共資源用
得其所。
-審視政策成效,特別是在一段時間內的轉變。
-香港政府認為貧窮線只是用作扶貧參考,並不是資助指標。
-2015 年 9 月,香港政府宣佈本港有 96 萬貧窮人口。

8.知識型經濟
以知識(包括創意、科技等)為基礎而發展的經濟產業或以這類經濟產業為主的經濟體系。
香港便是知識型經濟,一般文書工作也要求大專程度,以致學生面對就業競爭的壓力。

9.教育貴族化
名校(如協恩、男拔)加入直資計劃而收取學費,雖然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使中產子
女擁有更多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但改變了過去窮人靠個人努力考入名校,靠知識改變命
運的機會,但現在因學費、歧視等問題,令貧窮學生向上流動的路徑愈走愈窄。
平等教育機會

10.N 無人士
多指社會基層,收入低微但無法享用社會福利人士,通常原因是收入剛高於援助指標,例如
7
政府對基層的援助、租住公屋、以及由公共機構推出的為民主抒困措施。

11.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是香港一些民間團體倡議設立的「養老金」制度,這些團體認為現時的綜援制度嚴苛,2000
年開始實施的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被質疑成效不彰(保障只包括有能力的供款人士),因此
需要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解決長者貧窮問題。

12.長者生活津貼
是補助本港 65 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長者的生活開支,扶貧為目的,與一般視作敬老為主的
高齡津貼(即「生果金」)有所不同。

13.高齡津貼 (生果金)
生果金的正式名稱是「高齡津貼」。為了向長者表示敬意,政府會每個月給他們生果金。

14.香港貧富懸殊的成因(資本主義社會、自由市場、勞工剝削—低薪一族)
-工人階層收入低,雖有最低工資,但不足以應付通漲問題。
-生活支出大,由於香港的高地價政策,屋租昂貴,食品價格更因人民幣升值而創新高。
-香港雖為自由市場、低稅制,但沒有成功製造財富轉移的效果。
-缺乏退休保障的長者失去工作能力後,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的生果金及積蓄過活,而且易患
上慢性疾病,需花大量金錢在治病上。
資源再分配---社會福利政策在職貧窮人士
社會福利國家

15.標準工時
由政府為僱員訂立標準的工作時數,僱主必須對超時工作的僱員作出薪金補償(建議超時補
水為時薪 1.5 至 2 倍),至今仍未落實,商界認為標準工時繼最低工資後,將為增加營商成本,
削弱本港競爭力。勞工界則認為,香港工時現為全球最長,工時長致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下降。

16.最高工時
最高工時則是政府設立僱員每日、每週、每季或每年的工作時數上限,僱員的工時不得多於
最高工時﹔各國的一高工時由 40 至 60 小時不等。

17.最低工資
低工資(基本工資)是一種勞工政策,為勞工最低薪金的金額,通常由政府設立法律,目的
是保障工人能以勞力換取足以生存的維生工資。2015 年 4 月 1 日起,香港的最低工資每小時
為$32.5。

18.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的運作及決策需考慮道德價值,遵守法律規定,以及尊重人民、社區和環境,以符合
8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營運模式。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可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有正面推廣
的作用。

19.強積金
強制性公積金,除了部份自顧人士外,強制 18 至 65 歲香港就業人口,雇主及僱員雙方共同
供款成立基金,僱員要到 65 歲後或者移民,供款均即時歸屬於僱員,以作退休之用。雇主
與僱員各供 5%,如月薪 1 萬,出糧時只有 9500 元,另外 500 元會自動存入強積金戶口,雇
主另存 500 元入戶口,強積金會用作買基金(如投資股票巿場),基金升值,僱員的存款也會
增加,可是,假如股票大跌,存款便會減少。再者,強積金 2000 年推行,不少長者退休時
沒有退休計劃,解決不了長者貧窮問題。
強積金的負面評論:
-回報率不理想,基金收取行政費過高,未能抗通脹。
-對現時沒有參與強積金供款的老人毫無幫助

20.深層次矛盾
政府施政與市民期望有差異。同時,因為政府施政失誤造成社會缺乏階級流動性,導致社會
不同組別的群衝突及對立的局面。

21.中港矛盾因素
-現實利益問題:雙非、水貨客、奶粉荒、文化觀念差異、國民質素

22.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的成員有共同目標而自發集合,並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目的是保護或爭取公共
權益,甚至參與法律制定及改變社會價值觀。

23.公民權
-基本公民權利:自由、平等
-政治權利:包括 被選舉權、選舉權及參與政府事務
-社會權利:享用政府福利保障基本生活條件的權利

24.普世價值
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文化交流中,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現時的普世價值觀以西方
思想為基礎:主要有民主、自由、人權、平等、法治。香港在回歸前受前宗主國英國形響,
本港的核心價值與普世價值相同。

25.民主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權,民主可以從民主精神及政治制度中體現。民主精神主要是尊
9
重法治及人權。
直接民主
-指社會裡每一位公民都可以直接參與制訂政策的過程,不需要透過代表來行使權利。
-可以透過兩種形式:一是公民投票,另一是透過商討遠至共識。
代議民主(間接民主)
又稱間接民主,是公民以公平的選舉形式選出代表,在任期內代表選民行使權力,公民只保
留定期選出代表的權利。例如美國總統不是一人一票選出,也沒有公民提名,總統候選人由
政黨選出,再由各州民選議員投票,但州議員選舉在總統選舉前,同時亦要向選民交代支持
哪一位總統候選人,因此,美國選民雖然不是直接投票選總統,但仍能左右結果。

26.大眾傳媒
包括報紙、雜誌、網路、廣播、電視與電影等不同資訊傳播平台的媒體來創造文化,擁有社
教化和監察政府的功能
傳統媒體:報紙
新媒體:(大氣電波)電台、電視
新新媒體:(互聯網絡)網媒、社交媒體

27.獨立媒體(Non-government/profit)
個人以評論或採訪新聞的手法作出監察政府的功能,是獨立於政權、財團與政策對媒體的支
配和壟斷,近年香港出現頗多獨立媒體。

28.自我審查
指媒體在向公眾發佈訊息前,某些政治、商業內容己受到媒體內部自己的篩選等。原因是對
涉及某些政權或政治相關內容有所顧忌,意味著該媒體缺乏中立性、真貫性、全面性,甚至
可信性。

29.香港居民有多重身份特徵
-本地居民:永久性居民擁有居留權
-非永久性居民:沒有居留權﹔居港滿七年,可申請成為永久性居民
-國家公民:擁有某個國家國籍,並享有該國法定的權利及承擔法定義務
-世界公民:全球化下,人們的公民身份不再受國界局限

30.一國兩制
根據鄧小平在 1984 年的演說: 「我國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
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
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變,香港可以繼續向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和發展經濟關係。北京除了派
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我們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預
香港的內部事務。 我們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我們說這個話是算數的。我們的政策是
賣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具體說,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10
香港、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1.《基本法》第四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長官的產
生辦法是按香港的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目標為遠至自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
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32.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三步曲
根據《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行政長官的產生主要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提名,首先要組成一個「提名委員會」。根據《基本法》,提名委員會要有廣泛
代表性,然後提名委員會要按照民主程序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
-第二步是普選,全香港合資格的選民會以一人一票的方式,在候選人當中選出行政長官當
選人。
-第三步是任命,當選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成為行政長官。

33.立法會選舉
共有 90 個議席

34.拉布
是指議阻撓立法過程的行動,例如拖延發言時間、要求點算與會人數,源自美國議會術語。
例如梁國雄(長毛)、陳偉業、黃毓民三位議員常運用拉布,他們其中的理據是不能從正常的
議事規則為命發聲。在立法會,政府提出的議案不用分組點票,即直選與功能組別兩組合併
點票,過半數便可通過;相反,由直選組別議員提出的法案,須分組點票,即兩個組別各自
要過半數,而部份功能組別議席的產生欠民主成份,親政府議員佔半,因此政府能透過議會
否決不想通過的法案,於是有議題便用拉布手法迫使政府委協。
支持拉布認為:
-權力制衡,有效監察政府。
-提供足夠時間辯論法案。
-尊重不同意見,特別是小眾人士。
-保障人權
反對拉布認為:
-由於開會需要成本,拉布浪費公帑及資源。
-拉布花長時間討論某些細節,旨在拖慢立法會的議事工作,或會阻礙有利民生的法案通過。

