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7

NY1500产品使用维护手册

目录
NY1500 产品使用维护手册 ..............................................................................................................................................1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须知 ...................................................................................................................................................................5
第一章 使用说明 ...............................................................................................................................................................7
1.1 概述 ............................................................................................................................................................................7
1.2 安全 ............................................................................................................................................................................7
1.3 操作 ............................................................................................................................................................................7
1.4 正确处置废弃物 ........................................................................................................................................................7
1.5 人员资质和职责 ........................................................................................................................................................8
1.5.1 用户 ...............................................................................................................................................................8
1.5.2 操作人员 .......................................................................................................................................................9
1.5.3 服务人员 .......................................................................................................................................................9
1.6 个人防护装备 ............................................................................................................................................................9
1.7 资格等级(CC) ......................................................................................................................................................10
1.7.1 资格等级 1 ‐ 操作人员 (CC1) ......................................................................................................................10
1.7.2 资格等级 2 ‐ 服务人员 (CC2) ......................................................................................................................11
1.7.3 资格等级 3 ‐ 服务人员 (CC3) ......................................................................................................................11
1.8 文件 ..........................................................................................................................................................................12
1.8.1 使用手册 .....................................................................................................................................................12
1.8.2 维修手册 .....................................................................................................................................................13
1.8.3 机组运行所需的其它资料 ..........................................................................................................................13
1.9 工作卡 ......................................................................................................................................................................14
1.10 备件 ........................................................................................................................................................................15
1.11 维护 ........................................................................................................................................................................15
1.12 保养 ........................................................................................................................................................................15
1.13 修理 ........................................................................................................................................................................15
第二章 安全 ...........................................................................................................................................16
2.1 安全说明 ..................................................................................................................................................................16
2.2 安全标识和标牌 ......................................................................................................................................................16
2.3 安全规定和事故防范 ..............................................................................................................................................17
2.4 合理使用及按照规定使用 ......................................................................................................................................18
2.5 可预见的错误使用及不当操作 ..............................................................................................................................18
2.6 其它危险 ..................................................................................................................................................................19
2.6.1 受伤危险 .....................................................................................................................................................19
2.6.2 机组物质损失..............................................................................................................................................19
2.6.3 其它实物资产损失......................................................................................................................................21
2.6.4 功率或功能受限..........................................................................................................................................21
第三章 发电机组总体说明 .............................................................................................................................................22
第四章 运行 .....................................................................................................................................................................46
4.1 首次调试之前以及每次检修之后的工作 ...............................................................................................................46
4.1.1 概述 .............................................................................................................................................................46
4.1.2 添加冷却液..................................................................................................................................................46
4.1.3 添加润滑油..................................................................................................................................................46
4.1.4 燃烧空气......................................................................................................................................................47
4.1.5 预润滑..........................................................................................................................................................47
4.1.6 燃气供应系统..............................................................................................................................................47
4.1.7 热交换器......................................................................................................................................................47
4.1.8 废气侧..........................................................................................................................................................47
4.1.9 发电机..........................................................................................................................................................48
4.1.10 机械检查....................................................................................................................................................48
4.2 正常运行 ..................................................................................................................................................................49
4.2.1 机房(集装箱)安全检查及通风 ..............................................................................................................49
4.2.2 机组开机前检查工作 ..................................................................................................................................49
4.2.3 启动发电机组..............................................................................................................................................51

‐2‐
4.2.4 预热 .............................................................................................................................................................51
4.2.5 室内通风......................................................................................................................................................51
4.2.6 润滑油系统..................................................................................................................................................52
4.2.7 废气涡轮增压器..........................................................................................................................................52
4.3 运行监控 ..................................................................................................................................................................53
4.3.1 感官检查......................................................................................................................................................53
4.3.2 运行监控......................................................................................................................................................53
4.3.3 关闭机组......................................................................................................................................................55
4.3.4 机组跳机......................................................................................................................................................55
4.4 长期停机 ..................................................................................................................................................................56
第五章运行材料与辅助材料 ..........................................................................................................................................58
5.1 概述 ..........................................................................................................................................................................58
5.2 产品选择 ..................................................................................................................................................................58
5.3 可混合性 ...................................................................................................................................................................58
5.4 质量保证 ..................................................................................................................................................................59
5.5 运行材料规定 ..........................................................................................................................................................59
5.5.1 燃气 .............................................................................................................................................................59
5.5.2 润滑油..........................................................................................................................................................59
5.5.3 冷却液..........................................................................................................................................................59
5.5.4 燃烧空气......................................................................................................................................................59
第六章 维护 .....................................................................................................................................................................60
第七章 故障排除 .............................................................................................................................................................61
7.1 概述 ..........................................................................................................................................................................61
7.2 发动机故障及排除 ..................................................................................................................................................62
7.3 发电机故障及排除 ..................................................................................................................................................66
7.3.1 发电机机械故障..........................................................................................................................................66
7.3.2 发电机电气故障..........................................................................................................................................67
第八章 吊运、储存和防腐 .....................................................................................................................................................69
8.1 吊运 ..........................................................................................................................................................................69
8.1.1 发动机吊运..................................................................................................................................................70
8.1.2 发电机吊运..................................................................................................................................................70
8.1.3 发电机组吊运..............................................................................................................................................71
8.2 储存 ..........................................................................................................................................................................72
8.2.1 发动机..........................................................................................................................................................72
8.2.2 废气涡轮增压器..........................................................................................................................................72
8.2.3 补偿器..........................................................................................................................................................72
8.2.4 蓄电池..........................................................................................................................................................72
8.2.5 发电机..........................................................................................................................................................73
8.3 防腐 ..........................................................................................................................................................................74
8.3.1 机组 .............................................................................................................................................................74
8.3.2 废气涡轮增压器..........................................................................................................................................74
第九章 技术数据 .............................................................................................................................................................75
9.1 检测值与调整值 ......................................................................................................................................................75
9.2 螺纹拧紧技术规定 ..................................................................................................................................................77
9.2.1 螺纹拧紧通用技术要求 ..............................................................................................................................77
9.2.2 螺纹拧紧的技术要求 ..................................................................................................................................78
第十章 工作卡 ...................................................................................................................................................85
工作卡目录表 ...........................................................................................................................................................................85
关于处理含氟弹性体部件的安全规定 ...................................................................................................................................87
关于分割、打磨、钎焊与焊接工作的规定 ...........................................................................................................................88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90
概述 ..................................................................................................................................................................................90
日常检查 ..........................................................................................................................................................................90
利用 PAC 系统测试辅助装置 .................................................................................................................................................92
概述 ..................................................................................................................................................................................92

‐3‐
试运行与功能测试 ...................................................................................................................................................................96
关闭发动机 ......................................................................................................................................................................97
用内窥镜检查燃烧室 ...............................................................................................................................................................98
概述 ..................................................................................................................................................................................98
清洁发动机.............................................................................................................................................................................100
检查、调整进气门和排气门间隙 .........................................................................................................................................100
概述 ................................................................................................................................................................................101
注意检查与调整顺序 ....................................................................................................................................................102
1: 燃气 ‐ 空气混合气进气侧 .........................................................................................................................................104
2: 废气排气侧 ................................................................................................................................................................104
X: 短气道.................................................................................................................................................................................104
检查气门下陷量(气缸盖已安装) .....................................................................................................................................109
概述 ................................................................................................................................................................................110
X: 短气道.................................................................................................................................................................................111
更换检查孔盖密封垫 .............................................................................................................................................................116
拆下、安装检查孔盖 ....................................................................................................................................................116
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卸与操作 .................................................................................................................................117
操作发动机盘车装置 ....................................................................................................................................................117
检查转速调节器连杆 .............................................................................................................................................................118
更换空气滤清器芯 .................................................................................................................................................................119
燃气抽样检查 .........................................................................................................................................................................123
A - 错误 B - 正确 .................................................................................................................................................123
技术数据 ........................................................................................................................................................................131
概述 ................................................................................................................................................................................131
三通阀门的位置 ............................................................................................................................................................133
拆下润滑油滤清器 ........................................................................................................................................................135
排空冷却系统 ................................................................................................................................................................138
概述 ................................................................................................................................................................................140
D —— 设定比重 .....................................................................................................................................................................143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144
概述 ................................................................................................................................................................................144
清洁并检查火花塞 .................................................................................................................................................................146
概述 ................................................................................................................................................................................146
检查弹性联轴器 .....................................................................................................................................................................150

‐4‐
用户须知
为确保燃气发电机组安全可靠的运行,满足客户使用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使
用与维护手册》的规定使用、维护和保养发电机组。

机组在正常运行时是安全的,对机组的任何不正确操作、维护和保养都是危
险的,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在本手册中和产品上都有安全注意事项和警告。如
对这些危险的警告置之不理,可能对您或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
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授权的或者经过专业训练的,必须明白安全预防措施及
操作程序,必须遵守由立法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和环保的各项法律”。
产品危险处都标贴有“安全警示符号”,如“危险”、“警告”或“当心”
等。对发电机组按规定周期进行保养和维修并认真地做好记录,是获得“三包”
的前提。对于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本机组,应勤加保养以确保机组能正常运行。

● 请认真阅读并遵守本手册中的相关说明,以避免事故,获得制造商担保,
并使发电机组功能保持正常,以便随时将其投入使用。

● 本发电机组仅适合于设备制造商所规定的,且与供货范围相符的用途
(按照规定使用)。任何超出此范围的用途均视作不符合规定,制造商对因此产
生的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其风险完全由使用者承担。

● 为了防止电气元器件被人体静电损坏,在进行电气元器件的验收和检验、

电气元器件的安装、电控柜操作、电控柜的柜内和柜外接线,以及电路查线等 操
作前,必须设法先释放掉人体的静电。

● 严格遵守制造商所规定的操作、维护与检修条件,也属于按照规定使用
的范围。仅可让熟悉情况并且了解相关危险的人员操作、维护和检修发电机组。

● 要保证每一位参与操作、维护和检修工作的人员均可查阅本手册,并理
解其中的内容。

● 如果违反本手册中的规定,将有可能引起功能故障、机组损坏以及人身
伤害,制造商对此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5‐
● 必须保证所有必要的装备、手工工具和专用工具均可使用,并且状态完
好,方可按照专业规范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

● 如果对弹簧、卡夹、弹性止动环之类的发电机组零件处置不当,将会增
大损坏风险,甚至造成人员伤害。

● 应遵守相关事故防范规定以及其它公认的安全与工业医疗规定。

● 只有使用制造商提供的原厂零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效益、可靠
性及使用寿命。

● 必须根据使用情况对发电机组进行检修。仅可根据具体用途由制造商改
装相关零件。制造商对用户擅自改动发电机组而引起的损失概不负责。

重要!
无论何时都必须遵守防止事故发生的有关安全守则。
本使用说明书应与下列文件配套阅读:
列发电机组安装说明书发电机
使用维护说明书
涡轮增压器维护保养说明书
发电机组控制箱使用说明书
发电机组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6‐
第一章 使用说明

1.1 概述
本手册包括产品的安全须知、操作指导、机组技术公告和维护保养资料。
本手册应放在文件夹中存放在产品使用场地附近,或放在文件资料保管室。
应与其它文件和产品资料一起阅读、研究和保存。
本手册中某些照片和插图显示的细节或附件可能与您的产品有所不同。为了
直观起见,图片中的护罩和盖板可能已经拆去。同时,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升级
可能使您的产品发生本手册未包括的变化。只要对产品或本手册有疑问,可咨询
我司售后服务部以获得最新的资料。

1.2 安全
本手册列出了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项。此外,手册中还标出了危险情况,同时
作出了相应的警告标识。在操作本产品或对其进行润滑、保养和修理之前,请阅
读并理解本手册中列出的基本注意事项。
请严格遵守针对不同检修组别而设定的特殊安全规定。

1.3 操作
本手册中的操作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它们有助于提高操作者的技能和
技术,以满足更加高效而经济地操作、使用产品的要求。当操作者对产品及其性能
有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技能和技术便得以提高。
本手册是操作者的参考指导资料。用文字、照片和插图说明产品的检查、启
动、操作和关闭步骤,对操作者进行指导,并介绍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出于安装、维护或检修目的,若必须拆卸防护及安全装置,则必须在完成相应
的作业后,调试设备或机组之前,立即再次装好防护及安全装置并检查其功能。
仅当机组停止运转时,方可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若检查和调整工作只能在
机组运行时才能执行,必须穿着贴身的工作服和其他防护设施。

1.4 正确处置废弃物
在使用和维修工作中,如需要更换零部件和运行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存放、

‐7‐
运输和处理这些更换下来的零部件和运行材料。用户应自行负责这些工作。
废弃物处理包括重新利用或清除零部件和运行材料,应以重新利用为重。
不正确处理废料会造成环境污染。相关地区、国家和国际法规均对废弃物处
理与监管有详细规定,用户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定。

1.5 人员资质和职责
机组上的所有作业都只能由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实施。
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必须:
● 年满18周岁

● 接受过急救培训并可实施急救

● 了解并遵守事故防范规定和安全规定

● 已阅读并理解安全规定的内容,并可实际应用

● 了解并掌握故障情况下的操作规范

● 具备履行职责、执行任务和工作的能力

● 接受过履行职责、执行任务和工作的相关培训和指导

● 理解并掌握技术资料中关于职责、任务和工作的信息

必须明确规定要实施工作的负责人、任务和内容。
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分为下述组别:
● 用户

● 操作人员

● 服务人员

1.5.1 用户

用户承担以下责任:
●只能按照规定使用机组
●仅在功能正常和运行安全的状态下运行机组
●须防止机组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
●拥有并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
● 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接受过所有与工作安全和环保相关的培训

●安全标识和提示标识清晰可见
‐8‐
● 对整台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并将结果总结进行记录

●只有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能够进入设备
●以专业的方式实施维护和检修工作
●以专业的方式立即排除被发现的缺陷和故障

1.5.2 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必须:
● 按照规定使用机组

● 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 在确定存在缺陷或故障时,立即关闭机组

● 如确定存在缺陷或故障,应立即报告

1.5.3 服务人员

服务人员必须:
● 接受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能力,确保可以实施正确维护和检修

● 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 遵守必需的安全和工作说明

● 服务人员承担以下责任:

● 以专业的方式实施维护和检修工作

● 按照工作说明实施维护和检修工作并进行记录

● 仅使用制造商许可的备件、运行材料和辅助材料
● 只使用经制造商许可并检查过的专用工具

1.6 个人防护装备
必须根据要在机组上实施的操作来佩戴相应的个人保护装备。
个人保护装备的组成部分:
● 护目镜

● 防护靴

● 防护手套

● 防护服
● 听力保护装置

‐9‐
● 皮肤保护装置

● 安全帽

1.7 资格等级(CC)
为向每个合同方提供定制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资格等级。
资格等级与合作协议及确保发动机、机组和设备安全运行的系列条件密切相
关。比如:
● 培训

● 特殊工具

● 备件仓库

● 维修装备等

资格分为不同的等级,分为CC1 ~CC3。较
高的资格等级包含下级资格等级的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维护级别中的某些维护工作需要更高的资格等级,此时仅
允许具备相应的更高资格等级的服务人员来实施更高级别的维护工作。
请与主管的服务商提前约定日期。

1.7.1 资格等级 1 - 操作人员 (CC1)

● 须按照维护计划实施的工作

- 机组
- 维护级别 W10 至 W40
- 设备部件
- 标有 CC1 的所有工作
● 任务

- 运行与维护
- 检查与调整工作
● 内容

- 维护工作
- 目测检查,清洁工作
- 检查及更换维护部件和运行材料
- 使用常规工具执行简易的检修工作

‐10‐
- 试运行与功能测试
- 功能检查
● 文件资料

- 使用手册

1.7.2 资格等级 2 - 服务人员 (CC2)

● 须按照维护计划实施的工作

- 机组
- 维护级别 W10 至 W55
- 设备部件
- 标有 CC1 和 CC2 的所有工作
● 任务

- 维护和检修工作(小修)
● 内容

- 检查发动机及其部件的实际状态
- 实施故障分析
- 对比额定/ 实际状态,并以此得出检修措施
- 借助于特殊工具对发动机外围设备进行检修工作
- 更换部件,包括拆卸和安装气缸盖
- 检查零部件是否可以重新使用,进行检修或更换,不包括机械修整
- 因检修而产生的调整工作
● 文件资料

- 使用手册
- 服务文档
- 制造商文档

1.7.3 资格等级 3 - 服务人员 (CC3)

● 须按照维护计划实施的工作
- 机组
- 维护级别W10 至W70
- 设备部件

‐11‐
- 标有CC2 或更高资格级别的所有工作
● 任务
- 中期检查(中修)
- 大修
- 全面诊断、检查与调整
- 部件的机械修整工作(不含切削加工)
● 内容
- 全面诊断发动机
- 彻底拆卸、诊断、检修并重新安装发动机
- 调整发动机
- 在试验台或驱动设备上进行功能与性能检查
- 根据检修资料,对传动机构、零件和部件进行检修,包括机械修整(不含
切削加工),需耗费大量时间
● 文件资料
- 使用手册
- 服务文档
- 制造商文档

