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Chapter 13

Personality 性格
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內向-外向
Personality Theories: An Overview 人格理論:概述
system of concepts, assumptions 假設, ideas 思想, and principles 原則 proposed to
explain personality
Trait theories 特質:哪些特徵構成個性
Psychodynamic theories 心理動力學:focus on the inner workings of personality,
especially internal conflicts and struggles
Behavioristic and social learning theories 行為主義與社會學習理論:外部環境和調
節與學習的影響
Humanistic theorie 人文理論:focus on private,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growth
The Trait Approach 特質方法
Factor analysis 因素分析:將特質濃縮成 16 個因素
The Big Five Factors:opennes 開放性 conscientiousness 盡責性 extroversion 外向性
agreeableness 友善性 neuroticism 神經質
Assessment of Personality 人格評估
Personality inventories 性格量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能有效區分心理異常與正常,無法精確區分各
種心理疾病
Psychoanalysis 心理分析
Actions and thoughts are driven by unconscious motives and conflicts 衝突驅動.

Iceberg: Structure of Personality


Sea level: level of awareness 認識水準
1
1. ID 本我:basic biological impulses,按照快樂原則運作,這需要立即滿足
2. EGO 自我:根據現實原則運行的個性決策部分,負責行動,任務是調解本我
和超我還有現實之間
3. Superego 超我:判斷行為對錯,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表準內化的產物,代表個
人良知和自我理想道德
Level of Awareness 意識水平
1. consciousness:包括在特定時間點所知道的一切
2. preconscious:包含在意識表面之下,容易檢索
3. unconscious:包含的思想、記憶和慾望,它們低於意識的表面,但卻對行為產生
很大影響
Defense Mechanisms 防禦機制
the battle between id, ego and superego would create anxiety.克服焦慮的努力被稱
為防禦機制
1. Repression 潛抑:最重要的的防衛機制,衝動或記憶被排除在意識外,無法接
受的記憶都被潛抑,例如很有趣,我一度記不起她的電話號碼!
2. Regression 回歸:面對焦慮時,它允許他退到更幼稚的心理性階段,例如我哭了
很多,把自己鎖在我的房間裡,在那裡我不停地大叫
3. Projection 投射:將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動機歸於他人,包括不願意承認的負向
特質,例如我告訴幾個朋友,她可能很孤獨和沮喪
4. Displacement 替代:將無法滿足的動機藉由另一種管道抒發
5. Reaction formation 反向作用:藉由表現出相反動機的行為,掩蓋原先動機,
例如不想要孩子的母親,過度溺愛和保護,藉由對孩子保證自己的愛或自己
是好母親,例如我很高興分手,並談到我是多麼享受我新發現的自由
6. Rationalization 合理化:製造虛假但看似合理的藉口來證明不可接受的行為是
正當的,例如我們遲早會分手的,所以沒有她我會更好
7. Identification 認同:通過與某個人或群體形成虛構或真正的聯盟來增強自尊
8. Intellectualization 理性化:以理智方式處力壓力情境,從該情境中抽離
9. Suppression 壓抑:是受到自我控制的歷程,跟 repression 不同,控制衝動和慾
望,將痛苦回憶暫時擱置一旁
Psychosexual Stages 性心理階段
如果兒童被剝奪滿足衝動的的機會,或過於沉溺與滿足衝動,可能 Fixation 固著
於那一階段
1. Oral stage 口腔期:生命的第一年,嬰兒的快樂來自於對口腔的刺激,口腔人
格者不信任他人,容易感到憂鬱
2. Anal stage 肛門期:生命的第二年,藉由排放排泄物得到滿足,肛門性格者僵
化,過度重視控制財產和清潔
3. Phallic stage 性器期:性興趣的增加,導致孩子被異性的父母從身體上吸引,
成人性格特徵虛榮、忌妒、敏感驕傲和自戀
2
Oedipal conflict 戀母情結
在 phallic 性器期階段的男孩發展無意識的慾望他們的母親和嫉妒和仇恨他們的
父親
Electra Conflict :
Girl loves her father and competes with her mother
Carl Jung theories
人類的心理由三部分組成
1. Ego 自我:人格的有意識部分
2. Personal unconscious 個人潛意識: Freud’s unconscious, which is mental
storehouse 倉庫 for a single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feelings, and memories
3.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體潛意識:所有人類共用的潛意識想法和圖像的心理
倉庫
Anima:代表女性原則的原型
Animus:代表男性原則的原型
Projective test 投射測驗
提出模糊的刺激,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反應,投射出自身性格
Psychoanalysis 心理分析結論
優點
1. 潛意識的力量會影響行為(例如汽車評估研究)
2. 內部衝突確實引起了焦慮
3. 兒童早期經歷確實會影響成年後的行為
4. 人們確實使用防禦機制
缺點
1. 過分強調性愛
2. 可測試性差
3. 缺乏足夠的證據
Behavioristic and social learningb approach 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方法
Social learning theory:強調人格特質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1. 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ies of Bandura:強調認知、行為和環境之間的互惠關係
Reciprocal determinism (相互決定論):行為的外在因素(獎賞或懲罰)和內在因
素(信念和想法與期待)屬於系統的一部分,藉由交互作用影響行為
2. Kelly----personal construst 個人建構論:每個人都有一套獨特的個人建構,藉以
解釋和預測事情
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本視角
一種理論取向,強調人類的獨特品質,特別是他們的自由和個人成長潛力,對人性
的樂觀看法,Emphasize on subjective experience,用於功能良好的人,因基本需
求已被滿足,尋求更高階層的需求

