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 :

10.
139
89/j.cnki.
051
7-6
611.
200
9.0
7.0
74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
安徽农业科学‚ 200
9‚3
7(7):
331
7-3
321 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卢瑶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

邱云飞‚孙良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5
河南郑州400
52)

摘要 宋代的农业自然灾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一些规律和特征‚ 其形成原因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


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环境的变迁和各种灾害之间的互动作用; 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的农业生产、战争、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手
工业的发展、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之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关键词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中图分类号 S -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517-6
611(2
009)0
7-0
331
7-0
5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ng Dynasty


QIU Yun-fei et al (Historical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4 50 052)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ng Dynasty were very serious and showed som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were divided into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Natural factors included the changes of climatic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ac-
tion among all kinds of disasters.Human factors included the destruction of exces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ar‚ethnic minority’s production mann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dicraft industry‚the luxury and corruption of the ruling class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d so on.
Key words Song Dynasty;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Natural factors;Human factors

农业自然灾害是指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力由于逆向 的是水灾、
旱灾、
虫灾、
雹灾和霜灾。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时
演替使农业系统从有序进入无序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农业歉 期农业自然灾害的概况和形成的原因。
收现象。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往往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 1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的概况
来巨大的灾难‚
甚至毁灭性的打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是以 2
笔者根据灾害史料统计出宋代发生的水灾为68次‚旱
农业为基础的‚
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十分严重‚
宋代‚
自然 5
灾为29次‚ 6
虫灾为18次‚ 2
雹灾11次‚ 3次‚
霜灾1 总计11
89
灾害严重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其中对农业危害最大 次。其时间和空间分布如表1、
2所示。

表1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阶段分布情况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ng Dynasty in different stages
阶段 时间跨度∥年 水灾∥次 旱灾∥次 虫灾∥次 雹灾∥次 霜灾∥次 总计∥次 频率∥次/年
Stages Time Flood Drought Pest disaster Hail disaster Frost hazard Total Frequency
第1阶段(9 60~1 0
22年) 63 1
98 76 7 3 2 9 8 3
84 6.09
The first stage
第2阶段(1 02 3~1
067年) 4
5 6
6 2
7 8 4 1 1
06 2.
35
The second stage
第3阶段(1 06 8~1
127年) 6
0 7
4 4
5 2
4 1
6 0 1
59 2.
65
The third stage
第4阶段(1 12 8~1
189年) 6
2 1
39 6
3 3
4 4
3 2 2
81 4.
53
The fourth stage
第5阶段(1 19 0~1
224年) 3
5 1
16 3
9 1
8 1
8 1 1
92 5.
48
The fifth stage
第6阶段(1 22 5~1
279年) 4
5 3
5 9 1
1 1
1 1 6
7 1.
49
The sixth stage

由表1、
2可以总结出宋代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一是灾 发状态。除次数较少的霜灾外‚
其他4种灾害均呈现群发态
害分布的普遍性。从时间上来说‚几乎是无年不灾‚每个阶 势‚
在频率最高的第1阶段‚这4种灾害的发生也都处于最
段的灾害频率都超过了1次/年的标准;
从空间分布上来说‚ 高的频率;
频率相对较高的第5和第4阶段‚
这4种灾害的频
宋代疆域上的各个省份都有分布。二是灾害分布的不规则 率也相对较高。
性。从时间上来说‚各个阶段的分布差距较大‚不是呈平均 2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之势‚
而是不规则、
无周期的‚
其间又有一定的不规则的韵律 导致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重的‚
其中最为
性变化‚
这与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灾害“呈现不均一的多极韵 重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律性变化” [1] 是一致的‚频率最高的第1阶段达到了6.
09 2.
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导致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直接
次/年‚
而最低的第6阶段仅为1.
49年/次;从空间分布上来 原因‚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以下2个
说‚ 8
也是很不平衡的‚最多的河南、浙江分别达到了26和 方面。
2
47次之多‚
而最少的宁夏仅有2次。三是各种灾害呈现群 2.
1.1 气候环境的变迁。气候状况与农业自然灾害联系密
切‚气候是造成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邱云飞(1 980- )‚
男‚河南洛阳人‚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灾 2
0世纪7
0年代‚
竺可桢先生在其《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
害、环境与人口史学。
收稿日期 2
008
-12
-09 中国近50
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认为: 00年来的气候‚
呈现出4
3318 安徽农业科学 2
009年