35.社會參與
社會成員參與不同社會事務的決策,目的是令社會中群眾意願的差距收窄,令社會更和諧、
更公平。

社區參與、義工
11
36.象徵式社會參與:
政府就政策向巿民提供資訊,但並不真誠聽取民意,諮詢只是因應法律程序或表面功夫,例
如諮詢期短、限定諮詢對象等。
37.影響社會參與的因素:
-社會因素 :社會凝聚力高有助增加社會參與性。
-政治因素:人民和政府間信任度、人民對政治關心程度、政府是否提供公平、有效及充足
的渠道給人民表達訴求。
-個人層面﹔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社會階層﹔較強政治效能感,即個人主觀相信參與社
會事務的決策有助改變現況,及參與的代價。
-傳媒:新聞自由程度,自由度高,巿民更易接觸政府資訊,傳媒亦能監察政府。

38.社會參與
社會參與對政府的影響:
-政府能加深社會對不同訴求的了解
-加強與市民的溝通
-提升政權的認受性(管治威信)
社會參與對社會:
-促進社會發展減少衝突
-提升社會凝聚力
社會參與個人:
-保障個人權利及利益
-加深對社會了解

39.公眾利益(社會上大多數人)
擋在社會上的整體利益,舉個例,如果有任何措施的施行,能平衡社會的整體利益,在其他
情況不變下,會獲得整體的共識(不過有可能不能獲得全部人的支持)

40.政府推行政策手法:
-立法規管:以法律約束巿民,短時間具阻嚇性。
-宣傳教育:學校常規課程、教育講座,具成效但需要較長時間。
-經濟誘因:透過懲罰(如亂拋垃圾罰款 1500 元)、收費(巿民為節省 5 膠袋稅而減少用膠袋)。

41.公眾諮詢
-政府透過法定的渠道聽取市民的聲音,但不保證能影響相關政策或法例的最後決策。
-政府能透過不同的諮詢方式給市民的參與,例如發表諮詢文件,或提供有限的方案讓市民
選擇。

42.影響政府制定政策的因素
12
-市民對該政策的關注程度是否符合公眾利益
-社會上大多數人積極表達訴求
-政府資源是否充足

43.社會凝聚力
團體民眾為某個共同目標,進行集體行動。

44.集體回憶
在一個群體由人們所共享、傳承、以及一起建構的概念,當集體回憶越多,當地人的歸屬感
也越強。
例如:天星碼頭。。。

45.社會公義
社會包容多元文化,能保障自由、平等,擁有公平制度,每人均擁有平等的權利與義務。

46.政治無力感
認為自己對政治事務的影響力不強,因此不熱衷參與有關事務的想法。

47.政治冷感
政治冷感是任何國家的任何公民對於他們政治活動的冷漠態度。 一個人的政治冷感源於在
一定程度上缺乏政治或政府的理解,使得個人更難以看到普選的價值,和政府所推行的新政
策好處。近年被貶稱為「離地」或「港豬」。

48.「離地」
「離地」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潮語,通常用作為形容詞,形容某些人的想法甚至行為脫離普羅
大眾,不食民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他們雙腳離地,活於天際,高高在上。

49.「港豬」
社運人士間的術語,用以指責「政治冷感」或「討厭政治」的香港人,形容這類人如豬一樣
愚蠢,只會關心「食同瞓」。只會以「搵食」、「為頭家」作藉口,對身邊的社會問題不聞
不問。他們對抗議者冷嘲熱諷,甚至加以阻礙。

50.政黨
兩大陣營:建制派、民主派(泛民又分溫和民主派、激進民主派)

51.建制派
簡稱建制派是香港的一個政治派系,包括民建聯、自由黨、新民黨、經民聯、工聯會、勞聯
等。建制派指傾向擁護或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現有制度及中國共產黨政府的政黨和人士,被泛
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13
52.泛民主派
簡稱泛民,泛指支持香港推行民主及雙普選的政治人物、組織及部分黨派要求中華人民共和
國實行民主、強烈反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53.溫和民主派
又稱溫和民主派,與「激進民主派」同屬泛民主派。成員大多為於 2010 年沒有參與五區公
投以及支持政改方案的泛民成員。政黨成員來自民主線、公民黨、民協、工黨、新民主同盟
等。

54.激進民主派
激進民主派,如熱血公民、人民力量,是自 2010 年以來用以分辨同為廣義泛民的主流民主
派。其派別用激進的手法例如在立法會擲蕉的舉動作抗爭來為基層的市民爭取權益。

55.司法覆核
這是一項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對行政機構和下級法院的作為行駛監管權的程序。有一點很重要
的,就是司法覆核不會審查受質疑的決定是對或是錯,但會審查決策過程有否任何出錯。另
外,應注意的是,受覆核的決定必須涉及公眾利益。如果相關的決定只損害個人利益,或僅
屬於私人糾紛,法庭便會拒絕該申請。近年例子:
東涌居民透過司法覆核,指出港珠澳橋環評報告未完,因此這次敹覆核使,政府增加 70 億
開支.

人大釋法:

56.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
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
14
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民間對此爭議很大,
認為二十三條立法成為政治打壓的法例。

57.三權分立
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三者各自獨立,同時互相監察、互相制衡。

58.傳媒角色
傳媒是民主社會三權分立之外,監察政府的重要角色,因此稱為第四權,可見言論自由對於
傳媒十分重要。

59.國民身份認同
-個人對自己國家擁有歸屬感及情感
-個人對自己國家的理念行動表示認同,詢問自己是該國的一員(共同文化歷史、語言、生
活習慣、理念、價值、良好溝通等,是群體會否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
-個人對自己國家的事務表示關注(當人認同自己是群體的一部份,便會關注該群體相闋的
事務)
-有承擔精神

60.社會多樣性
社會包容不同人士和群體,彼此能和諧共存。當中包括不同種族、價值觀、社經地位等。

61.身份危機
個人對於整合多重身份感到困難、混淆。

62.四大支柱產業
是香港經濟動力所在,帶動其他行業發展及製造就業。

62.1 金融服務
目標是發展香港成為匯眾資金及人才的國際融資、資產管理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在亞洲
時區內提供世界級、全面而優質的金融服務。
62.2 旅遊業
香港是亞太區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旅遊地點。入境旅遊的經濟貢獻為與旅遊有關的行業帶來增
長,例如零售、飲食、運輸、 酒店及個人服務業。
62.3 貿易及物流
香港擁有國際及區域物流中心的地位。高效率的物流服務能縮短貨運時間從而減低存貨量及
節省成本,有助提高生產力。
62.4.專業服務
商業服務運作暢順,並已發展成為地區服務中心,香港與內地一直通過 CEPA,促進本港專
15
業服務,例如會計、律師進入內地市場。

63.六大優勢產業
63.1 醫療
香港擁有高質素的私營醫院、診所、擁有高質柔的醫生和牙齒及醫學研究設施,將自己定位
世界級的醫療保健中心。政府推動醫療方面的培訓、宣揚中醫學、測試中西醫結合服務製式,
促進香港與內地及世界的中醫方茵的交流
63.2 環保
香港成為更綠化和清潔的城市,建立環保工業,例如污水及費物處理、環保工程。
63.3 檢測及認證
香港作為一個主要檢測及認證中心,擁看超過 200 個符合全球標準及經認可的被測實驗室,
檢驗及認証機構。
63.4 教育
定位為區填教育樞紐,香港的教育擁有三個基礎的優勢包括多元文化、學習機會及國際水平。
為學生提供全面及均衡的學習祖輩舍,以建立終身學習的基礎,早前公布的四幅全新土地,
已分配給四個辦學團體興建國際學校。
63.5 創新科技
政府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軟件及硬件支援,並資助各大學、科研機構和業界將科研成果產業
化。可改善生活質素,提高社會效率及為青年人提供更廣闊的就業選擇
63.6 文化及創意產業
包括廣告、動畫、建築、廣告設計、數碼娛樂、電影、音樂、媒體、多媒體等領域。

三. 現代中國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改革開放以後,在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理論及意識形態的基礎上,
在經濟上引入資本主義的部份概念(市場經濟),使經濟發展之餘,仍然可以保持社會主義特
色結構的社會。

社會主義 / 資本主義
計劃經濟 / 自由市場(投資者主導:需求/供應)

2.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係
現在地方政府掌管行政、財政、人事策權力,造成地方政府未必完全聽命於中央的指令,所
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3.三農問題
-農業問題:由於市場開放、「小農經濟」無力與其他農業大國競爭。
-農村問題:農村貧困由於生產力下降,基建不足及地方政府財團加劇向農民剝削。
16
-農民問題:農民工失業問題、對農民社會保障不足。

