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2

论文分类号D90-059 单 位 代 码 10183

密 级  研 究 生 学 号 2002222013

吉 林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福柯的权力观 

Foucault’
s Power View

作者姓名:韩 平

专 业:法学理论
导师姓名 
马新福 教授
及 职 称: 
 

学位类别:法学硕士 

论文起止年月: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4 月
 
作者姓名  韩  平  论文分类号  D90-059 
研究生学号  2002222013
保密级别     

学位类别    法学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吉 林 大 学 


培养单位 
专业名称     法学理论    法学院 
(院、所、中心) 
 2002 年 09  月 
研究方向  法理学  学习时间 
至 2005 年 07 月 
 
论文 
福柯的权力观 
中文题目 
 
 
论文 
s Power View  
Foucault ‘
英文题目 
 
关键词  福柯,微观权力,空间化的权力,规训,日常反
(3-8 个)  抗 , 系 谱 学  
姓  名  马新福  职称  教  授 
导师情况 
学历  工作 
  学  士  吉林大学法学院 
学位  单位 
2005 年 
论文提交日期  答辩日期  2005 年 06 月 01 日 
04 月 13 日 
是否基金资助  基金类别及 
否   
项目  编号 
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 
出版地(城市
  出版者(机构)名称   
名、省名) 
出版者地址 
出版日期     
(包括邮编)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福柯微观权力的分析,指出福柯是用一个我们所不注意的

方式将现代性的反面突出出来,从而达到他所要实现的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的目的。也就是说,福柯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黑格尔对于对立与统一关系

的逻辑关系的认识,认识到作为一面的现代性,不能过分的强调这一个极,

而应将另一个极,即作为现代性的反面的一极也应揭示出来,这样才会使

得在二个极的张力中将人对于美好的追求表现出来,也才会使得我们在两

极的张力中彰显我们自己。而如何揭示这一极,如何揭示现代性的反面,

福柯采用的是微观权力这一要素,将权力作为主导要素视为问题的切入

点,并且用系谱学这一独特的方法,将现代性的缺陷完全揭露了出来。同

时,对于这样的无处不在的微观权力的存在,主体要脱离这样的从属地位,

就要斗争与反抗,因此福柯也指出了“日常社会生活”反抗的一种新的实

践方式。

关键词: 福柯,微观权力,空间化的权力,规训,日常反抗,系谱学

         

1
目  录 
绪   论………………………………………………………………………1 

第一章  对现代性的批判……………………………………………………5 

第二章  权力理论…………………………………………………………11 

第一节  权力微观化的分析视角……………………………………11 

一、微观权力产生的背景……………………………………11 

二、微观权力产生的空间化要素………………………………13 

三、揭示微观权力的方法学———系谱学……………………16 

第二节  权力微观分析………………………………………………18 

一、微观权力的技术手段——规训……………………………18 

二、微观权力的分析…………………………………………20 

第三节  权力与自由…………………………………………………23 

第三章  福柯的权力哲学的反思…………………………………………28 

第一节  权力理论的反思……………………………………………28 

第二节  权力与反抗…………………………………………………32 

结  论……………………………………………………………………36 

注  释……………………………………………………………………37 

参考文献……………………………………………………………………44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后  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2
CONTENTS

Preface ……………………………………………………1

Chapter One The Criticize To the Modernization………5

Chapter Two The Power Theory …………………………11


Section One The Analyzing Perspective to the Micro Power……11
One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cro-power…………………11

Two The Space Element of the Mic ro-power………………13

Three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Micro-power---Genealogy…16

Section Two The micro analyzing to the power………18


One The Technical Method of the Micro-power-----Discipline…………18

Two The Analyzing to the Micro-power…………………20

Section Three The Power and The Freedom……………23


s Power View………28
Chapter Three The Reflection to the Foucault’
Section one The Reflection to the Power View…………28
Section Two The Power and The Revolution…………32
Conclusion………………………………………………………36

Notes……………………………………………………………37

References………………………………………………………44
Abstract (Chinese)………………………………………………1
Abstract (English)………………………………………………1
Postscript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utor and author
3
绪 论

后现代主义表现最激烈的两个理论阵地,一个是美国,他的主要代表
人是罗蒂;而另一个就是法国,虽然在法国他的代表人物众多,并且每一
个人都很值得研究,[1]但是最为出色者则首推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 ]
在西方大家对福柯的研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主要有理查得・沃
林、戴维・柯真斯・霍伊、南希・弗雷泽,除去这些人之外,与福柯同时
代的一些伟大的人物都对于福柯给予了理论上的批判与支持,如让・鲍德

里亚、吉尔・德勒兹、罗兰・巴特,莫里斯・布朗肖、爱德华・赛义德等
等。[3]这些人通过对福柯的作品的不同角度的解读,表达了自己所理解的
福柯,既表达了对福柯的尊敬,也表达了对他的理论的批判。而国内对福
柯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虽然关注到了福柯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
法和研究成果,但没有从理论脉络的角度来深层次地进行探讨,并且对福
柯的批判也主要集中在他作为后现代的一名强将对现代性的批判上,而没
有对他的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他们都注意到了,福柯所关注的是一些从未被哲学家所注意过的现

象,如疯狂、疾病、犯罪、同性恋等。并且福柯以令人惊异的方式将这些
从来没有被谈论的东西提示出来,用某种从来无人用的思路将事件串联起
来,用使人耳目一新的方法把历史材料编织起来,这样就使人们看到了从
未看到的东西,听到了从未存在过的历史,在从来没有意义的地方理解到
了重大的意义。“如果说后代主义体现了一种‘去中心’的努力,那么福
柯是通过使那些一向处于‘边缘’地带的东西突出出来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的。这也是福柯有特色的地方。”[4 ]

1
而对于福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以及福柯用这样一个特殊的突
显的方式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却没有进行根本的阐释,或者虽
有一定的阐述,但却没有从根底上来揭示。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说明,福
柯是用一个我们所不注意的方式将现代性的反面突出出来,从而达到他所
要对于现代性的批判的目的。也就是说,福柯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黑格尔
对于对立与统一关系的逻辑关系的认识,认识到作为一面的现代性,不能
过分的强调这一个极,而应将另一个极,即作为现代性的反面的一极也应
揭示出来,这样才会使得在二个极的张力中将人对于美好的追求表现出

来,也才会使得我们在两极的张力中彰显我们自己,这是福柯理论的重要
目的之一。
作为国外研究福柯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的沃林犯了一个发生论上的错
误,错误地把福柯的思想渊源认为只有尼采与海德格尔这两个主要哲学。
尤其是,沃林夸大了福柯早期著作中的唯美思想的重要性,而未能注意到
他晚期著作与访谈录中的转变,从一位几乎完全是存在美学评论家的福
柯,转向讨论自我看管和实践的福柯。对于福柯来说,唯美主义是一个永
恒的诱惑,但他最终还是抛弃了它,转而强调自我看管、启蒙自主性以及

自由实践的重要性.[5 ]
另一位理论家霍伊则认为,福柯既不能划为现代派也不能认为他是反
现代派,认为福柯不是现代派是因为福柯不相信我们的存在的重大探寻任
务是要探寻人的本性;认为福柯不怀念前现代,因为福柯丝毫没有回归天
[6 ]
真的黄金时代的新卢梭式的欲望。 其实霍伊并没有看到福柯在研究中的
思想的变化,尤其在中期他转入系谱学的研究时,这时其实他已经从语言
的自律性转入到了语言概念化的社会实践中,而后期又转入研究社会和性
实践的话语。这就表明了福柯思想的一致性,他是从传统的关注主体的角

度转入了产生这个主体的系统之中,主体性只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功能,是

2
主体产生的条件,而主体反过来又促成了和保持这个系统。因而从这个角
度来说,福柯只不过是用后现代的思维角度来揭示现代的弊病而己。
福柯不是一位思想始终如一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始终在变,他的研究
对象以及使用的方法也在变化。[7 ]在 70 年代中,福柯开始关注系谱学的
考察方法,而系谱学的主题就是“权力”。福柯的系谱学包含两个基本论
题。一个是探讨权力与身体的关系,其中权力表现为“身体的政治技术”。
另一个论题研究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其中权力体现为真理。就生物政治学
来说,他研究了两种“权力技术”:一为“规训技术”,它用于作为客体的

