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南怀瑾老师讲呼吸法门之“十六特胜”(三)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2014-07-21

(接第一、二部分)
你们注意,“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四个,然后就不管知不知了。知当然仍在那

里!没有动过啊。接着“除诸身行”,“知”不谈了,当然有知性存在,可是知性的作用不起了,也不
是不起作用,是自然普遍存在了 。

然后到了“受喜、受乐”,进入初禅;“受诸心行”,走到心行路线去了,再进一层“心作喜”,完全在
心了,不管身了;再下去“心作摄,心作解脱”,到禅定境界,就是心了,到了心就是第七识了,

第六意识分别思想的根根在第七识。
“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
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心作解脱,十六特胜 一直到这里, 完 全和色

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 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功夫,在地水火风的色阴,和受阴境界里头做
功夫 。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 用观察了,观是慧,讲到了唯心方面, 完 全是唯心的 “知性 ”道理,就是

想阴和行阴解脱了,心意识解脱了。
十二、观无常
观无常,也不是知,也不是心,也不是身,都不是。观无常,观一切无常,观慧,完全是智慧
的境界。 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身、心一切都无常,不是永恒的。 “无常”是讲现象,之前的功

夫、境界,一切所有的喜、乐都是无常,《金刚经》上佛告诉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皆无常,过去了,诸法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化,现在就在变化。大家由婴儿出生到现在都
几十岁了,有些做婆婆做妈妈,做奶奶做公公,每个都无常,都过了。世间一切无常,修行打坐

也无常,刚才坐得好好的都没有了。如梦如幻,过去了,所以说观无常。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个拐杖,不要给拐杖困住了, 坐轮椅不要给轮椅困住了,诸法无常,观无

常。所以从安那般那开始,出入息一进一出也是无常嘛!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切皆无常,一切
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无我的。无常、空、无我是三法印,学佛的基本。你用一个方法
修行,但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则就是把无常当成有常,那就错了。
观无常,不是到这一步才开始观,其实你一开始入手就在观无常了。慧跟定配合来修,要有

这个智慧再来谈学佛。 就算功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是不是无常啊?观
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你不修行,不做功夫,功夫就垮掉了。所
以说诸行无常嘛!

十三、观出散
如果被气困住了,就观出散,把平常的一切不适丢开了,放之于虚空。管它气到哪里了,你

有个气,就被困住了,没有观无常,没有智慧去破它,没有观出散。 观出散,气一切放之于
空, 现在不修气,修空了。一切放空,连背弯起来也空了。这个修行法门,靠慧观了。人身体

有病,乃至衰老、要死,用观出散都把它散出来,丢开了,一切皆空,死也空嘛,老也空,
病也是空,出散。

所以佛有一个偈子,吩咐你“诸行无常”,一切作为、一切行为,不是永恒的,都是无常,都会变

去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一来一往,呼吸一样,一进一出都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
为乐 ”,不呼不吸,绝对的清净,呼吸也静止了,不生不灭,寂灭为乐。有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偈

子,理也到了,工夫也到了,还讨论个什么啊!还有讨论就已经在生灭中了。所以叫你观无常、

观出散,这是慧观,不是眼睛去看,是智慧解脱。
观出散,在工夫上来讲,这个是秘密了,修安那般那,如果常修观出散的话,修到某个阶段,你

走的时候,不要说预知时至,甚至打个坐写个偈子,说声再见,自己就化成光没有了。所以做到

了,转观这个心的法门,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将来要走的时候,一弹指之间,
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什么都没有留,化一片光走了。

所以,我们平常做工夫,你要注意这个,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工夫,都忘记了 “观出散 ”,要把


所有工夫、身体都丢开,放出去,连放的一念都要丢掉。 一切都放了,连身心都放了,定境

界也放掉,你会觉得内外一片光明,没有生理的障碍,和宇宙、虚空合一,道家形容这种

叫 “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都是空的,换句话说禅定境界是 “空无边处定 ”了 。


“出散”,一切呼出去,所以我平常教你们身体有病、有障碍多注意呼气啊,把它呼出去。 我的
那个儿媳练习瑜珈,这两天到我这里来,尽给我磕头说:“爸爸,完全听您的,您让我把呼吸放

