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10.16594/j.cnki.41-1302/g4.2013.06.

006

2013 年 6 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un. ,2013


第 32 卷 第 6 期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Vol. 32 No. 6

名师访谈 : 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与总结
———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诸葛忆兵教授

诸葛忆兵,陈丽丽
(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北京 100872)

被 访 者: 诸葛忆兵,男,1959 年 6 月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
阶段师从陶尔夫教授,研究主题为贺铸词; 博士阶段师从郁贤皓教授,研究方向为徽宗词坛。1997 年进入北
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宋史专题研究。1999 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代表著作: 《徽宗词坛
研究》、《宋代宰辅制度研究》、《范仲淹研究》、《宋代文史考论》、《北宋词史》( 与陶尔夫先生合著) 等。
采 访 者: 陈丽丽,女,1972 年 11 月生,河南洛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文学
院副教授。

题记: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一阵非常火的时候。另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论,


部分,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点。20 世纪 90 年代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直到今天,很多大学还在开设方
以来,随着计算机、电子资源的开发普及,古代文学 法论课程。这是我们讨论学习方法论的一个前提。
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成果 陈丽丽: 那么在您看来,这些方法论课程是否有
日益丰富。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如何更好地对民族瑰 效?
宝进行发掘和推进,笔者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诸葛 诸葛忆兵: 在学术领域几十年之后,我才发现真
忆兵教授进行采访。诸葛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研究经 正的方法或方法论是什么,我才明白做学问没有任何
验,畅谈切身体会,从学习方法、文史打通、研究立 捷径,只有一个方法: 刻苦用功! 我现在对这个问题
场、选题以及超越意识五个方面对古代文学研究进行 的反思是: 读书、做学术研究没有必要特意去谈方法
阐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此辑录,以飨读者。 论,或者特意去学习方法论。将方法论作为一门课程,
只能流于空泛。我个人认为,方法论更多的时候是在
一、关于学习方法和方法论
讲空话。学术研究完全在于知识的积累,是心甘情愿
陈丽丽: 诸葛老师,您好! 中国古典文学辉煌灿 地坐冷板凳。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人只读过 50 本
烂,在当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中,从事古代文学 书,你告诉他 500 种方法论,一点用也没有。他没有
研究的人员比例十分突出,每年亦有众多学子报考古 足够的知识积累,方法论有什么用? 如果他读过 5 万
代文学方向研究生。面对着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资料 本书,你不需要告诉他方法论,他一定能够发现问题,
以及前人众多成果,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从事古代文 有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这 5 万本书中,诸多优
学学习和研究? 秀学者都有自己个人的思考,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
诸葛忆兵: 读书、做学问是有方法的。年轻学子, 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考据,或思辨。思辨的方式也多
未入门或刚入门,尤其对方法问题特别感兴趣,总希 种多样。书读多了,学习者自然就悟进去了,就学会
望能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较快地出成绩。更何 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特别反对专门开设
况有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逼着,不发表几篇文章不能 方法论的课程,作为专题讲座,还是可以的。基于上
答辩,不焦急都不行。 述立场思考方法论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多读
我们从年轻时做学问一路走过来,开始总觉得老 书。你的学术研究质量将与你所读过的书成正比,这
一辈学者的文献资料掌握得比我们多,读的书比我们 是一句老生常谈,却是千真万确的。年轻学子,与其
多,我们要想做出新东西,必须要寻找新的方法,甚 将时间浪费在方法或方法论上,不如多读一点专业书
至上升到方法论。从新的方法论立场去改变角度、改 籍。
变立场,才能够在研究上有所拓展或者深入。所以, 已经考上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对方法论发过烧。我们那时候 智商基本都没有问题了。剩下来就是拼勤奋,看谁读
是三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三论在当年有过 书多。且提倡阅读原典,阅读第一手文献资料。这是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6 期 · 19·

