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5 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5 , 2003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
金惠康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外语系 , 广东 广州 510665)

摘 要 : 本文讨论什么是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 , 但具有典型的


中国文化内涵 。它是国际英语组成部分 ,而不是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所瞎编乱造的过渡语 。
关键词 : 中国英语 ; 中式英语 ; 讨论
中图分类号 : H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 402X (2003) 05 - 0066 - 05

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 ; 使用群体

也不断地积累这些被普遍接受的词汇/ 表达法和章
有学者 ( 张培成 1995 :20) 认为中国英语与中式 法 ,以便发展 、健全和完善中国英语 , 更好地为中国
英语都是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干扰性变体 。认为它们 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服务 。
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 。在很多情况下 3) 前者的汉语文法干扰和思维范式干扰主要是
把变异看作是中国英语或是中式英语只不过是看问 不如人意的介入 ,是出于无奈而瞎编的汉语式英语 ,
题角度不同的结果 。这个看法忽略了它们之间最关 用以弥补英语水平的不足 , 这是一种英语学习中的
键的差异 : 第一 ,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英语变体都可 典型的负迁移 ; 后者是出于需要才有意识地 、 有目的
看成是当地文化和语言的干扰性变体 。第二 , 中国 地、 规范地“借用各种” 汉式说法 ,用来描述中华文明
英语与中式英语有类似的地方 , 但它们的语言功能 和表达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不同或是独到的看法 。
和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 , 中国英语 4) 前者的主体是中国的英语学习群体 , 当英语
是国际规范英语的一部分 , 主要以海内外描写华夏 水平不够时 ,每个学员都一定程度上开始主观地瞎
文明和中国社会的 、 熟练的 ( 汉英) 双语使用者的英 编 ,以应付对他们的要求 , 如开口讲英语 , 用英语写
语文本为基础 ,以中国官方媒体英语为规范的变体 , 作等 。他们的“英语”具有太多的随意性 、 主观性和
不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语 。区 “创造性”,是一个无共同规范的过渡语 ; 后者的主体
分的目的是为了这把这种变异进一步“规范化”, 能 主要是中国的各英文媒体 ( 包括台港澳地区) 和海内
被国际英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 更好地用来 外那些长期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人群体 ; 那些专门报
描述中华文明和表达中国人民及政府的观点 。中国 道中国新闻和内容的海外英语媒体 ; 那些用英语进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使用的过渡语 , 虽然它 行文学创作的华人群体 ; 大中专学校研究和使用中
与所说的中国英语有相似的地方 , 即都受汉语和汉 国英语的群体和从事汉英对译的工作人员 ; 他们都
文化的影响和干扰 ,但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现 力求遵守共同的规范 , 能为国际英语的读者所理解
列出如下 : 和接受 ,能同国际英语的使用者沟通 。其汉语/ 汉文
1) 中式英语 ( 下称 : 前者 ) 一般是对个体的语言 化的正迁移被要求发挥到最大限度 ; 其负迁移则被
特征而言 ; 中国英语 ( 下称 : 后者) 是对群体语言特征 压抑到最低量 。
而言 。

2) 前者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 一般情况下处于
不断自我修正之中 ,以便习得规范的英语 ; 后者至少 什么是中国英语 ? 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
在理论上/ 在句法文本上是相对稳定的 ; 其发展变化 核心 ,把中国独有的文化 、
事物 、
意念和传统等通过

收稿日期 : 2003 - 09 - 31
作者简介 : 金惠康 (1950~) ,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 、
中国汉英比较
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跨文化交际翻译/ 中国英语 。

