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See discussions, stats, and author profiles for this publication at: https://www.researchgate.

net/publication/324720054

复句层次浅析

Preprint · April 2018

CITATIONS READS
0 1,296

1 author:

Lee ching Siew


University of Malaya
2 PUBLICATIONS 0 CITATIONS

SEE PROFILE

Some of the author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also working on these related projects:

how grice's maxims influence the conversation in Ellen DeGeneres Talk show View project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View project

All content following this page was uploaded by Lee ching Siew on 24 April 2018.

The user has requested enhancement of the downloaded file.


马来亚大学

语言与语言学学院

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 (中文专业)

2016/2017 年;第一学期

TDEC 2112 现代汉语句法学

题目:复句层次

姓名:李谨秀

学号:TEC150004

导师:谢川成老师
目录

标题 页数

1.0 前言 1

2.0 2.0 复句层次 2-3

2.1 如何分析复句层次 4-6

2.3 总说复句和层次 7-8

3.0 结语 9
1.0 前言

在这项研究里我们将会引用以下主要的四本参考文献为主要的参考并浅谈所需的内
容:

1.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年。

2. 廖定文:《现代汉语语法入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年。

3. 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年。

4. 赵遵礼:《现代汉语复句辨析》,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年。

而通过这四本参考质料,我们将会浅论以下这几项:

(一)何为复句层次又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二)如何分析多重复句:A 竖线切分法与框式图解法。
(三)总分复句与层次间的关系

1
2.0 复句层次

复句层次在学术上拥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的学者也以不同的学术用语解释着何为
复句层次。赵遵礼曰:“复句层次是指复句本身的结构而言,是指复句中又包含着复句的
语言现象”(赵遵礼,1985,170 页)。复句层次也可称为“多重复句”(李子云,
1991,425 页)与(廖定文,1987,235 页),他两都例明了复句层次属于复句的扩展形
式,扩张了其分句,增添其层次并丰富其内容,让它包含多重意义关系(李子云,
1991,425 页)。多重复句的特点是:在结构上,分句中又包含有分句。这意味着分句不
是以单句形式构成的而是由复句形式构成。当全句中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的分句构成,
而在逻辑上,分句之间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义关系即可归类为多重复句(廖定文,
1987,235 页)。此外,复句层次也可以被称为“多层复句”,这类说法是根据层次的多
少给复句分类,总共可归为 2 类:只有一层次的复句称为单层复句;而不止一层的复句层
次称为多层复句(范晓,1998,235 页)。

因此,我们可以终结以下这几个论点:

(一) 复句层次在也这里也可以称为“多重复句”和“多层复句”这两类,然而在意
义上它们却是相似的。(李子云,1991,425 页)与(廖定文,1987,235 页)
和(范晓,1998,235 页)

(二) 复句层次是一种复句的扩张形式,并增加了分句的内容与层次,从而使它由单
层复句成为了多层复句,是现代汉语言现象之一。李子云在他的书中也有解
说:“‘重’是指‘层次’,而‘多重’则是指‘多层次’。多重复句主要是
以其内容的结构层次决定的,凡结构上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层次的复句皆可称作
多重复句。”(李子云,1991,425 页)

2
(三) 复句层次可按照内部结构层次的多少,分为二重复句(含两个层次)、三重复
句(含三个层次)等等,以此类推。(李子云,1991,425 页)

以下是复句层次的几个例子,取自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

二重复句

1.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ll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l 我们这个队伍就


A B C
一定会兴旺起来。

这是由 3 个分句、2 个层次组合成的二重复句。第一层在于 A、B 与 C 之间(用 l 表


示),前一部分是复句(A 与 B),后一个分句(C),两者间的关系是条件关系。第二层
次在于 A 与 B 之间(用 ll 表示),前后两个部分是分句,两者间的关系是并例关系。用
“只要……就”表明了条件关系。(李子云,1991,425 页)

三重复句

2.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l 虽然小,ll 但是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A B C
lll 在地上或在桂花树上寻蝉蜕。
D

这段句子里包含了 4 个分句、3 层复句层次。第一层在 A 与 B、C、D 之间(标以 l),前


后部分之间是并例关系,前一部分是个分句(A),后一部分是二重复句(含 B、C、D 三
个分局)。第二层在 B 与 C、D 之间(标以 ll),前后两个部分是转折关系,有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标明。第三层则是在 C 与 D 之间(标以 lll), 前后之间是并例关
系。(李子云,1991,427 页)复句层次都是按照其内部结构层次的多少分为二重复句、
三重复句、四重复句等等以此推类。

*在此我们将会以“多重复句”为主称。

3
2.1 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复句具有的层次越多,复句的分句数量就越多。例(1)中是二重复句,共有 3 个分
句,2 个层次(上述例子);而例(2)中是三重复句,共有 4 个分句,3 个层次(上述例
子)。然而,复句具有的层次数量与复句的分句并不能成正比例(赵遵礼,1985,174
页)。李子云在他书中曰:“分析多重复句,确定其层次和关系,应该注意‘统观全局,
逐层剖析’,既是把握全句的意思和结构,从高层到低层,逐层分析一直到单个分句为
此。同时还需要根据各种关系的形式标志—关联词语,结合分句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审定
复句内部的层次和关系。 ”这样既可正确地分析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李子
云,1991,429 页)。而范晓与廖定文也同意着李子云的说法,既是在多重复句的分析上
应先分清分句间的结构层次而后在辨析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是关联词语)(范
晓,1998,236 页)与(廖定文,1987,368 页)。

