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單元 7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杜甫《恨別》
評分參考

學習重點:
一、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 ── 互文、用典
三、分析詩歌的主旨
四、分析詩歌的篇章結構
五、賞析詩歌的風格和意境
六、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掌握近體詩的格律 ── 平仄
八、掌握近體詩的體制

閱讀焦點

《恨別》是杜甫於上元元年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當時作者距離洛陽有四千餘里,
而安史之亂發生,昔日叛軍佔領中原也有五六年的時間。詩人背井離鄉,飄泊在外,生
活流離,故十分渴望國家復興,能讓他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作品抒發了詩人流落異鄉
的感慨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情真語摯,沉
鬱頓挫。詩人把個人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寫,境界開闊,言近旨遠。單元 7 講
讀《登樓》是杜甫於唐代宗廣德二年,即安史之亂平定的第二年所作的詩。杜甫當時客
居蜀地,唐經安史之亂後,國勢由盛轉衰,地方上藩鎮割據,而代宗又寵信宦官,加上
吐蕃連番入侵,可謂內外交困。杜甫在詩中即景抒情,把自然景物、國家災難和個人情
思融為一體,境界壯闊,感慨深遠。

篇章語譯

我離開洛陽已經有四千里,胡兵長久地驅馳侵擾中原已有五六年。
草木由盛變衰,我來到劍閣之外,戰事隔絕了我和故鄉的聯繫,我只能於錦江之邊老
去。
我思念家鄉,在清冷的月夜下踱步,因思念無法入睡,通宵佇立,憶及胞弟,於白晝
卧看行雲,倦極而眠。
我得知唐軍攻克河陽的消息,司徒準備乘勝追擊敵軍,急於要攻破幽燕。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篇章探究
1. 根據詩歌首聯「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當時的戰況是怎樣的?(2 分)

A 從「四千里」一詞可見叛軍已離開洛城,從「五六年」
A B C D
可見戰事已遠離中原。
B 從「四千里」一詞可見詩人已從四千里外抵達洛城,
○ ○ ● ○
從「五六年」可見戰事已平定五六年。
C 從「長驅」一詞可見叛軍的態度囂張氣焰,從「五六
年」可見戰事已久。
D 從「長驅」一詞詩人已離開家鄉,從「五六年」可見
戰事平定已久。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內容
答案分析:
A 錯誤:首聯指出離開洛城已有四千里之遠的是詩人,不是叛軍,而安史之亂的
叛軍長驅中原直入已經有五六年,故選項 A 錯誤。
B 錯誤:首聯指出詩人離開洛城已有四千里之遠,而不是從四千里外抵達洛城,
安史之亂的叛軍長驅直入已經有五六年了,戰事並不是平定五六年,故
選項 B 錯誤。
C 正確:詩歌首聯指出離開洛城已有四千里之遠,安史之亂的叛軍長驅中原已經
有五六年了,其中「長驅」一詞可見叛軍的態度囂張氣焰,從「五六年」
可見戰事已久,故選項 C 正確。
D 錯誤:詩歌首聯指出詩人離開洛城已有四千里之遠,但「五六年」指的是安史
之亂的叛軍長驅直入已經有五六年了,並非指戰事平定已久,故選項 D
錯誤。

2. 詩歌首聯「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中,以下兩詞點出了詩人撰詩那刻
的怎樣處境?(2 分)
(1) 「四千里」: 離家之遠(1 分)

(2) 「五六年」: 戰亂之久(1 分)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內容
答案分析:
(1) 首聯中的「洛城一別」指作者離開故鄉洛陽,其間輾轉四千里到達蜀地。詩人
從空間方面寫,以「四千里」言距離之遠。
(2) 首聯中的「胡騎長驅」指安史之亂後,叛軍佔領中原已有五六年的時間,此句
從時間着筆,言及戰亂的長久。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2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3. 詩中頷聯的「草木變衰」既指草木凋零,又寫詩人怎樣的心境?(2 分)

A 年華老去 A B C D

B 飄泊憔悴 ○ ● ○ ○

C 志不得展

D 悲哀絕望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分析:
A 錯誤:詩句「草木衰敗行劍外」指的是當時國家的狀況由盛變衰,而詩人因戰
亂來到劍外,並不是指詩人的年華老去,故選項 A 錯誤。
B 正確:詩句「草木衰敗行劍外」與「兵戈阻絕老江邊」相對,兩句亦互有關連,
互為因果。詩人在由盛而衰的環境中來到劍外,因為戰事隔絕了他和故
鄉的聯繫,他只能於錦江之邊老去。詩句中的「草木變衰」除了指草木
凋零後,也寫出了詩人飄泊憔悴的心境,故選項 B 正確。
C 錯誤:詩句未有透露詩人其志不得展的心境,故選項 C 錯誤。
D 錯誤:詩句未有透露詩人悲哀絕望的心境,故選項 D 錯誤。