4.城鄉差異
因為城市獲政策優惠,以致競爭不平等情況出現在城之間。戶籍制度分「農民」及「非農
民」戶籍,用以限制人口流動。而「農民」戶籍人士無法得到城市的社保。

5.戶籍制度
為控制國家人口遷移而定的人口管理政策,以戶請寄管理單位,給予在城市或農村生活的合
法性,分「農民戶籍」及「非農民戶籍」

6.農民工 / 外來工
「三農問題」導致大批農民進入城市工作。農民戶 籍不變,使他們在城市適歧視、被剝削,
工資低,也沒有社會保障,成為社會不穩的隱憂。

7.月光族:指將每月餘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所謂「洗光吃光,身體健康」,而不進行儲

8.尼特族:英文 NEE(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


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又稱「啃老族」。

9.草莓族:指不能像父母般抵受社會壓力或苦幹的青年族群,EQ 抗逆力低。

10.空巢族:指孩子因自住或上大學離自己而去的老人家,而這些老人家感到相當空虛和孤
獨,中國老人很多時因此而自殺。

1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978 經過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主張造成(城鄉)社會貧富懸殊。提出「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讓人民可以同共分享社會繁榮的成果,藉此紓緩貧富懸殊的問題。

三大差距:城鄉差距、東西地域差距(地理/交通基礎建設)、貧富差距
方法:
高鐵網絡提高內陸地區的可達度(四縱四橫、青藏鐵路)
內陸地區主要行業:能源產業(太陽能)、航天業、重工業

12.「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他人再跟隨」
經濟特區(如深圳、珠海、廈門)成為先富起來的地區,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內陸與西部陸
續開發。

13.改革開放對生活模式的影響:
17
消費行為:透過消費滿足個人對物質欲望,提升生活水平
家庭模式:小家庭模式,因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或因為「民工」到城市找工作家庭成員分
散居住。
婚姻觀念:單身、遲婚、離婚及再婚的情況不再新鮮。
教育模式:小孩缺乏德育教化,只重視物質滿足。

14.國內生產總值
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個國家內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及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15.信訪制度
又稱「上訪」,是合法申訴渠道。人民可向上級機關反映不公狀況,提出投訴或意見。

16.中國污染問題
水污染:中國有世界公廠之稱,但高污染工廠排出有毒污染物,重金屬污染物淺入地下水源,
或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水源。
空氣污染:柴油汽車、燃煤發電廠及工廠,引致酸雨,甚至有霧霾。
固體廢物污染:造成土壞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氣污染。

先污染後治理
粗放經濟
較依賴化石燃料
重工業耗用大量能源,帶來較嚴重污染

17.生態破壞問題
-生物多樣性下降:由於黑巿貿易行為,中國的野生動植物種類不斷減少。
生境

-植被破壞:過度開墾開耕地或放牧﹔過度採摘中藥材及髮菜等、亂砍濫伐由於植被遭破壞
造成土地貧瘠、淤塞河道及乾旱問題荒漠化:肥灰土地變成貧瘠土地或沙漠的過程

18.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是指法律所保障新聞業界收集與發佈消息,以供大眾充分知情權的自由,在行使該
權利時不應受政府或任何團體干預,亦不必經由政府審批;若相關傳媒的行為違反法律,仍
要負上法律責任。

19.尋釁滋事罪
根據中國刑法,第 293 條,尋量最滋事指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包括以下任何一項: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18
-追逐、攔截、辱他人,情節惡劣的﹔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若有所犯,可能被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五年計劃
中國從 1950 年代開始每五年公佈一次的經濟發展計劃,如最近的「十三五規劃」。

21.中國的發展障礙
-不平衡: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東西部)的發展不平均。
-不協調:指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金融服務)的發展不協調,第一產
業佔的比重過低。
-不可持續:資源、環境和人口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大。自然資源被過度開發,
很難復完。高污染工業使中國污染問題嚴重(霧霾、食水)。人口老化,勞動力及競爭力下降。

綜合國力:經濟/文化全球化

22.軟實力
是指源自文化傳統、人民質素、政府在政治及外交政策的無形影響力與觀感,國家透過文化
及理念來獲取影響力。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爾指軟實力約瑟夫·奈教授認為一個國家
的軟實力主要存在於三種資源中:「文化(在能對他國產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價
值觀(當這個國家在國內外努力實踐這些價值觀時)及外交政策(當政策需被認為合法且具
有道德威信時)」。是「一國透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
西的能力」。2012 年,英國軟實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我們常討論的軟實力例子:
-韓流(南韓政府約 2000 年提出文化立國,推動文化產業,政府全力支持及推廣, 韓國劇集、
流行曲、網絡遊戲漸受各地年青人歡迎。)
-日本動漫(萌經濟):透過動漫、電玩推動日本經濟(萌,日本漢字解作可愛)。
-孔子學院(由中國政府成立,目的是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惟 2009 以來孔子學院已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或抵制,部分大學甚至關閉了其孔子學院。)

23.硬實力
是指軍事與經濟力量、科技水平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可以用客觀數據進分析。

24.綜合國力
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計力量能否賴以生存。綜合經濟、軍事、
政府管治、社會發展、外交、天然資源、科學與科技等七個層面。綜合國力體現在可量化的
硬實力及不可量化的軟賣力之上。
19
25.反腐
-中共十八大提出反腐倡廉,打擊損害政府威信和經濟發展的腐敗風氣;
-市民可透過網絡舉報參與反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節儉運動,下令取消官員間贈送進物的行為,特別是名貴的禮物
如手錶、紅酒、金幣等。官方活動禁止擺放鮮花和提供魚翅之類的高級菜肴。

26.中國地緣政治問題
與俄羅斯、日本、印度等,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糾紛:
日本:釣魚台群島
印度:麥克馬洪線
東南亞諸國:南沙群島
美國:美國拉攏多國對中國作出制衡,近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仍進行圍堵中國戰略。

27.提升國力面對的主要問題
社會:城鄉發展不均、貧富差距嚴重
法制及管治:法制不完善、食污腐敗、政府公信力低
人口:人口老化、性別失衡(男多女少)、農村人口在城市造成的經濟及福利壓力、人口質
素(教育程度參差)
環境生態及能源:污染(空氣—霧霾、食水、土地)、能源短缺
外來因素:油價高企、已發展國家經濟疲弱(影響中國出口)、國際事務問題
內部因素:分裂勢力仍在(新疆、西藏)、社會欠和諧(官民衝突)

28.科學發展觀
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中國要
-「落實科學發展觀」 : 擴大改革開放
-「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的需求及協助人的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物質、政治、精神文明
-「協調」:平衡城鄉不同地域及國內外發展
-「可持續」:平衡社會、經濟的發展及自然保育

29.血汗工場(常見於「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孟加拉)
-泛指向工人提供惡劣條件和待遇的工作地點;
-「已發展國家」如美國、日本等跨國企業,為減低生產成本(廠房租金、人工、原材料
等)將「生產工序」(即工廠的生產線)搬到「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爭取外國生產訂單,很多時要削減收費來提升競爭力,最容易處
理的便是「削減人工」及「增加工時」;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便於管理工人,多採用「封閉式管理」(即工人不可輕易出以防
偷走工廠資產)、「機械式管理」(人性化低,工入像機械人重覆簡單的生產工序、隔離工
20
人以防疏賴等);
-「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為節省本,不加設保護裝置,工人時有工傷或吸入有毒物質。
-「發展中國家」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而漠視工人受剝削。

30.世界工廠
是指在國際分工下,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的集中地, 於是有「世界工廠」之稱。但是製造工
序所帶來的污染,以及對環保政策執行不力,使環境受到嚴重破壞。

31.和平崛起
-自胡錦濤和溫家實領導的外交政策,中國不希望因為軍事及經濟發展與其它國家造成衝突。
有人認為中國發展對美國的安全造成傷害,此政策乃針對中國威脅論的作出的回應。
-具體行動:與其他國家發展貿易﹔就國外的問題,以用中國的影響力解決(如朝鮮核危
機) 、支持多國家組織(如聯合國)

32.中國威脅論
美、日擔心削弱其國際及地區影響力,鄰近國家擔心其國家安全問題。例如:中國軍事力量、
中國經濟影響力日增、中國國民質素、中國人權問題、中國污染問題、社會貧富懸殊。