李子云在《汉语句法规则》中例出了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如下:

(一)依据形式标志,体察意义关系,确定分句数目,并依此用数码标出。
(二)注意句中标点,标准关联词语,着眼于全句,分出第一个层次,确定整个复句
的基本类型。
(三)从整体到部分逐层剖析,一直分析到单个分句为止,并依次用 l、ll、lll 标出
层次,在竖线顶端表明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李子云,1991,429-430 页)

4
以下举例出几项例子来做探讨,多重复句分析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 A 竖线切分法

二重复句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l 建立了新中国,

承接
l 人民得到了解放,ll 科学得到了解放。

承接 并例

可分为 4 个分句,2 个层次。第一层由“伟大领袖……建立了新中国”构成,两者间的关


系是承接关系。而第二层则是由“人民得到了……科学得到了解放”构成,当中的关系是
并例关系。(范晓,1998,238 页)

三重复句

4. 科学也需要创造,l 需要幻想,ll 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l 才能发展科学。

并例 因果 并例

可分为 4 个分句和 3 个层次。第一层由“科学也需要……需要幻想”构成了并例关系的分


句,而第二层则由“需要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构成了因果关系分句(关联词语
是需要……才……)。最后一层则是由并例关系构成其分句“有幻想才能……才能发展科
学。”

5
(二) 框式图解法

二重复句

5. 芭蕾舞艺术虽然萌芽于意大利,但是形成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却是在法国,所以人
A B C

们把法国称作“芭蕾舞的故乡”。

A B C

A 和 BC 为转折关系 B C

B 和 C 间为因果关系

(廖定文,1987,373 页)

三重复句

6.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A B C D

A B C D
ABC 和 D 是因果关系

A B C
AB 和 C 是转折关系

A B
A 和 B 是并例关系

(廖定文,1987,374 页)

6
2.2 复句的总分与层次

总分复句是复句基本类型中的其中一项,是由几个分句分别表示总括和分
述,或前一分句表总括,后几个分句表分述或前几个分句表总括,分句之间是总括
与分述关系(李子云,1991,407 页)。也有学者把它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分说
性补充复句,一类是总说性补充复句。分说性补充复句指的是:主句说明一件事情
或一种情况,后面的补句分别说出该事件或该情况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组成部分。而
总说性补充复句是先说出几种情况或一件事情的各方面,后再进行总说(范
晓,1998,359 页)。总分复句的构成在一般上都依靠语序直接组合,不用关联词
语(李子云,1991,408 页)、(范晓,1998,359-360),在总括或分说的分句里
一般都有数量词或者表示整体和部分的词语;有的虽没有数量词,但被补充分说的
词语总是表示多数的(范晓,1998,359-360 页)。

总分复句只是兼有顺成、并例两类复句特点而已,不过是两者重合后的一种
表现形式。在层次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分说与总说之间多是顺成关系,分
说部分各分句之间多是并例关系(赵遵礼,1983,184 页)。因此,可说总分复句
是可以依照分句来判断其层次。在认识和掌握复句的总分形式对于正确分析复句的
层次有很大的关系(赵遵礼,1983,184 页)。

以下是总分复句层次分析的例子:

分说复句

并例

7. 他的家们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l 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A B C

第一层次由 A 与 BC 构成为解说后面分句的陈述句。而第二层次由 BC 构成两者的关系是并


例关系解释这前面主语的两座大山。

7
总说复句

并例

8.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主观主义,l 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A B C

第一层次由 AB 与 C 构成,AB 之间是并例关系,而第二层次则由 C 组成补充着前面的分


句。

8
3.0 结语

从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总论出复句层次也可以称为“多重复句”和“多层复句”。
这是因为不同的学者以不同的名称称呼着它。而多重复句在形式上是复句的扩张形式,增
加了其内容与层次,而层次可按照内部结构的层次分为多层次结构,如二重复句、三重复
句等等,以此推类。

此外,复句的层次越多,分句越多。然而,在层次分析上却不是以分句的多少来判
定。反而是必须观察整体的意义并找出关联词语来分析出复句层次。在多重复句分析上可
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 A 竖线切分法,而另一种是框式图解法。这两种做法都能帮助我们
有效的寻找并分析出复句的层次。

总分复句属于复句基本类型中的一项,在结构形式上可以是分句先分述,后总结;
也可以是分句先总起,后分述。在层次分析上并无关联词语为连接词语,反而是由并例关
系或顺成关系构成。总分复句也可以按照结构分析分出其层次,然而在分析手法上与多重
复局的手法不同。总分复句在认识和掌握复句的总分形式对于正确分析复句的层次有很大
的关系。

9
参考文献

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年。

 廖定文:《现代汉语语法入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年。

 李子云:《汉语句法规则》,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年。

 赵遵礼:《现代汉语复句辨析》,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年。
附件

View publication stat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