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2

高职资讯

2020 年第 7 期(总第 13 期)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2020 年 12 月 25 日

◆本期主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
通知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高教育部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关于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议
◆关于在部分省级区域先行先试,开展非国控医药专业职业教育本科试点,构建
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议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试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坚守什么
◆稳中求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进入了以质图强新阶段
◆中央财政安排 250 多亿元,落实职业教育各项改革部署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做出权威回应
◆人社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

2020 年 12 月
(内部资料)
目 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的通知............................................................................................. 24
年)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件解读

高教育部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

作考虑........................................................................................................44

关于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议...............................................65

关于在部分省级区域先行先试,开展非国控医药专业职业教育本科试

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议............................................................... 67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69

试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坚守什么.......................................................80

稳中求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82

职业教育进入了以质图强新阶段........................................................... 84

中央财政安排 250 多亿元,落实职业教育各项改革部署.................. 86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做出权威回应...................................86

人社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

方案》........................................................................................................88

I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
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
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
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
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
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
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
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
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
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
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
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
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1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
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
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
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
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
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
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三)目标任务。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
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
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
更加合理。到 2020 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2350 万人,专科层
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80 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
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 3.5 亿人次。
——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
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
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
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
著。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

2
的人才培养高地。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
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
力量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
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各地要统筹做好中等职

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
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
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
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
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
基础。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
(五)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
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
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探索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
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
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高等
职业院校,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
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六)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
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
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
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
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

3
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
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
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
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
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
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
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
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
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
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
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
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
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待。
三、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九)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
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
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
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
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引导社会力量
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社会力量举办的职
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
土地、金融等政策。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
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

4
(十)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
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
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
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
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
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
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
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
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
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十一)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
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行
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
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
期发布制度。
(十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
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
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
理能力。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
事会。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
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
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
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
配机制。

5
(十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
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
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
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
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
策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
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
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
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
载体。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
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五)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

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
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
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
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
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
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六)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
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
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
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
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
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十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

6
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
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
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
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
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
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
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政府要比照
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
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
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
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十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
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
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
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
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
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
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五、提升发展保障水平
(二十)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
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
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
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30%。加大地方人民

7
政府经费统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
贫和移民安置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
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
(二十一)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
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照现行税
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
校融资机制。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
业可按 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 60%。除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
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
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
不改正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
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探索利用国(境)外资金
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机制。
(二十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
业院校办学标准,到 2020 年实现基本达标。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
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
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
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
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
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
力建设项目。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
校。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所办职业院

8
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二十三)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
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
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
力度。有计划地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内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
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完善
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
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
的支付办法。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查“双重
学籍”、
“虚假学籍”等问题,确保资助资金有效使用。
(二十四)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服务国家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
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
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制定奖补政策,支持东部
地区职业院校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深化专业建设、课程
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
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建设一
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点。
(二十五)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
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
证书的人员中录用。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
,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各
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
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
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结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企
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

9
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落实政府职责。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
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
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实
际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要加
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
体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
成工作合力。
(二十七)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
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落实督导报
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
的重要依据。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
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
行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二十八)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落
实好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
革创新。研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
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国务院
2014 年 5 月 2 日
(本文有删减)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014 年 6 月 22 日

10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9〕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
行。
国务院
2019 年 1 月 24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
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
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
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
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
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
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
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
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
好的时候。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贯彻全国教育
大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
,制定本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11
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
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
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
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
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
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经
过 5—10 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
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
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
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具体指标:到 2022 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
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
建设 50 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 150
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
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
织,推动建设 300 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
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
时间一般为 6 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
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 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
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一、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一)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
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

12
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
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
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
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创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
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
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
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
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
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改善中等职业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重
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
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指
导各地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
源。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
力度,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
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
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
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
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
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
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3
(三)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
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
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
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
务。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
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
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
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启动实
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
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
列。
(四)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
才成长渠道。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
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
究生培养。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
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
点。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
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军民
融合发展,把军队相关的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大体系,共同做
好面向现役军人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在服役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政策,推动地
方院校与军队院校有效对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军事人才培养
开放,建立军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制订具体政策办法,支持适
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鼓励支

14
持设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推动退役、培训、就业有机
衔接,为促进退役军人特别是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作出贡献。
二、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五)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
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
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实
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持
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
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
巩固和发展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
校依据标准自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
(六)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
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
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
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
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务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
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
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
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
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
面向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
享受同等待遇。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
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
要的综合能力。

15
(七)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
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
职业培训。自 2019 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 10 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
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
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
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职业培训,
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并履行好监管职责,相关下属机构要优化服务,
对于违规收取费用的要严肃处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鼓励其持续获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培训证书,引导和支持
企业等用人单位落实相关待遇。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离校未就
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八)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 2019 年开始,探
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
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
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职业院校对取
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支持其根据证书等级和类别免
修部分课程,在完成规定内容学习后依法依规取得学历证书。对接受
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在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考试时,可免试部分内容。从 2019 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
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
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九)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

16
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设置定
期评估机制,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原
则上每 5 年修订 1 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
专业,每年调整 1 次专业。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共建共享平台
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认定
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
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
息化资源。每 3 年修订 1 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
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
设和普遍应用。
(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
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
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
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
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
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
自行处理。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
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
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
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十一)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
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

17
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
育实训基地。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
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
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积极
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
家经验,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
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
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 2019 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
从具有 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
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
学历要求,2020 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加强职业技术
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
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 100 个“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
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 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
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
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在职业院
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
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
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
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四、建设多元办学格局
(十三)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

18
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战略、
制定政策、依法依规监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
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
予适当支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
互兼职兼薪制度。2020 年初步建成 300 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
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
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
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
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十四)做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
高校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和规定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
养。同时,也必须调动社会力量,补充校园不足,助力校园办学。能
够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职业标准、教学标准完成的职业技能培训,要
更多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下简称培训评价组织)等参与实
施。政府通过放宽准入,严格末端监督执法,严格控制数量,扶优、
扶大、扶强,保证培训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要按照在已成熟的品牌
中遴选一批、在成长中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有需要但还没有建立项
目的领域中规划一批的原则,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
评价组织,优先从制订过国家职业标准并完成标准教材编写,具有专
家、师资团队、资金实力和 5 年以上优秀培训业绩的机构中选择。培
训评价组织应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政府
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行业协会要积极配
合政府,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好服务环境支持,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取
费用或干预企业办学行为。
五、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19
(十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
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倾斜。建立国家技术技能大师库,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
并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
职教师,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
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
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
毕业生。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
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
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
能大赛成绩突出毕业生的表彰奖励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
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
、“劳模进校园”

“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
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十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
政投入制度,地方政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
公用经费标准。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
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
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各
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各地在
继续巩固落实好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 12000 元的基
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拨款水平。组织实施好现代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工程等。经费投入要进一步突出改
革导向,支持校企合作,注重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20
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
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
制度。
六、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
(十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从 2019
年起,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实
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完善政府、行业、
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
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
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国
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定期听取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情况汇报。
(十八)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为把握正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创新我国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模式,提出重大政策研究建议,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职业教育
法律法规,开展重大改革调研,提供各种咨询意见,进一步提高政府
决策科学化水平,规划并审议职业教育标准等,在政府指导下组建国
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人员、职业教育专家、行
业企业专家、管理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人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团体
和社会各方面热心职业教育的人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听取
咨询机构提出的意见建议并鼓励社会和民间智库参与。政府可以委托
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对全国职业院校、普通高
校、校企合作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办学方式
模式、师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等情况,进行指导、考核、评估

