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師說

師 說
韓 愈
詞解 解釋(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5 分)
(1)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固: 本來(1 分)
(2)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身: 自己(1 分)
(3) 聖人無常師。(《師說》) 常: 固定的(1 分)
(4) 郯子之徒。(《師說》) 徒: 這些人(1 分)
(5) 不拘於時。(《師說》) 時: 時俗(1 分)

語譯 解釋(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4 分)
(1)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從師學習的道理已經失傳很久了!(1 分)想人們沒有疑難問題也更難了!(1 分)

(2)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
某人和某人年紀差不多,(1 分)領會的道理也不相上下。(1 分)

內容 解釋(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7)


3 《師說》中,「師」字多次出現,以下哪一項的含意與其他的不同?(2 分)
A 或師焉,或不焉。 動詞,解作「從師」。
B 則恥師焉。 動詞,解作「從師」。
C 師不必賢於弟子。 名詞,解作「老師」。 A B C D
D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動詞,解作「從師」。    

內容 整合(參考 2013 年閱讀題 5)


4 在《師說》中,以下句子所表達的語氣各有不同,試判斷各句的語氣。請塗滿與正確選項相
應的圓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6 分)

選項:
A 憤怒 B 肯定 C 失望
D 感歎 E焦急 F 反問
A B C D E F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     
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    
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     
 人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
 誰人領會道理,誰就是我的老師。
 想人們沒有疑難問題也更難了。
內容 作法 整合(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7)
1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師說
5 韓愈《師說》運用了三組對比從反面論述不從師學習的壞處,試就有關內容完成下表。(考
生可用自己文句,或引錄原文作答。)(10 分)
行為 / 表現 引出觀點
 古代的聖人 有過人智慧,仍從師學習,所以更有智 兩者分別成為聖人和一般人
慧。 的原因,正在於他們能否虛
當時社會上 智慧低於古聖人,卻恥於從師學習,結 心從師學習。
一般人 果更愚昧。
 士大夫為兒 (1)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2 分)/ (3)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子 愛護兒子,挑選老師來教導他。(2 也。(2 分)/
分) 小問題願意向人請教,
大問題卻遺棄而不問,
士大夫自己 (2)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2 分)/ 看不出這些人是聰明
恥於從師學習道理。(2 分) 的。(2 分)
 醫師、樂 (5)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師、各類工 能互相學習。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
匠 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士大夫 (4)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 分) (2 分)/
/ 士大夫看不起醫師、樂
認為向地位低的人學習應感到羞恥, 師、工匠這些社會地位
向地位高的人學習則顯得阿諛奉承 較低的人,但才智反不
(2 分) 及他們,十分奇怪。(2
分)

修辭 整合(參考 2015 年閱讀題 5)


6 以下摘錄自《師說》的句子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答案須是兩個字)(2 分)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修辭手法: 示 現

2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師說

內容 作法 複述 整合
7 在《師說》中,韓愈通過孔子的言行論證甚麼觀點?試從文中摘錄有關句子,指出所用的論
證手法,以及論證的觀點。(6 分)
(1)  論證手法:引用論證(1 分)
 句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1 分)
(2)  論證手法:舉例論證(1 分)
 句子: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1 分)
(3) 觀點:老師不一定比學生更有才能或德行,(1 分)只要有學術、技藝專長或較早領會道
理,便可為師。我們不必只向一個固定的老師學習。(1 分)

文學 主旨 整合(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3)


8 《師說》的寫作目的是甚麼?試從其文體特色切入,然後綜合文章內容加以說明。(6 分)
《師說》的文體屬「說」,用以說明道理。(1 分)韓愈撰寫《師說》一文,其主要的目的
是說明必須從師學習的道理。(1 分)他批評中唐士大夫恥於從師求學的歪風,指出人不是
生下來就有知識,遇到難題必須靠從師學習來解決。(1 分)他進一步提出擇師的原則是
「道之所存」,不必理會對方的年齡、身份、地位等條件。(1 分)老師不一定在各方面都
比學生高明,先領會道理和有技藝專長的人便可為人師。(1 分) 此外,韓愈撰寫這篇文章
也是為了嘉許李蟠不受當時的社會風氣拘束,效法古人從師學習。(1 分)

作法 整合(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24)


9 下列哪一項是《師說》的寫作特色?(2 分)
A 先破後立
B 開門見山
C 層層遞進 A B C D
D 卒章顯志    
B 開首「古之學者必有師」一句,已明確提出中心論點:必須從師學習。

見解 評價(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9;參考 2018 年閱讀樣本試卷題 8)


10 有人認為《師說》應該刪去末段,你同意嗎?試從內容及結構兩方面加以分析。(6 分)
我不同意,因為此段在內容及結構兩方面都起重要作用。(1 分)在內容方面,末段通過讚
賞李蟠不受當時的社會風氣拘束,實踐古道從師而學,再次批評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風氣,能
深化主題;(1 分)再者,以李蟠具才華而樂於從師,對比前文,能突出士大夫的愚昧;( 1
分)此外,末段還直接點出文章的寫作目的為送給李蟠以嘉許他能行古道。(1 分)在結構
方面,末段讚揚李蟠有學問尚且願意從師,呼應前文寫聖人比一般人出眾仍願意從師,使文
章結構嚴謹。(1 分)此外,末段提到李蟠能行的「古道」,即文章開頭提出古代求學的人
必定從師學習的「師道」,使文章首尾呼應。(1 分)

見解 評價(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9)


11 在《師說》中,韓愈說「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你認為他的看法仍適用於現今
社會嗎?試舉例說明。(6 分)
3
指定文言篇章增益試題 師說
韓愈認為有疑難而不向老師學習請教,那麼疑難便始終不能解決。(1 分)他的看法仍適用
於現今社會,因為有些疑難向老師請教學習,比循其他途徑學習來解決為好。(1 分)例如
我們面對升學的困惑,老師既有自己的親身經驗,也接觸過大量面對同樣困難的同學。向老
師請教,會比自己搜集相關資料來解決更為合適和有效。(2 分)我們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疑
惑時,從老師身上學習,也比從書本或其他途徑學習更為有效。我們可向老師請教,也可從
他們的言傳身教中得到啟發,學習到正確的處世之道及人生價值觀。(2 分)(答案僅供參
考,言之成理皆可。)

作法 見解 比較 評價
12 《師說》和《岳陽樓記》的作者均在文中交代寫作動機,試填寫下表,從其在全文內容和結
構上的作用分別說明。(8 分)
《師說》 《岳陽樓記》

開門見山,在文首交代作記原因和背
在文末交代寫作動機,韓愈嘉許學生李 景。藉記述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囑咐作
蟠不拘於當時的社會風氣,效法古人從 者撰文記述,作者觀賞洞庭湖的景色,
內容
師學習,再次批評士大夫恥於從師,達 因而觸景生情,帶出「古仁人」以天下
到重申主旨、總結全文的效果。(2 分) 為己任的情操,層層深入,深化主旨。
(2 分)

文末交代寫作動機,雖為附記性質,但
緊扣文章中心。藉讚賞學生李蟠有才華 文首的作記原因,是為下文的寫景、抒
結構 而能行古道,從師學習,一般士大夫卻 情和議論作鋪墊,使文章各部分過渡流
恥 於 從 師 , 呼 應 前 文 「 聖 益 聖 , 愚 益 暢自然。(2 分)
愚」,使文章結構嚴謹。(2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