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2 年第七期(第三卷) 发展教育学 No.7 2022 (Vol.

3)

论云门舞集《九歌》的舞蹈形象塑造
王银花
(广州工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中的灵魂所在,任何舞蹈作品都有其所表达内容所贴合的形象,而舞剧《九
歌》中的舞蹈形象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其作品上升至承载中国文化的舞蹈作品,广受国内外上
的好评,因舞剧《九歌》是以文学作品《楚辞 • 九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因此本章从了解古典文学下的舞蹈
艺术形象出发,再对其《九歌》中舞蹈语汇的多元传统和舞美音乐对舞蹈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的
了解给了笔者在创编实践与编创教学上得到许多启发。
关键词:舞蹈形象;云门舞集;九歌

DOI: 10.12184/wspfzjyxWSP2634-793803.20220307

一、第一节 古典文学视野下的舞蹈 1991 年复出之后的第一个新作,林怀民经过自


艺术形象 己对《楚辞九歌》的理解与重构,将整部舞剧
分为八段,分别是,迎神,东君,司命,湘夫人,
(一)古典文学《九歌》与舞蹈艺术形象 云中君,山鬼,国殇,礼魂,这部作品中在情
古典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古代的文学作品, 感与文化、现实与神话、视觉与听觉上给观者
是文学的一部分, 《楚辞》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 带来一次多视角传统美学与现世意义的洗礼。
《九歌》是《楚辞》的片名,是中国古代汉族
诗歌集,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远古歌曲的 二、第二节 舞蹈语汇的多元传统对
名称,战国时期,楚人屈原依据汉族民间祭神 人物形象的表达
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形成格调高雅的诗歌,
它反映出屈原对大自然、现实人生以及语言艺 (一)中国传统武术与舞蹈的融合
术的审美把握,在中国审美史上具有一定的开 云门自 1991 年复出后,希望深掘传统肢
拓意义。在历史、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 体美学的根源,林怀民老师邀请熊衛与徐纪两
领域中均对《九歌》进行过研究及创作。舞蹈 位先生指导舞者。导引是历史久远的健身术,
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融文学、 熊衛先生融入太极的元素,发展出太极导引,
音乐等各种学科和表演艺术为一体的舞台艺术 讲究吐纳导气与缠丝般的螺旋式动作。徐纪先
之一,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生出自刘云樵大师门下,是当代武学名师。林
但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象 怀民老师说,他知道功夫需要时间的淬炼,请
美、动律美、流动美、造型美,通过人体的肢 这两位老师为舞者启蒙,为他们打基础,不必
体律动,形象的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及广博的艺 着眼于套路,于是云门舞者在芭蕾、现代舞之
术底蕴,带给人美的享受、陶冶道德情操和净 外,有了太极导引、内家拳的课程。因此云门
化人的思想情感 [1]。以文学作品《九歌》为蓝 舞者们才会有如此不同于传统舞者们的肢体语
本创作的舞蹈《九歌》,带给人们文化与美学 言。《九歌》是云门复出的第一个作品,在这
上的思考,传统与创新的重构力量,小情与大 其中必然也运用到了传统的肢体美学融合到现
情的相互交融,带给观众震撼的舞台艺术享受。 代风格的舞蹈肢体中。在《九歌》国殇部分,
(二)舞蹈《九歌》中的形象与文学意涵 明显运用了传统武术的肢体动律,如马步、金
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有许多以文学作品为 鸡独立、弓步冲拳、虚步亮掌等 ,《国殇》白
蓝本,借助文学中所塑造的人物为基础,将描 衣武士的形象运用武术的姿态及形态融入舞蹈
写人物形象的抽象文字用舞蹈身体语言来进行 当中,既能体现勇士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剧
具化,将文学形象转换成舞蹈形象,还原文学 中的民族精神增添画面感。
作品中的故事内容、人物,文学形象与舞蹈形 (二)《九歌》中传统楚地傩的体现
象,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转换,变化创新,给人 《九歌》本身是描写湘楚之地的神话传说,
以视觉听觉的享受,心灵的冲击。 其中自然带有浓厚的巫文化,经本人查阅资料,
舞剧《九歌》这部作品是林怀民经过 10 年 了解到以下几种傩舞步伐,其中均能在《九歌》
时间,研读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不同时代 中体现:
的诠释之后,在云门创办 20 年时,1993 年 8 首先是顺拐,在婺源傩舞表演的过程中,
月 10 日于台北国家戏剧院首演,是云门舞集在 俗称“同棚”,它的意思为同手同脚;婺源傩

