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電商與金融科技的政治經濟學

閱讀筆記(不用交)
Week 5 平台資本主義研究 Fintech 的視角(2022.10.06)
概念: 平台資本主義 (platform capitalism)

(*筆記見 mac 備忘錄 搜 ikea)

熊貓

Ubike

科技:
操作簡單、不用綁約、不用承擔保養車輛、解決都市停車問題
有 app, 看最近有空位的站點

政治:官辦民營
社會:
Ubike 有壟斷,相似的 obike, city bike 都消失了,只有 ubike 還在而且四年就轉虧
為盈了
壟斷的因素:初期有政府在背後支撐支出,社會因素?

Foodpanda:

課堂筆記:

引言
老師:
上週學科技組構結合體 有三個行為者:理性經濟人 2.0, 技術工具, 政策法規
自己研究時 也會用到[平台資本主義]理論 蠻好用 蠻易懂

中介化 再中介化 談到新興金融服務的面向


有哪些行動者?

同學報告:千乃
之前都針對消費者 或演算法 進行研究

「平台政治經濟體看兩邊互動」

Bigtech 容易壟斷金融業,官方如何應對?
中國(下週講,建立法規限制 fintech 發展)

其他地方?eg.台灣金管會? 美國(GAFA 所在地)?

「Fintech 平台不需自己抓住機會,只要幫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得到機會,自
己再選擇最好的就好了」
閱讀筆記
一、Langley and Leyshon, (2017)
平台資本主義是社會技術跟資本主義的特定組合 定義的 離散和動態安排商業慣

透過對平台資本主義的分析,將對數位經濟經驗現象 聚焦在「平台」上來討論。

每個領域的平台都有不同,但仍能整理出一套共同邏輯跟中介的社會技術實踐
(模式)。平台建構數位空間的「市場相遇」,平台中介試圖建立「多邊」聯
繫市場、跟協調「連通性」的網絡效應。

以往研究:1.把數位經濟流通視為網路交換關係 2.將新數位經濟跟資本主義連
結 聚焦在數位經濟流通的資本主義/後資本主義特徵的辯論

造成的問題:陷入用戶跟所有者的僵局

本文:平台進行數位地盤爭奪戰,本文強調平台「贏者全拿」目標以中介為基
礎。邏輯跟商業模式取決於即將到來的做市跟網絡效應在數位流通的特定領域
的協調。
並認識到通過平台從連接中,獲取價值依賴於利用非物質勞動的可供性跟脆弱
性(應該是指依賴平台的周邊賣家 所做的非物質勞動,一方面有可供性,一方
面也脆弱,因為主導權在平台手上?)。

平台的特點:兩種控制在線基礎設施的組織模式之間,存在緊張關係

雙邊或多邊市場的四個中介的示例:
股票與商品交易所(證交所是一個中介),
廣告支持的媒體(靠廣告收入支撐的媒體是一個中介),
交易系統,如信用卡跟提款卡(信用卡跟提款卡系統是一個中介)。
電腦作業系統,如 windows, 是連結電腦用戶、軟體開發人員、硬體開發者的二
邊市場(windows 作業系統是連結了開發者跟使用者兩邊的一個中介)

平台與其說是連接市場的調解者,更像是積極策劃連接的行為者(在實現網絡
效應提供的機會 以及 用戶之間的「價值共同創造」)

例子:亞馬遜,從單純的讓賣家上架商品的電商公司,成為中介網絡效應的平
台。
他開放 API,讓開發人員可以編寫新的應用程式優化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用戶
使用亞馬遜。亞馬遜在過程中又都可以抽成得到更多利潤,

鼓勵個人成為亞馬遜合作夥伴(此處應是指小商家們),在用戶被引導到亞馬
遜購買時收許佣金。
還開發多邊市場,個人跟零售商都可以銷售自己產品,亞馬遜在銷售中抽成。

補充其他:廣告代理商是負責會幫商家投放廣告提高觸及率,廣告代理商可能
有專門的付費帳號,可給他後台權限去看到各種流量數據,如果想要更多功能
又要再付費升級權限

參與式文化跟基礎設施中介
根據平台經濟專家 Choudary 2015,表示平台中介結合三個不同的營運「層級」,
這些層的厚度跟重要性是會根據市場環境跟競爭戰略不同:
1. 網絡或社群層(人行為者) – 由平台參與者及參與者們之間的關係組成
2. 基礎設施層(非人行為者) - 工具規則跟服務組成
3. 數據層(非人行為者) – 讓平台能試著匹配供需(如前面說的流量數據可
以幫助匹配對的消費者)