66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音译 、 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 ( 英语) 世界 , 3 拓展了的英语 ( expanded/ enriched English) 指
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 。如别有 的是中国英语为国际英语家族带了不少新的语汇/
风味的词汇 、 句式 、 认知方式及行文手段 。显然 , 中 表达法/ 新 的 视 野 等 ; 丰 富 了 英 语 的 表 现 力 。如 :
国英语与国际英语是和而不同 。中国英语的存在及 kaifang , kung fu 。
其语用 ( 社会 ) 功能的巨大重要性已是不争的事实 。 3“中国式英语”语义太含糊 , 也可指“中式英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 它具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 语”,也可能指中国英语 。
用价值 。在这里 , 我们用“中国英语”这个概念 ( 词 3“洋泾浜”英语带有殖民色彩 , 已成为历史旧
语) 来描述/ 记录英语在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中国英 词 。如 :chin chin/ 请 。
语应具有可理解性 、 可接受性 、 合理性和规范性 。换 3“中式英语”( Chinglish) 已带贬义 , 不好再用 ,
句话说 ,不能被国际上大多数英语听/ 读者所普遍理 也不必“翻案”, 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词来指英语学习
解和接受的变异就要被打入另册 , 如英语学习中的 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不能被理解和接受的“过渡语”。
大部分过渡语 。要把能被普遍理解和接受的中国英 3 如果中国英语的英文表达 ( China English ) 不
语积累起来并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 , 中国英语的主 如人意 ,可用一个全新的词 Chinish 来象征一个全新
要目的和社会功能确定了这一点 。笔者的观点是 : 的形象 。
历史上通过各种渠道已融入英语的很多汉语借词 , 2) 我们对中国英语有关的方方面面也应有所理
汉式表达法和中国意念都应作为中国英语的最早的 解:
基础 ,而近几十年来的中国英语广播和各种英文媒 3 中国英语/ 英国英语/ 美国英语以及世界上所
体 ( 包括台港澳地区) ,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在中国的 有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变体都是英语 , 但每一变体又
广泛应用 ,这些媒体所使用的英语有规律可寻/ 有规 难以代表英语 。实际上 ,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
范可遵守 ( 如中国人名地名拼写/ 中国讲法等) ,已为 3 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 , 只要中国人需要同
中国英语的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英语的规范 世界各国 、 各民族打交道 ,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中国
主要来自这些现代媒体的主流内涵 。海内外学者研 英语来进行跨文化交流 。
究中国英语都注重从官方正式英语出版物中收集资 3 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和其它理论研究一样 , 不
料 ,这也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 应该只谈定义 , 而应从现实问题着手 。探讨中国英
中产生的“不规范/ 不能理解/ 不能接受”的过渡语 , 语最终要确定其定义的 , 但最重要是对其本质的探
不把它们当作中国英语的例证 ( Chin - chuan Cheng , 讨。
in Kachru : 162 - 177) 。 3 中国英语的产生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 也是一
1) 中国英语所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 种文化现象 。
3 中国人学习英语中的“过渡语”里很多新创造 3 中国英语具有中国社会文化内涵和语言的特
出来的“汉语干扰变体”和“汉文化干扰变体”, 经过 征 ,不同程度地具有汉语思维的特点 ,是英语描述中
“筛选” 后 ,有可能成为中国英语新的成分 ; 不能被接 华文明的产物 。
受的就被称为 Chinglish , 要被扫地出门 。如 : 走狗/ 3 除了汉语本身 , 无论是哪种本族语都很难以
running dog 。 其固定的形式来较为全面地描述汉文化 , 都必须有
3 汉式英语 ( Sinicized English) 只是中国英语的 不同程度的拓展 。
一个 特 色 , 即 汉 化 特 色 。如 : 马 屁 精/ a shoe shiner 3 语言的范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 汉英语言在相
( Hongkong English) ; c. f an apple polisher ( Normative 互影响 、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规则和规范是可以打破
English) 。 的。
3 本土化特色 ( nativization/ with localized charac2 3 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最终都不大可能达
teristics) ,即部分地融入中国文化 ; 也称有中国文化 到类本族语人水平 ,一旦认为自己的英语可以应付 ,
特色的英语 (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如 :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就会放弃对这一目标的继续努
“鱼米之乡” / a land of rice and fish ( China English ) ; 力。
c. f . a land flowing with honey and milk (Normative Eng2 3) 从中国英语的侧面或是反面来看 , 对它会有
lish) 。 更深刻的认识 。有很多人对中国英语有误解 。如 :
3 中国特色英语 ( Chinese2flavored English ) 指中 3 它不是本族人讲的英语 , 因此可能不是规范
国英语的“中国讲法”; 带有中国人的价值观的理解/ 的英语 ; ( 错)
看法和说法 ,如 one country , two systems 之类的句子 。 ( 中国人名地名的拼写/ 中国讲法的表达等都有
67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规范可循) 键、重要的因素在于汉文化能否在全世界普及 ; 而汉
3 中国英语受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 , 是一种干 文化的国际化又取决于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程度及中
扰性的变体 ; 华经济能否在本世纪持续地高速发展 。一个超级的
( 从某种角度看 ,所有的英语变体都是当地语言 中华文化圈会带来一个世界性的汉语文化热 。由于
文化影响下的干扰变体) 汉文化的世界性的普及 , 届时中国话的国际流行会
3 前者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使汉译外大为简化 , 使我们过去和今天的许多翻译
“过渡语”; 经验在未来可能会变得可笑 。
(中国英语的规范主要来自中国官方的英文媒