4. 本詩頸聯「思家步月消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中,「思家」和「憶弟」運用了哪
種修辭手法?(1 分)當中抒發了甚麼情感?(3 分)

 修辭手法: 互 文 (答案須是兩字詞)(1 分)

 情感:二句以互文的手法描寫詩人無論夜或日,皆坐卧不定,其思念之情溢於

言表。(1 分)二句並無直接言及詩人對家人思念之苦,卻通詩人想到家

人「步月」和「看雲」的動作,表現了自己對家鄉和家人的思憶之情。
(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 ──互文
答案分析:
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指在意思相對或相關的文句裏,前後兩句詞語互相呼應,
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使文句更整齊和諧、內容更精煉。
 詩人在頸聯通過行動描寫,曲折地表達了思念家鄉和思念胞弟的感情。詩人以
「思家」、「憶弟」為互文。這兩句詩句有互相補充和呼應的作用,指出了詩人
對家人和弟弟都是朝思暮想,晚上在月夜之下因思念家人無法入眠,白天看雲
思念弟弟倦極而眠,形象化指出了詩人對家人晝夜沒有間斷,可見其思念的深
切。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3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5. 詩歌尾聯「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寫了甚麼內容?又作者抒發了怎樣
的情感?(4 分)
詩歌尾聯寫唐軍報捷的喜訊,司徒準備乘勝追擊敵軍,攻破幽燕。(2 分)詩人以

充滿希望之句作結,情感由悲涼轉為歡快,流露了盼望平亂的急切心情。(2 分)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評分準則:
 能準確指出詩歌尾聯的內容,最高給 2 分;
 能準確理解作者在尾聯抒發了盼望平亂的心情,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準確指出詩歌尾聯的內容,能準確理解作者在尾聯抒發了盼望平亂的心
情,闡述飽滿。
- 中品(2-3 分)
能指出詩歌尾聯的內容,能理解作者在尾聯抒發了盼望平亂的心情,惟說
明不夠確切,闡述一般。
- 下品(0-1 分)
未能指出詩歌尾聯的內容,未能理解作者在尾聯抒發了盼望平亂的心
情,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

6. 試結合詩題「恨別」,寫出本詩的篇章主旨。(6 分)
詩題「恨別」即「恨別離」,詩人在作品中抒發了個人流落他鄉之恨、對家鄉親人

的思念及渴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情懷。(2 分)詩人在首聯交代其因「胡騎長驅

五六年」而「別」,也因之生恨。(1 分)然後,在頷聯道出「恨別」中的「我」

之遭遇(1 分),頸聯則寫對「恨別」中的對方即故鄉與親人的思念(1 分)。最

後於尾聯寫對「別」的急於擺脫,進一步流露詩人對「別」的「恨」。(1 分)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分析詩歌的主旨
評分原則:
 能清楚指出詩題「恨別」與全詩主旨的關係,最高給 2 分;
 能以詩歌內容準確說明詩人「恨別」的原因,最高給 1 分;
 能以詩歌內容準確說明詩人因「恨別」的遭遇,給 2 分;
 能以詩歌內容說明詩人盼望擺脫「恨別」帶來的痛苦,給 1 分。
 定品準則: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4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 上品(5-6 分)
能清楚指出詩題「恨別」與全詩主旨的關係,能以詩歌內容準確說明詩人
「恨別」的原因、「恨別」的遭遇和盼望擺脫「恨別」帶來的痛苦,闡述
飽滿。
- 中品(3-4 分)
能指出詩題「恨別」與全詩主旨的關係,能以詩歌內容說明詩人「恨別」
的原因、「恨別」的遭遇和盼望擺脫「恨別」帶來的痛苦,惟說明不夠確
切,闡述一般。
- 下品(0-2 分)
未能指出詩題「恨別」與全詩主旨的關係,未能以詩歌內容說明詩人「恨
別」的原因、
「恨別」的遭遇和盼望擺脫「恨別」帶來的痛苦,闡述粗疏、
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
錯不加扣。)

7. 《恨別》頷聯「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於全詩的結構起了甚麼作用?
(1 分)試結合本詩加以分析。(4 分)

(1) 作用:(1 分)

A 點明題旨 A B C D

B 與下文互相比照 ○ ○ ○ ●

C 總結全文

D 承上啟下

(2) 說明:前句的「草木變衰」出自宋玉《九辯》的「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詩人以此暗示自己滯留蜀地已久,飄泊憔悴,此句上承首聯「長驅五六

