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物化實驗

第十二組

實驗:溶液中的吸附

組員:

C110146101 梁祐禎、C110146102 黃榛苡

C110146119 張君驊、C110146120 林宥姍

C110146125 陳美蓁、C110146134 張玉婷

目錄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4
結果與討論..............................................................................................5
1.1 數據紀錄......................................................................................5
1.2 數據整理與計算..........................................................................6
1.3 繪圖..............................................................................................6
問題討論..................................................................................................7
結論..........................................................................................................8
參考資料..................................................................................................8
實驗原理
活性碳是將一些含有碳元素之物質,經過碳化及活化等處理而得到之多孔性,且具
有廣大面積之優良吸附劑,依照活性碳的外型可分為(1)粉末活性碳(2)粒狀活性碳(3)
纖維狀活性碳(4)表面塗佈之基材活性碳等四大類。本實驗用活性碳吸附醋酸溶液中的
醋酸溶質,運用 Freundlich 等溫吸附方程式,其中 k 與 n 是常數,其大小視溫度、吸
附劑與受吸物質而定。實驗在數種濃度的醋酸水溶液中加入相同量活性碳,在恆溫及
相同時間內進行吸附,將數據代入公式,以求得 n 與 k 值。
實驗步驟
一、 標準溶液的配置及標定

A. 0.1N-NaOH 的配製及標定:

B. 0.1M-CH3COOH 的配製及標定:

二、 溶液中的吸附測定
結果與討論
1.1 數據紀錄
室溫= 31 ℃ 氣壓= 758 mm

A: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氫氧化鈉固體重: 2.06 克,配製體積: 500 mL
指示劑:酚酞指示劑
表 1. 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數據
實 驗 次 數 第一次 第二次
鄰苯二甲酸氫鉀 KHP(w) KHP(g) 0.42 0.42

滴定前滴定管讀數(mL) 0.00 0.00


0.1N-NaOH(Vb)
滴定後滴定管讀數(mL) 23.50 23.50
分次濃度(N) 0.08752 0.08752
0.1N-NaOH 標準溶液濃度
平均濃度(N) 0.08752
B:醋酸標準溶液配製與標定
冰醋酸體積: 3.00 mL,配製體積: 250 mL
指示劑:酚酞指示劑
表 2. 醋酸溶液配製與標定數據
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0.5N-CH3COOH 體積(mL) 5.00 5.00
滴定前滴定管讀數(mL) 0.00 0.00
0.08752N-NaOH 標準溶液
滴定後滴定管讀數(mL) 27.50 28.20
分次濃度(N) 0.4866 0.4936
0.5M-CH3COOH 標準溶液
平均濃度(N) 0.4901

C:溶液中的吸附測定
吸附劑: 粉狀活性碳(化學級)
受吸附物質: CH3COOH
溶劑: 蒸餾水
測定溫度: 35 ℃
表 3.溶液吸附測定數據
受吸物質 溶劑體積 吸附劑 吸附時間 濾液吸取供滴 NaOH 滴定的體積(mL )
編號
體積(mL) (mL) 質量(g) (起----迄) 定的體積(mL) 滴定前 滴定後
1 5 45 1.00 09:55-10:55 40 0.00 11.10

2 10 40 1.01 10:02-11:13 40 0.00 37.10

3 15 35 1.00 10:07-11:17 20 0.00 23.30

4 20 30 1 10:13-11:22 20 0.00 33.50


5 30 20 1 10:18-11:29 15 0.00 37.90

6 40 10 1 10:23-11:31 10 0.00 35.30

7 50 0 1 10:28-11:34 10 0.00 35.90

a.每瓶受吸收物質(醋酸溶液)與溶劑(水)的合起來總體積必須相同(50mL)。
b.吸附劑的質量需精秤。
1.2 數據整理與計算
表 4. 溶液中的吸附測定數據整理
編號 受吸附物質 吸附劑 取出濾液供 NaOH 滴定 殘留受吸附 吸附劑所吸 吸附劑一克所吸
的起始濃度 質量 滴定之體積 濾液用量 物質之濃度 附物質的量 附物質的莫耳數 log
logC
C0(N) m(g) (mL) (mL) C (N) x(mole) x/m(mole) (x/m)

