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经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而这里却使用了“破”和“深”两

字,非常的沉重,使人怵目惊心。此处借景物反衬情感,奠定了全诗荒凉凄惨的氛围。并且“国
破”与“城春”是两个非常反差的景象,加深了这一氛围和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乐境。在春天,鸟儿花儿本应该欢呼雀跃、娇艳明
媚,让人感到愉悦。在这里却使作者潸然泪下、心惊胆战。这表明人在内心痛苦时,遇到乐景,
反而会引发更多的痛苦。杜甫这里使用以乐境衬托哀情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了更深厚的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
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
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诗人心头。这两件事
使得诗人焦虑至极,头发越来越稀疏,连发簪都插不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
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
丰满的艺术形象。

曲江:修建于开元年间(唐玄宗),曾经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现在已经成为
了历史。

第二句:交代时间、地点和诗人心境。在曲江这一游览圣地不敢公然行走而是要在隐曲角落
里“潜行”,这显然非常的不幸。“曲江曲”反复强调了“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
觉。

第三、四句:尤其的反差。“江头宫殿”先展现了昔日繁华,随后冰冷的“锁”字立刻将情绪拉
低,并展现了今日萧条。“细柳新蒲”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
抽芽返青的新蒲”。而“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第一层写没有游人,柳丝和新
蒲长出来到底是给谁看的?第二层暗示江山换了主人,君王已经不是从前的君王了。

第七、八句:
《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观古图画,圣贤之
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暗示唐玄宗是“末主”而
不是“贤君”。

第九、十、十一、十二句:侍从们的配置很豪华,更不用说妃子和帝王了。侍从们用弓箭射
击在云中飞翔的鸟,不是用精湛的技艺去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是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经过马嵬驿,禁
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杨贵妃埋葬在渭 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
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人是有情的,二江水江花年年依旧,不随世事变
化,好像没有感情一样。此处以花和水的无情衬托出人的有情。

1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黄昏时,叛军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反抗,骑兵开始
全城巡逻,尘土飞扬满城。这使得本就忧愤交迫的作者不由得更加的心如火焚。他本想返回城南
的住处,却在极度烦闷的情况下走向了城北。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