33.儒家思想
-重視人與人之間關係,各人應做好自己角色的本份;
-講求倫理,下級對上級服從,從而鞏固國家秩序,五倫:《孟子》記載,所謂五倫即是父
子、兄弟、夫婦、君臣和朋友。

34.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原因
地理因素:
主傳統中國以農業為主因自然環境(地域、氣候)的因素,形成了重視自然、重鄉土、重家
族的本質,儒家思想鞏固了這種「 家庭本位」的特性
社會因素:
-中國傳統的「家」向外伸延成為宗族、甚或成立鄉里,建立一個等級分明、族規清晰的地
方團體;
-儒家所提倡的五倫、三綱等有效而嚴密地維繫著這套階級系統
政治因素:
-家庭倫理講求無條件服從權威﹐有助統治者維護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的局面。

35.傳統家庭觀念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的衝擊
-個人主義相對於集體主義
-平權主義相對於權威主義
-物質主義相對於精神主義

21
36.中國傳統家庭的核心價值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父權為中心
-財產及地位基於父傳子,使家族傳承下去(重男輕女)
-以孝為主
-重視道德倫理「包括孝、長幼有序及男女有別」、重男輕女。

37.傳統家庭下的特殊人格
權威性人格:基於中國社會結構屬 「階層性」;非平等的從屬關係產生。權威性有助社會
安定,但會剝奪創造力。
38.一孩政策/計劃生育政策
在七十年代推行的獨生子女政策,違規生育的公民被要求「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從而控
制人口增長。因此亦衍生了強制避孕及墮胎、虐殺女嬰、男多女少、人口老化等問題。

39.獨二代
一孩政策實施後第一代獨生子女為「獨一代」,他們的孩子為 「獨二代」。

40.單獨二胎
-即夫妻雙方只要一方為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可減緩人口老化問題
-2014 年 2 月份,新江、立西和安徽等省份已推行此政策 2014 年 3 月份,省市如北京、上海
和江蘇己推行此政策

41.可生二胎
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問題,以及刺激內銷,中國在 2015 年 10 月通過「可生二胎」政府,每
個家庭可生兩胎。可是,不少新一代夫婦考慮家庭經濟壓力、享樂主義等,未必會有意欲多
生一胎。況且,新生嬰兒也要在十多後才能投入社會工作,對補充勞動力未有即時幫助。

42.「四二一」家庭結構
是指四位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二位父母、一個孩子的「倒金字塔」結構的家庭。
「四二一」家庭不但使兒童易被溺愛,自理能力下降;更因供養比例增加,加重年青一代的
負擔,也會增加社會福利開支壓力。

43.物質文化遺產
向聯合國提出申請成為世界遺產,以證明該地方具有突出的文化價值,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或世界自然遺產。

43.1 好處
22
旅遊景點知名度提升,有助吸引遊客,發展旅遊行業,對當地經濟有正面幫助,提高與旅遊
業相關工作的就業機會,有助改善民生。
43.2 壞處
-龐大改造和復修工程費用,令門票價格上升,低收入人士。
-景區的承受能力未能滿足大增遊客,其帶來的垃圾、污染物相應增加。

44.文物保育的挑戰
環境污染:污染物會侵蝕文物表面
經濟發展:拆卸文物後的土地作商業發展用途
旅遊業:遊客過多,過度開發使文物保育難以進行,景點商品化使文物失去原貌。
意識不足:民眾有意或無意地使文物受破壞由於文物保育意識不足

45.文化傳承對現代社會的意義
集體回憶:
指一些記憶自社會大眾共同經歷、建構和分享民族文化的生命力,這些記憶承傳下去作為教
材:
-文化傳承可加強對本土的歸屬感
-文化傳承有助文化、文物、歷史文物的保育
-文化傳承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多樣性:
全球化下,包容外來文化傳入並保留傳統習俗,構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
提高身份認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傳統習俗有助喚起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

46.中國傳統習俗被淘汰的因素
-現代科學否定了一些成為習俗存在依據的迷信傳統,如祭祀祖先。
-不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如經濟效益、追趕潮或市場價值
-現代人錯誤理解,認為習俗是封建、落後、迷信
-部份傳統習俗富有階級性,因現代強調平等而被淘汰。

四. 全球化
1.全球化
是指資訊科技和交通運輸的發達促使人類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的現象。

2.資訊及通訊科技全球化
網絡成為政府與民眾之間一種重要的交流與溝通的媒介,網絡應用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政
府透明化與公民參與愈來愈重要。此外,資訊的自由流動掀起國際商業全球化浪潮,令各地
23
文化交匯而拉近彼此距離。

2.世界公民
在全球化之下,人們的公民身份不再受國界的局限。公民的身份由人們主動建構,關心其他
國家的事,如天災,是一個跨越國界的身份。

4.推動全球化的因素
-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化,促使各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
交流日漸頻繁。
-跨國企業及國際組織的成立和發展加速了全球化進程。
-不少議題非個別國家能解決,全球所關注的議題,如全球暖化,使各國政府能加強合作和
交流。
-冷戰的結束打破了政治理念兩極化的隔膜,使國與國之間重新尋求合作及支援。

5.全球在地化
-全球化和在地化的互動過程被稱為全球在地化,跨國企業因應當地文化而改變市場策略的
行為,如麥當勞在香港推出通粉早餐。

6.文化全球化
是指一些無論有形還是無形的文化活動、生活方式和思想及價值觀等,多透過產品傳播滲透
價值觀,主要透過媒體和通訊網絡傳播,對當地文化帶來影響,影響可以是融合、排擠、取
代當地文化,或轉化成嶄新的文化。例如,荷里活電影是文化產物,但電影帶出美國主義、
美國夢、美化美軍等思想,影響全球對美國的觀感。

7.文化全球化的影響
正面影響:
-外來文化傳入帶來的新思維能有助本土文化進步和創新。
-外來文化反過來受本土文化影響。

負面影響:
-文化全球化下,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可能會產生文化排擠,更會演變成文化衝突,例如美
國的西方民主價值觀與伊斯蘭的宗教保守思想。
-各地文化趨向單一化,由於西方文明具有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支持﹐加上跨國企業多
為西方國家所有,西方文化很易成為各地文化的指標,人們的選擇欠缺多樣性。

8.文化單一化
當某種或某幾種主流文化影響著大部分人的生活摸式、價值觀等。跨國企業多以廣告、傳媒
等滲透消費主義,還引導人們建構相似的審美標準、生活方式、價值觀等,例如粵曲曾受港
人歡迎,在荷里活文化的輸入後,港人多喜歡西方電影,粵曲已變為小眾藝術。
24
9.快餐文化
-快餐源於美國,例如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名牌。人類的生活節奏愈來愈快,所有忙
碌的人都開始加快吃飯所用的時間,這不費時又美味可口的快餐便逐漸成為了主流。快餐店
的特色是食物標準化,講求成本低但快捷製作食物,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例如多吃易肥胖、
中風。

10.麥當勞化
麥當勞的經營文化標誌著企業的有效管理,對美國和世界各地各個範疇都有重大影響,特別
將經營規範化方面。

11.麥當勞化的四大原則:
-效率:達到利益最大化或以最合適的生產方法
-可計算性: 指以量化作評估準則
-可預測性:把產品和服務統一和標准化
-非人性化科技的控制:生產過程和服務機械化,確保產品及服務具效率和標準化。
-例如 :麥當勞講求效率,同時規定每種食物的製作時間及份量[可計算性]﹐客人在落單
時已預計食物的份量與味道[可預測性],在製作漢堡的時間已運用電子計時[非人性化科
技的控制]。

12.麥當勞化的影響
-飲食文化單一化 :不少跨國或本土飲食企業都仿效麥當勞,重視利潤多於健康,世界不同
的飲食文化漸趨單一,使不同民族的飲食文化慢慢消失。
-全球肥胖問題:全球人類大量進食垃圾食物引致過肥,影響健康,使人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增加各地醫療開支。
-破壞熱帶雨林:因為麥當勞及仿效的企業對肉類有大量需求,因而過度飼養牛隻,開闢熱
帶雨林土地作為飼養牛隻之用,使溫室效應加劇。飼養牛隻需要更多飼料及食水,加劇糧食
及食水短缺,對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威脅。

13.迪士尼化
-迪士尼樂園的營商法則,例如主題化等,日趨影響美國及世界各地不同範疇。

14.迪士尼化的不同層面:
-主題化: 產品及服務的包裝和銷售都圍繞某些主題而建立。
-混種消費:在同一個時間在同一個地點進行各種消費項目的消費模式。
-商標化: 生產、推廣和銷售的過程都圍繞著某些具版權的商標和影像而建立。
-表演勞動力:視服務作為一種表演,而表演須展露勞工的開心情緒。

