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學習重點

1、 議論的要素

1. 論點︰作者在議論中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看法/ 主張。

2. 論據︰就是證明/支持論點的理由或依據。

3. 論證︰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

2、 論證的方法

論證方法 解釋

1. 比喻論證 用比喻來說明道理,使道理具體易明的論證方法。

2. 引用論證 引用古語、俗語、偉人的言論等,作為論據來證明
論點的方法。

3. 舉例論證 用真實、 典型的事例作為證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 對比論證 就是把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或道理對舉出來,通過
比較、對照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判別以下段落中的議論元素︰論點 / 論據 / 論證

求學要有恆心才能成功。漢朝的匡衡因家貧而鑿壁偷光,引鄰居光源
而持之以恆地苦讀,終在學問上取得了成就。事實告訴我們,學習沒有恆
心,半半途而廢,便不能精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也就不能取得成功了。

論點︰求學要有恆心才能成功

論據︰(漢朝的)匡衡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3、 駁論

通過駁斥對方的觀點,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的方法。
《最苦與最樂》梁啟超

文學常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清朝時期人物,曾倡導維新運動。

課文總結圖

以下是《最苦與最樂》的脈絡,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未盡的責任似 千斤重擔壓在肩頭, 論證方法:


苦不堪言 。 比喻論證

答應別人的事未辦, 欠債未還 ,受
恩未報, 得罪人未賠禮 ,都是 論證方法:
論點一:
因為 責任還沒有解除 ,覺得 對 舉例論證
有責未盡是人
不住人 。
生最大的苦事
生老病死 可以達觀來排解; 論證方法:
責任未盡完 到死也痛苦。 對比論證
《最苦與最樂》

1 古語:「 如釋重負 」;
2 俗語:「 心上一塊石頭落了
論證方法:
地 」;
引用論證
3 名人言語:孔子曰:「 無入而不自
論點二: 得。 」
完成責任是人
責任完成的感覺似 放下了心頭大 論證方法:
生最大的樂事
石,無比輕鬆,愉快 。 比喻論證

2
討論問題
1 試根據本文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作者在第 2 段中從以下三方面說明人必須負的責任,試摘錄本文句子來作說
明,完成下表。

對別人的責任 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

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彀做得到的,我對於這
對事情的責任
件事便有了責任。

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
對自己的責任
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自己加一層責任。

(2) 作者在第 2 段指出各方面的責任,旨在說明:

A 未盡對別人的責任令人睡不安寧。
B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C 人的一生須負上各方面的責任。 A B C D
D 沒有事比未完成責任更令人痛苦。 ○ ○ ● ○

2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作者常為未盡責任而感到痛苦,受良心責備。 ○ ○ ●

(2) 作者認為屬於自己應做的事,無論如何都有把 ○ ● ○
它完成的責任。
(3) 作者認為快樂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 ● ○ ○
(4) 作者認為聖賢、豪傑負的責任比一般人大。 ● ○ ○

3 以下段落說明了第 5 段運用的議論技巧,請在橫線上填上答案。
作者在第 5 段引用了別人的觀 ① 卸卻責任就沒有苦
點: ① , 然 後 重 申 責 任 必 須 ② 解除了才沒有
② ,並非 ③ 的看法,強調責任 ③ 卸卻了就沒有
是躲不過的。作者在這裏運用了 ④ ④ 駁論
的方法,通過 ⑤ ,以達到 ⑥ ⑤指出對方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加以反駁
的效果,令論述的內容更全面。 ⑥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3
《擁有與享有》黃永武

理解分析

1 試根據第 2 段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金錢的奴僕」和「金錢的主人」是甚麼意思?
「金錢的奴僕」:擁有金錢卻沒有正確使用,生活品質毫無改善,只為金
錢擔驚受怕。
「金錢的主人」:懂得正確使用金錢,能將金錢變為人生實質上快樂的人。

(2) 作者說金錢的奴僕「像馱了黃金卻只會吃草的疲累驢子」。作者運用了甚
麼論證方法?試加以說明。

論證方法:

比 喻 論 證 (答案須是四個字)

說明:作者指出擁有金錢的人就像馱了黃金卻只會吃草的疲累驢子一樣,
即使背負着黃金,卻不會適當地運用,終日只管營營役役,以致勞累不堪。

2 試根據本文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在第 2 段中,作者通過對照「金錢的奴僕」和「金錢的主人」兩類人來證明
論點,這是甚麼論證方法?

對 比 論 證 (答案須是四個字)

(2) 承上題,作者運用這種論證方法有甚麼好處?
通過比較對照,揭示擁有與享有的差異,使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 除了第 2 段外,文中還有哪一個段落運用這種論證方法?試加以說明。
在第 3 段中,作者以擁有一楝大房子的人對比身居斗室的人,揭示前者只顧
賺錢,即使住大房子也無暇賞玩;後者身居斗室,每天賞玩窗外的天然巧
景,生活美好舒適,從而論證「擁有」與「享有」有很大不同的論點。

在 第 4 段中,作者以日擁書城的人對比讀書注重內心有所融會的人,揭示
前者只是擁着書本來虛張聲勢;後者卻能享受讀書的樂趣,從而論證「擁
有」與「享有」有很大不同的論點。

4
3 試根據以下引文回答問題。
‧ 阮鏞詩道「解用青銅臭亦香」。(第 2 段)
‧ 前人說過:「窮搜千卷,不如融會一得」。(第 4 段)

(1) 作者運用這些話來論證甚麼論點?
作者引用阮鏞的詩句,證明能夠解用享有金錢,才是金錢的主人。作者引
用前人的說話,證明日擁書城的人,層次比不上讀書着重內心有所融會的
人。作者引用這兩段話,目的是論證「擁有」與「享有」是有很大分別,
最終是論證正確地享用擁有的東西才有意義,才算擁有。

(2) 這是甚麼論證方法?運用這種論證方法有甚麼好處?
論證方法:

引 用 論 證 (答案須是四個字)

好處:
作者運用前人的話,可加強文章的說服力,使讀者更易信服。

5 試根據以下引文回答問題。
生命如流水,必須選擇有意義的事去做,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不然「年年作
事年年悔,又恐年年悔過年」,徒然擁有了生命,卻浪費了生命,空有耳目手足,空
有山川風月,空有父母兄弟,一切你都覺得平板無趣,甚至累贅怨懟?何曾能享受
人生的樂趣呢?(第 5 段)

(1) 作者以甚麼比喻生命?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甚麼相似的地方?試加以
說明。
本體 比喻的事物(喻 相似的地方
體)
生命  流水  兩者都是日夜不停流逝,失去了就無法再追回來。

(2) 除了比喻外,作者在引文中還運用了以下哪些修辭技巧?
 對比
 排比
 引用
 反問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A B C D
D 只有、、 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