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

附錄三:教學設計示例(一)

初中中國歷史科 -- 教學設計示例

歷史時期:秦漢

學習重點:統一國家的建立與中外文化的交流

課題(1):國家的建立與發展

建議課節:(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 秦朝的統一及其統治措施:2-3 節

 漢武帝的統治措施與疆域拓展、昭宣以後的國家發展:3-4 節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明白秦始皇是建立統一王朝的第一人。他的管治雖有成效,但嚴苛手法亦種

下禍根。
(知識內容)

2. 明白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在位時間很長,推行了許多新

政策,使西漢的國力得以擴展,但亦犯下受人批評的過失。(知識內容)

3. 了解昭宣以後兩漢的政治特色。(知識內容)

4. 掌握本課題的基礎知識概念,能把與功過有關的詞彙分類,並簡略評價政策

及人物。
(概念、能力)

5. 明白對歷史人物作出評價,應有證據支持。(態度)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1
秦朝的統一及其統治措施
教師指引:
考考你:中國歷史常見詞語 「考考你」部分為乃為
豐富學生的中史詞彙,
每個學科都有常用的一些詞語。能夠掌握這些詞語,對你的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
提升其對中史學習的認

知及表達能力。本部分
1. 請在右欄詞語中,圈出形容當上皇帝的兩個詞語: 登機 登基 即位
適合能力或自學動機較

高學生。
2. 請在右欄詞語中,圈出形容皇帝去世的詞語: 駕崩 駕馭 駕駛
如一般學生,教師可在

堂上跟他們稍作介紹即
3. 以下詞彙可用來描述君王及其統治的表現,有些是稱讚的(正面),有些則是批評
可。
的(負面)
。試按它們的意思歸納在表格內:
如學生能力較遜,可刪
知人善用 荒淫無道 好大喜功 去此部分。
體恤民情 勞民傷財 虛心納諫

正面的評價 負面的評價
知人善用 荒淫無道
體恤民情 勞民傷財
虛心納諫 好大喜功

一、秦始皇的統一
秦始皇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建立統一王朝的君王,而他所興建的兵馬俑更成為今天中國的
世界遺產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瀏覽「百年中國 167—秦兵馬俑」(網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zNDgzMzY=.html)以認識兵馬俑。 教師指引:

第一部分為課題引入部
1 根據片段,以下哪些描述與兵馬俑有關? 分,旨在讓同學從兵馬

a. 性質: 娛樂用品 / 陪葬品 / 展覽品 俑認識秦始皇的一統,

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b. 被發現年代及開始發掘工作: 1960 年代 / 1970 年代 / 1980 年代 本部分建議由學生預

c. 發現的兵種: 步兵 / 騎兵 / 水兵 習。注意:

如學生自學動機不足,
d. 發現的身份: 工匠 / 將軍 / 武官 / 武人(士兵) 教師可下載有關片段

e. 出土的文物還包括: 兵器 / 船隻 / 馬車 (約 5 分鐘),在堂上播

放,讓同學一起完成。

2 兵馬俑反映秦國的軍事力量如何?這與秦始皇建國時的形勢有關係嗎?
答:_參考答案:兵馬俑反映秦國軍力強大(兵種豐富、武器精良),而秦王成功統一
六國的一個原因就是能以武力戰勝各國。

2
教師指引:
二、秦朝的統治措施
第二部分為課題的學習

1. 試細閱以下秦始皇的措施內容,並想想它們的成效: 重點,讓學生對「中央

集權、統一文字、統一
資料一:中央集權
貨幣及度量衡、焚書坑

儒、修長城」有基本認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
,皇帝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他在京師建立中央政府,選
識,並能簡單評價措施
任官員協助制訂及管理全國事務。他又正式廢除封建制度,把全國分為郡管理,這些
的成效。
地方官員須聽命於中央政府。

你認為這些措施對以下項目的成效如何?(註:4 為最有成效,請填上顏色) 試加以解釋。 (1) 教學策略:

a. 君主地位 第 1 題建議以合作學習

策略進行:每組 5 人,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君主能選任所有官員,其地位高高在上。 每人負責研習及完成一

b. 地方控制 則資料及其題目,最後

作組內分享。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地方官員須聽命於中央政府,權力有限。 第 2 題則可考慮每組成
員各選不同角色,或每
資料二: 統一文字 組負責一個角色。