掉、出散。我还教人家,他们都得利益了。”以为练瑜珈修气修进来,那完全错了。“出散”就是布
施,一切功德回向众生。

十四、观离欲
再进一步观什么?观离欲。跳出欲界,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贪瞋痴欲望,一切都解脱了,什么

都没有 ,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
观离欲, 这个时候不是男女之欲了,世间的功名富贵等等一切都沾不住了,真正的离欲了。这个时

候,才做到真正的 “离欲尊 ”; 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 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的离欲


了。然后,证灭尽定。

其实你们做官做生意也是这个道理,应该赚的赚,赚来是属于你的,你也只有使用权;不应该赚

的,赚了一千亿、几万亿又怎么样?最后还是别人的。所以我说庙港这个禅堂将来谁用?有缘的
去用,谁知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你应该做的做了,观无常、观

出散、观离欲。

十五、观灭尽
然后观什么?观灭尽。什么是灭尽啊?注意哦!什么都没有,灭哪两样呢?灭受,灭想。受、

想两个灭掉了、没有了,思想清净了,没有杂念妄想,没有什么讨论,没有分别了,也没有
感觉了,知觉也空了,寂灭清净。

大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九次第定中最后的一定,绝对清净涅槃。不管密宗、禅宗,什么宗也

好,到这里证得灭尽定,得阿罗汉果位。万法一切皆是空的,都没有用。思想知觉、感觉,
统统空完了,这叫灭尽定。 “想受皆灭 ”, 有意的把它关闭起来,这个时候生死可以请假。“啊

呀,这个世界不好玩,我准备过个一千年以后再来,入定去吧!”这是可以做到的。

灭尽,拿什么灭呢?由你知性开始到智慧成就,灭了一切妄想,灭了一切知觉、感觉,一切都
空了。 观灭尽,得灭尽定,大阿罗汉得灭尽定是究竟了吗?没有。才证得小乘的 “有余依涅

槃 ”,证得 “灭尽定 ”,还不是证得 “无余依涅槃 ”。还要 “弃舍 ”,还要丢,才进入菩萨境界。

十六、观弃舍

最后一个是观弃舍,还要丢掉。得道,得什么道?没有道,连道也丢掉。成佛了,谁成佛了?
没有人成佛。自己认为有道、有学问、有成就,已经不是了。最后观弃舍,一切放下 。

观弃舍,连有余依涅槃都不进入。所以《楞伽经》诸大菩萨赞佛,“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

槃”,佛不入涅槃,也没有涅槃可入,自性现在就在涅槃中。这是大乘另外境界了。换句话

说, “观弃舍 ”修到这一步,由小乘转到大乘,真正是大菩萨的境界了。

尤其要注意了, “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并不是到后面观哦!有智慧

的人,一开始 “知息入、知息出 ”,已经观无常、观出散了。知道息出入,息不要抓回来,安


那般那一进一出是生灭法,我们的心念也不要抓回来。一切众生入胎以后,自己把自己的身

体看得很紧,都要抓回来到身体内部。本来是一块铁,充了电变磁场了,把一切吸进来,所

以禅宗叫你放下。

出散很重要,要与虚空合一。观无常,本来无常;观出散,不要抓回来,所以工夫不上路,
都因为你抓回来。我们这个生命由入胎以后到出生,一切都是吸进来的,抓回来的。尤其心
理上更是抓,要钱、要人、要命、要生意、要官、要权力、要欲望,没有放下。所以修行要

观出散。后面 “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 ”这几个,在第一个 “知息入 ”开始

已经用了,不要分开。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

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的法门。
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门困住,六妙门是初步,不算什么,重 点 在十六特

胜。 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是讨论问题。记住,“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法不是讲空话的,一般学佛的人都是讲空话。
整理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南师讲呼吸法门精要》《南怀瑾老师2007年春节开

示》等

************************************
欢迎关注公众订阅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欢迎分享文章至“朋友圈”,谢谢支持!

欢迎浏览“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同名博客,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阅读原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