-平台網頁跟行銷對第一層「社群」尤為重要。會產生參與性的經濟文化。意思
是社群用戶跟平台之間不只是單純消費者跟平台的關係,也是「共同創造價
值」的夥伴

例如眾籌平台的用戶,眾籌平台把自己定位在使用者「成就下一件大事的一部
分」,藝術家跟新創公司可以在上面上架自己的商業點子,吸引投資人。順利
達到投資門檻後也會定期更新他們的商業計畫的進展,讓腦中的想法成為真的
一個商業模式,過程中為自己也為平台創造價值。
Airbnb 跟 uber 的例子,使用者同時是一般消費者也是企業家。

平台被賦予了開放、中立、平等、進步的意義,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機會
平台」。

如 web2.0 文化社會地理研究說的,基礎設施是包含軟體代碼的運行、電腦、筆
電、手機,到光纖電纜、無綫網路、雲服務等設備結合。

而對作者來說,「平台資本主義」這個詞凸顯平台基礎設施跟中介品質的結合。

共享經濟的規範,
例如 uber 司機要簽約、接受背景調查,airbnb 部署房間類型、便利設施跟收費
類別(房東須揭露資訊,保障消費者)。另外,平台們都建構雙向的評論跟排
名系統,以約束雙方作出損害他人的行為。達到這個效果不需要任何的法律,
由此,平台也是種「聲譽經濟」。
…略

結論
作者希望這個研究引起大家注意電商在當代社會 經濟生活組織中 的重要性,特
別是常被忽略引領轉變的「平台」常被忽略重要性。
作者認為平台的意義不只是資本主義關係跟結構更廣泛轉變而已,平台的偶然
配置跟後果應該加以分析關注。

平台被預期在未來很長時間仍是全球經濟格局的特徵,有兩個需要立即關注的
特徵,
1. 平台「降低工作門檻」特徵=>被批評會迎來零工經濟、且正在衝擊原有行業,
如 uber 對計程車。
作者認為:平台的職缺是比較彈性自由,(例如工作過渡期、兼職族可以做
的),高專業度、長期的企業職位不會受到影響,平台也不會有長期僱員所
擁有的健保、退休福利。
而 uber 雖然衝擊計程車行業,但同時也讓過往受歧視拿不到執照的人也可以
做司機賺錢、也改善司機行業的環境。
2. 互聯網投資盛行,風投不斷對一些獨角獸追加投資額,幫助他們拓展版圖,
作者認為這會讓一些前景有限的公司因為資本雄厚,最後可以壟斷市場,可
是獲利不足夠回報投資人。作者指出,投資人應該要檢視平台的可持續性跟
獲利能力。
Langley and Leyshon, (2020)

2020 年從金融科技的角度看平台經濟如何改變零售貨幣跟金融市場的競爭基礎。

擬題-平台經濟如何改變機車市場的競爭基礎 -

作為一種平台政治經濟的現象。
該經濟以三個獨特且相關的過程:再中介、鞏固(consolidation)、資本化。

參與平台再中介過程的行為者包含新創企業、早期職業公司(傳統公司?)、
大科技公司、銀行,共同改變了零售貨幣跟金融市場的競爭基礎,鼓勵了壟斷
的格局,

金融科技的再中介過程表現出強烈的平台整合趨勢。

社會學家關注金融科技變化,對金字塔底部的「金融包容性」。金融科技議題
常有人提出的質疑是,全球 40%人口沒有銀行帳戶、無信用紀錄(將近一半人
口被排除在外,金融科技要如何發展成全球性的大格局),
但事實上,金融科技公司能將交易、地理空間、電信、社群媒體數據結合起來,
生成新的信用風險數據,那 40%的人也能被包含在潛在用戶裡面的(Aitken 引
文 2017)。

目前社會學家開始注意到金融科技的批判性研究,

一個新興研究機構:強調金融科技如何通過數據聚合和分析構成,依賴於電信
和數字技術基礎設施。
本文:目標是發展一種理解金融科技的政治經濟動態和趨勢的視角,這種視角
明確規定金融科技如何構成一個平台政治經濟。作者認為,需要在將平台作為
資本主義中介企業模型進行實驗的背景下,理解數據跟演算法。

-擬研究目的二(一待完成),強調共享經濟如何通過數據聚合和數據分析構成,
依賴電信和數位技術基礎既設。
本文目標是發展一種理解共享經濟的政治經濟動態和趨勢的視角,這種視角明
確規定共享機車平台如何構成一個平台政治經濟。
需要對一個資本主義中介企業模型做實驗(檢驗?),理解實驗(檢驗)中的
數據與演算法

參考文獻

Langley, Paul and Leyshon, Andrew. (2017). ‘Platform capitalism: The intermediation
and capitalisation of digital economic circulation.’ Finance and Society 3(1), pp. 11-
31.

Langley, Paul and Leyshon, Andrew. (2020). ‘The Platform Political Economy of
FinTech: Reintermediation, Consolidation and Capitalisation.’ New Political Economy
26(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