1.8 文件
为了使资料的构成符合应用情况,资料如下划分:
● 机组运行所需的相关资料

- 交付用户
● 机组维修所需的相关资料

- 由服务人员保管

1.8.1 使用手册

使用手册主要包含一般性说明和符合资格等级的必要维护措施的说明。仅可
让符合资格等级的专业授权人员来执行使用手册中所述的维护工作。

‐12‐
1.8.2 维修手册
维修手册包含使用手册中的所有章节,并就检修工作所需的所有说明加以扩
展。仅可让符合资格等级的专业授权人员来执行维修手册中所述的工作。

1.8.3 机组运行所需的其它资料
机组运行所需的所有资料均附在随机资料中,并须移交用户。
在其它资料中包含一般性说明和必要的维护与检修措施的说明。仅可让专业
授权人员来执行所述的维护及检修措施。
检修机组所必需的文档由服务人员保存。

‐13‐
1.9 工作卡
所有工作卡均有编号并与一定工作过程相关联。有关编号结构的说明请查阅
下列一览表,工作卡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工作卡的区别
前置字母表示执行维护措施所需的资格。
P使用手册(资格等级CC1)
Z 维修手册(资格等级 CC2 和 CC3)

检修组别
0 常规
1 气缸盖
2 传动机构
3 曲轴箱
4 发动机控制系统
5 转速和功率调节系统
6 排气系统/ 增压系统
7 燃气系统
8 润滑油系统
9 冷却液系统
10联轴器
11 监控系统
12 其它配件
13 电气设备
14发电机

检修组别的子组别
视检修组别而定,子组别也有所区别

流水编号
子组别范围内的流水编号

P 1–1–1
‐14‐
1.10 备件
可向您的售后服务单位订购备件。请在机组或系统的备件清单中查看备件列
表。

1.11 维护
为了保证机组和安装于机组上的部件能够安全运行,必须根据维护计划或根
据制造商提供的说明资料执行维护措施。
维护计划是针对发动机和发电机单独编写的附件资料,可以索取。
如果在没有执行规定的维护工作情况下运行机组,则不得对制造商提出任何
保修要求。

1.12 保养
建议用产品工作时间来确定保养时间间隔。日历时间间隔(每天、每年等)
如能提供更方便的安排,并与所显示的工时计数相近,则所示的日历程时间间隔
可用以替代工时时间间隔。一定要在规定的工作时间间隔进行所推荐的保养。
产品的实际使用环境对保养日程安排也有影确。因此,在极为严酷、多灰尘、
潮湿或冰冻寒冷的运行条件下,可能需要比保养日程表中的规定进行更频繁的润
滑和保养。
保养日程表的项目是为预防性保养管理程序而安排的。如果遵照预防性保养
程序,则不需要定期调整。预防性保养管理程序的实施,由于避免了计划外的停工
和故障带来的费用增加,从而使机组运行费用降低。
在最初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这些项目的保养。每一级别和/或每一级别中的
各个具体项目,都要根据您的具体保养实践、操作和应用情况件作出提前或推迟的
变动。我们建议复制一份保养日程表并张贴在产品旁,以便随时注意。我们还建
议保存一份保养记录作为产品永久记录的一部分。

1.13 修理
在操作和保养手册中不包括发动机重要部件修理的细节,只给出了时间间隔
及在该时间间隔中的保养项目。重要部件的修理最好交给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或
授权的代理商。如果已发生了重大的发功机故障,也可以从制造商或代理商处获得
故障后大修的多种选择。有关这些选项的资料,请向制造商或代理商咨询。

‐15‐
第二章 安全

2.1 安全说明
必须阅读并遵守制造商安全规定。
关于健康和工作防护的法律规定和准则,即便在本操作说明书中未被明确提
及也必须得遵守。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所提供的文件资料对产品进行相关操作,尤其应注意本手
册中的安全技术说明。偶尔才会使用产品的人员,尤其要遵照本手册的指导。
禁止对机组进行一切结构上的改动。
必须确保机组的保护装置和安全装置完备,且功能正常。
禁止在机组室中使用明火,或着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
定期检查燃气输送管道的密闭性,如发生泄漏,必须立即进行排除。
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遵守上级和安全专员做出的安全及工作说明。
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必须了解发动机、机组和设备的构成,并会使用相应
功能。
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必须了解急停开关的位置,并能在遇到危险状况时立
即通过急停开关关断机组。
必须清除机组周围,尤其是开关柜和紧急停机开关区域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患病、服用药物、饮酒或吸毒会限制操作人员的反应能力,导致工作安全无
法得到保障。
必须在检查确认所有组件、防护及安全装置均处于良好状态后,才能运行发
动机、机组和设备。

2.2 安全标识和标牌
设备和机组上的危险区域都贴有安全标牌,请熟悉并遵守这些安全标牌内容。
● 确保所有标牌内容清晰可读

● 更换任何损坏或丢失的标牌
如要更换的发动机零件上贴有标牌,则应在更换零件上安装一个新的标牌。

‐16‐
警告
除非已阅读并理解了操作和保养手册中的指导和警告,否则不得操作本发
电机组产品或在其上工作。
如不遵照这些指导或对这些警告置之不理,就可能导致伤害或死亡,制造
商对此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2.3 安全规定和事故防范

有关各种检修组别的详细安全说明均以工作卡形式编写。
必须遵守相关事故防范规定(可向行业协会与制造商或专业经销商索取),
这些规定涉及安装地点、运行方式以及机组所使用的运行材料与辅助材料。
尤其在工作说明中,对相应工作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说明和标记。

一般说明

● 操作人员

- 仅允许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对机组进行操作或维护,未经批准者不得
进入机组室。
- 仅允许获得授权的专业人员实施维护和检修工作。
- 仅当机组停止运转时,方可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如果检查和调整工
作非得在机组运行时进行,则必须穿着贴身工作服和其他防护设备。

● 机房
- 保证充分通风与排风(不得覆盖通风管道)。
- 放置急救箱和适当的灭火器材。定期检查油位和运行准备情况。
- 只在需要使用可燃性物质来运行设备时,方可将其存放在机组室内。
- 机组室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 机组的运行与维护
- 仅当所有保护和安全装置均已安装,并且移去发动机盘车装置之后,
方可运行机组。请注意,不得有人停留在危险区域内。
- 仅在机组停机并已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启动时,才能实施清洁、维护和
检修工作。

‐17‐
2.4 合理使用及按照规定使用

本机组仅用于合同中所规定的用途。任何其它用途或超出此范围的用途均视
作不符合规定。本机组在生产时符合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状况,其正常使用满足现行
安全规定的要求。
机器生产时,制造商尽量在不影响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可预见的错误使用
或其它危险。因此,制造商通过直接安装在机组上,或记载于技术文件中的特别警
告来规避危险。
在运行机组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使用手册的全部安全提示。用户必须遵守所
有的维护及检修工作规定。对于因忽视这些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制造商不承担责
任。因不当使用机组所造成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己承担。

合理使用及按照规定使用包括:

● 遵守使用手册和配件文件中的全部安全提示
● 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规定及时实施维护作业
● 遵守相关事故防范规定以及其它公认的安全与工业医疗规定
● 遵守技术公告:
-燃气发动机的燃气
-燃气发动机的润滑油
- 发动机和设备的冷却液
- 发动机的燃烧空气
- 发动机的防腐

2.5 可预见的错误使用及不当操作

对机组实施可预见的错误使用或不当操作,由此将导致制造商的机器运行许
可和质保自动失效。

可预见的错误使用及不当操作包括:
●违规使用
● 不遵守维护保养间隔

● 错误或不当的维护和检修作业

‐18‐
● 疏于测量、分析或检查,导致无法提前发现损失情况

● 未按照维护计划更换磨损件

● 防护及安全装置损坏或被移除

● 控制装置的安全功能故障或被跨接

● 导电部件的绝缘装置损坏

● 未遵守技术公告规定的临界值

2.6 其它危险

通过遵守下述内容来避免存在的其它危险:
● 机组上的警告提示
● 一般安全提示
● 相关事故防范规定以及其它公认的安全与工业医疗规定
● 制造商使用手册
● 用户使用说明

在机器整个使用寿命当中,无法通过结构建造避免的其它危险:
● 受伤危险
● 机组物质损失
● 其它实物资产损失
● 功率或功能受限

2.6.1 受伤危险
下述情况可导致人员受伤危险:
● 违规操作
● 防护及安全装置损坏或被移除
● 部件失灵或损坏

2.6.2 机组物质损失
下述情况可导致机组物质损失:
● 违规操作
● 未遵守运行和维护规定

‐19‐
● 使用非法的运行材料和辅助材料

‐20‐
● 未遵守技术公告

2.6.3 其它实物资产损失
下述情况可导致其它实物资产损失:
● 违规操作

2.6.4 功率或功能受限
下述情况可导致功率或功能受限:
● 违规操作
● 不当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21‐
第三章 发电机组总体说明

该系列燃气发电机组,是用于生产电能和热能的高效环保的紧凑式系统,包
括发动机、发电机和机组控制系统。

3.1 机组外形结构

燃气发电机组由于产品型号不同,外形结构可能有所差别,而且随着持续
不断地进行产品完善和优化升级,机组的外形结构也会随着升级而不断改变,您
购买的产品外形有可能和下面配图不一致,请您联系我司客服索取最新资料。
图3.6发电机组右侧视图

1 空气滤清器
2 空气延长管
3节气门执行器
4 混合器连接管
5燃气-空气混合器
6混合器燃气入口
7废气涡轮增压器

‐22‐
8排气出口
9高温冷却水出水口
10 高温冷却水进水口
11 预润滑油泵
12 增压器润滑油滤清器
13润滑油冷却器
14 润滑油滤清器
15 右列进气管
16 右列中冷器

‐23‐
图3.7发电机组左侧视图
1 点火线圈
2 火花塞
3 多功能线槽
4 左列中冷器
5 低温冷却水出水口
6 低温冷却水进水口
7 发电机
8 发电机组机座
9 减震器
10 防护罩
11 启动电机
12 左列进气管
13 曲轴箱防爆阀
14 进气管防爆阀
15 润滑油液位仪
16 减震器及防护罩
17 冷却水加热器

‐24‐
3.2 发动机描述

3.2.1 发动机侧的标记、气缸编号及发动机旋转方向

3.2.1.1 发动机侧的定义
发动机侧的定义如图 3.8 所示,面向发动机驱动端(即面对飞轮)

DE 驱动端 飞轮端
NDE 自由端 减振器端
LS 左侧 A 列气缸
RS 右侧 B 列气缸

图 3.8 发动机侧的定义
3.2.1.2 气缸号的定义
通过字母数字组合来命名每一个气缸。
气缸号规定从驱动端(DE)开始进行编号,左侧分别为 A1、A2、A3 ……,
右侧分别为 B1、B2、B3 ……。

3.2.1.3 旋转方向
发动机旋转方向,面对驱动端(飞轮端)逆时针旋转。

3.2.2 机座和减震器

机座用于支撑发动机和发电机,有不同的结构可用,可装配或不装配润滑油
箱。装配有润滑油箱的底架,可增加发动机的润滑油容量,从而延长润滑油更换间
隔。 燃气发电机组机座为不带润滑油箱的结构,如图 3.9 所示。
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机座与基座之间产生的振荡和结构噪音,机座与基础之

‐25‐
间装有减震器,请参见图 3.9。

图3.12机座及减震器
1 机座
2 减震器(也称避震脚)

3.2.3 燃料供给系统

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是为发电机组提供机组运行所需的燃气。

谨防爆炸!
谨防受伤!
泄漏的气体导致可能会导致爆炸,结果会导致受伤或死亡,应采取措进行
施预防和控制。
- 打开室内通风装置
- 禁止吸烟与明火
如果装配、调整、改装、操作或维护不当,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
失。
仅可让专业授权人员进行安装、调整和维护。
请在安装和使用前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
必须根据现行相关规定安装这些设备。
必须遵守当地相关企业的规定。

‐26‐
3.2.3.1 燃料供给系统
燃料供给系统通过安全设备来保证安全可靠地为发动机供应燃气。
根据燃气种类,匹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
燃料供给系统应与机组安装在同一个机房内,这样可保证燃料供给系统与机
组处在相同的大气条件下。
燃料供给系统应尽可能靠近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出口与燃气混合器进口之
间的最大允许间距为 3 米,最多有 3 个 90°弯管。
如果燃气混合气中也含有氧气成分,那么规定在燃料供给系统中安装阻火器
和温度监控装置。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与燃料供给系统之间的最大允许间距为燃气
管直径的 40 倍。如果间距较大,则必须安装防爆燃装置来替代阻火器。
图 3.10 为燃料(天然气)供给系统结构示意图,不同项目、不同燃气种类
燃料供给系统会有所区别。具体项目的燃料供给系统图请参见项目随机文件中的
单独燃料供给系统图。

图3.10燃料供给系统
1 关闭装置(球阀)
2 压力表
3 燃气过滤器
4 电磁阀
5 阻火器
6 压力传感器
7 温度传感器
8 燃气控制阀
9 压力传感器

‐27‐
3.3.3.1.1 自动关闭过程
在中断点火装置前已关闭燃气输入管,以便在关闭时对发动机进行扫气。这
是 PAC 系统中自动控制过程的一部分。

3.3.3.1.2 阻火器
当使用可能含有氧气组份的燃气混合气时,须在燃气控制系统中安装可防止
持续燃烧的阻火器。
它可阻止易燃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所产生的火焰进入管道。
阻火器由耐腐蚀的金属构成,上面装有能够使燃气空气混合气通过、但阻止
火焰通过的通道。

3.2.4 润滑油及润滑系统

谨防设备损坏!
使用未经许可的润滑油可能造成机组和设备部件损坏。
有关润滑油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润滑油技术公告
润滑系统由润滑油、预润滑油泵、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油压
控制阀、机油油位传感器、油标尺、机油管等组成,如图 3.11 所示。

图 3.11 机组润滑系统
1 润滑油液位计(液位传感器)
2 预润滑油泵

‐28‐
3 增压器润滑油滤清器
4 润滑油冷却器
5 润滑油油压控制阀
6 润滑油滤清器

3.2.4.1 润滑油
润滑油可减少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并且可将运动部件、活塞顶和废气涡轮
增压器上的热量排出。气缸工作表面上的润滑油膜可减小活塞与活塞环的滑动摩擦。
此外,润滑油还能使脏污杂质保持悬浮状态,并将其输送到润滑油过滤器。
润滑油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润滑油技术公告。

3.2.4.2 润滑油泵
机油泵从发动机油底壳吸取机油,通过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进入主油
道,然后向所有需要供油的润滑点和活塞冷却喷嘴供给润滑油。

3.2.4.3 润滑油调压阀
机油压力由机油管路上的润滑油调压阀来控制。为了避免启动时冷的润滑油
造成较大的压力损失,需要在润滑油冷却器内安装旁通阀。当润滑油压力过高,
使润滑油泵受到威胁时,润滑油泵内的减压阀就会开启,让过多的润滑油回流到发
动机的油底壳。

3.2.4.4 油标尺
机体上的油标尺用来检查油底壳的油位。

3.2.4.5 预润滑油泵
润滑油路系统还装有电动预润滑油泵,预润滑油泵可能具有以下功能:
● 周期润滑

● 发动机每次启动前进行预润滑

● 发动机关闭后为发动机添加润滑油

● 更换润滑油时抽取润滑油

● 每次更换润滑油后执行预润滑

3.2.4.6 润滑油油位传感器
润滑油油位传感器,可将发动机中的各种润滑油油位信号发送给PAC系统。

‐29‐
通过PAC系统以全自动方式补充润滑油。如果润滑油仍然不足,就会通过PAC系统
关闭发动机。也可以通过 PAC 系统与油位传感器实现润滑油的自动补给。

3.2.4.7 润滑油补给
为了调节润滑油量,注油管道中串接着两个电磁阀,电磁阀通过 PAC 系统进
行控制。
加注润滑油时,电磁阀将被打开,根据油箱位置的不同,润滑油将自行注入, 或
被外部润滑油泵送入。随着电磁阀被操作,PAC 系统将自动启动或停止外部润滑
油泵。
当设备带有多个机组时,须针对每个机组在润滑油加注管道中安装两个电磁阀。
这样可保障每个机组单独的润滑油补给。
当润滑油油位到达传感器中的上限时,电磁阀将被关闭,停止补油。

3.2.4.8 补油箱和补油泵
补油箱用于储存新鲜润滑油。若机组配有补油箱,须检查油箱中的油量,以
确保可以加注润滑油。油量检查应在执行日常检查时实施。补油泵将补油箱内新
鲜润滑油供给到润滑油系统,图 3.12 为润滑油补油系统示意图。

图 3.12 润滑油补油系统
1 补油泵
2 补油箱

‐30‐
3.2.5 冷却液及冷却系统

谨防设备损坏!
使用未经许可的冷却液可能造成机组和设备部件损坏。
有关冷却液的详细信息请参见冷却液技术公告
燃气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将燃气中所含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然而仅有一部
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其余的热量主要被废气和冷却液带走。
机组采用双回路冷却系统,该系统由一个发动机冷却回路和一个混合气冷却
回路构成。
混合气冷却回路为低温冷却回路,回路中装有混合气冷却器(中冷器),用
于冷却增压后的燃气-空气混合气。
发动机冷却回路为高温冷却回路,用于冷却润滑油、机体、气缸和废气涡轮
增压器等零部件。
此外,还可选装一个应急冷却回路。若发动机冷却回路在某个运行阶段无法提
供足够的冷却效果,应急冷却回路将自动激活。应急冷却装置将多余的热量散发
至周围的空气中,从而避免回流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过热。
可按照设备使用场合的需要,既可用常规方式进行冷却,也可以扩展成为热
电联产机组,通过热交换器对高温冷却回路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通过 PAC 系统自动调节和监控冷却液温度。当温度超过规定的临界值时,PAC系
统会降低发动机功率并报警。当温度超过极限值时,PAC 系统将关闭机组。