未統一前各國文字 秦統一後
(2) 照顧學習差異:
燕國 齊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楚國 秦國 的文字
第 1 題:

能力較高學生負責資料

一,而能力較遜學生負

責資料二/三。

若整體學生能力較高,
你認為這措施對以下項目的成效如何?(註:4 為最有成效,請填上顏色),試加以解釋。
可由同學填寫政策名
a. 政令推行
稱。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統一文字後可令中央政令順利傳達到各地。 第 2 題:

能力較高學生負責官
b. 文化發展
員,能力較遜學生負責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一般,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未一統文字,學術思想亦有相當發 商人/讀書人。(官員的角
展。現在,統一文字反而需要時間學習、適應。 色會較難,也可考慮刪

去)
資料三:統一貨幣及度量衡

秦始皇統一貨幣,以黃金、銅錢為流通貨幣。他又統一度(長短)、量(容積)、衡(輕重) 注意:如學生不適宜進

的單位。 行分組/合作學習,建議

每則資料僅保留一道討
你認為以上統治措施對以下的管治效果如何?(註:4 為最有成效,請填上顏色),試加以解
論問題即可,並由教師
釋。 ,
以資料一二作示範,再
指導學生完成資料三至

五。

3
a. 交易買賣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商人及巿民都以相同貨幣及單位作交易,易於計算,
可促進商業發展。

b. 改善生活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一般,因為這政策只是方便了貿易,但並非直接改善百姓生
活。

資料四:焚書坑儒
秦始皇規定除秦國史書、醫藥、占卜、種植等書外,其餘一律焚毁。此外,他又坑殺
批評他的方士(煉丹的術士)和讀書人。

你認為以上統治措施對以下的管治效果如何?(註:4 為最有成效,請填上顏色),試加以解

釋。
a. 思想控制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皇帝可以清除不利統治的思想和人物。/成效低,因
為皇帝局限了人民的思想,令國家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b. 文化發展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低,因為這政策限制學術的發展,使文化發展欠多元化。

資料五:用兵與修長城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一方面北伐匈奴,另一方面連接了北方的邊牆,築成舉世
聞名的長城。

你認為以上統治措施對以下的管治效果如何? (註:4 為最有成效,請填上顏色),試加以解

釋。

a. 消除外族威脅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驅走匈奴後,再以長城阻隔,可令外族不易入侵。

b. 安定百姓生活

理由:參考答案:成效高,因為打敗匈奴後,他們不能輕易入侵,保障北方居民生

活的安定/ 成效一般,因為在攻打匈奴與建長城的時候,已動用大量百姓,令其生活

困苦。

4
2. 如果你是秦朝時的官員 / 商人 / 農民 / 讀書人(請圈出所選角色),你最支持及反持
哪一項措施?試加以說明。
最支持 最反對

措施:參考答案:(官員)中央集權 措施:(官員)用兵與修長城

理由:因為官員的職責分明,更可憑表 理由:因為用兵與修長城必須徵用百

現獲升遷,前路較以往好。 姓,這政策必會引起百姓反感

三、總結—民間小故事

孟姜女的民間故事,最早在春秋時代已出現,後來經過不斷的傳流,情節漸漸豐 教師指引:
富起來,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姓名、身世、細節、哭城地點、尋夫路線,都有不同 第三部分為歷史研習
說法。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著名的故事: 能力培訓,讓學生認識

不同性質的史料。如學
傳說秦朝時,有一個叫孟姜的女子,新婚才一個月,她的丈夫被朝廷派去修築長城
生能力較弱,亦可刪除
了。從此,她的丈夫音訊全無。孟姜女十分掛念丈夫,於是由南方走到北方長城的工地
本部分。
去找丈夫。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長城腳下。原來她的夫君早已因為疲勞過度而死
了。聽罷,孟姜女十分傷心,就在長城腳下放聲痛哭,悲慟不已,忽然間長城倒塌,牆
深化 / 延伸學習:
基下露出屍骨。
對於能力較高學生或

