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四川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
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
〔2020〕7 号)、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教材〔2020〕4 号)和四川省教育厅等 10 部门印
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
知(川教〔2021〕32 号)精神,切实加强我校劳动教育和加快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
生活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努
力实现我校“三心四能五结合”的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富有四
川师范大学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全面构建以学校主导、部门协同、学院为主体、班级为基
础的贯通一体、开放创新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强化学校、家
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关系,打造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
生“五位一体”劳动教育共同体,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
外贯通、家庭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
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强化马
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认识劳动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
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
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
想观念。
(二)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
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
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
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
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
代精神。
(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
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
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五)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奉献精神
结合学科和专业,围绕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
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创造
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增强诚实
劳动和公共服务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
立正确择业观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
神。
三、主要内容
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
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一)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立足学生个人生活、园区内务和家庭劳动,注重培养学生
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和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立自强能
力。
(二)服务性劳动教育
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
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和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
识、实践服务技能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社
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生产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深化产教融
合,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研实验、创新创业等相结合,
与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加强协同,与“互联网+”、“挑战杯”等
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学院开设创造性劳动子课
程,充分发挥学校秋实农场在农耕文化、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
的平台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创
造性劳动能力,感受劳动创造价值,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四、具体方案
(一)课程设置
将劳动教育课程有机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劳动教
育体系化。劳动教育课程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理论课
程按要求内容进行,实践课程分必修和选修项目。
1.学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共 1 学分。
2.学时设置。理论课程共 4 个专题,每个专题 2 学时,共 8
学时;实践课程共 4 学期,每学期须完成必修项目,且第 3-4 学
期还需完成 12 学时/学期的选修项目。
(二)课程内容
1.理论课程
专题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教育(理
论教学 1 学时,翻转课堂 1 学时)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各学

专题 2: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和劳动法规与政策教育(理论教
学 1 学时,翻转课堂 1 学时)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同单位: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各学

专题 3:新时代劳动精神教育(现场教学和小组讨论共 2 学
时)
牵头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协同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专题 4:当代大学生劳动习惯和品质教育(主题活动和小
组讨论共 2 学时)
牵头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协同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2.实践课程
必修课:由寝室内务卫生子课程和校园公区清扫子课程
(必修)或秋实农场子课程(必修)两部分组成。
牵头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协同单位:教务处、后勤服务管理中心、校团委、教育发
展集团、各学院
选修课:包括秋实农场子课程(选修)、校园公区子清扫
(选修),志愿者服务子课程,后勤系列子课程,专业生产实
践子课程(学校集中组织的专业实习和见习除外),社团活动
子课程,学院创造性劳动包括科研实验、竞赛活动、创新创业
等生产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第 3-4 学期每学期至少完成 3 项)
牵头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协同单位:教务处、各学院、涉及单位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考核和定量
考核相结合方式。学生须在第一学期完成理论课程 4 个专题的
学习内容,并按要求撰写不少于 1000 字以上的学习心得 1 篇;
实践课程考核进行清单管理,须完成必修项目合格和选修项目
达规定时长和要求方能认定学分。
五、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劳动教育课程
建设与实施,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
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和表彰奖励等。
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
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团委、教务
处、计划财务处、后勤服务管理中心、教育发展集团、图书与
档案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和实施学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武装部,负责劳动教育组织协调和课程教研室日常运行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部长兼任。
各实施学院应成立学院劳动教育工作组,学院院长和书记
担任工作组组长,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
负责学院劳动教育课程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
容,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专兼职辅导员、班
主任、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利用党团组织、学生组织等各方面
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资源,聘请相
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老师。
(三)落实条件保障
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必修
课程管理,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经费和场地、设施设备投入,加
强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
(四)健全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课程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
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按各项实际成绩平均值计
入学生劳动课程成绩单,劳动课成绩纳入学生奖学金评定,并
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和学生毕业依据之
一。
(五)强化课程研究
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加强教师教
学能力和学生劳动学习研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劳
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等的监
测,总结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作规律。加大对劳动教育
类科研项目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探索劳动教育新理念、新思
路、新方法。

四川师范大学
2022 年 6 月 23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