21
等。
七、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十九)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教
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
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党组织
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指导
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
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
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
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十)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
位组成,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统筹协
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听取国家职业
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重大事项,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各成员单位就有关工作情况向联席会
议报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
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
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各成员
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国家和区域战略规
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

22
政策合力。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改
革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019 年 2 月 13 日

23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年)》的通知
教职成〔2020〕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农业农村
(农牧)厅(局、委)、国资委、扶贫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
农村局、国资委、扶贫办,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
划单列市税务局,有关单位:

现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印发给你
们,请结合实际,加强协同配合,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税务总局 国务院扶贫办
2020 年 9 月 16 日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
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
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
划”
)。

2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
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
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战略
定位,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
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升新时
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
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建设,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
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中国特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
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
——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基本健全,职业学校层次结构合理,分类
考试招生成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投
入运行。
——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地方落实主责的职业教育工作机
制更加顺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责清晰、同向发力,政府统筹管理、
社会多元办学格局更加稳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职业学校办
学定位清晰,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每年向社会输送数
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教育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职业学校教
学条件基本达标,评价体系更具职教特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
面深化。

25
——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整体提升,职
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和国家重大战略。
(三)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
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固本强基,综合改革。聚焦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
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
——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标准体系,完
善标准落地的工作机制。以打造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推进关键改革,
突破瓶颈制约,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带动职业教育大
改革大发展。
——地方主责,协同推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
管理、检查验收和结果应用,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取得实效。
二、重点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想信
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
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
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动教育

26
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加强职业
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
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
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
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2.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
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
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
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
案和专业课程。构建省校两级培训体系,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
晋升通道,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中职德育工作队伍
建设,办好中职学校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
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
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将党建和思想政
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
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 2023 年,培育 200 所左右“三全
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 100 个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 100 个
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3.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高
职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
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中职学校要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
力度。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
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

27
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
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
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持续
开展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
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到 2023 年,
育教育资源, 培训 10000
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遴选 100 个左右思政课
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 1000 个左右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
10000 个左右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0000 个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特点
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二)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系统设
计中职考试招生办法,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
育。全面核查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整合“空、小、散、弱”学校,
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合实际,鼓励各地将政府投入的职业教育资源
统一纳入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等)调配使用,
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效益。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
建好办好 1 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建立普通高中
和中职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支持有
条件的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
普职融通力度,发挥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到
2023 年,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遴选 1000 所左右优质中职学
校和 3000 个左右优质专业、300 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 个左右
优质专业。
5.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
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

28
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限
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
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推动各地
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
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扎实推进中国
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成一
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探索高职专业认
证。推进专科高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遴选 30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
学校和 60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6.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
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
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稳步推
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
用型转变。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
培养规模,推动各地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三)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7.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
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
积累和转换机制。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定学时学
分记录规则,引导在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
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支持学校按照相关规则研制具
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按程序受理学分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
可免修部分课程或模块。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创新发展,着力提高
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
8.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

29
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
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
职业培训。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成为落实《职业技能提
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的主力军,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
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 2 倍以上。深入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及时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行业企业认可度。
发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推动更多职业学校参与 1+X 证书制度实施,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
业。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根据军队
需要保证职业学校定向培养士官质量。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办好面向军
队军士的学历继续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
等机构,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
贫致富提供持续动力。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 500 个左右
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9.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面向在职员工、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
会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
老年教育,与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独立设置成人
高校、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
习的发展合力。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质量提升行动”,遴选
200 个左右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00 门左右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
程,在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卫生护理、文化艺术等领域,
遴选 500 个左右社区教育示范基地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0.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促进职业教育

30
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
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重点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推动试点城市建设开放型、共享型、
智慧型实训基地。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
建设 100 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发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
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11.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行业举办和指导职
业教育的能力。支持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
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
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
举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支持行业领
军企业主导建设全国性职教集团,分领域建设服务产业高端的技术技
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
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
作。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
企业实践流动站,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 1000 个左右示范性
流动站。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
500 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100 个左右技工教
。推动建设 300 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
育集团(联盟)
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2.完善校企合作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公
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
设试点项目。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
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 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

31
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
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
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五)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13.健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教育招生
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办法,每年春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展
以高职学校招生为主的分类考试。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
高考。保留高职学校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的渠道,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
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14.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
鼓励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报考高职学校。推动各地将技
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
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报考高职学校,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只参加
学校组织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逐步
取消现行的注册入学招生。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逐步
取消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贯通专业以始读年龄小、
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为主。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
学条件。
15.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完善高职分类考试内容和形式,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
方式,引导不同阶段教育合理分流、协调发展,为学生接受高职教育
提供多种入学方式。文化素质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等职
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
分值的 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
技术等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业大类统一制定职业适应性测

32
试标准、规定测试方式。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建立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
试制度。鼓励高职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招生。
(六)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16.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适时修订中职学
校、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研制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结合职业
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校长专业标准,制定“双
师型”教师基本要求。统筹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
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构建国家、省、
校三级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国家面向产业急需领域和量大面广的专
业,修(制)订国家标准;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关技术规
范,补充制定区域性标准;职业学校全面落实国标和省标,开发具有
校本特色的更高标准。
17.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
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
制。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
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职
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省级统筹开展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建
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完善以章
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入推
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
体作用。巩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质量
年报编制水平和公开力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构建国家、
省、校三级职业教育督导体系。
18.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强化职业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落实和扩大职
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分配制度等,支持学校在限

33
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按规定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
按规定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建立国家、省、市(县)分级培训机制,
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
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到 2023 年,集中培训 5000
名左右中职校长(书记)和 1000 名左右高职校长(书记)
,各级各类
培训覆盖全部职业学校管理干部。
(七)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19.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实施新一周期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含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落实 5 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
为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院
校分专业领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改
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唯”倾向,将企业生
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
兼职教师的办法,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计划,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
岗位,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
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改革完善职业学校绩
效工资政策。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取得的收
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
部门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情况,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
和水平。对承担任务较重的职业学校,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
绩效工资总量。专业教师可按国家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到
2023 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 50%,遴选一批国家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60 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

34
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机制。
加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做好教材统一使用工作。对接主流生产
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
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建立健全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教材动态
更新调整机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
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
实行教材分层规划制度,引导地方建设国家规划教材领域以外的区域
特色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的情况下,鼓励职业学校
编写反映自身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编写并用好中职思想政治、语文
和历史统编教材。健全教材的分类审核、抽查和退出制度。到 2023
年,遴选 10000 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国家、
省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 50%,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全部使用
新近更新的教材。
21.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
推动依据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水平、就业质
量等合理规划引导专业设置,建立退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
发布程序,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为行业指导、企业
选择、学生学习、同行交流、社会监督提供便利。加强课堂教学日常
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
,适应生源多样化
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
原则上占总学时数 50%以上,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
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完善以学习
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鼓励
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
方式。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遴选 1000 个