故事還沒完,秦始皇聽說孟姜女哭倒長城,破壞公共建設,大為震怒,派人捉拿孟姜女, 課時充裕的學校,教師

不料,一見驚為天人,想納為妃,孟姜女假裝答應,要求秦始皇為亡夫在江邊舉行祭典, 可安排一些深化延伸

乘機投水自殺。 學習,以豐富學生的學

習經歷。

1. 你認為故事作者對秦始皇的態度是怎樣? 建議秦朝的延伸學習

答:不滿/討厭 內容/活動:

(1) 讓學生進深認識
2. 作者筆下秦始皇與孟姜女的品格或形像是怎樣的呢?各舉一個證據說明。
秦始皇的其他措
孟姜女形像:忠貞或聰慧 證據:不惜千里迢迢尋夫/寧死也不願受辱於秦皇 或以計 施,再全面評價他
擺脫秦皇的欺侮 是千古一帝還是

秦始皇形像:不體恤百姓或好色 證據:只顧大興土木或強迫納孟姜女為妾 一代暴君;

(2) 專題研習:兵馬俑
3. 在應用這類史料(民間故事)時,我們要注意什麼?為什麼?
與秦朝科技成就
答:要注意其可信性/真實性。因為傳說會因著傳播者的個人喜好而增減或修潤內容。(合 /長城的興建與特
理即可)__ 色

5
教師指引:
漢武帝的統治措施與疆域拓展
「看一看」部分以時

間線簡略勾劃秦漢時
看一看:由秦到漢
期的發展脈絡,教師

只須簡略介紹,使學

生有基本概念,不致
秦 秦 相 楚 漢 漢 漢漢 西 新 東
秦 始 二 以為漢武帝是繼承秦
皇 世
爭 漢 高
….. 武 昭宣 ….. 漢 朝 漢
祖 帝 帝帝 始皇而來的君主即

可。

第一部分為課題引入

部分,旨在讓學生對
一、 漢武帝生平 漢武帝生平有基本概

念。建議由學生預
1. 根據漢武帝網頁(網址:http://www.chiculture.net/0106/html/a01/0106a01.html)內「漢 習。
武帝年表」資料,認識漢武帝的一生: 注意:

如學生自學動機不
出生
漢武帝(劉徹)於公元前 156 年出生。 足,可提供第 1 題內

容,在課堂上完成第

2 題。
稱帝 漢武帝於公元前 141 年當上了皇帝,當時他只有 16 歲。
教師指引:

漢武帝於公元前 87 年去死,當時他已 70 歲。換言之, 第二部分為本課題的

去世 漢武帝做了 54 年皇帝。 學習重點,內容以「文

治」
、「武功」兩方面

為主幹,讓學生對漢
2. 漢武帝年少即位,在位時間相當長。你認為這樣對國家發展會有甚麼好處或壞處? 武帝施政內容有基本

答:_參考答案:皇帝在位長,有利政策的推行與延續,令政治較穩定;但皇帝過於 認識。

教學策略:建議以小
年幼,缺乏政治經驗,施政未必切合民生需要。_______________ 組/合作學習策略完

成第 1 題,發揮同儕
二、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學習的效果。

第 2 題為學習鞏固,
1.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在位 50 多年,銳意改革,推行了許多新政 老師可按學生能力考
策,使西漢的國力得以擴展。 慮以小組/個人回應

照顧學習差異:
試根據以下有關漢武帝的改革內容,討論這些政策有甚麼目的 / 作用。 對能力較遜學生,老

政策內容 目的 / 作用 師可考慮在目的./

作用欄提供多項答案
 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方針 (註:儒家思想提倡 左方所列的政策屬於 政治 / 作選擇。

對能力較高學生,老
忠君、仁義等) 經濟 / 軍事 / 社會 方面的措
師可把部分政策內容
 在首都設立太學,選拔各地優秀青年到來, 施 改為填充,由學生自

行填寫答案。
6
學習儒家思想,成績優異的可以做官 目的/作用:

 任命讀書人(又稱士人)出任丞相 (註:丞相為 建立士人政府(以讀書人為中心

,打破以往由諸侯、軍人
漢代最高級別的官員) 的官員系統)/ 提高官員的質素

出任丞相的傳統 / 提高儒家思想地位(合理即

可)