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规训与惩罚》之中;另一种是“性技术”,它用
于作为主体的人,其思想表达于《性史》第一卷中。
而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规训与惩罚》中的权力思想,因为对于《规
训与惩罚》中的权力的研究可以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此处的权力的
思想,代表着福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产生,同时也代表他的思想的大的
转折之处,显示出了他对于现代性的批判的新的视角方面,表达了他对于
社会实践的新的理解与认识。更为重要的一点,此处对于权力的研究更加
能突出本文对于福柯研究所要实现的目的,从而也就突出了福柯理论的目

的。[8 ]
在本文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理论预设的提前下,本文分三部分进行,第
一部分表达了福柯对现代性的批判,这是以福柯理论的整体化的角度来进
行研究的,从而可以看出福柯对现代性的态度如何,从而可以为以下的研
究打下一个理论的预设与背景。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福柯
权力的微观化分析视角,通过分析我们要找出福柯认为权力是微观化的根
据何在,也就是说什么让福柯认为权力是微观化的。从而我们发现微观权
力存在的空间化因素,以及微观权力得以存在的历史背景以及,福柯系谱

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出了我们所不注意的、深处其中的微观权力。而

3
正是这样的揭示,使得福柯认识到了权力的无处不在,从而为他的理论的
最终指向,即对于现代性的批判的反向揭露,和对于权力的反抗提供了根
据。而本节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从分析中注意到微观权力存在的空间条
件,这样的分析方法也复兴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于空间的关注。进一步
讲,福柯对于空间化的权力的表达,使得我们从三维的角度中更加认识到
了福柯对于现代性压迫的方法性的揭示,从而为福柯理论目的的实现提供
了更进一步的论证。第二节具体谈一下福柯的微观权力。主要找出福柯与
以往的权力理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他的理论的前提是什么,以及这样的

权力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为我们指出在这样的权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
如何行为。第三节是权力与自由的关系,本节中我们将对于现代性所追求
的根本价值——自由,与福柯理论中的权力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
更能表达出福柯对于现代性的价值的批判,从而为他的理论从价值上做了
一个铺垫。第三部分,我主要谈了一下我对福柯权力观的理解,将他的理
论放在整个哲学发展史中,通过批判的方法更加揭示出福柯权力思想的意
义与内涵。也突出福柯理论中的另一个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之处,即权力
的反抗哲学,这是福柯理论的一个重要归宿之处,同时也是被许多理论家

所批评之处。

4
第一章  对现代性的批判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现代性属于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这种哲学意义上
的现代性,其内涵是什么呢,哈贝马斯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时
代,它用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现代
性这样一个时代的特征与贡献是个人自由。
而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始于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西方传统的哲学是追求
普遍性、总体性与本质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理论上,它预设一种思

维必须与之相符的本质,一种终极的本源,而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之加
以表象、再现。这就产生了主体与客体、内在与外在、本质与表象相对立
的思维模式。在实践上,启蒙以来的现代思想以人类全体的自由、解放为
目标,并把它标示为普遍性的真理。然而社会若以单一目标为指向,就会
导致对异端的压制与摧残,所以启蒙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其理想
目标,反而产生了 20 世纪不同类型的极权主义的“总体恐怖”。[9 ]
而从这种二元划分中开始反思与批判始于康德,他用划定界限的方式
来实现他的批判。在 1784 年康德回答了柏林一家报纸提出的问题,
“什么

是启蒙?”,[10 ]在他的回答中,康德将启蒙与运用理性以达到成熟等同起
来,从而使得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就是来源于康德试图使理性更具有批判
性。康德认为批判性理性始于对西方试图建构一套反映人性本质的、普遍
的真理的理论这种努力的拒斥。康德认为一旦被揭露了,从而使宗教和形
而上学失去了权威,道德行为和社会纽带的问题就必须予以重新面对。也
就是说,一旦这样的唯一的标准没有了,那么什么都成了标准,这样康德
认为,现代性的成熟就是一个人可以勇敢地承担起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的责任,同时也要接受我们所珍视的、最能给我们抚慰的批判性思考。这

样,康德将哲学与当时的社会联系在一起。康德利用建立界限的方式为理

5
性的使用建立了合法化。同时利用这样的方式,他为感性、理性与知性的
运用方式和范围也划定了范围。他认为知识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就会产生
辩证法,是幻象。康德这样的划分使得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知识的范围与我
们的认知的能力,但是同时也使我们觉得无所依存,无归属感。
对于康德的这样的批判方式,福柯在本质上与康德的反思目的是一致
的,而在途径上是不一样的。福柯在一个同样名为《什么是启蒙》的论文
中,他清晰地表明,他并不像一些后现代理论时兴的那样,支持对启蒙运
动的全盘否定。尽管他对以启蒙运动的名义实行过的政治主张有所保留,

福柯还是认为启蒙运动提供了一样极为有用的东西——批判的精神。对福
柯而言,批判类似于一种探询“我们是什么”的研究(我们如何思考,我
们重视什么,我们怎么理解自身,我们怎么对待别人),但是它也意味着
对“我们还可能成为什么”的思索——我们怎样才能与我们自己不同。换
句话说,福柯从康德和启蒙运动那里得到的并不是:一个理论,一个学说
甚至也不是一个不断累积的永恒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通过它,我们对自己是什么的批判同时也是对加在我们身上的局限性的
历史分析,也是一种超越这些局限性的尝试。

从而可知福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个“历史时期”,
不是时间概念。“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
特定人民所做的志愿的选择。是 —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
和举止的方式,在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种归属的关系并把它表
述为—种任务,无疑,它有点象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质’。”[11 ]
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福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关注这样的状况。福
柯有他自己独特的断代话语。他很少使用“现代性”这个词,而取向于用
“现代时期”一词,以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以及随现代时期而

来的、尚未命名的、可以被字面地称为后现代的那个时期。由于现代时期

6
的规诫性与规范化权力起始于古典时期,因而我们有时会抛开福柯对古典
时期和现代时期的区分,谈论他“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仅如此,福柯很
少提及而且从不采用后现代话语。在回答一位采访者关于后现代的提问
时,福柯说,“我们所说的后现代性到底指的是什么?我赶不上时髦,我
不明白在人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之
处”。[12]那么福柯是以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进行他所谓的现代性批判呢?
福柯在《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谈录》中谈到,他认为从 18
世纪起,哲学与批判思想的中心课题一直是,目前也依然是,希望将来也

仍会停留在这个问题上:即我们所使用的理性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危险
和限制?我们如何作为一个理性动物存在,幸运地献身于被内在的危险所
交织的理性实践之中?认为我们必须与这个问题保持着一个密切的关系,
并在心中牢记着这是一个最重要而极度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假如认为
理性是我们的敌人,而应该予以剔除是极端危险的看法,那么这个危险最
多也只不过与认为对这个理性的批判性质疑,会让我们陷入非理性的危险
相同而已!我们不应忘记——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批判理性,而是为了呈现
事物是多么暧昧——种族主义就是建立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神化的理性上,

后来变成了纳粹主义最持久、最有力的成分之一。这当然是一种非理性,
但是,非理性毕竟也是一种理性的形式。由此可知,福柯认为理性是启蒙
的产物是我们所要支持的,而理性总是代表着普遍性。
那么,福柯为什么又总是向普遍挑战呢?根据德鲁兹的看法,[13 ] 理
由是因为普遍性也是历史性的,因而不能解释任何东西,事实上它们本身
就需要解释。他认为在社会体制中,普遍性(例如自由)没有其他的意义,
无非是使对一种不断变化的估计成为可能,它们表明了一种历史性过程。
关于普遍性,福柯所具体拒斥的仅仅只是传统赋予它们的那种非历史性,

而他则承认以德鲁兹方式解释为历史中的变量的普遍性,这意味着挑战的

7
是普遍性的概要性,而不是普遍性本身。福柯把普遍性理解为变量,并不
意味着他像哈贝马斯所驳斥的那样因此就陷入相对主义的某种形式,即认
为知识和理性的所有形式都是等同的,因为它们同等地从属于权力关系。
福柯对启蒙运动的依恋和信念,可以用来解释福柯作品中两个重要的
方面。
第一,他对诸如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理论的摒弃——这些
理论依赖于一种绝对的,非历史的性质,或曰,“真理”。
马克思认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有产阶级和劳动阶级,有产阶级想

