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从实兆远再移民到泰南

第五章:从实兆远到泰南: 古田人再移民异国他乡 (1925)

明朝便有华人移民泰国

在泰国,华人数个世纪前便参与其经济与政治发展。根据泰国华文报资深报
人林光辉的研究,早在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后,便有更多的华人侨居泰国。有
些在泰国落地生根、经商、任公职等。其中明朝的大城王朝,明确志明在泰任职的
华籍公务员之礼遇:船长封田四百莱;机长封田两百莱;会计长封田一百一十莱及
修理员一百莱。1

可见,泰国一直对华人参与其经济建设采取开放平等政策,泰国当局视华人
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笔者因为研究古田人踏上泰国土地,寻找古田同乡在此地的
开垦拓土与种植橡胶的史迹与现况,我从普吉岛开始着手。

从迷人的普吉岛说起……

普 吉 岛 是 个 迷 人 的 海 岛, 在 国 内 旅 游 业 地 位 举 足 轻
重,它 在 东 南 亚 的 地 位 不 亚 于 印 尼 的 巴 厘 岛。此 岛 座 落 在
泰 国 南 部,是 马 六 甲 海 峡 的 入 口 处,论 地 理 位 置 算 是 个 策
略 性 地 区。

可 是, 许 多 人 都 不 晓 得, 普 吉 岛 拥 有 本 区 域 最 早 的 福
州 人 足 迹, 它 的 历 史 诗 巫 与 实 兆 远 的 福 州 人 还 早,落 脚 年
代 可 以 追 溯 至 公 元 1853 年, 时 年 为 清 朝 咸 丰 年 间, 也 是 泰
国 四 世 皇 时 代。据 悉,早 年 福 州 人 从 福 州 本 土、新 加 坡、马
六 甲 与 槟 城 等 地 移 居 此 地。

当 时 留 居 普 吉 岛 的 福 州 与 古 田 同 乡,以 经 营 咖 啡 店、
理 发 店、矿 工 、木 工、人 力 拉 车 夫 等 为 职 业。

我 与 妻 乘 坐 亚 洲 航 空 客 机 降 落 普 及 岛 北 部 的 国 际 机
场。 微 风 凉 凉, 四 周 场 景 与 马 来 西 亚 热 带 雨 林 没 多 大 分
别。 飞 机 场 规 模 中 等, 不 大 不 小, 装 饰 豪 华,十 足 旅 游 圣 地
气 势。

福 州 人 立 足 泰 国 始 于 普 吉 岛,而 我 们 寻 访 福 州 村 落 的
行 程 也 不 谋 而 合 地 从 这 座 美 丽 的 海 岛 展 开!接 待 我 们 的 是
来 自 那 汶, 如 今 在 普 吉 岛 事 业 有 成 的 古 田 同 乡 陈 泽 诚,泰
国 名 称 为“ Pakume”。

陈泽诚乡长

陈 泽 诚 乡 长 向 我 们 表 示,岛 上 福 州 人 不 多, 没 有 统 计
数 字,大 多 数 住 在 普 吉 镇 上, 从 商, 面 条 与 咖 啡 店 生 意, 这
里 不 多 从 事 橡 胶 业。 普 吉 岛 经 济 靠 旅 游 业, 华 人 以 福 建 闽
南 居 多, 福 州 人 属 于 少 数。

这 里 福 建 庙 很 少, 却 有 大 型 美 丽 的 福 州 公 所。世 界 福
州 总 会 前 会 长 张 仕 国 曾 经 光 临 此 公 所,也 非 常 惊 讶 于 其 建
造 年 份,比 马 来 西 亚 的 福 州 人 历 史 更 早 五 十 年。

陈 同 乡 是 岛 上 酒 店 业 名 人,在 普 吉 岛 与 苏 梅 岛 拥 有 多
家 豪 华 酒 店 。他 细 述 自 己 三 十 年 前 到 普 吉 岛 创 业 乃 白 手
起 家, 没 有 借 助 同 乡 资 助,首 笔 资 金 百 分 百 向 银 行 贷 款。

他 回 忆 起:三 十 八 年 前 到 岛 上 发 展 时, 首 八 年 租 地 建
小 型 独 立 洋 房, 八 年 后, 当 普 吉 岛 国 际 机 场 获 扩 建, 越 来
越 多 旅 客 涌 入 普 吉 岛, 便 购 买 原 本 的 卡 答 海 滨 地 段。由 于
他 与 银 行 的 来 往 款 项 均 保 持 良 好 记 录 ,所 以 银 行 乐 意 给
予 贷 款,从 独 立 别 墅 改 建 目 前 的 大 型 酒 店 建 筑。目 前,他 在
普 吉 岛 上 已 经 有 三 座 大 型 豪 华 酒 店,以 及 在 苏 梅 岛 拥 有 另
一 座 大 型 酒 店。其 公 司 已 经 发 展 为 泰 国 著 名 酒 店 集 团,命
名 卡 答 集 团(Kata Group), 目 前 卡 答 集 团 股 份 由 陈 乡 长 与 家
族 成 员 所 独 有。

他 说:“我 有 一 个 表 兄 弟 是 马 来 西 亚 部 长, 上 回 在 合
艾 见 到 他。” 在 笔 者 求 证 后, 原 来 是我 们 熟 悉 的 陈 祖 排 部
长。

他 继 续 细 述:“零 四 年, 南 亚 海 啸, 普 吉 岛 重 创, 我 的
两 座 酒 店 遭 破 坏,一 座 必 须 停 止 营 业 半 年 以 大 事 修 补,另
一 座 仍 然 可 以 营 业, 只 稍 微 装 修。海 啸 发 生 后,其 酒 店 生 意
整 整 淡 了 六个 月。他说, 洋 人 旅 客 照 来 普 吉 岛, 不 理 会什 么
亡 魂 问 题, 但 中 国 旅 客 大 量 减 少,也 许 这 是 因 为 中 国 人 怕
鬼。”

他 在 普 吉 岛 及 与 岛 衔 接 的 pangga 地 区 担 任 福 州 会 长
多 年。 六 年 前,他 深 觉 得 这 里 的 福 州 同 乡 不 活 跃 于 会 馆 活
动,许 多 没 有 “ 福 州 人 认 同”意 识,将 自 己 看 作 福 建 人。因 此,
他 开 始 大 力 推 动 会 馆, 捐 助 教 育 基 金,他 每 年 捐 助 十 万 泰
铢,给 十 个 贫 苦 家 庭。有 了 这 基 金,这 里 的 人 开 始 重 视 福
州 会 馆,才 使 它 人 数 渐 渐 增 加。

另 外,他 也 曾 经 为 泰 国 福 州 会 馆 举 办 过 大 型 派 对,共
吸 引 约 一 千 五 百 人 出 席,地 点 就 设 在 其 普 吉 岛 酒 店。这 是
他 可 以 贡 献 的 两 大 努 力,盼 望 更 多 岛 上 的 福 州 人 参 与 会 馆
活 动。我 们 远 到 而 来,陈 同 乡 特 别 向 我 们 推 介 参 观 岛 上 的
福 州 公 所。

普吉岛福州人 1853 年落脚


若 按 照 此 公 所 的 历 史,十 邑 福 州 人 抵 达 泰 国 约 有 一 百
五 十 多 年 的 历 史, 即 于 1853 年 落 脚。当 年 中 国 内 乱,所 以 才
出 洋 到 普 吉 。这 里 会 员 有约 两 百 名,全 普 吉 只 有 约 五 六 百
名 福 州 人。这 里 是 福 州 人 联 谊 与 供 奉 妈 祖 的 地 方,也 是 福
州 人 抵 达 泰 国 长 达 一 百 五 十 年 的 见 证。

普吉岛福州公所外景。

资 料 显 示,普 吉 岛 福 州 公 所 在 1853 年 由 先 贤 林 文 双 创 立,当


时 是 清 朝 咸 丰 时 代。它 的 成 立 也 获 得 当 时 泰 南 七 州 府 首 长
许 心 美 批 准。林 文 双 担 任 第 一 届 主 席、财 政 余 庆 章、交 际 组
王 通 管、秘 书 王 宜 拿。值 得 一 提 的 是,公 所 内 的 匾 额 乃 由 福
州 籍 国 民 政 府 主 席 林 森 所 题 写。

公所正门。

由曾经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同乡林森所题的匾额。

福 州 公 所 曾 经 在 中 国“九 一 八”事 件 后 因 排 华 之 风 而 会 务
停 顿 了 好 一 段 时 期,当 时 许 多 活 动 须 借 用 天 后 圣 母 的 名
义 展 开,连 公 所 内 由 林 森 同 乡 亲 写 的“福 州 公 所” 匾 额 也 被
取 下。直 到 新 中 国 成 立 后,岛 上 同 乡 觉 得 如 此 下 去,“福 州
公 所”四 字 将 慢 慢 被 人 淡 忘,于 是 便 重 新 组 织 理 事 会,重 振
公 所。

1976 年 3 月 20 日 举 行 会 员 大 会,并 推 举 了 潘 作 明 先 生 任
主 席,吴 华 民 任 副 主 席 兼 总 干 事。与 此 同 时,也 重 新 翻 新 公
所 内 两 侧 围 墙,招 认 捐 资 重 新 装 置“福 州 公 所”四 字。理 事
们 盼 望,各 地 旅 客 游 普 吉 岛 时 , 也 尽 量 安 排 到 公 所 一 游。

十邑福州人最先抵达并落脚普吉岛,以闽侯人居多。但今时今日,古田同
乡占了泰国福州十邑同乡约九成。原来如上文所述,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便有古
田同乡陆续由西马实兆远移居泰国南部,即那汶与曾里地区,两地同时启步开垦,
以橡胶业为经济主干,如今人才辈出,并由此迁居泰国其它地区。因此,泰国古田
人基本上与普吉岛上的福州人有着不一样的 历史渊源。

那 汶:实 兆 远 古 田 人 再 移 民 之 城 镇 (1925)