年」句相呼應。(2 分)後句「兵戈阻絕」點出詩人與家人聯繫隔絕的

境況,「老江邊」寫其孤苦無依,此句下啓頸聯的「思家」、「憶弟」。

(2 分)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篇章結構
(1)
答案分析:
 承上啓下就是承接上文,使上文不至於顯得倉促收句,又能引出下文,為下文
作鋪墊,使下文的內容不至於顯得突兀或格格不入。
(2)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5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評分原則:
 能清楚指出詩人以頷聯的前句暗示自己滯留已久,飄泊憔悴,上承首聯「長驅
五六年」,最高給 2 分;
 能清楚指出後句點出詩人與家人聯繫隔絕的境況,下啟頸聯的「思家」、「憶
弟」,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清楚指出詩人以頷聯的前句上承首聯「長驅五六年」,能清楚指出後句
下啟頸聯的「思家」、「憶弟」,闡述飽滿。
- 中品(2-3 分)
能指出詩人以頷聯的前句上承首聯「長驅五六年」,能指出後句下啟頸聯
的「思家」、「憶弟」,惟說明不夠確切,闡述一般。
- 下品(0-1 分)
未能指出詩人以頷聯的前句上承首聯「長驅五六年」,未能指出後句下啟
頸聯的「思家」、「憶弟」,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

8. 杜甫詩作「用字精煉,辭淺情深」
,試以本詩尾聯「急」字為例,略加說明。
(4 分)

杜甫在詩歌尾聯從前句憶念家人的  筆鋒一轉,記寫令人高興的消息是
司徒已攻克河陽,正乘勝追擊敵人,急於  。詩人以一個「急」既充分表達
了他的迫切期望,深切期望  ,又反映了詩人急欲盼望叛亂能趕快平息的焦
急心情,表現了他  。

 沉鬱憂傷(1 分)

 要拿下幽燕(1 分)

 唐軍能盡快破幽燕(1.5 分)

 憂國傷時的愛國情懷(1.5 分)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風格
評分原則:
 能清楚闡述「急」字如何表現杜甫詩作用字精煉的特點,最高給 2 分;
 能清楚闡述「急」字如何體現杜甫詩作辭淺情深的風格,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清楚闡述杜甫以「急」字如何表現杜甫詩作用字精煉的特點和體現辭淺
情深的風格,闡述飽滿。
- 中品(2-3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6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能闡述「急」字如何表現杜甫詩作用字精煉的特點和體現辭淺情深的風
格,闡述一般。
- 下品(0-1 分)
未能闡述「急」字如何表現杜甫詩作用字精煉的特點和體現辭淺情深的風
格,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

9. 清人沈德潛對於《恨別》的頸聯有此評價: 「若說如何思,如何憶,情事易盡。『步
月』、『看雲』,有不言神傷之妙。」試說明杜甫如何以「步月」、「看雲」來表達詩
人之神傷。
(5 分)(字數不得多於 75,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詩 人 以 具 體 生 動 的 手 法 , 寫 出 思 家 15

憶 弟 的 衷 情 。 二 句 以 互 文 的 手 法 , 30

描 寫 詩 人 與 弟 弟 無 論 日 或 夜 , 皆 坐 45

卧 不 定 , 相 思 之 情 溢 於 言 表 。 詩 人 60

以 動 作 道 出 其 思 鄉 之 情 。 75

(74 字)(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賞析詩歌的意境和風格
評分原則:
 答案不得多於 75 字,多出的文字毋須評閱;如答案附有標題,亦須計算字數;
 能明確指出詩人以動作來表達其思家憶弟之衷情,最高給 2 分;
 能準確分析詩人是以互文的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和鄉人的思念,最高給 3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5 分)
能明確指出詩人以動作來表達其思家憶弟之衷情,能準確分析詩人是以
互文的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和鄉人的思念,闡述飽滿。
- 中品(3-4 分)
能指出詩人以動作來表達其思家憶弟之衷情,能分析詩人是以互文的手
法表達自己對家鄉和鄉人的思念,闡述一般。
- 下品(0-2 分)
未能指出詩人以動作來表達其思家憶弟之衷情,未能分析詩人是以互文
的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和鄉人的思念,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7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比較閱讀

10. 單元 7 講讀《登樓》和本詩《恨別》同是杜甫的詩作,試根據兩詩內容,回答以下
問題。
(1) 兩詩對國家之亂有何看法?何以見得?(5 分)