3
1. Carl Rogers’ Self Theory:驅使人類進步的基本力量來自於實現傾向(actualizing
tendency)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包括我是誰、我能做什麼,個人察覺到的自我,個人根
據自我概念來判斷經驗
真正的我(True self):現實的經驗,這就是你真正的人。一個人的行為是否與自己
的自我形象一致
理想我(Ideal self):意旨我們希望成為某一類型的人
Incongruence 不一致:一個人的經驗和自我形象之間存在差異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無條件積極關懷:即使自己的感覺態度和行為未達理
想,父母依舊認為他們有價值,若父母只在孩子表達正確的行為後給予重視,
那這樣就是有條件的關懷,導致兒童的自我概念出現偏差,許多成年人的情緒
問題來自於以他人的標準生活,人可以自由地嘗試事情和犯錯誤,即使這可能導
致它有時變得更糟。
2. Maslow’s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實現理論:需求階層(hierarchy of
needs)滿足下一層需求之前必須滿足上一層基本需求,developing personal
potentials as self-actualization.
Efficient perceptions of reality 對現實的有效感知:正確判斷情況
Spontaneity 自發性:將創造力擴展到日常活動中
Task centering 任務中心:have a mission to fulfill in life.
Autonomy 自主
Comfort with solitude 對獨處感到舒適
Peak experiences 顛峰體驗:自我實現的臨時時刻,狂喜、和諧和深刻意義的感覺

4
Chapter 14
Health, Stress & Coping
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學:用行為原則,預防疾病和死亡
Behavioral medicine 行為醫學:運用心理學來管理醫療問題
Stress 壓力因素:Controllability 可控制性 Predictability 可預測性 Duration 持續時間
Stressor>>>individual>>>stress response
fight-or-flight response 打或逃反應
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無助感:無法控制的事件

Hypothalamus 下視丘

Pituitary gland 腦
Brain stem 腦幹
下腺
Sympathetic
Release ACTH
交感
Adre 腎上腺皮質刺
 HR, BP,
Stimulate
nalin 激素
Pupils Adrenal
eadrenal cortex
HRmedulla
Pitu 腎上腺皮
刺激腎上 Cortisol
, Nore 質
腺髓質 itar 可體松
BP pine
y & Others
, phrin
glan Blood
Pupil e
d sugar
s
Li
腎上
ver
腺素
sug
ar
rele
ase
左邊作用於器官和肌肉,右邊則是活化腎上腺皮質系統
ACTH 身體的主要壓力賀爾蒙
Cortisol 調節血液中的葡萄糖及礦物質濃度,可體松濃度可作為壓力指標
5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一般適應症後群
Alarm reaction 警覺期:面對威脅引發交感神經活動(動員)
Stage of resistance 抵抗期:打或逃反應來適應壓力源(持續抵抗壓力產生疾病的
可能)
Stage of exhaustion 耗竭期:用盡生理資源,無法逃離壓力環境(耗竭期:資源耗竭
產生疾病或是惡化)