表2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各省分布情况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disasters in Song Dynasty
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的“四暖四寒”交替变化模式‚在宋代
in different provinces 次
灭亡以前‚
经历了3个温暖期和3个寒冷期以及第4个温暖
省份 水灾 旱灾 虫灾 雹灾 霜灾 合计
期的大部分时间‚
如表3所示。
Provinces Flood Drought Pest disaster
Hail disaster
Frost hazard Total
河南 Henan 1
37 95 4 2 10 2 286 表3 宋代及之前的气候期[2]
河北 Hebei 59 20 3 1 3 2 115 Table 3 The climatic periods in Song Dynasty and before
山西 Shanxi 8 10 4 4 1 27
陕西 Shaanxi 32 29 1 4 5 4 84 时期 Periods 气候特征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江苏 Jiangsu 81 57 3 7 9 1 185 仰韶文化~殷商时期 温暖
山东 Shandong 43 14 3 5 1 1 94 公元前1000~公元前8 0
0 寒冷
宁夏 Ningxia 1 1 0 0 0 2 公元前770~公元初年 温暖
甘肃 Gansu 5 2 1 2 0 10 公元初年~公元6 00 寒冷
湖北 Hubei 38 27 4 0 0 69 0
公元60~公元1 0
00 温暖
安徽 Anhui 51 30 1 3 2 3 99 0
公元100~公元1200 寒冷
浙江 Zhejiang 1
31 66 3 3 15 2 247 2
公元100~公元1300 温暖
广西 Guangxi 3 9 3 0 0 15
广东 Guangdong 8 6 0 0 0 14
由于宋代前后跨越2个温暖期和1个寒冷期‚气候变化
湖南 Hunan 11 18 3 0 0 32
福建 Fujian 43 26 3 2 0 74 相当频繁‚
这一时期气候经常出现异常冷暖的现象。据气候
四川 Sichuan 50 20 0 1 0 71 50
史的研究结果表明‚ 0
0年来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5个气
江西 Jiangxi 50 22 4 0 0 76 候异常期‚ 2世纪上半叶‚即北宋末南宋初‚具
其中一个在1
省份不详 58 2 1 73 0 134
体表现为气温变化剧烈‚奇暖奇寒现象较多‚气候呈现灾害
Unknown province
性特征。宋代的异常冷暖现象见表4。
表4 宋代异常冷暖现象
Table 4 The abnormal cold and warm phenomena in Song Dynasty

古代地点 现今地点 异常状况


时间 Time
Ancient places Current places Abnormalstatus

6
公元94~9
69年‚太祖乾德二年至开宝二年冬 京师 河南开封 无雪
8
公元98年‚太宗端拱元年闰五月 郓州 山东东平 风雪伤稼
9
公元91年‚太宗淳化二年冬 京师 河南开封 温‚无冰
0
公元101年‚真宗咸平四年三月 京师及近畿诸州 河南开封及周围 丁丑‚雪‚ 损桑
0
公元107年‚真宗景德四年七月 渭州瓦亭砦 宁夏隆德县东北 早霜伤稼
0
公元117年‚真宗天禧元年十一月 京师 河南开封 大雪‚苦寒‚人多冻死‚ 路有僵尸
0
公元154年‚仁宗至和元年正月 京师 河南开封 大雪‚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
0
公元161年‚仁宗嘉 六年冬 京师 河南开封 无冰
0
公元186年‚哲宗元 元年冬 京师 河南开封 无雪
1
公元113年‚徽宗政和三年十一月 京师 河南开封 大雨雪‚连十余日不止‚ 平地八尺余
1
公元126年‚钦宗靖康元年闰十一月 京师 河南开封 大雪‚盈三尺不止
1
公元137年‚高宗绍兴七年二月 行都 浙江杭州 庚申‚霜杀桑稼
1
公元159年‚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二月 临安 浙江杭州 戊戌‚ 大雪
1
公元169年‚孝宗乾道五年冬 临安 浙江杭州 温‚无雪
1
公元190年‚光宗绍熙元年三月 临安 浙江杭州 留寒‚至立夏不退
2
公元100年‚宁宗庆元六年冬 临安 浙江杭州 燠无雪‚桃李华‚ 虫不蛰
2
公元108年‚宁宗嘉定元年春 临安 浙江杭州 燠如夏
2
公元124年‚宁宗嘉定十七年三月 临安 浙江杭州 癸丑‚雪
2
公元125年‚理宗宝庆元年四月 临安 浙江杭州 辛卯‚雪
注:
表中列举的情况均出自《 1、
宋史》卷3 6
2、6
3。
Note:
The cited status in the table are from volume3
1‚6
2and6
3of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宋代出现的较大范围内的灾害性气候‚
是导致宋代农业 载。这里无需引证更多的史料记载‚
只要简单地提到2个例
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
但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在气候异 子就足以说明‚其一‚陈家祥在研究历史蝗灾中已经得出中
常的情况下‚
其他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宋代灾害频发。 国蝗灾与干旱有良好的统计关系;其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
2.
1.2 各种灾害之间的互动作用。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不 在编制《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时‚
把蝗灾作为气候上
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联系‚一种灾害的 干旱的间接指示” [3] 。张建民先生也曾指出:
“蝗灾之发生与
发生是导致另一种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如蝗灾的发生与 旱灾有很高的相关程度‚大的蝗灾往往出现在干旱之后‚旱
夏、
秋季节的气温特别是干旱的多发有关。满志敏先生在谈 蝗饥连接相随的记载很多” [4] 。宋代时期‚旱蝗也多连在一
“干旱
及干旱作为影响蝗灾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时说: 起记载。如仁宗天圣五年(1
027年)‚
“十一月丁酉朔‚
京兆府
与蝗灾的统计关系非常良好‚史书上常把旱蝗并列一起记 旱蝗” [5] 。宁宗开禧三年(1
20 “浙西旱蝗” [6] 。
7年)‚
3
7卷7期 邱云飞等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 3319