 派多名將軍攻打北方的匈奴 (註:匈奴是秦漢 左方所列的政策屬於 政治 /

兩朝最強大的北方外族,威脅中國邊境安全) 經濟 / 軍事 / 社會 方面的措

 又出兵征服西南、南方等地區 施

 派使者到西域地區,成功與多個西域國家建 目的/作用:

立關係,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建立漢朝聲威/ 開拓邊境/ 促進

中外交流/ 消除威脅(合理即

可)

教師指引:
2. 你認為以上的措施對於國家的發展重要嗎?為甚麼?
第三部分為本課題的
答:_參考答案: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措施確保官員的知識、品德水平,有利保證官 總結,旨在多角度認識
員質素,幫助國家管治。而邊境安全更會直接影響百姓生活安定,故此清除外患實 漢武帝,從而客觀評價

能令國泰民安,社會能穩定發展。______________ 歷史人物。

教學安排:本部分可安

排為課後學習或課堂
三、漢武帝功過 活動。如屬課堂活動,

老師可以電腦展示網
「漢武帝」網頁內「漢武帝多面體」
(網址:http://www.chiculture.net/0106/html/a04/0106a04.html)
頁的版面,讓學生完成
的部份記載了許多漢武帝的事跡,當中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第 1 題。

第 2、3 題讓學生理解

1. 試把網頁的八個項目分別填寫在下表的「成功」
、「過失」欄內: 何謂證據及其在闡釋

觀點的作用。第 4 題鼓
成功 證據 過失 證據 勵學生以證據說明自

己的觀點。
施惠恤民的武帝 B 奢侈揮霍的武帝 A

不畏流言的武帝 好色荒淫的武帝 對能力較高學生,老師

可要求學生根據網頁
眼光獨到的武帝 酷法嚴刑的武帝
內容,為其他項目找出
反省痛悔的武帝 C 多疑迷信的武帝 一項證據。

7
2. 試把以下史事的英文字母填在上表相關的證據欄內: 教師指引:

深化 / 延伸學習:

(B)規定凡家有八 (C)晚年向全國公 建議的延伸學習內容


(A) 晚年大興宮
十歲以上老者,免 開檢討自己的過 /活動:
室,如章宮、北宮、
兩個人的人頭稅 失,並痛改前非 (1) 讓學生延續第二
建桂宮
部分第 1 題表

格,整理新經濟

政策及作用;
3. 你認為在評論人物/ 歷史事件時能夠提出證據,有甚麼好處?
(2) 以腦圖繪製漢武
答:_參考答案:證據能讓觀點更有說服力。______________ 帝的文治武功

(3) 專題研習:秦漢
4. 根據課堂所學,你認為漢武帝的管治值多少分(註:4☆為滿分,請填上顏色)?為什麼?
時期與匈奴的軍

給分: ☆ ☆ ☆ ☆ 備戰略初探 /

比較秦始皇與漢
理由:參考答案:漢武帝成功把漢朝聲威遠播至西域,成就空前;而他雖亦有嚴刑、 武帝

揮霍等過失,但最終都能改過,有所補救。

四、昭宣以後的國家發展
教師指引:
經歷漢武帝一朝的文治武功,繼位的昭帝、宣帝調整政策,國家能維持穩定。但統治階
第四部分為最後一個
層內部漸漸出現變化,影響西漢後期以至東漢的政局。參看以下簡介,找出昭宣以後影
學習課題,重點只在
響國家發展的重要角色:
於知道戚宦政治是後

來兩漢的政治特色。

漢 漢 漢
1


西 帝 末 新
漢 東
武 昭 宣 和
漢 帝 帝 帝
五 漢
帝 帝

霍光以外戚 皇帝昏庸,重用外 東漢自第四位皇帝(和帝)

身份輔政, 戚。王氏家族長期 起,君主早逝,幼主繼位,

成為昭、宣 掌管朝政。後來王 外戚趁機掌權。到皇帝長

兩朝主理朝 莽趁皇帝年幼,成 大,只能依靠宦官對付外

政的大臣。 功奪取皇位,建立 戚,重奪大權,宦官得勢。

新朝。 不久,皇帝早逝……

掌握大權的角色:外戚 掌握大權的角色:外戚、宦官

推想這些角色/人物掌政,會帶來什麼影響?