我唯一认可的学习或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其他一切的 论。如果史学家的论断是错误的,那么我们的文学研
方法论,都将从这里衍生出来。 究也往往是错误的。文学研究者必须吃透自己所研究
那段时间的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不能仅
二、古代文学研究要立足于文史打通
仅停留在作家、作品的考据、考评上,而是需要对大
陈丽丽: 古代文学所研究的对象,比如作家、作 的历史环境进行把握。尤其是一种文学的兴盛、发展、
品、文学思潮等,距离我们很久远,怎样才能在研究 衰竭,都与历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中保持古代文学的真实面貌,使它不至于因时代、社 回到宋代历史,比如南宋历史,建国以来的史学
会的发展和变迁被误解、扭曲? 家实际上是很受时代思潮影响的,有很大局限性的,
诸葛忆兵: 文学研究者应该追求文史打通,但这 某些观点数十年相承不变,机械呆板。比如,人们讨
往往成为停留在嘴巴上的一句话。许多文学研究者, 论南宋历史,总要涉及抗战还是投降,总是喜欢给历
历史知识极其匮乏,以至于研究成果中笑话连篇。例 史人物简单分类,这是抗战派,这是投降派。凡是议
如,宋代官、职、差遣分开,一个人进入仕途,就会有 和,不管其初衷,不管其背景,一律归入投降派。其实
官、有职、有差遣,这是常识。然而有一篇研究周邦彦 我们今天都知道,不能够简单以爱国、投降这样的话
的论文说: 周邦彦同时有三个位子,可见朝廷是多么 语去划分南宋政治人物的立场、南宋文学家的立场。
重用周邦彦! 再谈宋代的差遣。宋代所有的差遣之前 有时候议和是为了进一步抗战,立场是很复杂的。而
都要加一个“权”字,这是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 以往总是会简单去划分,比如把一些人简单地划入抗
一。这里的“权”就不是代理的意思了,而是宋朝的惯 战派,或打入投降派。归为抗战派就进行无限的讴歌,
例。最近看到有学者在电视上大谈“权某某太守”,就 打入投降派就无限贬斥。如果拿着这种历史反过来看
是今天的所谓“代理市长”。缺乏基本史学常识,文学 他们的文学创作,或者 在 这 个 背 景 之 下 进 行 文 学 讨
研究无从谈起。 论,往往是错误的。这样去研究文学现象,会离题很
再谈一个基本历史常识缺乏,在文学研究领域出 远。
问题的事例。北宋后期禁绝元祐党人,朝廷多次下诏, 总而言之,文学研究者要对自己所研究的作家或
不许元祐党人及其子孙在京城做官或居住。朝廷诏令 历史时段,有充分的阅读,有深入的思考,有宏观的
指向元祐党人及其男性后代的意向非常明白。女子出 把握,有细腻的体会,拿来使用的历史观点,必须经
嫁从夫,朝廷从来也没有将嫁出去的元祐党人的女儿 过自己的考察。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文学展开研究,
赶离京城。有学者居然将此挪移到李清照身上,说: 朝 得出的结论也就比较靠谱了。
廷下诏,李清照就要离开京城,回山东老家; 禁令松
三、文学研究的立场问题
弛,就回到京城。如此反复,李清照就在京城和山东
之间来回跑。由此,进一步讲李清照部分作品放到这 陈丽丽: 刚才您举例谈到研究时要避免简单地为
个背景下解读。这样的研究,离题万里,极其荒诞! 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划分立场,那么对于当今的古代
对史学比较了解的文学研究者,他们展开研究的 文学研究者而言,怎样认清或者怎样确定自己的研究
历史的结论或背景,经常是从历史研究者那里拿过来 立场?
就用,而未经过自己的思辨。这仍然不是打通文史。 诸葛忆兵: 关于文学研究的立场,我们要经常记
自己真正从历史的探索中得出结论,再作为一种文学 住一句话: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对于我们做古代
研究背景的极少。古代文学领域研究者,研究重心向 文学或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始终要记住: 古人也是人,
史学倾斜时,往往是考辨作者的生平、考订作品的系 人所有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古
年,等等。而缺乏对史学的宏观思考。你真正把历史 人也是有的。
读通了,读懂了,再去发现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文学创 我这里这样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古代文学研究
作是怎样展开的,这才叫文史打通,而不仅仅停留于 领域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做文学研究,或者历
琐屑的问题上。 史研究,往往会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过分地拔高,对自
陈丽丽: 中国传统学术中,文、史、哲是互相交融 己的研究对象加以无 限 赞 美 之 词。把 他 们 寻 常 的 作
的,然而当代教育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中国文学与中 为,甚至是一些不光彩的作为都经过一番装饰、打扮,
国历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如果研究者只是惯性 变成一些非常高尚漂亮的行为。成为研究对象之后,
延续所受的科班教育,很难做到文史打通。 许多古人就变成圣人。古人去嫖妓,是同情下层妇女,
诸葛忆兵: 我们以往的文学研究者,往往借用现 是原始的民主平等。古人鼓吹战争,嗜杀嗜血,那是
成的史学家的论断,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文学讨 伟大的爱国主义,等等。完全离开客观现实,其实这
· 20·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6 期