泰国古田华人,对那汶(Nabon)并不陌生,,古田人历史渊源深厚,可谓
谓泰国古田先贤的第二个故乡。笔者亲临此地,感觉上面积与发展程度像实兆远二
条路,处处见人以古田话沟通,但不同的是,这里处处可见笔者看不懂的泰文。它
是典型的华人乡村,平时人烟稀少。但当地同乡告知,那汶每逢佳节,各地游子探
亲拜祖会友,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古田人是泰南橡胶业支柱
回眸历史,那汶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二战、排华、经济不景
气等。如今,它是泰南橡胶主要生产与加工基地之一,也是泰国南部重要的橡胶交
易市场。泰国古田人是泰南橡胶的支柱,那汶是泰国古田人的橡胶业基地,因此,
此地对泰国橡胶生产事业,扮演着举足轻重之角色。这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爱大
华等地区移居泰南的古田人三代群策群力、汗流浃背,从荒芜之地种出片片青翠浓
郁的橡胶林的结果。

那汶是泰国古田人的家乡。

古田的侨务退休侨办官员吴良国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古田华侨在泰国的历史
迟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1922 年,大桥澄洋村人林自佐与中村人陈祖基从侨
居的西马地区到泰国那汶来考察,觉得该地有发展前景。于是,便向泰国政府申请,
便获得从那汶至孔章地区面积二十万莱土地的开发权。于是,他们便鼓励同乡张功
梯、江观珠等人到此发展橡胶业。2

当时那汶原是人烟稀少,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1925 年前后,在这已有同
乡先考察的前提下,从西马实兆远移来一批古田先贤,当中计有林自保、刘华霖、
彭明务、彭明治、张功梯、林家昌、陈良玉、刘华霖、林自佬、余全栓、陈而滚、
陈天干、吴启堂、吴启庭、彭仕增等一行人,先在离那汶四公里的孔樟落脚,而后,
又从古田本土召来一批。

此时,青年与老华侨同工,经过一番探索比较,终于选择了土壤肥沃,雨量
充沛,地势平坦的那汶,作为移居拓土中心。

那时,那汶还没有火车停靠站,只有一条铁路通过。古田垦民向童颂县长申
请,自立以华文写的“那汶火车站”新区,它成为古田先贤开发那汶的起点。无论
如何,此地只离开孔章车站仅 1.5 公里,不合铁道局规定,所以初期火车不在该处
停载乘客。因为交通的不便,加上那汶属于刚开发的新区,因此买粮食或日常用品
极度不便。许多人从外地带来日常用品,用完后须步行到四公里以外的孔樟或十四
公里以外的童颂购买。

现今之那汶火车站

开垦初期生活生活凄苦

开垦初期,靠山一带,瘴气严重,垦民水土不服,又无诊所医院,患病者众
多,噩耗频传,此时“日出双棺”,甚至 “全家病亡” 等,悲惨不幸,对开垦种
植事业造成莫大威胁,有人弃家弃业,逃离疾病,另寻新处。另外,新抵达的华侨,
除了开拓胶林外,有些还在闽籍华侨王开太矿场打工,或在等待橡胶开割之余,在
垦区种起山稻,养鸡鸭等以便糊口。

八十年前,生产工具还很落后,我们古田人便拿起自家工具—锄头与斧头,
加上镰刀,几乎原始耕作方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开拓一个新的世界。那汶开
拓初期,童颂一位福州先贤刘益灼先生,经营咖啡店与客栈,对那汶垦民处处照顾。
刘先生交际广阔,通泰语和福州语,那时垦民们,不论大小事,尤其与政府联络之
事,多拜托其拔刀相助。他为人也乐善好施,见同乡有难都乐意帮忙,是一位协助
那汶得以成功开拓的恩人,早期那汶人无不对他表示景仰。

这里的古田同乡,自 1925 年落脚以来,为争取那汶立县,作了多番的努力。


潘温州、潘桂元父子曾经捐献一片土地,而余泽谋、刘华增、雷贤盛、姚宜应、刘
创丰等人,也曾经募集资金建筑一所警察署;尔后,又由苏文通先生另献一片土地,
由上述人士共同筹资建县府办公楼,并将之送给政府。在此多番努力下,那汶县才
得以获泰国当局同意成立。同时县自治会、医院、自来水、电信等机构,也相应建
立起来,对加快那汶经济繁荣又作了一项历史性贡献!

开垦初期,那汶除了有个火车停车牌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于是,便有先贤
侨陈而滚、张功梯、黄庆为、潘温洲等人,在火车站附近,合伙创办那汶第一家民
生公司,取名“民生”宝号,经营收购土特产品、生活用品等,为垦荒者提供服务。

皇天不负有心人!1932 年年前后,橡胶终于茁壮成长,许多均可开割。因
此也带动了那汶市区发展,以及初步有商业活动在那汶运作。有古田同乡开始筹办
胶杯工厂,来自爱大华的陈际贵所经营的中药店“波克号”与李学珠的“恒益号”,
也相继开张。尔后,咖啡店、炒面店、古田风味的光饼、饼店、杂货店等,如雨后
春笋般出现,市场也随着繁荣起来。

那汶大街一景。

由于橡胶开割而应运而生的橡胶产品与加工企业也陆续被创立。以潘桂元博
士、余泽谋先生为首的首家古田人经营的橡胶产品公司—“民泰公司”算是开路先
锋。此后,江仰回先生开创了“时兴公司”,而林天锡先生也相继开创了“同泰公
司”。

由余泽谋同乡所经营的民泰控股有限公司,乃那汶主要的橡胶加工厂。

橡胶是个涉及多方面的企业,所以其经营方式也多元化。那汶可说是结合了
最初的种植至最后阶段的出口,可谓橡胶业“一条龙”生产过程均可在此寻获。所
以,那汶古田人与其橡胶企业包办了种植、收购、加工、市场批发与海外出口等服
务。

余泽谋先生受访时指出,泰南从童颂以北地区,不论城市或乡村小镇上,古
田与十邑同乡掌握了八十至九十个百分比的橡胶产品。目前,除了几个大公司外,
林义宝先生、王程文先生等,都是橡胶产品事业上的后起之秀。同样是古田同乡的
林立盛同乡之“泰华集团”不只是古田人橡胶企业的领头羊,也是是泰国发展橡胶
事业主干与开拓先锋,成为泰国古田同乡的骄傲,对国家经济繁荣作出莫大贡献。
(本书将详细介绍林立盛与泰华集团)

另外,林瑞银等先生,在其他古田同乡开拓橡胶种植与加工业之余,奇妙的
开创了橡胶木加工企业与市场,将许多古田同乡的老龄橡胶树桐,加工后成为制作
家具的良木,大量销售到中国与西欧各国,为老龄树木提高了使用价值。

古田人与其他籍贯华人一样,对儿女教育非常重视,往往先办学校后办会馆。
那汶开垦后,在橡胶开割而基本生活问题解决后,1937 年左右,便开始兴办学校。
由林鸿彬牧师、吴启忠先生等人发起,橡胶企业民生公司初步献地十莱以供建校。
同时,陈而滚、刘华增、余宗驹、潘温州、刘国香等人,凝聚那汶越来越多的群众,
同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众志成城,齐心合作下开创了一所由单层
教室组成的中华学校。

那汶中华学校首任校长由陈汉清先生担任。值得欣慰的是,学校开创不久,
学员在极短时间内爆满,于是那汶华社又建立了一座双层教学楼。无论如何,学校
正值兴旺时期,遗憾地遭泰国当局下令关闭!这所学校是泰国排华大趋下的牺牲品。

然而,那汶古田社群并没有因此放弃,老一辈华侨对环境适宜性强,坚韧不
拔,在华校遭厄运之后,并不退缩,让正在求学的子女,大批投入政府学校,接受
泰文教育;此外,部分转到国外就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中文教育,有者早期还
将儿女老远送回爱大华民德学校,特别在二战前,多名那汶前辈,如林瑞银便在民
德接受中文教育。

“不请律师,不进官场”解决社区纠纷

除了兴办教育,古田同乡很早就意识到,结社积聚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以潘
温州、陈而滚、吴奶泗、余宗驹、陈天干、刘华增、黄庆为、杨福宁等,倡办了具
有声援国民党革命的华侨公会与中山书报社,以读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还包括
帮助调解民事纠纷。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些民间组织,始终扮演为大众和谐,推动
公益慈善事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重要角色。所以,有了这些民间协调与联谊组
织,那汶古田同乡间的纠纷,往往都能“不请律师,不进官场”便得以解决。

在解决了基本经济问题外,先侨长眠福地 – 华侨义山也在此建立了。另外,
宗教组织,如那汶基督教会、大伯公殿,以及其他神殿庙宇等,同时相继出现。其
中余泽霞先生、刘祖根先生,为发起修建那汶福华宫善堂大礼堂、那汶功德堂,出
钱出力,募集资金,作出了积极奉献,深得各界人士赞扬。

1995 年,关怀公益慈善教育事业的余泽谋、刘国忠、林惠荣先生等,集合
谈论到那汶儿童教育问题,大家都深感此地缺乏幼儿园的遗憾。于是,他们毅然决
定发起筹备,主要向热心教育的原中华学校校友,商家募集资金。余泽谋先生提议,
利用电话联络,进行筹募较方便快速。于是,在三人通力合作下,仅花一个多月时
间,便筹得三百多万铢,一所幼稚园,便在那汶中华学校校园中诞生了。历经十多
年的发展,已办成了一所兼授华文的沙合密中学;董事长余侨光硕士,领导有方,
师生团结,共同努力,现在拥有学生、教职员工千人,仅幼稚园,就有三百多位小
朋友。

那汶基督徒稀少,却有座范围宽敞的礼拜堂。

1937 年橡胶园遭没收,轰动一时

无论如何,开垦泰南遇到最大的挫折,莫过于 1937 年橡胶园遭没收事件。


话说开垦了七八年后,那汶古田社团开始有了经济基础。林家昌、张功梯在曾里成
功开发后,又随同那汶乡亲张启丰、江声钊人,联合曾里之江豪康、吴可南、杨德
钗、雷端春、叶兴朝等,在那汶管辖的孔贵乡与差旺县管辖的参埠交界处,开拓胶
林七千多莱,经三年经营,胶林成阴。
万想不到,在 1937 年,遭当地銮披纹政府以一纸下令,在所谓“违垦” 之
名下,大片胶林被没收。虽然垦民们都持有政府批准的地皮契据,但都抗议无效、
胜诉无门。事件乃涉及千莱土地,轰动泰华社会,各界人士声援,求助无门,最后
不了了之。

