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第六章 抒情手法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
一、了解抒情的定義
一、了解抒情的定義
二、認識抒情的原
則二、認識抒情的原
則學習抒情的手
三、
法三、學習抒情的手
法認識抒情常用
四、
四、認識抒情常用
的修辭技巧
的修辭技巧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第一節 抒情的定義
( 抒情 )即抒發和表現情感。作者用主觀真摯的態度,把受外界事物影響
而產生的情感,透過文字表現,傳達給讀者
內心豐富而抽象的( 情感 )須藉敘述、說明或議論的具象手法予以表現
一邊( 敘述 )事情,一邊( 抒發 )感情,有時還要加入對此事的(
體悟 ),抒情文才會有( 生命力 )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第二節 抒情的原則
「抒情」是將感和情統一融合,相得益彰,若只偏重其一,顯得欠缺生機
一、 表達的情感要真摯深切
抒發的感受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內容上要求「真」,真的兩個層面:
1)真摯:欲抒的情愫必須內涵真摯,感人肺腑;絕不能矯揉造作,憑空捏造,
無病呻吟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2)深切:深入貼切地寫出情感的( 複雜 )特質。有時情感並非單純的喜、
怒、哀、樂而已,這些情感往往和諧甚至對立、衝突,糾結在一起。如:
親情是「甜蜜的負荷」(吳晟〈負荷〉)→對立的統一
二、表達的情感要細膩豐富
「細膩」指寫作者應發揮思考與想像的能力,將感受或感悟進一步地剖析,推入
情感細微深處,這樣文章才顯得「( 豐富 )」,也凸顯作者身為創作主體與
他人不同之處。如:
我彷彿聽見這瓶花在幽幽訴說著她們的身世,她們如何從家園被剪除,如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何又被買主拋棄,又如何在路邊與糞尿為伍,任受風吹雨打的種種表情…
…(高大鵬《永遠的媽媽山‧遠山的呼喚》)
三、情感的表達要自然和諧
抒發的情是受「( 外界事物 )」影響而產生的感受。因此寫作時要注意該如
何描繪「外界事物」,進一步導出所欲抒發的情。過程應自然而然流露,絲毫不
能有一絲牽強,也就是所謂「( 自然 )」。如:
枝頭有一隻麻雀,戰慄地跳動抖擻著,在啄食一塊乾枯的葉子。但是我發
見那麻雀的羽毛特別長,而且是蓬鬆戟張著的;像是披著一件簑衣,立刻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使人聯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襤褸而臃腫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樣的。那
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梁實秋〈鳥〉)
上文抽象情感和具體景物或事件融合,流暢自然
四、情感的表現要含蓄婉轉
情的傳達忌諱直接而顯露,最好把心裡所要說的情意,委婉的表出,做到「情
盡乎辭」。如: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
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嗎?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朱
自清〈背影〉)
末句悔意的表達,婉轉含蓄,恰如其分
說說看
如果我們把前面敘述的抒情原則當成文學評論的原則來看,請你試著說說看下
面這首王昌齡的〈閨怨〉,在抒情上掌握了哪些原則?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注釋:①凝妝,盛妝 ②翠樓,華麗的樓 ③陌頭,田間壟上;路邊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參考答案:
古人常云:「詩無達詁。」即每個人對詩歌感受並不相同,以下說明僅供參考:
抒情的原則:表達的情感要真摯深切、細膩豐富;情感的表達要自然和諧、含蓄
婉轉
此詩的感情是「憂愁」,開頭直接點出「不知愁」,彷彿詩中女子沒有愁緒,從第
二句還有心情「凝妝」打扮,登樓攬勝可見。到第三句「忽」字,整個意思轉了,
少婦見到翠綠的楊柳,頓覺一年又過去,在美好的春天中丈夫還沒回來,原本
不知愁變愁倍增,後悔當初讓丈夫出外求取功名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這裡表達的情感變化十分細膩而豐富。從陌頭楊柳的「觸景」,到悔教夫婿覓封
侯「生愁」的情感表達上,顯得「自然而和諧」
。對於夫婿深深的思念,在表現時
又「婉轉」的含蘊在「悔」字當中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第三節 抒情的手法
一、直接抒情
用文字直截了當表示喜、怒、哀、樂、愛、惡、懼等情感。可( 直接 )使用這些
字眼,也可單純描繪當時的感情狀態,更可讓感情充滿在字裡行間
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將心情直接表露得淋漓盡致: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二、間接抒情