体材料 ; 最大程度上地排除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产生的不能被理解 、 不能被接受的过渡语) 由于几百年来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
3 中国英语主要是指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 用来 透 ,大量的汉语借词进入英语 ,已成为规范英语的一
表达中国特有事物 。( 不全面) 部分 。加之近年来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宣
其实 ,它的语音 、 语义 、句法 、
章法 、文本 、
语用 、 传和交流的迅速增加 , 在政治 、 经济 、社会 、
文化 、 日
文体和风格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所特有的 常生活诸领域表达中国独特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涌
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英语最贴近中国社会 现 ,在词汇 、 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
现实 。 可忽视的影响 , 其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换
要正确对待中国英语 , 不仅需要对其中的中国 言之 ,中国英语在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具有特色 的
成分要有深刻理解 ,也需要对国际英语的产生 、 构成 国际交流工具 , 这已引起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和
和作用有所了解 。中国英语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不 高度重视 。但是 ,由于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 ,以
可避免和无可争议的事实 。从另一方面讲 , 因不断 及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 , 在英语日常交际
地融入非英语民族的文化因素 , 英语在成为更为广 和写作中 ,硬搬汉语句法和词汇的现象时有发生 ,出
泛应用的国际通用语的过程中 , 表现力和表达方式 现了汉语式英语 ,这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过渡语”。
都有了空前的拓展 , 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变得更加本 西方人把这种不合规范 , 难以理解的英语称之为
土化 、 松散和不正规 ,并出现某种程度的本土化 。我 Chinglish ,即“中式英语”。当然不能将它与表达中国
们应采取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各种变体 , 也包 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 , 在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规
括中国英语本身 。不幸的是 , 我们长期来都忽视了 范的中国英语混为一谈 。中式英语是一种学习中的
这种本土化的现象 , 而是极力维护英语的“正统”教 错误的语用现象 , 而中国英语基本属于规范英语的
学 ,言必 RP ,或是美国的 General American English ,不 范畴 ,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 , 不可或缺的作
敢越雷池一步 。过去 , 我们无限制地追求“地道英 用 。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和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自
语”( authentic English) , 到头来还都是学了一些过时 我审视和修正 ,Chinglish 会逐步减少 。虽然 Chinglish
的英语 。如上所述 , 因为英语也是不断地在变化 , 的大部分讲法不能被国际英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 但
“正宗” 是不存在的 。过去那种过分的搞法使许多中 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说法 , 由于其自身的价值或
国英语的使用者蒙受不少羞辱和懊丧 。中国的英语 是机遇 ,逐步得到了国际英语的承认 ,最终成为了中
学习者几乎人人都成了“正统英语”的卫道士 , 甚至 国英语和国际英语的一部分 。
大学英语教师相互攻奸的情况普遍存在 。就是在

China Daily 刚出版发行最初几年 , 批评声曾不绝于
耳 , 大 多 数 大 专 院 校 的 英 语 系 叫 学 生 不 学 China 要研究中国英语就得认识中式英语的方方面
Daily 上的英语 ,因为它不“地道”。可是“地道” 的英 面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过程
语能够全面地描写中华文明吗 ? 我们能用完全“地 中 ,由于受母语 、
及其文化和交际习惯的干扰 , 加之
道” 的英语来表达华夏文化的特色 、 我们的思想和我 英语水平有限 ,只好凭自己主观想象组合英语语句 ,
们对世界事务的 、 不同于西方理解和看法吗 ? 答案 因而出现不符合规范英语表达方式或是交际方式的
明显是否定的 。中国英语顺时应势 , 逢时而生是必 英语 。其错误程度也因英语学习者的水平和交际内
然的 。笔者认为中国英语应力求贴近中国社会的现 容的难度而定 。过去有人研究这种现象 , 用语言文
实 ,努力以全世界英文读者为对象 ,大力传播中华文 化的负迁移理论来解释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当然
明 。但是 ,把大部份中国特有的事物 ,甚至成语典故 首先是由于母语习惯的干扰 。如语音 、 词汇 、
语义 、
也直译成目标语/ 外语 , 能否被外国人接受 , 一个关 短语 、习语 、
典故 、
句法规则 、
篇章结构和文本风格的
68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影响 ; 其二是汉语的交际方式 、 行为习惯 、
思维方式 说法是 Do not litter 。比起“标准英语”, 这句显得更
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钳制 ; 第三是学习者的英文水平 直接 ,更有力 。Varney 还指出 ,北戴河附近的一个公
太差 ,只好胡乱地编英语句子来表达所造成的 。如 园里的告示写道 :No smlking in the park , or you’ll be
果从多角度来看 ,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理解更深 punished ! 其中 be punished 显然比操英语的本族人
刻一些 。 通常使用的语 be prosecuted 要有力得多 。但在他们
1) 中式英语不是一个学习者追求的 ( 规范的) 语 国家的公园里 ,这种的说法也是找不到的 ! ( 何自然
言系统 ,而是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 1994)
2) 中式英语的错误因人而异 , 因内容深浅而有