持久地控制生产方式,而劳动阶级想夺取这种控制权,这样的状态下,历
史的动力就需要有个突然而强大的外力参与进来。因为,要改变这些压迫
性的上层建筑,劳动阶级就必须控制并改变经济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
革命就是经济革命。福柯与马克思的不同在于:在我们可以讨论的范围来
看,由于每个系统都是偶然的,经济系统的优先性可能是错误的。对福柯
来说,监狱和司法权力系统与经济分配系统处于同样一种权力格局中。因
此,他不满于等待经济系统的改变,而认为日常化的斗争也是关键的方式。
福柯从未想在平均分配财富的情形下,监狱会自动消失。他认为,只要在

基层、局部或微观层面上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任何宏观的变化都不是
真正的变化,也不能真正解决任何问题。[14 ]
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作为“图像”,是指世界被人当作“图像”来
加以把握了,因为“仅就存在者具有表象和制造作用的人的处置而言,存
在者才是存在着的”,
“存在者的存在是在存在者之被表象状态中被寻求和
发现的”;于是,
“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这
里,图像意味着:表像着的制造之构图。在这种制造中,人为一种地位而
斗争,力求在其中成为那种给予一切存在者以尺度和准绳的存在者”。[15 ]

从而根据现象学,所有的意义都可以在个人对一个事物或事件的“普遍本

8
质”的感知中得到,还是强调了真理和意义得以产生的社会及文化环境的
中心性。但是,福柯认为构成真理和理性是流变的方式,并且真理就隐约
于知识之中,他认为真理就是权力,真理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真理为
权力立言,权力以真理的名义行事”。                             
第二,他在分析对真理和知识的关系时采用特定的“历史化”视角。
这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他把注意力,从关注于“具有非自然化作用”的评
估和思想体,以及描述被强加于我们身上的可知事物上的“局限性”方面,
转移到研究个体怎样才能适应或者超越他们所处历史环境的著述上。

在这点上,他脱离了传统的宏大的叙事方式,以往的哲学研究总是专
注于主流,给予它们一个强势的叙事主体地位,而对于独立个体的历史地
位以及片断化的历史总是专注的特别少。从而使得个体只能在某个历史中
沉沦而处于受制的状态,而在启蒙之后,我们就是要寻找如何去摆脱这样
状态,每个人的解决方式不同,但是他们要解决的目的是一样的,也就是
说,福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开启了解决主体受制的状态的一种方
式,他与主张现代性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他们的
思考的方式不同而己,他并没有超越现代哲学的目标。

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这些批判中,我们似乎可以寻找到某些
能称之为“后现代性”的东西,即相对于现代性态度的某种后现代性态度,
包括思维与感觉的方式、行为的方式等。
事实上,各种后现代话语所用的“后”这个词本身就有着一种内在的
模棱两可性。一方面,“后”描述一种“不是”现代的东西,它可以被解
读为一种试图超越现代时期及其理论与文化实践的积极的否定。正因为如
此,后现代话语和实践常常被视为与具有压迫性的或枯竭的现代意识形
态、现代风格以及与现代实践实行了公开的决裂。在这种规范性意义上,

前缀词“后”表示的是与此前东西的一种积极的决裂。另一方面,后现代

9
一词中的“后”字也表明了对此前之物的一种依赖和连续关系,这种依赖
和连续关系使得某些批评者认为后现代只是一种进一步强化了的现代性,
是一种超现代性。因此后现代话语包含了这样一种要求,即我们必须提出
新的范畴、理论和方法,以便探索和理解即将来临的新的趋势,探索和理
解新的社会的善和文化状况。“因此,对新事物有一种内在的同情,正是
后现代话语的特点所在,而它的颂扬者们总愿意把自己标榜为理论和政治
上的前卫分子。”[16 ]
其实,真正的“后现代”永远是古代、现代、后现代的融合与共存。

它既是对古代与现代的超越,又是向古代与现代的复归。它也并非远在天
边,它就在我们的近旁,它就是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开放性的思
维方式,更是一种实践方式,一种有待我们开辟的新的实践方式。”[17 ]
而福柯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将古代、现代与后现代都包含于他所要进
行的批判现代的整体规划之中,在批判中实现三者的相互融通,最终为他
的理论指向指明方向,也就是他最终要实现对于权力反抗的新哲学,通过
主体的回归进而走入一种新的审美性的生活。
接下来,本文在理清福柯与现代性的关系的基础上,重新理清在福柯

思想转变中起至关重要的一步的《规训与惩罚》中权力的思想。在此书中,
他用他的独特方法——系谱学,指出了代表传统启蒙以来的权力关系的反
面的微观权力,这也是对于他的研究成果的最有代表性的一方面,这种微
观权力的揭示使得他以后的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更加有了说服力,并且也正
因为有了这样的微观权力的表述,他才可以更加确实地为他的新型的实践
观理论打下基础,从而使得它的理念具有了更大的实践品格,在揭示了“主
体化”过程的政治后果之后,为我们提供了主体化实践的反抗。因而我们
对此进行研究就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10
第二章    权力理论 

第一节  权力微观化的分析视角 
一、微观权力产生的背景   

微观权力的产生,它有一定的社会条件,也就是说在福柯揭示了的社
会中产生微观权力的条件,这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被启蒙
所侵吞的过程。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叙述了人们以为启蒙运动的理想
(正义、自由、平等、理性)在于改造世界(在监狱、教育和卫生等方而),
而事实上,一系列和启蒙理想全然不符的规训手段接管了军队、学校、医
院等各种机构的运作,并且也决定了权力在社会中运作的方式。这些新的

权力的运作方式是如何在社会的运作中占有地位的,这就与相关的经济与
历史的重大背景相关的,这些背景就是更加复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殖民
化社会的出现过程,这些社会形态从十二世纪起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开始取
代陈旧的封建制度。
而生命权力的发展就需要这样的两个主要环境。

首先是国家运作方式的变化。十七世纪以来,我们主要把国家视作达
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如对于君主的荣耀或人民的幸福。自十七世纪
始,人们渐渐把国家本身视为目的。换言之,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财富
和权力,而它的人民及其权利义务不再被视为目的,而是被当作资源——
人们在他们的日常活动中必须加以利用、管理,以保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当然,为了保障人民的生产力,同家必须要想方设法使他们保持健康、强
壮、活跃、勤奋和安全。也就是说,国家必须监视、管理和控制它的人民,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两样东西:知识体系和行政设备。
其二就是相关的知识体系的产生,这些知识体系产生于一系列学科的

11
发展过程中,而不论是人类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福柯认为正是真理和知识构成了我们主体认识的基础。但是福柯认
为,正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这种主体的认识也有它自己的历史,这个历
史与过去四百年间权力在运作方式和关系上演变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历史上,权力可以非常简单地用国王或女王行使权力的神圣权利来理
解,从十七世纪以降,这个权力的保证——上帝——被别的事物,即真理
和权力所取代。这些变化恰巧发生在启蒙哲学影响逐渐扩大的时期,此时
哲学的基础是理性和正义等人文美德。同时期也爆发了法国大革命,这次

革命试图颠覆君主统治,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在这些转变中,都为福柯称
之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也包括做为单独的科学得到发
展。[18 ]在福柯看来,这些人文科学主要在两个方面区别于自然科学:首
先,它们期望得到的不是概括化的理论(如,关于生命起源或者时间的本
质这种理论),而是特异性(例如,考虑到监视和健康等因素,怎样建造一
座军营才最合适?如圆形监狱的建造) 其次,福柯认为人类科学不同于
自然科学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与政治权力的运作和维持息息相关。
福柯进一步论证说,为什么说人类科学产生出的知识和真理在某个层

次上是与权力联系点一起的,主要是因为这与它们被用以约束和规范个人
的方式息息相关。
“精神错乱”并不存在,它是被学科性知识制造出来的。
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批准了权力的行使,并使其合法化。
从这个角度看,试图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犯人而不再对他们施以酷刑
或公开处决这种愿望导致了刑罚程序的变化。但是福柯认为,这些刑事制
度的变化出现在启蒙运动的“内面”。它们来源于一些身体组织形式和行
为方式上通常不太起眼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其说是为了让囚犯们意识到自
己的错误,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地制造出一种可以被当作囚犯来辨识和对待

的主体。[19 ]与这样的变化同时也产生对一种行政设备的需求,进而也促

12
进了各种“管辖”机构的发展, 这些机构借鉴人类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它
们不仅关注犯人活动,也干涉卫生和福利等领域。
福柯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在古典时期的初始阶段已经开始相互结
合,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这样的发展背景,从
而使得我们在享受到了“自主的人”的同时,也相继的又陷入到了一个新
形式的束缚中。 
二、微观权力产生的空间化要素 