8
附錄三:教學設計示例(二)

初中中國歷史科 -- 教學設計示例
歷史時期:秦漢

學習重點:統一國家的建立與中外文化的交流

課題(2):漢代的文化發展

建議課節:(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 兩漢通西域與絲綢之路:2-3 節

 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出現:1 節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明白兩漢時期先後派遣使者到西域地區,打通覆蓋範圍廣泛的陸上絲綢之

路,從此各界人士往返不絕,對中外文化交流起了促進作用。(知識內容)

2. 了解兩漢時期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興起。(知識內容)

3. 閱讀地圖及文字資料,援引證據作史事分析,並認識史料的信度與作用。
(概

念、能力)

4. 明白古人開拓絲綢之路與傳播宗教的無畏精神與勇氣。(態度)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套紅文字)

2. 工作紙內容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作調適,教師宜靈活安排。

註:
本教學設計部分內容參考教育局 跨學科學與教資源--「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
中的『「中國入世」怎樣體現了「絲路精神」?』(詳細內容可瀏覽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cross-curricular-resourc
es/wto.html )

9
教師指引:
課題:漢代的文化發展
第一部分為課題引入部
讓我們一同感受…… 分,旨在透過視覺、聽

覺認識絲綢之路,引發
一、絲綢之路多面睇
學生的學習興趣。此部
1. 你認為以下哪些照片與絲綢之路有關:
分建議由學生預習。注

意:

(1) 如學生能力稍遜,

第 2 題可改為聆聽

羅文主唱的「同途

萬里人」
,透過歌詞

可讓學生感受往返

絲綢之路之艱辛。

(2) 如學生學習動機不
圖A 圖B
高,可考慮只保留

第 1 題,並於課堂
上進行。

第 1 題圖片說明:

圖 A:敦煌鳴沙山

圖 B:福建土樓

圖 C:北京故宮

圖 D:交河故城
圖C 圖D
圖 E:大理崇聖三塔

圖 F:玉門關

圖E 圖F

2. 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編寫紀錄片《絲綢之路系列》的主題曲,成為傳世經典。瀏覽以
下網站聆聽「絲綢之路」一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_tuUKlthsE)。試說說這首
歌曲讓你對絲綢之路有怎樣的感覺?
神秘
淒美

10
二、絲綢之路與中外交流
教師指引:
1. 資料一: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圖
第二部分為本課題的學

習重點,從絲綢之路的

覆蓋範圍(第 1 題)及開

拓情況了解絲路的重要

性及其對中外交流的影

響(第 2 題)。
(3) 教學策略:建議在

課堂上以小組/合

作學習策略進行,

發揮同儕學習的效

果。而 2e 題則可作

為個人課業。

(4) 輔助教材:每小組

派發一張小型立體

中國地圖,讓學生

能立體地了解絲綢
(a) 根據上圖,你認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覆蓋範圍如何?試加以說明。
之路的環境。
範圍:遼闊 說明:由中國出發,最遠可達致中東/死海附近/西亞 如未有立體地圖,

則可刪去 1b 題
(b) 配合立體地圖,你認為絲綢之路所經之處的地理環境如何?
(5) 照顧學習差異:
答:參考答案:有廣大沙漠、連綿不絕的山脈、盆地少 - 對能力較遜學

生,老師可考慮提
(c) 請選出你認為在絲綢之路中角色較重要的兩個地方,並說明你的理由。
供一些重要詞語
角色較重要 理由
以幫助學生作答。
的地方 (參考答案如下,其他言之合理答案亦可)

長安 這是漢朝首都,以此為起點,說明朝廷對絲綢之路的重視 / 西域國

家來華人士都會以到達中國首都為旨,成為各地人民匯集之處

敦煌 敦煌是離開中國的最後一站,扼守通往西域的通道,這地也是重要

的補給站 / 敦煌是西域往中國的第一站,而且不同路線皆匯聚於此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二: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招募張騫等一行百多人西行,準備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國,以聯手對付匈奴。但使團途
中被匈奴人所擒,張騫與一位隨從在被困的十多年後才得以逃脫,繼續西行,成功到訪不同
國家。幾經波折,十三年後終返回中國,激發了武帝致力開通西域。
資料來源:參考及改寫自班固:《漢書˙張騫傳》