3.2.5.1 冷却液
必须对冷却液进行净化和监控,以防止出现因腐蚀、气蚀或冻结导致的损坏。冷
却液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冷却液技术公告。

‐31‐
3.2.5.2 发动机冷却系统

无余热回收利用
图 3.13 为无余热回收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简图。

图 3.13 无余热回收利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1 混合气冷却回路(低温冷却回路)
2 发动机冷却回路(高温冷却回路)

‐32‐
有余热回收利用(各项目余热利用方案不尽相同,图 3.14 为示意图)

图 3.14 有余热利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
1 混合气冷却回路(低温冷却回路)
2 发动机冷却回路(高温冷却回路)
3 余热利用回路
4 紧急冷却回路

温度传感器
冷却系统安装的温度传感器为铂电阻(PT100),用于测量冷却液温度。

浮球液位开关
浮球液位开关用于监控冷却液的最低液位。
当冷却液液位低于最低液位时,压力限制器将改变状态,并机械锁闭。

冷却液泵
冷却液泵为离心式电动泵,具体型号根据具体项目来匹配选择。

电动三通调节阀
电动三通调节阀接受 PAC 的控制信号,控制冷却液在两个回路的流量分配,用于
控制进入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

‐33‐
冷却液预热装置
预热装置安装在发动机前的冷却液管道中,冷却液通过加热元件进行加热,
通过 PAC 系统进行控制。

橡胶补偿器
机组侧管道和管道通过补偿器连接,补偿和吸收弹性轴承结构的机组相对固
定安装在设备内的管道的振荡,图 3.15 为橡胶补偿器示意图。该补偿器并不用
于弥补未遵循安装规定的错误安装。

图 3.15 橡胶补偿器
1 橡胶补偿器

‐34‐
3.4 发电机
燃气发电机组通常情况下,配备的发电机根据项目要求,可选择配置低压
(400V AC)或高压(6300V,10500V AC)交流发电机。发电机品牌一般为利莱森
玛或斯坦福,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其他品牌的发电机。机组成套设备可以作
为主要发电设备或者备用发电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能。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船
舶,电信,军工,分布式能源发电,热电冷联供等。
有关发电机详细信息请参阅项目配套的发电机使用保养说明书。
为了避免发电机过热,将对绕组及轴承的温度进行监控。
通过PAC系统监控发电机温度。如果测得的温度超过允许的临界值,则发动
机在警告信号后自动通过PAC系统关闭。

注意!
由于项目的具体要求不同,配备的发电机可能有所差别,具体项目所使用
的发电机的详细信息,请参阅该项目随机配备的发电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发电机的技术规范,主要对发电机的型号、极对数、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频率、超速能力、励磁系统、绕组、轴承、防护等级、绝缘和温升等级、使用环境
条件等做了规定。详情请参阅配套的发电机使用维护手册。

‐35‐
3.5 发电机组PAC监控系统

3.5.1 发电机组PAC监控系统架构

燃气发电机监控系统包括两个部分:PAC端的监控系统和PC端的远程监控系
统。PAC端监控系统是在PAC控制器的平台上开发而成,而PC端远程监控系统是在
PC机Windows平台上开发而成。如图3.16所示:

图3.16 燃气发电机监控系统
PAC监控系统对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发电机及所连接的所有重要设备参
数进行连续监控。PAC监控系统架构如图3.17所示。

图3.17 PAC监控系统架构

‐36‐
3.5.2 发电机组PAC监控系统简介
发电机组 PAC 监控系统的主界面如图 3.18 所示,主界面分为五个区域:导
航栏,机组信息、状态栏、项目信息和公司 LOG。

图 3.18 PAC 端监控系统主界面


1 导航栏:操作区域,分为9个功能按钮。
2 机组信息:显示机组型号、机组编号和序列号信息。
3 状态栏:显示联网状态、机组运行及故障报警等信息。
4 项目信息:显示项目名称和项目内机组编号。
5 公司LOG:显示公司LOG等信息。

3.5.2.1 导航栏
导航栏为用户常用功能按钮,如图 3.19 所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图 3.19 导航栏

‐37‐
具体说明如下:
①进入主界面按钮:返回主界面。
②进入实时监控界面按钮:进入实时监控界面,可以查看机组运行实时数据、查看
数据动态曲线。
③进入用户控制界面按钮:进入用户控制界面,包括外设控制和机组正常开
机、停机、加载等。
④进入系统日志界面按钮:进入系统日志界面,查看实时故障报警日志;也
可以查看历史系统日志。
⑤进入机组控制界面按钮:发动机和发电机运行控制、参数设置。仅供调试
人员操作。
⑥进入设备测试界面按钮:包括泵、阀、风扇、风机、执行器等设备的测试。
⑦进入系统设置界面按钮:包括系统通信配置、启动配置、控制面板,数据
导出等操作。仅供调试人员使用。
⑧屏幕截取按钮:用户可以按此按钮,对屏幕进行截取,图片文件保存至控
制器。
⑨故障报警复位按钮:屏蔽故障报警的开关。

3.5.2.2 状态栏
状态栏显示机组运行时重要的状态、信号数据及故障报警信息等,如图 3.20
所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图 3.20 状态栏
状态栏的具体说明如下:
①与发电机控制器的联网状态:正常或者断开。
②发电机启动情况:不满足启动条件时显示“禁止启动”;满足启动条件时
显示“允许启动”;并网合闸成功后显示“合闸成功”。
③机组运行加载方式:发动机未启动时显示“停止”;发动机运行时根据用
户选择的加载方式,显示“手动”或“自动”。
④功率:目前机组功率值。
⑤转速:目前发动机转速。

‐38‐
⑥平均缸温:目前各个缸温的平均值。
⑦发动机故障或报警信息:有故障时显示“XXXX[XX 故障]”;无故障报警时显示“无故
障”。
⑧发电机故障或报警信息:有故障时显示 XXXX[XX 故障];无故障报警时显
示“无故障”。
⑨故障报警复位状态:开启显示[√];否则显示[×]。
⑩时间、日期和登录用户权限。

3.5.2.3 用户操作
用户操作机组是通过导航栏上的功能按钮实现,导航栏的功能按钮,如图
3.19 所示。

3.5.2.3.1 实时监控

点击 按钮,监控系统就切换界面至实时监控界面,如图 3.21 所示。


用户可以在此界面监控机组的运行情况,此界面信息有机组重要状态报警信

息,机组运行数据、运行数据曲线图。

图 3.21 实时监控界面
实时监控界面说明:
①运行数据:用数值的形式显示发电机组运行数据。包括发电机组的基本信号、
‐39‐
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电力系统、发电机温升监测和余热控制系统的
数据等信息。

②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分别有调压板故障报警、爆震停机故障、GCB 故障、
燃气阀故障、烟雾报警、燃气泄露和差动保护器故障信息。
③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分别有缸套水泵状态、中冷水泵状态、缸套水流量开
关状态、发动机点火状态、GCB 反馈信息、爆震信息、补油阀和冷却液位置状态。
④操作按钮:共有四个按钮,分别是“动态曲线”按钮、“保养信息”按钮、“数
据导出”按钮、“更多…”按钮。点击“动态曲线”按钮,用户可以查看运行数据
的动态曲线图;点击“保养信息”按钮,用户可以查看保养时间的信息; 点击
“数据导出”按钮,用户可以导出最新 5 分钟运行数据;点击“更多…”按钮,
用户可以查看可扩展模块的数据信息。

‐40‐
3.5.2.3.2 用户控制

点击 按钮,监控系统就切换界面至用户控制界面,如图 3.22 所示。


用户控制主要是针对普通用户对机组的操作,包括外设控制、运行控制、运

行操作和按钮操作。

图 3.22 用户控制界面

‐41‐
具体说明如下:
①外设控制
● 泵及预热控制:开启和关闭。
● 风机控制:开启和关闭。
● 风阀控制:开启和关闭。
● 冷却风扇控制 :开启和关闭。
● 高温三通阀控制:包括温度设定、PID 控制、输出开度设定。
● 低温三通阀控制:包括温度设定、PID 控制、输出开度设定。
● 余热三通阀控制:包括温度设定、PID 控制、输出开度设定。
● 烟气三通阀控制:包括温度设定、PID 控制、输出开度设定。
②运行控制
● 修正系数设定:分别对节气门、燃气阀和空气阀进行修正系数设定,
支持远程修正系数设定功能。
● 燃气阀设定:对燃气阀 1 和燃气阀 2 的控制模式进行设定、对其是否
启用进行设定,对其最大开度限定值进行设定。
● 燃气浓度设定:对燃气浓度进行本地设定,支持远程设定。
● 功率加载设定:对功率加载的相关设定,包括本地加载和减载;功率
加载限制条件查看;对功率因数进行调节;对功率进行修正;本地加
载和远程加载启用开关。
③按钮操作
● 自检结果:机组启动前查看此项,确认是否满足启机条件,若不满足,
则禁止启动机组。
● 参数保存:存储用户修改的控制参数。
● 机组操作:包括启动、停机、合闸、分闸、加载、减载等。

‐42‐
3.5.2.3.3 设备测试

点击 按钮,监控系统就切换界面至设备测试界面,如图 3.23 所示。

图 3.23 设备测试界面
设备测试包括阀门及泵测试、进排风机测试、冷却风扇测试、三通阀测试、
执行器(节气门、燃气阀、空气阀)测试。在发动机启动前,为了检查设备及通
信是否正常,务必完成相关测试工作;当相关设备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此
进行测试。

3.5.2.3.4 系统日志

点击 按钮,监控系统就切换界面至系统日志界面,如图 3.24 所示。


在系统日志功能组中完整记录机组运行中定义过的故障报告、警告报告和文

本报告。记录机组实时发生的报警或故障,主要信息有报警或故障发生时间、事件
描述、故障码。也可通过历史系统日志查询历史的故障报警信息。历史系统日志,
默认路径为SD卡HMI文件夹下的SystemLog文件夹。

‐43‐
图 3.24 系统日志界面
关于故障诊断的说明:
● 故障诊断程序用于诊断各个传感器信号,通信模块和发电机组状态是否
异常,如果异常程序产生和存储相应的故障信息,并作一些紧急处理。
● 故障诊断程序根据采集到的信号主要诊断传感器是否短路与断路,信号
是否超出报警阈值,是否超出停机阈值,信号是否发生突变,通信模块
工作是否异常。诊断的类型主要包括信号超高与信号超低诊断,报警诊
断,停机诊断,信号突变诊断,通信模块诊断。
● 信号超高与信号超低诊断:设定诊断的最大与最小阈值,一旦程序读到
传感器信号超过此范围,则立即产生故障信息。
● 报警诊断:设定诊断的最大与最小阈值,如果传感器的信号在一定的时
间里连续超出此范围,则产生报警故障信息。如果故障恢复,也需要相
同的延时时间。
● 停机诊断:设定诊断的最大与最小阈值,如果传感器的信号在一定的时
间里连续超出此范围,则产生停机故障信息。如果故障恢复,也需要相
同的延时时间。
● 信号突变诊断:如果信号从上限报警区域跳到下限报警区域,或者信号

‐44‐
从下限报警区域跳到上限报警区域,则产生故障信息。
● 通信模块诊断:如果通信模块工作异常,根据其状态位,则产生故障信
息。
● 故障诊断程序诊断所有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针对某个传感器或通信模
块只诊断某几种故障如下限报警,上限报警等。根据传感器或通信模块
需要诊断的类型,在配置文件中设置相应的类型代码,程序根据类型代
码判断哪些故障需要诊断,哪些故障不需要诊断

‐45‐
第四章 运行
4.1 首次调试之前以及每次检修之后的工作
4.1.1 概述
首次调试之前、发电机组长时间中断运行之后以及完成维护与检修工作之后,
应执行下列措施:
● 检查所有管路的气密性以及下列介质的接口是否按规定拧紧:
- 空气
- 燃气
- 冷却液
- 润滑油
- 废气
● 检查转速调节器控制杆是否灵活。
● 检查监控装置、关闭装置以及遥控器的功能。
● 检查电缆布线的状态是否正常。
● 利用PAC系统的自检功能检查控制系统和传感器。

4.1.2 添加冷却液
关闭和拧紧发动机和冷却装置上所有排放冷却液的阀门和旋塞。
通过加注接口向冷却系统加注冷却液。
在冷却液泵运转过程中,通过排气阀排出冷却系统内的空气。
然后再次检查冷却系统的液位,必要时应补充冷却液。
有关冷却液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机组冷却液的技术公告。

4.1.3 添加润滑油
通过新润滑油油箱向润滑系统泵入润滑油。
通过PAC系统自动控制和监控润滑油加注过程。也可以通过观察孔盖板上的
油标尺来检查润滑油的大致油位。
如果润滑油油位过低,应防止发动机起动或者关闭发动机。
有关润滑油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机组润滑油的技术公告。

‐46‐
4.1.4 燃烧空气
机组的燃烧空气或进气必须满足一定要求。如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或只能有
条件地满足,运行条件以及维护和检修措施将会发生变化。
有关燃烧空气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机组燃烧空气的技术公告。

4.1.5 预润滑
发动机上安装有一个电动预润滑泵。
在启动发动机之前,PAC系统首先启动预润滑泵,在设定时间内对发动机进行
预润滑。只有在预润滑过程完成后,才可以启动发动机。
如果启动过程中润滑油油位下降,PAC系统将自动控制润滑油泵加注润滑油。

4.1.6 燃气供应系统

谨防爆炸!
必须启动室内通风装置。
禁止吸烟与明火。
在进行调试之前,应将通向发动机的所有管路内部清洁干净。所有管路部件
必须保持干燥、清洁,不得有焊珠、氧化皮以及其它脏污颗粒。
可利用肥皂水或测漏喷剂来检查连接部位的气密性。

4.1.7 热交换器
给热交换器加水时,应进行持续排气。如果排气不充分,可能会产生导致设
备损坏的气垫。
尤其要注意热水的脏污程度。陈旧热水回路中的脏污和腐蚀产物以及轧制和
焊接残留物可能会沉积下来,这可能会引起过热、压力峰值和材料破损。
因此在首次运行 10 小时之后,并在以后每隔 100 小时对热水侧进行一次
检查,必要时应进行设备清洗或更换。定时检查和清洗排污管和过滤器均有助于执
行这项工作。

4.1.8 废气侧
在安装防护隔热罩之前,应再次按规定扭矩拧紧排气系统的管道与容器法兰上
的所有螺栓,确保排气系统安全可靠的密封。
大约每隔 100 个运行小时或者每隔 14 天之后,务必再次拧紧。
‐47‐
如忽略这项工作,本公司将不承担密封泄漏或燃气泄漏的保修责任

4.1.9 发电机
在调试前,必须有服务人员对发电机进行仔细检查。
●电气检查
﹣对发电机进行绝缘测试,如果绝缘电阻过小,则必须干燥发电机,紧
接着重新进行绝缘测试

如果定子的绝缘电阻低于1兆欧和其他绕组的绝缘电阻低于100,000欧
姆,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发电机,无论如何都不能运行操作。

﹣端子引线是否已按照端子接线图正确连接
﹣ 相序是否连接正确
﹣ 电气安装必须遵守电机使用国家的现行电力法规
﹣ 漏电保护断路器应符合电机使用国家关于人身保护方面的电力法
规,同时应正确地安装在发电机的输出端,尽可能地靠近发电机
﹣ 任何保护性装置都不能失效
﹣ 如果有外接AVR,发电机与AVR面板之间的接线应符合接线图
﹣ 发电机输出端子和发电机控制柜之间不应发生相与相之间或相与
零线间的短路现象
﹣ 发电机应当与独立的母线端子相连接
● 初次投入运行或者是很久没用过的机组,需要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

不大于4Ω

4.1.10 机械检查
﹣ 机组按规定正确固定
﹣ 所有螺栓和螺钉都按规定拧紧
﹣ 冷空气能自如地流入
﹣ 保护盖板和外壳都已牢固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48‐
4.2 正常运行

4.2.1 机房(集装箱)安全检查及通风

● 轻轻缓慢打开机房(集装箱)控制室大门,进入控制室,观察燃气泄漏
报警器是否报警。若出现报警,从机房(集装箱)外轻轻缓慢打开机房
所有大门,进行通风换气,直至用燃气测漏仪检测安全,方可进入机房。
● 打开照明灯,检查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检查机房(集装箱)燃气管路
各密封垫片处是否紧固牢靠,燃气电磁阀功能是否可靠。
● 开启进排风机,强力换气通风5-10min。

4.2.2 机组开机前检查工作

注意!每次启动发动机之前
- 检查冷却液液位,必要时补充冷却液
- 检查润滑油油位,必要时加润滑油

4.2.2.1 燃气管路
● 检查燃气气源管路是否固定可靠,防止管路与固定支架有因震动而出现
敲击情况。
● 检查燃气气源管路各密封处是否可靠无渗漏。
● 检查燃气气源管路上燃气过滤器是否通畅。