2.
2 人为因素 灾害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 有人盗湖围田‚
越州境内蓄水、
灌溉能力最强的鉴湖‚
从真宗
映了人类活动的结果‚
是人类对自然干扰过多而导致生态平 大中祥符年间(1
008~1
016年)就被围湖‚至徽宗宣和二年
衡被破坏。傅筑夫先生曾根据相关文献统计发现‚
中国历史 (1
120年)‚围 湖 面 积 已 达22
00多 顷‚时 人 惊 呼“ 湖 废 尽
上灾害的发生“仅次于年年有灾‚
略多于隔年一灾”‚
认为“灾 矣” [14] 。此外‚
越州境内的汝仇湖、夏盖湖‚明州的广德湖也
害如此频繁”的原因并不完全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而是人为 大都如此。南宋时围湖现象更加严重‚势家大姓“障陂湖以
活动的结果。“是人祸‚
不是天灾‚
是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 日广于旧” [15] ‚
为田‚ 致使许多溉田不过百顷的小湖‚也陆续
结果。即森林被砍伐‚
荆棘榛莽被铲除‚
荒草原野被开垦‚造 被盗为田。这种现象在南宋中后期更加严重。“隆兴、乾道
成植被覆盖率迅速减少‚大地裸露日益严重‚水土日益流失 之后‚
豪宗大姓相继迭出‚
广包强占‚
无岁无之‚
陂湖之利‚日
和日益沙漠化‚于是旱则赤地千里‚黄沙滚滚;涝则洪水横 月削。已亡几何‚而所在围田则 满矣。以臣耳目所接‚
流‚
浊浪滔天。这才是灾害频仍、饥馑荐臻的根本原因” [7]
。 三十年间‚
昔之曰江‚
曰湖‚ 今皆田也” [16] 。南方地
曰草荡者‚
宋代‚
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湖泊密布‚所以围湖大多发生在这些地区‚特别是长江中
2.
2.1 过度的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经过五代十国 下游地区‚湖泊星罗棋布‚对于长江中下游的水旱灾害起着
的战乱‚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
人们开始不断垦荒‚
政府也大力 相当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过度的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的调节
曾屡次发布有关垦田的诏令。太祖乾德四年(9
扶持‚ 66年) 作用大大降低‚致使农田“涝则水增益不已‚旱则无灌溉之
“百姓能广植桑枣‚
闰八月乙亥诏曰: 开荒田者‚
只纳旧租‚令 利” [17] 。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重
佐能劝课种植‚加一阶” [8] 。真宗咸平二年(9
99年)二月诏 要原因。
“前许民户请佃荒田‚
曰: 未定赋税‚
如闻抛弃本业‚
一向请射 2.
2.2 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荒田‚
宜令两京言者路晓示。应从来无田税者方许请射系官荒 2.
2.2.
1 战争对森林、
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破坏。战争需要大
土及远年落业荒田‚候及五年‚官中依前敕於十分内定税二 量的木材‚砍伐的木材大多用于军营、城防等军事设施的修
分‚
为永额。如见在庄田土窄‚愿於侧近请射‚及旧有庄产‚ 建和维护及制作弓箭等战争物资。京畿地区驻扎重兵‚
禁军
[9]
后来逃移‚已被别人请佃‚碍敕无路归业者‚亦许请射” 。 约一半左右驻扎在京师周围‚大部分士兵还携家带口‚这就
仁宗天圣初(1
023年)诏:
“民流积十年者‚其田听人耕‚三年 需要大量的军营。仁宗时‚开封府因大雨损坏诸军营房‚政
而后收‚
减旧额之半;
后又诏流民能自复者‚
赋亦如之。既而 府派人“葺诸军营房凡一十三万九千余间” [18] 。西北地区在
又与流民限‚
百日复业‚蠲赋役‚五年减旧赋十之八;期尽不 宋代以前‚
森林草地覆盖广阔‚农业兴盛‚一派郁郁葱葱、繁
听他人得耕” [10] 。因此宋代时期的垦田数不断增加。漆
至‚ 荣兴旺的景象。宋代建立后‚高防在知秦州后‚“建采造务‚
侠先生曾根据各种史料对宋代时期的垦田数字作过比较深 辟地数百里‚筑堡要地。自渭而北‚夏人有之;自渭而南‚秦
他认为宋太祖开宝九年(9
入的研究‚ 76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 州有之” [19] 。 延路兴建米脂、
浮图等寨‚
选派士兵到宋夏边
(9
97年)、
宋真宗天禧五年(1
021年)、宋仁宗皇 三年(1
051 界的横山山脉采伐木材。以致 州、
延州、
保安军等处‚因砍
宋英宗治平三年(1
年)、 066年)、
神宗元丰六年(1
083年)全国 竟至绝少林木[20] 。宋夏对峙时期‚
伐过甚‚ 宋代政府为慑服、
的垦 田 数 分 别 为 2
953
320
60、
3125
251
25、
5247
584
32、 0
抚驭沿边蕃部‚攻御西夏‚在西北地区总共构筑了近50个
2
280
000
00、
4400
000
00、
4614
550
00亩。并认为宋代时期最 城、
关、 寨[21] ‚
堡、 为此消耗的木材数量十分巨大。神宗时‚