所不同 ,通过学习者的学习和自省就可以改变 。从
某种角度来看 ,中式英语是学习过程中 ,由汉语向规 另一方面 , 中国英语的研究要撇开与国际规范
范英语的过渡现象 , 常常扮演一种过渡语 ( interlan2 英语的对比研究也是不可能的 。所谓国际规范英
guage) 的角色 。 语 ,就是世界上大多数英语使用者运用英语时所提
3) 很多错误是由于英语掌握得太差造成的 ; 学 供的一种约定俗成习惯 。用逻辑学上的排中律表
习者普遍采用英语的单词 , 汉语习惯和语法瞎编应 示 ,即 :A 或非 A , 中国英语的内在规定性只能在与
急产生的 ; 随着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些现象会大 国际规范英语的对立统一中得以充分体现 。中式英
为减少 。 语也是相对国际规范英语而存在的 , 它和中国英语
4) 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 中国的熟练的双语 的对立也是非本族语变体内部的规范与不规范的对
使用者也经常会编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 立 ,是不同量或不同程度的规定性所致 。再则 ,将有
子。 无汉语干扰作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区别标准当
5) 由于对西方交际手段的不熟悉 , 中国人在对 然是不正确的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客观上都不
外交往中也常出现交际失误 。如说话“不得体”( 汉 同程度地受汉语干扰 。一种观点认为 ( 谢之君 1995 :
语得体 ,直译为英语就不得体) ,言语行为多有冲撞 。 8) : 中国式英语本来就是外国人称中国人在使用英
6) 由于中式英语主要是一种英语学习者的语用 语中受汉语影响而出现的非规范英语现象时的用
失语 ,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语用错误会 语 ,它带有明显的贬意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些非
逐步减少 。所以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个 规范英语的使用是难以避免的或是必需的 , 这就对
trial - and - error ( 试错) 的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语用失 有人将这一部分英语也称之为 China English ,予以正
误现象 ,是可以加纠正的和予以提高的 。 名 。可见 ,二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其区别只在
7) 修正了的中式英语常常成为可接受的英语 , 于是否能有效交际 , 有赖于操规范英语者的普遍认
也就必然成了中国英语的一部分 。 同 。中式英语是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化的 , 如果以有
8) 可以说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也有强弱之分 。 无汉语干扰来区分二者 , 岂不陷入了一种逻辑上的
可接受性强的文本更接近规范英语 ; 可接受性弱的 悖论 : 难道同一语言现象可既受汉语干扰 ,又可不受
话语更接近中式英语 。学习者或是社会群体的英文 汉语干扰 ?
水平的提高会改善接受性弱的中国英语文本 ; 也会 指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当然是必要
减少难以被西方读者理解的中式英语的运用 。 的 ,问题是如何区分 ,即鉴别的标准是什么 。李文中
(1993) 认为中国式英语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 而是