古田先贤以不屈不扰的精神,前事为师,调整自己,适应社会。首先,毅然
改变落叶归根之初衷,加入泰籍、融入泰国社会,这是泰国华人在文化认同上,有
别于马来西亚华人的境况;其次,把子女送入政府学校,接受泰文教育,与当地人
民一样,享有宪法庇护权,以国家主人翁的新姿态,开创橡胶事业的新天地。

在那汶密集开发的同时,约于 1926 年,林家昌、张功梯等,到曾里开发,


因此,若论古田人开发泰南地区,那汶与曾里是密不可分,两地只相距十几公里,
都有古田同乡抱着一心开创橡胶业的雄心壮志,开拓的新镇。

如今,当笔者作田野调查时,观察两地还不时可闻路人以古田语沟通。相比
之下,那汶可比拟实兆远的二条路,属于小镇,处处见胶林茂盛,最明显的特征是
建立了多座规模巨大的橡胶工厂;反之,曾里可比拟实兆远的三条路,街道较宽大
车辆多,处处也见胶林密布,但少有那汶随处可见的大型橡胶加工厂。

从那汶北上再迁移拓土

1957 年前后,叶宗腾、杜鸿谷、潘光宋、彭士博、叶兴群等率众,到曼谷
附近的安马力开发;另外,曾里、那汶一批又一批人,到罗勇、万松,他察纳、兰
宣等继续开拓橡胶业,其规模之大,声势之高,远超当年开拓那汶曾里时的规模。
近年,泰国政府发出北方种植橡胶的号召,古田华人对某些地方着手调查,也在部
分地区开始试种,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辽阔的泰北原野上,将出现橡胶林海。相信古
田华人可凭着累积来的经验与资本,再为泰国橡胶事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在橡胶业获得巨大成就之余,这批迁居泰国的古田人,对于原乡古田的文化
教育事业,也是十分关心与支持。二战后,那汶华人为家乡古田玉田中学筹集资金。
近年来,陈成谷、吴启金、陈祖唐、姚宜应、江仰照、林文丰、林隆谷、林仁瑞等,
也先后为故乡教育事业,都作了有益的奉献。

八十年风雨路,如今硕果累累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从爱大华迁居泰南以来,八十多年经历无数风雨路,古田
人在那汶这块黄金土地上,生息衍繁,移民时仅有数百人,如今从那汶分散到全国
各地的古田后代,已数万人之众。当年先贤大多属文盲,先侨中识字有文化之人,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现在,新一代古田华人,个个识字,有文化学士满街。不论
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或政治领域中,均有古田人,出类拔萃,在那里崭露头角,
不辜负先贤的期望。其中,最大的的改变莫过于一改先贤不问政的态度,认识到参
政问政是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力。那汶基层政权,余养华先生任区长多年。现任市长
潘盛辉先生也是古田人。

除此以外,在泰国政府各个部门表现优异的古田华人大有人在,如黄其国大
法官任泰国大理院副院长;陈仁发博士、叶宗宇博士在教育部任高职;潘盛文博士
任职铁路局。著名医师、荣获胚胎优秀奖者为潘盛财博士;坤敬府医院院长刘国勇
博士,洛坤府工业工会主席,美国经济学硕士余侨光先生及余养丰先生分别在泰国
橡胶公会任高职,直接为橡胶事业作出奉献;另外,尚有雷贤和先生在曼谷市任要
职,而吴启强先生在董里任县长。

那汶开垦功臣余泽谋先生其公子,也是洛坤府医院副院长余乔英博士,其令
千金出阁,还宠蒙泰皇上陛下主婚,是余府的至高荣耀,也是古田华人之光!另外,
余泽谋先生令外甥粱志德,2001 年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农大电脑系,尔后,创
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在中学时就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术比赛。1996 年: 获得铜
牌,1997 年: 获得银牌。同年,被评为泰国优秀青年。1998 年: 获 NECTEC(泰国
国家电脑机构)的 “编写程序”第一名。2000 年: 获 “发展高新技术”第一名。
他成功开发文字转换成语言的软件,使电脑能读出泰文,造福了不少盲人。

回眸历史,泰国福州先侨,第一个落脚点,在孔樟、那汶,尔后,分散到各
地,那汶开发历史最早,开发人数最多,市场经济最繁荣,成为泰南福州华人最集
中活跃之市镇。为了凝聚各奔东西的古田与福州十邑同乡,那汶侨领余泽谋先生令
弟余泽乾先生,发起组织泰国福州十邑同乡会,蝉联理事长多年,参与了世界福州
十邑同乡总会的各项活动,提高了泰国福州同乡的国际声誉,作了许多有益奉献。
近年更名为福州会馆。近年来,林立盛先生众望所归,获选理事长。

此外,泰国福州会馆那汶会所也继续筹建,为纪念先侨对那汶开发建设的贡
献,并为地方大型集会提供场地。获泰国福州会馆和各地福州会馆的热情支持,那
汶福州会馆顾问余泽谋、理事长雷贤盛和刘国忠、雷贤全、林文丰、丘国华、陈泰
利、林惠荣、刘国进、陈潭诚、陈祖木等与那汶广大华人,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
建成那汶福州会馆大礼堂。

曾里:与那汶同开发之古田人橡胶基地(1925)

它虽称不上车水马龙,但街道上不时穿梭车辆,其地理位置适中,是个活市
镇。那里的居民告诉我,曾里与那汶皆属橡胶业重镇,但橡胶也是这里的经济支柱,
这城居住了不少古田籍泰国华人,也有不少本地泰国人,比起那汶,其经济活动较
多元化,但仍然以橡胶业为主。

曾里(Chandi)位于泰南,地方行政上隶属洛坤府差旺县管辖范围,1925
至 1927 年前后,由来自爱大华的一批古田人开垦。他们根据在马所累积的经验,
发现此地无论土质、气候等都适合栽种橡胶,于是便聘请了一位琼籍华侨协助翻译,
向当地政府申请开发曾里。他们的申请获得地方当局的批准,允许他们开发约六千
莱土地。

曾里有条热闹的街道。

古田人融入泰国人圈子

曾里的古田人开垦历史与那汶同步,但曾里的发展明显超越那汶,也没有那
汶给人住满古田人,处处是胶园与橡胶加工厂的感觉。因此,它是个古田人融入泰
国文化的活生生例子。
1926 年,张功梯到实兆远邀请林家昌到那汶与曾里,向素万县政府
申请土地五百莱以种植橡胶。1930 年,张功梯和陈和盛等四十八位同乡在曾里获
得每人一百莱土地开发权。于是,张又返实兆远邀请古田同乡李培春、李森、姚福
美等大约一百人到曾里开发,此后就陆续有人从中国国内或马来西亚到泰国侨居创
业。3

开荒初期,除一条铁路以外,无其它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利。这里只有牛车
小路,大象托木。产品出境虽然有火车,但山芭运输靠牛车与扁桃步行。新侨不懂
泰语,对地方风土更是一无所知,又缺少生产资金,仅靠赤手空拳开始开垦工程。

这里的首批古田华侨多来自西马实兆远,但也有一批直接从故乡古田移居此
地。大多新侨不携带任何家眷,唯有在战胜种种自然环境限制,如疟疾与水土不服
后,才陆续把家眷接来此地定居。

异族通婚,繁衍华泰后裔

无论如何,在初期垦民中,异族通婚者也略有所闻,如蓝仁傍与倪玉恒等人,
便与当地泰女成婚,开始他们在这里衍生华泰混血的子孙后代。这里的首家商店是
“民生宝号”,它是垦民的钱庄,也是购买大米、菜、油、米、食的好去处。同时,
农业产品也靠此多用途店铺传销。后来,人口多了,便陆续有“波克宝号”、“新
华宝号。

曾里开拓了八十余年,可说是座托橡胶之福而开拓的市镇。随着橡胶价钱的
提升,这里的发展也一日千里,许多楼宇、市场与道路先后被建立。如今,曾里已
经崛起成为泰南橡胶业重镇,仅仅收购橡胶片的店铺便有四五十家,而橡胶收购点
与流动的橡胶收购车则不计其数。

二战以后,由于意识到多元经济与农商结合的经济重要性,许多古田人萌生
向外发展的念头。于是,有人发展起农商结合的事业,另有批人以曾里为基地,向
泰国其它部分开拓土地。

其中,本书将详述的林立盛博士便是在曾里出生,但在罗勇发展者。其他往
罗勇开拓者有:杜孟智、陈春开、池礼衍、刘祖隆、林水潮、李庆先及吴运龙等。
他们在罗勇的成就非凡,已经设有多座大型橡胶加工厂,并且在罗勇成立了“曾里
橡胶园”与橡胶公会等。所以,古田人也是泰国东部天然胶的开山鼻祖!