15.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
25
-邊緣化: 在全球化下,生命力較弱的本土文化產業因無力與外來的全球主流文化競爭,因
而漸漸被遺忘甚至淘汰。
-同質化:各地不同文化的多元性漸漸消失,各地人民的價值觀及品味趨於相同,文化趨向
單一。
-在地化: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當地居民對本土文化的意識覺醒,使本土文化的特色和價值
得以延續,避免被邊緣化

16.文化霸權
西方文化往往較強勢,主導全球文化,例如美國文化透過跨國企業和文化產業,輸出或滲透
到其他國家,並取代部分國家的文化,未有跨國企業支持的發展中國家,本土文化顯得弱勢,
未能抵擋西化文化的衝擊。例如,荷里活電影投資動輒十億元以上,可拍高質素電影,相比
之下,港產片便顯得弱勢。

17.文化侵略
較具實力的西方文化傳入,不免衝擊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例如美國的電影音樂傳入中東地
區大受青年人歡迎,會被當地政府視為文化思想上的侵略。

18.經濟全球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跨境商品與服務交易在量和種類上日益
增加、國際資金流動,以及科技更快速、更廣泛普及,全球各地在經濟上日益互相依賴。」

19.經濟全球化的特徵
19.1.勞工市場一體化
-低技術:隨著運輸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企業為了減低成本,把生產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國
家,尤其是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直接影響已發展國家(如美國)低技術工人的就業,但增
加了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就業機會。例如八十年代香港商人受國內生產成本便宜而將廠房
搬到中國;現在中國工資上漲,外資由轉往東南亞設廠。

-高技術:高技術員工工資昂貴,已發展國家會引入發展中國家人材,降低成本,如中國科
研人員受聘往美國矽谷工作;或已發展國家將科研部門搬往發展中國家,如美國公司在印度
設軟件設計中心。

19.2 商品市場一體化
企業的銷售對象已不再局限本土的消費者,而是全球的消費者,例如 IPHONE 全球熱賣。

19.3 金融市場一體化
因為通訊成本下降及各國放寬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企業可以選擇到境外籌集資金,而不再局
限於本土進行融資活動

26
20.經濟全球化與貧富差距
由於已發展國家企業得到政府支持和補貼,使其收入增加,在貿易自由化下,貧窮國家出口
的初級產品收入較少。跨國企業市場佔有率不斷上升,削弱中小企業競爭力。企業家為了利
潤極大化而剝削勞工。

21.福利主義
在部分西方國家盛行的政治理念,政府透過徵收重稅來承擔教育、衛生、醫療、社會及養老
保障等公共服務。福利主義可保障國民生活所需,使國民過度依賴社會保障而減低國民的工
作意欲,生產力下降,甚至工會組織要求更多的福利而爆發工潮,如 2015 年英國巴士工會
要求減少工時。可是當經濟放緩時,重稅便會集中在納稅人身上, 但失業而領取福利的人
會持續增重,這便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

22.跨國企業出現的原因
-科技的進步
-運輸、通訊的成本大幅下降
-各國大幅放寬了對國際貿易和外來投資的限制,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不同的
國家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導致國際出現跨國企業

23.跨國企業對全球發展的利弊
23.1 利
-在發展中國家提供工作機會,提升人民收入。
-通過國際分工,使企業生產成本下降﹐消費者選擇增加。

23.2 弊
-產品於全球市場銷售,促進文化交流。
-削弱本土企業競爭力
-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進程中過份依賴跨國企業,出現文化單一化現象。
-跨國企業剝削發展中國家勞工,形成血汗工廠

24.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
由賣家所控制,價格、生產以及產品的分發,主要取決於自由市場中的競爭。資本主義的主
要經濟模式包括了自由的資本和僱員流動、市場競爭、以及價格機制的運行。例如美國、日
本、香港都奉行資本主義。

25.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針對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問題而出現,不重視個人特色,
强調集體制,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人民的勞動力為發展國家經濟,理想目標是共同生產,
共享成果,但出現不符合巿場需求而競爭力低的問題,現時的中國仍奉行社會主義,但改革
27
開放後已作修正,名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巿場經濟」,其他國家如北韓、越南、古巴
也是社會主義國家。

26.商品化
商品化專指原本不屬於買賣流通和通過貨幣實行交換的事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轉化或
變異為可以進行買賣和貨幣等價交換。

27.粗放型經濟體系
即指高投入例如資金、勞動力和資源,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結果出現三高一低、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

28.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於上海設立 ,與香港自由貿易港相近的地區來展示中國如何能提升其經濟結構。

29.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目的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程度
-自由貿易試驗區有更優惠的政策包括利率化、匯率自由
-匯兌,提升上海的國際競爭力

30.政治全球化
政治權力和政治活動不再受地域或國家疆界的限制。

31.政治全球化的現象和特徵
-由於國際交流日增,使各國間糾紛頻繁,因此國際政治平台、多個組織紛紛成立
-由於國際的糾紛日增,因此以跨國規條協調各國間糾紛日益重要
-政府的主導角色日趨薄弱,國家政治決策不再由一國政府所制定,跨國企業、 公民、國際
組織也參與其中,全球關注的議題(如環保問題)使各國政府加強合作及交流

32.政治全球化的參與者
國際政府組織
-可分為全球性組織及地區性組織
-為規範各國政府的政治行為和合作而共同制定並推動一些國際機制
-推動一些國際合作
-他們也會作為各方協商的平台國際非政府組織

33.國際非政府組織 NGO 例如:綠色和平、紅十字會


-目的是推動公民社會在各國的發展
-關注及監察各國政府政策
-監察國際協議是否有效執行
28
-監察跨國企業的行為

34.跨國企業
由於財力雄厚,使他們具有影響國家政策及國際事務的政治籌碼

35.影響各國全球化程度的因素
35.1 經濟方面:
-視乎該國與全球經濟的緊密程度 政府政策方面
-政府對國家開放的態度
-政府是否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35.2 社會方面:
-人民的富裕及教育程度

35.3 文化方面:
-人民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
-人民是否願意將本土文化向外翰出

36.國內全球化程度不一的原因
36.1 社會方面:
-國民富裕程度不一和教育的普及程度
-企業家能力
-企業家能否適應全球化的營商環境,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機遇

36.2 文化方面﹔
-居民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

37.世界人權宣言
1948 年自聯合國通過,沒有法律約束力,多國已將其納入憲法當中,宣言列出每個人享有的
權利,例如言論自由、生育自由等,中國沒有參與宣言,香港因在英國殖民地時代而加入。

38.人權
人權是不論國籍、居住地方、性別、宗族、宗教、語言 等,也應受到保護、保障的基本尊
嚴及尊重。

39.人道援助
是一種軍事性干預,無論有否得到當事國授權而施以武力干預,用以防止大規模的人權迫害,
由國際組織、非牟利團體等非提供醫療、糧食、庇護等措施。

29
40.世界貿易組織 (WTO)
成員之間進行貿易談判的平台,處理各國或地區之間的貿易規則的國際組織。

41.世界衛生組織 (WHO)
世衛組織是聯合國豁下組織,負責對全球衛生事務提供領導,擬定衛生研究議程,制定規範
和標準,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持,以及監測和評估衛生趨勢。

42.世界銀行
是一個以減少貧困和支持發展為使命的獨特的合作夥伴機構,但常被指責向發展中國家放債,
以致落後國家的貧窮問題得不到改善。

43.國際貨幣基金
是一個自 188 個國家組合而成的組織,旨在促進全球貨幣的互助、國際貿易、提升就業率、
維持金融種定性和經濟增長以及減少貧窮。

44.聯合國
聯合國是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當時共 51 個國家承諾通過國際合作和
集體安全來維護和平、發展國家間友好關係、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護人權。

45.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五國,擁有最後決定權。

46.歐盟
歐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成立,它是一個自 28 個國家組合的經濟及政治合作關係,旨
在促進經濟合作以減低衝突機會。

47.六方會談
指由北韓、南韓、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個國家共同參與一系列談判,以解決北韓核
問題。

48.道德消費
強調消費者在消費過程應避免購買國外剝削勞工、女性和小童血汗工廠產品,同時消費時也
會考慮生產方面的環境成本,例如:購買公平貿易產品、環保用品。

49.公平貿易
這項運動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得到較合理的價錢以脫離貧窮,令工人及農民得到合
理對待以及推廣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50.茉莉花革命
30
於 2010 年至 2011 年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
而得名,當地運用社交網路將情況傳至各地,引起一連串不同國家推倒政權的示威。

