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宋_中央集權_1

22-23 / 甲部 / 單元五 / 宋元明清(至鴉片戰爭爆發前夕)

甲部課程 單元五 宋元明清


(1) 宋元的中央集權︰宋代
本課重點:
1.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2. 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基礎知識

宋、元大事一覽︰

五代十國 北宋 南宋 元

宋代歷史概論︰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評價宋朝是「________的新中央」,並指出「宋代對
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始終擺脫不掉貧弱的命
運」。

1
宋 代 的 中 央 集 權

堂上討論(一)

為甚麼宋太祖要實行重文輕武、強榦弱枝的中央集權政策

資料一︰ 資料二︰ 資料三︰


石敬瑭篡後唐立國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五代政權的特點
後唐末帝時,河東節度 公元 959 年,後周世宗 • 五代共歷 54 年,平
使石敬瑭舉兵叛變。後 病死,子柴宗训即位, 均 11 年更換一個朝
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 年方 7 歲。殿前都點檢 代。
圍,向契丹求援。九月 趙匡胤借口抵禦北漢 • 五 代的開 國皇帝 多
契丹軍南下,擊敗後 和遼軍的南犯,揮軍北 以軍人身份即位。
唐。石敬瑭受契丹冊封 上。軍隊至離開封不遠
• 五代中,只有 5 位皇
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 的陳橋驛時,將士把黄
帝 是在和 平的情 況
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 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
下 繼位, 其餘各 人
皇帝。石敬瑭滅後唐 立他為皇帝。
都 以篡位 或征服 邊
後,建立後晉,並將燕
疆 民族方 式,登 上
雲十六州獻給契丹。
帝位。

假如你是宋太祖,你會採取什麼措施防止相類事件重演?
宋太祖為杜絕地方武 宋太祖藉陳橋兵變(黃 五代國祚短促,為使
人割據的積弊,便把 袍加身)而得位,為鞏 宋室長治久安,歸天
地方的軍、政、財大 固本身權位,防範歷 下於一統,遂推行強
權收歸中央,大力推 史重演,遂推行中央 榦弱枝、重文輕武的
行「強榦弱枝」的中 集權政策,削奪中央 中央集權政策。
央集權政策。 禁軍將領的權力。

2
甲. 宋初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原因 (背景)→避免重蹈五代覆轍
一. 提高皇權,避免五代_______________
五代十國時,武人專政,篡奪帝位之事頻生。宋太祖本為後周禁軍的
最高統帥,就是藉______________ (黃袍加身)而得位。他為了鞏固本身
權位,避免歷史重演 1,遂推行______________、中央集權的政策,以
削奪禁軍將領的權力。

二. 集權中央,避免五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太祖為矯正唐末以來,藩鎮擁兵自重、不上繳稅收、專權留後等不
尊重中央之弊,遂把地方的軍、政、財大權收歸中央,推行
「______________」的中央集權政策。

三. 維護國祚,避免五代國祚短促
五代國祚_______,十國呈_______之局,及至宋太祖建國之時,中國境
內還有大小八個政權 2。為使宋室______________,歸天下於一統,故
推行強榦弱枝、重文輕武的中央集權政策。

乙. 北宋初年中央集權制的背景及措施
背景 措施
避免五代軍人 1. 重文輕武3︰

跋扈重文輕武 • 宋太祖重文輕武,中央和地方政府,大部份要職都
由_______出任。

• 擴充_______:宋代取消唐代「______________」 ,考
生只要通過殿試,便可任官,因而大大增加科舉的
取錄名額。總計北宋 168 年,舉行了 69 屆科舉,錄
取進士 19420 人,平均每屆科舉錄取_______人。此
外,士人入仕後,待遇優厚。有正俸、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等 , 又 有 額 外 的
_______及_______。