動物實驗:壓桿也無法停止被電擊的老鼠>>T 細胞增生較慢
缺乏控制感時,壓力愈大,愈容易降低免疫力
Appraising Stressors 評估
Primary appraisal:對當時決定是否視該事件為壓力,受個人因素影響,人格特質
與早期學習經驗會影響主觀壓力的評估
Secondary appraisal:個人對自己可因應壓力的資源評估, 也是受個人因素影響
Coping with threat 因應威脅
Emotion-focused coping 情緒焦點因應:問題無法控制時,個人傾向採用這種方式,
試圖控制一個人對情況的情緒反應,注重緩和壓力相關的因應方式
Problem-focused coping 問題焦點因應:注重特定問題或結果,管理或補救令人痛
心的情況,先界定問題,找解決方案,改變自己而非環境,遭遇壓力時較少感
到憂鬱
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歷「創傷事件」,對事件的反應包含強烈的害怕、無
助感或恐怖感受
1.持續重複經驗
2.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的刺激
3.警醒度增加
Frustration 挫折
External frustration 外部挫折: (基於阻礙實現目標進展的外部條件 ) 基於延遲、
失敗、拒絕、損失和其他直接阻止動機行為(例如: 爆胎, 車子拋錨, 求婚被拒, 餐
6
廳客滿)
Personal frustration 個人挫折:由阻礙實現目標的個人特徵引起的
Reaction to frustration
1. Aggression 侵略:挫折後會傷害人或物品
Displaced aggression:侵略轉向原本目標以外,目標往往更安全,不太可能報

Scapegoating 代罪羔羊: Displaced aggression 的目標,指責某人或群體沒有創
造的條件
2. Escape:離開挫折的來源(輟學)或心理上的逃避(冷漠)use of drugs.These are
examples of ineffective 無效的 emotion-focused coping
3. Persistence 堅持不懈:堅持不懈是有幫助的,除非不靈活
Coping with frustration
Avoid needless frustration 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必須知道什麼時候退出,並建立新的
方向
Acculturative (文化適應) stress
1. tegration (整合):保持舊的文化認同,但參與新文化
2. Separation (隔離):保持舊的文化認同,避免與新文化接觸
3. Assimilation (同化):採用新文化作為你自己的文化,並與其成員接觸
4. Marginalization (邊緣化):拒絕舊文化,但遭受新文化成員的拒絕
Psychosomatic disorders 身心症
心理因素導致實際身體傷害或身體機能發生破壞性變化最常見的抱怨
Biofeedback 生理回饋:將資訊反饋應用於身體控制,敵意程度視預測心臟病的最
佳指標,交感神經對壓力情境反應過度
Psychoneuroimmunology 心理神經免疫學
短期壓力提升免疫反應強度,長期壓力則降低免疫功能,當壓力長時間持續,
可體松會抑制免疫系統
抵抗壓力與造成壓力的人格
1. 堅毅(hardiness)性格:很高的決心與承諾,很高的控制感 e.g.遇到阻礙,還是
設法影響環境,很高的挑戰性
2. A 型性格(type A pattern):Coronary heart disease 冠狀動脈心臟病有關的行為模
式或性格風格,時間急迫感、容易激發敵意、追求成就的競爭性