4.2.2.2 机组
● 检查机组各零部件是否松动。
● 检查机组各防护部件是否安装齐全以及是否可靠。
● 检查机组各部位是否漏冷却液漏油。
● 检查机组各通讯是否正常可靠。
● 清除机组(特别是旋转部件)上放置的杂物(如:盘车机构、工具、
螺钉等),以免启动机组时工件飞出伤人。

‐49‐
● 开机前进行手动盘车检查时,先切断启动电源,以免触发启动按钮,
使盘车机构飞出伤人。
● 开启预润滑油泵后,至少手动盘车2圈,检查确保机组运动部件正常,
检查完毕后,拆下盘车机构。

4.2.2.3 润滑油
● 检查机组油底壳润滑油是否乳化,是否含有大量颗粒物等,确认润滑
油油品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 检查润滑油是否足够。
● 启动预润滑油泵,检查是否有润滑油渗漏。

4.2.2.4 冷却液
● 开启缸套水、中冷水路上各阀门,检查机组各水管路是否通畅,并检
查中冷水、缸套水是否足够。
● 运行缸套水泵、中冷水泵,检查水路是否渗漏,并检查各水压大小及
其压力波动是否正常。

4.2.2.5 电气检查
● 机组接地端子是否接地良好并有明显的标识。
● 检查发电机组是否牢固,各电线接头是否紧固无脱落,电气零部件是
否固定牢靠。
● 检查启动电源和启动电机工作是否正常。
● 清除各配电柜上异物(水、工具等)检查各配电柜内线路是否正常。
● 机组缸套水预热器是否工作正常。

‐50‐
4.2.3 启动发电机组
开启机房控制柜电源,启动机组控制器,启动控制室电脑,打开并运行发电
机组PAC监控系统。
PAC发动机管理系统将在起动时依次执行下列功能:
● 检查冷却液液位,必要时补充冷却液
● 检查润滑油油位,必要时加润滑油
● 检测冷却液温度,必要时预热
● 检测进气温度,必要时预热
● 检查燃气混合器
● 检查所有模块组件的起动准备状态
● 预润滑发动机
● 接通起动机(发动机转动,冲洗进气和排气系统)
● 接通点火系统
● 打开燃气阀(发动机起动)
● 在转速达到要求时,关闭起动机并使其脱离
● 将发动机转速提高到额定转速
● 机组同步发电

4.2.4 预热
即使在停机状态下,也能通过独立的冷却液加热系统(一般采用电阻加热)
将发动机预热并始终保持在工作温度。
通常在起动之后,无论加热系统的温度状态如何,都会通过提高热水回流量
使发动机迅速达到工作温度。

4.2.5 室内通风
如果发动机安装在封闭的室内,应在起动后检查室内自动通风系统是否运行
正常,风机是否均已启动。
发动机室通风不足会引起室温过高,并通过PAC系统中的发动机和发电机保
护装置相应降低功率或执行故障关闭。
‐51‐
4.2.6 润滑油系统
在PAC系统中对润滑油压力进行了监控和记录,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操作者再
进行这一检查。
定期检查润滑油箱中的油位和储备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在发动机停
止运转的检查过程中,或者在连续运行过程中,每隔 24 小时检查一次。如果润
滑油不足,PAC 系统将会强制关闭发动机。

4.2.7 废气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安装时使用的润滑剂和润滑膏会液化或蒸发,可能在调试之后的
一个小时内变为油质液体溢出。
如果之后溢出了其它油质液体,那么查找并立即排除原因。首先检查废气涡轮
增压器的润滑油供应系统,如果检查正常,则请联系制造商或售后服务单位。
注意!
仅可让经过培训的专业授权人员来维护废气涡轮增压器。
仅可让制造商的专业人员来检修废气涡轮增压器。
有关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详细资料,请参阅废气涡轮增压器使用保养手册。

‐52‐
4.3 运行监控

4.3.1 感官检查

● 检查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和噪声
﹣如果发动机运转不平稳,或听见异常噪声,应查找原因,并立即排除
● 检查整个发动机的密封性
﹣检查润滑油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检查冷却液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检查燃气系统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检查进气系统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检查排气系统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 检查开关设备上的显示数据和指示灯
● 通过发动机监控系统获取运行参数值,然后与调试记录中的参数值进行
比较
﹣如果参数值超出允差范围,应查找原因,并立即排除

4.3.2 运行监控

应定期(连续运行状态下每天一次)根据PAC监控系统的记录对设备运行参
数进行检查。
如果设备上出现警报或故障信号,应查找报警或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并进行
记录。可以将PAC系统中的相关历史记录和运行日志打印出来。

损坏危险!
在确定原因之前,不要应答任何警报或故障信号。

‐53‐
如果在并未排除警报或故障原因的情况下重新起动发动机,或者在有警
报信息的情况下继续运转,将会造成发动机受损或完全损坏,则不得对制造商
提出任何保修要求。

4.3.2.1 参数监控

机组参数分为状态参数和控制参数,状态参数反映机组运行的状况,控制参
数是根据机组状态参数和其他因素来控制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机组状态参数主要包括发动机转速、润滑油压力温度、冷却水压力温度、进
排气压力温度、燃气压力温度、气缸内温度、爆震信号、曲轴箱压力、发电机轴
承与绕组温度、发电机频率、市电频率、L-N电压值、L-L电压值、L相电流值、
三相总功率、平均功率因数、蓄电池电压值、总运行时间、总启动次数、总发电
量等。
机组控制参数为节气门开度、燃气阀开度、空气阀开度、点火提前角、低温
冷却水三通阀、高温冷却水三通阀、冷却水泵控制器、启动电机控制器、预润滑
油泵控制器、润滑油补油泵控制器等。
PAC系统自动监控机组的各温度、压力和其它状态参数,保证机组安全稳定
的运行,同时 PAC 系统可对机组的运行数据进行连续保存。
当状态参数达到所设置的报警值时,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如果超出机组运行
所允许的极限值时,PAC系统就会关闭发电机组。

4.3.2.2 逆功率

当发电机组并联运行或与电网并网时,发电机是向系统输出有功功率,若发
电机组的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或故障跳机时,使该机组的发电机不但不能输出有功
功率,反而从供电系统中吸收功率,发电机将变成电动机,即同步发电机处于逆功
率状态下运行。
如果同步发电机在逆功率状态下运行,对供电系统是不利的,造成参与并联
运行其他机组过载跳闸,供电中断,因此应采取措施进行逆功率保护。
机组逆功率运行,对发电机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此时,发电机
‐54‐
变为电动机运行,将会从系统吸收有功,以维持其同步运行,励磁系统没有变化。但
系统频率可能会降低,同时给电网无功,不会导致系统电压下降,只是变为调
相机运行。
当机组转入逆功率运行时,对发动机而言,燃气控制系统中的截止阀被关闭,点
火装置将被关断,不再发生任何燃烧。所有电动泵将停止运转,发动机内的机械摩擦
将继续产生热量,但热量无法通过冷却系统排出。这样可能导致发动机过热,并最终
导致完全损坏。

损坏危险!
当出现逆功率状态时,可能造成机组和设备部件损坏。
出现逆功率时,应始终断开发电机联网断路器,或断开电网汇流排。

4.3.3 关闭机组

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关闭机组:
● 通过 PAC 系统关闭
- 原则上应采用这种关闭方式,因为机组会在 PAC 系统的控制下被关闭。
● 通过紧急停机开关关闭
- 这种关闭方式应当在发生危险状况时才使用。

4.3.4 机组跳机

机组跳机一般分为系统保护跳机和市电断电跳机。
系统保护跳机是指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当机组一项或多项状态参数超出机组
运行所允许的极限值时,PAC 系统就会自动关闭发电机组。排除故障后,可重新
启动发电机组。
市电断电跳机是指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市电断电导致发电机组非正常停机。
市电断电后,发电机组的 PAC 系统和辅助设备都停止工作。需要手动调节节气门拉
杆将节气门调节至全开位置,以免出现下次开机时卡滞甚至卡死现象。待市电 恢复后,
节气门会自动恢复到零位,可按正常流程启动发电机组。

‐55‐
4.4 长期停机
如果发电机组要较长时间停用时,须执行以下工作。

机组停机三个月以内:

● 关闭燃气控制系统的截止阀
● 如果存在霜冻危险,则接通冷却液的预热装置
● 停机期间,至少每月转动一次发动机,使曲轴转动至少六圈,并对发动
机进行预润滑
● 如果没有安装预热装置,那么冷却系统必须加入符合发动机存放环境条
件的防冻液
● 已装机使用的蓄电池,如果停机时间超过十五天,请拆下蓄电池并存放
在通风干燥处或断开蓄电池与充电器的开关(连接线),每月检查一次
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指示器或测量电压电池,如果指示器显示黑色或电池
电压低于24.5V(两个电池串联一起测量),应及时充电。
● 如果机组配置有补油箱,而且补油箱为一台机组配置一个,请密封补油
箱的通气口,待下次机组投入运行时解封补油箱的通气口;如果配置的
补油箱为多台机组共用一个时,只有当所有连接到此补油箱的机组都长
时间停机时,请密封补油箱的通气口,待下次有任一机组投入运行时解
封补油箱的通气口。

机组停机时间超过三个月:

● 关闭燃气控制系统的截止阀
● 排空冷却系统,做防腐处理
● 彻底排出发动机、加装部件、管路和配件内的润滑油,请将润滑油抽出
至干净润滑油专用保存容器并密封保存,不得与补油箱内抽出的润滑油
混装至一个容器内,保存的润滑油须检验合格后再使用
● 已装机使用的蓄电池,如果停机时间超过十五天,请拆下蓄电池并存放
在通风干燥处,每月检查一次蓄电池的电压,如果两个电池串联电压低
于 24.5V,应及时充电,一般每隔三个月需充电一次
● 如果机组配置有补油箱,而且补油箱为一台机组配置一个,请将补油箱
‐56‐
内的润滑油抽出至干净润滑油专用保存容器并密封保存,待下次机组投
入运行时向补油箱内注入新润滑油或经检验合格的润滑油;如果配置的
补油箱为多台机组共用一个时,只有当所有连接到此补油箱的机组都长
时间停机时,将补油箱内的润滑油抽出至干净润滑油专用保存容器并密
封保存,待下次有任一机组投入运行时向补油箱内注入新润滑油或经检
验合格的润滑油;补油箱内抽出的润滑油不得与机体内抽出的润滑油混
装至一个容器内保存
有关润滑油保存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燃气发动机润滑油技术公告。
● 发动机防腐
有关冷却液和防腐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冷却液和发动机防腐技术公告。

‐57‐
第五章 运行材料与辅助材料
5.1 概述
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均需要使用运行材料和辅助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存放、运输和处理所有的运行材料和辅助材料,用户自行负责
这些工作。
废弃物处理,包括重新利用和清除运行材料与辅助材料,应以重新利用为主。相
关地区、国家和国际法规都对废弃物处理与监管作出了详细规定,用户必
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定。
务必要注意附带单据或包装上的供应商说明。
例如:
● 安全说明

● 个人防护装备

● 正确使用

● 正确处理废弃物

● 有效期限说明

● 存放与运输

5.2 产品选择
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国内外市场的产品质量和供货渠道又不尽相同,并且不
断有产品更新换代,因此我们无法一一指出和检验所有适用的产品,对这些产品
本公司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运行材料供应商应对本手册中所涉及产品的质量是否在世界各地均保持一
致负责。

5.3 可混合性
如果将不同的运行材料相互混合,例如将不同的润滑油以及不同的冷却液添
加剂相互混合,可能会导致故障。必须事先征得产品供应商的同意,方可进行
混合,且供应商必须对此承担责任。其它运行材料的添加剂也同样适用。

‐58‐
5.4 质量保证
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运行材料,或者无法证明所使用的运行材料能够满足相
关要求,则发动机制造商不保证机器能够无故障运行。如果发动机和运行材料缺乏
维护,同样也得不到保证。
最为重要的运行材料均在附带的运行材料规定中列明。只要发动机或者设备
合同中没有其它说明,则必须严格遵守其中所述的参数值。

5.5 运行材料规定

5.5.1 燃气
关于燃气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燃气发动机燃气技术公告

5.5.2 润滑油
关于润滑油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燃气发动机润滑油技术公告

5.5.3 冷却液
关于冷却液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燃气发动机冷却液技术公告

5.5.4 燃烧空气
关于燃烧空气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燃气发动机燃烧空气技术公告

‐59‐
第六章 维护
谨防造成机组损坏!
如果不遵守维护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或机组设备完
全损坏。
如果在没有执行规定的维护工作的情况下运行机组,则不得对制造商提出任
何保修要求。

6.1 单独成册的维护计划
为了保证机组和安装于机组上的部件能够安全运行,必须根据维护计划或根
据制造商提供的说明资料执行维护措施。

6.1.1 单独成册的发动机维护计划
维护计划是针对发动机单独编写的附件资料,可以索取。

6.1.2 发电机维护计划
发电机的维护计划请参阅随机发电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60‐
第七章 故障排除

7.1 概述

损坏危险!
在确定故障原因或排除故障之前,不要在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警报信息的确
认。
如果机组在有警报信息的情况下继续运转,或者在出现故障跳机后并未排
除故障原因就重新起动机组,将会造成发动机受损或完全损坏。
如果在并未排除警报或故障原因的情况下重新起动发动机,则不得对制造
商提出任何保修要求。
以下是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故障及其原因汇总表,并不保证其
全面性。
下列表格中列出有关有助于排除故障的措施。如果在执行这些措施后故障仍
然存在,请联系相关售后服务单位。

‐61‐
7.2 发动机故障及排除

7.2.1 发动机故障及排除说明表

故障 可能故障原因 故障排除
发动机
点火系统故障(电缆断裂) 检修电缆,必要时应更换
点火控制单元损坏 检修点火控制单元,必要时更换
转速传感器(凸轮轴或飞
轮)的间距太大,或都达 检查间距,必要时应调整
到极限值

燃气供应中断 检查燃气管路

燃气阀损坏 检修燃气阀,必要时应更换

发 动 机 突 燃气压力传感器损坏 更换燃气压力传感器

然停机, 由专业授权人员检查执行器,必要时
节气门执行器损坏
或因故障 维修

被 PAC 系 冷却液泵损坏(泵轴断裂,
检查冷却液泵,必要时应检修或更换
统关闭 轴承损坏)
发动机冷却液通道有脏
清洗冷却液系统
污,或者因水垢而堵塞
检查冷却剂液位,必要时补充,排除
冷却液太少
冷却剂减少的原因
检查冷却液泵的轴向密封圈,必要时
冷却液泵泄漏
应更换
润滑油油位太低 检查润滑油油位,必要时加油
燃气关闭机构被关闭 开启燃气关闭机构
燃气管路未排气 排出燃气管路中的空气
发动机无
蓄电池无电量或损坏 检查蓄电池,必要时应充电或更换
法启动
起动机损坏 检查起动机,必要时应更换
机组接线盒的电源中断 检查电缆束,必要时应检修或更换

‐62‐
点火系统损坏 检查点火系统
进气门或排气门漏气 检查进气门或排气门
活塞或排气门积炭 检查零部件,必要时清洗
点火电缆损坏 检查点火电缆,必要时应更换
发动机爆
点火线圈损坏 检查点火线圈,必要时应更换
燃且运转
转速传感器(凸轮轴或飞
不稳
轮)的间距太大,或都达 检查间距,必要时应调整
到极限值
燃气管路未排气 排出燃气管路中的空气
点火控制单元损坏 检查点火控制单元,必要时应更换
点火线圈损坏 检查点火线圈,必要时应更换

发动机点 火花塞损坏 检查火花塞,必要时应更换


火异常 转速传感器(凸轮轴或飞
轮)的间距太大,或都达 检查间距,必要时应调整
到极限值
检查低温冷却回路三通阀,必要时更
低温冷却回路三通阀损坏

检查高温冷却回路三通阀,必要时更
高温冷却回路三通阀损坏

冷却液泵损坏(泵轴断裂,
检查冷却液泵,必要时应检修或更换
发动机过 轴承损坏)

热 发动机冷却液通道有脏
清洗冷却液系统
污,或者因水垢而堵塞
检查冷却剂液位,必要时补充,排除
冷却液太少
冷却剂减少的原因
检查冷却液泵的轴向密封圈,必要时
冷却液泵泄漏
应更换
检查润滑油压力传感器,必要时应更
润滑油压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损坏

力不足
压力调节阀故障 检查压力调节阀,必要时应检修或更

‐63‐

曲轴轴承或连杆轴承的轴
检查轴承间隙,必要时更换
承间隙太大(磨损)
润滑油滤清器有脏污 更换润滑油过滤器
润滑油油位太低 检查润滑油油位,必要时加油
润滑油泵的吸油管有脏污 检查并清洁吸油管
润滑油泵严重磨损 检查润滑油泵,必要时应检修或更换
润滑油泵上的安全阀泄漏 检查安全阀,必要时应检修或更换
研磨气门,必要时更换气门或气门阀
进排气门泄漏

发 动 机 达 没有气门间隙 调整气门间隙
不 到 规 定 燃气关闭机构没有完全开 完全开启燃气关闭机构,检查燃气滤
启 清器,必要时应更换
功率或转
燃气太少 检查燃气压力

进气滤清器过脏 检查进气滤清器,必要时应更换
燃气-空气混合气问题(过
检查燃气-空气混合器
稀或过浓)
拆下缸套,重新密封,分析润滑油试
润滑油中 缸套密封泄漏