由于新的统治术的产生,这样就需要新的统治的基本的要素,而传统
的权力的运作它的存在的基础是历史的时间要素,也就是说,在历史中传
统的权力产生主要依靠的是时间的转换,但是在微观权力产生的新的统治
术的条件下,也就是说在暴力的历史被大部分排除之后,新的统治术所采
用的就是一种空间化的要素。在这些稳定的空间的流转中,权力的运作方
式被极大化的从传统中走向他的反面,权力不是依靠于大写的权力的暴力

的统治,而主要依靠的就是空间位置的特定化来表现的,因而可以说,微
观权力的产生的一定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空间要素的引入。而也正因为如
此,福柯可以说是,复兴了自希腊以来对于空间要素的研究,从而在哲学
话语的转变与关注点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福柯作的《地理学问题》的访谈中,[20 ]他注意到了空间的概念在
西方思想史中的命运,空间长期以来一直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辩
证的、静止的。显然,空间和时间观念在西方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发展是极
不平衡的,空间成为了与时间及其所代表的丰裕性、辩证性、富饶性、生

命活力等相对立的观念。 在福柯看来,空间在当今构成了我们所关注的
理论和体系的范围,我们正处于一个同时性与并置性的时代;我们所经历
的和感觉的世界更可能是一个点与点之间互相联结、团与团之间互相缠绕
的网络,而很少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经由时间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物质存在。

13
空间看起来好像是均质的,看起来是纯粹形式的,好似完全客观的,然而
[21 ]
一旦我们仔细探究它,就会发现其实它是一个社会产物。 对福柯而言,
空间是权力、知识等话语,转化为实际权力关系的关键。
在启蒙的时候,统治者和自我将人创造为国民的意义上的“人”,而
不仅仅是看作生物种类的“人”,也就是说不仅将人当作它们的研究对象,
而且把影响人类的其他因素,例如空间和建筑也列入研究范围。也正因如
此,空间也成为了权力转化的关键要素。
福柯并没有站出来建立一个一般化的权力理论。他也没有暗指一个一

般化的空间理论。他也没有坚持认为建筑形式本身可以有个先天性的政治
意义和可能性。他只是认为,空间位置,特别是某些建筑设计,在一定历
史时代的政治策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然,远在 18 世纪之前,建筑就以不同方式涉及了权力的维护。[22 ]
而在生命权力的政权下,这种政治干涉是发生在某种作为有待认识、控制
的自然人口的层次上。这种权力是经由一个不断扩张的社会制度复合体而
运作的,从而在不同建筑类型中展开它的作用。如:医院、监狱、工作场
所、学校、街道规划、住宅等。譬如,学校不仅仅具有学术规范的功能。

相反,学校生活的其他不同层面因空间规训技术的引入而被改变,如:对
学生的区隔、分级、性监视和特殊的测试空间等。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建
筑在现代的权力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福柯认为在社会被划分为各种领域和各个机构中,利用空间化的技
术,规训话语是渐渐地“殖民”了这些领域和领域中的主体。福柯强调说,
当然这样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方案,也不是—个政策化的过程,而是
零散而逐渐地出现的:在某些领域出现较早,在其他领域则较晚。福柯认
为,十八九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监狱体系就是一个十分特别值得发掘的领

域,从中可以追踪到规训力量的出现过程。[23 ]监狱在社会出现伊始就是

14
一个重要的机构,因为在这里,规训化权力的强制性力量可以被直接而又
公开地行使,监狱就这样在根本上成了大社会中的一个缩微社会。监狱有
自己的专业化队伍,自己的行为准则、礼节和程序。例如,它有一个内部
法律系统,该系统可以惩罚囚犯,延长他们的人员的服刑期,也可能用特
殊关照来奖励表现良好的人,准予他们较早得到假释。监狱不仅创造自己
的知识领域,如犯罪学,而且也为心理学这类新兴专业提供了研究对象。
监狱作为微观社会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模型。在密集的
规训高压统治网中,监狱这个程序经过修改可以被其他领域所采用。福柯

认为,这种由监狱发明出的规训手段对工厂、学校和军营的影响尤其大。
家庭生活、宗教、运输系统和传播系统,这些机构都是向人们提供规训权
力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安排时间、空间和各种关系来管理人们的行为,
约束人们的身体。这种刑事程序对更大范围社会的渗透和殖民取向被福柯
称之为“监禁统一体”,而监禁统一体中渗透的一个根本因素的基础就是
微观权力的空间技术的存在。
对福柯而言,做为微观权力空间化象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圆
形监狱。但是圆形监狱本身不是权力的象征,因为它不指涉其他任何事物。

它也没有任何其它隐藏的意义,不管它是否真的投入运作,它的功能都是
只是加强控制。圆形监狱的空间化的特殊之处并不是着重于表征或体现权
力的建筑典型,而只是权力在空间中运作的工具。它所有的形式、物质性、
所有的层面,一直细到最微小的细节,目的都在于赋予其功能一种特定的
诠释。这一建筑本身是中性的,从它自己“空间与运作”的方式来看,也
是普遍的。
因而可以说,空间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技术。使用这些空间化的
构造技术,比起建筑本身来说更重要,因为它们为权力的有效扩张提供了

前提的可能性。当圆形监狱“投入”并影响其他的制度时,这个建筑技术

15
就必定带有它自己一贯的特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空间化这个要素的
支持下,从而使微观权力的运作成为了可能。[24 ]
在现代的权力形式下,空间的中心性虽已不像在 18 世纪般具有精妙
的表征意义,但对大部分的社会而言,仍更具有关键性。因为一部完全的
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权力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包括从地缘政治
学的重大策略到细微的居住策略;它包括在机构建筑中的教室和医院的设
计,以及其中的种种经济与政治的安排。倘若对于空间的着重而使人们模
糊了对于权力的警觉,那么对福柯来说,它 却是为我们对任何社会中特殊

权力运作指出空间上的一条道路。显然,福柯在这个层次上提出一些“生
命权力”如何运作的启示性宣言,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一个现代空间、权力
和知识的综合的交互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洞见。
三、揭示微观权力的方法学———系谱学 

那么,如何将体现在我们身体之上的、流淌于我们血液之中的、在我

们生活中不加以觉察的微观权力揭示出来呢?这就要采用一种新的方式,
而不能采用传统话语中的传统运作方式,因为这样一个话语体系是不能将
传统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的,而只有采用“系谱学”的方法才可以将隐
含于现代性的问题和微观权力揭示出来。只有用系谱学的方法将现代性的
反面揭示出来,才可以将现代性的问题揭示出来。
而福柯“系谱学”要做的,就是对被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追问,更
为重要的是,它就是要对那些我们所接受的认为无问题的话语进行问题
化。“系谱学”的宗旨就是使事物“问题化”。“系谱学”的历史便是“问

题化的历史”,福柯的“系谱学”方法便是用来书写“问题化的历史”的。
只有回答了和解决这个的问题才可以说是将现代性进行了批判与重构。
福柯提到“系谱学”在三个领域内是可能的。第一,有关我们真理的
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自命为是知识主体。第二,有关权

16
力领域的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自命为自己是作用于他人
的主体。第三,有关伦理学的历史本体论,通过它,我们自命为道德的代
理人。正是用系谱学对于此三个层面的探讨,人们才可以从“将人视为主
体”的自大的现代性的主体的历史本体论中清醒过来,才可以用一个全新
的视角来探讨人的现代性的危机,才可以使现代性充满活力。
福柯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类的身体,并且从微观层次上寻找权力施加的
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明确地将他的研究权力的方法与其他人的研究权力的
方法区分开来。也就是其他人的研究方法注重的是个人和机构的主导作

用。而福柯想要“砍下国王的脑袋”,这样在研究权力的时候就不会将权
力视为某些有势力者(如国王、总统)的财产,而是将它视为一组确立了
人们的地位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力量。
“系谱学”是福柯的重要哲学方法,也是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有学者认为,福柯的哲学实际上就是“系谱学”。也有的学者不赞同上
述的提法,认为不应将“系谱学”看作是福柯的“全部方法论宝库”。但
也承认,在福柯的思想的后期,特别是《尼采,系谱学和历史》
、《规训与
惩罚》和《性史》中,福柯颠倒了“系谱学”和“考古学”的优先地位,