情感是融匯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
抒情的對象可大分為:「物感」和「譬喻」
「物感」可細分為:借事、借人、借景及借物抒情
(一)借事抒情
述事貴在抓住( 重點 ),忌諱「盛氣直述,更無餘味」
寄情貴含蓄不露,餘味縈迴,才能扣人心絃,引起共鳴
述事能寄情是由於從事的起訖、原委、變化、曲折,可深刻感受情感的發展與真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偽。如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
來?」
藉寫一樁生活小事,把自己哀傷老大的感慨蘊含詩中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 直接抒情表達方法相關補充
 直接抒情不必寄託他物,直接宣洩情感
一、用直接表述的方式。直接寫出心的喜愛、憤怒、哀傷、歡樂等情緒。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天晚上……什麼都可以想,什
麼都可以不想。
二、利用呼告的方式。呼告修辭格能直接對所敘的人或事物,呼名傾訴,表達更為強烈
的情感。例如袁枚〈祭妹文〉中利用呼告方式表明未能與妹妹臨終訣別的遺憾:
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遊;即遊,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
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二)借人抒情
以( 肢體動作 )及( 語言對話 )為主要內容,作者藉由人物舉止而產
生個人的領悟。如劉心武〈人生一瞬〉:
在這靜夜裡,他感謝風把附近哪家夫妻反目的聲息,從門隙頻頻送到枕畔,使他
對人生有更真切細微的把握。另一種是透過作者與所抒對象的言行,深刻而
真切的表現出彼此情感的誠摯深厚,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肢體「表演」過程中,
適切點綴上關鍵對話,使「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如朱自清〈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見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三)借景抒情
即( 觸景生情 ),如李白〈靜夜思〉,詩人因窗外明月而聯想到故鄉,興起
思鄉之情和獨我飄零的感傷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由於個人情感會隨外界不同刺激而時作變動,如不能確切明瞭、掌握不同時期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不同的心性,寫出來的感情便不真實。如蔣捷〈一翦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同樣面對「雨景」,卻因年齡、境遇之差異有迥然不同的領悟
(四)借物抒情
外界事物的不同特點、經歷、意義和作用,與人有獨特關係或感情上聯繫,足以
引發相應的某種情思
寫好睹物思情,首要培養( 洞察 )事物的能力,其次積極累積知識,以增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加主題的深度與廣度。如白居易〈長恨歌〉道出唐玄宗睹物思情的酸楚心緒: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以「芙蓉」和「柳」引發對楊玉環美貌的聯想,而「鴛鴦瓦」
、「翡翠衾」則對比出玄
宗的淒涼寂寞,由此諸物更顯得玄宗思念的絕望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寫寫看
抒情文的寫作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手法。前者的優點是直截、明快
而有力;後者的優點則在於委婉、細膩而情深,各有所長。兩者之間有時亦可以
交互運用。請同學欣賞、玩味下面鄭愁予〈賦別〉的首段,並運用「直接」與「間
接」兩種手法,將它改寫成散文: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念此際你已回到濱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濕了的外衣,/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山退得很遠,平蕪拓得更大,/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參考答案:
妳笑著點了點頭,儘管我心裡吶喊著:「真的只能走到這裡嗎?」但仍瀟灑的揮了
揮手。一路上的風風雨雨似乎暗示我們終將走向一條路的兩端,而當我轉過身去
迎接我的是無盡的、寂寞的方向。不願再想妳,但終忍不住內心的騷動,揣想妳現
在正在做什麼?應該已回到家了呢?是梳理淋溼了的長髮?是整理淋溼了的外衣
但現在無論妳做什麼,還與我有關嗎?風雨中回家的路似乎走也走不完,越是向