另外,杜鸿谷与潘光宋等人,配合来自那汶的彭仕博、叶宗藤、叶兴群等人,
选中离曼谷不远的安马力为橡胶基地。四十余年以来,经过辛苦奋斗,终于有所成
就。曾经遭遇特大强风,损坏了许多胶林。如今,古田人在安马力拥有橡胶园十万
莱以上,以及数万莱棕榈油园。

曾里华侨公会角色重大

曾里华侨公会是曾里的重要华团,其宗旨为“崇圣泰王殿下、服从政府、不
涉政治纷争、联络感情、交流经验、增进团结友谊、发扬互助精神”等。首届会长
是开垦功臣张功梯,其后有杜鸿雁、刘亨玉、林顺财、刘若凡、刘福美、陈祖生、
黄德顺、王化钦、郑代文、黄大清、林化兴、李善华、吕志海与倪可专。
曾里华侨公会 1991 年注册成为合法团体,如今,它是曾里华团的主干,统
领镇内各大小活动。曾里其它华团有:泰国福建会馆联络处、泰国福州十邑同乡会
分会,地方组织有振华学校、振华教育基金会、振华校友会、妇女联合会、羽毛球
协会、篮球协会、乐园仙宫与光复堂等。

华侨公会是早期与现今曾里古田乡人的重要联络处与活动中心。

曾里华文教育享誉泰南

华文教育在泰国自古以来都未进入主流,官方也没有特别注重,但是,这里
的华人,特别是古田同乡,多年来不遗余力发展华文教育,民间出钱出力,在客观
环境不容许的情况下把一所中学建立起来,保留中华文化的根。

姚振光乡长是见证这里开发的第二代华人,曾经在爱大华民德学校求学(当
时名为姚一秉,是已故实兆远闻人姚一谋之堂兄弟),打下中文基础,目前属于曾
里少见识汉字,读懂中文的古田同乡。

父亲姚宝全,是首批开垦曾里的古田人,于 1929 年抵达。一心在此开天辟


地,将荒野开发成适合耕种的良田。隔年,便向泰南当局申请土地。他便在此出生,
后来回到爱大华受中文教育。开垦初期几乎全是古田同乡,几乎百分百来自爱大华,
也有少数闽清与闽侯同乡。当时,大家别无它想的种植橡胶。战前只有几十户人家,
后来许多古田同乡分批迁入。

姚振光乡长是曾里第二代移民,经营橡胶业也兼任华文教师。

姚乡长回忆起早期市区几乎全是华人,现在已有许多本地泰国与其他族群人
迁入。福州人也在这儿建立了会馆。二战前已经建立了学校,二战后才向泰国政府
注册。他求学时期属于二战前后,战争时停学,他在爱大华受教育,当时有整百位
与他一样的寄宿生,战争时他们的学习受阻,他躲到亲戚家避难。

街上以前有分校,总校离市区约五公里,处于胶园中心地带。这所学校是本
区华侨,特别是古田籍贯华侨一手建立起来的。目前,校前仍然保留印上中华民国
标志的大门,已经弃用。

这些年来,他一边开发本身胶园,也一边拿起教鞭当起中文老师。他说,胶
园的收入才是主要收入,当老师可谓是义务的使命,回馈低负担大。他特别指出,
这学校旧门槛的中华民国标志其实为此校的“守护神”,标志着此校的倾台湾不倾
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所以,学校才可多年屹立不倒,不像某些泰国华校因着倾共而
遭当局封锁。

振华学校早期一直等到台湾当局支助,民国政府徽章仍存留。

开垦后五六年就开始建立学校,可以说橡胶开割后才有能力办学,战前曾有
本地泰国人借用作泰文学校,战后复办华校,现为该国少有的中文学校。
他说,二战后办华校极难,泰国当时也如印尼般兴起排华运动。无论如何,
当地华社仍然坚持把华校建好,他说,战后这所学校曾经有过纯中文时期,每周学
生上十多个小时的中文课。

振华学校为中泰混合名校

现在振华学校属于泰文与中文混合教授的知名学府,所以,我们可以自豪的
说这所学校自二战后启用以来一直是名副其实的中文学校,在客观中文学习环境欠
佳的泰国可谓异类。

目前,学校分为中学,小学与幼儿园,全校学生总数为七百多人,属于接受
泰国政府资助之中泰文混合教学的民办学府。他感叹,现在泰国中文程度不佳,如
这所算有正规中文课的学府学生每周仅上三四节课,只能看懂简单的中文,讲起来
也不算流利。

振华学校教学大楼

他娓娓道来:“自己在这所学校已经执教了四十余年,算是这里的‘华教斗
士’,当年学生的中文程度较好,每周上十多节中文课,现在现实情况下只能上三
四节,因此程度大不如前!”

胶商向学校缴税

这所 “地方私立, 政府津贴” 的学府共有中泰文老师四五十位,若非政


府津贴,这所学校早就无法办下去。当年社区甚至出策:胶商每卖出一百公斤橡胶
自动向学校 “缴交税务” 五泰铢。他笑称,橡胶须靠火车运输出口,因此 “无
法逃说”!

学校经费不足时,便由校董大家出点钱,一人几千块来协助学校度过财务困
境。他回忆到,当初这是块凹凸不平的胶园土地,大家得知要在这里建校时,便使
出古田人擅长的锄头功夫,将土地千辛万苦地你一锄我一锄,不久便将它移为平地。
同时,有一批古田同乡还到邻近的胶园,采集枯干的橡胶木,大伙儿你一把我一把
为学校砍了好多供建校的木材。

回想来时路,此校已经建立了七十余年,从最初的锄头斧头的体力贡献,到
后来支出不平衡而掏腰包献出财力,都一一展现了古田人重教育、极具远瞻与胆量
的精神!

教室外是片片胶园,没有橡胶业,就没有振华学校。

雷 贤 盛 与 其 创 业 历 程

他 今 年 八 十 四 岁, 在 实 兆 远 三 条 路 出 生, 七 岁 就 跟 从
父 亲 雷 端 红 移 民 那 汶。落 脚 后 先 割 胶, 二 十 年 前 才 涉 及 棕 榈
油。 目 前, 他 在 泰 国 有 六 百 依 格 土 地, 也 是 那 汶 中 山 书 报
社 会 长, 那 汶 福 州 会 馆 会 长。 现 有 棕 榈 园 丘 一 百 五 十 依 格,
橡 胶 园 四 百 五 十 依 格。
回 忆 当 初, 从 实 兆 远 南 奔 泰 国, 与 另 十 位 亲 人 同 来。
从 北 海 乘 搭 火 车 北 上。他 不 是 第 一 批, 有 些 人 已 经 先 来 了。
“ 那 时, 我 们 落 脚 时 橡 胶 已 经 开 割 了, 余 泽 谋 同 乡 比 我 更
早 到”。

如 今, 已 经 在 泰 南 落 地 生 根, 育 有 三 男 两 女, 全 受 泰
国 教 育。 他 娓 娓 说 起 儿 女 中 不 乏 事 业 有 成 者, 其 中 包 括 二
儿 子 为 泰 国 专 业 律 师; 三 儿 子 在 曼 谷 从 事 服 装 出 口 事 业;
四 男 儿 在 当 上 农 业 银 行 副 经 理, 二 女 乃 是 名 教 师。

雷贤盛乡长也是福州会馆那汶分会主席。

早 期, 那 汶 的 橡 胶 园 清 一 色 是 古 田 与 闽 清 人 从 事, 特
别 是 古 田 人 最 多。 现 在 胶 园 里 多 见 泰 国 与 缅 甸 工 人。 他 得
意 地 透 露:“ 以 前 钱 的 价 值 高 所 以 收 入 可 观, 但 现 在 在 泰 南
从 事 橡 胶 事 业 的 福 州 人 生 活 更 好!”

余 泽 乾 从 那 汶 移 居 曼 谷

那汶曾里开垦后,许多古田人为了儿女教育北上首都曼谷开始新生活,也促
成了曼谷如今拥有另一批古田同乡,现年八十五岁的余泽乾便是其中一人。

在前往云南的路途中,笔者特别选择在曼谷转机,顺道专访余乡长。

他是古田人开垦那汶的见证人,也是泰国福州公会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爱大
华,三岁随父迁居泰南那汶,后再迁居首都曼谷。其祖籍为古田西洋。先父前来南洋
专为种植橡胶。

泰国福州人九成属于古田籍

他向笔者透露,泰国福州人中九成是古田人,闽清与闽侯相对稀少,其中闽
侯人多为生意人。询问及当初为什么来泰国?他很直接地回答因这里土地多,几乎不
须什么手续就可以获取土地,五亩左右可以随意获取。入境泰国也便利,无须什么手
续。首批来泰者,包括其父亲及钱仿周及其岳父陈而滚等人。

另一位受访者张邦忠目前是福州会馆副理事长兼交际主任,他是古田第二代
移民,其父亲当年从槟城移居。目前事业有成的他,投身橡胶买卖与自创霓虹灯制作
事业,有一名拥有电脑博士学位的儿子。

右起为张邦忠、余泽乾及笔者夫妇。

他说,其实那汶有蛮多古田人结队分批前往海南投入橡胶事业,由陈而滚带
领。他透露,其叔叔曾经寄钱往海南协助投资橡胶业,后来这些土地都在国有化政策
下归国家集体拥有,政府还了当初投入的资金,加上少许的利息,但这些赔偿款项只
可在中国境内使用。当时这里的华侨是蛮愿意资助祖国发展的,有些人牺牲青春岁月
到海南投入开发橡胶园,有些则用钱投资位于三亚的祖国橡胶事业。

曾里再移居罗勇,那汶多往安马力

他说,古田同乡当初落脚在那汶和曾里,两地接近,区区几公里。后来,曾
里古田人先再移居罗勇,而那汶则大多往安马力迁居,当然再移居的动机始终是寻找
土地以便种植橡胶。

张生透露,泰国最早的橡胶种植在泰南的什田(Trang)。但最初的尝试不成功,
因为当地的土人不知道如何经营橡胶园。

张邦忠相信,这两地的橡胶种也来自马来亚。芽接种在五十年代后也由马来
西亚引入。至于棕榈油种植情况,泰国明显较马来西亚少见。关于这点,余同乡表示,
泰国人尤其古田人,自移民以来一直耕种橡胶,所以对橡胶较精通,便一直延续到今
日。因此,种植棕榈油并非他们精通的事项。

泰政府大力资助橡胶园翻种

他进一步透露,政府大力资助橡胶园翻种,这是促使泰国古田人不作二想的
大量种植橡胶的原因。政府对橡胶抽取税务,也用所抽取的税来津贴橡胶的种植,如
目前政府对橡胶生产仅抽取 1.26 个百分比的税务。反而政府并没有明文规定对棕榈
油种植的津贴,因此比起棕榈业,橡胶业相对较受欢迎。

张乡长与余乡长同样从泰南移居首都曼谷四十余年。对古田人迁居曼谷身历
其境的余同乡透露,早期泰南古田人移居曼谷百分百为了儿女教育,送儿女来曼谷受
教育是移居曼谷主要的动机,这里拥有比泰南更完善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余乡长透露,古田在此以儿女教育为先,经商为后。换言之,大
家安顿了儿女后,才经商。这里的古田同乡没有特别集中投入某个行业,可说各行各
业都有同乡投入经营。

余乡长回忆起,四十多年前来到曼谷时,仍从事老本行—橡胶买卖代理。他
说,其业务主要从泰国各地,特别收购来自泰南同乡的橡胶,再在曼谷转卖。

当 下 泰 国 橡 胶 业:九 七 年 产 量 冠 全 球

远在 19 世纪中叶,世界已了解采割自橡胶业之 “白色乳胶” 的价值,而


誉为 “白色黄金” 。橡胶是在约一百年前移植泰国之经济植物,经过多年不断的
发展,该国在 1997 年成为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

