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7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中三單元八 
 智慧人生
── 論證的方法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引入

最苦的事情
你認為甚麼是最苦的事情?

各位同學請先寫出你
認為最苦的事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引入

最樂的事情
你認為甚麼是最樂的事情?

各位同學請先寫出你
認為最樂的事情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引入

《最苦與最樂》
清朝時期,倡導維新運
動的梁啟超有以下的一篇文章
——《最苦與最樂》,他運用
了不同的論證方法,表達了對
苦樂的見解。
閱讀時注意作者怎樣通
過正反立論,以及駁論的方法
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重點解說

重點解說
1 議論的要素:
(1) 論點:作者在議論中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看法/ 主張

(2) 論據:就是證明/支持論點的理由或依據。
(3) 論證: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
2 論證的方法:要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必須舉出充分的論據
(事實或道理),論證就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以
下是一些論證的方法。
(1) 舉例論證:又稱為「例證法」,就是用真實、 典型的事例
作為證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2) 比喻論證:又稱為「喻證法」,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
使道理具體易明的論證方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重點解說

重點解說
2 論證的方法:要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必須舉出充分
的論據(事實或道理),論證就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
點的過程。以下是一些論證的方法。
(3) 對比論證:又稱為「對比法」,就是把兩種互相

對立的事物或道理對舉出來,通過比
較、對照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 引用論證:引用古語、俗語、偉人的言論等,作
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3 駁論:駁論是通過駁斥對方的觀點,從而證明自己
的論點是正確的方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開首列出了以下問答:

人生甚麼事最苦呢?
貧嗎? 不是

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開首列出了以下問答:

人生甚麼事最苦呢?
貧嗎? 不是
失意嗎? 不是

人若能安分,雖失意不苦。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開首列出了以下問答:

人生甚麼事最苦呢?
貧嗎? 不是
失意嗎? 不是
老嗎?死嗎? 都不是

老、病、死是人生難免的
事,達觀的人不覺得苦。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以這些問答展開文章,有甚麼作用?

人生甚麼事最苦呢?
貧嗎? 不是
失意嗎? 不是
老嗎?死嗎? 都不是
作者先提出問題,引發讀者思考,並說出
一般人認為苦的事情,加以駁斥,進而提
出自己的論點。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提出了甚麼論點?
未盡責任是人生中最苦
的事。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提出了甚麼論點?
未盡責任是人生中最苦
的事。

論證就是用論據
證明論點的過程
和方法。試看看
作者用了甚麼論
證方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舉出一連串例子來證明論點,以下
是論證的過程:
答應人辦一
件事沒有辦
欠了人的錢 對別人的
未盡責任
沒有還 責任還沒
是人生中
有解除,
受了人的恩 最苦的事
受到良心
惠沒有報答 情。
的責備。
得罪了人沒 你曾遇過這些事嗎?
有賠禮 當時你的感覺怎樣?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這裏運用了甚麼論證手法?

答應人辦一 受了人的恩
件事沒有辦 惠沒有報答
欠了人的錢 得罪了人沒
沒有還 有賠禮

作者舉出了一連串的事例作為論據,以
證明未盡責任是最苦的事,是舉例論證
的手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所舉的例子,都是對個人的責
任。除了個人外,作者還把責任推
廣到甚麼地方?
家庭 如照顧長者幼小。
社會 如愛護公物。
國家 如支持國家的建設。

你能就這三個方面各舉出我們應盡的責
任嗎?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說過苦,作者進而提出
甚麼論點?
完成責任,是人生第一
件樂事。

試看看作者用了
甚麼論證方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哪些話語作論據呢?
古語 如釋重負
俗語 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
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
的樂處。
無入而不
正如孔子說 自得。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哪些話語作論據呢?

孟子說 君子有終身
之憂。

聖賢、豪傑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哪些說話作論據呢?

任重而道遠……
曾子的話
死而後已,不亦
遠乎?

仁人、志士憂民憂國。諸聖、諸佛悲天憫人。
他們天天在盡責任,天天從苦中得真樂。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試想想,未完成應做的家課是何等的苦?

心驚膽顫

食不甘味

感到內疚

坐立不安

每天都能準時完成家課,那是何等的樂事?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些古語、俗語和
名人言語,這運用了甚麼論證手法?
引用古人的名言來論證,
是引用論證的手法。
古語「如釋重負」和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
落了地」的例子,則 責任
運用比喻使道理更易
明白,是比喻論證的
手法。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最後一段,舉出有些人有以下
的看法,有甚麼作用?
既然這苦是從負責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
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

引入別人的觀點 盡得大的責任,就
再作反駁,進而 得大快樂;盡得小
提出結論,可以 的責任,就得小快
把主題表現得更 樂。
深刻。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分析

作者在最後一段,舉出有些人有以下
的看法,有甚麼作用?
既然這苦是從負責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
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

引入別人的觀點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
再作反駁,進而 ,並不是卸了就沒有。
提出結論,可以
把主題表現得更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
深刻。 苦海,永遠不能解除。
駁論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論點 論據 論證

未盡責任 1 應做的事沒做完,便覺得有幾千斤
比喻論證
是人生最 重擔壓在肩頭,並受良心責備。
苦的事。 2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
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 舉例論證
,得罪了人沒有賠禮,就覺得對不
住他,對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

3 生老病死可以達觀來排解;責任未 對比論證
盡完到死也痛苦。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論點 論據 論證
完成責任 1 古語︰「如釋重負」 比喻論
是人生最 證法
大的樂事 2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 3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4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引用論
證法
5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
後已,不亦遠乎?」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論點 論據 論證
完成責任 1 古語︰「如釋重負」 比喻論
是人生最 證法
大的樂事 2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 3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4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引用論
證法
5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
後已,不亦遠乎?」

1 盡得大責任,就得到大快樂;盡得小責任,
結論
就得到小快樂。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課文總結

論點 論據 論證
完成責任 1 古語︰「如釋重負」 比喻論
是人生最 證法
大的樂事 2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 3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4 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引用論
證法
5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
後已,不亦遠乎?」

結論 2 推卸責任,就是自投苦海。
引入 重點解說 課文分析 課文總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