是个不争的事实。福柯起初试图用“系谱学”来补充“考古学”,后来干
脆用“系谱学”取代了“考古学”,使之成为自己后期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福柯利用被他称之为考古学和谱系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这项工作,根本上
讲,这两种方法都致力于寻找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构成与实践,但是谱系
学侧重于探讨权力问题,以及话语权作用于身体的方式。从考古学转入系
谱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看出福柯对于问题追究的一个脉络,也表明福柯
对于问题是什么,如何产生问题,以及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整体的思路
历程。

福柯的系谱学和尼采的系谱学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这种区

17
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福柯将在尼采那里仅仅或主要用于道德
分析的“系谱学”,发展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
要的区别在于,尼采的“系谱学”还保留着某种对“本源”的留恋,而福
柯的“系谱学”则彻底摈弃了对“本源”的寻求,彻底埋葬了“本源”。
但这样的摈弃并不是指不去追求本源而是用一个否定的方法先将本源不
益处突出出来,在突出的否定中否定本源,然后在否定中再造新的本源。

第二节  权力微观分析 
一、微观权力的技术手段——规训 

规训一词有两个核心的意义,一是给人以惩罚的意义,是种惩罚和强
制的消极力量。二是与一个技能知识体系相联,是一种与自我实现和成就
联系在一起的积极力量。
规训是微观权力运作的技术性手段。在传统权力运作中,权力的运作
是采用暴力的方式,对象不是一个积极的客体,而是一个体现权力权威的
方式。而在微观权力的运作中,权力的传统对象客体变成了主体的地位,

这时对于主体的惩罚就需要新的惩戒方式,从而就产生了微观权力的新的
技术手段,即规训技术手段的产生。
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详细描写监狱改革之前惩罚的方式。
该书开头有—段极其详尽而又令人发抖的记述,描绘了罗伯特・儿朗索
瓦・达米安经历的酷刑和公开处决达米安的情形,他的身体在大庭广众下
被撕成了碎片。今天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残忍而野蛮的,但是在当时,
这种惩罚有其自身的逻辑和依据。因为当时认为王权的表现就是对于侵害
王权的人给予身体上的惩罚。后来人们认为这种惩罚场景是野蛮的,于是

取而代之“一种革新的制度”,这种惩罚制度试图对罪行做出 “仁慈”的
惩罚判决,同时“改造”罪犯。但是后来发现的是,如果利用国家提供的

18
资源而仅仅是把罪犯关押起来,当成可以通过教育或者告诫可以改造的目
标,这将会被认为是资源的浪费。因而后来决定这些犯罪必须被“改写”
从而可以重新做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也要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做出贡
献。因此,基于此种的考虑,通过安排调整他们监狱生活的每一个部分,
从而使他们明白国家的权力是无处不在,无法逃避的。规训方式的采用,
使他们可能变成“顺从的身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由规训权力手段
制造出来的机械人。
显然,这种把人当作资源或者商品的态度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

关,但是福柯不愿将生命权力的出现单纯地视为是资本主义的副产品。福
柯强调说,对这种规训方式的服从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从外部强加给人们
的。相反,人们服从这种规训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十八、十九世纪在
欧洲出现的新型社会和经济条件。工业化生产的方式需要人们掌握必要的
技能,以操纵机器,运用工具,以及长时间忍受繁重的工作。规训通过这
样一个惩罚和满足的双重的机制来发生作用,人们一方面会由于各种各样
的轻率行为而受到惩罚或自我惩罚,但与此同时,规训手段也会使人们能
得到回报,如可能使你在社会序列中上升(如成为一个资深的工人)。

通过这样的规训的手段的采用,微观权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自我所
接受的方式下规训了人们的生活,从而人也处于微观权力的网络之中。规
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出温顺、健康的人,这些人可以从事劳作,并可
以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受到约束。比如,在学校这样的机构中,一张时间表
能通过规定各门课程的时间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工作方式。想要了解空间
如何约束人们,只要想象一个工厂的情形就知道了。工厂为人们的工作设
计出不同的空间,譬如流水线上的各个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这
些任务需要某些特定技能来完成,同时也给予人们特定的地位。当然,根

据机构需要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的位置可以移

19
动,或被调动。每一次移动,他们在这个机构空间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
因而,规训权力使人们在机构中得到一个空间,在体系中占据一个地位。
这种地位排序使机构可以在它整个空间内控制人员的调动,同时也能控制
这些人员调离前后的进步情况。这个场所并没给人们提供固定的职位,而
是在空间上分派人员,使他们在一个关系网中运转。以这样的方式,通过
提供给人们场所从而使得人们具有个性化。
为什么规训手段最终获胜?福柯认为,在我们现在的权力系统中累积
起来的观察、规范和控制手段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侵吞了启蒙运动,这是因

为当时当地的环境中有某些东西促进了这些规训手段的生长。如果说,启
蒙运动除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王,取而代之设立了一个民主的“空位”,
那么国家在一个没有方向、不经仔细研究维护的情况下如何运作仍然是个
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微观的权力和他的规训的手段取代了这样的位置。
这样的隐身的“权力”,可以做为传统权力的反面,正是符合了启蒙时代
试图清空传统权力的诉求,他们在反面对人们的生活与运作起到了控制的
作用。
二、微观权力的分析 

在阐明了微观权力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之后,福柯主要想向人们所
揭示的主题——微观权力——也就揭示出来了,这一部分也是福柯权力思
想中最有成就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权力,它表征的就是对于主客体的二元
对立的关系的问题,而在这样的话语中,如何通过一个单一的权力的概念
就可以揭示出整个的社会的概念呢?这就必须要求福柯的权力概念不同

于以往权力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意义。因此,福柯认为他的权力的分析的最
大的要素就是,对于权力分析不应采用宏观的本质主义的经济分析模式,
而应用力量关系的话语来表明,同时权力并不是一个死的关系状态而是一
个具有生产力的关系状态。从这两个角度,福柯将微观权力置于社会问题

20
的中心。
在权力问题上,[25 ]福柯指出,在此之前占据支配地位的无非是两种
主导理论模式,即依法权框架将权力视为经由契约(宪法)所让渡而形成
的右翼自由主义的权力概念,和以还原论的方式将权力归结于单一经济根
源的左翼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福柯认为,上述两种权力模式都具有可以
称之为“权力理论中的经济主义”的特点,因为它们或是主张以商品的拥
有、交易模式来解释权力,或是强调权力内在的经济功能。
福柯看出,以往各种权力模式尽管在具体观点上尖锐对立,但他们在

本质上均不脱离宏观普遍之总体叙事框架。传统权力观的本质主义取向,
是把权力表现为某种先于效应、具有恒定的性质的某物。就象马克思主义
关于权力的观点来说,它最终总是将权力问题放在经济的所有权层面上和
利益冲突的角度来认识权力的,并且每每试图用资产阶级统治的普遍叙事
来解说一切。
而福柯是以力量关系的话语来思考权力的战争模式,他将权力置于即
时发生的事件层次和关系维度,不论是“力”还是“战”都不可能外于关
系、先于实施而有其独立的存在。一旦“从权力关系和力量关系出发”就

不难发现,在不同时代及场域中发生并被冠以同一名称的权力,其实并非
具有本质的统一体,而是具有“家庭相似”的多元异质力量的关系。也正
是在这样的关系状态之中,我们才可以将我们不能看到的权力的不同形态
分离开来,从而可以使权力关系的存在样态体现出来。
福柯对于那些“事物本质”的概念,以及人们“对本质的渴望”持明
确否定的态度。针对权力,福柯认为,实体意义上的“大写的权力”是不
存在的,权力只是被表现为一组或多或少被组织起来的、具有等级的、相
互的协调的关系。

福柯承认,在权力中当然存在着所谓“金字塔顶部”,人们在彼此力

21
量关系中的“热能”和所拥有的资源显然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作为关
系,权力并非定位于或是发源于社会机体的某一确定方面(生产关系、国
家机器),为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所把持,成为强制于无权者的单向度的力
量。而这正是对权力的传统解读的核心内容。在这一壮观的权力结构之下
则是复杂、曲折的微观权力关系网络。
“公开性的”权力被生命权力所取代的原因就在于,第一,生命权力
[26 ]
保证了私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首先,正如我们在上面所述的那样,
国家中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话语、机构或者团体,相反,有一系列相互争