35
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向课
堂教学改革倾斜。
(八)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 2.0 建设行动
22.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
,推动各地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
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引导职业
学校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联通校内行政
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
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
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增强网
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遴选 300 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23.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
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
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探索
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服务课程开
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
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
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遴选 100 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
地;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选 5000
门左右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引导职业学校开展信息化全员培训,
提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
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
24.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

36
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
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
,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
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鼓励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动
中国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
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
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鼓励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来华
合作办学,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
25.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
国际影响力。引导职业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
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
成果海外推介。对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承办世界职业教育大会,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贡献职业教
育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十)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
26.整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东中西部布局 5 个左右国家职业
教育改革省域试点。按照“一地一案、分区推进”原则,在学校设置、
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支持试点省份探索新时代区域职
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引导地方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地方职业教育
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优化职业教育办
学体制机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探索职业学校毕
业生高质量就业模式等。
27.合力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
国家、省、市三级推动,建设 10 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
试点。支持地市政府把握功能区定位,加强市场化资源配置,在职业
教育服务城市文明、服务城市创新、服务民生需求、服务绿色发展等

37
领域重点突破、先行示范,率先建成与城市经济和民生相适应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开创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新格局,形成一批基层首创的
改革经验。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作的各方面全
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
完善省(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制度。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选好配强职业学校领导班子。职
业学校要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全面开展党组
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促进学校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全面提升。全
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党组织在职业学
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把握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
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二)完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机制
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
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生均拨款
制度,合理确定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支持地方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成本分
担机制,落实举办者的投入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各地可通过购
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方式对民办职业学校予以扶持。
(三)完善协同推进机制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工作
的指导,教育部负责实施工作的统筹协调,国务院相关部门在职责分
工范围内落实相应任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工作机
制,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化决策的水平。国务院相关部门建立“行动

38
计划”执行情况检查通报制度。各地有关部门积极承接任务项目、制
定工作方案、协调支持经费、加大政策供给,将“行动计划”与“十
四五”事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改革发展任务落地。
“行动计划”执行情况作为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各地
实施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重大改革试点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
(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加快推进修订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鼓励地方
因地制宜制定和颁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办好全国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引领作用。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
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
“劳模进
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开展“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认定、宣传和展示
活动。加强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
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鼓励职业学校建好用好新型
宣传平台,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常态化开展职业学校校园开放、企
业开放日、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面向社会的便民服务、职教成
果展示等宣传展示及服务活动,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附表:重点任务(项目)一览表

39
附表
重点任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部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
1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
2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培育 200 所左右“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遴选 100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3
个左右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 100 个左右德育特色案例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培训 10000 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
遴选 100 个左右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分级培育遴选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4 1000 个左右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10000 个左右思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0000 个左右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
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原则上至少建好办好 1 教育部,相关省份有关
5
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 部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6 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7 遴选 1000 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 3000 个左右优质专业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8 遴选 300 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 个左右优质专业
各地有关部门
教育部、财政部,各地
9 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有关部门
10 探索高职专业认证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遴选 30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600 个左右高水
11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平专业群
12 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13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14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健全学习成果的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0
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制定学时学分记录规则
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5
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 2 倍以上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16 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 保障部、有关行业部
门,各地有关部门
引导职业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 500 个左右示范性职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17
工培训基地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遴选 200 个左右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000 门左右优质
18 继续教育网络课程;遴选 500 个左右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和老年大学示范校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
19 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 部、有关行业部门,各
地有关部门
遴选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
20
合型企业 部,各地有关部门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21 实施国家级职成教示范县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 保障部、农业农村部、
扶贫办,各地有关部门
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 1000 个左右示范性教师
22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企业实践流动站
教育部、有关行业部
23 打造 500 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门,各地有关部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4 打造 100 个左右技工教育集团(联盟)
各地有关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
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推动建设 300 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
2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有关行业部门,各地有
关部门

农业农村部、教育部,
26 建设 100 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各地有关部门

41
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
27 各地有关部门
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保持分类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28 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主渠道,推进“文化素质+职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完善多样化考试录取方式

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适时修订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研制本科
29 教育部
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
30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
员会
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31
基本要求 保障部
修(制)订衔接贯通、全面覆盖的中等、专科、本科职
32 教育部、有关行业部门
业教育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
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巩固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
33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年报发布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构建国家、
省、校三级职业教育督导体系
集中培训 5000 名左右中职校长(书记)和 1000 名左右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
34 高职校长(书记),各级各类培训覆盖全部职业学校管
保障部,各地有关部门
理干部

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35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 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
36 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改革完善职业学校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绩效工资政策;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 50%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
37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基地
校企共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38
企业实践基地 各地有关部门
探索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9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
40 实施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2
41 遴选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2 遴选 360 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遴选 10000 种左右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职业教育规划教
43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材;国家、省两级抽查教材的比例合计不低于 50%
44 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5 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46 遴选 1000 个左右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 2.0 建设行动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
47 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推进国
48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
遴选 300 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100 个左右
49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分级遴
50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选 5000 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
51 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鼓励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动中国与产能
52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53 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国研修访学
54 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

教育部,相关省级人民
在东中西布局 5 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省域试点,建
55 政府,相关地级市人民
设 10 个左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市域试点
政府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和落实,完善配套法规制度;
56 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
制定和颁布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

来源:教育部官网 2020 年 9 月 29 日
43
教育部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时间:2019 年 02 月 19 日 10:00
地点: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
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出席人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
长黄伟,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所长王扬南
内容: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的第三场新
春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要向大家解读的是上周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一
个关于职业教育的重磅文件,也就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具体的举措有 20 条,我们简称职教 20 条。

44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
长王继平,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还
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下面按照议程,首先
请继平司长介绍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贯彻落实的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元宵佳节,还是一个重要
节气,雨水节气,今天不光有雨水,而且还有雪水,是“好雨知时节”
的加强版,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我就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和落
实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些介绍。
1 月 24 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方案》是在 13 日正式公布的,到现在近一周时间了,各方面
都非常关注。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
45
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
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
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
示,并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方
案》。李克强总理多次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王沪宁同志也
就职业教育改革做出批示。孙春兰副总理深入调研并主持会议多方听
取意见,指导《方案》编制,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职业教育工作。
今天我想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简要介绍《方案》起
草的背景和过程。第二是《方案》的主要内容。第三是《方案》的创
新点。第四是下一步如何贯彻的考虑。
第一部分,起草背景和过程。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类
型、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
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并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的现象,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当前,推动高质
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职
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对接市场需求、
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
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
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对职业教育的
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深
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站位全局、落实政策、解决问题,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

46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和
指示精神,按照“一个判断”
“三个转变”
“四个主攻方向”的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方案》
,“一个判断”主要是职业教育已经具备
了有利的条件和一定的基础,到了下大力气抓的时候。
“三个转变”是指发展模式的转变,即要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
的方向转变,从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从参照普通教育的模式向产教融合、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方
向转变。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开始了文件的起草,并征求了中央教
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内各司局、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
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负责人的意见,文稿先后经中央教育工作领导
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
是在去年的 11 月 14 日,新闻联播做了专题报道。
《方案》在春节前夕印发,也就是 1 月 24 日,正式公布是在上
周的 2 月 13 日。
《方案》从酝酿到最后印发历时将近一年,印发后我
们也同时启动了相关政策研究,拟于《方案》印发后陆续推出相应的
配套文件,形成办好职业教育政策的“组合拳”。
第二部分,文件主要内容。
《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文件,与《中国教育
现代化 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明确的目标是
相衔接的,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确保如期完成历史交汇期各项
既定任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
动,提出了 7 个方面 20 项政策措施。
这 7 个方面是: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
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
产业生力军。二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
点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
育人机制,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