1
除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外,將領擁立之情況於此前已有三次:唐明宗李嗣源﹑唐廢帝潞王李從
珂﹑後周太祖郭威(黃旗加身)
2
當時南唐衰微,統一的形勢大致成立,但經宋太祖之世只討平四國,統一的大業要待宋太宗
(趙匡義)去完成。(參傅樂成《隋唐五代史》)
3
田況《儒林公議》:領兵十萬,從他國手上收回幽薊諸州,把敵軍驅逐至大漠深處,奏著凱歌而
歸,獻捷報於太廟,此等成就的榮譽與高中狀元及第相比,猶有不及。
3
2. 文人掌軍事:
• 舊有___________如有死亡、出缺,即以_______代之。
• 中央設樞密使,牽制將帥:文人擔任______________
【有關樞密使的權力,見下文】

3. 削禁軍權:
• 撤去禁軍統領「______________」之職,並由趙光義
掌管禁軍。

• 借「______________」解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禁軍大將的兵權,另選資歷淺、威望
低、易駕馭的人充當禁軍將帥 4。

• 行「__________」:禁軍須到邊塞定期輪流戍邊,
______________。又規定「兵調而將不調,」,務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往軍將擁兵的
現象難以出現。同時,可達「______________」之目
的。

• 宋代的_________只掌管_______,沒有統兵之權;軍
隊的日常_______和_______,另由_______負責,使
兩者互相牽制。遇戰事時,樞密院臨時派將領統兵
出征。戰事結束,兵歸三衙,將領回朝 5。

1. 收地方軍事權:下令各州縣挑選精銳士兵入京,充當
集權中央,避
_______。老弱殘兵則留守地方,充當_______,令中央兵
免地方藩鎮勢 力處絕對優勢 6。

4
後周時期,禁軍分為侍衛親軍和殿前諸班兩個系統。由於,殿前司長官正副都點檢權力很大,於
是罷免他們,以地位較低的正副都指揮使統轄。
5軍權分配方面,由樞密院掌握發兵權(召募、屯戍、調發之權),馬軍司、步軍司和殿前司等
「三帥」則握領兵權(只負訓練之職),以免獨攬軍權。
6
宋代軍隊分為禁軍、廂軍、鄉兵、蕃兵四種。
• 禁軍是軍隊的主力。宋初禁軍的標準是琵琶腿、車軸身(即肩寛腰細者),身高五尺五寸至五
尺八寸。禁軍為國家的正規軍。禁軍聚集在京師,太祖親自教閱,加強訓練。平時給養優

• 留在地方的軍隊,多是老弱病殘,編成「廂軍」,平時不加訓練,只擔任地方修橋築路等雜
役,故廂軍多不務正業,有名無實,失去守衛地方的作用。
4
2. 收地方財政權:設「__________」(漕司),掌管一路的財
大強榦弱枝
政和轉運事宜。地方的稅收,除______________外,餘財
悉數由轉運使上繳__________。太宗時,又規定輪流上
京_______各地的財政情況及負責財賦的調配,使中央直
接掌握地方財權。
**正如趙普所
言:
3. 收地方行政權:
「稍奪其權,
• 收_______:節度使所領之地方極大,其官署所在地稱
制其錢榖, 「主郡」 ,其餘稱「支郡」 。強榦弱枝政策下,把節度
收其精兵。」 使的支郡收歸中央,令節度使的權力大降。

的強榦弱枝政
• 舊有__________如有死亡、出缺,即以文官代之。若各

地節度使來朝,即_______原有領地,或留在_______,
遙領其職,令節度使長期脫離領地,只擁_______而無
實權,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問題得以解決。

• 地方長官,稱「_______」改由_______出任,屬_______
任命7,亦不許兼任______________的職務。

• 在各州另設「_______」,通判必由京官出任,由皇帝
委任。表面上是知州的_______,但實際上它是代表中
央直接監督地方,可直接向皇帝_______。知州向下屬
發布的命令,必須有通判_______,才算有效。

• 設「___________」8:州之上設「路」為監察區。各路
設四監司︰______ (軍政)、______ (財政)、______ (刑
政)、______ (義倉)等,由中央特派,監察_______。四
監司互不統屬,地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權遂收歸中央。