是没必要的。古人也是人,要始终记住文学是现实生 实实在在的小题目来作为研究的起点,小题大做,能
活的反映,古人的所作所为,也不会违背人之常情、 出有质量的好文章。小题做多了,凑拢来就是大问题。
人之常理的。 例如,我做博士论文时,最先从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这
陈丽丽: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您提出“古 件小事考辨做起。一旦确定周邦彦在大晟府任职时间
人也是人”,是在提醒大家从事学术研究时,从现实 甚短,无所作为,那么,对北宋后期词坛的评价就需
出发,不能违背人的本性。 要改变角度。
诸葛忆兵: 好多事情,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人同此 陈丽丽: 古代文学资料浩如烟海,怎样在其中找
心,心同此理”的问题。比如宋代文学、宋词中所描写 到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视点? 或者说作为一名学生或
的对象多是歌妓的问题。要知道,文人或士大夫到青 研究者,怎样才能找到有效的选题进行深入研究?
楼、妓院与歌妓交往,他是不是去寻觅一份永恒的真 诸葛忆兵: 读书开始积累的时候,我们最着急的,
挚的情爱的?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和今天 尤其是本科、硕士阶段,总觉得好像论题都被人家做
的人,无论哪个国家的人跑到红灯区的心理是差不多 完了,我们没什么可做。其实你每个阶段深入下去,
的。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研究宋词的论文谈到 有大量的史料还没读过,大量的文献还没有读完,大
什么文人与歌妓的平等啊,维护歌妓尊严啊之类的, 量的研究空白留着,还没有人做,所以根本用不着去
都是错误的。古人难道一个个都是圣人,跑到青楼去 着急。比如《全宋诗》《全宋文》等已经出来了,有谁去
搭救妓女啊? 这种文学研究的平常心非常重要,要把 通读过? 这里有多少没被研究的? 更不要说明清的文
古人当成一个人来对待,他们不是圣人,也只是一个 献资料之多了,很多全集还没有整理出来,《全清词》
人而已。应该历史地去研究问题,说真话。我们研究 也只出了顺康、雍乾卷。像这样文学的第一手文本,
者要客观,以客观立场进行研究。这是研究者必须注 历史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我们没读的还很多。找不到
意的立场问题。 研究问题,是因为书读得还不够。如果书读够了,是
陈丽丽: 中国封建社会十分推崇圣贤,不仅有文 不愁找不到问题的。那么多人去做学问,穷其一生所
圣人、武圣人,历代封号、谥号中也总是少不了“圣”、 能做明白的不过是几个问题而已。
“明”等字。各种文献资料中对于有成就的历史人物总 学术研究最坏的一种做法是带着一个预先的设定
是给予溢美之词,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做研究时该如 去做研究: 我想做什么样的研究,这个研究大概会有
何认识? 几个方面的问题,主题先行。带着这样预先的设定,
诸葛忆兵: 古代文史研究者尽力甚至无限美化研 把所需的材料拿来自己用,甚至不惜牵强附会,最终
究对象,在社会上产生非常坏的影响,以致许多普通 会把历史、把文学歪曲得一塌糊涂。比如想做南宋词
百姓,乃至许多不懂历史的所谓有文化的人,认为古 的研究,南宋词的特点是抗战的,是阳刚的,这是主
代要远远胜过今天的社会,我们回到唐代,回到宋代, 流。带着这样一种设想去进入文本阅读,你会把这段
就是太平盛世。我们只要倡导儒家文明,就能复兴中 时期词的真正历史给歪曲掉的。许多年轻学子往往将
华民族,甚至可以救西方世界。有人对我这么说时, 前人的错误观点,作为自己研究的先行主题,然后去
我总是告诉他们,让今天的人穿越到古代任何一个时 收集材料。他们多少也知道无法自圆其说,但是最终
期,那就是人间地狱! 还是要勉强下去,最终写出一堆无用的废话来。
中国一千多年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将中国导 陈丽丽: 为了避免主题先行,最有效的做法是什
向专制独裁,导向晚清的腐败,将国家导向分崩离析。 么呢?
今天倡导儒家思想,重新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 诸葛忆兵: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先把这一时期的作
子”的森严等级制度,重新实行“刑不上大夫”,大约 品全读完后,把相关的资料全部读完,要做到“竭泽
是独裁专制者最愿意看到的局面。社会上这种逆历史 而渔”,不遗漏任何可以找到的、与自己研究对象相
而动的思想潮流,古代文史研究者在其中起到多少添 关的文献资料。然后,把当时的创作状况总结 出来,
砖加瓦的作用? 再去考虑当时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文学状况,与人们
的文艺思想、文学思想,或者说与社会文化、政治文
四、关于文学研究的选题
化有什么关系。
陈丽丽: 对于文学研究者,尤其是初入门的硕士、 问题应该是从读书中得出的,这才是真问题。书
博士而言,读书、学术训练一般落实在论文写作上, 中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就是看我们读书积累的地步
论文选题是个关键,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有没有达到,能否去发现这些问题。好多人都是带着
诸葛忆兵: 谈到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我倡导选择 自己预先的主题去研 究,往 往 在 虚 假 问 题 上 劳 神 费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年第 6 期 · 21·

