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CH21 光合作用

基本方程式: CO2 + H2O 光 葉綠素  葡萄糖(澱粉) + O2


A. 證明光合作用有發生
 脫澱粉 --- 方法:把植物於在黑暗中一天
(∵黑暗中澱粉(儲)轉化為蔗糖(運)經韌皮部運走,再轉化為 萄糖(用)以進行呼吸作用)
目的:確保在實驗中測試到的澱粉,是於實驗期間產生的
 碘液試驗:
放入沸水中煮 1min  把葉細胞殺死
放入熱酒精  除去葉綠素
放入熱水中  使葉變軟
加碘液  測試有否澱粉
(藍黑色 棕色)

 檢驗光合作用中 產生的氧
碳酸氫鈉溶液:放 CO2
測試 O2:餘燼的木條  重燃

B. 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 脫澱粉  實驗裝置 + 對照裝置

葉綠素 光 CO2

C. 葉綠體適應進行光合作用的特徵
構造 對光合作用的適應
含有催化碳固定/卡爾文循環的酶
基質
暫時儲存澱粉粒(光合作用生成物)
基粒 提供很大的表面積
以容納更多葉綠素
(類囊體堆疊而成)
(可吸收光能,推動光反應)
基粒互相連接 有效地運送光合作用生成物

D. 光合作用的過程 (光化學反應(在類囊體發生,酶) +碳固定(在基質發生,光))


光化學反應:光吸收 ATP 的產生 水的光解
1. 光吸收:葉綠素吸收光能 釋出高能量電子
電子經電子傳遞鏈傳遞,逐步釋出能

2. ATP 的產生 / 光磷酸化:
利用電子釋出的能量,磷酸鹽基+ADP 合成
ATP
/ 透過光磷酸化產生 ATP ATP 儲存化學能
3. 水的光解:
利用電子釋出的能量,水分子分裂成氫和
氧。
NADP 接受氫,形成 NADPH。
(產生副產品 O2,∴O2 來自 H2O)
碳固定(卡爾文循環):二氧化碳固定 
三碳化合物還原  二氧化碳受體再生
1. 二氧化碳固定:
CO2 + 五碳化合物 (酶) 2 三碳化合物
2. 三碳化合物還原:
利用 ATP 提供能量 + NADPH 提供氫

三碳化合物還原成丙糖磷酸 
2 丙糖磷酸結合 葡萄糖
3. 二氧化碳受體再生:
利用 ATP 提供能量  部分丙糖磷酸
 再生成五碳化合物(二氧化碳受體)
(以上反應便能循環進行)

NADPH:提供氫,還原三碳化合物成丙糖磷酸 ATP:提供能量
E. 光合作用生成物的去向
 初級生成物:丙糖磷酸 可合成為
a. 葡萄糖:主要能量來源 b. 澱粉:儲存(∵不溶於水 ∴不影響水勢)
c. 蔗糖:經韌皮部運送 d. 纖維素: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 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可轉化成甘油、脂肪酸  形成脂質 (製造細胞膜、食物儲備)
 光合作用的中間生成物 + 硝酸鹽(無機離子)氨基酸(製造細胞膜、生長和修補、酶的合成)
F. 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
1. 光強度↑(X 綠色光) 光合作用率↑
(∵能量↑)

最適光強度 2. 飽和點:光合作用率維持不變
(∵速率正受其他因素限制 e.g.温度)

1. 二氧化碳濃度↑光合作用率↑(∵有更多受質)

2. 如果二氧化碳濃度上升,
光合作用會在較高的速率才出現飽和

(p.s.温度↑光合作用率↑ ∵由酶催化)
G. 實驗題
 生長 / 有淨氧產生:光合作用率較呼吸作用率高。
 氫氧化鈉 / 鹼石灰:吸 CO2 碳酸氫鈉:放 / 平衡 CO2
 碳酸氫鹽指示劑(紫紅紅黃) / 石灰水(透明乳白) :測試 CO2
 光合作用率 = 每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氧 / 澱粉的體積

1. 結果:水面下降 (∵光合作用率 > 呼吸作用率  淨 O2↑+ CO2


不變  針筒內氣壓↑)
2. 改為測試呼吸作用率:
a. 黑房中進行  x 進行光合作用
b. X 碳酸氫鈉 改用 氫氧化鈉 / 鹼石灰
c. 泥土包膠袋 x 泥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影響結果
3. 不同温度水浴下重複實驗時要注意  a.給時間讓光合作用率穩定
b. 讓針筒內温度 = 水浴温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