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从题目检索讯息

从题目可以预测哪些讯息?
概念
始 得 西山 宴 游 记
时间 体悟 地点 活动 活动 文体
感受 作为 作为

游记:记叙抒情为主

人 事 时 地 物
柳宗元 登山 元和四年 永州西山 景物
友徒 9月28日

主轴是:登山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耻辱=带罪 忧惧不安

柳宗元的处境和心情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闲暇时 慢慢地走 漫无目的

外在行为是无拘无束地游览,其实心情是惴栗不安

解决办法:游山玩水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
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动作紧凑,行程快速,单调,反复,最后随性而至,兴尽而归

如何游:到、倾壶、醉、卧、梦、觉、起、归

动作:心不在焉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曾经
游山玩水的结果:未始知

重点摘录:

原因:恒惴栗
解决方法:游山玩水
如何游:到、倾壶、醉、卧、梦、觉、起、归
结果:未始知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始指异之。
才 时间和地点:九月二十八日;法华西亭

发现:西山怪特

沿着 砍 茂密的草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
高而止。

如何游:过、缘、斫、焚、穷
放任自适地坐下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

手脚并用,登上西山 卧席

发现:西山的怪特

如何游:过、缘、斫、焚、穷、攀援、箕踞
隆起 深陷 小土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聚集、收缩

西山的高耸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从西山望出去的视野:辽阔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西山的奇特与众不同,出类拔萃
天地之气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

西山的广大久远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宴游情形:陶醉忘怀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宴游结果:欲留不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安定,形体了无拘束,
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宴游心情:心凝形释。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从前 曾经 开始

宴游体悟:始得
• 西山的高耸
• 西山的视野辽阔
• 西山的出类拔萃
• 西山的广大久远
• 宴游的情形:陶醉忘怀
• 宴游心情:心凝形释
• 宴游结果:欲留不归
• 宴游体悟:始得
比较异同
登临西山前与登临西山之后,作者的游览有什么不同?

登临西山之前:幽泉怪石
游览的对象和目标不同
登临西山之后:怪特西山

登临西山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走马看花 游览的难易度
登临西山后: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 不同
过程艰辛
登临西山前: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路途遥远而不艰辛

登临西山后: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披荆斩棘,过程艰辛

游览过程不一样
选择的 价值观 追求的
时间 态度
角度 审美观 目标
登临西山前 单一角度 消极 追随众人 到处找寻
登临西山后 多元角度 积极 独立开阔 锁定方向

宴饮的不同
前: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壶– 借酒麻醉,麻痹自己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觞– 陶醉自然忘怀自己
宴游的结果
前:觉而起,起而归

不留恋
后: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不欲归

宴游心情
前:恒惴栗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为何之前会“恒惴栗”呢?

登临西山前:幽泉怪石

过程:跟随众人,路途遥远而不苦

结果:迷失自我

依循传统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始得的关键是什么?
攀登西山的过程

登临西山:寻找怪特西山

过程:披荆斩棘,高而艰辛

结果:摆脱盲从,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标 追求 游览 价值观
时间 态度
景物 状态 过程 审美观

登临
幽泉 到处 远而 追随
西山 消极
怪石 寻找 不苦 众人

登临
锁定 高而 独立
西山 怪特 积极
方向 艰辛 开创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西山的特立? 不是正面写西
山特出,是从
为什么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西山? 四周的山

景物 视角 特点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远望 宽阔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俯视 高大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环视 深远

格局之高、心胸之宽阔、视野之深远

游了西山,有所领悟,这才是突破困境的开始
西山之“特出”到底特别在哪里?

作者自己人格、抱负之投射
高格局看待周遭的事物

究竟游历西山后,作者“始得”的是什么?

视野 态度 过程 欣赏 感受 结果
填充
西山的特点是高峻、邈miǎo远、怪特。作者柳
宗元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西山的高峻,
如写登上西山向下鸟瞰和向远处眺望,通过所
看到的尺寸千里和天地自然的契合神会。
文中两次写由游而醉。第一次写往日游览,因
生活单调,内心苦闷抑郁而醉;第二次则是西
山之游,作者因心中从未有过的快感而醉。一
次是“愁而醉”,一次是“喜而醉”,前后比
照,更突出了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2. 为什么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因为以前的游山玩水,只能说到过有山水的美景的地方,只是
逃避现实,而未曾领略过万物自然为一的逍遥境界,未曾得到
真正的逍遥游之乐,所以他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3.写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西山的“怪特”之处。
角度 西山的“怪特”之处
远望 西山高耸独立,有别于其他的小山丘。
俯视 西山邻近各州的土地,地势高低起伏,有的深邃,
有的低洼,有的像蚁冢(垤),有的像虫穴。
环视 青山白云萦绕缠绕,与天相接。
4.作者游西山前和登西山后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作者游西山之前,心情忧惧不安,满怀贬谪失意的悲苦。他登西
山远望之后,感悟万物为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从残酷现实的束
缚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心境平静。
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
b)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
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
6.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作者由偶识西山的欣喜写到了西山的怪特,在对西山的描写中融
入了自己的情志,借被遗弃于荒山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孤
寂,借西山的高峻挺拔、气象阔大,暗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尚人格和傲世情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