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22 年高一历史年中考考试范围

范围:单元 1 到单元 3(P23-P108)


项目:选择题、做答题

1. 说明隋唐时期的任官制度。
隋朝九品官人法废除后,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完成。唐朝完
善科举制,主要的考试科目有明经及进士科,因进士科及第不易,深受社会所重视。科举制度的优
点是不论贫富贵贱、
出身高低,都可以参加考试,机会均等,考试方式公平、客观,因此容易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官员
的素质。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为贤才开启参政机会,进一步使门第观念消融,为历朝沿用,
影响深远。

2. 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概况。
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魏晋时,天下大乱,儒学式微,人民为求精神寄托,信佛者普及。两晋以
来,因帝王的崇信,佛寺与僧尼数量大增,佛经的翻译与佛学理论进一步发展。此期,高僧将佛学
与老庄相结合,以弘扬佛法,更透过讲说、译经和撰述,将佛法与道教玄学思想融合。此期,开始
有僧侣西行取经,著名的有东晋时期的法显,他将佛教直译为汉文,对佛学的研究金额传播有重要
的贡献。

3. 说明隋唐时期佛教的中国化。
隋朝时,儒学家提出儒、道、佛三教调和主张,称“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即
尊道、礼佛及崇儒。佛学与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
唐时的天台、华严、禅宗及净土宗都是具纯粹中国特色的宗派,尤其是讲求“顿悟”的禅宗,成为
佛教的主流。
佛教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不少西行者带回丰硕的佛学资料,其中以玄奘的成就最大,他口述《大
唐西域记》为研究中亚和印度的地理历史,提供丰富资料。
从魏晋到隋唐,佛教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增加“因果”、“烦恼”等词汇,也改变中国
的思想方式,丰富古代哲学思想内容,对古典文学、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与风俗习惯,产生深远影
响。

4. 试述宋元的商业活动的情况。
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宋朝的商业活动日益兴盛。在北部,岁币外交为各国边境带来了和平,
彼此在边境地区设置由官方控制交易的定点市场,交易商品丰富,数额巨大。为应付兴盛的贸易活
动,北宋发行具有信贷的纸币“交子”,朝廷设交子务管理;南宋发行“会子”,可与铜钱同时使用,
元朝的纸币“宝钞”成为主要的货币,配置一套严格的管理系统。宋朝的商业城市人口达到百万,
元大都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市,商业繁荣。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出丰富的庶民文化
内涵,瓦子普遍,显示休闲活动的多样化选择。

5. 何谓平民化的宗族组织?并说明其重要性。
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宋朝以前,宗族组织局限在皇室及贵族阶层,
且是为官的根据之一。宋朝以来,科举成为做官的途径,官职不再世代相承,官僚士大夫意识到保
障宗族昌盛的必要,宗族伦理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宣扬源于儒家纲常伦纪的宗法宗族思想,
致力于重建宗族组织或主持宗族活动。宋朝时民间开始私修族谱,维系离散的宗族,礼仪的中心为
家庙或祠(ci)堂,是议决宗族大事的重要场所。南宋朱熹《家礼》将原为贵族施行的家族礼仪庶
民化,广为后世宗族所效法。此外,族产的用途在祭祀祖先、赈济贫困族人之外,还扩及兴办族学、
补助族人科考应试费用等。由此,建祠堂、修族谱与设族田,逐渐成为近世新型态宗族的具体表征。

6. 简述明朝的朝贡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受周朝天下秩序观影响,凡非华夏文化普及之疆土,都冠以“番”“蛮”等词。为
表皇帝的天命,在与这些“番”“蛮”“夷”交往时,往往自认为宗主,番夷之到来是表示臣属,
因此在他们“上贡”(对外邦而言,这是会见)之时,需给予优厚赏赐,以示权威。而番夷通过承
认中国对其君主的册封获得“臣属权”,不仅能获得赏赐,也可在期间进行商品交易,促进本国经
济利益。这种朝贡制度在明清形成惯例,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官方贸易途径。

但是,朝贡贸易采取不计经济效益“厚望薄来”回赠政策,却造成巨大负担,朝廷逐渐无法负荷,
在15世纪中期以后陆续减少给予来贡使团的优惠,以致赴华朝贡国家减少,朝贡贸易至此仅具备
象征性的政治意义,毫无实质经济利益。16世纪兴起的民间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海外贸易形
式。

7. 试说明明清时期的民间海上贸易情况。
明朝一方面为垄断官方朝贡贸易,另一方面亦阻绝自元朝时已存在的海盗问题,颁布海禁政策,严
禁沿海百姓私自出海。然而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贫瘠,不宜农耕,百姓为了生存,不顾禁令,与地方
官方勾结,走私贸易越趋盛行。为了躲避中央的取缔,形成一股亦商亦盗的势力,有者甚至与倭寇
勾结,引起不少治安问题。

16世纪初,欧洲人为寻找香料来到东南亚,也希望开拓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明廷的海禁和朝贡制
度,阻碍了欧洲人的贸易活动,福建民间海商逐成为东西贸易的中间人。来自广东潮州的商人,则
在明中期以后崛起,在清朝时以“红头船”频繁往来于广东沿海和西洋,尤其暹罗之间。1567
年明朝开放海禁,民间贸易合法化,到明朝灭亡前,中国海外贸易进入增长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
白银流入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清初,因郑成功以台湾为抗清基地,清廷多次颁布禁海令。康熙帝收复台湾后曾一度开海但到了乾
隆帝在位时,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规定特许的洋行或“公行”
统一管理对外事务。

8. 解释:王阳明与心学
心学是与朱熹理学同时而对立的儒家学说,到王阳明时将其内容完整化,故又称“王学”。他提出
“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所谓“良知”,是人类与生俱来,能辨善恶的是非之心。良知有
时被物欲所蒙蔽,必须通过道德修养去其蒙蔽,便是“致良知”。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使知与
行合而为一,是为“知行合一”。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推动了日本“尊王攘夷”、“明治维新”
的展开。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