17
2022 年第七期(第三卷) 发展教育学 No.7 2022 (Vol.3)

舞区别于中国其它地区傩舞风格的独特标识就
是柔韧之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妮行步”。
是在婺源傩舞中,有一种头部运动的一种表现
形态 --“颤摇”,它的动作是指头部摇晃时且
夹带些许颤抖。顺拐、妮行布、颤摇这几种傩
舞肢体动作在《九歌》开头迎神部分显而易见。
傩舞本身为祭祀仪式服务,《九歌》营造的是
一场祭仪活动,运用传统傩舞的步伐既体现其
意境,也增强本身剧中巫女与东君的人物形象
的设定。
(三)《九歌》中传统戏曲身韵的呈现
中国戏曲从开始到成熟,至今已近千年,
图 2-1 林玉山作品《莲池》第四届画展至特奖作品(来
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过时代变迁、人 自网络)
文更迭,并且始终保持强健的发展态势,始终
居于中国人娱乐审美文化的最前沿,也居于中
国人表达文化立场、弘扬文化理想的最主流。
[2]
在舞剧《九歌》湘夫人一篇中,运用了中国
传统戏曲的肢体元素来刻画湘夫人的人物形象,
如兰花指的运用,湘夫人角色全篇皆用兰花指,
变化其他各种现代舞方式的动作形态,体现出
无奈,等待的形态,同时体现女性柔美的特质。
湘夫人一篇中,以自然拟神、以人拟神,寄予
人们对湘水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
福之河;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真挚淳朴的爱情,
悲欢离合,缠绵悱恻,虔诚祈盼。诗题虽为《湘
图 2-2 《九歌》舞台布景(来自网络)
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兰花指本
是君子指,远古时期本就是男子间的游戏,剧 (二)中国传统色彩的服装道具、妆容
中以女性为表达,亦有呼应之意。 在舞蹈中,东君、云中君、湘夫人角色均
带有面具,而这样的灵感造型取材于宁夏银川
三、第三节 舞美设计和音乐下的中 贺兰山岩画。“那七窍硕大的脸孔,飘扬成世
国形象底蕴 界上最辉煌的旗帜”,[5] 这是描写岩画中太阳
神的形象,英姿威武,护佑种族,光照大地,
(一)中国哲学意蕴与绘画在舞台设计的
成了贺兰山岩画的标志,而在舞剧《九歌》中
呈现
东君的面具以此为取材,深刻印照了东君太阳
在《九歌》的舞台呈现中,舞台布满莲花,
神的形象。
莲花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均具有轮回与涅槃的象
东君本就是古代的太阳神,因此在设计面
征意义,这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形象与源远流长
具时其主调为金黄色,上面的光束分别由金黄
的精神内涵历来是林怀民的最爱,并能为他所
的树枝和金丝属编制而成 [6]。
热衷的祭祀仪式增添古老的历史感。莲池的安
云中君面具的设计,为呼应其云神角色来
静与美丽来自于林怀民 1986 年在巴厘岛的审美
说,自然是白色,在犄角上用许多白布条构成
体验,两者的完美合一成为他七年后创作《九歌》
云图和飘带的视觉感,使人物形象定位更加贴
的舞台主题面貌,美籍华人舞台设计大师李民
切。
觉先生据此选择了台湾画家林玉山 1930 年的巨
湘夫人的面具设计比较符合传统的面具概
幅画作《莲池》为蓝本,将整个舞台再造成了
[3] 念,其狭长纯白脸型的设计,体现了憔悴忧虑
一个层层叠翠的莲花世界 。“楚地多水泽,
的女子形象。
多芳兰芷草,而我却用了荷花,”林怀民对莲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 , 面具艺术是历史
池与荷花的寓意这样解释说:“因为它们不仅
[4] 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
形态美丽,也是复活与诞生的象征” 。“莲”
一。中国传统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身一直存在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同时带有
和造型特点 , 从古至今,人们通过这些面具的
佛教色彩和轮回的意义。
色彩和造型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审美理
念,中国传统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
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念、哲

18
2022 年第七期(第三卷) 发展教育学 No.7 2022 (Vol.3)