高的垦田数大约为7.
2亿亩‚这一数额不仅前代未曾达到‚ 加强西北熙州、河州等地的防御‚由开封府运送一批兵器到
[1
1]
即使后来的元明2代也未超过该数额 。众所周知‚
宋代时 这些地区‚其中包括:黄桦神臂弓、黄桦乌梢金线弓各三千
期的疆域‚
即使北宋时期较大‚
也不及汉唐‚
更与元明时期无 张‚
斩马刀、
劈阵刀各一万柄‚新样齐头刀一万五千口‚黑漆
法相比‚可见宋代时期对土地的开发力度是相当大的‚另一 独辕弩二千枝‚
黑漆床座一千副‚
竹手牌五千面‚
起节长弓肖弩
方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 五千枝‚
锥枪一万条‚毡二万领‚黑漆栾竹长牌一千面‚躬甲
宋代老百姓的垦荒主要集中于河流冲积平原以及靠近 弓长箭二十万只‚
神臂弓箭三万只‚
独辕弓箭二十万只‚
马黄
水源的平地上‚
这里既便于耕作‚
又便于灌溉‚
农作物收成较 弩箭五十万只” [22] 。
高‚
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靠近河流的森林、草坡 2.
2.2.
2 军队屯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由于交通状况等原
最先遭到破坏。如以宋代时期的洞庭湖地区为例‚沿长江、 因‚
战争期间如果前线距离过远‚
运输成本就会很高‚
所以历
湘江、
澧水、
沅江等几条河流的平原地带开发较早‚
一般城市 代多有用军队屯田者。宋初边境驻军粮食主要靠内地供应‚
均集中在这一地区‚如潭州在湘江之滨‚岳州、鄂州靠近长 仁宗庆历年间(1
041~1
048年)‚欧阳修奉使河东‚看到当地
江‚
由于人类活动‚
这些地方的森林植被逐渐遭到破坏‚
垦荒 “禁膏腴之地不耕‚
而困民之力以远输”‚
于是上书请垦禁地‚
只得向纵深发展‚人们不断地砍伐森林‚将大片绿色植被变 朝廷下诏“并、代经略司听民请佃岢岚、火山军闲田‚在边壕
成耕地‚
同时肥沃的土地早已被官府、
地主所占‚
普通农民能 十里外者‚ 无益边备岁籴如故” [23] 。仁宗至和二
然所耕极寡‚
得到的只是一些产量较低的贫瘠之地。普通百姓必然会加 年(1
055年)‚
韩琦也请求开垦代州、
宁化军一带的禁地‚
得到
速垦荒‚ “岭阪之间
垦荒必然会进一步向山地丘陵地区扩展‚ 朝廷的批准。西北沿边之地是宋和西夏双方争夺和交战之
[1
2]
皆田‚
层层而上至顶‚
名梯田” 。真所谓“田尽而地‚
地尽而 地‚
宋代政府也允许军队在此大规模垦荒。宋代政府曾在吴
[1
3]
山” 。 堡、
葭芦之间号称“膏腴” 之地的木瓜原上垦荒‚用兵多达
此外‚
宋代还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北宋前期开始就 1
800人[24] 。高永能在神宗熙宁年间(1
0 068~1
077年)“治绥
3320 安徽农业科学 2
009年