Chapter 15
Psychology disorders
Defining Abnormality 變態
1.Deviation from statistical norms 偏離統計規範
2.Maladaptive behavior 適應不良行為:對個人或社會有不利影響
3.Deviation from cultural norms 背離文化規範:社會常態觀念與不正常
7
4.Personal distress 個人煩惱
症候群(syndrome): =臨床上可辨識的症狀(symptoms)、病徵(signs)或現象
5. Classification/diagnosi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心理健康問題的分配:
ICD-10 國際疾病分類系統,DSM-5 systems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Neuroses 神經症 – 焦慮不快樂和適應不良行為,在社會裡維持正常功能,儘管
無法充分發揮能力
Psychoses 精神病 – 脫離現實,無法應付日常生活
Biological perspective 生物觀點
1.生物學典範:假設精神疾病與某種神經系統的變化有關,基因,「行為遺傳
學」討論心理疾病的遺傳性
主要假說:幾乎所有行為都受遺傳 heritability(基因)影響
心理疾病由多基因(polygenic)決定
疾病素質(diathesis):疾病本身不會遺傳,但會遺傳某些與致病有關的體質因
素(基因型)
2.心理動力典範:變態行為源自於個體內在的潛意識衝突 (unconscious conflicts)
本我(ID):享樂主義,與生俱來,原欲(Libido)
超我 (SUPEREGO):道德主義,5~6 歲時發展,內化社會或家庭的道德
自我(EGO):現實主義,兒童期發展,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要求
3.認知行為典範:個體的行為皆是由後天經驗或是學習而來
制約學習: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結關係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學到「預測」Learning Predictable Signals
操作性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學到「後果」Learning About Consequences
行為治療或行為調整(behavior modification)
Time-out(暫停、隔離):將人移到無法得到正增強的環境
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出現良好行為時給予代幣,日後可以累積來交換
想要的東西或活動
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Wolpe):以「放鬆」取代「害怕緊
張」
4.人本(Humanistic)典範:人類的行為是個體自由意志(free will)的產物。注重每個
人皆具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人本學派較不著重「病理診斷」,而是看待個體所
具備的能力或優勢之處
5.素質壓力模式(diathesis-stress model):疾病的先天體質(致病素質)+ 環境
壓力,同時發生(或互動)才會致病,基因遺傳,人格特質,童年經驗,社會文化
Anxiety-Related Disorders 焦慮症
Four types of symptoms:Physiological(生理), cognitive, behavioral & emotional
In DSM-5:
Phobia 恐懼症:Simple phobia – fear of specific object/animal/situation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ocial Phobia)社交畏懼症
8
Agoraphobia 空曠恐懼症:害怕在電梯等狹小空間
Panic Disorder 恐慌症:經常出現在家族成員,可歸咎於基因約 30 到 40 趴,容易
發作的人是因為打或逃反應過於活躍,杏仁核、海馬迴、視丘和腦幹區域的新
陳代謝較低,這些都是調解恐懼的重要區域,患者 Gaba 和血清胺出現異常
內在感受制約(interoceptive conditioning) :這些生理變化曾經與恐慌發作產生連
結,使得每當產生輕微的恐懼反應(生理變化)時,就會引發制約的恐慌
過度活躍的打或逃之生理反應+災難化的認知=使得打或逃反應易於被引發=頻繁
的恐慌發作=使逃避與恐慌連結的地點=焦慮感降低使逃避行為被增強
=發展出恐慌症伴隨懼曠症
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泛慮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強迫症:obsessions 強迫思考 compulsions 強
迫行為,患者 serotonin 不足,額葉(frontal cortex)產生的衝動傳遞到尾核
(caudate nucleus) ,再傳遞到視丘(thalamus) 的迴路出問題,治療後尾核代謝活
動降低
Mood disorders 情感症
Depressive Disorder 憂鬱症:神經傳導素無法有效傳達---憂鬱症患者在血清素、正
腎上腺素的受器不敏感。腦功能---前額葉,視丘,下視丘,杏仁核,海馬迴等功能不

Beck 的認知三角(cognitive triad):憂鬱症患者對自己、目前的經驗、以及未來都
抱持著負向看法
Bipolar Disorder 雙極性情感症:在憂鬱和 manic 狂躁(膨脹的自尊或自大狂
意念飛躍或思緒奔馳,注意力分散)之間快速切換,受到基因影響很強,但通常
症狀發作於壓力事件之後,如家人的挑剔、敵意、誇大的情緒反應等。
Manic depression 躁鬱症:前額葉、扣帶迴(cingulate gyrus)、視丘的活動減少,可
能使得雙極性疾患的情緒調節失控
Schizophrenia 思覺失調症
一種思考與感覺異常的疾病,不是人格分裂,遊走於真實與虛幻之間,幻覺、
妄想
1.妄想(Delusions):錯誤(不符現實)的強烈信念,判定方式----個人堅持相信
此信念為真的程度,會忽略反對的證據或質疑,仍舊堅信不移
2.幻覺(Hallucinations):缺乏環境實際物理刺激的感覺經驗,可能因情緒、藥
物、酒精、或壓力所導致
3.解構的語言(Disorganized Speech):語無倫次,語言脫軌或聯想鬆散
4.混亂行為(disorganized behavior):執行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有困難,或出現
不恰當的行為,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困擾
5.緊張狀態(catatonia):伴隨肌肉僵硬或不可彎曲的不動狀態,蠟樣現象(waxy
flexibility): 患者的動作彷彿蠟像隨人擺佈,將其肢體擺到某個位置或姿勢,則繼
續維持該姿勢
9
生理病因
1. 前額葉更小、活動量更低。可能導致廣泛的認知、情緒、與社會互動之缺損
2. 腦室擴大:表示腦組織的萎縮與退化
3. 多巴胺(Dopamine)活動量失調:前額葉的多巴胺活動量過低(注意力和動機有
問題)邊緣系統的多巴胺活動量過高(導致幻覺妄想)
反社會型人格疾患 Antisocial PD
忽視、不在乎他人的權益(或痛苦)、不負責的行為模式
1. 家庭環境
2. 無所畏懼:缺乏焦慮和害怕很衝動
3. 缺乏同理心:表面可能有,但內心卻沒有
邊緣型人格疾患 Borderline PD (BPD)
Key point: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
1. 不穩定、強烈、劇烈變動的人際關係(愛恨劇烈)
2. 自我感受與自我價值的不穩定
3. 自傷或自毀行為
4. 情緒反應:戲劇化(dramatic)情緒非常強烈,表現很極端變化快速
自閉症(autism)
1. 社會互動的缺損:很少跟人有視線接觸
2. 溝通障礙:不會主動說話,只會重復他聽到的內容
3. 刻板的興趣與活動:無法正確地玩玩具,而是專注於玩具的某部分;或以自
己的身體重複某些行為(如用頭撞牆、拍手)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與自閉症的最大差異為,沒有語言方面的異常,但其他方面皆與自閉症類似,
他們也常有怪異的興趣,說話較一般人為嚴謹

