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5000 年文明遇見 2023

甚麼是歷史?或許有人會說:「歷史不過是時間的堆砌罷了」。但是,歷
史的內涵與意義就像萬里長城那樣,絕不止於磚瓦的堆砌,一個國家的興衰與
興盛,鐫刻着民族的耻辱與榮光。對於歷史的定義,法國文豪雨果給出了答案:
「歷史是甚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歷史是口棺材,棺材外的人在笑。如今,人們對待歷史的態度變得不再足
夠虔誠和莊重。河床之上,有泥沙亦有珠礫。推陳出新,是歷史的成因。政治
制度的推陳出新,讓我們一步步摒棄了過去幾千年中國固有的封建制度,尋覓
到如今真正適合中國的特色主義社會道路。而思想觀念的推陳出新,讓古今人
們擁有了共同的心靈脈絡。當今世界風起雲湧,我們從歷史中走來,就應在歷
史的智慧沉澱中回味袅袅余香。回望過去,我們要看見鼎盛時的華麗樂章,以
新時代的筆墨將其重新譜寫;我們亦要看見衰頽時的靡靡之音。
前方洲頭,歷史將會成為引流。我們每個人都在歷史的坐標軸上回望過去,
同時也都在書寫歷史的新篇章。在回望的過程中,看們看見事物的興衰,人間
的冷暖。它們無不成為我們行舟向前的燈塔,河流岔口的指示。歷史或許不會
經過一個相同的節點,但它能使我們更清楚地審時度勢,在時代的猛浪颶風中
找對方向和定位,不迷惘無知,不驚慌失措,用前人先烈們的教訓激勵我們以
奮鬥為底色在時間的浪潮中划動船槳。
人民創造了歷史,而且將繼續創造。人民,平凡而偉大的代名詞,和平時,
他們默默耕耘,獨創一個屬於自的世界;危難時,他們以特有的精神氣質和力
量,力挽狂瀾。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從人造衛星到中國天眼,從鐵路
2.29 萬公里到港珠澳大橋,無一不彰顯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他們經歷了從無
到有的艱辛,有着可歌可洽的故事,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5000 年的巍巍太行,鐫刻着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歷史是一堆灰燼,在
灰燼深處有餘温。歷史的輝煌會隨着時間的推進,湮滅在漫漫長河裡。歷史曾
經的光芒散去,只留下帶有餘温的灰燼。當餘温流入時光的長河裡,滋潤着那
些破碎的時代之心,它便成為我們向未來茁壯生長的最好養料。.
鮮明矗立的旗像是黃河的浪,東流,永遠向着陽光的一面。炎黃子孫漂泊
四海,雖身處異國他鄉,心卻永遠朝向祖國。因為,祖國,是一盞閃耀了 5000
年的明燈,而點燈這盞明燈的正是華夏兒女不滅的愛國心。
代代人在對世界的探索和追問中所達成的共識,稱為傳統。傳統的紐帶將
芸芸眾生聯系在一起,追為文明。可這紐帶既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社會進
步的縛。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但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今時今日
的進步。真正的永恆不是博物館中被精心保存不容更改的陳列品,而是以千年
根系為基石,以此刻春光養新枝的活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