辟地四千顷‚增户千三百” [25] 。此外‚沿边其他地区如


德城‚ 7
30万羊单位‚ 0万~7
而西夏从事游牧的党项人口在6 5万之
环庆道、
镇原道、镇戎军、德顺军等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荒‚ 间‚ 0.
以人均5 4羊单位计‚有牲畜30
24万~37
80万羊单
仅德顺军在徽宗崇宁二年(1
103年)就“根括打量出四将地分 位[32] 。可见当时这一地区的过度放牧现象十分严重‚而过
管下五砦、新占旧边壕外地共四万八千七百三十一顷有 度放牧必然导致土壤大量侵蚀和土地沙化‚
造成黄河上中游
[2
6]
奇” 。北宋末年‚
金人南下‚宋金双方经过多年混战‚将边 地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这样就会导致黄河
--淮河一线‚这样‚两淮、荆襄、川陕
界基本上保持在秦岭- 泥沙含量加大‚加剧下游河床升高‚极容易造成黄河在下游
成为抵御金兵南侵的前线。为解决在这些地区驻扎的军队 地区泛滥。
的粮食问题‚高宗绍兴元年(1
131年)‚南宋政府命令驻守淮 2.
2.4 手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宋代手工业中对自
韩世忠等实行屯田。高宗绍兴元年(1
南的孟庚、 131年)‚刘 然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首推伐木业。木材自古就与人们的
光世军中乏粮‚朝廷“遣考功员外郎仇 往究其实。上曰: 生活密切相关‚吃、穿、住、用都离不开木材。有学者认为在
[2
7]
‘光世一军月廪万数‚如此宜速为屯田之计’” 。高宗绍兴 唐、 伐木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33] 。其他行业
宋时期‚
五年(1
135年)‚
朝廷正式下令‚
淮南、
川陕、
荆襄各地屯田‚并 如建筑、
烧炭、造船、制陶、矿冶等都与伐木业关系紧密。当
任命韩世忠、
刘光世、 吴王介、
张俊、 岳飞“五大将及江淮荆襄利 “募卒三百‚
时官府经常派遣大批士卒伐木‚高防知秦州时‚
[2
8]
路帅臣悉领营田使” ‚兼管营田事务。宋朝时期在沿边地 岁获木万章” [19] 。范纯仁在神宗熙宁二年(1
069年)上书指
区的屯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当地大量驻军的大量军需用 出‚
陕府、 “每年差夫共约二万人‚
虢解等州‚ 至西京等处采黄
度不必尽资于内地‚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环境方面的 河稍木‚令人夫于山中寻逐采斫‚多为本处居民于人夫未到
问题。大面积开垦荒地‚
必然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恶劣 之先收采已尽‚
却致人夫贵价于居民处买纳‚
及纳处邀难‚