一种病态语言现象 ,其鉴别不难做到 ,而且可通过纠
如果从语用和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角度来进一步 正和自我纠正加以避免 ,大多出现在口头交际中 ,当
研究中国英语和处理所谓的 Chinglish 和中国英语的 使用者将口头语变成书面语时 , 这种现象会大大减
关系 ,那将会促进中国和世界译学的研究 ,促进汉英 少 。当代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
译学研究与语用学的结合 ,从而更进一步奠定 、 建立 语 ,由于本身既不稳定 , 又缺乏影响 , 由于带有典型
和完善中国英语的语用原则 。Varney ( 1991) 强调说 , 的个性特征而不可能成为规范例证 , 肯定不可能用
因“错译”( mistranslation) 而导致的 Chinglish , 有不少 来作为体现中国英语特征的代表文本 。这些过渡语
要比地道英语表达更有力和更有影响 。例如 , 操英 中能被英语界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说法可能会融入中
语的本族人通常不会将 litter 用作动词 。为保持公 国英语 。中国过去的“洋泾浜” 英语已经失去了它赖
园里的清洁 ,本族语人在告示牌上会说 : The dropping 以滋生的殖民土壤和气候 。中国英语决不是“洋泾
of litter is prohibited , 而所见到的 Hongkong English 的 浜” 英语 ,也不是学生娃娃的学英语过程中所产生的
69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过渡语”。中国英语的出现意味一个正融入国际文 科技翻译 ,1999 , (4) .
化的现代社会的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有了自己的文化 [14 ] 金惠康 . 贵州旅游英译 —
——吃在贵州 [J ] . 中国科技翻
译 ,2000 , (3) .
认同 。因而 ,高校不应该排斥中国英语 ,反而应该在
[15 ] 金惠康 . 中国英语的语用环境和语用功能 [J ] . 福建外
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补充中国文化的内容 , 包括学习
语 ,2001 , (2) .
中国人写的英语文学原著 , 好的汉译英文本和英美
[16 ] 金惠康 . 中国讲法 :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札记 [J ] .
作家写的有关中国文化的作品 , 加强中国英语的调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 (2) .
查和分析 ,总结它的规律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进一 [17 ] 金惠康 . 中国英语 [M] .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步促进对外交流 ,弘扬中国文化 ,对学生的民族心理 2003.
建全和对中国的英语教育本身和英语的大面积普及 [18 ] 金惠康 . 跨文化交际翻译 [M] . 北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
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版公司 ,2003.
[19 ] 金惠康 . 用中国英语译中国古典诗歌 [J ] . 深圳大学学
参考文献 : 报 ,2002 , (2) .
[1 ] 孙 骊 . 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 [J ] . 外国 [20 ] 金惠康 .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英译 [J ] . 上海科技翻
语 ,1989 , (2) :9. 译 ,2002 , (2) .
[2 ] 汪榕培 .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 [J ] .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 [21 ] 金惠康 . 中国人名英译理据讨论 [J ] . 科技术语研究 ,
报 ,1991 , (1) :1 - 8. 2002 , (2) .
[3 ] 李文中 .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J ] . 外语教学与研 [22 ] 金惠康 ( 英译) . 《
〈贵州风貌》( 系列丛书 ) [ M] . 贵州人
究 ,1992 , (4) :18. 民出版社出版/ 贵州画报 ,1999 , ( 3/ 4/ 5/ 6) ;2000 , ( 1/ 2/
[4 ] 张培成 . 使用目的与国别变体 : 也谈中国英语 . 现代外 3/ 4/ 5) ;2001 , (1/ 2/ 3/ 4/ 5/ 6) .
语 ,1995 , (3) :16 - 21. [23 ] Jin , Huikang ( 金惠康 ) . Guizhou Tourism [ M ] . Guiyang :
[5 ] 杜争鸣 . 中国英语问题及其它 [J ]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 Guizho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 1999.
报 ,1998 , (3) :7 - 119. [24 ] Jin Huikang & Wang , Weigang( 金惠康/ 王维纲 ) , J EFC &
[6 ] 谢之君 . 中国英语 : 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变体 [J ] . S EFC English Methodology ( English edition) [ M] . Guiyang :
现代外语 ,1995 , (4) :7 - 11. 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 , 1996.
[7 ] 何自然 . 跨文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J ] . 外语与外 [ 25 ] Jin , Huikang. 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 M ] .
语教学 ,1993 , (2) . Guangzhou : 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8 ] 王弄笙 . 汉英翻译中的 CHINGLISH. 中国翻译 ,2000 , Province , 2002.
(2) . [ 26 ] Jiang , Yajun. Chinglish and China English [J ] . English To2
[9 ] 杜瑞清 、
姜亚军 . 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评述 [J ] . day , 1995 :16 :3 - 3.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 (1) :37 - 41. [27 ] Kachru ,Braj B. The Other Tongue : English Across Cultures
[10 ] 金惠康 . 跨文化交际翻译 ( 第一版 ) [ M] . 贵阳 : 贵州教 [M] . Illinois : IUP ,1992.
育出版社出版 ,1997. [28 ] Varney , M. When Is a Mistake Not a Mistake ? An Argument
[11 ] 金惠康 .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 第一版 ) [ M] . 贵阳 : 贵 for‘ Chinglish ’ as a Positive Adv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州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 the English Language[ J ]. ELT NEWSLETTER , 23 , Peking ,
[12 ] 金惠康 . 论“跨文化交际翻译”[J ] . 江苏外语教学研 1991.
究 . 1999 , (2) .
[13 ] 金惠康 . 对当前中国翻译界一些观点的看法 [J ] . 中国 [ 审稿 郑丹棉 ]

A Discussion on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Jin Huikang
(Dept . of Foreign Languages ,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ersity , Guangzhou 510665 , China)

Abstract : What is China English/ Chinglish ? And what ’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
China English , quite different from Chinglish , is normative but with typical Chinese cultural contents. It is part of inter2
national English , but not a sort of interlanguage roughly made up by Chinese beginners of English.
Key words : China English ( Chinish) ; Chinglish ( Chinese English) ; debate
70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