力,其实就是很偷懒的做法。很多文史问题,虽然一 们知道,老一辈学者带着面包、汽水去图书馆看书,
些硕士、博士论文都以此为研究对象,有过连篇累牍 中午让管理员把他锁在里面继续读书。借一次书不容
的论述,但事实上相当于没有被研究过。因为许多论 易呀,办手续就要浪费许多时间。比较起来,我们现
文都是如此带着预先的设想,以主题先行的思想去进 在能利用的文献资源太方便了。甚至可以这么说,前
行研究,实际上只是很偷懒地捞取些自己所需要的材 辈学者花一个月时间才能读完的书,我们现在可以在
料,歪曲一段历史而已。 一个礼拜里读完。如今做研究的文献条件便利多了。
第二个是计算机的检索手段。前辈学者对文献的
五、做学问应该具有超越意识
梳理要通过手工搜索、统计,肯定会疏漏很多。我们
陈丽丽: 古代文学源远流长,一些优秀的作家、作 现在通过计算机统计手段,会找到更多的资料,得出
品诞生后,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近代以来,几乎 更精确的统计数字。
在古典文学各个领域都有不少前辈学者进行过深入研 第三点是我们视野的拓宽。前辈学者,比如王国
究,有王国维这样在词学、小说、戏曲等许多领域都 维他们,也从西方得到了借鉴,但他们当年对西方的
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 也有许多专家,比如龙榆生、 借鉴和我们今天的视野、眼光当然不同。我们今天读
夏承焘、唐圭璋致力于词学,任半塘、钱钟书致力于 的更多,看到的也更多,应该说,思维也是更活跃的。
诗学等。良好的先天禀赋,后天的刻苦努力,加上对 比如当前文学领域用 统 计 的 方 式,对 文 学 研 究 去 测
学术的追求与热爱,使得这些前辈学者成就非凡,也 算,以此来分析和揭示人们的文学审美偏好,这就是
令后人高山仰止。在前人成就、光芒之下,我们后学 前辈学者所没有接触过的。还有用一种关于写作方式
者该如何定位? 研究,以前称作“风格”或者叫“体”,但我们今天引入
诸葛忆兵: 我们的学术研究,是从前辈学者的基 西方的理论,以一种“范式”的眼光去看,可以有更深
础上开始的。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自信不足,容 入的解析。所以从理论的视野上看,我们应该比前辈
易过分评价以往学术成就,由此而产生当下研究的茫 学者更宽。以人的智商和勤奋而言,所谓江山代有人
然感。 才出,应该说这一代学人的勤奋和智商,其中也会有
我们参加过很多前辈学者的一百周年诞辰之类的 许多人不输于前辈学者的。
纪念会、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总有人会发言,推崇前 综合这几方面的原因,我认为后辈学者的研究应
辈学者是如何的高山仰止,我们是怎样的无法企及。 该是可以超越前人的,而且应该是远远地超越。这才
我听到这些话语时,总是在想: 如果是高山仰止、无法 是我们有信心从事专业研究的坚定的理由。
企及的话,那么后辈就完全不要去做研究了,应该去 陈丽丽: 从历史角度看,一个阶段学术的超越和
改行了。我个人认为是前人的成绩当然是可以被超越 发展,同样是这个时期 社 会 思 想 文 化 繁 荣 活 跃 的 标
的,而且必须被超越,这才是我们从事这个专业领域 志。汉学、宋学、乾嘉之学以及近代新儒学,都是一代
研究的理由之所在。我 们 站 前 辈 学 者 的 研 究 基 础 之 学术的代表。在当今这个丰富多元的时代,面对各种
上,再度出发,难道不应该超越他们吗? 量化、考评标准,学者们需要应对的东西也多了起来,
陈丽丽: 的确,没有超越,社会就不会有发展和进 您怎么看待学问道路中的这些现象?
步。超越是建立在信心和努力的基础上。面对那些自 诸葛忆兵: 当然学风不正、学术腐败、学术领域官
幼习诗、读经的前辈学者,我们该如何建立信心? 本位盛行,都给今天的学术研究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
诸葛忆兵: 比起老一辈的学者,我们起码有这样 影响。学术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针对一部分真
一些优势。 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者来说,“躲进小楼成一统”,做
第一是大量图书文献的出版。早年间,学者们读 好自己的研究,不要管外界的喧嚣和浮躁,踏踏实实
书是非常难的,因为许多书籍很难看到,他们经常要 做学问,决意超越前辈学人的学术成就。这才是有出
东奔西跑。当时很多书都没有出版,比如《续资治通 息的。
鉴长编》,如今是很常见的图书,以前并没有出版。我 [责任编辑 刘继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