影响。军队开垦荒地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粮食‚解决一时之 费至厚‚ 贫民有卖产以供夫者” [34] 。由此
每一夫计七八贯文‚
需‚在屯田时就不会注意涵养地力‚往往采取粗放的掠夺性 可见当时的伐木情况。由于大量伐木‚
造成当地“暑雨之期‚
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 湍走大石” [20] 。沈括曾经指出:
“今齐、
鲁间松林尽矣‚
渐至太
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并且一经毁坏‚就很难恢复‚导致后患 京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35] 。由于大量伐木‚
行、 生态环境被
无穷。 严重破坏‚
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力度。
2.
2.2.
3 战争过程中造成的直接灾害。这在宋代历史 2.
2.5 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之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奢侈腐
上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金灭北宋后不断南侵‚
南宋高宗 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通病‚
宋代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北宋立
建炎二年(1
128年)冬‚金兵再一次渡河南下‚南宋东京留守 国之初‚
承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之弊‚经济衰败‚因
杜充在滑县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南沙店集南三里处)掘开黄 此太祖、
太宗2代不存在奢侈浪费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事事
河大堤‚以黄河水来阻挡金兵‚结果使黄河又发生了一次重 还能做到节俭。到真宗统治时期‚经济状况大为改善‚当时
大改道。黄河的这次改道不仅使河南、
山东及苏北平原的大 “海内承平‚
边隅清宴‚人康俗阜‚时和岁丰‚……府库之中‚
量人口死亡‚
还使北宋以前独流入海、
水系稳定、
洪涝灾害小 宝货山积” [36] 。在此情况下‚
真宗皇帝决定大规模修缮宫室。
的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使黄河逐步夺淮入海‚导致淮河 大中祥符元年(1
008年)‚修建玉清昭应宫‚至真宗大中祥符
流域灾害频发‚
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七年(1
014年)十一月完工。整个宫殿共有建筑二千六百一
2.
2.3 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宋代自然 十区‚
由紫微殿、天书阁、宝符阁、先猷殿、长生崇寿殿、太初
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是西夏的党项族。党项族是西羌 殿、
明庆殿、
二圣殿、集禧殿、安圣殿等组成‚除此之外‚真宗
的一支‚
原居于青藏高原‚
后逐步向周围扩展。唐末五代‚党 还建有景灵宫、
会灵宫、
太极观、
明道观‚
天净宫、
西京太祖神
项族逐步强盛起来‚
占据今陕西米脂‚
经子洲、
志丹、吴旗、华 御殿、
天庄观、
祥源观等‚ “辇他山之
这些建筑无不宏伟壮观‚
池到环县一带‚
东北以黄河为界‚
西接灵州(今宁夏银川)‚这 石‚
相属于道途‚伐豫章之材‚远周于林麓。累土陶甓‚挥锸
一地区包括今鄂尔多斯高原及陕北黄土高原一带。之后宋 运斤‚
功极弥年‚ ……规制宏大‚
费将巨万‚ 凡用材木‚
莫非木便
初几十年间‚
党项族不断扩张‚
于10
38年建立西夏国‚
拥有今 楠” [37] 。
甘肃大部、
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仁宗继位后‚土木营造有增无减。据三司统计‚庆历年
“方二万余里”‚这一地区正好处于黄河上、中游。关于西夏 间(1
041~1
04 仅京师“营缮岁用材木凡三十万” [38] 。仁
8年)‚
的人口总数‚
袁祖亮先生的《
中国古代边疆人口研究》一书中 宗至和二年(1
055年)‚欧阳修上疏:
“开先殿初因两条柱损‚
有详尽论述‚ 8
认为西夏在极盛时有20万人[29] 。 今所用材植物料共一万七千五百有零。睦亲宅神御殿所用
党项族的主体从事传统游牧生产方式。史载党项族“男 物料‚
又八十四万七千‚
又有醴泉、
福胜等处物料‚不可悉数。
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毡。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 此外军营库务合行修造者‚又有百余处。使厚地不生他物‚
稼穑‚
土无五谷。气候多风寒‚
五月草始生‚
八月霜雪降。求 亦不能供此广费” [39] 。两柱破损‚
惟产木材‚ 竟耗费物料一万
酝以为酒” [30] 。西夏景宗李元昊曾对其父太宗
大麦于他界‚ 七千五百有零‚
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欧阳修感慨‚
即使将
“衣皮毛‚
李德明说: 事畜牧‚
蕃性所便‚
英雄之生‚当王霸耳‚ 所有土地全部用来种树‚
也不能供应这种耗费。
何锦绮为” [31] ?西夏境内适宜游牧的地区只是银、
夏、绥、
宥、 到徽宗时土木营造达到顶点。崇宁三年(1
104年)‚
徽宗
静五州之地‚ 0
这一地区年降雨量只有40mm‚又有毛乌素沙 采用方士魏汉津之说‚铸造九鼎以象征九州‚又建九成宫以
漠‚水源比较缺乏‚有学者通过科学计算得出该地区可养活 奉安九鼎‚
接着又修造规模宏大的“明堂”作为举行大典的会
3
7卷7期 邱云飞等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 3321

