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文言文四大句式

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
“为”等等。者,助词,与前面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的人(或东西)”;也,
语气助词,表示判断,可译为“了”,或可不译。
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4、 夫战,勇气也。(同上)
5、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 倒装句
1、 主谓倒装。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 宾语前置。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常常前置谓语,以突出和强调
宾语。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二是疑问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常常前置,以
突出强调宾语。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介宾倒装。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谁”放在介词“与”之前。应为“吾与谁
归?
4、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必须放在谓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常常倒装,
将状语放置在谓语的后面,以强调状语。
如: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以尉首”放在谓语“祭”的前边,应为“以尉首祭”。
5、 定语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都是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前边起限制或修饰
作用。但在文言文中常常倒装,将定语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后边。如: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定语“五(个)”和“八(扇)”分别在宾语中心语“人”和“窗”的前边了。应
为“为五人,为八窗。”

三、省略句
1、 省主语。如:
(1)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2)见渔人,乃大惊。(同上)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此中人(或桃花源中人)”。
2、 省谓语。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与“三”的后边省略了一个主语“鼓”
字;“衰”和“竭”的前边省略了一个主语“气”字。
3、 省宾语。如:
(1)问所从来。(《桃花源记》)在“问”的后边省略了宾语“渔人”。
(2)使与台齐。(《童年记趣》)在“使”的后边省略了宾语“之”。
4、 省介词“于”。如:
(1) 场主积薪其中。(《狼》)在“积薪”的后边省略了介词“于”。
(2)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四、被动句
被动句常用语言标志是“为……所……”,可译为“被……所……”。如:“其印为予群从所
得。”(《活板》)
还有一个是“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感”字活用而造成被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