有冷却液 机体、气缸套或气缸盖有
检查零件
裂纹
冷却液中
润滑油冷却器泄露 检查润滑油冷却器,必要时应更换
有润滑油
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废 气 热 交 密封件损坏 联系售后,更换密封件
换器连接
法兰不密 连接螺纹松动 联系售后,按规定拧紧螺纹

废 气 热 交 热交换器水侧被污染 联系售后,清洁废气热交换器
换器功率
过低或压 热交换器废气侧被污染 联系售后,清洁废气热交换器
损大

‐64‐
冷却系统
保险损坏 检查保险并在必要时更换
冷却液泵
电缆接线夹松动 联系售后,检查电缆接线夹
不工作
冷却液泵损坏 联系售后,更换冷却液泵
转动方向错误 联系售后
冷却液泵 冷却液管道中存在空气 联系售后,检查冷却系统并排气
功率过低 转速过低 联系售后,检查冷却液泵死锁
冷却泵损坏 联系售后,更换冷却液泵
冷却液泵 预压力不足 提高预压力
发出噪声 轴承损坏 联系售后,更换冷却液泵
联轴器
校准错误 联系售后,检查校准,必要时修正
弹性体有
联系售后,排除损坏情况,联轴器只
裂纹 超负荷
能在规定的负荷范围内工作
运行有噪 校准错误 联系售后,检查校准,必要时修正
声 弹性体松动 联系售后,排除损坏情况

‐65‐
7.3 发电机故障及排除
如果在使用中发现发电机运行不正常,必须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为此需对
电机做如下检查:
● 保护装置是否安装正确
● 接线是否与发电机随机操作手册中的接线图相符合
● 机组的转速是否正确
● 再次进行发电机随机手册中规定的检查操作

谨防造成人身伤害!
维修或者查找故障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事故出现并使发电机保持原有 状
态。
所有维修维护发电机的工作,都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包括对电气 和
机械零部件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作业期间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以 避免
机械和电气方面的危险。
在进行任何发电机检修维护前,应确保发电机不会被手动或者自动系统启动,
并且确保作业人员已理解了系统的运行原理。
以下是发电机故障及可能故障原因。有关发电机故障及可能故障原因的详细
信息请参见发电机随机使用维护说明书。

7.3.1 发电机机械故障

故障 故障原因
一个或两个轴承过
● 如果轴承变蓝或润滑脂变黑,则更换轴承
热(轴承温度超过
● 轴承没有被完全固定(轴承室存在不正常
轴承 环 境 温 度
游隙)
80℃),有可能出
● 端盖没有对中
现不正常噪声
● 进出风口被部分堵塞或吸入发动机排出
发电机的机座过热
的热空气
不正常温度 ( 超 过 环 境 温 度
●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太高(负载时大于 105%
40℃)
额定电压)
‐66‐
● 发电机过载
● 没有对中(发动机与发电机)
振动非常大 ● 机组安装不好
● 转子平衡不好(发动机与发电机)
振动
存在明显的振动和
● 三相负载不平衡
电机内有明显
● 定子短路
的响声
● 系统短路
● 并车错误

发电机受到明显 可能的结果:
的冲击损伤出现 ● 发动机与发电机连接部件断裂或损伤
不正常噪声
的异常振动和噪 ● 轴断裂或弯曲
声 ● 转子变形及短路
● 风扇有裂纹或在轴上松动
● 旋转二极管或 AVR 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

7.3.2 发电机电气故障

故障 检查措施 结果 检查/原因
当去掉电池时,
电压建立且电压 ● 失磁
值正确
● 检查 AVR 信号检测线的
端子 E+、E-接上 当去掉电池时,
连接是否正确完好
启动时无空 4~12V 的新电 电压建立但达不
● 二极管故障
载电压 池,维持 2~3 到额定值
● 励磁电枢短路
秒,注意极性
● AVR 故障
当去掉电池时, ● 辅助绕组开路(检查绕
电压仍不能建立 组)
● PMG 开路
● 检查 AVR 接线(可能 AVR
电压太低 检查转速 转速正确
故障)

‐67‐
● 励磁机励磁绕组短路
● 旋转二极管烧毁
● 主转子绕组短路(检查电
阻)
● 增加转速(在未调到正确
转速太低 转速前不要动 AVR 电压
电位器 P2)
调节AVR 电压电
电压太高 调节无效 ● AVR 故障
位器
● 检查转速:可能是转速振

若无效果,尝试
调节AVR 稳定电 ● 连接线松动
电压振荡 正常/ 快速方式
位器 ● AVR 故障
(ST2)
●负载时转速太低(或 LAM
拐点设置太高)
E+与 E-之间的直 ● 检查转速(或 LAM 拐点设

在空载下运行, 流电压小于 10V 置太高)


空载时电压
检查 AVR 上 E+ ● 旋转二极管故障
正确,负载
与 E-之间的电 E+与 E-之间的直 ● 转子短路,检查转子电阻
时电压太低
压 流电压大于 15V ● 励磁机电枢故障,检查电
枢电阻

检查 AVR、压敏 ● 励磁机励磁绕组开路
运行过程中 电阻、旋转二极 电压未恢复到额 ● 励磁机电枢故障
电压消失 管,并更换失效 定值 ● AVR 故障
部件 ● 转子开路或短路

‐68‐
燃气发电机组使用维护手册

第八章 吊运、储存和防腐

8.1 吊运

致死危险!
注意防止钢索与起重装置断裂。
机组的提升、卸载和运输只能由熟悉起重装置和相关辅助材料操作的人员进行。
负载装置和起重装置须由负责的专业人员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若发
现负载或起重装置上存在不允许出现的问题,则禁止再次使用该装置。
不允许出现的问题包括:
● 外部缺陷

● 变形

● 磨损

● 腐蚀

● 裂缝

● 断裂

执行维护工作时不得进行影响负载及起重装置功能和承载能力的改动。
对于提升、卸载和运输较重负载时使用的负载装置和起重装置,应在制造和运
行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控和检查。下面对一些主要事项进行说明。
● 用于提升、卸载和运输的装置只能由接受过培训的人员使用

● 仅可使用制造商推荐的起重装置

● 只能使用制造商指定的提升环

● 提升时须使用指定的吊耳

● 起重装置不得过载

● 绳索和链条不得出现打结或卷绕

● 如未配备相关保护装置,绳索和链条不得穿过锋利边缘,并应始终备有

边缘保护
● 必须避免起重装置负载不对称

● 缩短绳索和链条必须正确操作

‐69‐
● 仅可使用制造商规定的运输装置

● 运输时应将机组按规定固定和绑扎

8.1.1 发动机吊运
吊装耳孔是为发动机的吊运和拆装设计的。只有在拆装发动机,才可使用发
动机上的吊装耳孔。
拆卸时要求使用吊装夹具,以便获得更好的平衡和安全。使用起重机来拆卸
时,应使用可调式吊装梁来吊装发动机。发动机吊运与安装应按以下方法与步骤进

当心人身伤害和设备破坏!
使用发动机的吊耳吊装整个发电机组会使设备掉落,从而造成伤害和损坏。

吊运与安置发动机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排干润滑油
●排干冷却液
●断开发动机与系统的管线连接
●卸下排气管和燃气管
●断开电缆
●将发电机与发动机分离
● 将吊索绑到发动机吊耳上

● 卸除机体的连接螺钉

● 用起重装置吊起发动机

● 将发动机放在高度合适、坚固、安全的支体上

8.1.2 发电机吊运

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搬运发电机:
●连接发电机上安装的耳孔螺栓,用吊装
●用叉车装运发电机
起重机及所用钢丝绳应具有比发电机重量大的额定值。当搬运发电机时,确
保发电机完全由叉车的货叉承载,而且要确保发电机在货叉上平衡。
采用吊索吊运发电机时,应确保采用专用横梁并将吊索与发电机连接好。以
下是指导发电机吊运的作业示意图!
‐70‐
发电机上的吊耳或吊环是为发电机吊运专门设计的,只能用来单独起吊发电
机,千万不要用来起吊整个发电机组(发动机和发电机)。

发电机不正确吊装方法 发电机正确吊装方法

8.1.3 发电机组吊运

为了安装并起吊机组,机组底座专门为此而设计了突出的安装吊孔,用钢丝绳
连接好处于机组底座四周的安装吊孔,检查是否已牢牢挂住,焊接处有无裂缝, 螺栓
是否收紧等。吊装点应选在机组的重心,这样起吊才平稳垂直。一旦机组吊离地面,
要用导索来防止钢索扭结或机组的摇摆。

机组的正确吊装方法

当心人身伤害和设备破坏!
切勿用发动机或者是发电机上的吊环来起吊整个发电机组。
检查悬吊装备和支撑物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吊装装备重量是否合适。

‐71‐
当机组起吊时候,任何人不得靠近。
要确保机组在吊运时和底座连接牢固。

8.2 储存

8.2.1 发动机

对机组进行贮藏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 关闭所有开口
● 避免受到外界侵害
● 于气候适中的防冻地点存放
● 始终在使用位置进行贮藏并将其遮盖
● 放置于防振干燥基座之上
● 不可在地面上或锋利边缘上进行拖拉

8.2.2 废气涡轮增压器

供货状态下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可在不采取进一步防腐措施的情况下存放六
个月(自供货日开始)。
六个月过后,必须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表面以及所有可触及的区域喷涂防护油
以防止腐蚀。
合适的存放场所为干燥的房间,房间内不会形成冷凝水。

8.2.3 补偿器
运输时,采取措施防止补偿器受损。
补偿器须存放在:
●清洁、干燥之处
● 避免受到损坏
● 不得以波纹管作为支撑滚动补偿器
● 在开放式场所存放时,须保护其不受阳光强烈照射

8.2.4 蓄电池
发电机组配备的蓄电池一般为铅酸蓄电池,储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储存在 5~25℃干燥、清洁和通风的环境中,应不受阳光直射,离热源至
‐72‐
少 2m 以上。环境温度过高,将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得倒置和卧放,不得受任何机械冲击和重压。
●在温室下的储存期为三个月,在三个月内电池一般不需要充电即可使用。
存放期超三个月的电池,每三个月须补充充电,充满后继续使用。

8.2.5 发电机

8.2.5.1 存放说明
发电机在投入运行前应妥善存放在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及无振动影响的环
境中。
● 远离潮湿:在相对湿度超过 90%的情况下,发电机的绝缘迅速下降,而
相对湿度在 100%左右时,其绝缘将至接近于零;应随时监察未喷漆零部件的防
锈保护情况
● 为了延长存放时间,可将发电机存放在密封的场所(如用热收缩塑料包
起来),里面放入干燥袋,并远离气温频繁变化的场所,以免在存放期间出现冷
凝,推荐使用防冷凝加热器
● 如存放地会受到振动的影响,应用减振物将发电机垫起来(如用橡胶垫
等),并每两月转动一次转子,以避免滚动轴承发生点蚀。

8.2.5.2 轴承维保
在发电机存放期间,请每个月转动转子至少六圈,并在发电机投入运行前,
按下表进行维保工作。有关发电机在存放期间轴承维保的详细信息,请参阅随机发
电机使用维护保养资料。
轴承类型 存放期间未运转过 存放期间运转过
1、如果存放时间不超过六个月, 1、如果存放时间不超过六个
可让发电机投入运行; 月,可让发电机投入运行;
2、如果存放时间为六到十二个 2、如果存放时间为六到二十四
月,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标准 个月,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
可润滑轴承 润滑加注,可让发电机投入运 标准润滑加注,可让发电机投
行; 入运行;
3、如果存放时间超过十二个月, 3、如果存放时间超过二十四个
请更换轴承,然后再让发电机投 月,请更换轴承,然后再让发
入运行。 电机投入运行。
1、如果存放时间不超过十二个 1、如果存放时间不超过十八个
永久润滑轴承
月,可让发电机投入运行; 月,可让发电机投入运行;

‐73‐
2、如果存放时间超过十二个月, 2、如果存放时间超过十八个
请更换轴承,然后再让发电机投 月,请更换轴承,然后再让发
入运行。 电机投入运行。
3、存放和运行的总时间不超过 3、存放和运行的总时间不超过
三年 三年

8.3 防腐

8.3.1 机组

机组和备件在制造商发货之前就已经进行了防腐处理。防腐保护时长与防腐
类型、包装类型和储藏情况有关。
如果机组停机时间为三个月或更长,则必须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
防腐分为不同的类型:
● 运行过的发动机防腐(内部及外部防腐)
● 发动机的后继防腐
● 清除防腐剂
发动机的出厂防腐标准为十二个月。
对运行过的发动机,停机时间超过三个月所做的防腐,标准为十二个月。
不论是出厂后未使用的发动机,还是运行过需要长期停机的发动机,如果发
动机的防腐达到了有效期,并且需要继续存储,则必须进行后继防腐,后继防腐
可延长保护发动机十二个月。同时,还应对存储的发动机备品备件进行相应的后
继防腐措施。
详细的防腐措施请参见燃气发动机防腐技术公告。

8.3.2 废气涡轮增压器

若废气涡轮增压器将停用十二个月以内,根据润滑油状况的不同,可能必须
在停用前采取特别的防腐措施。
若停用时废气涡轮增压器仍然装在发动机上,停用前已用防腐油替换了发动
机润滑油并通过预润滑泵实施了冲洗,就不需要对增压器采取任何其它措施。
若要将废气涡轮增压器从发动机上拆下并存放较长时间,必须由制造商对增
压器实施拆解和防腐作业。
废气涡轮增压器须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场所,不会有冷凝水形成。
‐74‐
燃气发电机组使用维护手册

第九章 技术数据

9.1 检测值与调整值

常规

工作方式 四冲程, 四气门


气缸布置 气缸夹角为 90°的 V 型发动机
气缸数量 12/16/20
缸径 170 mm
冲程 195 mm
单缸排量 4.426 dm3
V12 发动机 53.1 dm3
总排量 V16 发动机 70.8 dm3
V20 发动机 88.5 dm3
活塞平均速度 9.75 m/s
进气方式 废气涡轮增压及增压后冷却(水冷型)
燃气混合方式 增压前混合
冷却方式 水冷
气缸套型式 湿式
燃烧室形式 浅盆型燃烧室
点火方式 电控高能预燃室火花塞点火
润滑方式 强制压力飞溅
燃料类型 天然气、煤层气、生物质气、沼气
燃气压力范围 3~20kPa
启动方式 电启动
旋转方向 逆时针(面对飞轮端)
V12 发动机 180 dm3
润滑油容量 V16 发动机 240 dm3
V20 发动机 300 dm3
V12 发动机 28 dm3
中冷器冷却液容量 V16 发动机 56 dm3
V20 发动机 56 dm3
缸套冷却液容量 V12 发动机 111 dm3

‐75‐
3
V16 发动机 153 dm
V20 发动机 212 dm3
缸套进/出冷却液最高温度 76/89°C
中冷器进/出冷却液最高温度 45/48°C
机油压力 0.45~0.55MPa
气缸盖
气门过桥 调整尺寸 0.05 mm
调整尺寸 0.4 mm
气门间隙
调整尺寸 0.7 mm
标称尺寸 74.7 mm
进气门
磨损极限 71.2 mm
气缸盖已装好的气门下陷量
标称尺寸 74.7 mm
排气门
磨损极限 71.2 mm

‐76‐
9.2 螺纹拧紧技术规定

9.2.1 螺纹拧紧通用技术要求

规范中关于螺纹的规定可类似地应用于螺柱和螺母。在安装以前,在螺纹上
涂些机油,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螺母应在手拧到底后再预加扭矩。

9.2.1.1 30Nm 以下的预加扭矩


对螺纹进行预紧:放上套筒扳手,双手紧靠握住 T 形棒,均匀地对螺纹进行
预紧(交替、交叉拧)。
当用开口扳手或单臂套筒扳手时,应使大拇指触及扳手头部。

9.2.1.2 30Nm 以上的预加扭矩


根据“螺纹拧紧的技术要求”表中所列数值用扭矩扳手对螺纹交叉并分段预紧
或拧紧。

9.2.1.3 螺纹拧紧角度
当采用螺纹拧紧角度拧紧时,应用套筒扳手交替且交叉地把螺栓均匀拧紧至表
中给出的角度。当螺纹拧紧角度要求大于 60°时,则每次拧紧角度不超过 60° 而
应分几次交替交叉地进行拧紧。但这不适用于有专门的拧紧规范规定的螺栓。

注意!