杜甫在兩詩中同樣表達了渴望國家戰亂平息的願望。(1 分),詩人在《登樓》

的首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表達了對國家多災多難感到憂心,

又以「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一句抒發對大唐國祚持續久遠,吐

蕃也不會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的願望。(2 分)詩人在《恨別》以「兵戈阻

絕老江邊」表達自己因戰亂而飄泊異鄉的無奈悲涼,又以尾聯「聞道河陽近乘

勝,司徒急為破幽燕」表達了急切盼望戰亂能盡快平息。(2 分)

考核能力:比較
學習重點: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評分原則:
 能準確指出《登樓》和《恨別》同樣表現詩人渴望戰亂盡快平息的願望,給 1
分;
 能準確引用詩句說明《登樓》表現了詩人期望大唐國祚長久,而吐蕃再也不要
前來侵擾,最高給 2 分;
 能準確引用詩句說明《恨別》表現了詩人飄泊異鄉的無奈悲涼和急切盼望戰亂
能盡快平息,最高給 2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準確指出《登樓》和《恨別》同樣表現詩人渴望戰亂盡快平息的願望,
能準確引用詩句說明《登樓》和《恨別》表現了詩人對國家之亂的看法,
闡述飽滿。
- 中品(2-3 分)
能指出《登樓》和《恨別》同樣表現詩人渴望戰亂盡快平息的願望,能引
用詩句說明《登樓》和《恨別》表現了詩人對國家之亂的看法,惟闡述不
夠確切。
- 下品(0-1 分)
未能指出《登樓》和《恨別》同樣表現詩人渴望戰亂盡快平息的願望,未
能引用詩句說明《登樓》和《恨別》表現了詩人對國家之亂的看法,闡述
粗疏、膚淺。
(考生需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重
錯不加扣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8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2) 杜甫常以個人遭遇結合國家命運抒發情感,試以《登樓》和《恨別》內容加以
說明。
(5 分)

《登樓》一詩從詩人登樓觸景生情寫起,因戰亂而作客異鄉的遭遇聯想

到 國家的多災多難(0.5 分) ,藉以抒發表達對唐代國祚長久,吐蕃 不

要來侵擾的願望(1 分),再以蜀漢後主及諸葛亮兩個典故,抒發 自己報國

無路的感情(1 分) 。《恨別》一詩從個人離開洛陽已五、六年寫起,從而指

出國家因 叛軍侵擾(0.5 分 的國家命運,然後抒發了 對家人和胞弟的

深切思念的情感(1 分) ,詩末表達了詩人強烈盼望唐軍能 「破幽燕」的

愛國情懷(1 分) 。

考核能力:綜合
學習重點:賞析不同詩歌的風格
評分原則:
 能清楚指出《登樓》以自身作客異鄉的遭遇聯想到國家的多災多難,藉以抒發
表達對唐代國祚長久,吐蕃不要來侵擾的願望,並表達自己報國無路的感慨,
最高給 2.5 分;
 能清楚指出《恨別》從個人離開洛陽寫起,從而指出國家因叛軍侵擾的國家命
運,抒發對家人和胞弟的深切思念,詩末表達了詩人強烈盼望唐軍能「破幽燕」
的愛國情懷。
 定品準則:
- 上品(5 分)
能結合《登樓》和《恨別》內容,具體闡述杜甫的詩作常以個人遭遇結合
國家命運,流露憂國之情,闡述飽滿。
- 中品(3-4 分)
能結合《登樓》和《恨別》內容,闡述杜甫的詩作常以個人遭遇結合國家
命運,流露憂國之情,惟闡述不夠確切。
- 下品(0-2 分)
未能結合《登樓》和《恨別》內容,闡述杜甫的詩作常以個人遭遇結合國
家命運,流露憂國之情,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需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9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11. 根據單元 7 講讀《登樓》及本詩,回答以下問題。
(1) 《登樓》「日暮聊為《梁甫吟》」一句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2 分)

A 借喻 A B C D

B 用典 ○ ● ○ ○

C 雙聲

D 誇張

(2) 試從《恨別》中,找出一句使用以上修辭手法的詩句,並說明其效果。(4 分)

 句子: 草木變衰行劍外(1 分)