51.茉莉花革命的成因
-國家專制政權
-政府貪污腐敗
-人權侵害
-國家經濟衰退
-失業率不斷攀升

52.已發展國家/較發達國家(地區)
又稱「較發達國家」。它們的經濟水平、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較高,例如美國、日本、香
港。

53.發展中國家
又稱「欠發達國家」或「第三世界」。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國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較低於
較發達國家,例如中國、印度。

54.應對氣候變化的投術轉移
已發展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來協助減低溫室氣體,例如提供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

55.國際制裁
多個國家利用經濟及軍事高壓的手段以強迫違反國際法的國家克制。例如聯合國向北韓實施
國際制裁,令北韓無法獲取物資。

56.種族衝突
衝突來自於不同的種族,常見於非洲、中東地區。

57.金磚五國 BRICS
發展得較快的五個發展中國家,國際事務的影響力日益上升。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
國及南非,五國首個字母合併為 BRICS 與 BRICK(磚)相似而得名。

58.歐豬五國 PIIGS
對歐洲聯盟五個相對較弱的經濟體的貶稱,包括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
這五國借債無力償還,需要由同為歐盟的其他國家代還,因此拖累歐盟。

59.負責任大國
在軍事、滅貧、援助、環保等各方面的來履行其義務。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中國成為「負責
任大國」有好處:
31
-提升國際形象,爭取話語權提升軟實力。
-透過生態建設改善環境
-減少中國威脅論影響

60.恐怖主義
包括危害人身安全並且違法的暴力行為,也包括以威嚇行為意圖影響政府決策,或以大規模
破壞、劫持的形式影響政府行為模式。ISIS 伊斯蘭國是近年國際上最殘忍的恐怖主義組織。

61.文化立國 nation-building with culture:


是一種國家發展策略。時任南韓總統金大中於 1998 年提出「文化立國」的策略,希
望藉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改善國家經濟,並 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及國際影響力。
62.文化承傳 cultural heritage:
文化從一代人流傳到另一代人的過程。

63.文化帝國主義 cultural imperialism:


指一個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和戰略目標出 發,把其思想、價值觀及生活方式,向其
他國家(尤其是落後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和宣揚,從而建立在世界文化上的支配地
位,提高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64.文化差異 cultural difference:


指不同文化之間在生活習慣、語言、社會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別。
65.文化圈 cultural sphere:
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質,或擁有相近文化的地理區域,如伊斯蘭文化圈;屬同一文化
圈的地方在地理上不一定相連。
66.文化混合 cultural hybridisation:
即不同文化因交流、融和而互相影響的現象。

五. 公共衛生
1.人們對公共衛生理解的因素
-個人因素:教育程度、生活模式、年齡、對疾病的經歷
-政治因素:政府的法律、資源分配
-國與國間合作及交流:跨國組織的公共衛生政策
-社會因素:資訊傳播速度、家庭結構(例如:家庭大小)
-經濟因素:地區或國家的發展程度
-文化因素:傳統習俗、道德觀念、宗教信仰(迷信)
-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居住環境及工作環境
-科學與科披因素:科技進步令診斷、治療及疾病預防的方法大大改進

32
2.世衛的成就
2.1 推動藥物公平分配方面:
-協助各國執行 TRIPS 協定
-提醒各國關注公平分配藥物
-向跨國製藥公司施壓

2.2 控制傳染病方面:
-制建國際規範,例如「國際衛生條例」
-對新型傳染病的爆發發出警告
-發佈和收集資訊有關新型傳染病的爆發
-推動各地合作研究傳染病

2.3 控制非傳染病方面:
-為「健康」下定義
-在全球推廣健康觀念
-收集非傳染病的數據並研究決定健康的主要因素\

3.世衛的局限
3.1 推動藥物公平分配方面:
-未能平衡貧窮和富裕成員國之間有關取得藥物方面的利益
-只能依靠製藥公司和富裕國家的捐贈
-沒有權力約束有關世貿藥物專利權的協定

3.2 控制傳染病方面:
-沒有權力迫使各國執行有關規定
-因成員國眾多,難以集中力量處理各國有關公共衛生的問題
-未能防止新型傳染病的爆發

3.3 控制非傳染病方面:
-難以改變各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依賴各地政府推廣和實踐有關健康的資訊
-難以改變各地決定健康的國家,如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

3.4 跨境衛生合作的功能
社會方面:
-加強對大規模疫症蔓延事件的應變能力防止傳染病蔓延
-保障本地與周遍地區市民的健康
-使衛生資源更有效地運用
33
政治方面:
-改善與周遍地區政府有關疫症方面的溝通 加強各地對衛生事務的責任感

經濟方高:
-確保疫症不會影響商業貿易
-增加與周遍地區的合作

4.健康的決定因素
個人因素:
-年齡、性別及遺傳、生活習慣、工作環境、收入

科技因棄:
-科技進步使人類對健康有更深認識,可透過各種客觀的健康標準,加上科技的進步,使人
類更能掌握自己身體的狀況。
-科技進步帶來了「文明病」

宗教因素:
-對於用膳,不少宗教對此有一些特別的習俗和規定,稱為(膳規)
-膳規不但是飲食規條,也是精神健康的培養

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影響人類的飲食習慣,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養生, 透過飲食及生活習慣可以促進
健康,延年益壽。
-快餐文化帶來肥胖問題

5.社會階級對健康觀感
中產階級:較關注健康、掌握較多相關資訊、具經濟能力負擔醫療開支及較佳居住環境
勞動階層:較注重健康的功能性,較少注意職業安全、醫治護理與預防疾病

6.影響醫療科技發展的因素
-生活質素: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文明病日趨普及
-經演因素:專利權保障藥物開發者的利益
-政治因素:政府分配資源時,以公眾健康為優先考慮
-社會發展: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醫療科技發展會受國家發展步伐而出現差異

7.評估一個地區健康的指標
-預期壽命高、嬰兒夭折率低:代表醫療技術優秀、公共衛生設施完善、政治穩定、物質富
豐等。
34
8.健康不平等
某組群的死亡率或患病率高於其他組群,基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醫療資源。
因素:階級、社會支援、醫療系統及社會對疾病的歧視(如愛滋病)等

9.藥物專利權
由於開發時間長,成本高,失敗率也高,放開發者會申請專利權, 以保自身利益。

藥物專利權的影響:
-保障藥物開發者的利益
-吸引資金作新藥物開發
-藥物研發走向商業化
-開發者操控價格,有機會使醫院和病人負擔大增
-「彷製藥」受限制,威脅貧窮國家病人的生命、健康

10.仿制藥
不受專利權保障,藥物配方、成份、劑量及藥效與專利藥相同,價格比專利藥物便宜。

11.生物科按帶來問題
-違反自然(複製人)
-道德問題(由胚胎抽取幹細胞)及家庭倫理(試管嬰兒)
-安全性(基因改造食物)

12.生物科技用途:
-改良農產品質素
-解決生育問題
-改進診斷治療及預防疾病的方法

13.疫苗接種
先減低病毒毒性,再將良性病毒接撞在人體內的技術,對人體產生保護,避免因感染病毒而
患上傳染病。

14.抗藥性
因為濫用抗生素,令細菌適應力變強,使抗生素失去功效。

15.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土)
自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首宗個案在中國發生。
症狀:發燒、發冷、頭痛、疲倦、肌肉痛或肚瀉等

35
16.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
是由感染屬於絲狀病毒科的埃博拉(伊波拉)病毒所引致,人類感染的死亡率達 90%
症狀: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咽喉痛等

17.禽流感
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的流感病毒引致,人對該病的兔疫力極 低、甚至沒有,一旦病毒在
人與人之間傳播,流感便爆發。

18.豬流感
豬流感是由 H1N1 病毒引起,其病徵與人數季節性流感相似。

19.生活模式病*
又稱文明病,由於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等因素改變引起例子:「三高」,分別為高血壓、
高血糖、高血脂。

20.香港的頭號殺手為癌症,首五類致命癌症依次為:
-肺癌
-大腸癌
-肝癌
-胃癌
-乳癌

據預計,大腸癌或於 2015 年成為本港癌症「 頭號殺手」,其主要原因為港人生活水平提高,


變成大吃大喝習慣,少做運動。

21.癡肥
異常或過量脂肪累積會損害身體健康,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衡量人們肥胖程度的粗略指
數,癡肥是導致慢性病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主要因素