11
資料三:班超出使西域
西漢末年,國力衰退,匈奴乘機控制西域。後來東漢明帝決心再經營西域,派遣班超出使西
域國家。期間,班超斬殺匈奴使者,又出兵平定西域的反叛國以及一些中亞的國家,令西域
國家漸漸歸降中國。
參考及改寫自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資料四
開拓絲路的代價非常巨大,據史家張春樹估計,僅漢武帝一朝,對有關地區用兵總計騎兵 120
萬人次,步兵 90 萬人次,後勤補給人員 1000 萬人次,簡直就是全國總動員。財力消耗更驚
人,單經營河西(按:即武威、張掖、酒泉及敦煌四郡,可參看第二頁的地圖)所費便至少
1000 億錢,而當時國家一年收入不過 40 億錢。
資料來源:參考樊樹志:《國史概要》(第三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頁 108。
(註:資料一至資料四內容引用自教育局「世界貿易組織-香港部長級會議」學與教資源的『 「中
國入世」怎樣體現了「絲路精神」?』(詳細內容可瀏覽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cross-curricular-resourc
es/wto.html)

(a) 根據資料一至資料四,你認為開通絲綢之路會面對什麼困難? 試列出三項,並各舉


一個證據說明。

困難 證據及說明

匈奴威脅 / 人身安全受威 因為資料二、三均指出漢朝時匈奴控制西域,張騫更


脅 被匈奴所捉/班超要斬殺匈奴使者令西域國家降服
軍力及財政消耗大 因為資料四指出只漢武帝一朝就用了騎兵 120 萬人
次,步次 90 萬人次,又花了 1000 億
環境帶來的不適 / 溝通困 因為地圖顯示絲路一帶為沙漠之地,氣候、環境都較
難,易造成衝突 / 開發時間 差,漢人不容易適應 /地圖顯示絲綢之路上佈滿不同
長 國家,各國風俗文化不同 /地圖顯示絲綢之路範圍廣
闊,路線遙遠,而且交通不便

(b) 以下四類人士為往返絲綢之路的常客。你認為他們為什麼願意冒險前行?

人士 往返絲綢之路的原因

中外使節(外交官) 為了國家的政治利益:尋找盟友 / 宣揚國威

中國軍隊 保衛國土 / 征服侵略 / 保護官民

中外商人 獲得的商業利潤

宗教人士 基於對所信奉宗教的熱忱

12
(c) 猜猜以下東西主要由上述哪類人士帶到絲綢之路的不同國家:

因版權問題,圖片未能顯示

宗教與藝術 駱駝 葡萄 蠶絲

(宗教人士(僧侶)) (胡商 / 西域使節) (胡商) (中國商人)

(d) 你認為透過不同物產、技術、文化的交流,對各地人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答:_參考答案:豐富物質及精神生活,改善生產技產,令生活質素得以改善。

(e) 根據資料四,漢室朝廷為開拓絲綢之路,付出了巨大代價。你認為這代價值得嗎?

答:_參考答案:值得,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令中外的物產、文化得以交流,人民

生活得以改善/ 漢朝聲威得以遠播西域,提升國家及民族的地位,從今天中國人仍

稱為漢人可見一斑 或 不值得,因為朝廷犧牲了不少人力、財力以開拓及維持這

通道,直接損害國民的利益,亦引發民怨。
教師指引:

挑戰題:考古與歷史 挑戰題為能力較高的

學生而設,讓學生認

識考古發現與印證、
試瀏覽「國寶檔案之絲路故事—織綿上的絲綢之路 20150307 」,了解學者如何從出土文 建構歷史的關係

內容說明:
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彩色織綿護膊)考證絲綢之路的一段歷史。
片段介紹 1995 年發
(網址:http://tv.cntv.cn/video/C17605/13ce6943d2fd43cfaba7ebebeca414f1) 掘的一件出土文件

「五星出東方利中
根據片段內容,學者如何考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含義?
國」彩色織綿護膊。
 最初嘗試從天文角度理解,以為文字是與五星連珠的天文現象有關,並從《史記天官 考古學家透過層層考