不要简单地回松过紧的螺栓,应把它们完全松开,然后按规定重新拧紧。如
果在经过几次拧紧后,发现杆身有缩颈现象,则应更换螺栓。

‐77‐
9.2.2 螺纹拧紧的技术要求

9.2.2.1 发电机组专用螺纹拧紧规范

预紧扭矩
序号 拧紧部位 螺纹规格 拧紧扭矩 N.m 再紧角度 拧紧要求 备注
N.m

第 1 阶段 60°
气缸盖/ (合计 700 参 240°分 3 润滑油
01 M24×1.5 130 第 2 阶段 90°
机体 考值) 阶段 润滑
第 3 阶段 90°

第 1 阶段 125Nm
润滑油
连杆/ M20×2× 250±25 分 (合计 570 参 60°分 2 第 2 阶段 250Nm 润滑/
02
连杆盖 104 2 阶段 考值) 阶段 第 1 阶段 30° 端面润
滑脂
第 2 阶段 30°

150°分 2 第 1 阶段 60°
M30×2 500
阶段 第 2 阶段 90°
主轴承盖
润滑油
03 /机体(垂 垂直螺纹连接的拧紧:拧紧顺序为 L4,L3,L5,L2,L6,L1,L7。液压 润滑
直方向) 装置拧紧力度,先使用 400bar 力度按顺序拧紧一遍,再使用 2350bar 力
度按顺序拧紧。

第 1 阶段 30Nm

平衡块/ M20×2× 第 2 阶段 150Nm 润滑油


04 450 分 4 阶段
曲轴 120 润滑
第 3 阶段 300Nm
第 4 阶段 450Nm
第 1 阶段 60Nm
M14×40 180 分 2 阶段
飞轮/ 第 2 阶段 180Nm 润滑油
05
飞轮法兰 润滑
第 1 阶段 120Nm
M16×45 280 分 2 阶段
第 2 阶段 280Nm

第 1 阶段 300Nm
飞轮法兰 M27×2×
06 600 分 2 阶段 45° 防松胶
/曲轴 120
第 2 阶段 600Nm
第 1 阶段 300Nm

第 2 阶段 600Nm
减振器/ M27×2× 90°分 2
07 600 分 2 阶段 第 1 阶段 60°
曲轴 228 阶段
第 2 阶段 60°

‐78‐
机油泵齿
+5
08 轮/主动 M12×100 120
齿轮
轴承法兰
09 /凸轮轴 M10×70 60 60°
齿轮
传动 B
列凸轮轴
10 中间齿 M16×50 200
轮轴/止
推挡圈
凸轮轴/
11 M10×110 60 90°
轴承法兰
轴承盖/
12 凸轮轴轴 M8×18 25
承壳体
摇臂座/ M16×1.5
13 240+10
气缸盖 ×80
阀桥调节
14 螺钉/螺 M10×1 40

M24×1.5
200 120°
×119
主轴承盖
横向螺栓的拧紧:严格遵守拧紧顺序,先 B 列的 L1,L2,L3…… 后 A 列 润滑油
15 /机体横
的 L1,L2,L3……。(1)把 B 列横向螺钉预紧 200Nm,再 把 A 横向 润滑
向螺钉
螺钉 200Nm。(2)把 B 列横向螺钉再拧紧 120°,把 A 列 横向螺钉再
拧紧 120°。
活塞冷却
16 喷嘴/机 M8×50 32 防松胶

凸轮轴轴
17 承壳体/ M8×25 30
前端盖
气缸盖/
M24×2(螺
18 机体螺柱 100 防松胶
柱)
种入端

油底壳/ 第 1 阶段 15Nm
19 M8×35 25 分 2 阶段
机体 第 2 阶段 25Nm
主轴承盖
M30×2(螺
20 /机体螺 200 防松胶
柱)
柱种入端
机油冷却 M8×80/90 25+5
21 器支架/
机体 M12×35 90
机油冷却
器盖/机 M8×
22 25+5
油冷却器 30/55/90
壳体

‐79‐
机油滤清 M12 70
23 器支架/
机体 M8×30/90 25+5
机油滤清
24 M12×70 70+5
器/支架
机油滤清
25 M12×80 70+5
器/座
26 气缸盖罩 M8×55/85 25+5
进气管/ M12×
27 90
气缸盖 30/45
TPS52 增 M16×
28 压器支架 40/45 295 防松胶
/机体 M20×45
TPS52 增
压器支架
29 M20×225 455
/轴承壳

观察孔盖
M8×
板/机体
30 25/M10× 25
放水盖/
20
机体
机油冷却
31 M8×95 25+5
器盖/芯
机油泵中 M10×100 45+5
32 间齿轮/
轴 M8×50 35
发动机支
33 M16×40 190+20
座/机体
M8×80
30
M8×50
前端盖/
34 M8×60 30
机体
M10×65
50
M10×80
机油泵盖
35 M10×70 50
/体
机油泵/ M10×
36 45+5
机体 80/90
机油泵限
37 压阀/机 M42×1.5 70 防松胶

两个中冷 M12×20
器相连接
38 100+10
支架(钢 M12×30
板)
中冷器支 M12×
39 100+10
架/中冷 25/30/60

‐80‐

中冷器支 M12×
40 110+10
架/机体 45/80
排气支管 防粘结
41 M10×50 55
/气缸盖 剂
排气支管
防粘结
42 波纹管卡 M8 15


波纹管/
防粘结
43 增压器进 M10(耐热) 55


螺母/摇
44 臂调节螺 M12×1.5 45+5

M8×20
45 后端盖/
M8×25 25
机体
M8×50

火花塞护
46 套螺帽/ M45×1 280+50
缸盖
火花塞/
47 M18×1.5 50
缸盖
联轴器/
48 M16×55 280
飞轮

9.2.2.2 公制通用螺纹拧紧规范

公制螺母和螺栓

公制螺纹规格 螺纹等级及扭矩标准 (Nm)

8.8 10.9 12.9

M4 2.5 3.5 4.5

M5 5.0 7.5 8.5

M6 8.5 13 15

M8 20 30 36

M10 42 60 70

‐81‐
M12 70 110 120

M14 110 170 200

M16 180 260 300

M18 260 360 420

M20 360 500 600

M22 480 700 800

M24 600 850 1000

M27 900 1300 1500

M30 1200 1700 2000

公制锥面锁紧双头螺柱

公制螺纹规格 标准扭矩(Nm)

M6 8±3

M8 17±5

M10 35±5

M12 65±10

M16 110±20

M20 170±30

M24 400±60

M30 750±80

M36 1200±150

注意!只有部件没有特别规定的扭矩值,才可使用该标准值。

‐82‐
9.2.2.3 英制通用螺纹拧紧规范

英制螺母和螺栓

螺纹规格(英寸) 标准扭矩(Nm)

1/4 12±3

5/16 25±6

3/8 47±9

7/16 70±15

1/2 105±20

9/16 160±30

5/8 215±40

3/4 370+50

7/8 620±80

1 900±100

1 1/8 1300±150

1 1/4 1800±200

1 3/8 2400±300

1 1/2 3100±350

英制锥面锁紧双头螺柱

公制螺纹规格 标准扭矩(Nm)

1/4 8±3

5/16 17±5

3/8 35±5

7/16 45±10

1/2 65±10

‐83‐
5/8 110±20

3/4 170±30

7/8 260±40

1 400±60

1 1/8 525±60

1 1/4 750±80

1 3/8 950±125

1 1/2 1200±150

注意!只有部件没有特别规定的扭矩值,才可使用该标准值。

9.2.2.4 软管卡箍螺纹拧紧规范

卡箍宽度 在新软管上初次安装的扭矩(Nm) 重新安装或重新拧紧的扭矩(Nm)

7.9 mm 0.9±0.2 0.7±0.2

13.5 mm 4.5±0.5 3.0±0.5

15.9 mm 7.5±0.5 4.5±0.5

‐84‐
第十章 工作卡

工作卡目录表

工作卡号 工作卡标题

P 0-0-3 关于处理含氟弹性体部件的安全规定

P 0-0-4 关于分割、打磨、钎焊与焊接工作的规定

P 0-1-5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P 0-1-6 利用 PAC 系统测试辅助装置

P 0-1-7 试运行与功能测试

P 0-2-7 用内窥镜检查燃烧室

P 0-3-6 清洁发动机

P 1-1-1 检查、调整进气门和排气门间隙

P 1-7-10 检查阀门下限量(气缸盖已安装)

P 3-1-4 更换检查孔盖密封垫

P 4-6-1 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卸与操作

P 5-4-2 检查转速调节器连杆

P 6-3-6 更换进气滤清器芯

P 7-18-1 燃气抽样检查

P 7-20-1 检查燃气控制系统的燃气压力

P 8-1-1 润滑油取样

P 8-1-2 更换润滑油

P 8-10-4 更换润滑油过滤器(筒式)

P 9-0-4 排空、加注冷却系统

P 13-4-1 维护蓄电池

‐85‐
P 13-5-4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P 13-5-5 清洁并检查火花塞

P 14-1-1 检查弹性联轴器

‐86‐
P 0-0-3

关于处理含氟弹性体部件的安全规定

概述

谨防受伤!
如果皮肤接触到残留材料会有损健康。

部分高温下使用的密封、圆密封圈和模制件是由含氟弹性体 (FPM) 制成的。


如果温度超过 315 ℃(例如发动机起火),材料将会分解,并且形成有腐
蚀性的酸。残留物具有粘性,外观显黑色。
如果因承受高温而出现密封垫或密封圈损坏时,应采取下述措施:
● 对承受高温作用的所有密封进行目测检查。
● 戴上个人防护装备。
● 清除残留材料,并妥善处理。
● 销毁沾污了密封材料残留物的衣物。

‐87‐
P 0-0-4

关于分割、打磨、钎焊与焊接工作的规定

概述
仅允许由经过授权的专业人员进行焊接工作。
根据相应的质量对焊接进行监督,以保护设备。

分割、打磨、钎焊与焊接工作委托方应向接受任务的相关人员指明危险,并且
要让其注意遵守下列事项。
凡是负责进行分割、打磨、钎焊与焊接作业的人员,均必须了解相关现行规
范和规定,尤其是当地法律规定的事故防范规定,并且要遵守这些规定。
除了上述规范和规定之外,还要注意下列事项。

电气系统/ 电子系统

凡因高温或短路而使得电气和电子部件遭受威胁的任何作业,均必须注意下
列事项。
●断开蓄电池的地线连接,必要时应拆下蓄电池,并且妥善放好。
●从电气和电子部件上拔出线束插头(例如开关柜、配电箱、控制单元、传
感器)。
●拆下紧靠作业区域的电气和电子部件。
●应始终将焊接设备的地下端子置于紧靠焊接部位之处,以避免杂散电流。
注意地线连接不得有缺陷,必要时应去除地线端子区域内的油漆。
●如有违反,将会导致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严重受损。

火花飞溅/ 火灾危险

● 要彻底清除危险区域中的可燃性物质。
● 应使用不导电且不可燃的材料盖住可燃物(例如电缆、补偿器),或者
将其拆下。
● 应使用不导电且不可燃的材料盖住易于受损的表面(例如空气滤清器)。
● 将发动机上的开口密封,或者盖住。
‐88‐
● 将其它作业区域内的开口密封,或者盖住。
● 保留足够数量的灭火设备,以备随时取用。

谨防爆炸

● 如果相关作业会导致燃气管或燃料管以及容器严重发热,则只有将其完
全排空,并且排气或冲洗之后,方可进行操作。
● 关闭燃气管或燃料管。

健康危害

● 保持充分通风,抽去蒸汽和灰尘。
● 隔离弧焊作业区,以防止其它人员遭受光辐射的有害影响。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89‐
P 0-1-5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概述

谨防烫伤!
当对高温发动机进行检修时。

当机组发生损坏时,可能发生侧面泄漏的部件,结果会导致受伤或死亡。
﹣发动机运行时,严禁在机组旁侧区域内停留,严禁在标明的危险区域内停留。
﹣仅当机组关闭并采取措施防止其重新起动后,方可执行清洁、维护与维修
工作。
﹣若要在机组运行时实施检查或视检,只能从发动机正面或联轴器一侧实施
作业。

日常检查

发动机监控系统

● 检查开关设备上的显示数据和指示灯。
- 注意发动机监控系统的使用说明。
● 通过发动机监控系统获取运行参数值,然后与调试记录中的参数值进行
比较。
- 如果参数值超出允差范围,应查找原因,并立即排除。

发动机

● 检查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和噪声。
- 如果发动机运转不稳,或听见异常噪声,应查找原因,立即排除。

润滑油系统

● 检查润滑油循环回路以及与其相连的所有部件的密封性。

‐90‐
-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 检查润滑油液位
﹣ 若确认润滑油不足,必须立即补充

冷却液系统

● 检查冷却液循环回路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的密封性。

-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进气系统

● 对进气滤清器的维护指示器进行目测检查。

- 必要时应更换进气滤清器。
- 更换进气滤清器 - 参见工作卡P 6-3-6。

燃气系统

● 检查燃气控制系统的燃气压力 - 参见工作卡P 7-20-1。

- 必要时应更换燃气滤清器滤芯。
● 检查燃气系统以及与其相连的所有部件的密封性。

- 如果发现泄漏,应查找原因,并立即予以排除。

排气系统

● 检查排气系统以及所有与其相连的部件是否配合牢固、是否泄漏。

- 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予以排除。

联轴器

● 检查联轴器噪声。

- 如果有异常噪声,应查找原因并立即排除。

发电机

● 检查发电机的运转平稳性及噪声。

-如果发电机运转不稳,或听见异常噪声,应查找原因并立即排除。

‐91‐
P 0-1-6

利用 PAC 系统测试辅助装置

概述
如果以下列出的某个测试项执行错误,请联系您的售后服务单位。

根据发动机类型和装备情况,下述测试步骤可能不需要全部执行。
仅可对那些存在于参数之中,并且准予使用的辅助装置进行测试。

在测试模式下无法起动发动机。
测试模式用于检查控制系统 PAC控制单元对各个辅助装置进行控制的情况。
只有当发动机停止运转,并且没有按下紧急停机开关时,方可在手动模式下使用测
试模式。
为了安全起见,仅可通过点击按钮的方式来控制各个辅助装置(例如起动电
机),且只有在按住按钮时,辅助装置才会启动,无法执行重新启动操作。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对执行电机所控制的辅助装置(例如燃气混合器,应急
冷却器)进行检查。

发动机辅助装置测试
点火系统
● 接通点火系统。

- 点火系统执行自检。
- 红色符号表示测试结果不正常。
- 检查布线、电源和通讯。
- 重新进行测试
- 绿色符号表示测试结果正常。
● 关闭点火系统。

起动装置

损坏危险!
检查起动机时,发动机像正常起动一样转动。
‐92‐
因此在进行检查之前,必须先以手动方式将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的预润滑泵
启动 3 分钟。
进行调试时,必须在进行检查之前先以手动方式将发动机的预润滑泵启动5
分钟。
更换润滑油之后,通过PAC系统自动激活强制预润滑功能。此时将启动发动
机的预润滑泵,运转5分钟。
● 点击“起动电机”。

- 检查功能、转速和润滑油压力。
执行器(包括节气门执行器、空气阀执行器、燃气阀执行器和三通阀执行器等)
● 打开测试界面。

● 点击执行器测试“按钮”,找到节气门(空气阀、燃气阀或三通阀)窗

口。
● 勾选手动开度输出选择框。

● 禁止勾选手动电流输出选择框。

● 设置节气门(空气阀、燃气阀或三通阀)输出开度,输出开度设置为:

0%,25%,50%,75%,90%。分别检查执行器上的机械指示器位置是否与
设定的位置一致。
● 勾选手动电流的输出选择框,禁止勾选手动开度输出选择框。

● 设置手动电流输出的电流,设置为 4mA,10mA,15mA,19mA,分别检查

反馈电流是否与设定输出的电流一致。
● 清除勾选框的选择符号。

● 返回到主界面。

预润滑泵
● 启动预润滑泵。

- 检查旋转方向。
- 润滑油压力必须上升。
● 关闭预润滑泵。

‐93‐
冷却/ 加热回路辅助装置测试
发动机冷却回路泵
● 启动发动机冷却回路泵。

● 显示绿色符号,表明系统正常。

加热回路泵
● 启动加热回路泵。

● 显示绿色符号,表明系统正常。

应急冷却回路泵
● 启动应急冷却回路泵。

● 显示绿色符号,表明系统正常。

混合气冷却回路泵
● 启动混合气冷却回路泵。

● 显示绿色符号,表明系统正常。

预热

谨防烫伤!
在检查预热功能之前,要确定已经加满了冷却液。
检查预热功能时,部件可能会变烫。
● 启动预热功能。

- 检查冷却液管路是否升温。
● 关闭预热功能。

热水的降温/ 升温
● 启动热水升温功能。

● 启动热水降温功能。

应急冷却器的升温/ 降温
● 模拟检查热水的升温/ 降温。

混合气冷却器的升温/ 降温
● 模拟检查热水的升温/ 降温。

台式冷却器辅助装置测试
● 台式冷却器的升温

‐94‐
- 开启风扇的数量增加。
● 台式冷却器的降温

- 关闭风扇的数量增加。

‐95‐
P 0-1-7

试运行与功能测试
参考注释
-第四章 运行
-P0-1-5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 PAC 系统操作手册

概述

注意!
在每次试运行与功能测试前,注意第四章 运行。
关于通过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启动过程的信息,请参阅 PAC 系统操作手册。
在实施维护和维修作业后,须执行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试运行和功能测试可在自动运行或手动运行中执行。
关于自动运行和手动运行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PAC 系统操作手册。
基本运行数值,请参阅调试记录。
若无调试记录,可使用检查状况验收记录。

试运行与功能测试

● 启动发动机

- 选择自动或手动运行。
● 以最大负荷的 40% 至 50% 运行发动机。

● 约 10 分钟后,增加负载。

● 试运行和功能测试的持续时间至少为 1 小时。

● 在运行期间,执行下述检查。

- 检查发动机运行平稳性和噪声。
- 检查整个发动机的密闭性。
- 记录负载为 100% 时的运行数值,并与调试记录中的数值相比较。
关于运行期间检查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 工作卡 P0-1-5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96‐
注意!
若试运行期间有异常情况发生,须关断发动机。
须将原因找出并加以排除。
然后,再次实施试运行和功能测试。