22.人口老化
當 60 歲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長率比其他年齡組別快,人口老化現象出現,主要由於現代人口
預期壽命更長,以及生育率下降,中國及香港現正處放人口老化。

23.長者醫療券計劃
提供醫療券以資助長者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透過分擔部分醫療費用來推廣與病人「共同
承擔醫療」的理念,以確保善用醫療服務。

24.三個預防眉面
第一層:宣傳及教育大眾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提供防預疾病的措施
36
第二層:及早診斷及治療
第三層:避免病情惡化、提供復康支援
如投放資源在第一層,可有效防止疾病蔓延,但香港政府將大部份資源投放在二及三層。

25.器官捐贈
對器官衰竭病人,器官移植是延緩他們生命的唯一希望,為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市民積極支
持器官捐贈是十分重要的。

26.人體器官非法交易
內地自 2007 年起禁止人類器官交易。由於合法隸宮供應不足,一些病人向黑市市場進行人
類器宮交易。

27.安樂死
香港醫務委員會定義「直接並有意地使一個人死去,作為提供的醫療護理的一部分」 。

28.基因改造食物*
改良農作物的特質,從而抵抗病毒、書蟲或除草劑的損害。

主要反對原因
-個人方面:基因資料洩露個人私隱
-倫理方茵:破壞大自然規律
-生態方面:原生生物有機會因此滅絕

29.食品安全
探討食品加工、儲存、銷售等步踐中如何確保食品衛生及食用安全、降低患病機會及防範食
物中毒。

29.1 道德倫理考慮
生物科技的發展項目眾多,但並非每一項都為社會所接納。須以立法規管,確保生物科技發
展帶來好處,並從道德及倫理、經濟、 社會方面考慮利弊,訂下明確規限。
-生育方面,訂立《人類生物科技條例》
-食物基因改造方面,鼓勵公佈食物成分,訂立《基因改造食物自願標籤指引》

30.試管嬰兒
過程包括先以人工受精,胚胎在培養後放回母親體內直至完成懷孕,精子及卵子可以是聽於
37
第三者的。

31.複製科技
透過復製技術(如複製器官,可以治療先天性的缺陷或疾病), 造出品種較佳的生物。

32.醫療融資
以自願或強制形式,市民以醫療保險或醫療儲蓄戶口承擔部份醫療費用。

33.醫療旅遊*
-旅遊中若包括疾病健康、醫療音整理、康復休養,即可稱為醫療旅遊。
-這種旅遊模式將治病、療養及旅遊結合。旅遊者會按其病情和醫生建議,遊質和治療在選
擇合適的旅遊區後同時進行。

34.醫學美容
是通過醫學手段來改變身體外形、色澤及改善部分生理功能,為加強身體外在美感,而進行
的一系列的治療,包括藥物、儀器及手術等

衍生問題
發生美容醫療事故,危及性命

醫學美容成因
大眾:香港人追求社會建構出來的「美」,例如美白、纖瘦、豐胸和 V 面等
政府:監管不足,對「醫療」和「笑容」業的定義模糊
傳媒:追捧及廣泛宣傳美容行業
市民:誤信高科技

35.侍產假
-是僱主提供男性僱員照顧產後妻子和初生嬰兒的有薪或無薪假期。香港主流支持立法,認
為僱主應提供三天有薪侍產假, 期間僱員每天可獲發其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
-行法例允許公務員在嬰兒出生後可享有五個工作天的有薪侍產假

支持
-減輕母親照顧嬰兒的負擔
-減低母親患上產前或產後抑鬱

反對
-可能因請替工而導致短期內成本上升
-生產力降低

38
36.食物銀行
為非學利慈善機構,向經濟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
以優惠價出售食物之餘,熟食、乾糧或餐券由團體及私人捐助或捐贈,過往有銀行、酒店、
超市、連鎖快餐店及食品供應商參與。

37.TRIPS 協定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簡稱。世質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簡稱
TRIPS 協定)在 1995 年生效,自於世界各地對保護知識產權的法規各有不同,所以它們進
行貿易時容易引起紛爭,是項協議有助於確保各世貿組織成員對知識產權有一定的保障。

主要重點如下:
-專利權的期限為 20 年
-藥物和生物科技的知譏產權也被納入保發範圍
-發展中國家有 5 年過渡期實施協定,最低度發展國家則有 10 年
-TRIPS 協定不是法令,各世貿成員國以 TRIPS 協定為立法的最低標準以保護知識產權。

六. 能源科技與環境
1.能源安全
-以合理價格穩定地供應充足的能源以滿足發展需要。
-不會威脅人類或生態環境的安全 。

2.能源外交
國家主導和能源企業共同參與的國際外交活動,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能源利益及其他有關
利益。

3.中國穩定石油供應的外交政策
-與產油國簽定長期的供應協議
-與其他國家合力尋找及開採各地潛在油田,定期到訪產油國。
-接待產油國政要到訪
-建立石油儲備制度
-建立能源安全機制

4.石油能源、分佈
-石油的生產消費分佈極不平衡
-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集中在中東
-美國成為最大石油消費國

5.能源爭奪 scramble for energy


39
化石燃料為全球主要能源,當中以石油最具經濟價值。可是,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中東,各
國為了獲得充足的化石燃料供應以滿足國內需求,而積極尋找和爭奪各地的化石燃料蘊藏的
過程;爭奪能源的過程中,少不免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國際衝突。例如,中國在南海與多國為
了主權而發生衝突,而南海正是具有油田,可見中國與周邊國家或因能源爭奪而引發衝突。

-隨著人類的經濟發展活動,過度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令各國對能源需求不斷增加,導致能
源自漸短缺及能源價格不斷上升。
-為滿足對能源的需求,各國都向其他國家或企業爭取更多能源供應。
-能源爭奪成為國際衝突的因素之一:如遇到有豐富能源供應但國界未清楚的土地或海洋,
部份國家都紛紛爭取使用權,可能會引致國與國之間的衝突。

6.國際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能源消費國能得到穩定的供應
-加強各國間的交流了解,減少因能源而產生的衝突
-加強各國間的能源技術交流,以發展新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7.生態平衡與失衡
生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可正當地運作
生態失衡:生態系統因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生物循環或能量流動不能正常運作。

8.生物多樣性
所有地球上不同種類的生物,互相交替令地球生態平衡。以香港為例,填海、開發新界土地,
常會破壞自然界生物的棲息之地,致生物的種類數目改變。

9.溫室效應加劇
溫室效應本為地球保持溫度的自然現象,但工業革命後,人類快速的經濟發展,大量使用化
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日益增加,令溫室效應下的地表溫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暖化。
10.全球暖化的影響
-海平面國南北極冰層融化而上升,因沿岸或低洼地區被淹沒,產生「氣候難民」,例如馬
爾代夫
-加劇極端氣候出現頻率 (如 2016 年 1 月香港巿區只有 3 度)
-有物種覆滅絕的危機
-加劇傳染病的傳染
-形成糧食危機

11.熱島效應
-因為城市化過程,城市較其外園地區溫度高
-鄕郊地區的綠化地帶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自然點綴街道的作用,並減緩熱島效應的影響,
40
同時為動植物提供生活的地方。

熱島效應成因
-屏風式建築影響空氣流通
-大廈的玻璃幕牆拆射陽光
-機械(如冷氣機)散發大量熱力
-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物質保溫作用,令熱力無法有效消散。

12.屏風效應影響
-高度密集的建築物影響空氣流通及阻擋光線,產生的負面效應可稱為屏風效應。其影響是:
-阻礙自然通風及光線
-空氣流動減慢致空氣質素差
-氣溫升高
-市民患上呼吸道疾病機會增加
-景觀受破壞

13.不同類型的足印
13.1 生態足印: 用作維持所有人現有生活的資源和吸收廢棄物質的士地及海洋總面積。自
1980 年代中期,生態足印顯示地球生物負載能力已超出負荷。

13.2 能源足印: 以公頃作單位,計算每個國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的土地。

13.3 碳足印:以二氧化碳為標準,計算每個人、家庭、公司等日常進行活動時所釋放的溫室
氣體數量。

13.4 水足印:指每個人、公司或國家等在消費品及服務生產過程的用水量。

14.碳補償
指透過不同方案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這排放盡相等於我們日常活動所產生的份量。例如,
某些航空公司根據飛行距離向乘客徵收自顧性質的費用,所得款項會用於資助植樹項目,以
彌捕因航班而產生的二氧化碳。

