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文言文閱讀評估

醒心亭記

(北宋)曾鞏

1 滁 州 之 西 南,泉 水 之 涯,歐 陽 公 [1] 作 州 [2]之 二 年,構 亭 曰「 豐 樂 」 ,


自 為 記 以 見 其 名 之 意 。 既 又 直 「 豐 樂 」之 東 幾 百 步 , 得 山 之 高 , 構 亭
曰 「 醒 心 」, 使 鞏 記 之 。

2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
必 即 醒 心 而 望,以 見 夫 羣 山 之 相 環,雲 煙 之 相 滋,曠 野 之 無 窮,草 樹
眾 而 泉 石 嘉,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耳 新 乎 其 所 聞,則 其 心 灑 然 而 醒,更
欲 久 而 忘 歸 也 。 故 即 其 所 以 然 而 為 名 , 取 韓 子 退 之 [3]《 北 湖 》 [4]之
詩 云。噫 ! 其 可 謂 善 取 樂 於 山 泉 之 間,而 名 之 以 見 其 實,又 善 者 矣 。

3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
憾 於 下,天 下 學 者 皆 為 材 且 良,夷 狄 鳥 獸 草 木 之 生 者,皆 得 其 宜,公
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於此也。

4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遊之賓客,尚未知公
之 難 遇 也。後 百 千 年,有 慕 公 之 為 人,而 覽 公 之 跡,思 欲 見 之,有 不
可 及 之 歎 ,然 後 知 公 之 難 遇 也。則 凡 同 遊 於 此 者,其 可 不 喜 且 幸 歟 !
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5 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註釋:
[1] 歐 陽 公 : 指 北 宋 文 學 家 及 政 治 家 歐 陽 修 。
[2] 作 州 : 作 為 州 的 長 官 。
[3] 韓 子 退 之 : 即 唐 代 文 學 家 韓 愈 。 韓 愈 , 字 退 之 ,「 子 」 字 是 尊 稱 。
[4] 《 北 湖 》: 指 唐 代 文 學 家 韓 愈 的 詩《 奉 和 虢 州 劉 給 事 使 君 三 堂 新 題 二 十 一 詠 ‧
北 湖 》, 原 文 為 「 聞 說 遊 湖 棹 , 尋 常 到 此 回 。 應 留 醒 心 處 , 准 擬 醉 時 來 。 」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1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1 本文第 1 段「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的「見」字最接近以下哪個解釋?
A 察覺
B 看見
C 看法
D 顯示

2 下列哪句的詞語解釋並不正確?
A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第 1 段)中「涯」字解作「水邊」
B 「羣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第 2 段)中「滋」字解作「滋生」
C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第 3 段)中「隅」字解作「土地」
D 「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第 4 段)中「殁」字解作「死」

3 以下哪個粗體的「之」字用法是不同的?
A 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B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C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
D 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

4 試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醒心亭是由曾鞏命名的。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5 根據本文內容,為甚麼亭子取名「醒心」?
A 為了與「豐樂」亭相對應
B 以記述欣賞該亭景致後的感受
C 以紀念韓愈逝世數百年
D 為了強調建亭者的道德修為及胸襟

6 試語譯下列句子。
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第 2 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2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7 作者認為同遊賓客應感到幸運的原因是:
A 能親身與歐陽修相處
B 能向歐陽修請教道德學問
C 能在豐樂亭及醒心亭觀賞美景
D 能遊覽跟韓愈有關的美景和建築

8 下列哪項是作者撰寫本文的目的?
A 描述醒心亭美麗的景色
B 寄寓文人憂國憂民之情
C 讚賞歐陽修的品格為人
D 勉勵歐陽修不要因為遭貶謫而灰心沮喪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3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醒心亭記

(北宋)曾鞏

1 滁 州 之 西 南,泉 水 之 涯,歐 陽 公 [1] 作 州 [2]之 二 年,構 亭 曰「 豐 樂 」 ,


自 為 記 以 見 其 名 之 意 。 既 又 直 「 豐 樂 」之 東 幾 百 步 , 得 山 之 高 , 構 亭
曰 「 醒 心 」, 使 鞏 記 之 。

2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
必 即 醒 心 而 望,以 見 夫 羣 山 之 相 環,雲 煙 之 相 滋,曠 野 之 無 窮,草 樹
眾 而 泉 石 嘉,使 目 新 乎 其 所 睹,耳 新 乎 其 所 聞,則 其 心 灑 然 而 醒,更
欲 久 而 忘 歸 也 。 故 即 其 所 以 然 而 為 名 , 取 韓 子 退 之 [3]《 北 湖 》 [4]之
詩 云。噫 ! 其 可 謂 善 取 樂 於 山 泉 之 間,而 名 之 以 見 其 實,又 善 者 矣 。

3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
憾 於 下,天 下 學 者 皆 為 材 且 良,夷 狄 鳥 獸 草 木 之 生 者,皆 得 其 宜,公
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於此也。