斗的话语和团体对某一事件提供种种说法。在没有任何终极权威(相信是
上帝给这些话语和范畴授权的这一信念)让人们相信的情况下,在某种意
义上,人们就有部分的自由来选择我们要接受和相信的东西。
第二,福柯指出,权力不应该被看作仅有负面影响,而应被看作是富
有生产力的。生命权力及其机构和话语制造了几乎不计其数的有关人类及
其行为的范畴和反范畴。当我们归纳这些范畴的时候,必然也就区分了另
一些范畴,如反常者、非正常的、同性恋者等。在某种程度上,是各种社
会科学知识和研究制造了这些人,这些反范畴区分出这些可以容纳他们的

范畴,从而制造出他们的主体性。[27 ]
福柯再三强调,在权力问题上他所给出的只是“一门权力的分析学”,
而不是“权力的理论”。他不考虑“权力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本质主义的
问题,而关心的是“权力怎么样”——它具体如何实施的“战略”
,“技术”
——的关系式分析。
  事实上,福柯本人对诸如“癫狂”、“性”、“规训”中权力效应的分
析,都是由“最低的层面开始”,“在社会的基本细胞里”“历史地调查权
力的机制在如何发挥作用”。这也正是其谱系学作为微观、局部话语的本

意。并且,这种“上升分析”的终点并非某种普遍理论,而只是由此获得

22
审视社会机体中异质权力空间及其断层的视角。这样的视角,正好与福柯
采用的系谱学的方法、空间化的分析角度、权力的微观探寻是相呼应的。
正因为福柯如此的权力内涵与分析角度,因此,如果说一种权力结构
在形成之后,的确可能在事实上更多地代表了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那这
只是作为一种偶在演化的结局,并非因为某种内在的本质。此外,在现实
上,对权力的理解亦应更多着眼于客观的关系与现实的情势,而不是直接
由统治层的主观意愿推出各种权力现象。
由于这种权力的偶在化、非本质化,我们每一个人就处于这样的权力

的关系之中,那么我们主体如何将脱离这样的权力的束缚之中,从否定之
中走出来,重建我们自己呢?因此,在这里,福柯事实上已经为权力的反
抗埋下了伏笔。福柯首先注意到发生在“草根阶层的日常斗争”,以及落
在以往政治分析之外“权力的微观机制”。
表面看来,福柯为我们描绘的权力“如水银泻地般”无处不入、无所
不在的图景似乎令人沮丧,但是由于这一悲观论调混淆了“权力无所不在
与无所不能”间奥妙而清楚的界限,因此情况事实上并不尽然。在《规训
与惩罚》中福柯就曾简略言及“大众越轨行为”对权力规范机制的抵抗及

逃避规训的策略。不过,福柯权力反抗的焦点不是落在宏观总体社会变革
上,而是寄希望于个体、局部的斗争,如通过个体的“自我呵斥”来消解
加于人的身体之上的权力效应。这和他对权力所持的微观关系的非本质主
义分析视角是一致的。[28 ]

第三节  权力与自由 

现代社会的一切政治制度与法律的设计,都建立在人们对于自由的认

识之上,可以说对于自由的认识是与现代社会的理论架构息息相关的。因
而,我们通过对福柯对于自由的观念的探讨可以表达出福柯对于现代制度
的态度。如果按福柯上述所言的微观权力的分析,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言的

23
自由是不是存在呢?或者它是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而存在?在微观权力
中,个体处于何种地位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福柯与传统的自由观念不
同之处。
虽然自由主义不承认马基雅佛利是他们的先驱,但实际上自由主义正
是沿着马基雅佛利的基本路线,把好公民的问题变成绝对第一位的问题,
而把好基督徒或好人的问题都变成了私人领域之事。所谓正当与正义在
先,都是要寻求规定好公民的共同标准,而为了达到公共标准,首先就必
须把任何宗教道德的“好”的标准打入私人领域。就此而言,罗尔斯等所

谓的“权利优于善”,恰恰正是以更彻底的方式规定了马基雅佛利的“好
公民问题是最高问题”的基本立场。自由主义的吊诡就在于,它认为最高
的善或至善就是把所有的善的标准都放到没有公共意义的私人领域。事实
上自由主义几乎必然地走向“唯法律主义”,罗尔斯经常引用西季威克说
近代西方的伦理学概念是“准司法或法律主义的”。自由主义说这是最高
的善,最高的道德,因为它能公平对待所有的善,所有的道德主张,因而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必判断谁家的道德是好的,即摆脱一切道德纷争。自由
主义宣称其目的是一视同仁地尊重所有宗教、所有种族、所有性别、所有

历史文化传统,但其结果实际则是使得所有宗教、种族、性别、历史文化
传统都失去了意义,都不重要了,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只有私人领
域的意义,并不具有公共意义,因而易被人认为是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
因此自由主义认为可以发现或建立一套从任何一家的“权利”的观念
出发,却能平等对待所有相冲突的善观念。如此一来,自由主义这样的认
识究竟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呢?康德以前的人认为是各种各样的“自然法”,
但是康德彻底颠覆了自然法,将自然法贬为人能决定人的情绪欲望的外在
必然性领域,而不能决定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康德以及今日自由主义的回

答实际就是这“权利”的最终基础来自于“自由”。因此权利、法律、正

24
义不能立足于任何善或幸福生活的观念,而只能完全从“自由”观念抽出
来。[29 ]
但是这里的所谓的“自由”是有两层含义的,一是说主体有能力摆脱
任何特定善观念的支配,即一个自由人的自由标志首先就在于他不受任何
特定族群宗教的善观念的支配。那么这个自由人接下来就是要为自己“立
法”,因为人的道德的世界就是一个自由的世界,而人都是有理性的,并
且也要尊重他人的理性,从而就是要平等,而要平等就要为自我立法,而
这样的立法就是要内在的立法,而这样的立法必然是道德法,也就是要把

他人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西季威克已经指出,康德没有意识到他在两种
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亦即一种意义的“自由”就是主体独立于欲望
的控制等等,另一层意义的“自由”则是去“自由地选择作为善还是作为
恶的自主。而对此如何去要求,这也就是康德意义上的外在强制。
对于福柯来说,他是将康德的第一层意义上的自由的更加激进化和绝
对化,即个体,不受任何外在必然性约束,而是绝对自主或自律。同时却
根本否定了康德的第二层意义上的“自由”。即选择立法或选择正义的自
由则保证个体不是不受任何的制约的个体而是为自己的和他人都能负道

德责任的道德个体。在福柯看来有选择自由的人选择的绝不是“权利”而
是“权力”,选择的绝非正义,而是统治。因此任何以普遍立法名义开展
出来的权利或正义只能是掩饰压迫和非正义,因此自由的唯一可能就是彻
底坚持第一层意义上的“自由”,即彻底地“独立”于任何肯定性的法律
或正义等等,因为所有这些都必然导致对自由的压迫。[30 ]
他认为康德一方面主张启蒙、批判、自由,另一方面却又试图先划定
一个范围,规定在哪些方面“理性的使用”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
当的”。这在某种程序上是矛盾的,不可能的,因而福柯去掉了要求为自

我立法的要求,而只强调自由作为一种彻底的否定一切的动力机制。

25
因此在没有普遍的正当与正义的原则的条件下,在内心自由的个体如
何在一个社会中行为,就是福柯要解决的问题。福柯认为他将社会中的“正
当”与“不正当”悬置起来不谈了,同时也是对规范性的合法性的悬置。
这也就是说在福柯这里没有认识的合法性的问题了,这是被认为是严格意
义上的试探性假定方法,为问题的研究敞开了更大的空间。福柯虽然激进,
便确实极大地扩张了自由的论域,尤其是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可能危害自由
的层面的认识。西方主流自由主义近三十年来实际上是力图最大程度地包
容吸纳福柯等激进自由派的问题,从而在实际上是扩张了自由的范围(例

如同性恋的自由、病人的自由、自杀的自由、女性的自由、少数民族的自
由等)。
也因为福柯将合法性的问题不谈了,因而我们可能看到福柯对于现代
权力的陈述在策略上只能是中立的和不含任何立场的。并且福柯在许多地
方也都辩称说,他以战略和军事方式探讨权力问题,不同于规范性方式。
他说他用战争的视角,用斗争与屈服的比较,替代权力视角的合法性与不
合法性的比较。[31 ]因此福柯运用“暴政”、“镇压”和“征服”完全是中
立的,只用于描述现代世界中反抗暴力的战略同盟和不同操作模式。