15.碳排放交易
《京都協議》審所提出,目標若有減少反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每個國家有一個可容許的
整體污染排放量的限額,當排放量低於原定限額,每個國家都可以向其他國家出售排放量,
或者補償其他設施或活動過多的排放量。

16.氣候逃犯
意指任何參與排放溫室氣體活動但逃避減排責任的人或國家。
41
17.低碳生活 *
意指減少生活作怠期間所耗用的能源以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8.低碳經濟/綠色經濟*
意指一個經濟體系只有很少誓至沒有溫室氣體排出到大氣層,或碳足印接近或等於零。

19.綠色星期一 **
從綠色飲食著手,以減低碳排放。

好處
-香港每人每星期一天不吃肉類,一年累積可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相等於 86,000 輛汽車
的排放量
-每星期一天不吃肉類的方法不需要完全改變生活模式,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可行性高,因為 「無肉星期一 」在外閻己推行多年,並成功減慢全國銷售肉類的數量。

20.環保婚宴
-減少對環境方面影響的婚宴﹐例如:減少裝飾、減少兩道菜、無翅婚宴。

21.轉廢為能*
-用廢物產生能源,從而獲得電能或熟能
-轉廢為能的過程是通過燃燒來產生電力,或製成燃料產品,如甲醇、乙醇、甲烷或合成燃

22.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於 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一《我們共同的未來》:
「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環境:發展的同時,要重視環境問題,以免超出自然界的負擔。
-經濟:考慮生產成本時,要同時考慮環境成本計算在內,從而採用最合理,有效率的生產
方法。
-社會:要注意社會資源公平分配,以達致社會和諧,同時還重視文化傳承。

23.科技對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影響
-綠色革命: 生物科技及機械化生產使農業產量增加,紓緩糧食不足問題。
-規模經濟: 科技發展及生產機械化使工業能大量生產
-環保方面: 能源科技的發展使污染物減少
-經濟發展: 由於科技發展,發展出低耗能及高質生率的經濟增長模式

42
24.科技對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
-科技發展加快,人類開採天然資源的速度,遠超大自然自我調節及修復能力,人類錯誤投
放先進科技,如開發新武器。
-科技的安全性存疑,如基因改造食物
-由於科技發展便開採天然資源較以往容易,使能源消耗大增,加劇消耗自然資源
-科技優化及便利人類日常生活,同時產生大量污染物

25.文化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中國為大陸文化,傳統文化主張「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西方為海洋文化,主張 「天人相分」的思想,注重以人類力量征服大自然

26.可持續消費的理念
-5 個原則:減少使用、循環再用、拒絕使用、替代使用、重覆使用。
-3 個方向:購買生產過程中污染較少的產品、購買耗用較少 資源的產品、購買回收再用物
料的產品

27.外地成功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單單熱(例:日本)
-可持續生態旅遊業(例:哥斯達黎加)
-以快樂為本的治國理念(例:不丹)

28.環境影響評估*
評估展關某項工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及影響,尋求對環境造成 最少破壞及影響的方案。

29.充電池電動車
-動力自電池產生的化學能量提供。

好處
-電動車無污染物排放
-高效率,它可以有效利用電池中 75%甚至更多的能量

壞處
-充電需要長時間
-充電基礎設施價格昂貴
充電後行車距離有限

30.電子廢物*
43
指一些廢棄的電子產品,包括電腦、手機、電池等。電子產品是金屬和塑料的混合體,當中
部份金屬配件含有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31.廚餘
已經丟棄或必須丟棄的生及熟食材。環境保護害的資料顯示,香港每天產生的廚餘大約有三
千噸,大約為都市固體廢物量的三分之一。

31.廚餘消滅活動
市民:參與食物捐贈
學校:教育學生,減少午膳吃剩飯館
食肆:推行「少鈑」滅一蚊計部

32.廢物處理的方法
-堆墳區:主要處理垃圾及建築廢料等固體廢物,廢物當中的有機部份會分解,分解過程當
中會產生名為甲烷的温室氣體及易燃的沼氣。
-焚化爐:用火爐以高溫燃燒作用分解垃圾,經分解後會成為碳、二氧化碳、水蒸氣等。
-减廢與廢物分類回收﹔以減少廢物為重點,提高回收百分比,推行不同類型的廢物回收措
施。
-污者自付:污染者要為所作出的污染行為付出經濟代價,以經濟誘因令污染者減少污染行

33.三堆一爐*
即擴建 3 個堆填區(打鼓嶺、屯門、將軍漢堆填區)和興建焚化爐(石鼓洲焚化爐)

34.消費主義*
透過不斷購貨時尚貨品來滿足對物質的欲望。強調「創造需求」是一種社會及經濟上的秩序
及信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意識形態,導向購買與獲得。

35.物買主義*
鼓吹人類對物質財富的追求。

36.光害
是因過度使用人為室外照明,如街燈、霓虹招牌、廣告版照明,而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等引起
的負面影響:
-擾亂動物的生理週期,破壞生態平衡
-過分照明影響人的情緒,易感煩惱
-強烈照明難以入睡,影響瞪眼質素

37.跨世代公平
44
公平地考慮下一代的利益,不幫著重眼前利益。

38.「不要在我家後院症候群」
指原則上支持政府政策,但只要該目標的預定地不要在我家後院。

39.霧霾
影響內地城市和區域的一種空氣污染現象
「PM2.5」(指在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是城市灰霾的元凶

40.懸浮粒子
是由煤灰、塵、煙等,以固體或液體或凝結的蒸氣形態浮於空氣之中

41.工業化*
是人類社會自前工業(農業畜牧業)到工業狀態的一種社會及經濟改變的過程。此社會及經
濟的改變與技銜創新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大規模生產和冶金學的進步。在工業化過程中,製
造業與服務業在國民收入和就業人口中的比例逐漸上升。

42.士紳化*
指社區被中產化及高檔化。
例如,當當區重建,低收入人士會被「轉移」到較偏遠地區, 中產階層將成為原社區的新
成員。
低收入社區逐漸被中產階級入侵,舊房舍被拆掉,改建為昂貴的大宅,導致整個社區的成員
和面貌徹底改變,長久以來建立的 社區網絡在短時間內被完全破壞。

43.城市化
指人口不斷向城市懸集,城市數量和規模不斷膨脹的現象。

44.舊區重建時的四個策略

45.重建設展:
-政府應制定出宏觀的社區重建政策
-保留社區網絡
-舊區重建須在公眾參與及諮詢專業意見下進行
-提供更多休憩用地,社區及環保設施也應是重視的重建項目。
-當區重建屬非牟利項目

46.當區活化:
-基於考慮社會因素與究生益,政府鼓勵發展商把活化當區加入重建項目中。

45
47.文物保育:
受保育的文物或建築物除考慮法例外,還要考慮其對社會、文化、壓史或建築的演變和重要
性。
廣闊的諮詢渠道,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及不同專業意見。

48.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為新發展區,主要是為應付香港人口增長的住屋和就業方面的
需求,引來發展與保育的衝突。

49.菜園村、反高鐡事件
-菜園村是一條鄉村,由於需要興建廣深港商鐵而遭受遷拆,村民與一些利益集團均要求保
育菜園村,不避不拆,廣受 80 後年青人支持,由於政府在回應市民對有關菜窗村發展計直
到提間的答覆模糊,於 2010 年 1 月,示威行動最終演變成圍堵立法會事件,引起發展和保育
價值的爭議。

50.環境評估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指對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項目所進行的評估制度,


旨在減少項目開發導致的環境污染、維護人類健康與生態平衡。現時香港進行基建項目時,
為符合法律要求,必須呈交環境評估報告,在興建港珠澳大橋時,便是因政府未能提供完整
的環境評估,而被巿民入禀法院進行司法覆核。

51.能源外交 energy diplomacy * : 能源消耗國會聯同國內能源企業,與能源供應國進行能源外


交,令能源消耗國取得穩定的能源供應之餘,能源供應國也能得到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利益。
例如,中國積極與中東以外的產油國建立關係,以防西方切斷中國石油輸送的危機。

52.生態旅遊 ecotourism *:是一種能保護自然環境和延續當地居民福祉的旅遊方式。例如香


港的大澳,除了保留傳統的棚屋外,同時有生態系統豐富的紅樹林,發展生態旅遊不但增加
當地的工作機會,同時運用收入去作文物保育。可是,生態旅遊使遊客增加,有機會做成污
染,不利生態保育工作。

4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