Chapter 17
Social Influence
Attribution Theory 歸因理論:對他人行為作出因果解釋
1. the external situation 外部情況
2. the persons disposition 人的性格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基本歸因謬誤:解釋他人行為時,過度強調性格影
響,低估情境或當時狀況影響
The Presence of Other 他人在場
Social facilitation 社會促進:共同行動者與觀眾對於表現的促進效果(簡單作業)
Social inhibition 社會抑制:共同行動者和觀眾對於表現產生阻礙效果(複雜作業)
第一種解釋(動機的驅力理論):同類在場提高一般激發水準
第二種解釋(注意因素):他人在場會分心,注意力窄化
以上相反預測---Stroop 作業:注意力窄化可以減少對於無關訊息,他人在場可增
10
加表現
Deindividuation 去個人化:團體限縮個人的凸顯性,降低公開責任,導致攻擊
(Anonymous 會加劇此行為)3k 黨或是護士的服裝都會提供匿名性(增加群體認同
感)但護士裝會喚起匿名團體的社會規範 social norms
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他人在場會降低救助意願
原因 1:多數無知歷程而界定該情境非緊急情況
原因 2:分散責任行動
1.Defining the situation 定義情境:Pluralistic ignorance (多數無知)每個人都不了解
他人的真實感受以及適當行為(社會群體的偏見以及持有)
例子:講師在講很難的東西,然後突然停下來問大家有問題嗎,你看了其他同學
都沒舉手(Norm),你也沒問,你真的明白再說什麼嗎,你迷失了(against the
norm privately)
2.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責任分散:每個人都會想別人會先去做,個人感覺對結
果的責任比較小(團體人越少,責任分散的比率會降低)
3.The collapse of compassion 同情的崩潰:需要幫助的人增加,同情會減少
Conformity 從眾 Compliance 順從:調整一個人的思維,以配合一組標準(團體意見
不一時,降低從眾壓力)
1. Informational social conformity 訊息性社會整合:不知道怎麼做時,看別人怎
麼做,就跟著做(直到老年依舊影響)
2. 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規範性社會影響:遵守一個群體的規範或典型行為,
成為被喜歡的(隨著變老而減弱)
3. Minority influence 少數人影響:少數人表現出一致立場,只要更有自信或更有
能力,也可以改變多數人
4. Implicit leniency contract 內隱寬容契約:多數人為顯公平,讓少數人講話
Compliance & Obedience 順從與服從:服從來自與權威
Milgram’s Study 服從實驗(人為情境) :講出單字,若錯誤要電擊,錯越多電越大
1.Surveillance 監視:實驗者不在場,服從比例降低
2.Buffers 緩衝:當學習者與參與者在同一房間,服從比例下降有實驗助手負責電
擊,參與者會轉移責任,服從比例上升產生電擊的儀器本身就是緩衝,按按鈕
比較容易
3.Emerging situations 衍生情境:從無害情境到難以理解的結果之間,参與者欠缺
反應時間,拖延越久要退出時,愈難承認錯誤,已經進退兩難,真正的情境特
徵隨時間浮現
4.Ideological justification 意識形態正當化:為了理解服從,我們需要理解個人接受
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使負責人的權威合法化
Internalization 內化:改變私下態度,而不只是公開行為
Self-justification 自我辯護:Foot-in-the-door technique of social influence(腳在內門
技術)為了讓人們同意原本拒絕的要求,先提出小到無法拒絕的,人們公開順從
11
簡單的要求,重新檢驗立場,將私人態度調整,使其符合公開行為
1.CognitiveDissonance Theory 認知失調理論:人們最終會為了辯護自己的行為而
採納態度。當態度和行為不一致時,會採取最簡單的方式,擺脫失調的不愉快,
改變態度來創造協調或一致性
例子:參與者接受小誘因(獲得 1 美元),告訴他人這項作業很有趣,因此推論自
己事實上很喜歡,但大誘因(20 美元)沒辦法獲的相同效果
2.Self-Perception Theory 自我知覺理論:個人從觀察自己的行為來推論態度和內在
狀況和情緒,靠外在線索推論內在狀態
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過度辯正效應:獎勵的不良效果,人們在解釋自己
的行為時強調凸顯的情境因素(為了比薩),忽略個人因素(曾經喜愛閱讀)
Group Interactions 團體互動