47
坚战。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
内生动力。五是要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落实提高技术
技能人才待遇的相关政策,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六是加强职业教育办
学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
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七是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
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三部分,这次文件有哪些创新点。
我们初步做了一个归纳,大家都有不同的关注点,我们觉得这次
文件当中有这样几个创新点。《方案》是以改革和落实为主基调的,
一是改革,二是落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
坚定意志和狠抓工作落实的坚强决心,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努力的方
向。具体有几点:
一是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
《方案》坚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提出来的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
作方针,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落实建设中国特色职
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
的机会。这是这个《方案》非常重要的一点。
二是明确办好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
《方案》第一句话叫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
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
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
确了今后 5 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 2035 中长期目标以及 2050 远景目
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48
我们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三点:第一,不管是职业教育
还是普通教育,都同为教育的一部分。第二是不同类型。第三具有同
等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的教
育方针,要适用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是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方案》把职业教育摆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谋划,着眼推动形成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
方之间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合力,责任落实既重视部门作用发
挥,也突出地方统筹推进,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具体体现在完善
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
四是建立一批制度标准。把加快标准化进程作为打造职业教育体
系软环境升级版的关键举措,持续完善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
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标准,推
动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是第四个亮点,也是创新点,明确提
出来要建立一批制度和标准。
五是推出一批有基础、可操作的重大项目。《方案》对每一项具
体工作都配套设计了具体工程项目,以重点项目体现改革导向。项目
设计既充分考虑已有的工作基础,也努力体现时代需要,包括中国特
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等。
六是启动一批重大改革试点。《方案》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制约
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和
任务,例如 1+X 证书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职
教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等。
这六点我们认为是亮点,是创新点,希望大家予以关注。
第四方面是关于下一步工作的考虑。
《方案》是中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推动职业
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职业教育要牢牢抓住这个大有可为

49
的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努力“下好一盘大棋”。下一步的贯彻
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要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决策部
署,加快与地方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目前,国务院职业教育工
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建立,这在去年已经报道过,并且已正式开展工
作。我们将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政策,集中形成
若干政策红利。各地要抓紧完善本地的职业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好联
席会议的作用,推动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巨大合力。
二是督促地方落实。国办已经印发《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
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将职业教育列入加大激励支持
力度的重点内容。我们正在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对改革成效明显的
省份进行重点激励。我们将推动建设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其他试
点,促进职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提升培养质量。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
用,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引领,简
称“特高计划”,以实施特高计划为引领,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
当,更大规模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
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探索长学
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
变。
四是推动多元办学。我们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厚植企业承
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
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兴办职业教育的企业教育费附加减免政
策,继续完善激励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更多路径,激
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
《方案》的发布受到了职教战线的极大关注,在媒体朋友的支持
之下,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社会各界

50
和媒体朋友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感谢大家,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安康。谢谢。
续梅:

谢谢继平司长。下面请黄伟司长介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
关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考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介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
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介绍一下职业院校“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第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 133.2 万人,其
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 83.4 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 49.8 万人。
“双
师型”教师的数量稳步提升,其中,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
达到了 31.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了 39.7%。这是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51
第二,工作进展。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教育部通过健全职业院校教
师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选聘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等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双
师型”教师规模不断扩大,
“双师”素质持续提升,
“双师”结构逐步
优化,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主要有四方面
的工作进展:
一是健全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
《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中等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推
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等项目,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表
彰项目中,向职业院校教师予以倾斜。
二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建设。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
资培养培训基地中的本科院校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者职业技术
师范学院,每年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生 2.4 万人。由同济大学等高
校牵头,实施 10 个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建设 23 门职业
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等 50 多所高
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实施新一周期职业院校教
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 至 2018 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 13.5 亿元,设置
300 多个专业培训项目,累计组织 14.4 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
训和企业实践。
四是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截至 2018 年,各地省级财政列
支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兼职教师聘用,累计投入 8.2 亿元,支持中高等

52
职业院校 1.6 万个专业点聘请 4.4 万名兼职教师,一批企业工程技术
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学校兼职任教。
第三,下一步工作考虑。也是四个方面:
一是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拟研制《深化新时
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个教师工作方面的配套文件。要建立健全分层
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
家要求。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
综合性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体系。建立“双师型”
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
二是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将印发《国家级职
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建设一批
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
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
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教学名师等职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是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对接“1+X”证书
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培训教师。全面落实教师 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
期 1 年的教育实习和为期 3 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
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
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四是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共建的 100 个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 100 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
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完善“固定岗+
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支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
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53
我就给各位媒体朋友介绍这些情况。
续梅:

谢谢黄伟司长,下面请楼旭庆司长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
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工作情
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

各位媒体朋友早上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
展的有关工作情况。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
向应用型转变。最近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
出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
教育部通过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持续推动转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
度转型、示范引领迈进。
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54
第一,做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
三五”规划》将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作为高
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
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
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
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对高校转型改革
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
推进机制,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支持省级试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出
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运用项目建设和试
点遴选的方式,从简政放权、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聘任等方面
对试点高校给予支持,激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300
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高校
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人
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学校治理结构等方面积极改革探索。一
批高校办学定位更清晰,特色更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产
业需求,受到学生、用人单位好评。
第三,加大对应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十三五”期间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对各省份推荐的 100
所应用型高校,每所项目高校中央预算投资 1 个亿,推动项目高校将
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和学校转型深化改革相结合,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第四,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会同有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构建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由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完善了产教融合
推进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深化产教

55
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
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
科高校发展,一是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
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推动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二是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
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
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
三是重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
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
验实训实习设施。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楼司长,最后请王扬南所长介绍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有


关工作考虑。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工作


考虑。(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我将 1+X 证书制度的有关情况给


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5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
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我们说的 1+X 证
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
级证书。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
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
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
是学习成果的认定。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
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
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
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处理好 1 与 X 的关系,
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
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培训与考核,不作为学生毕业的限制条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 1+X 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与实施,将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
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面向社会招募培训评
价组织,实行目录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职业标准,
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
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并发放证书。教育部将联合行业部门、行业组织,
并积极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定期
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
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国
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别由人社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考核院校外和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

57
施,实行目录管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
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1+X 证书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试点做起,稳步推进。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
场调节、育训结合、质量为上、管好两端、规范中间、试点先行、稳
步推进的原则,在部分省份和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
1+X 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这一制度设计对于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
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
极性,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畅通技术
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构建国家资历
框架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试点工作将计划于 2019 年 3 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
年内陆续启动 10 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
试点的省份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试点的院校采取自主申报和省
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份和院校也可
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目前计划 2020 年下
半年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2021 年以后在总
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更多职业技能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
施 1+X 证书制度。我就介绍这些内容。
续梅:

感谢王扬南所长,几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看看记者朋友
有没有问题。
人民网记者:

58
刚才听到黄司长说要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你
们介绍有相关方案对课程、教学、教师等提出了相关内容,想请您详
细介绍一下。谢谢。
黄伟:

刚才继平司长给大家介绍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
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
从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所以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是要把职业院校从过去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
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这是这次国家职教 20 条里面提出来,要创建
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来推动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和
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当然,高水平、结构化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也是
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把教师的专业成
长从个体单兵作战转向团队合作这样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态。
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项目,现在已经上级部门批准立
项,今年上半年即将启动实施。这个项目计划实施的周期,第一个项
目周期是三年,将创建 360 个国家级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通过国家级团队的创建,引导推动各地各校建设相应的教师教学的创
新团队。能够进入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
师,将选送他们到德国去研修学习,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
验。学回来之后本土化,用于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模
块化课程的建设,乃至教学改革的一些项目研究和实践。教学创新团
队建设工作,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实际上
也和国家职教改革方案中提出的“1+X”改革证书试点,在内涵上是
融通的,是相互提供支撑的。我就介绍这些。
中国青年报记者:

59
《方案》中提到即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
划,推进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我记得去年王司长在湖南那场发布
会上也提到“特高计划”
,“特高计划”何时实施?如何实施?请您具
体介绍一下。
王继平:

谢谢你的提问。去年 11 月 7 日我在长沙讲到了特高计划,因为
大家都非常关心,这次 20 条再次提到了,把该计划上升到改革实施
《方案》中的目标已经提出建设 50 所学校、150 个专业。
方案当中。
第一,特高计划中央早就有部署,比如在 2014 年的《决定》中提出
来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件工作。这不
是孤立的几所学校的问题,是涉及到中国职业教育往何处走,办成什
么样,具有什么样地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我们
也向各方征求意见。所以第一句话要讲的意思就是非常重要。
第二,关于定位。一个基本点是计划将引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大家关注两个词,一是“中国特色”
,二是“高水平”
。最近我们进行
了专门研究,职业教育要办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办
什么样的学校,学校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世界水平。普
通高等学校有“双一流”
,职业教育领域则注重“特色”和“高水平”,
所以叫“特高”
,这个特高不是“特别”这个特,而是“特色”的特,
强调要发挥引领作用。
第三,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二是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具有两大
功能,一是培养人,二是技术服务创新,这是一个新定位。
第四,要建成什么样的学校,一是当地离不开,学校所在的地方
离不开。二是业内都认同,我们举办的专业和学校,业内要认为是顶
呱呱的、前列的。三是国际可交流,不仅是在国内,还要走向国际,

60
在国际上可以交流。这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在
学校方面的体现。这是我们改革的标杆,发展的支撑。
今年马上印发关于“特高计划”的文件,该计划即将启动。
中国教育报记者:

请问楼司长,我们读了文件有个感受,现在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
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高等教育发挥作用,除了您刚才介绍的普通本科
向应用型转型之外,我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优化高等教育结
构,扩大各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谢谢。
楼旭庆:

谢谢。刚才着重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有关情况,对应用
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部一直很重视,采取了若干措施来优化高等教
育结构,从高等教育四个学历层次方面,我逐一介绍。一是在博士研
究生教育方面,这几年我们拓展了专业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和种类,专
业博士招生规模稳步扩大,2018 年在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面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博士培养单位形成了要积极发展专业博士研究
生教育的共识。这是博士层面。二是从硕士教育层面来说,我们持续
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2018 年,全国硕士总共招了 76.25 万,其中专业学位 44 万,占
比 57.7%,这块在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争取到 2020 年,专业
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达到 60%左右。三是在本科层面,除了刚才
介绍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外,2018 年及今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
将主要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独立学院转设也要向应用型
本科高校发展。四是在高职或者专科层次,要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
资源,这次实施方案也提到了,按照高校设置有关制度和规定,支持
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扩展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为城乡新增或者存量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61
我的问题是,目前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下
一步如何扶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谢谢。
王继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这方面如果做好了,
我们就把职业教育做好了。有同志最近在研究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
三大特点,第一是校企合作,第二是产教融合,第三是个性和共性要
进行重构,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当然这还是正在研究的成果。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涉及到如何发挥好企业的作用。企业也应该是一个主
体。用几种形式,一是企业本身办学,这是一种类型,过去有很多。
按照中央的精神,这个仍然要鼓励,企业是可以办职业学校的,不管
是高职还是中职,甚至培训都能办。
二是企业和学校是可以合作办职业教育的,他是需求者,但同时
也是供给者,比如教师的实践,学生的实习应该提供,他是需求者,
也是毕业生的接纳者,还是受益者,在欧洲发达国家,这个很典型,
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一次在 20 条里面专门提出了一个项目,有一个产教融合型企
业的建设,我们会把社会当中对举办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做得好
的,我们把它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应的在诸多方面的政策要给
他支持,财政、税收等其他方面,这在 20 条当中有明确的表述。我
们正在制定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具体办法,等出台之后再作具
体介绍。谢谢。
新京报记者:

我了解到此前就职业教育证书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混乱,除了人
社部、教育部,会有一些行业协会参与证书的发放。我们本次改革方
案提出来人社部、教育部负责监督考核,另外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
织也会参与一些培训类的证书发放。我想问,这会不会导致给一些组

62
织和机构留出权利寻租的空间,如何防止乱培训和乱发证现象的出
现?谢谢。
王扬南:

这次的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无论是证书的内涵,证书的
功能,还有证书的管理和以后的实施、质量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全
新的制度设计。记者朋友担心的滥发证书的问题,目前都有相关的制
度设计来进行制约。X 证书制度的实施目前在启动的筹备阶段,准备
从 3 月份开始,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和职教所已
经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招募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有
260 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招募当中。目前已经起草了《关于在院
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进行整体
部署,还起草了《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性
文件,将随着试点的启动会不断完善并发布。
我们目前对这些机构的要求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目前招募的社
会培训组织叫培训评价组织,要求的条件非常高,要求具有培训资质,
具有标准开发的经验,要有职业技能评价的能力,要有优秀的培训业
绩,合法经营记录,有基础、有队伍、有影响,在业界要得到认可,
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他实施培训的量和实训的场所都有严格规
定。另外一方面,现在是落实“放管服”的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
变,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叫做管住两端,
规范中间,两端一个是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一步,首先要
从标准的制定开始来规范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证书发放。从管理上,
实行目录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无论是纳入教育部的目录,还是
纳入人社部的目录,都是从管理改革的角度来防止滥发证书这种乱象
的发生。
澎湃新闻记者:

63
实施方案提到,经过 5 到 10 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
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这种放开
资本进入教育是否有可能把教育当做生意做的危险?应该怎么管?
为什么?谢谢。
王继平:

我觉得这应该作为一个利好的消息,向社会做出反映。我刚刚讲
了,这个改革前提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教育里面的改
革。这是基本的方向,我们是要坚持的。在举办的过程中,要发挥社
会资本的作用,向来教育都是欢迎社会资本进入的。但是,在职业教
育这块,我们把握这一点的时候,一方面是要把公办的院校继续办好,
另一方面也欢迎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这个领域中,但是管理是要严
格规范。文件里面提到了清单式管理。我们要避免把社会资本进入职
业教育办成摇钱树或者印钞机,这个绝对不行,因为它是教育,公益
性是它最基本的东西。我们欢迎各种资本进来,但是不能够违背公益
性这个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放开并不代表就作为产业
去办,不是这个意思。
续梅:

我们下周还会继续召开系列的新春发布会,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参
加。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吴啸浪
来源:教育部官网 2019 年 02 月 19 日

64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1424 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0〕1 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议”收悉,
现答复如下: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
重大,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也是职
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
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
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经过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
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
短板。2019 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 号)
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
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
课程”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允许一批高职学校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
业教育。截至目前,已分批建设了 22 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当
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一是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职
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工作。支持山东以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建设为突破口,在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
下简称“双高计划”
)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是扎实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指导工作。为保证试点学校
的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掌握试点单位的建设进度和工作成效,指导
试点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三是研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目
录(试行)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为推动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65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积极做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法步
伐,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法理依据。二是研制本科层次职业
学校设置标准,在研究“十四五”规划高校设置工作时,系统谋划“双
高计划”高职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三是强化对各地各校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指导,推动试点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办学水平,为进一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办
学经验。四是积极推进与部分省份和城市联合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高地、创新发展样板城市等工作,支持各地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教育部官网 2020 年 8 月 3 日

66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6511 号建议的答复
教职成建议〔2020〕30 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部分省级区域先行先试,开展非国控医药
专业职业教育本科试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
下: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
重大,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理念的重
大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
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
学生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
道更加畅通。
经过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
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
短板。2019 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 号)
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
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
课程”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允许一批高职学校试点开展本科层次职
业教育。截至目前,已分批建设了 22 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当
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一是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
民政府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工作。支持山东以高水平
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在进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甘肃按照高校设置程序和标准,将 1—2 所
首批转型发展的本科试点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1 所院校转型为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分专业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

67
范教育。同时,支持甘肃积极创新,依法依规推进 2—3 所符合条件
的独立学院单独转设或与省内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并组建为职业教
育本科院校。二是扎实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指导工作。保
证试点学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掌握试点单位的建设进度和工作
成效,指导试点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三是研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
业设置管理办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目录等文件,为推动本
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
方案》
,积极做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法
步伐,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法理依据。二是印发实施本科层
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在研究“十四五”规划高校设置工作时,系统
谋划“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优质高职院校
试办本科层次非国控医药职业教育专业。三是强化对各地各校本科层
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指导,推动试点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
学水平,为进一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办学经
验。四是积极推进与部分省份和城市联合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
地、创新发展样板城市等工作,支持各地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
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教育部官网 2020 年 9 月 3 日

68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编者按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把党中央、国
务院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 7 个方
面 20 项政策举措,包括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
保障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等,引来
社会高度关注。这份被视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的
文件将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困扰职教发展的难点问题能否得到突破?职教改
革如何对接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对此,本报约请多位职业教育领域
的专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

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助力职教发展
王扬南

国家资历框架也被称为国家资格框架,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于
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项教育质量提升战略。我国政策性文件中首次出现
“国家资历框架”这一概念始于 201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国
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
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从 2019 年起,在有条件的
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这
说明职业教育在建立国家资历框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中具有重要地
位,相关工作已逐步从理念和研究层面转到研制和落实阶段。
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必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根据目
前研究,一般认为,国家资历框架是根据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

69
的要求,将一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教育文凭、职业资格等)
进行系统整理、编制、规范和认可而构建的连续性、结构化的资历体
系。有学者将其比喻为衡量个人专业经历的标尺,引导社会成员职业
成长的阶梯,沟通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的桥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对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意义深远:一是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
训体系。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的学
习成果表征一般是学历文凭,职业培训一般是各种资格证书或培训证
书,但二者之间缺乏融通和衔接,而国家资历框架为之提供了解决方
案和路径。二是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资历框架中不
同资历等级的通用能力标准通过知识、技能、能力三个核心要素来进
行描述,能有效克服“重知识、轻能力”弊端。技能和能力的获得需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育人功能与评价作用,需健全“德技并修、育训
结合”的育人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能有效推动
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三是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
力。通过国家资历框架这一制度与机制创新,转变长期以来“重学历
出身、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成长通道,
对于在岗培训和自学提升中获得的技能给予认证认可,具有现实而长
远意义。四是有利于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沟通教
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各类资历互认,从而使学习者根据自身和
社会需要在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合理流动和晋升,搭建起人才
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立交桥”
,激励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建立国家资历框架需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统筹推进。我国各级各
类教育和培训情况比较复杂,国内各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因此,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完善必将是一个复杂、长期、艰巨
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协调多方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部门合力;
另一方面要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优势,分批分步开发和制定能力标
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X”证书制度试点、职

70
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等是立足中国国情,推进学习成果认证
积累转换,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积极探索。与此同时,要在吸收
国外成熟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如广东省、上海市、
国家开放大学等已有的本土实践,继续推进和扩大局部试点,为国家
资历框架建设积累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要紧跟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
放的新形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国家
资历标准的国际互认与对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职业技能人才的跨
国流动、就业创造条件。
作者:王扬南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办好职教活动周 树立职教良好形象
刘宝民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办
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
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落实好《方案》关于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的
要求,科学认识活动周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发挥好
活动周的服务功能,有赖于社会各界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协同推进。
深刻认识活动周对树立职业教育形象、引导社会认同的重要价值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很
多人仍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如何树立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让
社会各界认可职业教育,让人民群众认同职业教育,是发展新时代职
业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2015 年国务院批准每年 5 月第二周为“职

71
业教育活动周”。近几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和国家的战
略部署连续 4 年举办了职业教育活动周,并积极推动活动周制度化与
长效化。各地各有关单位也因地制宜举办了系列宣传展示、职业体验、
交流互动等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
尊重创新的观念,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
围,提高了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职业教育活动周正逐步成
为全社会了解职业教育发展、体验职业教育活力、共享职业教育成果
的重要窗口。
积极发挥活动周对服务国家战略、展示职业教育成就的诠释功能
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预计
未来 10 年内,随着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加强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落实
《方案》
,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形成“人人皆
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正成为历史的选择。
职业教育活动周将承担新的重要使命,要大力宣传“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宣传党和国家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
施,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尚,宣传职
业教育对支撑产业升级、打造制造业强国、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贡献,展示职业教育制度
标准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活动周要高效完成上述使
命,必须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组织机制,始终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机制,协同合作做好新时代活动周的宣传活动
举办活动周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社会各行

72
业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有关举办方要协同配合,群策群力,
多方位提高活动周系列活动参与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人们对职业教
育的认同度,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各单位举办
活动周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因地制
宜制订活动周方案,每年动态确立特色鲜明的活动主题,注重可操作
性,注重活动效果。
在具体活动组织上,要充分挖掘本地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
模范、大国工匠等资源,组织好“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
“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四开放”
“三贴近”
“两走进”,确保活动周期间“天天有活动、处处有看点、人人有收
获”

在宣传方式上,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让
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各地各有关单位可以积极主动创新宣
传活动方式,除了利用好传统媒体渠道,还要积极通过微信、微博等
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有持久传播力的职业教育
宣传平台和宣传品牌。
作者:刘宝民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用新方略指导职教改革发展新实践
孙善学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职
教 20 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
重视,职教 20 条集中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
求、新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
分。职教 20 条的主导思想是深化改革,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价
值导向是强化服务,构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贯