资料显示,泰国年产胶量三百万吨,种地占一千万莱,以南部占多 (百分之
86.9) ,尤其南部十四府,经济收入以种胶为主,近四五年以来,胶价上升颇高,
达到每公斤八十铢,可谓步入“黄金时代”。

泰国政府规定橡胶为战略品,而作出种种措施以发展橡胶工业,包括: 成立
泰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规定三号橡胶烟片和二十号标胶为该期货市场交易中四项农
产品之二项,促使泰胶市场国际化,此外,以橡胶工业园区形式在宋卡府合艾县差
仑区开发橡胶城市。扩增种胶园地一百万莱,使橡胶每年出口额自一千八百亿铢增
至一万亿铢以推动泰国成为未来 “世界橡胶中心”。

1997 年是泰国橡胶业重要且意义长远的一年,因为泰国成功超越传统劲敌马
来西亚与印尼,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与出口国!这是多年以来国内各种致
力于提升橡胶生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在结构上,泰国橡胶业以小园主为主,橡胶生产也成为六百万小园主的收入
来源与家庭的经济支柱;另外,国内有约数十万人投身于橡胶买卖、生产加工与出
口行业。泰国政府有拥有明显的意愿与清楚的政策以发展国内橡胶业,从而促进小
园主的生活水平。

据统计,2006 年泰国国内种植橡胶的土地为两百二十九万公顷。在这大片种
植橡胶的土地当中,近乎所有泰国东西南北的土地都涉及种植范围,其中百分之七
十六集中在南部,百分之十一集中在北部以及百份之一点五在该国东北部。因此,
古田人大多集中的泰国南部地区是泰国重要橡胶种植地,曾里与那汶与邻近地区是
该国重要橡胶基地。

在泰国,橡胶园分为两大类:翻种与新种胶园。其中翻种胶园多集中在南部
与 东 南 部 。 翻 种 胶 园 得 到 橡 胶 翻 种 资 助 基 金 办 公 室 ( Office of Rubber
Replanting Aid Fund, ORRAF)的翻种援助。新种植的胶园几乎在该国所有种植橡
胶的范围都有,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北部。

在现有国际对天然胶需求大增,加上各界对天然胶前景看好的情况下,泰国
政府已决定在二零零四至二零零六年间,大量种植面积高达十六万公顷的橡胶,其
中百分之三十将在北部种植,而百分之七十在东北部。

泰橡胶年产破三百万吨

泰国零五年的天然橡胶产量高达两百九十四万吨,隔年则增长了百分之七,
达到三百万吨门槛,即三百点零六万吨。以下是近年泰国橡胶的产量统计:

泰国橡胶生产 2001-2007

年份 产量 (百万吨) 成长率
2001 2.32 -1.3
2002 2.62 12.9
2003 2.88 9.9
2004 2.98 3.5
2005 2.94 -1.0
2006 3.14 7.0
2007 3.06 -3.0

资料来源:泰国橡胶研究院,2007。
与橡胶生产量比较,泰国国内的橡胶使用率非常低。比如,1994 年,泰国国
内橡胶使用量仅占总生产的 7.7 个 百分比,或 132, 000 公吨。2001 年的使用量增
加至 253, 105 公吨,这也仅占总生产的 10.9 百分比。 2007 年的国内使用量是
373,659 公吨。以下为泰国近年之国内橡胶使用统计:

泰国橡胶使用量,2001-2007

年份 使用量 (公吨) 成长率


2001 253, 105 4.40
2002 278, 355 9.98
2003 298, 699 7.30
2004 318, 649 6.70
2005 334, 649 5.00
2006 320, 885 -4.00
2007 373, 659 16.00

资料来源:泰国橡胶研究院,2007

为了促进橡胶的买卖与促销,泰国政府在 1991 年在南部的合艾建立了“橡


胶交易中心”,同样的中心也在 1999 年在素叻他尼(Surathani)府创立。近期,
“橡胶交易中心”也于 2001 年在那空斯里兰卡,贪玛叻(Nakorn Sri-
Thammarat) 创立。

2004 年,泰国政府通过贸工部进一步设立了“泰国农业产品交易中心“,以
将该国橡胶的交易推向国际水平,这是该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项目。

中国乃泰国橡胶最大入口国

如上文所述,在橡胶出口方面,泰国九成的天然橡胶都销往主要使用国,仅
有少部分保留国内使用。在 2007 年,三十二个百分比的出口为肋烟片(ribbed
smoke sheet),十九个百分比为橡胶块(block rubber)以及十九个百分比为浓
缩乳胶(concentrated latex)。其它十四个百分比是风干橡胶板(air-dried
rubber sheets), 绉和皮肤橡胶 (crepe and skin rubber)。

泰国共向超过七十个国家出口天然橡胶。在二零零七年,中国成为泰国橡胶
的最大入口国,总共入口了 827,369 公吨,其次是马来西亚,共入口了 413,049 公
吨,跟着是日本全年入口了 405,599 公吨天然橡胶。4

泰国橡胶公会简介

泰国橡胶工会于 1951 年 3 月 5 日成立,原名为“泰国橡胶商公会”。其最初


成立的宗旨为解决橡胶业由于无管制条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最初,工会办公室位
于曼谷邻近地区,1992 年办公室搬迁到宋卡府的和艾市。隔年,经会员同意,正式
将公会易名为“泰国橡胶公会”。
目前,公会有四十六名涉及橡胶加工与出口的公司会员。泰国橡胶工会的代
表性极高,其属下会员所生产的橡胶占泰国各类橡胶生产与出口的八十五个百分比。
这些会员委任了十一名代表来组成公会的执委会。他们从执委当中根据公会章程选
出挑选一名主席,副主席及其他执委。执委会任期为四年。

在过去的五十七年中,公会连续不断的进行并推展各类活动。它主要的宗旨
过去与现在仍然一样,便是促进会员橡胶业的发展,并且让泰国橡胶业保持国际水
平。

公会不时主办有关橡胶业的国内与国际研讨会。1996 年,为配合国际橡胶研
究集团 (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 之常年会议,公会在普吉岛举行了
第一届国际橡胶市场会议;另外,2003 年为配合泰国橡胶业一百年纪念,公会再次
在合艾举办了第二届橡胶市场会议。

此外,1999 年,公会主席受推选成为世界橡胶协会之主席与执行秘书,同时
泰国橡胶公会与马来西亚及印尼相关组织也组成三方橡胶公司(tripartite Rubber
Company,ITRCo)。

2005 年,泰国橡胶公会再次中选为世界橡胶工会的主席与执行秘书。同时,
2007 年起,古田籍的公会主席林立盛博士也受委任为东盟橡胶理事会主席,这是泰
国橡胶公会引以为荣的成就!

古 田 籍 橡 胶 大 王 林 立 盛 创 业 路

如上文所述,泰国自九七年起取代马来西亚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出口国,
而林立盛所领导的泰华橡胶集团乃泰国国内最大的橡胶跨国企业,其祖父林自回是
首批从爱大华抵达曾里的开垦者,时年 1925,跟随林家昌一行人前来泰南开拓,
落脚曾里。林立盛在曾里出生,两岁随父迁居罗勇,二十五岁那年即 1982 年,他
毅然决定将事业重心移往曼谷。

曾里出生、罗勇创业、曼谷发迹

所以,他乃曾里出生、事业于罗勇起步,最终在曼谷发迹。他告诉笔者,从
小由身为寡妇的母亲抚养长大,所以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父亲在他年仅十三岁时
便身亡。

他八岁到胶园协助收取胶汁,十四岁开始帮忙割胶。割胶的岁月非常辛苦,
每天凌晨十二点开始割胶,然后得收取胶汁,早上九点还得往学校上课。

1976 至 1977 年参加执教鞭,在一所教会学校教导泰文。到了 1985 年,与香


港人合作经商,才有机会学习中文,特别是讲普通话。他说,由于没有正规汉语学
习背景,因此对汉字无法完整掌握,往往欲搞懂某普通话词汇,必须借助回想有关
词汇之古田话发音来搞清楚其意思。
陪同他接受专访的吴广修同乡比林立盛年长,他表示自己比较幸运,那汶长
大的他有机会受中文教育,当时那里有台湾人办汉语学校,属台十三部队办的“克
难学校”。早期那汶明显有倾台与倾中两派不同政治立场的福州人 。如“中山书
报社”便明显有倾台的政治立场。

1978 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林立盛,创办了如今的跨国企业“泰华”。他在
罗勇开启从事橡胶买卖事业。其实,他乃继承父亲的橡胶事业。父亲在 1965 年开
创了一座橡胶熏房,父亲逝世后,熏房由外祖父继承。所以,父亲的熏房与早年割
胶的经历,是他日后的橡胶事业基础,其中经验的累积也为如今的橡胶王国铺路。

笔者在曼谷泰华总部专访林立盛(左)与吴广修乡长(右)。

泰华以罗勇一间陈旧的木板店屋启步,向同乡与邻近的胶工收购胶片。当初
父亲只为人代工进行胶片加工,而泰华却开始了买断胶片,再加工批发转售胶商的
新做法。忆起当年,他说:“我们建造了一个小规模的橡胶熏厂。当我的父亲去世
后,我开始认真地经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熏厂只有三个熏烟炉,每个月能够制成
三百吨熏烟橡胶片,售给当时在曼谷地区的制鞋厂和其它工厂。”

他表示,资金与信用不足是创业路上最大的障碍。谈好一宗交易后胶价上涨,
胶商担心你将货源收藏以便获取更高的利益。泰华起步阶段,毕竟自己还是个年轻
小伙子,同乡大宗交易不敢与你进行,这是彼此信用未建立之故。外祖父在其事业
路上给于不少协作,如曾经向外祖父借款以便周转,与银行的信用也靠长期经营而
来的。

泰华从 1978 至 1988 年属于小规模事业。公司 1985 开始出口橡胶,最初为


日本,韩国与少许到中国,主要出口胶片。1988 年起,不仅出口胶片,也出口乳
胶。1994 年开始出口标准胶 (泰国业者称为 STR, 马来西亚称为 SMR)。随后,我
们 开 始 销 售 橡 胶 产 品 给 井 上 橡 胶 ( Inoue Rubber ) 、 IRC 、 泰 国 普 利 司 通
(Bridgestone)等公司。