前走,原野卻越拓越大,遠方的山似乎與我越來越遠。唉!莫非我終會掉入這黑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暗的無間之中嗎?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第四節 抒情常用的修辭技巧
應物生情是情感的直覺,容易使人感覺單調無味,所以運用靈巧的( 藻彙
)及( 修辭 )美化,作適當的組織變化,才能表現「情感的直覺」效果
一、誇飾修辭
誇飾又叫夸飾、誇張、鋪張
誇飾指為表達( 強烈 )情感或鮮明意象,故意誇大其詞,遠遠超過事實,
運用放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徵、作用、形象、數量等方式的修辭技巧。如: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李白〈秋浦歌〉)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滿江紅〉)
例子分別凸顯「愁」與「怒」感情的強度,引起讀者共鳴、聯想和深思
二、轉化修辭
轉化又叫比擬、假擬、擬化,指在敘述人、事、物的時候,轉變其原來( 性質
),化成另一種本質迥然不同的人、事、物,加以形容描寫的修辭技巧,可分
為「人性化」、「物性化」兩種
(一)人性化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人性化又叫擬人化,指把事物當作人來描述,使事物具有人的動作、行為、思想
情感、聲音、笑容的一種( 轉化 )修辭技巧。例如徐志摩在〈再別康橋〉把事
物當作人一樣,為他的離開而感傷無語: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二)物性化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物性化又叫擬物化,指把人或抽象觀念當作物來描述的轉化修辭技巧。例如鄭
愁予〈賦別〉第二段,以風箏、書本、沙灘等比擬描象的戀情,運用得非常成功
你說,你真傻,多像那放風箏的孩子
本不該縛它又放它
風箏去了,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的;
沙灘太長,本不開該走出足印的;
雲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一切都開始了,而海洋在何處?
「獨木橋」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廣闊的草原了……
三、譬喻修辭
譬喻又叫比喻、取譬、取喻,辟、比、打比方
情感是抽象的感受,要讓它具體、新穎的呈現,就須仰賴此修辭技巧。例如有人
說「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羅門在〈人生四季--冬〉則說:
人的記憶,就如同錄音帶和錄影帶一樣,經過六十多年以上的拷錄,磁帶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上早已脫磁斑斑、摺痕累累,要錄也難以錄入,要放也放不出完整的聲影來
指出人的記憶會在歲月的流失中逐漸不清晰、不完整,可見生動的比喻使文章
變得更鮮活,而譬喻避免陳腔濫調,別出心裁才讓人耳目一新
四、排比、映襯修辭
( 排比 )又叫排語、排迭,指運用三句或三句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
表達相同性質、相同範圍意象的修辭技巧
( 映襯 )又叫對比、對照、映照、襯托、烘托,指將兩種相反的人、事、物或
觀念,對立並列,互相對照,以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的修辭技巧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抒情時適當運用排比、映襯,能顯出情深意厚的濃烈氣氛。以陶潛〈閑情賦〉為例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窕窈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髮而為澤,則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行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編邈。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用排比法連續標舉「領、帶、席、履」等生活用品為喻,說出對美人所寄想的十個
願望,使結構形式呈現整齊美感;又用「悲羅襟之宵離」等十種情境,對比十個
願望的悲傷結果,不但增強語言氣勢,更將感情渴望聚焦在無盡思念上,彰顯
出修辭上的藝術美
寫寫看
語文表達及應用(上)

課文中所舉高大鵬〈遠山的呼喚〉一文,請你試著分析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技巧
現在假設你是一個愛花的人,在一個特殊的場合,看到或得到它們,試為它們
寫下一段抒情文字。(注意不要超過二百字)
提示:你可以就自己的經驗來寫作,也可以憑空想像。例如:如果你在眾人的
驚呼中,接到了新娘的捧花,那麼當你低頭凝視著手中的那一束花……;或是
在親友的告別式上,你手持一枝百合,在人群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