关闭发动机

● 关闭发动机。

●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 工作卡 P0-1-5 对设备进行目测检查


● 检查系统的随动功能。

‐97‐
P 0-2-7

用内窥镜检查燃烧室
工具
-常规工具
- 内窥镜
- 火花塞扳手
- 扭矩扳手
备件
-火花塞密封圈

技术数据

拧紧规定
气缸盖上的火花塞 50Nm

概述

在操作内窥镜时,须遵守制造商说明。
借助于内窥镜,可以检查燃烧室(活塞、气缸套、气缸盖、阀门)的磨损情
况,而无需事先拆下气缸盖。由此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磨损临界值,降低维护成本。
仅允许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正常磨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下次内
窥镜检查的时间点。
内窥镜图可以左右互换,也可以倒置,取决于视线进入镜头的角度。
为对排气和进气阀实施检查,必须相应地转动发动机。操作时须注意,勿损
坏内窥镜。
光反射可能导致诊断错误。因此,在实施检查时,请摆动内窥镜,并间隔性
地进行翻转,但须注意,勿损坏玻璃纤维导光线缆。

‐98‐
用内窥镜检查燃烧室

● 拆下火花塞。

● 转动发动机,直到待检查气缸的活塞处于下止点。

● 连接并打开内窥镜,小心地使其穿过火花塞孔。

● 若有明显的损伤(比如裂纹、凹槽、伤痕),必须拆卸气缸盖或气缸套。

● 注意检查气缸盖底部是否有水滴。

- 这表明气缸盖上可能有裂纹,存在泄漏情况。
● 将内窥镜小心取出。

● 安装火花塞。

- 更换密封圈。

‐99‐
P 0-3-6

清洁发动机

概述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谨防中毒!
保持充分通风和排风。
抽吸蒸汽,不要吸入蒸汽。

谨防受伤!
戴上护目镜和手套。

准备
● 关闭发动机,让其冷却下来。

● 选择清洁剂 - 参见辅助材料。

● 移去保护盖。

● 移去排气管的隔热护罩。

● 密封发动机上的开口(例如进气口),或者将其盖住,防止水进入。

● 如果已经局部拆卸了发动机,应密封壳体上的开口,或将其盖住,以防

止水进入。
清洁
● 不可使用高压清洗系统清洗下列部件:

- 易于受损的部件(例如过滤器、传感器、橡胶套管、密封圈、电缆)。
- 涂有润滑剂或者填充有润滑脂的关节和轴承。
● 使用清洁剂冲洗发动机。


- 注意制造商说明书所规定的作用时间。
● 使用强劲水流冲洗或刷洗发动机。

● 如果没有达到所需的清洁度 - 再次进行冲洗。

● 应单独清洗拆卸下来的保护盖和隔热护罩。

后续工作

谨防爆炸!
务必在安装之前将保护盖和隔热护罩擦干。
否则会由于形成燃气或爆燃,在机壳保护盖以及护罩内发生起火的危险。
● 用压缩空气吹去积留的水。

● 从电气和电子部件上移去盖板。

● 从发动机的开口上移去盖板或密封。

● 擦干排气管隔热护罩,然后安装。

● 擦干护板,然后安装。


P 1-1-1

检查、调整进气门和排气门间隙
工具
-常规工具
- 塞尺
- 火花塞扳手
- 扭矩扳手
备件
- 密封圈
- 可能还有气缸盖罩的密封件
参考注释
- P 4-6-1 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卸与操作
- P 13-5-4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技术数据

检测值与调整值

气门过桥 调整尺寸 0.05 mm

进气门 0.40 mm
气门间隙
排气门 0.70 mm

气门调整

点火上止点 A1 B2 A5 B4 A3 B1 A6 B5 A2 B3 A4 B6
12V
重叠 A6 B5 A2 B3 A4 B6 A1 B2 A5 B4 A3 B1

点火上止点 A1 B2 A6 B5 A8 B7 A3A7 B6 A4 B8 A2 B3 A5 B1 B4
16V
重叠 B6 A4 B8 A2 B3 A5 B1 B4 A1 B2 A6 B5 A8 B7 A3 A7

点火上止点 A1 B7 A2 B5 A4 B3 A6 B1 A8 B2 A10B4 A9B6 A7 B8 A5 B10 A3 B9


20V
重叠 A10B4 A9B6 A7 B8 A5 B10 A3 B9 A1 B7 A2 B5 A4 B3 A6 B1 A8 B2

拧紧规定

‐100‐
气门过桥的防松螺母 M10×1 40 Nm

摇臂上的防松螺母 M12×1.5 45 Nm

气缸盖上的气缸盖罩 M8×55 / 85 25 Nm

概述

仅当凸轮轴和气门杆之间的气门机构中存在符合规定的间隙时,进气门和排
气门才能够可靠密闭。
如果气门间隙太小,则气门仅在短时间内闭合,或者根本不闭合。
结果会产生压缩损失,从而导致功率损失。
过热可能会烧损气门座和气门盘。此外,排气道或进气道内的回火还有造成
发动机起火的危险。
如果气门间隙太大,气门将滞后开启,并且提前闭合。
由于气门仅在短时间内完全开启,因此发动机的充气率将会下降,结果导致
功率损失。
同样也会在配气机构中引起严重磨损。
严格保持气门间隙可以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
如果检查时发现气门间隙过大,其原因就是配气机构中存在磨损。
应根据实际值和设定值之差,观察相关气缸的气门间隙变化,或者立即探究
原因。
将实际值记录在“气门间隙实际值表”之中。附件中有该表格的模版。

检查与调整顺序

要调整气门时,被调整气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必须完全闭合,也就是气门驱动
机构必须位于凸轮的基圆上。当位于被调整气缸之前 360°曲轴度位置点火的气
缸处在气门重叠状态时,也就是排气门闭合,进气门开启,就可保证满足上述要
求。
将曲轴转动 2 圈,就可以完成全部气门调整步骤。
注意:仅当发动机处在冷态时,即在发动机停止工作至少4小时后,方可对气门
间隙补偿以及气门间隙进行检查和调整。

‐101‐
注意检查与调整顺序

●拆卸火花塞 - 参见工作卡P 13-5-4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 旋出螺丝,然后拆卸气缸盖罩与密封。

● 安装发动机转动装置 - 参见工作卡P 4-6-1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

卸与操作。
● 顺着旋转方向转动发动机,直至气缸 A1 处在点火上止点区域内。

检查气门过桥

● 在气门过桥的两个气门上将塞尺同时插入气门杆和气门过桥之间(箭头

所指处)。
● 用手指将摇臂朝向气门过桥按压。

- 必须可以轻松、均匀地拉出塞尺。
- 如果不是这样,就必须调整气门过桥。

调整气门过桥

‐102‐
● 松开螺母 1。

● 在气门过桥的两个气门上将塞尺同时插入气门杆和气门过桥之间(箭头

所指处)。
● 用手指将摇臂朝向气门过桥按压。

● 使用螺丝 2 调整气门过桥。

- 必须可以轻松、均匀地拉出塞尺。
● 拧紧螺母 1。

- 顶住螺丝 2 防止跟转。
● 再次用塞尺检查气门过桥。

- 如有偏差,应重新调整气门过桥。

检查气门间隙

● 将塞尺插入气门过桥和摇臂之间(箭头所指处)。

- 必须可以轻松插入、拉出塞尺。
- 如果不是这样,就必须调整气门间隙。

调整气门间隙

‐103‐
● 松开螺母 1。

● 将塞尺插入气门和摇臂之间(箭头所指处)。

● 使用螺丝 2 调整气门间隙。

- 必须可以轻松插入、拉出塞尺。
● 拧紧螺母 1。

- 顶住螺丝 2 防止跟转。
● 再次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

- 如有偏差,应重新调整气门间隙。
● 顺着旋转方向转动发动机,直至下一个气缸处在点火上止点位置。

● 反复进行检查和调整,直至调整好所有气缸上的气门间隙。

● 拆下发动机转动装置 - 参见工作卡 B 4-6-1。

● 安装气缸盖罩。

- 检查气缸盖罩的密封,必要时应更换。
● 安装火花塞

气门间隙实际值表

可以通过实际值数据来确定总调整值。
该值可以用来判断配气机构的磨损情况。
以下各页表格的图例说明。

1: 燃气 - 空气混合气进气侧
2: 废气排气侧
X: 短气道
Y: 长气道
‐104‐
设备: 发动机型号:
名称: 发动机编号:
备注:
运行小时数

X
进气门
Y
A1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2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3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4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5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6
X
排气门
Y

‐105‐
X
进气门
Y
A7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8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9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10
X
排气门
Y
设备: 发动机型号:
名称: 发动机编号:
备注:
运行小时数

X
进气门
Y
B1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2
X
排气门
Y

‐106‐
X
进气门
Y
B3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4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5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6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7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8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9
X
排气门
Y
B10 进气门 X

‐107‐
Y
X
排气门
Y

‐108‐
P 1-7-10

检查气门下陷量(气缸盖已安装)
工具
- 常规工具
- 火花塞扳手
- 扭矩扳手
- 气门磨损检测装置
- 深度游标卡尺
备件
- 密封圈
- 可能还有气缸盖罩的密封件
参考注释
- P 4-6-1 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卸与操作
- P 13-5-4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技术数据

检测值与调整值
标称尺寸 74.7mm
进气门
安装好气缸盖后 磨损极限 71.2mm

的气门下陷量 标称尺寸 74.7mm


排气门
磨损极限 71.2mm

拧紧规定
气缸盖罩螺栓 M8×55/85 25Nm
火花塞 M18×1.5 50Nm

‐109‐
概述
定期测量气门下陷量,就可以推断气门锥面和气门座的磨损情况。
如果气门下限量超过最大允许值,就必须更换相关气缸盖的所有气门和气门
座圈。
每次调整气门间隙之后,均必须对所有进气门和排气门进行测量。
测量时要注意:气门已完全闭合。
根据点火顺序,从气缸 A1 开始进行测量 - 参见工作卡P 1-1-1,检查与调
整顺序。参见工作卡P 1-1-1,检查与调整进、排气门间隙。
将实际值记录在“气门下陷量实际值表”之中。附件中有该表格的模版。

检查气门下陷量

● 拆卸火花塞﹣参见工作卡P13-5-4。

● 旋出螺丝,然后移去气缸盖罩与密封。

● 安装发动机盘车装置 - 参见工作卡 P 4-6-1。

● 顺着旋转方向转动发动机,直至气缸 A1 处在压缩上止点区域内。

● 装上测量装置 3。

- 拧紧螺丝。
● 将深度游标卡尺 4 插入测量装置之中。

插图所示为进气门的测量方法。
排气门的测量与进气门相同。

‐110‐
位置 X 和 Y 用来帮助定位,在模版上也有这些位置。

进行测量之前,气缸盖罩密封不可放在气缸盖上,否则会使得测量结果失
真。

● 测定两个进气门和排气门上的气门下陷量。

- 使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气门弹簧座的上部与测量装置之间的间距。
● 顺着旋转方向转动发动机,直至下一个气缸处在压缩上止点位置。

● 反复进行测量,直至测定所有气缸上的气门下陷量尺寸。

● 拆下发动机转动(盘车)装置 - 参见工作卡P 4-6-1。

● 装上气缸盖罩与密封,然后拧紧螺丝。

﹣检查气缸盖罩的密封,必要时应更换。
● 安装火花塞﹣参见工作卡P13-5-4。

气门下陷量实际值表
通过实际检测的数据可以确定总的磨损量。
该值可以用来判断气门机构的磨损情况。
以下各页表格的图例说明。

1: 燃气 - 空气混合气进气侧
2: 废气排气侧
X: 短气道
Y: 长气道

‐111‐
设备: 发动机型号:
名称: 发动机编号:
备注:
运行小时数

X
进气门
Y
A1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2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3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4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5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6
X
排气门
Y

‐112‐
X
进气门
Y
A7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8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9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A10
X
排气门
Y
设备: 发动机型号:
名称: 发动机编号:
备注:
运行小时数

X
进气门
Y
B1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2
X
排气门
Y

‐113‐
X
进气门
Y
B3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4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5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6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7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8
X
排气门
Y
X
进气门
Y
B9
X
排气门
Y
B10 进气门 X

‐114‐
Y
X
排气门
Y

‐115‐
P 3-1-4

更换检查孔盖密封垫
工具
- 常规工具
- 刮刀
- 扭矩扳手
备件
- 检查孔盖密封垫

技术数据

拧紧规定
曲轴箱上的检查孔盖螺栓 25Nm

拆下、安装检查孔盖

● 旋出螺丝1。

● 移去检查孔盖2和密封垫。

● 清洁密封面。

● 装上检查孔盖2和密封垫。

● 拧紧螺丝 2。

‐116‐
P4-6-1

发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拆卸与操作

工具
- 常规工具
- 可能要使用发动机盘车装置

概述

如果没有盘车装置可供使用,可以在拆下护罩之后,使用恰当的拉杆通过飞
轮来转动发动机。
始终要顺着旋转方向转动发动机,以避免造成损伤。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操作发动机盘车装置

装入盘车装置并转动手柄,即可转动发动机。

‐117‐
P5-4-2

检查转速调节器连杆

工具
- 常规工具
辅助材料
- 润滑剂

概述

检查转速调节器连杆的同时,必须检查节气门的密封性。
为此,在发动机运转时,检查节气门轴是否存在抽吸噪音和泄漏。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 联动杠杆 1 直至满负荷挡块位置。

﹣按压时必须能感觉到均匀的阻力。
﹣执行器必须在松开时自动回到零位。
● 沿箭头方向移动调节拉杆 2,并且检查活接头的间隙。

﹣如果感觉到阻力不均匀,则表示执行器或者节气门损坏。
﹣如果活接头存在间隙,则可能需要更换。
﹣相关事宜请联系您的售后服务单位。

‐118‐
P6-3-6

更换空气滤清器芯

工具
- 常规工具
备件
- 空气滤清器芯

概述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下列情况下应更换空气滤清器芯
●达到了负压极限值。
●存在损伤或泄漏(例如外界作用造成的孔)。
●达到维护周期。

拆下滤芯

‐119‐
● 松开空气滤清器外壳的扣锁部件 1
● 旋出螺钉 2

● 移除空气滤清器封盖 3

● 取下空气滤清器芯 4

‐120‐
安装滤芯

● 装入新的空气滤清器芯 4

● 装上封盖 3

‐121‐
● 拧紧螺钉 2
● 扣紧空气滤清器外壳的扣锁部件 1

‐122‐
P7-18-1

燃气抽样检查

工具
- 常规工具
- 检查袋(聚氟乙烯)
辅助材料
- 取样阀(由不锈钢或镀镍黄铜制成)
- PTFE (特氟隆)制成的取样软管,直径 6 × 1 mm,最大长度 0.5 m
- 连接检查袋的转接器
- 此外使用非天然气时:
- 压力测量仪
- 温度测量仪
- 湿度测量仪

概述

应使用检查袋进行专业的燃气抽样检查。建议使用正规厂商生产的由聚氟乙
烯制成的检查袋。
以下可查看一些适用于抽样检查燃气的常用提示和分析特殊燃气的特殊提
示。

选择抽样检查位置

抽样位置必须位于气体持续流过的导管截面上并无冷凝水。下降或升高的管
道最适合。

A - 错误 B - 正确

‐123‐
水平管道 1 上的抽样检查位置 2 必须从管道向上或向侧面分支,否则在支
路内会积聚冷凝水。
如果事先排出冷凝水,同时目测燃气为干燥状态,这样冷凝水也会使抽样检
查结果失真。

燃气抽样

燃气输送装置必须至少稳定运转 3 小时。
燃气体积流量必须至少为工作状态体积流量的 75%,在燃气发动机设备满负
荷运行时该流量自动进行设置。
垃圾填埋气设备中,必须确保该时间内类似尺寸大小的吸气压力必须等于满负
荷运行时的吸气压力。
仅有从燃气总管道内抽取对垃圾填埋气设备进行的抽样检查才可用。单个燃
气井的取样无法分析出结果。
必须在检查通知单上标明与这些要求偏差的情况。
抽样位置必须位于规划发动机前方燃气导管的超压范围内。
抽样检查期间仅有少量气体流动的燃气管内,即使是冷却表面上微量的冷凝
水也可能导致测量错误。
管道内的燃气温度必须小于 50℃。如果环境温度大大低于管道内的燃气温
度,则必须适当加热抽样检查配件,避免形成冷凝水。这条规定同样适用于运往抽
样位置期间暴露于低温状态下的配件。
抽样检查期间,禁止更改运转的燃气输送设备,以便能够能够尽量恒定地增加
微量物质。
所有接触抽样燃气的配件均由不锈钢或镀镍黄铜制成。
通过 PTFE 软管预计能将燃气微量成分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抽样
位置和检查袋之间的连接软管必须由 PTFE (特氟隆)制成。决不能使用其它塑
料或含硅的材料。
接触燃气表面应尽可能保持最小,并避免表面上形成沉淀物(污垢、冷凝水)。
尽量避免软管与微量燃气成分产生反应,以便将吸收、吸附和后续作用降到
最低。因此,必须使抽样软管长度尽可能的短。