堂。政和三年(1
113年)‚
徽宗又在宫城北面修建略小于原皇 [1
1] 漆侠. 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册)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社‚1
999:
64-65.
宫的延福宫‚全宫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昆玉、 [1
2] 范成大. 范成大笔记六种《 骖鸾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02:
65.
玉七殿。东边有蕙馥、
报琼、
蟠桃、春锦、迭琼、芬芳、丽玉、寒 [1
3] 王祯. 《农书》卷1 1《田制门》[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 3
0册).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
6:4
19.
香、
拂云、
偃盖、
翠葆、 英、
云锦、兰薰、摘金十五阁。西边有 [1
4] 庄绰. 《鸡肋编》卷中《 曾巩鉴湖图序》[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
3:5
6-
繁英、
雪香、
披芳、金公华、琼华、文绮、绛萼、禾农 华、绿绮、瑶碧、 57.
[1
5] 陈造. 《江湖长翁集》卷3 3《吴门芹宫策问二十一首》[M]/ /文渊阁四库
清音、
秋香、
丛玉、
扶玉、
绛云亦十五阁。又迭石为山‚建明春 全书(第1 166册).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
86:
417.
阁‚
其高十一丈‚宴春阁广十二丈。凿圆池为海‚横四百尺‚ [1
6] 卫泾.《 后乐集》卷1 3《论围田札子》[M]/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1
69
19
86:
654.
纵二百六十七尺‚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以数千计” [40] ‚
册).台北: 商务印书馆‚
[1
7] 李光. 《庄简集》卷1 1《乞废东南湖田札子》[M]/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极尽奢华。政和七年(1
117年)‚
徽宗又在东京城东北修建规 112
8册).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
86:
547.
[1
8]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4[M].北京: 中华书局‚20
04:34
24.
模更大的“艮岳”‚
称为“华阳宫”‚
由于工程过于宏大‚直到北
[1
9] 脱脱. 《宋史》卷2 70《高防传》[M].北京:中华书局‚ 1
977年点校本:
宋灭亡‚
还未修建完成。 926
1.
[2
0] 范仲淹. 《
范文正集》卷9《 上枢密尚书书》[M]/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两宋时期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修造了大量宫室‚消耗了
108
9册).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
86:
658.
大量的森林‚连同前面农业、手工业发展以及战争损坏消耗 [2
1] 李健超. 北宋西北堡寨[Z ]. 西北历史资料‚ 1
983.
的森林‚
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宋代急剧下降。据统计‚ [2
2]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4
3)[M].北京: 中华书局‚20
04:82
49.
[2
3]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5
4)[M].北京: 中华书局‚20
04:37
49.
我国历史上曾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森林砍伐高潮期。第1 [2
4] 徐松辑. 《
宋会要辑稿》食货6 3之4 8[M].北京: 中华书局‚ 1
957年影印
次为战国至秦汉时期‚ 30
每年森林的减少面积在4 0
0~6
300
0 本:6
010.
[2
5] 脱脱. 《 34《高永能传》[M]. 1977年点校本:
500
0~8
100
0亩;
宋史》卷3 北京: 中华书局‚
亩;
第2次为唐宋时期‚每年森林约减少4
10725.
8至1
第三次为1 9世纪‚每年森林减少约4
500
0亩左右。在 [2
6] 脱脱. 《宋史》卷1 90《 兵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
77年点校本:
4717.
唐宋时期的森林减少量最高[41] 。而森
这3次砍伐高潮期内‚
[2
7]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 2[M].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76
3.
林具有涵养水分、
防风固沙等突出功能‚
在调解气候、
防止乃 [2
8]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 6《营田》[M].北京:中华书
局‚2000:
348.
至遏制水、
旱、风等灾害性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两
[2
9] 袁祖亮. 中国古代边疆人口研究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
99:
宋时期大规模砍伐森林‚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加剧了自然 289.
灾害的发生频率。 [3
0] 刘 . 《旧唐书》卷1 98《西戎传·党项羌》[M]. 北京: 中华书局‚ 2
000年
点校本: 529
1.
参考文献 [3
1] 脱脱. 《宋史》卷4 85《外国传一》[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年点校本:
[1] 高文学. 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 [M].北京:地震出版社‚ 1
997:483- 13993.
4
84. [3
2] 王尚义‚ 任世芳. 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J]. 地
[2]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 考古学报‚ 1972(1): 理研究‚ 200
4(3):
39
1.
1
5-3 8. [3
3] 漆侠. 《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下册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
[3] 邹逸麟. 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
97:8
2. 社‚1999:
755.
[4] 张建民. 灾害历史学[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98:
123. [3
4] 范纯仁. 《
范忠宣奏议》卷上《 条列陕西利害》[M]/ /文渊阁四库全书
[5] 脱脱. 《
宋史》卷6 2《五行一下》[M].北京:中华书局‚ 1977:13
56(点校 (第1 1
04册).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
986:7
50-751.
本). [3
5] 沈括.《 梦溪笔谈》卷2 4之2《 杂志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6] 脱脱. 《
宋史》卷38《 宁宗纪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7
7:747(点校本). 1999.
[7] 傅筑夫. 中国经济史论丛(续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
88:80-81. [3
6]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1[M].北京: 中华书局‚ 2004:1
614.
[8] 王应麟. 《玉海》卷77之1 6《建隆劝农诏》[M].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 [3
7]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1[M].北京: 中华书局‚ 2004:1
612.
社‚1987年影印本: 40. [3
8]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39[M].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3337.
[9] 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4《 田赋考四》[M].
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3
9] 欧阳修. 《文忠集》卷1 0
9《论罢修奉先寺等状》[M]/ /文渊阁四库全书
5
6. (第1 1
03册).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
986:1
12.
[1
0] 脱脱. 《宋史》卷173《食货上一》[M].北京: 中华书局‚ 1
977年点校本: [4
0]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卷1《 内诸司·延福宫》[M].北京:中华书局‚
416
5. 2004:4
6.
[4
1] 徐海亮. 历代中州森林变迁[J]. 中国农史‚ 19
88(4):
98-110.