学思想、审美心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融合,怎样使舞蹈作品承载着文化内涵,可以
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有多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如整个的舞蹈形式,
(三)传统音乐中的中国形象内涵及精神 舞蹈主题,舞美的运用,服装、道具妆容,音
(1)《九歌》中的中国台湾传统原住民音 乐等,都可作为舞蹈作品中形象塑造的要素及
乐 承载文化的重要内容,但舞蹈中最重要的还是
《九歌》中音乐的选材非常多元,音乐的 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意涵及留给观众的思考与感
选择也大多与传统祭仪相关,在舞剧的开头《迎 动。
神 起舞迎神》与结尾《礼魂 一场慰灵祭》分
别使用了台湾原住民邹族的传统祭仪音乐《迎 参考文献:
神曲》和《送神曲》,这两首曲子来源于邹族 [1] 江玲、陈鸿、毛毳 . 吕艺生审定 . 舞蹈鉴赏 [M].
战祭(mayasvi)的传统祭仪。邹族主要有两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第 5 页).
大社,达邦大社和特富野大社,基本上,除了 [2] 王馗 . 中国戏曲,走在永远的长征路上 [N].
正式的祭典之外,邹族达邦大社是禁止在其他 中国文化报 ,2018-12-18(005).
[3] 欧建平 . 刘振祥 . 九歌 - 林怀民给云门的生日
任何地方演唱〈迎神曲〉甚至其他祭歌的,但 大礼 [J]. 舞蹈 .2013 年 04 期 .
是特富野大社则是有原则的容許。因此,到目 [4] 吴潇怡 . 李蕾 . 光明日报 /2013 年 /3 月 /3 日
前为止,我们听不到、看不到有任何达邦大社 / 第 004 版 . 教科文新闻 .
在非祭仪场合有关于〈迎神曲〉的歌唱和录音。 [5] 杨梓. 宁夏诗歌选 ( 上、下 ) [Z]. 银川 :
但是,一些与族群有关的重要表演活动,兩大 阳光出版社,2015.
社头目及重要的长老及干部,都会一起参与, [6] 欧建平 . 刘振祥 . 九歌 - 林怀民给云门的生日
大礼 [J]. 舞蹈 .2013 年 04 期 .
呈現了兩大社之间一直还存在的一种休戚与共
[7] 李晓静 , 朱华 . 浅析传统面具艺术中的民族崇
的心理,可是在表演的內容上,则还是演唱特 拜和审美 [J]. 大众文艺 ,2012(04):205.
富野大社的祭歌。特富野大社头目汪念月表示, [8] 嘉义县志《艺术志》.《第三篇 • 音乐舞蹈》.
一般的场合是不演唱〈迎神曲〉和〈送神曲〉的, [9] 欧建平 . 刘振祥 . 九歌 - 林怀民给云门的生日
重要的場合视情況可以演唱〈送神曲〉,特別 大礼 [J]. 舞蹈 .2013 年 04 期 .
重要而且能够将邹族文化高度展現的场合,就
可以演唱〈迎神曲〉[8]。而在舞蹈《九歌》当
中的迎神送神曲,则是特富野大社所演唱录音 ( 课题:课题编号:ZC20211139, 课题名称:应用型
的。《九歌》选择用这样重大传统祭仪的音乐 本科高校舞蹈编导专业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的模式探
究.
作为舞蹈的开始与结束,更体现林怀民对于祭 作者简介:王银花(1994-11),女,汉族 广东广州市,
仪的敬重与严谨。《湘夫人》一幕中,则用了 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 , 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台湾卑南族妇女节庆吟唱的古调和印尼爪哇的
加美兰竹乐和吟唱。
(2)《九歌》中的日本雅乐
《云中君 春日郊游》的配乐则是保存中国
大量古代音律与韵味的日本雅乐《平调 • 越天
乐》[9]。舞蹈音乐本一家,舞蹈离不开音乐的
烘托,不管是视觉听觉上的需要,在舞蹈背后
的内容意义上也需要音乐渲染意境,带动整个
作品内涵上的升华,而选用日本雅乐(起源于
中国),这也正体现林怀民对于中国古老且传
统音乐的重视,在作品中给一笔意味深长的中
国形象的音乐意蕴。

四、结语
《九歌》这部作品被称为跨文化的典范,
这是其成功之处,而在当今的现代舞领域中,
极少有跨多种文化的舞蹈作品出现,但《九歌》
这部作品,其整体的美观与形式,从现今的审
美角度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其表达的内涵也难
以理解,但这也是其魅力所在。通过对《九歌》
的分析,让笔者在舞蹈形象和文化内涵上体会
深刻,舞蹈作品的呈现是多种艺术门类的交叉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