證,終發現護膊與公
書》找到有關五星出東方的記載,唯解說不足。
元 62 年漢宣帝派遣
 繼續從古籍中找新線索,終於在《漢書趙充國傳》發現相近文字記載。 趙充國攻打西域的羗

族事件有關,此役成
 再發現護膊的相同墓穴中有另一塊編織殘件有「討南羗」三字,而殘片的圖案風格和
功鞏固漢室在西漢的
工藝材料完全相同,因此推斷為相同織品。於是整段文字變成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羗, 控制。

注意:安排課業前請
即與漢書所發現的相同。
檢查網址能否正常運
 最後確定文物記載漢宣帝(皇帝)派遣趙充國攻伐西域的羗族,以恢復對絲綢之路的控 作

制的歷史事件。
13
三、佛教的傳入與道教的出現
教師指引:
文化亦包括宗教及其藝術表現。兩漢時期,中國先後出現佛教與道教,後來更成為中國
第三部分為本課題的另
最重要的兩大宗教。 一個學習重點,簡略認

識中國兩大宗教—佛教

與道教的傳入與興起。
佛教 道教
佛教源起印度,由釋迦牟尼創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民生
(1) 教學策略:如學生
立,主張行善積德以從輪迴中解 困苦,渴求解脫,不少道術方士
能力較高,可安排
脫,達到成佛境界。 建立帶有宗教色彩的團體。 其中
個人備課完成。如
公元前 2 年(西漢末)有西域使 張角、張陵先後創立太平道、五斗
學生能力或學習動
者來華,口授一部佛經。到公元 米道。這兩個教派成為中國道教創
機較弱,則可安排
67 年(東漢)更有印度僧人以白馬 立的標誌。
堂上自行完成。
馱著佛教經典與佛像來華。皇帝 道教信奉老子,追求長生不死,
(2) 第 2 題的作用讓學
更於洛陽興建白馬寺以安頓僧 煉丹求仙,追求符咒治病,提倡互
生初步了解佛、道
侶,並紀念白馬馱經之功,佛教 助,救濟貧困,對當時民眾有很大
二教如何影響中國
正式傳入中國。 吸引力。
文化的不同層面,

以回應整個課題的

因版權所限,圖片未能顯示 焦點--文化發展

湖北武當山
河南洛陽白馬寺

1 根據以上資料,完成以下比較佛教與道教的表格:

比較項目 佛教 道教

起源地 印度 中國

在中國出現的時間 西漢末至東漢初 東漢末

得以發展的原因 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助梵僧來 當時社會動盪,令人民渴求解

華傳教/因為充滿宗教熱忱的 脫,故寄望宗教/ 內容切合當

僧侶不怕艱辛地來華傳教/得 時民眾渴求—互助解困,救濟

中國君主支持/內容切合民眾 治病

心靈的渴求—從苦道解脫

14
2 佛教、道教在中國傳播的同時,亦會影響中國文化及藝術發展。試從以下圖片推想佛、
道二教影響了哪些方面的發展:

河南少林寺(佛教)

河南龍門石窟

雕刻藝術 建

佛、道二教的影響 藝
術 登封中岳廟(道教)

繪畫藝術 文學創作

因版權問題,圖片未能顯

小說《西遊記》

《封神演義》

15
四、總結 教師指引:

第四部分為本課題的
敦煌莫高窟 323 窟的《張騫通西域》壁畫摹本 總結,透過史料(壁畫)

研習應用本課題所
莫高窟 323 洞窟屬於初唐時期作 因版權問題,圖片未能顯示 學。
品,洞內壁畫繪製了佛教事蹟故 建議老師於課堂上指
事,屬於組合式壁畫,即同一幅 導學生完成,讓同學
壁畫內有四、五個畫面或故事交 對史料的作用、信度
錯組成,這些畫面與畫面、故事 有初步認識。
與故事之間都沒有分界線。
洞窟內北面壁畫《張騫出使西域》全貌

故事講述漢武
因版權問題,圖片未能顯示 帝派遣張騫查
明從匈奴手上
獲得兩樽佛像
的名稱,張騫遂
帶著一行人遠
赴大夏國

張騫拜別漢武帝 漢武帝騎在馬上與張騫告別

1. 根據這個課題所學,上述壁畫描述的內容是否可信?試援引史實,加以說明。(提示:

