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适用主题: 适用于积极乐观、逆境与挫折等主题,如 2021 年北京卷《这,才是成熟的模


样》,2021 年上海卷《时间沉淀下事物的价值》。

出处: 语出鲁迅《记谈话》

示例: 在人生这条雄关漫道上跋涉,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鲁迅曾经
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希望就像一道光,
照进阴冷黑暗的角落,给人以温暖,令人坚强。当我们遭遇挫折或身处逆境之际,心中腾升
而起的希望能让我们获得与现实困境抗争的勇气,将绝望的挫折锤炼成壮美的诗行,拥有在
漫漫长夜中继续前行的力量。所以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豁达坦言“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改“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志,满怀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雪
莱在革命屡次失败之后,依然保留着希望的种子,深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不远,
它终会到来。在挫折和苦难的土壤里,不失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种子会发芽,馨香芬芳的
花朵将盛开于阳光下。

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鲁迅

适用主题: 做事方法、人生选择、找准定位、专心致志、合理安排时间等,如 2020 年全国


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2020 年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出处: 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编》。

示例: 关于时间,我们总有一种不够用之感,事情这么多,何时才能做得完。我认为,合理
地安排时间才最重要,鲁迅告诉我们:“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如果我们总是等待一切准备就绪,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那么许多宝贵的时间便会在这种等
待中白白流逝。不如勇敢地把握当下,“马上行动”永远是战胜焦虑的最好方式。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鲁迅

适用主题: 青年一代的担当、使命感、责任感等,如 2021 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与自身发


展》,2020 年全国卷二《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2019 年天津卷《个人和国家的
关系》。

出处: 语出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意为:人民精神振奋,奋起拼搏,那么国家也会跟着兴
起。“踔”指跳,“厉”指猛烈。

示例: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鲁迅早在《文化偏至论》中就把人民与国家
紧密联系了起来,确实,一国人民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切实地努力奋斗,才能共同奔向更好
的未来、实现更高的社会理想。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适用主题: 无私奉献、平凡与伟大、师生情谊等,如 2021 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2020 年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2019 年全国卷三《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出处: 语出鲁迅《三闲集》中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示例: 是老师教我们描绘人生的第一笔蓝图,是老师浇灌我们心灵的花朵,是老师引领我们
翱翔知识的海洋……他们于三尺讲台上倾情相授,于静默深夜认真批改,十年如一日孜孜不
倦、默默耕耘。他们甘做“会朽的腐草”,只为“培一朵花”。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弱的光芒;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

适用主题: 不懈奋斗、革命先烈、英雄等主题,如 2021 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19


年全国卷二《青年学生当事人》,2019 年天津卷《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出处: 语出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是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后为纪念遇害的学生,控
诉当局政府,鼓励有志青年愤然前行而作的散文。

示例: 对着兄弟子侄未能瞑目的头颅,颜真卿满腔悲愤,含泪书就《祭侄文稿》;面对残暴
的政府,鲁迅以笔明志,为有志之士吹响战斗的号角。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
仍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无畏的斗士。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鲁迅

适用主题: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改变自己等主题,如 2021 年新高考卷二《漫画谈对人生


的看法》,2020 年全国卷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出处: 语出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毛笔之类》。意思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看
到别人的缺点,忽视自己的不足。

示例: 古人有云:“律己宜带秋风,处世须带春风。”它劝诫人们对人要宽,对己要严;不
计较他人,不放纵自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豁达。 一个人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不能
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找别人的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和问题,切不能忽视自
身的不足。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大不同:

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鲁迅

适用主题: 勇于打破现状,科技创新等主题,如 2021 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0 年


上海卷《个体与进程》。

出处: 语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

示例: 工业大革命时,人们不满足于仅用手工劳作,才去发明机器;人们不满足于仅在地上
行走,才去研制飞机;人们不满足于仅用煤作能源,才去探索电力的奥秘……万事万物都是
发展变化的,历史的脚步亦从未停止。所以,在任何时代,都需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勇
气。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鲁迅

适用主题: 沉默思索的价值、语言的局限性、语言与思想的关系等主题,如 2018 年江苏卷


《语言》。

出处: 原句出自鲁迅先生的《野草》。鲁迅表达的是对现实极度苦闷,但仍未幻灭对理想的
追求,感到孤独、彷徨。

示例: 鲁迅曾写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当沉
默思考的时候,思维活跃,灵魂沸腾,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见解,会有一种掌控世界的满
足感。可当开口说话时,却恐于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些没
什么意义的空话,自然就觉得空虚。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

适用主题: 关于拼搏进步、对现状的更高追求、科技的不断革新等立意,如 2121 年全国甲


卷《可为与有为》,2021 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与自身发展》。

出处: 语出鲁迅《不满》。

示例: 2008 年,张桂梅不满于大山女孩被迫辍学的困境,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12 年来,已有 1800 多名大山女孩在这里考上了大学,华坪女高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多年来,张桂梅与病魔斗争,坚守岗位,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毛相林不满于村
庄闭塞穷困,带领村民,历时 7 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达 8 公里的“天路”。鲁迅说,不满是
向上的车轮。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自满的品格,它将载我们继续前进。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适用主题: 勇敢面对现实、青年的社会责任、青年担当、中国崛起等主题,如 2021 年全国


甲卷《可为与有为》,2019 年全国卷二《青年学生当事人》。

出处: 出自鲁迅《论睁了眼看》。

示例: 时代的变革浩浩荡荡。作为新一代建设国家的力量,我们身上肩负着推动变革的责任。
我们理应正视这份责任,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

释义: 在高歌和对美好的追逐中感到孤独;在思想中居于高位,却发现底层人因为愚昧才处
于深渊;一切肉眼可见的人和事都只是表象,看不到本质约等于什么都没有;在无法寄托希
望于任何人事的绝望中,唯有自我拯救才能逃出生天。

适用主题: 信仰与信念、永葆内心的希望、处世态度等。

运用: 希望似乎是一种十分渺茫的东西,它看似毫无实际作用,但实际上,心存希望,才能
有从失望与绝望中脱离开来并且重拾勇气的决心。 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常说:“要在绝望
之山上开采希望之石。”在创业之初,新东方的教师只能挤在街头一个窄小的办公室,学员
更是少得可怜。但俞敏洪从未放弃,他心中时常怀着渺小的希望,这成为了支撑他走下去的
信仰,也最终造就了他的成功。诚然,希望看似无用,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心中始终怀有一
份热切的希望,才成就了新东方,也成就了俞敏洪。 张海迪于轮椅上学会二十六门外语,霍
金在病重的情况下写出了《时间简史》、史铁生在轮椅上书写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命犹如
夕阳般趋于消亡,但仍然满怀生活的希望,最终散发出了旭日的灿烂光辉。 人生短暂,如果
不能怀揣着一颗希望的种子前行,那生命终将暗淡无光。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

适用主题: 人生的道路、敢于破旧立新、勇于开拓等主题,如 2021 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


为》,2020 年上海卷《个体与进程》。

出处: 语出鲁迅《生命的路》。

示例: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脚下的路需要开辟,眼前的生活也是一样,
本来并没有美好的生活,披荆斩棘地破除困难,才能争取生命的希望。好日子不是凭空出现
的,和平的年代背后是血和泪的付出,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无数日夜的努力才能换取,以前从
没有天降的馅饼,以后也绝对不会出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