看好中国市场,大胆进军上海

眼光独到的他,自 1989 年起因看好中国市场,便开启大量进军上海的步伐。


隔年果敢地到中国开设办事处,将公司联络部门设立在上海,这对其往后的事业帮
助很大。他说:“有了联络处,给予买家许多便利,彼此有了更好的沟通,自然有
了信任感,生意也因此增加。”

有趣的是:中国国内虽然有同样源于古田人移民种植的胶源,即位于海南的
芽接苗橡胶与云南的泰国移植橡胶,但仅足以供应中国不到三成的须求,所以仍然
得向这位海外古田橡胶大王入口。

他坦诚,进军中国不单为了事业利益,也是爱祖国之心所使然。作为炎黄子
孙,我们自然会想回馈祖国。中国的崛起带动工业的兴旺也直接提升对原料的须求,
而大量向外国入口工业生产所须的原料。因此橡胶作为许多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
自然得大量进口。中国进口橡胶主要使用在轮胎制造上,占了总用途的六十个百分
比,其它用途作为制造手套、汽车安全带与鞋底原料。
所以,中国工业与经济崛起的八九十年代,他很幸运地踏上这部腾飞的列车,
而顺势推高了其事业!他分析,中国过往每年进口一百六十万公吨的天然橡胶,现
在每年需进口两百万公吨的天然橡胶。至于其国内的天然橡胶产量,每年仅能生产
约六十万吨,远远不足其国内工业的需求。他进一步分析,全球天然胶使用量,中
国便占了四份一;美国居次,约九十万吨,日本则排名第三。

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整个亚洲,泰国在这场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重挫。
一般认为,泰铢遭受国际炒家狙击而大幅贬值是这场金融危机的起点;林立盛欣然
透露,泰华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受到波折,作为出口商的泰华集团,反因外国买家
以价值提升了的外币结帐而从中获利。

至于此次的零八欧美金融危机,他透露目前这场欧美金融风暴对泰华业绩的
影响不明显,但是美国,日本与韩国有减少入口现象,至于作为其集团的最大的入
口国中国市场则没有明显的减少,顶多仅减少十个百分比。

他回忆起当年在罗勇创业,从开一间很不起眼的店铺开始,就给自己的企业
取了“泰华”这名字,意思便是自己的身份:泰国籍的华人。他强调,母亲给他的
影响是很大的,他与母亲的家庭也关系密切,如外祖父一直在他的事业上给与协助。

他透露,母亲虽然是名寡妇,但却受过教育,有“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精
神。虽然家境贫苦,但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 1965 年间有机会上预
备班,以后断断续续有机会求学,但却没有其他孩子一直无间断求学的机会。他曾
经在罗勇的光华学校求学一年,但隔年父亲需动用家里的积蓄以建设橡胶熏房,于
是他便因家里缺钱而辍学了。

三年后,68 年他又有机会在一所基督教浸信会学校求学,这所学校位于罗
勇的莱曾里,所读的非正规教育,而是速成班。他也在那里教会学校信仰了基督教。
至今,当笔者踏入泰华曼谷总部,仍然可见大厅挂上十字架,并刻上英文名句“In
God Everything Possible”,即“在上帝手里万物都可能”的字样。

至于 1975 年在浸信会学校完成教育后,他留在这所学校教导泰文两年,便
在 1978 年毅然开始了其那不起眼的“橡胶店”。

他说,进军中国市场是他一个关键性决定,也是他致富成功最关键性的决定。
八五年他到中国时,虽然七八年邓小平已经推动了改革开放,但是八十年代中国基
本上仍然以计划经济为主,而且外汇券还通用,贸易条件不强,许多事物得当局批
准,因此常常得等待批文。

刚进军中国的最初阶段,人家都嘲笑他,中国市场那么小,何必花时间与精
力。但是,他在母亲鼓励下继续进军中国市场,母亲认为我们是华人,应当想办法
为祖国作点事。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深懂得开拓其它业务的重要性。在橡胶业打下江山
后,他也顺理成章地投入橡胶相关行业。因此,如今泰华除了橡胶作为集团业务主
干外,也投入橡胶木家具制造,八八年开始投入与橡胶业有直接关联的手套生产,
在青岛开设轮胎工厂,同时在祖籍地宁德开设液化气厂;九四年也和中国企业合营
开设塑料水管工厂。集团也从事期货买卖,同时近期与中国企业合资,在泰北开发
铁矿厂,目前此计划正开拓中。

至于非橡胶业相关行业也略有涉略,如大米出口,以及在泰国国内开设连锁
咖啡店与咖啡出口等。他透露,其集团旗下的咖啡连锁店已经多达十三间分店。其
它还有在福清设立门窗厂及肥料厂。该公司除了是泰国最大全系统橡胶公司之外,
其营业尚遍及其他各种农产品,如: 白米、橡胶木、咖啡、肥田料、塑料管、资金
公司等企业。

泰华进军老挝—老泰华

在泰国奠定了橡胶业领航者地位后,林同乡似乎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继续
往外寻找可开拓其橡胶版图的机会。近年,他成功取得邻国老挝的土地开发权,与
老挝企业共同在该国开发橡胶业。

他说,老挝当局非常欢迎他们来协助开拓该国的橡胶事业,并且给予非常优
惠的土地开发权,老挝当局给予共四十年的土地开发种植权,并且四十年后可以再
延续四十年。同时,在种植了六七年开割后,老泰华享有七年免税地位!

林博士透露,他本原本打算进军菲律宾,但菲律宾所给予的条件不及老挝,
所以便将资本集中投资老挝。

他说,古田同乡给于他在事业上的协助是他特别感恩的。他说,自小丧父的
他在最初创业阶段难免遇到挫折,但罗勇同乡给他鼓励,虽然年纪轻轻,但仍然愿
意将胶片卖给他。

古田人占泰橡胶业比率极高

谈到泰国古田与福州人控制了该国一半橡胶业的说法,他说福州人所控制的
范围特别在橡胶买卖上,即本地代理。橡胶业由园主,橡胶厂与本地代理组成。其
中泰国许多大型橡胶园主为福州,特别是古田背景者占有率极高。

林同乡特别自他作为主席的泰国橡胶工会通讯录中,为笔者点名属于古田人
直接与间接控制的大型橡胶企业与集团,其中有间接由古田人经营的美莱橡胶公司
与春逢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那汶直接由古田人掌控的 A.T.S. Rubber Co.,
LTD、民泰控股有限公司、新同泰橡胶有限公司、那汶同泰有限公司、同泰标准胶
有限公司以及同泰橡胶有限公司;坐落在曼谷的有时兴橡胶有限公司,以及他所掌
管的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与泰嘜粒状胶有限公司,另外尚有泰成橡胶有限公
司以及同美橡胶有限公司。

他强调,这些由古田人直接与间接掌控的橡胶工厂或企业,约占了泰国橡胶
厂的三十个百分比。无论如何,古田人最多参与的是本地橡胶收购,或从当橡胶买
卖中间人。他说,本地收购橡胶其实是门相当竞争的生意,或许古田与福州人特别
能与人竞争,因此非常容易适应这高度竞争的中间人角色。

他分析,古田人最初落脚泰国南部的那汶与曾里,后来移居到中部的安马力
与罗勇。其实,古田人当初在泰南并非如现今般拥有上千亩胶园,那汶与曾里大家
有的土地是几十亩,但迁居到安马力与罗勇后,甚至“转战”近年开拓的东部与东
北部后,古田人所有的土地是上千亩。他以本身的家族作为例子:从曾里迁居到罗
勇后,外祖父首年种植橡胶就高达了三千余亩,隔年又种植了五千余亩的橡胶。

古田人胶园位于泰南、东与东北部

目前,古田人在泰国种植橡胶的地点为南部,东部与东北部。他所创立与领
导的泰华集团是境内古田人橡胶业的领航者,特别是在出口与开拓海外市场上,许
多古田人的橡胶直接或间接由其工厂来出口。

现在,林立盛不仅身为泰国福州会馆理事长,也是泰国橡胶公会主席。2007
年 曾 任世 界橡胶公会( IRA )主席,也 曾任东 盟 橡胶 企业理 事会主席( 2007-
2008)。他说,目前仍然处于橡胶业的黄金时代,其集团业务虽然碰上全球危机,
但影响不大。

他进一步指出:泰国古田人橡胶业的成功得托福于泰国境内充足的劳力,目
前无论南部与东部人工都足够。所以,这里没有马来西亚因割胶工人缺乏而改种棕
榈油的现象。无论如何,未雨绸缪并对四周环境变化极敏感的他坦言,泰南已经开
始面对工人不足问题,所以大量引进缅甸员工,至于东部与东北部的情况则不严重。

笔者问起是否有种植棕榈油的计划,他透露泰华集团已经在罗勇种植棕榈油。
至于是否看好未来棕榈油的前景,他认为关键还得视未来汽车业发展,是否朝向开
发生物燃油或电动轿车。若是前者当然对棕榈油发展有利。至于橡胶,由于持续的
全球化现象令飞机使用量大量提升,因飞机轮胎的制造得百分百使用天然胶为原料,
因此他对天然橡胶充满信心!

