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物化實驗

第十二組

實驗三: 溶液凝固點下降法測定分子量

組員: C110146101 梁祐禎

C110146102 黃榛苡

C110146119 張君驊

C110146120 林宥姍

C110146125 陳美蓁

C110146134 張玉婷

1
目錄
實驗原理3
實驗步驟
結果與討論5
1.1 數據紀錄6
1.2 數據整理計算及作圖6
問題討論7
結論8
參考資料

2
實驗原理
溶液凝固點下降法測定分子量
溶液凝固點下降法是一種測定分子量的方法,它基於溶劑在溶液中的凝固點下降量
與溶質在溶液中的摩爾質量之間的關係。這個方法是通過測量純溶劑的凝固點和溶液
的凝固點來計算出溶質的莫爾質量的。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用於測定大分子的分子量,例如蛋白質和聚合物。不過,它
的局限性是需要準確測量純溶劑和溶液的凝固點,且必須使用相同的溶劑。

非揮發性溶質溶於溶劑時,溶劑的蒸氣壓會降低,若溶液與溶劑的蒸氣遵守理想氣
體法,則蒸氣體積比液體體積大很多(液體體積可忽略),在稀薄溶液時凝固焓(ΔHfus)
變化極微,可根據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式,以實驗求得溶劑與溶液的凝固點差值
ΔTf,代入公式求得溶質的分子量 M2。實驗是先測量蒸餾水凝固點後,加入少量蔗糖
成為溶液並測量其凝固點,續再加入兩次溶質(濃度增加)並求得另外兩次凝固點。將
三次凝固點與水的凝固點值相減得溫差(ΔT1、ΔT2、ΔT3)與溶質的質量代入公式得三個
分子量;以分子量為縱座標,溶質質量為橫座標作圖得直線,延伸直線外插至 Y 軸
(即質量為零,稀薄溶液),此值為真實分子量。

3
實驗步驟
(一)貝克曼溫度計調整:
1. 操作溫度 0 ℃,校正溫度 2 ℃,校正後貝克曼溫度計插入 0 ℃的水中,水銀柱
顯示在 4-5 ℃ 之間。

(二)凝固點下降

4
結果與討論
1.1 數據紀錄
室溫= 29 ℃ 氣壓= 756 mmHg 校正後 0℃= 4.33 ℃
溶劑與溶質的種類:
溶劑: 水
溶質: 蔗糖
表 1.實驗溶劑及溶質重量紀錄
數據項目 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溶劑重(g) 40 40 40
溶質重(g) 2.57 5.10 7.52
表 2. 水的冷卻溫度 表 3. 蔗糖溶液的冷卻溫度
水的冷卻溫度 蔗糖溶液的冷卻溫度
時間 溫度 T0 (0℃ ) 時間 溫度 T0(0℃ )
(每間隔 30 (每間隔 30 秒)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秒)
1 -0.48 -1.90 -1.79 1 -0.87 -1.11 -1.07
2 -1.02 -2.26 -2.37 2 -0.89 -1.26 -1.91
3 -1.05 -2.60 -2.61 3 -0.90 -1.41 -1.91
4 -1.30 -2.85 -3.11 4 -0.90 -1.41 -1.91
5 -1.53 -3.10 -3.50 5 -0.90 -1.43 -1.97
6 -1.74 -3.35 6 -0.91 -1.44 -1.97
7 -2.08 -3.56 7 -0.91 -1.44 -2.03
8 -2.33 -3.80 8 -0.91 -1.41 -2.04
9 -2.65 -4.01 9 -0.92 -1.41 -2.05
10 -3.01 -4.25 10 -0.92 -1.41 -2.05
11 -3.35 -4.33 11 -1.41 -2.05
12 -3.47 12
13 -3.63 13
14 -3.70 14
15 -3.77 15
16 -3.81 16
17 -3.84 17
18 -3.85 18
19 -3.85 19
20 20

1.2 數據整理計算及作圖
5
1. 將上表中所得數據,以縱座標表示溫度,橫座標表示時間作圖,以實線表示
純溶劑的冷卻曲線;虛線表示溶液的冷卻曲線。並分別標示溶劑及溶液的凝
固點。並完成下表分子量的計算。
表 4.實驗數據整理
實驗次數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溶劑的質量 W1(g) 40 40 40
溶質的質量 W2(g) 2.57 5.10 7.52
凝固點下降度數 Tf (℃) 2.93 2.92 1.45
溶劑的莫耳凝固點下降常數 K f 1.86
溶質的分子量 M2(g/mole) 40.787 81.216 241.159

圖 1. 實驗數據整理

2. 就本實驗,以溶質加入的重量 W2 為橫座標,M2 分子量為縱座標,由外插法求


至重量為零時(即無限稀薄溶液),求溶質的真正分子量,並與理論值(蔗糖分
子量)比較其誤差百分率。

6
圖 2. 分子量與溶質的質量關係圖

以外插法求至重量為零時真正分子量: 0.00 (g/mole)


誤差百分率: 100 %

問題討論
1. 在凝固點下降法中,如何確定純溶劑的凝固點?

A:在溶液凝固點下降法中,需要知道純溶劑的凝固點作為對照點。一種確定純溶劑
凝固點的方法是使用熔點管,將純溶劑加入熔點管中,然後將熔點管放入冰水混合
物中,等待熔點管的溫度達到平衡後,紀錄溫度即可得到純溶劑的凝固點。

2. 在凝固點下降法中,是否需要考慮溶液中的電解質?

A:在凝固點下降法中,如果溶液中含有電解質,其會影響凝固點下降的程度,因此
需要考慮電解質的存在。對於弱電解質,可以根據離子的解離程度計算出溶液的等
效濃度;對於強電解質,需要考慮到離子對溶液凝固點下降的貢獻。

3. 在凝固點下降法中,如何選擇適當的溶劑?

A:選擇適當的溶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溶劑對溶液凝固點的下降程度不同。
一般來說,選擇具有較大凝固點下降常數的溶劑可以提高測量的精確度,例如水、
苯、二甲基甲酰胺等。

4. 凝固點下降法與其他方法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A:凝固點下降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只需要少量樣品就可以進行測量,而且測量精
度較高;缺點是對於高分子化合物的測量較為困難,因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通
常很大,溶液凝固點下降的程度也較小,需要使用較高濃度的

5. 為何實驗過程中,需要不停攪拌蔗糖水溶液,其目的為何?
7
A:凝固過程為放熱反應,因此溫度下降過程中避免溶液產生溫度不均現象,因此必
須不停攪拌蔗糖水溶液以準確量測凝固點。

6. 將有含有溶液中試管套入大試管之中,兩試管之間形成空氣夾層其目的為何?

A:兩試管間的空氣夾層具有均勻降溫的功能,防止中試管直接與冷劑接觸,產生過
冷現象。

結論
這次的實驗數據不完整有很大部分是受到儀器及人為操作的誤差,像測量時因為校
正,完全導致水銀柱斷裂,因為水過冷導致套管裡的水結冰,造成實驗無法繼續進行。
在表 2.中水的冷卻溫度中可見,第二、三次相較於第一次誤差較大,第二次是因為水
結冰導致無法繼續測量,第三次則是因為貝克曼溫度計在冰水中的校正時間過短,導
致在測量到一半時水銀柱斷裂導致無法繼續測量。
由圖 1 中可知,雖然溶液的數據較為準確,但因溶劑的數據有較大誤差,導致最後
數據誤差很大。

參考資料
1. http://orglab.thu.edu.tw/phy-chem/textbook-c/05.pdf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7nuWDoI4k
3.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446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