4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遊之賓客,尚未知公
之 難 遇 也。後 百 千 年,有 慕 公 之 為 人,而 覽 公 之 跡,思 欲 見 之,有 不
可 及 之 歎 ,然 後 知 公 之 難 遇 也。則 凡 同 遊 於 此 者,其 可 不 喜 且 幸 歟 !
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5 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註釋:
[1] 歐 陽 公 : 指 北 宋 文 學 家 及 政 治 家 歐 陽 修 。
[2] 作 州 : 作 為 州 的 長 官 。
[3] 韓 子 退 之 : 即 唐 代 文 學 家 韓 愈 。 韓 愈 , 字 退 之 ,「 子 」 字 是 尊 稱 。
[4] 《 北 湖 》: 指 唐 代 文 學 家 韓 愈 的 詩《 奉 和 虢 州 劉 給 事 使 君 三 堂 新 題 二 十 一 詠 ‧
北 湖 》, 原 文 為 「 聞 說 遊 湖 棹 , 尋 常 到 此 回 。 應 留 醒 心 處 , 准 擬 醉 時 來 。 」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4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1 本文第 1 段「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的「見」字最接近以下哪個解釋?
A 察覺
B 看見
C 看法
D 顯示
答案:D

2 下列哪句的詞語解釋不正確?
A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第 1 段)中「涯」字解作「水邊」
B 「羣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第 2 段)中「滋」字解作「滋生」
C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第 3 段)中「隅」字解作「土地」
D 「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第 4 段)中「殁」字解作「死」
答案:C

3 以下哪個粗體的「之」字用法是不同的?
A 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B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C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
D 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
答案:B

4 試判斷下列陳述,選出正確的答案。
醒心亭是由曾鞏命名的。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判斷
答案:B
答案分析:第 1 段提到「構亭曰『醒心』
,使鞏記之」
,可見歐陽修是定了「醒心
亭」之名後,才請曾鞏負責為醒心亭撰寫題記,亭子並非由曾鞏命名。

5 根據本文內容,為甚麼亭子取名「醒心」?
A 為了與「豐樂」亭相對應
B 以記述欣賞該亭景致後的感受
C 以紀念韓愈逝世數百年
D 為了強調建亭者的道德修為及胸襟
答案:B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5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6 試語譯下列句子。
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第 2 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曠野無邊無際,綠草樹木茂盛而泉石秀麗。

7 作者認為同遊賓客應感到幸運的原因是:
A 能親身與歐陽修相處
B 能向歐陽修請教道德學問
C 能在豐樂亭及醒心亭觀賞美景
D 能遊覽跟韓愈有關的美景和建築
答案:A

8 下列哪項是作者撰寫本文的目的?
A 描述醒心亭美麗的景色
B 寄寓文人憂國憂民之情
C 讚賞歐陽修的品格為人
D 勉勵歐陽修不要因為遭貶謫而灰心沮喪
答案:C

語譯
1 滁州的西南面,一道泉水的旁邊,歐陽先生擔任州長官的第二年,在那兒建
築一座名為「豐樂」的亭子,並親自撰寫題記,以顯示亭名的意思。他之後又在
豐樂亭往東直行幾百步,找到一處山勢較高的地方,興建了名為「醒心」的亭子,
叫我為亭子撰寫題記。

2 每逢歐陽先生和州裏的賓客來這裏遊覽,必定會到豐樂亭飲酒。喝醉了或感
到疲倦時,便必定到醒心亭眺望,看看羣山互相環繞,雲霧互相滋生,曠野無邊
無際,綠草樹木茂盛而泉石秀麗,使眼睛所看到的景物煥然一新,耳朵所聽到的
聲音也為之一新,於是心胸頓時覺得無拘無束,突然清醒過來,更想長留此處而
不歸去。故此,歐陽先生就因為這個緣故而給它起名,亭名是取自韓退之《北湖》
的詩句。啊!歐陽先生真可以說是擅長從山泉之間獲得樂趣,而他為亭子取名
時,又能表現亭子的實際情況,這又是他的擅長之處啊。

3 雖然這樣,我想說明歐陽先生的快樂。我們高高在上的國君閑暇自得,無為
而治,我們下面的人民生活充裕而沒有怨恨,天下的學者都具備才能和善德,邊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6 頁,共 7 頁
文言文閱讀評估

境的異族和鳥獸草木都適當合宜地生長,這才是歐陽先生的快樂。一座山的角
落,一道泉水的旁邊,難道是歐陽先生的快樂嗎?這些山泉不過是歐陽先生寄寓
心意的地方而已。

4 像歐陽修先生那麼賢德的人,在韓愈死後的數百年才出現。現在與他同遊的
賓客,還不知道歐陽先生的難得。千百年後,有人仰慕歐陽先生的為人,來遊覽
他的遺跡,想要見他一面,卻只有不可企及的感慨,然後才知道歐陽先生的難得。
所以凡是與他在這裏同遊的人,怎會不感到歡樂和榮幸呢!而我曾鞏,又得以藉
着這篇文章,寄託名聲在他的文章之後,又怎會不感到歡樂和榮幸呢!

5 本文寫於宋仁宗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第 7 頁,共 7 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