73
彻落实好职教 20 条,需要深刻领会其中“新意”
,进一步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用新方略指导新实践。
“深化改革”重点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强化标准体系
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深化办学体制和职业培训改革,建立
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制度以及决策咨询制度。“高质量
发展”重点是按照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规律办学,全面落实“三个转
变”和 2022 年职教改革发展的具体指标,加强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
度和政策支持保障。“强化服务”重点是服务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
设、服务社会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
社会建设,全面释放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是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职教 20 条指出,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
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
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职
业教育实践证明了仅靠教育系统、仅在教育内部发展职业教育不行,
必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各行各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
与。为此,全社会要加强职教 20 条宣传,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
定和国务院文件上来,扩大职业教育政策影响,释放政策红利,调集
教育内部、外部各种有利因素,形成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
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动职业教育理论创新,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兴学
治教,加快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
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从类型教育的定位出发,完善职业教育和
培训体系,形成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的能
力,试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行新的教育评价
方式和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

74
以标准化建设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各
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标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三是要充分认识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好
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各项要求。各级政府要放得下、
管得住、服务好,职业学校及行业企业等要敢担当、守规矩、有作为,
推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
转变。巩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清理成果,加强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等准入类证书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证书开发、评价制度,鼓励发展
社会化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
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
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支持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巩固和
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教学标准、职业院校依据标准自
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法
规健全、职责明晰、分工有据、合作有序、协同治理、共享发展的职
业教育现代治理体系。
作者:孙善学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潘海生 肖鹏程 肖冰 马君 冯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
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经过 5—10 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
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转变,大幅提升新
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
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长久以来,社会力量兴办的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

75
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7 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
学校 8367 所(不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 1388 所,其中,社会
力量举办中职学校 3410 所(含民办 2069 所)、高职院校 412 所(含
民办 320 所),分别约占中、高职学校总数的四成和三成,合计占比
39%。与此同时,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我国《教育法》
《职
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先后提出,“各级人
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
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行业
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
,“民办教
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
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
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都
为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人兴办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家先后
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鼓励
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
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鼓励国有企业继续举办职业院校”
“继续发挥国有企业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对与企业主业发展
密切相关、产教融合且确需保留的企业办职业院校,可由国有企业集
团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探索集中运
营、专业化管理”
,为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提供了政策保障。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项目体系逐步建立。在政策制定
上,近年来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职业学
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强调“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在安排职业教

76
育专项经费、制定支持政策、购买社会服务时,将企业举办的公办性
质高等职业院校与其他公办院校同等对待”;在项目支持上,中央财
政支持建设的 200 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有行业办学 39
所、占比 19.5%,企业办学 9 所、占比 4.5%,民办性质 2 所;中央财
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项目中,有民办高职院校 103 所,中央财
政投入 1.83 亿元,民办中职学校 65 所,中央财政投入 1.12 亿元。
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社会力
量举办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优势,推进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社会力量兴
办职业教育有效提升技能需求供给的对接效率,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
社会的服务能力。在每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
务贡献 50 强”中,行业企业举办院校数量都占据半壁江山。
但是,从整体看,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还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明
确、参与渠道不畅通、制度环境不完善等困境,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职业教育公益属性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制度机制
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形
成。
作者:潘海生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肖鹏程系上海教育科学
院助理研究员,肖冰系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马君系陕西师
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冯孟系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办好职教要夯实中职教育基础
于志晶 李玉静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
础、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政府办
学与社会办学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选择不

77
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是长期广泛学习、比较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职
业教育思想和经验模式,并加以本土化实践探索后作出的选择。
在这一格局中,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知识
的层级上,还是在技术技能的层级上,中等职业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教
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是进行系统职业教育的奠基阶段。二是人
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美国生涯发展大师萨珀(Donald
E.Super)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
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 5 个阶段。其中 14—25 岁的探索阶段
是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的时期,而其间对应
中等职业教育的 15—17 岁年龄段,则是最为关键的职业生涯的试探
期。三是中等职业教育所面向劳动人群的巨大规模。根据第六次全国
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0 年左
右。按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三种文化程度对应地将劳动力人口划
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3 个层级,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层次结构仍为金
字塔型结构,数亿计的初级、中级劳动力人口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
他们恰是中职教育所面对的人群。
事实上,国家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突
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2014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近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提高中等职业
教育发展水平”。这一要求是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
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央已经明确阐明的“巩固提高”方针和要求,是
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急迫任务,也是打好职业教育翻身
仗的首要前提。
继续办好中职,要加快转型发展。中职的转型改革,要从现代教
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多教育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多样发展及对高质

78
量教育需求的基点出发。第一,在实施形式上,一是进一步增强中等
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类型、教育服务、教育对象等多方面
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性;二是在入学模式、教学形式、学制等方面
增强实施灵活性,切实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需求。第二,在体系发
展中,一方面,加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通;另一方面,进
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衔接,为中等职业教育
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机会,这也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
均等认可的关键一环。第三,在自身发展上,一是进一步强化中等职
业教育作为就业导向教育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基于我国现代职业教
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学习者顺
利过渡到劳动力市场;二是改革课程体系,把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课程
目标,加强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生涯指导,从根本上提高高中
阶段教育质量和学生多样选择性。第四,在服务面向上,一是提高服
务区域发展能力,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优化专业
布局,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社会服务,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发挥
中等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二是拓宽服务对
象,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渠道的作用,根据《国
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
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
教育,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
量。

作者:于志晶系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玉静系职业技
术教育杂志社副总编辑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 年 03 月 20 日第 4 版

79
试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坚守什么
孟凡华

2020 年 10 月 10 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 2020 年高等学


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根据公示名单,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公办本科职业学校“河北工业职业技
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转
设为公办本科职业学校“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这两所学校的
设立,使我国职业本科学校中再添新成员。
2019 年 5 月,教育部确定了我国首批 15 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
15 所高职院校实现了更名,成为本科职业大学;2020 年 1 月,教育
部公布 6 所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7 月,教育部发函,同意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加上此次河北省新增的
2 所,我国已有 24 所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
教育试点。从地域分布来看,24 所职业技术大学来自全国 18 个省份,
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兼顾,其中山东省最多,共有 3 所;广东、江西、
陕西、河北各有 2 所;福建、广西、海南、河南、四川、重庆、浙江、
江苏、山西、新疆、辽宁、上海、湖南各有 1 所。
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产生来自于业界的现实需求,来自于国家
政策的推动。从 2014 年 5 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
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普
通本科向应用技术性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到 2019 年初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
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产生,就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补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短板、健全职业教
育培养层次、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

80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层次设定在专科,如中专、大专,
无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本次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
技术大学后,将助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但在这一过程中,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应当有所坚守。一是坚守职业教育的属性不
变。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突破专科瓶颈而建立的更高层次
职业院校,这些学校在升本后都明确保留了“职业”二字,虽然升
格为本科院校,但职业教育的属性不能变,必须坚守“职业教育的
本科层次”和“本科教育的职业类型”的辩证统一。二是坚守人才
培养方向不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定位于面向生产、建
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能够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高层次、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学校要坚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
养定位,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弄清和辨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高职专
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内涵区别,坚守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创新
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向不变。三是坚守人才培养模式不变。人才培
养模式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
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也不是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简单延伸。
因其来自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属性是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如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等,试点学校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本科层次职业
高校作为重要价值取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不
改变。

