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上世纪的女佣小说》

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极其敏锐地捕捉到文学史中那些“不入流”、甚至从未
被收入图书馆的通俗文学的意义。这些作品包含着人类永恒的素材,但人们对
其研究尚不充分。本雅明呼吁人们对这些书籍进行深入研究。

《笔迹中的人类》
这篇文章是对《笔迹中的人类》一书的综合性赞誉和分析。作者认为这本书在
笔迹学、笔迹分析和语言表达艺术等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书中强调了
其在节奏感、语言艺术、谦卑态度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文章指出书中采
用的方法将文明人的手写文字视为图形文字,并与图像世界成功连接。作者还
强调了在笔迹解读中需避免道德解读,赞扬了书中包含的创新方法以及笔迹的
独特理解。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与克拉格斯等不同学说之间的对立与调和(克
拉格斯比笔迹里包含的语言出发,书的作者从笔迹的图像出发),以及对立体
笔迹图像的研究为心灵感应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总体而言,文章通过
对该书的赞誉和细致分析,强调了其在多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为读者提供了一
次深刻的探索人类本质和生活的机会

《被遗忘的儿童旧书》

这篇文章是本雅明的一篇书评,主要内容是:儿童书籍收藏家卡尔 ·霍布雷克的
作品《被遗忘的儿童旧书》引发了本雅明一系列有关儿童书籍的思考。霍布雷
克认为,以往儿童书籍的创作由于带有强烈道德性和教益性而使其变得枯燥,
本雅明对启蒙运动以来的儿童书籍的创作给予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当下的的儿
童书籍矫揉造作,充斥着扭曲的形象,是对儿童本性的严重误读。本雅明认为
儿童可以在最纯粹的材料中构建自己的物的世界。本雅明还强调了插图对于书
籍的重要性,儿童在彩色插图中感知和学习,色彩是儿童梦幻生活的媒介。但
另一方面本雅明批判了当下彩色课本插图的出现而忽视了黑白画的意义,本雅
明强调了黑白画的重要性,认为其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相比之下,彩
色画让儿童沉浸在梦幻之中,两者互为补充。最后本雅明批判了两种儿童书籍
创作:一种是“知识傲慢”,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傲慢应运而生的文学缺乏有深
度和生命价值的道德内涵,第二种是对媒体关键词的依赖,对时事和潮流的捕
捉。

《儿童书籍一瞥》
这篇文章中,本雅明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画谜书,并借此言说了儿童的阅读模式:
沉浸在色彩的游戏之中、以不那么系统化但却更狂野、任性的方式理解和找寻
词汇的概念。本雅明还提出 19 世纪上半叶儿童图书的黄金期出现的原因不仅在
于教育观念,更在于比德迈耶时期对市民生活瞬间的捕捉。最后本雅明用诗意
的语言对色彩再次给予了强调,认为人的视觉是感官的分水岭,色彩相对于透
明色来说更能产生优美的变化,这也是儿童游戏的精神所在。

《一百年前的儿童字母书》

本雅明发现,一百年前的儿童字母书体现出人们对字母的钟爱:人们对字母进
行装饰,在书中赋予其各式各样的形象。并且很多情况下,字母可以直接代替
单词用以表示对象。但对字母过度的装饰一方面会让孩子们感到困惑;另一方
面,相对于字母,插图中的事物和对象被置于边缘的位置。

《对奥斯卡 A.H. 史密茨的回应》


本文反映了由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引发的思想争锋。是本雅明对史密
茨观点的批驳。本雅明指出,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具有倾向性,政治倾向也不例
外。更深的“倾向”会在艺术的断层出显露,新技术革命影响下电影的出现就
是很好的例子。本雅明将电影比喻为人类生活的棱镜,人们通过其可以观察、
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与场景,但问题是新技术未能找到与之适应的内容(情节
意义)和形式。此外本雅明分析了苏俄电影和美国怪诞电影成功的原因:都带
有自己独特的倾向。《战舰波将金号》展现了一种无产阶级的集体创作,通过
精心策划的细节加固了其中的意识形态,甚至让资产阶级也将自己投射在情境
里里并乐在其中。

《关于标记和绘画》
标记(Zeichnen)包含几何学线条,标点符号线条,图形线条,绝对标记
线条。
关于标记,本雅明着重分析了了图形线条(die graphische Linie)和绝对标
记(das absolute Zeichen)。他强调了图形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与背景的
关系,图形线条是通过与平面的对比来确定的,这种对比在视觉和形而上学上
都有意义。而理解绝对标记需要理解标记背后的神话意义。另外,他认为绝对
标记的本质与绝对绘画的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绝对标记主要具有空间和个
体的意义,而绘画更强调时间性。
由此引出下文对绘画(das Mal)的讨论。
首先是绝对绘画(das absolute Mal):1. 绘画被认为是一种媒介,突显出
来而非印在上面;2. 绝对标记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上都存在,而绝对绘画
主要出现在有生命的事物上 3.绝对绘画具有时间上的魔力,消除现在与过去、
未来之间的分隔;4.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分解个人的本质元素。
然后是绘画(die Malerei): 绘画是一种媒介,强调了绘画与图形线条、底
层背景的关系。其中,指出了在狭义的画中,构图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不依
赖于图形线条而将其纳入其中。构图在绘画语言中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存在,通
过构图来实现图像的命名。
最后是空间中的画(Das Mal im Raum): 空间中的画通常以纪念碑或墓碑
的形式呈现,并与绘画领域相关联。但本雅明也给出了限定,认为只有那些在建
筑和雕塑方面没有经过具体形态塑造的结构,才能真正被称为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