但是福柯在强调第一种自由的时候,他所突出的就是关于自由的个体
如何否定、挣脱、消解、打破各种宰制,突出的是否定的动力机制。而这
样的动力来源就是在微观权力支撑下的社会个体的日常反抗。他们虽然关
心所谓弱势群体,这种关心未必是在这些弱势群体本身,而更多是为了表
达他们反社会控制、反国家机器的理论而已。
福柯这样做,却使他表面上陷入了困境,一方面他悬置了自由主义的
体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他却使用一些带有暗含性的有区别性的
和对象性的概念。但是这些有区别性的概念他所蕴含的否定性的机制会自

我消解这些概念的区别性,这也是微观权力下的社会实景给予自由的一种

26
新的含义。也正是在微观权力的揭示中,自由在否定之中走向了肯定,为
机制性的反抗加足了动力。实质上,福柯是在悬置一种他反对的自由主义
体制的时候,又在建构一种替代的构架。只不过他是在以一种他所认可的
方式在建构一个框架,但是因为他没有设想和坚守一种单一的一贯的规范
战略,他的工作以一种古怪的反常的军事描述——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语和
康德道德律令的混合物告终。这也是为什么他一般易被大家认为是后现代
主义者而他暗含着却是一个对于启蒙的认同者的原因。但是在福柯的晚期
作品中,他却以一种美学的状态认可了人们要追求的一种生活,只不过对

于生活的追求方式,他是与启蒙的宣扬者以不同的方式在表达而已,这也
是为什么在后期福柯表达的他并不反对启蒙的原因。

27
第三章  福柯的权力哲学的反思 

第一节  权力理论的反思 

丹尼斯・朗认为福柯的权力是权力简化主义或泛权力的观点,他认为
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实质上是“行动权”这一比较一般的范畴和“控制权”

之间的差别的互相混同或至少是含糊不清。认为福柯把一切事物视为权力
表现的权力简化论主要根源于将一般概念的“行动权”与“控制权”混为
[32 ]
一谈,后者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并且也认为福柯把“权力”和“影
响”视为同义语,就是把权力行使等同于产生任何社会效果。于是参与者
相互之间的一切影响都成了权力的行使。认为按照福柯的观点,社会就是
一个权力系统,包括宏观水平的主要机构以及微观水平上的人际关系。如
果“权力”就这样被认为等同于“影响”,看来根本不需要特定的权力概
念了。[33 ]

劳伦斯・斯通认为:“既然人类是社会动物,既然一切社会生活包含
某种形式的影响、塑造、指示,或强迫,将一切社会生活简化为权力问题,
就使得它几乎不可能具有优良的智力、道德和体质特性,而这种特性正是
对任何严肃的历史变革评价所必需的”。[34 ]他也是从事物既要成其为事物
他就要有其自己独有的特征的角度来说的,也认为福柯可能将这样的标准
抹杀掉了,而使一切都简化掉了。
其实这些批评都只看到了福柯的权力的表层化。因为福柯认为要建构
任何理论体系都存在的一个理论矛盾,即要建构一种理论分析,就要设限,

而设限就意味着自我封闭和开始。这就意味着他要在一定的理论前设中来
包容这样的设定的矛盾性,而具有这样一个大的能量的话语就是微观权力
下的积极能动的权力概念。即使具有了这样一个核心概念,但这并不意味
着福柯本人权力概念的标准化、普遍化与固定化。

28
福柯将权力定义为“各种力量关系的、多形态的、流动性的场,在这
个场中,产生了范围广远而未完全稳定的统治效应”。现代权力是一种关
系性权力,它“在无数的点上被运用”,具有高度不确定的品格,并且从
来都不是某种“可以获得、抓住或分离”的东西。根本不存在可供争夺的
权力源泉或中心,任何主体也不可以占有它;权力纯粹是一种结构性活动,
对它来说,主体只不过是无名的导管或副产品。也正是由于他对权力概念
的这种认同,才可以使得他可以在关系论证中权力具有积极的否定功能,
最终可以走上一个新的框架。

当然,虽然福柯这样的认为,却并没有排除掉他的理念的前提性的假
设,但是这种假设并非像丹尼斯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简化论的方法,也
就是没有标准前提下的简易化,而是一种在特定前提下的结论化的论证。
我认为福柯的权力理论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两个最为重要和看似不容
置疑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其一,人们可以客观地遴选出真理。其二,和第
一个观念相关,知识是独立于权力而存在的。不同的是,在《规训与惩罚》
中,福柯在详细地表述了生命权力这一概念的同时,又对后复兴时期权力
如何运作并且成为时代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假设。

他的第一个假设是,权力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能被任何人占有。在
绝对君主制时代,国王或者女王可以行使权力,因为权力属于他们——他
们从上帝那里得到了权力这一“礼物”。但是,在古典时期和现代,权力
的位置被清空了,权力不再属于任何人。福柯认为权力不被任何人掌握,
不属于人的另一个理由在于,人民作为一个有机群体不仅是被政治家 “创
造”出来的,而且人们自身也是生命权力的产物,并受其支配。人们认识
世界的方式,人们行动的方式,人们形成的价值志向,以及人们对事件的
反应,这一切都是生命权力的各种设备和技术制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并

不具备狡辩的头脑和自由意志来选择他们的代表者,或者选择能够最好地

29
维护人们利益的政治制度,人们甚至不能够确定自己的最佳利益。这些被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称为“习惯”和“积习”的东西已然是权力的“作用”,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生命权力的作用。[35 ]
由此引发了福柯权力的另一个重要论述,即虽然权力在人们身上的作
用并不平等,
(即一些群体被权力的作用支配、剥削和虐待),然而权力作
用于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是支配者还是被支配者。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诸如
家庭、学校、行政机构、监狱、青年组织、宗教、军队等机构的影响和“记
录”,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的,如作为这种机构的成员受到影响,也可能

是间接的,通过话语在文化中的传播受影响。制造“顺从的身体”这一过
程并不局限于国家机构和话语对人们思想行为的监视、管理和控制这一层
面。生命权力的基本思想是要制造自我调整的主体。换言之,我们的身体
和思想一旦以某种特定方式塑造成型,我们就会确保自己以这些方式运
作,使自己依旧是健康良好的主体。学校、大学、心理学家、法庭、商业
和警察都时不时地监视我们。但是监视最行之有效的形式当然是自我监
视,人们一旦变得顺从,他们就会不断自我检验以确保他们所做的并非不
正当的事情。[36 ]

福柯采取了一种“由下至上”而非“从上至下”的分析方法,认为权
力是在一个分散的制度性网络场中传播的,因而只能被更大的结构所占
有。这些宏观力量“只是权力所采取的最终形式”。此外,这也说明了福
柯为什么要把他的方法称为一种“分析法”,而不是一种权力“理论”。后
一个词汇意味着一种系统的、统一的观点,而这正是他力图要取缔的,因
为他所支持的是一种多元的、片断性的、差异性的、不确定的、属于特定
的历史和空间的分析模式。
那么福柯这样的权力的理论,他的理论根本意义和思想的目标性何

在?

30
福柯虽没有像现代一些学者有完整意义的认识论与本体论,他也没有
论证何为正当与何为不正当,他只是通过医学史、人文学科与监狱史和性
史的著作为我们寻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道路,福柯并没有阐述颂扬人类的
主体的认知能力。
对康德来说,从经验角度来讲,人有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超验的
角度来说,人有认识的能力也是人的认知机能所固有的。从经验上,人好
像要依赖于客观的世界,甚至也要受到自己所要感知的对象的限制;但在
超验的意义上,对象的形成只能是主体认知的创造。如果对象不仅是事实,

而且有价值,那么对于康德来说,对象也是标志着主体的自由的符号。
福柯与康德不同。从经验的角度来说,在主体的眼中,对象是一个随
意创造的,只是主体实现自我的一种工具而己。然而从超验来说,对象并
不是限制主体价值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有些主体的价值可能不能从对象来
体现。也就是说,对于主体的最为有效的限制的对象就是主体自身,如果
没有对象存在,那么主体存在也就无任何意义,也就是没有对象的存在,
也就只剩下那些时空上的因果关系的东西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福柯设置了主体与对象的双重性,但是这样的双重

性就是一种二分法、二元论。因为这种双重性并没有超出人的认知的领域
与未被认知的领域,并且这种双重性为探究产生了动力的性质。人的思想
有思考未被认知的世界的本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去认知的时候,不是思
考世界如何在我们面前呈现,而是说思考本身怎么可能成为我们思考世界
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这也是从主体转向的结果,后来康德虽设置
了我们思考的范围,但也是处于对于所知与未知的二分法的划分状态下
的。而福柯则像海德格尔那样不去思考未能认识的范围,尽管他对于海德
格尔悬置的方法的并不认同。37 他认为那样的未被认知的世界不是我们所
[ ]