‐124‐
燃气分析

公认的实验室

如果通过其它实验室进行分析时,务必注明联系方式、认证编号和分析方法。

分析值

必须明确标记燃气分析,其中应包括以下分析值的选项(与燃气类型相符)。
您所需的燃气类型分析环境不安全时,请联系售后服务中心。

● 检查说明(参见检查通知单)
● 主要成分
- 甲烷(体积 %)
- 二氧化碳(体积 %)
- 氧气(体积 %)
- 氮气(体积 %)
● 无机微量燃气
- 氨气 (mg/Nm3)
3
- 硫化氢 (mg/Nm )
● 碳氢化合物
- 大于 n- 戊烷,小于等于 n- 癸烷 (C5H12 ...C10H22) (mg/Nm3)
3
- 大于 n- 癸烷(C10H22) (mg/Nm )
● CI、F、S 总和 (Wickbold)
- 氯总量 (mg/Nm3)
- 氟总量 (mg/Nm3)
3
- 硫总量 (mg/Nm )
● 卤化碳氢化合物
- 氟里昂 (F12) (mg/Nm3)
- 氯乙烯 (mg/Nm3)

‐125‐
- 三氯甲烷 (F11) (mg/Nm3)

‐126‐
- 1,1- 二氯乙烯 (mg/Nm3)

- 二氯甲烷 (mg/Nm3)

- 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mg/Nm3)


- 反式-1,2- 二氯乙烯 (mg/Nm3)

- 1,1- 二氯乙烷 (mg/Nm3)

- 顺-1,2- 二氯乙烷 (mg/Nm3)

- 三氯甲烷 (mg/Nm3)

- 1.2- 二氯乙烷(mg/Nm3)

- 1,1,1- 三氯乙烷(mg/Nm3)
- 四氯甲烷(mg/Nm3)

- 三氯乙烯(mg/Nm3)
3
- 1,1,2- 三氯乙烷(mg/Nm )
- 四氯乙烯(mg/Nm3)

- 1,1,1,2- 四氯乙烷(mg/Nm3)
● BTEX
- 苯(mg/Nm3)
- 甲苯(mg/Nm3)
3
- 乙苯(mg/Nm )
-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mg/Nm3)
3
- 邻二甲苯 (mg/Nm )
●VOSiC
- 四甲基硅烷(mg/Nm3)
- 三甲基硅醇(mg/Nm3)
3
- 六甲基二硅氧烷 (L2) (mg/Nm )
3
- 六甲基环三硅氧烷 (D3) (mg/Nm )
3
- 八甲基三硅氧烷 (L3) (mg/Nm )
3
-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 (mg/Nm )
3
- 十甲基四硅氧烷 (L4) (mg/Nm )
3
- 十甲基环五硅氧烷 (D5) (mg/Nm )

‐127‐
- VOSiC 总量(计算)(mg/Nm3)

‐128‐
- 硅总量(计算)(mg/Nm3)
● 燃气含有大量长链碳氢化合物(大于非甲烷碳氢化合物体积的 5%,例如石油
伴生气)
- 乙烯 C2H4(体积 %)
- 乙烷 C2H6(体积 %)
- 丙烷 C3H8(体积 %)
- 丁烷 C4H10(体积 %)
- 戊烷 C5H12(体积 %)
- 己烷 C6H14(体积 %)

● 燃气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大于 H2体积的 30%,例如焦炉煤气)


- 氢气 H2(体积 %)
- 萘 (mg/Nm3)

- 苯 (mg/Nm3)

- 焦油 (mg/Nm3)

‐129‐
燃气检查通知单

燃气类型
□ 天然气 □ 生物气 □ 垃圾填埋气 □
样品检验
名称: 日期:
零件编号: 时间:
试样编号: 订单号:
设备数据
设备名称: 项目/发动机编号:
联系人: 发动机型号:
零件编号: 发动机数量:
传真号: 额定电功率:
抽样检查位置说明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沉淀物:
外部温度(℃): 相对湿度(%):
抽样检查之前设备的运行时间:
太阳光直接照射燃气管?
如果是,多长时间?
备注/注释

禁止太阳光直接照射检查袋。
必须遵守制造商的运输条件。

‐130‐
P7-20-1

检查燃气控制系统的燃气压力

技术数据

检测值与调整值
燃气控制系统的燃气压力 与项目有关

概述

在调试记录中查阅适合于该设备的燃气压力。
可以通过压力表查看燃气控制系统上的现有燃气压力,在PAC系统的显示屏
上可以看到燃气压力。此压力来自于输入压力调节回路,并且取决于燃气种类和
燃气品质。
仅可在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检查压力。

检查燃气控制系统的燃气压力

●打开球阀 1,查看燃气压力读数并做好记录
●关闭球阀 1

‐131‐
P8-1-1

润滑油取样

工具
- 常规工具
- 润滑油试样容器
辅助材料
- 运行材料规定所述的润滑油

概述

谨防烫伤!
当处理高温润滑油时。
润滑油状态是决定机组能否正常运行以及磨损特性是否良好的主要因素。因
此检查润滑油是最为重要的维护工作之一。
需要通过制造商对润滑油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进行准确的研
究,我司可以为需要的客户联系提供润滑油收费分析服务。
进行润滑油分析所需的数据有:
- 润滑油品牌与型号;
- 运行时长计数(小时);
- 自上一次取样以来的润滑油消耗量。
如果分析结果不好,就应更换润滑油。
润滑油样本必须从正在正常运行的发动机滑油循环系统里抽取热润滑油。

‐130‐
润滑油取样

下图为发动机润滑油取样口1和取样管2

● 保证取样时润滑油温度大于 60℃(起动发动机,使其达到工作温度要求,
或从正常运行的发动机取样)
● 将润滑油取样管2连接至取样口1
● 让润滑油经取样管流入取样容器
● 待取样容器中流入的润滑油满足检测所需,将取样管2卸下
● 取样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按流程关闭发动机或继续保持正常运行
‐131‐
P8-1-2

更换润滑油

工具
- 常规工具
备件
- 运行材料规定所述的润滑油
参考注释
- PAC 系统使用说明
- 润滑油技术公告

概述

结合使用PAC系统来更换润滑油。
应在发动机达到工作温度后更换润滑油。
视设备的结构型式而定,可以选择遥控更换润滑油选项,即可以遥控两个电
磁阀在预润滑模式和泵出模式之间自动转换来更换润滑油。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谨防烫伤!
当处理高温运行材料时。

谨防爆炸!
收集好运行材料,然后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132‐
三通阀门的位置

位置 1

● 将润滑油池排空

位置 2

●对机组进行预润滑

泵出润滑油

如果在设置时间内没有排空润滑油池(预润滑泵停止运转),则必须利用泵
出机油菜单项继续执行泵出操作。
如果润滑油池在设置时间之前就已排空(预润滑泵吸入空气),则可以利用
‐133‐
油底壳已空菜单项将预润滑泵关闭。
● 根据位置1切换预润滑泵上的三通阀门。
● 泵出润滑油池内的润滑油。
● 根据位置 2 切换预润滑泵上的三通阀门。

加注润滑油

● 通过PAC系统自动控制加注过程。
● 当达到加注量时,就会通过润滑油油位传感器自动结束加注过程。
● 结束加注新机油之后
- 根据位置2切换预润滑泵上的三通阀门。
-对机组进行预润滑。
● 低于最小润滑油油位之后,预润滑过程持续大约 5 分钟,之前则无法起
动发动机。

‐134‐
P8-10-4

更换润滑油滤清器(筒式)

工具
- 润滑油过滤器扳手(带式)
辅助材料
- 废润滑油收集槽
备件
- 运行材料规定所述的润滑油
- 润滑油滤清器(筒式)

技术数据

拧紧规定
润滑油过滤器 25Nm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谨防烫伤!
当处理高温运行材料时。

注意废弃物处理规定!
收集好运行材料,然后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拆下润滑油滤清器

‐135‐
● 将收集槽置于下面
● 旋开润滑油滤清器(筒式),然后将其取出
由于存在防松脱装置,当拧开润滑油滤清器时,会产生一些细小的塑料屑。
这些碎屑不会进入润滑油系统之中,因此没有危险。

装上润滑油滤清器

● 清洁密封面
● 使用润滑油润湿新的润滑油滤清器密封

● 装上润滑油滤清器,然后将其拧紧
● 检查润滑油滤清器的密封性
- 利用预润滑油泵升高润滑油压力

重要!
更换润滑油滤清器后一定要检查发动机润滑油油位。

‐136‐
P9-0-4

排空、加注冷却系统

工具
- 常规工具
辅助材料
- 冷却液收集槽
备件
- 密封
参考注释
- P 9-1-1 检查冷却液中的防腐剂或防冻剂含量

概述

对气缸盖、曲轴箱、热交换器和管路等进行检修时,应部分或全部放掉冷却液。
如果冷却液中没有掺入防冻剂,当发动机较长时间停止运转且存在霜冻危险
时,必须将发动机组及其部件中的冷却液彻底放空。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谨防烫伤!
防腐剂在非硬化状态下有着火的危险。

注意废弃物处理规定!
收集好运行材料,然后根据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137‐
排空冷却系统

为了将发动机完全排空,必须在冷却系统的不同部位上放掉冷却液。排放冷
却液时,应将冷却液收集容器置于相应部位下方。

● 关闭与发动机相连的冷却液管路阀门
● 打开机体上的排放螺塞、排放阀或管路,放掉冷却液
● 待冷却液排净后,关闭排放螺塞、排放阀或管路
- 使用新的密封和密封圈

‐138‐
加注冷却系统

应遵守运行材料中所规定的冷却液品质。
请遵守工作卡 P 9-1-1 中所规定的防腐剂或防冻剂含量。
● 将经过处理后的冷却液加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加满后的冷却系统将自动排气,重新加注时必须将最高点的冷却液管路
排气
- 打开排气阀,直至流出的冷却液没有气泡
● 打开与发动机相连的冷却液管路阀门
● 完成加注之后,检查管路、连接件和发动机的密封性,必要时应更换损
坏的部件
● 再次检查冷却液液位,必要时应补充冷却液

‐139‐
P13-4-1

维护蓄电池

工具
- 常规工具
- 专业工具
- 酸液比重计
辅助材料
- 蒸馏水
- 防酸润滑脂
-抹布

技术数据

检测值与调整值
充电状态 正常(kg/l) 热带(kg/l)
充电良好 1.28 1.23
蓄电池-酸比重
半充电(再次充电) 1.20 1.12
放电(再次充电,必要时应更换) 1.12 1.08

概述

有腐蚀危险!
不要让酸液接触到皮肤或衣服。
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

谨防危险!
不得将任何工具或导电物品放在蓄电池上。
盖住蓄电池电极。

保持蓄电池干燥、清洁
由制造商为蓄电池加注稀释的硫酸。

‐140‐
仅可使用蒸馏水进行补液。
免维护的蓄电池不可进行加注。
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应在充电之前移去所有螺旋塞。
结束充电后,检查酸液液位,必要时应予以修正。

检查蓄电池和电缆接头

● 拆下脏污的接线端子
● 清洁蓄电池电极和接线端子
● 插上接线端子并且拧紧
● 将防酸润滑脂抹在接线端子上
● 装配时要注意端子接线是否接触良好,拧紧接线螺丝

检查酸液液位

‐141‐
● 松开螺旋盖 1 后将其移去
● 目测检查酸液液位
- 无检测插件 2:液位在电极板上方 10-15mm
- 有检测插件 2:液位直至其底部

检查酸液比重

● 使用常规酸液比重计测量酸液比重
● 测量时的温度应尽可能为20℃

修正酸液比重

● 如果酸液比重太低:
A = B × (C - D) / (E - D)
A ——补充酸液的数量
B —— 电池单元容量C
—— 设定比重
D —— 电池单元中的酸液比重
E —— 补充酸液的比重
- 从蓄电池中抽出与补充酸液等量的酸液。
- 将与计算值等量的蓄电池酸液加入蓄电池之中。
● 如果酸液比重太高:
A = B × (C - D) / (C - 1)
A ——补充的水量

‐142‐
B —— 电池单元容量
C —— 电池单元中的酸液比重
D —— 设定比重
- 从蓄电池中抽出与补充水等量的酸液。
- 将与计算值等量的水加入蓄电池之中。

‐143‐
P13-5-4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工具
- 常规工具
- 火花塞扳手
- 扭矩扳手
辅助材料
- 压缩空气
- 护目镜
备件
- 火花塞密封圈
- 可能还有火花塞

技术数据

拧紧规定
气缸盖上的火花塞 50Nm

概述

谨防受伤!
仅可在关闭发动机后进行操作。
采取措施防止发动机起动。

谨防危险!
当对高压点火系统进行检修时。
- 确保点火系统已关闭
- 不得触摸任何带电部件

谨防受伤!
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洁时,脏污颗粒可能会引起伤害。
戴上护目镜,穿上防护服。

‐144‐
预燃室火花塞与点火电缆是一个整体部件,不可分开,如果火花塞或点火电
缆损坏,则必须更换整套火花塞。
开放式火花塞与点火电缆为可拆分的,可以分别更换。
当更换火花塞时,应检查新火花塞是否有损伤。
重新装入拆下来的火花塞时,应更换密封圈。
如果冷却剂或润滑油流入火花塞护套,须将 火花塞护套拆下并重新密封,请联
系您的售后服务单位。

拆下火花塞

● 从点火线圈 2 上拔出点火电缆 1
● 检查火花塞孔的脏污情况
● 用压缩空气将火花塞孔吹扫干净
● 拆下火花塞

检查点火电缆

● 目测检查点火电缆是否受损,必要时应更换

装入火花塞

当更换火花塞时,应检查新火花塞是否有损伤。
重新装入拆下来的火花塞时,应更换密封圈。
● 装入火花塞,然后将其拧紧
● 将点火电缆插装在点火线圈上

‐145‐
P13-5-5

清洁并检查火花塞

工具
- 常规工具
- 金属丝刷子(铜或黄铜金属丝)
- 测量设备(欧姆表)
- 管道镜,
- 专用工具
-火花塞扳手
-扭矩扳手
辅助材料
- 压缩空气
参考注释
- P 13-5-4 拆卸、安装火花塞,检查点火电缆

技术参数

检测值与调整值
火花塞(短路检测)
火花塞插头对火花塞外壳 无穷大

概述

火花塞上淤积有燃烧残渣。这会堵塞火焰束的出口孔。如果出口孔部分或全
部堵塞,则可能由于缺少点火能量而导致发动机停机。
如果水或油进入火花塞体,请联系您的售后服务单位进行检修。
如果达不到测量值,则更换火花塞。
预燃室火花塞与点火电缆是一个整体部件,不可分开,如要更换必须整套更
换。开放式火花塞与点火电缆为可拆分的,可以分别更换。
当更换火花塞时,应检查新火花塞是否有损伤。
重新装入拆下来的火花塞时,应更换密封圈。

‐146‐
清洁火花塞

预燃室火花塞

● 拆卸火花塞 - 参见工作卡 P 13-5-4。


● 用金属丝刷子(切勿使用钢丝刷)清洁火花塞。
● 用钻头清洁出口孔。

谨防危险!
谨防造成损坏。
如果火花塞清洁不当,可能导致发动机损坏。
- 最大钻入深度为 10mm,切勿钻入过深使中心电极受损
- 不得采用机械方式处理出口孔
- 切勿扩大出口孔
- 切勿钻新的出口孔

提示
切勿穿透出口孔。
清洁时,通过旋转钻头,燃烧残渣沿钻头刀刃导出。
保持侧面出口孔的角度。
用手小心地钻入端面的出口孔。
● 用压缩空气吹扫火花塞。

‐147‐
开放式火花塞

● 取下点火电缆,拆卸火花塞- 参见工作卡 P 13-5-4。


● 检查点火电缆和火花塞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
●将火花塞电极端朝下放入洁净玻璃容器中,将清洗剂喷入玻璃容器,浸至
火花塞六角螺母。
- 喷清洗剂时注意角度,不要喷溅到容器外面。

谨防危险!
清洗剂是易燃物质,注意防火!
●浸泡半个小时左右,待容器中的清洗剂越来越黑,将火花塞取出。
●用干净的清洗剂喷需清洗处,同时用硬刷子清洁火花塞。
- 积碳和油污主要在火花塞旋入气缸部分的壳体端面和内腔,以及绝缘
体裙部与电极周围。
● 用清洁抹布擦干火花塞。
●用压缩空气吹扫火花塞。
●调整火花塞电极间的间隙,间隙为 0.3mm。

‐148‐
检测火花塞
光学检测(预燃室火花塞)

●用管道镜光学检测火花塞。

提示
注意中心电极的所有受电弓均可用。
受电弓与外壳不得相连。
电气检测

●如图所示连接测量设备。
● 测量电阻。
- 检测值 - 参见技术数据。

提示
注意应将测量尖置于火花塞无绝缘处(电传导)。
必要时去除此处的保护漆。
● 安装火花塞 - 参见工作卡 P 13-5-4。

‐149‐
P14-1-1

检查弹性联轴器

工具
- 常规工具

概述

提示
燃料、润滑油和高温作用会导致橡胶元件损坏,因此必须加以防范。
必须按照维护计划中的间隔周期检查该组件,并在必要时更换。
在该组件损坏时,必须进行更换。
相关事宜请联系售后服务单位。

检查弹性联轴器

● 拆卸护罩

‐150‐
● 对联轴器橡胶层 1 中的缝隙进行检查
● 安装护罩

‐151‐
‐152‐
‐15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