1 0.04901 1 40 11.1 0.02429 0.001236 0.001236 -1.615 -2.908


2 0.09802 1 40 37.1 0.08117 0.0008425 0.0008432 -1.091 -3.079
3 0.147 1 20 23.3 0.10200 0.002250 0.002250 -0.9914 -2.648
4 0.196 1 20 33.5 0.1466 0.002470 0.002470 -0.8339 -2.607
5 0.2941 1 15 37.9 0.2211 0.003650 0.003650 -0.6554 -2.438
6 0.3921 1 10 35.3 0.3089 0.004160 0.004160 -0.5102 -2.381
7 0.4901 1 10 35.9 0.3142 0.008795 0.008795 -0.5028 -2.056

1.3 繪圖
1. 以 log(x/m)為縱座標,logC 為橫坐標作圖。根據 Freundlich 等溫吸附方程式
x
log( m )=log k + nlogC 可以畫出一條等溫直線,求出其 logk(截距)與 n(斜率)值。

圖 1. 等溫吸附 logC-log(x/m)關係圖
2. 方法二:代入任意兩組的數據(例如第 1 瓶與第 2 瓶)於方程式中,求解得 k 與 n
值。
表 5. 數據依作圖法及代數法求得之 k、n 值
方法 k 值(或平均值) n 值(或平均值)
繪圖法 0.01089 0.70597
代數法 -2.52158 0.12752

問題討論
1. 解釋下列名詞:吸收(absorption)、吸附(adsorption)、吸附劑(adsorbent)、受吸相
(adsorbed phase)、受吸物或吸附質(adsorbate)、收附(sorption)、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化學吸附(Chemical adsorption)。
答:
吸收、吸附:吸收為某物質被吸收進入另一物質,而吸附則僅吸引附著於另一物質
表面
吸附劑: 可使活性成分附著在其顆粒表面,使液態微量化合物添加劑變為固態化
合物,有利於實施均勻混合,本實驗中使用活性碳。
受吸相、受吸物或吸附質: 被界面所吸附的物質,本實驗中為醋酸溶液,而其中
的醋酸則為吸附質。
物理吸附、化學吸附: 物理吸附為固體具有吸附液體或氣體分子於其表面上的性
質,可視為物理上的分子附著力;而化學吸附是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原子(或
分子)發生電子的轉移、交換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學鍵。
2. 顆粒狀的活性碳如何再生?
答: 利用加熱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濕式氧化法、溶劑再生法、電化學再生法、催
化濕式氧化法方式再生。
3. 本實驗使用 0.5 N 的醋酸當被吸附的物質,預測再高的濃度是否適合 Freundlich
等溫吸附方程式?
答: 再高的濃度可能造成實驗中誤差過大而影響數據。
4. 另一等溫吸附方程式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a、b 為
常數,其他變數定義與本實驗內變數相同,若將本實驗的數據代入方程式,以
Cm/x 為縱座標,C 為橫坐標作圖,可求得 a、b 為常數。比較兩等溫線的差異與
解釋。
答:由下圖中可得 a=50.98568、b=28.6558 可看出利用兩種公式繪製出來的回歸直
線由上面的公式與數據較吻合,也可從截距及斜率得到下面公式求得的 a(k)值及
b(n)值較大。
圖 2. 等溫吸附 C- Cm/x 關係圖
5. 本實驗所用的鹼,是否可改用氫氧化鋇?
答: 不可改用氫氧化鋇,因為醋酸會與其產生醋酸鋇固體析出,影響實驗結果。
6. 本實驗的醋酸溶液初濃度若改為 0.1 N,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若縮短吸附時間為
10 分鐘結果又如何?
答: 醋酸溶液初濃度若改為 0.1 可能因濃度過低使各編號濃度無法區別吸附量多寡,
若縮短吸附時間為 10 分鐘也可能導致吸附量過低無法有效滴定結果。

結論
由溶液的吸附實驗,我們了解到活性碳的吸附原理以及吸附方式,在實驗中過程中,
因為抽氣過濾裝置的濾紙太小,因此無法順利過濾,但後來經過修正後我們也成功完
成實驗,從實驗中我們發現隨著溶液濃度越高,每克活性碳吸附量就越大,但可能因
為濃度配置誤差與過濾時的誤差,代入公式求得的回歸直線與數據沒有非常吻合。

參考資料
1. 溶液的吸附
2. 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比較
3. 活性碳再生方法
4. 水熱再生活性碳並同時降解被吸附的污染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