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简介

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于 1957 年开发橡胶工业至今,已五十余年,当时总


公司和生产基地设于罗勇府直辖县,之后逐渐发展至今生产地遍及全国成为全系统
橡胶工业。

林立盛乡长回溯五十年前往事后表示,父亲原在洛坤是探玛叻府经营胶园,
其后于 1957 年迁至罗勇府继续经营种植橡胶,之后创设橡胶烟片制造厂,当初经
营仅限于国内,直至 1978 年,他继承父亲业务后,开始通过开拓外国市场继而出
口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各地共七十五国。

他指出,至于生产方面,则分别在罗勇、吁隆、春蓬、宋卡、董里、洛坤是
探玛叻等全国各地增建胶厂和加强橡胶、烟片、乳胶之增产能力,可说泰华橡胶公
司是全方位之橡胶工业公司。此外,泰华橡胶公司尚在吁隆府建设农产品全系统工
厂,作为东北部农产品加工中心。

林立盛先生言及泰国整体橡胶工业形势说: “ 在此后五年内泰国橡胶仍有
良好发展之趋势,因而泰华橡胶公司将橡胶园地扩大至地广人稀之东北部和北
部。”
泰华橡胶公司目前之生产橡胶工业遍及罗勇、甲米、洛坤是探玛叻、春蓬、
宋卡、董里、吁隆等八府,年产量限为 45 万吨,今年规定产量目标为三十八万吨,
分为烟片 15 万吨,标胶 12 万吨,其余为乳胶。此外,泰华橡胶公司尚拨资 2 亿铢,
开发 10 万莱新橡胶园,目前已在东北部四府开发的橡胶园计有: 坤敬府 1 千莱、
色军府 3 千至 4 千莱、廊开府 5,000 莱、吁隆府 5,000 莱。同时在吁隆府投资兴建
生产橡胶工厂,其中年产烟片 2.5 万吨,另一厂则年产乳胶 1.5 万吨。”

林立盛先生又说: 泰华橡胶公司尚派专家训练各地辖下胶农了解植胶良法,
使亩产量和质量达到最高水准。

由于泰华橡胶公司在林立盛先生领导之下,取得橡胶工业之辉煌成功,因而
林立盛先生被推选为泰国橡胶公会主席,林立盛先生精明能干,提高泰国橡胶质量
而扩大橡胶出口数量,更不断开拓国际新市场,如中、印等国。此外,林立盛先生
尚领导泰国橡胶公会与全世界胶业机构,进行联合发展橡胶工业,使产胶国和橡胶
消费国获得共同利益。

林立盛先生言及行政管理成功之道说: “ 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具有优秀
经营队伍和良好贸易伙伴,并以忠诚公道,对待职工和客户而获得大家忠诚公道之
回报。”

社会组织要职方面,林立盛先生目前分别担任曼谷叻差拉扶轮会主席、泰国
橡胶公会主席、泰国国家银行经济顾问、卫生部长顾问、泰国福州公会主席、泰国
福建会馆副主席等等,而且受中国福建省政府聘请为经济顾问。此外,由于林立盛
先生经常聘用残障人士在泰华橡胶公司辖下企业任职,因而获得塔信.泰纳越前总
理 “提供残障人就业机会” 之模范奖状。

林立盛先生说: “泰华橡胶集团未来目标乃继续执行全系统橡胶工业政策,
发展各方面业务,力促增产,减轻成本,同时增强人才方面之素质,并按照客户须
求生产更多品种之橡胶产品。

至于通过泰国股票市场集资扩大业务一事,林立盛先生虽有将泰华橡胶 (大
众)有限公司上市泰国股票市场的计划,可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因而,先将 “顺
泰塑胶手套工业(大众)有限公司” 在泰国资金市场注册上市列为个人用品和医疗
品一类,而以 “STHAI” 缩写字母挂牌,此外,泰华橡胶公司辖下各子公司,将
有陆续加入泰国股票市场之计划。

如上文所述,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乃泰国一家大规模的天然橡胶生产和出
口公司。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一直倾注全力的工作表现,使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
受到世界领先的生产家如: 米奇淋(Michelin)、普利司通 (Bridgestone)、固
特异(Goodyear)轮胎等公司的认可。

同时,其产品始终如一的优良质量和准时交货,使其得到国际标准如 : ISO
9001:2000 和 ISO 14001 的保证。目前公司生产和出口浓橡胶汁、乳胶片、熏烟橡
胶片、橡胶块、橡胶手套、副产橡胶、化合橡胶等产品。公司在全国有十一个分行
公司,如: 在泰国甲米府、宋卡府、罗勇府、廊开府、沙功那空府、董里府、乌隆
府等,另外,还在中国上海有分支公司。有全体员工两千多人。
此外,泰华橡胶公司还跟其他公司合资经营橡胶手套、橡胶木家具、印刷品
媒体、橡胶轮胎、茉莉香米、鲜咖啡粒和炒咖啡粒等企业。然而,橡胶还是泰华橡
胶公司的主要企业。公司的橡胶产品分为: 熏烟橡胶片、橡胶块、橡胶汁与乳胶片
等。

熏烟橡胶片在许多工业上使用,因为其具有许多使人合意的性质,例如: 干
净清洁和有耐拉扯力的性质等。熏烟橡胶片分为 5 个等级,从 RSS1 等级至 RSS5 等
级。各等级的差别是在凝固制成还未熏烟橡胶片过程中准备乳胶汁时的不同程序而
定。然后,橡胶片将经过挑选,并在控制的时间和温度之下进行熏烟,以确保橡胶
片能够得到适当的熏烟方法,以及不会对橡胶性质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橡胶片的
等级还可用肉眼检查而定。公司给检查员安排培训,并对检查员所分的等级结果进
行核查,以确保每个检查员的工作一致和符合标准。

熏烟橡胶片分为 5 个等级,从 RSS1 等级至 RSS5 等级

同时,泰华集团拥有检测和控制橡胶块性质的技术,使其在橡胶企业中有极
大发展空间。目前,橡胶块需求大为增加。集团所生产的橡胶块分为四种,即:
STR 10, STR 20, STR L 和 STR CV,这是由不同的生产控制过程而定。公司自挑选
原料直至在化验室测验的各过程都经过稳定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使能够确保公司的
每一块橡胶块都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条件生产和运送。

另一方面,由于得自橡胶园的新鲜橡胶汁将得到正确和严格地保存,所以公
司所生产的橡胶汁非常纯净,它是橡胶生产过程中最干净的原料之一。橡胶汁的保
存方法是采用多种化学品与橡胶汁搅和,以便将橡胶汁分层,使之得到有干橡胶
(DRC) 60%的橡胶汁,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加氨,以便延长橡胶汁的保存期。所加的
氨浓度是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而定。

所以公司所生产的橡胶汁非常纯净,它是橡胶生产过程中最干净的原料之一

最后,乳胶片就是有清澈蜜汁颜色的橡胶片,是由纯净的原料经过生产过程,
凝结成块,然后将其熨平成片,再拿去温度受控制和无烟的房间里吹风晒干。

生产过程与配置管理严格

林乡长说:“由于我们生产的产品是售给米奇淋与普利司通,所以该两家公
司的质量品管部每三个月会派他们的职员来检查和指导,使我们经常得到一些新知
识和技术,我们的其他客户也因此能够得到我们的不断改善质量的产品。”

他透露,我们雇用来自马来西亚的专家来看管我们的橡胶汁和橡胶块产品,
发展这些产品的质量,例如: 发展 VFA 2 产品成为 VFA .02 产品。使我们的产品质
量比邻国好,客户也非常满意,常说泰国的橡胶块产品,以泰华橡胶公司所产生的
产品质量最好。
林立盛说:“过去三四年前,我曾经认为应该拓展橡胶下游企业,因为我们
的公司是属于中游企业,但后来与几个银行家会谈,使我改变主意,因为要发展我
们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就是虽然我们能够买进技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我们的董事会认为上游工业要比下游工业好,因为投资少,又有前途,而除了能够
帮助解决地球暖化问题之外,还可用之不尽。目前世界上使用合成橡胶(或称为
“人造胶”)约六十个百分比,使用天然橡胶四十百分比,但如果如果有朝一日使
用的比率变成 50 : 50,种植多少橡胶都不够用。”

另外,集团在这方面已经累积了三代人的知识和经历,使我们能够计算出要
怎样才合算。我们已经在四年前就开始进行这个种植橡胶计划。此外,我们还能够
做清洁发展机制(CDM),当作碳信用(Carbon Credit)销售。另外,我们还有橡胶
木,目前我们在泰国种植橡胶几万莱,并且扩展到老挝再种植橡胶二十万莱。”

林乡长表示,对目前公司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满意,因为未曾想过我们能够
到了这个地步。当初我们每月只能够生产 200 吨,一年 2,000 多吨,目前我们每月
能够生产不低于 30,000 吨,一年 300,000 多吨。”

林乡长靠着远视的眼光和全力的投入,以及着重产品质量和不断服务的经营
企业哲理,经过三十年以来的企业经营,使之从开始时的小规模橡胶工厂,不断地
扩展企业。无可置疑的,公司已成为世界领先轮胎生产家认可的大众有限公司。除
了带领自己的公司机构迈向成功路线,他在橡胶工业上的才能还被国内外所承认,
所以直至现在已经被当选为泰国橡胶公会的两届会长,同时还当选为东盟橡胶企业
院主席等。

今年是泰华橡胶大众有限公司值得高兴的年度,因为公司除了已开业经营了
二十周年,公司的总裁和董事总经理 林立盛,在今年年初还得到泰国 兰坎亨
(Ramkhamhaeng)大学颁于工业经济系荣誉博士学位,而且他还在今年五月份当选
为泰国橡胶公会第二届会长。他不单单是领导成功机构的模范,还是一位为社会牺
牲贡献的良好模范,也印证古田人一直都努力经营橡胶事业,将之发扬光大。

公司总裁林立盛获得泰国兰坎亨(Ramkhamhaeng)大学颁于工业经济系荣誉博士学

林 瑞 银 与 其 橡 胶 材 工 业

除了橡胶业大王林立盛,泰南福州同乡中人还有个橡胶材大王—林瑞银。

林 瑞 银 同 乡 今 年 七 十 五 岁, 父 亲 为 林 财 发,母亲为吴金妹 ,
生 于 一 九三 三 年 九 月 十 日,祖 籍 闽 清 县。在 实 兆 远 出 生 的 他,
十 四 岁 便 北 移 那 汶。他 为 人 谦 和,平 易 近 人。

他是爱大华民德学校校友,可是真正只在那儿念完幼儿园,当年他只有八岁。
可是,他就是没有求学命,九岁便面临日军南下占领了马来亚,学校关闭而被逼辍学。
林 瑞 银 乡 长

因此,他在三年八个月的日剧时期便无书可念,十三岁念了一年,十四岁随
父亲南上移居泰南。落脚后有机会念了两年书,学习泰文。所以,他说自己中文教育
背景不足,只会说不会书写。