7
宋代地方長官,稱「權知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即臨時授權兼任的意思,任期一般三
年,期滿即調任他職。地方長官本是中央官員,他們兼管地方事務只屬暫時性質,故宋代缺乏正式
的地方官。

8
「四監司」,指掌財政的漕司(轉運使)、掌刑獄的憲司(提點刑獄公事)、掌兵政的帥司
(經略安撫使)和掌救恤的倉司(提舉常平使)
5
• 收地方____________:宋代設司法參軍,掌管一州的
刑獄。各州判死刑者必須奏報中央,待_______覆審
後才可執行死刑,至此地方刑權亦收歸中央。

 分割_______:
在強榦弱枝政
 宋 代 行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 簡 稱
策下,恐宰相
_______),其長官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_______),僅
權大確立「中 有______________而無議政及決策權。在宰相之下增設
央集權」 「______________」作為副相,以分宰相的政權。

 宋代軍事由_______掌管,其首長為樞密使,樞密院與中
書並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向皇帝負責,由是分割了宰相的軍權。

 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及


____________) 分 宰 相 的 財 權 , 三 司 使 號 稱 「 計 相 」,
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向皇帝負責。

 設____________削宰相________權,主理經大理寺審理
和邢部覆核的重大案件,審刑院______________,直屬皇
帝。

 設____________ (中央官員)、____________ (地方官員),


侵奪宰相________之權,使相權大大削弱。

9
三司︰又稱「計相」

6
 台諫權重:宋代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合稱「台諫」 。
台諫權力甚大,直接向君主負責,可監察及彈劾________
及 ____________ , 使 官 員 備 受 制 肘 。 宋 代 更 有
「________________」的承諾,所以台諫官員可以放言高
論,彈核大臣 10。

 廢宰相「坐而論道」之禮,改為________,以提高君主
的權威。

宋初
大理寺 刑部
審理各地申奏的案件 複審判死刑的案件 中書門下

宋太宗時
大理寺 刑部 審刑院
審理 複核 議決

 以「____」
、「____」
、「________」操控官員:宋代任官制
度中有「官」、「職」、「差遣」的劃分。
• 「官」只用於確定官員的________和________;
• 「職」是榮譽________,不代表實權;
• 只有「差遣」才可全權________有關職務,但均屬
________性質,一般有「權」、「知」等字。

據統計,仁宗朝其實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諫彈核而罷相者有十三人,可見台諫言論對宰相去
10

留的重要性。
7
「官」、「職」、「差遣」的劃分,好處是︰
• 官員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官員不是常置,不能____________,有利君主集權。
• 君 主 操 控 ___________ ︰ 君 主 可 提 拔
_______________ 升 任 重 要 職 務 , 亦 可
_______________以另作安排

缺點是︰
• 導致____________,官員____________。

堂上討論(二)

如何處理地方勢大的問題--強榦弱枝(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重置)
資料一:
宋太祖問趙普:
「自唐末以來數十年,帝王已改換八個姓氏,戰鬥不曾止息,生靈
塗炭,為什麼呢?朕很想平息天下的兵禍,為國家長遠著想,有什麼方法呢?」
趙普說: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方鎮權力太重,君弱而臣強。惟有稍奪其權,制
其錢穀,收其精兵,問題就可以解決。」

資料二:歐陽修曾任知州,而《歸田錄》主要是他耳聞目睹的宋代官員軼事
宋初有個叫錢昆的餘杭人,餘杭人喜歡吃蟹。錢昆曾經要求外放到地方當知州,別
人問他想到哪個州去?錢昆回答說:「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1.根據資料一,當時面對什麼問題?又趙普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資料二反映了宋代官場的什麼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資料二與資料一哪一項中央集權政策有關?試加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歐陽修對錢昆懼怕通判的描述是否可信?試援引史實,支持你的看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