注意張騫出使、佛教傳入的路線與年代)

答:_參考答案:不可信,因為張騫出使西域是在漢武帝時期,而佛教傳入中國是西

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發生,兩者時間有相當距離。/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乃為

聯絡大月氏國,以結盟夾擊匈奴,而非為查明佛像。

2. 《張騫出使西域》壁畫在認識漢朝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答:_參考答案:壁畫突出及肯定張騫出使西域,對於打通絲綢之路是功不可沒,而

絲綢之路的開通直接促成佛教來華。

深化 / 延伸學習:

對於能力較高學生或課時充裕的學校,教師可安排一些深化延伸學習,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建議的延伸學習內容/活動主題:

- 介紹絲綢之路的傳奇英雄人物,例如張騫與鑿空、班超投筆從戎……

- 介紹絲綢之路的古國風情

- 以腦圖介紹從西域而來的物產/藝術……
- 探討「從古代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

16
附錄三:教學設計示例(三)

初中中國歷史科 -- 教學設計示例

歷史時期:秦漢

學習重點:統一國家的建立與中外文化的交流

課題(3):秦漢時期的香港:嶺南的開發及其與中原的關係

建議課節:1 節 (以一節 40 分鐘計算)

預期學習成果:

完成本課題後,學生能:

1. 了解秦始皇開發嶺南,香港自此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知識內容)

2. 閱讀地圖資料,掌握本課題的重要概念。(能力、概念)

教學建議:

1. 具體教學流程建議見教師版工作紙內的指引。(套紅文字)

17
課題:秦漢時期的香港:嶺南的開發及其與中原的關係 教師指引:

本設計旨在讓學生透過
想一想:香港,你在哪? 地圖認識香港自秦以來

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

分。
香港位處中國嶺南地區,根據考古的發現,本地先民的活動始自新石器時代,即有
六千多年的歷史。1
引入:

教師可於教育局一站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成功征伐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及象三郡管
學與教資源平台下載
治,香港屬於南海郡番禺縣。從此,香港就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而香港的發展則
「秦至漢初的嶺南地
緊扣著嶺南地區的開發。
區」錄像片段(2'46"),並

於堂上播放
資料一:秦朝版圖
(http://minisite.proj.hkedci

ty.net/edbosp-pshe/cht/lear

ning_and_teaching_resour

ces/resources_list.html?id

=4ef2dcee6a0b627217030

300)
 咸陽

深化 / 延伸學習:

長江 1. 老師可善用本地資

源(李鄭屋漢墓博

物館),安排考觀活
珠江 五嶺
動,讓學生能從處

身社區認識香港的

歷史,拉近歷史學

習的距離感。

橫 大婁山 2. 專題研習:從飲
斷 武 食、建築、工藝、
怒 山 夷
山 脈 貴 五嶺 山 福 戲曲方面,介紹嶺
山 州 建
南文化的特色。
哀 雲
牢 南 廣 廣
山 西 東



資料二

1
新石器時代遺址主要分佈在舂坎灣、大灣、深灣、西灣、白泥、龍鼓灘、沙螺灣、湧浪等地,
主要考古發現為石刻、石器、陶器墓群等。
18
1. 在資料一的秦朝版圖上標示出香港的位置:

2. 根據資料一及資料二,推斷「嶺南」地區有甚麼含意。

答:嶺南指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和越城嶺,位於湖南、江西南
部和廣西、廣東北部交界處)以南的地區,主要包括了今廣東、廣西地區。這組山嶺
仿如一道天然屏障,把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分隔開來。

看一看:秦漢時期香港的生活

1955 年,九龍深水埗李鄭屋村發現東漢古墓一座,成為研究秦漢時代香港歷
史的重要線索。

因版權問題,圖片未能顯示

1955 年李鄭屋古墓被發現時,引來巿民圍觀的景況

資料三:李鄭屋漢墓中發現的陪葬品

這是一間農舍的模型,後方設有豬欄

房舍模型的正面 房舍模型的背面
圖片來源:教育局「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東漢時代 ── 李鄭屋古墓與番禺漢墓」

根據資料三,你認為當時香港居民的生活情況是怎樣的呢?

答:這是農村房舍的設計,顯示當時香港居民以農維生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