虽 然 非 祖 籍 古 田 却 说 起 话 来 一 口 古 田 腔 调 的 林 同 乡
说, 初 落 脚 时, 受 雇 于 先 落 户 之 同 乡 橡 胶 园, 当 时 来 自 爱
大 华 的 林 家 昌 聘 用 了 他。 他 便 在 林 家 昌 胶 园 割 了 两 三 年 胶 。
在 泰 南 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十七八岁便经历了泰国之排华浪潮,生活困苦。

他透露,早期泰国古田同乡间,曾经有政治立场不同之争,即支持国民党的
同乡与支持共产党的同乡。大家因为政治立场而闹得不愉快,他曾经当过和事佬。

林 瑞 银 同 乡 育 有 二 男 四 女, 全 在 泰 国 接 受 教 育。二十三
岁结婚,“身家”只有五百泰铢的他, 婚 后 以 在 那 汶 售 买 冰 棒 养 活 一
家。当时,他负责卖,太太在家负责制作。一直如此卖了约十年,便开始购置机器来
制作冰棒,聘请了多名小孩子来到处兜售,也如此从事了十二年之久。

他第二份工作是在童颂经营胶片销售,为期六个月,当时他年纪轻轻,仅有
三十四岁的壮年时期,因此便凭着体力的旺盛,继续开拓其它行业。一九七七年他毅
然投入当时兴盛的“黑钨”热潮(开采锡矿)。林瑞银先生便从事起开采锡矿的行业
来,前后经营了十年,业绩属于中上。

至到一九八七年锡矿业面临瓶颈后,就再往童颂卖起生胶片来,也同时买卖
各种农业产品,如咖啡籽,弯腰豆与干槟榔等,一直从事到一九九五年为止。

一九八九年,在洛坤府直辖县开发房地产,初建套房五十间,经营了约三年,
累积了建筑经验,为日后兴建厂房奠下基础,便当机立断在童颂县贪艾埠购置一块地
段,以作设厂用途。

九 一 年 大 胆 创 建 橡 胶 树 桐 加 工 厂

十 五 年 前, 他 观 察 到 橡 胶 材 是 一 门 有 利 可 图 的 事 业,
便 学 起 人 收 购 橡 胶 材 来。时年一九九一,他大胆尝试在童颂县贪艾埠兴建
了一座工厂,取名“林瑞银橡胶木材和胶片有限公司”。

我 问 他 究 竟 如 何 发 展 其 橡 胶 材 事 业, 他 说 并 没 有 特 别
秘 方, 只 一 味 边 做 边 学, 慢 慢 便 开 启 了 一 条 生 意 路。他 们 从
别 人 橡 胶 园 收 购 了 橡 胶 树 桐, 烘 干 后 出 口 到 广 州, 至 于 其
用 途 以 制 作 家 具 为 主。

准备出口的橡胶木
一九九五年他再投资金额以广建工厂,八九年又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将烘干橡胶木大
量出口海外。四年后,再次在洛坤府童艾县比埠一片四十莱土地上兴建“林瑞银橡胶
木材联合有限公司”,此公司在零二年扩建,并且引进先进配备,使生产优质化。

目 前, 他担任董事长的橡胶木材与胶片集团 已 经 拥 有 颇 有 规 模 的
橡 胶 材 厂, 规 模 与 产 量 均 为 其 中 一 家 全 球 最 大 厂 家 之 一,每
年营业额高达约二十亿泰铢。

其 企 业 注 册 为“ 林 瑞 银 橡 胶 木 材 和 胶 片 公 司”, 旗 下
大 厂 有 四 家, 小 厂 则 有 两 家,主要集中在泰南童颂与邻近地区,六座橡胶
材加工厂拥有 数 千员工, 单 单 一 家 大 厂 便 有 约 一 千 两 百 名 员 工,
工友以本地泰国人居多。另外,单单会计员工,他一共聘用了四五十位。

他 透 露, 其 工 厂 每 月 平 均 出 口 三 百 货 柜, 每 货 柜 约 一
千 一 百 立 方 尺, 每 货 柜 的 橡 胶 材 价 格 约 三 十 万 泰 币。创业初期,
他都把加工后的木材从宋卡港口出口到台湾,他与台湾家具商交易了多年,后来有了
大陆买家后便大量进军大陆市场,目前他属下六座工厂主要应付出口大陆的橡胶材。

工厂内的橡胶木桐

孩子目前也先后继承其事业,目前分别由四五人分别跟随他,成为公司发展的大将。
目前他仍有亲人在爱大华与三条路,爱 大华亲戚在街上经营面摊。曾经到过童颂
探望他们一家。

公司已经正式创立十三年之久,算自正式设立工厂开始。其实,他开始这事
业已有二十年之久,在未设厂前,他也小规模的从事橡胶材事业,并且也一边从事
建筑事业。

他说,如今的成就是由以往的经验累计而成的,尤其在建筑行业的参
与使他领悟建设工厂的实际方法与实际操作过程。后来,凭着毅力与决心,先从小
工厂开始,再慢慢扩张,按部就班将目前的大型橡胶材工厂建立了下来。他的工厂
位于泰南的童颂,位置绝佳,是泰南中央交通区要道。

他透露,这番事业是他白手起家,点点滴滴累积而成的。他与家人独
自拥有这番事业,不上市集资也没有与他人合股,或从事其它行业。他说,由于能
力与精力有限,除了专注橡胶材事业以外,无法投入其它行业。他戏称只与银行合
股,银行是公司股东之一,因为部分资金向银行贷款融资。

他透露,这几家工厂,前前后后单成本,不包括工资,约投入了四至
五亿泰铢。有关利润方面,目前不是利润的高峰,九七至两千年的回馈才是高峰,
这期间的利润高达约十个百分比。他感叹,目前须要大量生产来提高盈利。

收购翻种胶园是其工厂的主要货源。他说,收购价视木材品质而定,
在泰国土地面积以“莱”为测量单位。他分析,一般每莱可以砍伐约三至四万公斤
的橡胶木桐,收购价约四至八万泰铢。

广东是最大买家
最初两年,橡胶材多售予台湾买家,以供这些台商在深圳之家具厂。后来,
有侄儿在广东见到许多海南橡胶木材在那儿同样使用来制作家具,便前往面谈。与广
东初期买家无法达到互信,也无法拥有良好沟通。但是,时间久了,大家有了信任与
默契,现在广东与大陆的买家是他最大买主。

“以前,大陆人缺乏生意头脑,台湾人则一直在使用大陆天然资源来赚钱,
我的木材也销售给台湾人,他们在深圳与越南都有家具生产;可是,现在风水轮流转,
大陆人目前越来越懂得从商,而且敢于投资冒风险,现在我在广东与大陆其它地区有
不少买家。”

他透露,曾经到越南视察几趟,发觉自己与越南人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也打
消投资念头。越南人不够机灵,在其国内生活困苦,没什么发展机会,但工资比大陆
来得便宜,反而是大陆员工工资越来越贵,所以台湾商家大量投资越南。他感叹,本
身到了六十岁才拥有如今位于童颂的大型工厂,此厂也历时十二三年了,算是老而事
业有成。

泰 国 杰 出 古 田 乡 长 生 平 简 介
黄其国同乡

黄其国大法官

黄其国同乡,祖籍古田,他已经历任法官近三十年,更难得的是他是泰国最
高法院(大理院)的法官。黄乡长也是泰国福州十邑同乡会的发起人之一,他与陈仁发、
雷德康等同乡,协助申请公会之注册。

再者,他是一位通晓华文的泰国法官,出生在战前,父亲由马来西亚移居泰国南部
曾里。他便在曾里出生,曾经受过两年华文教育,毕业于国家法政大学法律系,与泰国
前总理乃川为同学。黄乡长毕业后,经过多关筛选过程才成为泰国合格法官。

在司法界他有出色表现,步步高升。由地方法官跃升为超级刑事法官,转初级民事
法院法官,后再次升为高等法庭法官,至今为国际智慧产权法庭资深法官。

泰国最成功之福州商家:陈树德

陈乡长出生于中国,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1963 年离开大陆,经几辗转,1963
年 6 月来的曼谷。初抵泰时,靠任机器推销员维生。虽然薪酬微薄,但工作认真 。
1967 年依然决定自创公司,成功得到银行三十万贷款,便以这笔贷款建立了凤梨厂。
由于其工厂产品多元化,使此项投资非常成功,每年为他带来两三千万的盈利。

凤梨厂计划成功后,陈树德同乡开始多方面的投资,包括地产、农场、化工厂以及投
资超过十亿美元的商业大厦。这些多项投资均成功后,陈乡长开始进军金融业。如今,
他已成为泰国著名的银行家,其所投资的盘谷银行,在世界著名银行中排名一百四十
四,而盈利则排名全球第四。作为盘谷银行的大股东,九五年他成功收购了曼谷商业
银行(B.B.C)的二成股份,同时也成为台湾世华银行大股东。
陈乡长以白手起家,在泰国成为呼风唤雨之金融巨子,工商业顶尖人物。他曾说,认
真是他成功的秘诀,这是年青时当工程师期间所训练出来之精打细算个性。

泰国娱乐事业创佳绩:吴广修乡长

吴广修乡长

吴广修乡长,祖籍古田,1943 年出生在泰国南部那汶,祖业为橡胶业。
吴乡长自小勤奋好学,聪明伶俐。1972 年受日本公司支持,创立发财电线有
限公司,产品专供日本厂家。1974 年与友人合资开办仍是宝传播有限公司,为泰国第
一家以先进设备与英文歌曲为节目的传播公司,深受各界欢迎。1980 年获得美国华纳
唱片泰国总代理。

吴乡长曾任发大工贸集团、美利派传播大众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华橡胶大众
有限公司中国业务总裁,频密来往中国各地。吴乡长在泰国工商界、侨社中非常活跃,
尤其在电视传播界、新闻界、娱乐界的知名度极高,培养了许多人才,引入包括邓丽
君在内的外国明星演唱会百多场,组织慈善演出,收入全归于慈善基金。

在社团方面,吴乡长出任过泰国福建会馆副主席、泰国福州十邑同乡会理事
长、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副主席等职。
1
曹云华:马来西亚与泰国华人参政模式比较。第 2 页。
2
《砂罗越古田公会六十周年特刊》,1989 年,第 280 页。
3
同上。
4
此部分资料源自《2008年泰国橡胶工会指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