 效果:此句化用了宋玉《九辯》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典故,以此描

述詩人在劍外看到蕭瑟荒涼的秋景,草木都荒蕪搖落,一片衰敗,強

調了環境的蕭瑟蒼涼,(1 分)襯托出詩人漂泊無處停歇的無奈心境

(1 分),突出了戰亂帶來詩人長期漂泊、無家可歸、飄零冷落的淒

然境況(1 分)。

考核能力:分析
學習重點: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 ── 用典
(1)
答案分析:
 用典是指引用古書裏的故事或有來歷、有出處的詞語,來說理和表達思想感情
的修辭手法。
(2)
評分原則:
 能清楚指出「草木變衰行劍外」一句同樣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技巧,給 1 分;
 能具體說明引用宋玉《九辯》的典故強調環境的蕭瑟蒼涼,給 1 分;
 能具體說明以此襯托他漂泊無處停歇的無奈心境,給 1 分;
 能具體說明以此突出詩人長期漂泊、無家可歸、飄零冷落的淒然境況,給 1 分。
 定品準則:
- 上品(4 分)
能清楚指出一句同樣運用「用典」的句子,能具體說明引用此典故強調蕭
瑟的環境、襯托詩人無奈心境和突出其淒然境況,闡述飽滿。
- 中品(2-3 分)
能指出一句同樣運用「用典」的句子,能說明引用此典故強調蕭瑟的環境、
襯托詩人無奈心境和突出其淒然境況,闡述一般。
- 下品(0-1 分)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0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未能指出一句同樣運用「用典」的句子,未能說明引用此典故強調蕭瑟的
環境、襯托詩人無奈心境和突出其淒然境況,闡述粗疏、膚淺。
(考生須緊扣以上原則作答;文句語法不通最多扣 0.5 分;每個錯別字扣 0.5 分,
重錯不加扣。)

古漢語知識

12. 試分辨杜甫《八陣圖》中各字的平仄(粵語)
,在字的下面標注着重號。
(代表平,
代表仄)。(10 分)

(1)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 , 。

(2)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 。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掌握近體詩格律 ── 平仄
答案分析:(10 分,每個字 0.5 分)
平仄,就是把古漢語聲調的「平」、「上」、「去」、「入」四聲分為兩個類別:「平」
就是平聲;「仄」則包括上、去、入三聲。它們都代表漢語語音高低抑揚的變化。
漢語的聲調隨着時代有所演變,以現代的粵語為例,平、上、去、入四聲已演化
為九聲;其中,入聲字是韻母以 p、t、k 收尾的音節。一般而言,粵語中念陰平聲
和陽平聲的字都屬於古代的平聲字,其餘的都屬仄聲字。

12. 近體詩中的絕詩和律詩在體制上方面有甚麼不同?試把答案填寫在橫線上。
(10 分)

絕詩 律詩

句式 同樣都可分為 五言(1 分)或 七言(1 分)

句數  四句(1 分)一首  八句(1 分)一首,排律可不限

沒有分章法 律詩共分四聯,分稱 首聯(1 分)、 頷


章法結構 聯(1 分)、 頸聯(1 分)和 尾聯(1
分)。

可不對仗 四聯中, 頷聯(1 分)和 頸聯(1 分)


對仗
必須對仗。

考核能力:理解
學習重點:掌握近體詩的體制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1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文言文閱讀基礎工作紙 配合單元 7 使用
答案分析:(10 分,每項 1 分)
近體詩可分為絕詩和律詩(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或排律),各又分為五言和七
語兩種。律詩和絕句均要求押韻,一韻到底。律詩一般押平聲韻,有首句入與不入
韻兩種。律詩規定同聯上下的字(特別是偶數字)平仄相(對);前聯下句與後聯
上句偶數字仄相同,兩句平仄屬同一類型(黏)。律詩非常講究格律,其中頷聯和
頸聯必須對仗。對仗的要求包括平仄相對、語法結構相同。

評估學習重點佔分比例表
評估學習重點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1. 賞析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
1、2、3、5 10/69 (14%) /10
思想感情
2. 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 ── 互
4、11 10/69 (14%) /10
文、用典
3. 分析詩歌的主旨 6 6/69 (9%) /6
4. 分析詩歌的篇章結構 7 4/69 (6%) /4
5. 賞析詩歌的風格和意境 8、9、10(2) 14/69 (21%) /14
6. 比較作者的思想感情 10(1) 5/69 (8%) /5
7. 掌握近體詩的格律 ── 平
12 10/69 (14%) /10

8. 掌握近體詩的體制 13 10/81 (14%) /10
總分: /69

考核能力佔分比例表
考核能力 題號 佔分比例 得分
理解 1、2、3、5 10/69 (14%) /10
分析 4、6、7、8、9、11 29/69 (42%) /29
綜合 10(2) 5/69 (7%) /5
比較 10(1) 5/69 (7%) /5
古漢語知識 12、13 20/81 (30%) /20
總分: /69

《新高中中國語文新編》
(第二版) 第 12 頁,共 12 頁 © 2015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