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唐詩三首:山居秋暝、月下獨酌、登樓(原文及問題)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體裁:五言律詩

主旨:
描寫山間秋夜雨後的景色,流露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並抒發自己厭倦官場,
樂意歸隱的高潔情懷。

結構大意:
首聯點出地點、時間;
頷聯純寫景物;
頸聯加入人的活動;
尾聯抒發作者的感觸

層次大意:
第一層次:
寫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清新,景色美妙。「空
山」二字,更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

第二層次:
描寫山中景色和人們的活動。明月照耀松林,山泉流淌石上,洗衣的姑娘和
捕魚的人們滿懷喜悅地回家。

第三層次:
引《楚辭‧招隱士》之典,反其意而用之,表達對山林生活的留戀之情。
修辭:
試找出以下修辭:(5 分)
1. 對偶:

2. 倒裝:

3. 映襯:

4. 摹寫:

5. 借代、用典:

問答:

6. 詩中如何見「動靜結合,善用反襯」?試以首聯、頷聯、頸聯釋之。(6 分)

7. 詩中抽寫景物層次分明,試從距離、方向釋之,這寫作方法有何作用?(5
分)

8. 詩中用了何典故?怎麼使用該典?(2 分)

9. 蘇軾曾稱譽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試以「明月松間照, 清泉
石上流」兩句為例,從光暗、構圖、動靜三方面說明此特徵。(6 分)

10. 詩中何句為倒裝句?並試說明其效果。(2 分)

11. 本詩首兩句如何呼應詩題?(3 分)
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體裁:五言古詩

主旨:
記述月下行樂,邀月和影共飲,既歌且舞,抒發孤獨鬱悶的心情,展現曠達
超脫的人生態度。

結構:
第 1-4 句:月影為伴
第 5-8 句:尋歡作樂
第 9-12 句:歌舞共歡
第 13-14 句:自我開解
修辭:
試找出以下修辭:(4 分)
1. 對偶:

2. 擬人:

3. 雙聲:

4. 疊韻:

問答:

5. 如何見李白及時行樂、曠達超脫的人生觀?(4 分)

6. 此詩結構呼應緊密,試以「花間一壺酒」與「行樂須及春」;「行樂須及春」
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與「永結無情遊」
證之。(6 分)

7. 詩中哪兩處用反襯及效果如何?(4 分)

8. 如何見李白詩風浪漫,想像豐富?(4 分)

9. 本詩中「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兩句中,寄寓了作者甚麼思想與情懷?
試就個人對這首詩的體會,加以說明。(2 分)
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體裁:七言律詩

主旨:
藉登樓遠望,抒發對國家「萬方多難」的傷心之情。詩中表達了對朝廷的信
心,又藉劉後主及諸葛亮典故,諷刺唐代宗治國無方,抒發自己苦無獻身為國之
路的無奈。

結構:
第 1-2 句:交代背景
第 3-4 句:寫景
第 5-6 句:期望
第 7-8 句:抒情
修辭:
試找出以下修辭:(5 分)
1. 對偶:

2. 借喻:

3. 反襯:

4. 用典:

5. 象徵:

問答:

6. 杜甫在《登樓》首聯中,作者交代了什麼背景?(3 分)

7. 杜甫在《登樓》頷聯中,作者登樓遠望看到甚麼?他有甚麼感想?(4 分)

8. 杜甫在《登樓》頸聯中,作者從風景連繫到現實,有甚麼想法和期望?(4 分)

9. 杜甫在《登樓》尾聯中,作者因眼前的景物抒發甚麼感情?(4 分)

10. 首兩聯中寫看到的景色和他的心情怎樣?試說明他把二者結合來寫的作用。
(6 分)

11. 杜甫在《登樓》
「日暮聊為《梁甫吟》」句中寄託了自己的心意,試加以說明。
(4 分)
作者簡介

王維

王維(701—761)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
,從他父親處廉(生
卒年不詳)開始,遷居到蒲(今山西永濟縣),遂為河東人。年青時有才名,曾
任太樂丞,後貶官濟州。曾在淇上、嵩山一帶隱居,開元二十二年(734)
,任右
拾遺。曾出使涼州。天寶年間,在終南山和輞川閒居。安史之亂後,篤志奉佛。
官至尚書右丞。他在繪畫、音樂、詩歌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山水田園詩的成就
尤其突出。

王維的詩善寫靜中之趣,五言尤勝。性既好佛,又工繪畫,所以他的詩亦兼
具禪理和畫意。蘇軾曾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其籍貫異説紛紜,或曰隴西,或曰山東,或曰
蜀人。另一種說法是其父李客(生卒及生平事蹟不詳)從中原流徙至中亞西域的
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四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
四川省江油市)。少穎慧,有逸才,十歲通詩書。喜任俠,輕財重施。或訪道四
方,以鍊丹求仙爲事。天寶初年,入會稽,與道士吳筠(?-778)友善。筠被召
入京,李白也隨著到了長安。賀知章(659-744)讀了他的詩,歎為天上謫仙,
薦之於玄宗,召為翰林供奉。二年餘,求放還山。

天寶十四載(755)
,安祿山(703-757)反唐,李白轉徙宿松匡廬間,永王璘
(719?-757)爲江淮兵馬都督,辟爲府僚。璘敗,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
還。寶應元年(762),病死在當塗,年六十二。

李白意氣豪邁,好酒任俠,其詩壯浪雄麗,擺落一切。凡神仙游俠奇山異水
名酒美人,無不爲其歌詠之材料。沈德潛(1673-1769)稱其「落想天外,局自變
生,大江無風,濤浪自湧,白雲舒卷,從風變滅。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故杜
甫亦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之句。世稱「詩仙」,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後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 青年
時科舉不第,曾在長安困守十年。安史之亂中他和人民一起流亡,曾 被安祿山
軍俘至長安。逃出後任肅宗朝左拾遺,不久貶官華州。後辭官經 秦州同谷入蜀,
在成都營建草堂,獲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晚年在夔州 旅居二年,五十七歲
時出川,在岳陽一帶漂泊,最後病死在湘水上。

自來論詩者,對杜甫評價甚高。元稹謂:
「上薄風騷,下該沈宋, 言奪蘇李,
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 勢,而兼人人之所獨
專,詩人 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杜甫身經喪亂,尤多記事之作。《新唐書》稱其:「善陳時事,律 切精深,
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杜甫天才與學力並擅,性情真摯,才力雄厚,各體
皆工,古體詩縱橫變化,波瀾宏闊。律詩亦復聲 情頓挫,格律精嚴。晚年所作
小詩,別饒風趣,開宋人絕句之先。他小李白十一歲,詩與李白齊名,後世尊為
「詩聖」,著有《杜工部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