Institutional norms 機構規範:像是學校或對可接受的行為和信仰等等,機構規範
對行為產生強烈影響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史丹佛監獄實驗
Group Polarization effect 團體兩極化效應:私人態度在回應群體討論以及資訊社會
影響時發生了轉變。團隊成員學習新資訊——聽到與討論相關的新論點。人們
將自己的觀點與群體規範進行比較——然後可能調整觀點以符合多數
團體成員原本偏向冒險,團體決策會更冒險,原本謹慎,決策會更謹慎。
訊息性社會影響不足以解釋極化現象,規範性社會影響是人們想被團體接納和
喜愛,才順從團體立場或更極端的行為
訊息性影響本身足以產生極化,知道他人立場,不清楚其論點,也會產生極化,
訊息性影響比規範性大
Groupthink 團體迷失:團體成員壓抑自己的異議來維護團體共識的和諧
Group cohesiveness 團體凝聚力:成員間聯繫起來,增進群體生產力,也可能增加
團體迷失,但面對威脅時,可能注意力窄化,無法做出有效決策
1. Id, ego and superego:本我,包含基本的生物衝動,按照快樂原則運作,這需要
立即滿足。自我,根據現實原則運作的人格決策部分,等到環境允許才能滿足
衝動,調節本我與超我。超我,負責判斷行為對錯,是社會上價值觀和道德內
化的結果,代表個人良知以及自己理想道德角色形象。
2. Deindividuation 去個人化:某些團體情境限縮個認同的凸顯性,降低公開責任
意識,導致攻擊或不尋常行為
3. 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他人在場會降低救助意願,原因 1:多數無知歷程
而界定該情境非緊急情況,原因 2:分散行動責任
4. Group Polarization 團體極化:當小組討論加強團隊的主要觀點,並朝著更極端的
方向做出決策時發生
5. Conformity 從眾:調整一個人的思維,以配合一組標準
6. Obedience:來自權威,個體因外界給予的壓力,而做出符合外界要求的行為
7.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Big
12
Five):opennes,conscientiousness,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neuroticism
8. Rationalization, repression and projection in defense mechanism:合理化,製造虛
假但看似合理的藉口來證明不可接受的行為是正當的。潛抑,最重要的的防衛
機制,衝動或記憶被排除在意識外,無法接受的記憶都被潛抑。投射,將自己
的想法感受和動機歸於他人,包括不願意承認的負向特質
9. Albert Bandura's reciprocal determinism:行為的外在因素(獎賞或懲罰)和內在因
素(信念和想法與期待)屬於系統的一部分,藉由交互作用影響行為
10.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即使自己的感覺態度和行為未達理想,父母依
舊認為他們有價值
1. 請說明老鼠進行電擊實驗以瞭解電擊刺激對於體內免疫 T 細胞增生速度的影
響。請說明這個研究結果的發現與意涵為何?
Answer:可控制電擊的老鼠體內 t 細胞的增生,遠較於無法控制電擊的老鼠更快
速,對於電擊的控制能力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影響免疫系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是壓力的可控制性
2. 寫出個體面對挫敗(frustration)時的三種常見反應,並舉例說明之。
Answer:aggression:挫折後會傷害人或物品,Escape 離開挫折的來源(輟學)或心理
上的逃避(冷漠) 像是 use of drugs,Persistence:固執己見不知變通
3.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psychoanalytic, social-learning, and humanist
approaches to personality.
Answer:social-learning 強調人格特質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psychoanalytic 行動
和思想是由潛意識的動機和衝突驅動的,humanist approaches 強調人類的獨特
品質,特別是他們的自由和個人成長潛力,對人性的樂觀看法,也強調主觀經驗
4. bystanders
Answer:Pluralistic ignorance 每個人都不了解他人的真實感受以及適當行為,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每個人都想別人會先去做,個人感覺對結果的責任較小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