(上接第3
294页) [2] 郭胜利‚
张宝林. 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进展[J]. 2
河南化工‚0
02(2):
1-3.
[3] 段振华‚汪菊兰. 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 ]. 食品研
位机获取采集的数据存储到与上位机连接的数据库中‚
如有 究与开发‚2
007‚
28(1):
15
5-1
58.
需要可以生成报表或者直接打印。上位机还可以即时地画 [4] 马梅芳‚ 陈腾蛟. 微波干燥灭菌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 ]. 中医
出数据图形‚
操作者在试验过程中就可以方便地看出数据的 药导报‚ 2 008‚14(2): 8 0-8 2.
[5] 鞠阳. 微机控制微波活性碳再生炉实时控制系统 [J ].微处理机‚ 199 8
变化趋势。 (3): 5
2-5 5.
4 结论 [6] 朱张青‚ 江家伍‚ 冯能莲. 农产物料微波干燥试验设备[J ]. 合肥工业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24(3): 41 2-415.
该控制系统的测温元件使用热敏电阻‚
降低了微波对测 [7] 申桂英. 微波炉微机控制系统[J]. 农机化研究‚ 2002(3): 180‚185.
温的影响‚消除了放大电路带来的误差。人机交互界面友 [8] 汪建宇‚ 罗祥远. 微波加热自动控制系统 [J ].微计算机信息‚ 20 03‚1 9
(10):1 6-1 7.
好‚
能够直观地反应试验过程中采集数据的变化。 [9] 赵常操. 微波烧结氮化钒自动控制系统[J]. 承钢技术‚ 200 7(1):21-2 3.
参考文献 [10] 崔凤英‚ 李莉. 微波场的温度测量[J]. 计量测试‚ 2002(5): 36-3 7.
[11] LI Z‚WANG N. A microcontroller-based‚
feedback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mi-
[1] 甘正明‚ 韩杰. 氰化钠装置微波干燥系统的改造[J ].
石化技术与应用‚
crowave drying processes[J].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2006‚2 2(2):
200
4‚2
2(2):
10
8-1
10.
3 09-3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