来源:本文发表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 年 10 月 20 日卷

81
稳中求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
文/王吉平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
教育试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对此高度关注。
2019 年 5 月,教育部首次以“职业大学”命名,批准 15 所高职
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20 年 6 月,教育部批准了第二批 6
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截至目前,共批准建设了 22 所本科层次
职业教育学校。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补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短板,是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重大改革方向落地的一
个重要标志,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
碑意义。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
“职业教育
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受传统观
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在社会上长期被“矮化”,认为考不上普高才读
职高(或中职)、考不上本科才读高职。在这样的氛围下,职业院校
管理者缺乏办学自信,职业院校老师缺乏育人自信,职业院校学生缺
乏学习自信、人生自信。进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发
展本科层次职教打破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必将扭转该局面。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
措。有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使职业教育地位进一步提高,必将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
有利于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学科建
设,从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行稳才能致

82
远,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需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思路, 当
前需要进一步厘清谁来办、怎么办、如何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如何推
动高水平学科建设等。
关于“谁来办”,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政策出发布后,
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性很高,都想抓住这一良机完成“华丽转身”。教
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甄别和遴选工作,让那些有先进管理理念、扎
实办学功底、良好发展前景的院校入围。在我国众多的电力高职院校
中,有不少符合晋升条件。
关于“怎么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
模式照搬,当前的试点从某个角度讲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
探索和改进,强化其内涵建设,体现高技能人才培育培养的特点。
关于保持职业教育属性,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原则。2019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发布,将“高等职
业学校”的概念修改为与“普通高等学校”并列的“职业高等学校”

说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仅是“职业高等学校”中的一个层次。教育部
在 20 余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各校必须“保持职
业教育属性和特色”“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另外,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积极承担职业教育相关学科高水平建
设任务。具体工作中既要有别于研究型高校,也不能模仿应用型高校,
要坚持学科建设服务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宗旨,积极开展
技术研发、技能创新、工艺改良等。
总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十分
必要,同时,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 把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
培养质量置于首位。CEPE

来源:本文发表于“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20


年 08 月

83
职业教育进入了以质图强新阶段
孙成

“目前,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已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越
来越深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构建了紧密对接
产业链、创新链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我们转变了人才培养标准,学
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日前,在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
CIP 教育创新大会”职业教育专场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
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说。
孙诚认为,在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中,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
质图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引。她希望,未来职业教育能够更好
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
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2019 年以来,教育部批准 22 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孙诚表示:“我们对
22 所学校专业设置特别明确,要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保持职业
教育的属性和特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
22 所学校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教学质量优先、服
务地方经济建设优先,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目前,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探索向前迈出了第一
步。

2019 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发
展规定了具体指标。到 2022 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
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 50 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和 150 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

84
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
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
价组织,推动建设 300 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
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
实习时间一般为 6 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
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希望在 5 至 10 年内,职业教育能够完成三个转变。
”孙诚进一
步具体地阐释了三个转变,即由政府主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
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
教育办学模式向建设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从而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
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未来,职业教育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做努力?孙诚说:“我们一直
在思考职业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她认为,现代职教理念决定了
职教发展方向,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特别要坚持五个理念,即坚
持立德树人、服务经济社会、终身学习、培养工匠精神、面向世界的
理念。另外,她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也要变革,教师专业化建
设同样迫在眉睫。“若要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守成规是进步的
无形杀手。

来源:新华网 2020 年 12 月 18 日

85
中央财政安排 250 多亿元,落实职业教育各项改革部署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的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 200 万人的任务,
2020 年 7 月底,中央财政拨付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
257.11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9 亿元,增长 8.4%,以此引导地方建立
健全职业教育财政支持机制,落实职业教育各项改革部署。
财政部表示,将继续支持各地健全完善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
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由各
地统筹用于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
建设计划等工作。资金分配时,将考虑在校学生数、高职扩招人数等
因素,加大对在校生规模较大、承担扩招任务较多省份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资金安排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向办学质量高、
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倾斜,同时支持做好卫生健康等急需特需人
才培养工作。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
升计划资金 1292.68 亿元,年均增长 9.8%;截至目前,各省均已建
立起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高职生均拨款水平均不低于 12000 元,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做好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有关工
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86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做出权威回应

2019 年 5 月,教育部首次以“职业大学”命名批准了 15 所高职


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标志着我国独立建制的本科职业院校正
式建立。2020 年 6 月,教育部又批准 7 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
业大学”。
目前,我国已有 22 所高职院校(21 所民办+1 所公办)开展本科
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 22 所高职院校试水本科职业教育,拉开了职
教领域期待已久的改革大幕。8 月 17 日,关于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
业教育,教育部在一批建议提案办理的答复中做出权威回应。
教育部表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对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意义重大,是实现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重大举措,
也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
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
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经过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达到
一定规模,但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是短板。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积极做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法步伐,为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法理依据。二是研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
置标准,在研究“十四五”规划高校设置工作时,系统谋划“双高计
划”高职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
三是强化对各地各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指导,推动试点
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为进一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
教育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办学经验。四是积极推进与部分省份和城市联
合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创新发展样板城市等工作,支持各地

87
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部)

人社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实施
《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
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广大青年职业技能水平,促进
高校毕业生、青年职工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7 月 21 日,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
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
《行动方案》提出,各地要以“百万青年长技能,促进就业见行
动”为主题,以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为培训对象,大规模组织
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2020 年至 2021 年,面向各类青年群体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 200 万人次以上,提高青年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扩大
和稳定青年就业。
《行动方案》强调,组织实施好六大培训计划:
一是青年学徒培养计划。组织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或在职青年
职工等参加 1 年以上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020 年至 2021 年,对
组织高校毕业生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
5000 元以上的职业培训补贴。
二是青年以工代训计划。把企业青年职工作为企业稳岗扩岗专项
支持计划的重点对象,大力开展以工代训,实现以训稳岗,并按规定
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青年技能研修计划。以企业、技工院校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为载体,开展青年技能研修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对技能大师
工作室的补贴标准,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金列支。

88
四是青年创业培训计划。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城乡青年,开展有针
对性的创业培训。强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
创办企业成功且经营稳定的,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和优先贷款支持。
五是青年新职业培训计划。立足青年特点,重点开展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培训,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等新职业培训,
以及网络平台就业创业等新业态培训。鼓励各类平台机构将培训与推
荐就业紧密衔接。
六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广泛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实现以赛促训。积极组织青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世
界技能大赛、“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等竞赛活动。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来源:以上 3 篇文章汇编于《大视野》2020 年第 4 期

89
发送范围:校领导、中层干部,学校内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部门网站(电子版)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 626 号 邮政编码:050091
网 址:http://gzyjs.hbcit.edu.cn/
电子邮箱:gyzjs2012@163.com
传 真:(0311)85239666
办公地点:办公楼 A505、A506 室
联系电话:唐振华 申一君 魏志茹 (0311)8551828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