要想的,他假定的前提就是从经验的角度来认识。他认为不需要关于社会

31
总体的更大的、更抽象的理论,而是从关注于现实存在的东西出发,但是
福柯仍然承认我们本性仍在追求那个未被揭示出来的世界,那么福柯的视
角也就是从当下的世界出发,也就说福柯采用的只是个如何思考的问题。              
福柯就是因为认识到不存在思考“未思”的一种单一的特殊的方式,
因而没有理由相信只有一种思考的方式以及任何的思考未被认知的世界
的方式都不是可以进行一种描述或单层面分析的单一事物。正因为他认识
到了这一点,它放弃了对于形成特殊话语的传统意义的前提而转向了将语
言概念化的社会实践。但是这种社会实践的研究中他仍是在思考着那个未

知的世界,他的研究的兴趣仍然在于人类主体及其历史上变化的主体性是
何以由未被认知的世界的社会实践和话语或由被未完全经过思考的伦理
自塑所构成的。他始终认为,主体的经验是由社会与历史构成的,个体把
这些构成因素加以内化而又没有意识到他是被迫将其内化的。并且这种内
化的系统化的结构是与主体性的兴趣相容的,我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
而已。如果说主体性是系统的一种功能的话,那么,系统就是主体得以产
生的条件,而反过来主体性又用来保持与促进了系统。[38 ]
在这个意义上,福柯通过对于微观权力的分析,使得他可以将对于“未

思”领域的思考进入到了他的整体性思考的范围之内,也说是说,对于微
观权力的思考只是他的整体思索“未思”的一部分而已,是做为反向思考
的一部分。而从反向的思考如何回归到他所认可的后期作品中表达的主体
的审美的建立,则是通过对于权力与反抗的认识来达到的。下面就谈谈权
力与反抗在福柯思想中的重要表现与实践性意义。

第二节  权力与反抗 

通过对于上述微观权力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权力主要是通过由个人
的社会实践构成的各种形式的限制,而不是通过扭曲个人信仰施加于个人
影响的。福柯将此意思表述为,权力是在我们身体中,而不是在我们的头

32
脑中。更进一步讲,他的意思是说,在理解权力对我们的影响时,实践比
信仰更为基本,这也是权力动力机制的必然结果。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实践的分析和批判优先于意识形态的分析和
批判的结论。福柯的见解至少是因为某种批判的社会实践性并不能说明现
代权力的社会现实性。因而他反对那种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客观物质条件
社会变革就会发生,社会变革的唯一任务就是改变人们对自身需要和对利
益的扭转的观点。[39 ]
一个与福柯紧密相关的思想认为,人们完全受权力支配,并臣服于权

力之下。这一点通常会被理解成另一个观念,即我们无非是受强势社会群
体愚弄,对我们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因 此也就没有能力抵御权力——不管
这种权力是被政府、统治阶级、资本主义运用,还是掌握在那些管理和控
制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通机构手中。对福柯的误解表明了人们混淆了“无所
不在的权力”和“无所不能的权力”两个概念的差别。[40 ]权力的无所不
在,是福柯通过对于微观权力的分析表达出来的,而对于揭示出的这种微
观权力的能量方式则是另一个问题。而对于这样的权力的反抗就必须在认
清权力的本质与特点中寻找权力的反抗的新的方式。

由于揭示了现代权力的微细特征,因而排斥了粗糙的意识形态化、国
家主义和经济至上主义等理论,福柯的工作确实可以被看作是“日常生活
的政治学”。他将性、家庭、学校、精神病学、医药、社会科学都看成是
政治现象,并为此提供了经验基础和概念基础,这就认同了将这些领域的
问题视作政治问题的做法。这种做法拓宽了人们可以在其中遭遇、理解和
寻求改变他们生活物质的某些领域。如果权力被揭示为世俗的社会实践和
社会关系,那么摧毁或革新政体就必须致力于革新这些社会实践和社会关
系。要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建造世界的方式,亦即改变世界观,以及群

体借以生产与再生产的实践性运作。

33
首先,我们要对“视为当然”的东西进行反思与批判。用社会学的词
汇来解释,我们易于将似乎是人类共同经验的物质,亦即人们熟悉的世界
通常被“视为当然”,从而感觉起来是自然的。如果社会世界容易被认为
是明显的,而且以胡塞尔的说法,是以信念模态中被掌握,这是由一行为
者的性情,他们的习性,亦即他们借以理解社会世界的心智结构,基本上
是内化了那个世界的结构的结果。因为感知的习性通常相应于行为者的位
置,即使是境况最糟的行为者,也倾向于认为世界是自然的,他们欣然接
受世界的态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特别是当你经由支配者的眼光去看被

支配者的增效的时候。其次,在于当然事物的反思中,我们要采用不同于
传统的斗争方式的新的方式,即“日常生活的斗争方式”。由于只有在社
会与经济和文化的结构中才可以感知被象征的事物,那么,我们也只有在
那些被强化建构社会关系的空间的结构中才可以感知那些社会关系。因而
这些再生产的权力是扩大化的,这就与传统的认为权力是压抑性的说法不
同,那么对于扩大化的权力的斗争方式也就是不同于那些传统的权力的斗
争方式。那就是福柯在文章中所暗含的“社会生活化的斗争”。
这些象征性斗争,不论是日常生活的个人斗争,或是政治生活的集体

的、有组织的斗争,都有特定的逻辑。这些逻辑使它们相对于产生它们的
生产的结构而拥有真实的自主性。也就是说,这些斗争的权力关系,在象
征性的斗争中再造自身。即 客观的权力关系,倾向于在象征性的权力关系
中再重新确立自身。在关于象征性斗争中,行为者把他们在先前的斗争里
获得的、而且或许受到法律保障的象征资本动员起来,在斗争中不断集聚
自我,从而达到不同主体的不自觉的认同,当认同的力量达到一定的量时,
也许在社会中就会将这些原本具有自身逻辑的社会关系发生一定的变更。

福柯的斗争的方式有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保持了系统的积极性与自

34
我更新性,这也是福柯权力理化的最大的贡献,他使得他的理论的构架在
斗争这一外在力量的支持下,合并了内在权力的否定性,使得构架保持自
我的扬弃性,从而可以容纳一切力量。

35
 
结  论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和历史探微的方式,对福柯思想中的微观权力思

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与以往研究福柯的思想家不同的观点,及认为福柯

从马克思那里继承了黑格尔对于对立与统一关系的逻辑关系的认识,认识

到作为一面的现代性,不能过分的强调这一个极,而应将另一个极,即作

为现代性的反面的一极也应揭示出来,这样才会使得在二个极的张力中将

人对于美好的追求表现出来,也才会使得我们在两极的张力中彰显我们自

己。

并且对于如何揭示现代性,福柯采用的是微观权力这一要素。本文将

权力作为主导要素视为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揭示出福柯如何用他的方式揭

示出了微观权力,即微观权力产生的视角化因素。同时,指出对于这样的

无处不在的微观权力的存在,主体要脱离这样的从属地位,就要斗争与反

抗,进行“日常社会生活”反抗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

36
          注  释

[1]历史地说,后现代主义以一个艺术领域的运动而开端,且已显示出日益增长的
理论化。在美学和文化理论方面,围绕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是否已经终结以及何

种后现代艺术将取而代之的问题产生的争论。在哲学方面,在关于现代哲学传
统是否已经终结的问题上爆发了争论。同时,许多人已开始认同同尼采、海德
格尔、德里达、罗蒂、利奥塔等人相联系的后现代哲学。 
[2]参阅福柯的相关著作,如 Michel Foucault,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1973;The birth of the Clinic :An 

Archaeology of medical Perception,1975;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a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1970;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1972;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1978。
以及相关的中文译著:[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

罚》,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法] 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
——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法]米歇尔・福柯著,刘
北成、杨远婴译:
《癫狂与文明》,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法]米歇尔・福
柯著,刘北成译:
《临床医学的诞生》,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法]米歇尔・福

柯著,黄勇民、俞宝发译:
《性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年版;[法]米歇尔・福
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 
[3]相关作品见:爱德华・赛义德:《米歇尔・福柯,1926—1984》;莫里斯・布朗
肖:《我想象中的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偏袒》;吉尔・德勒兹:《福
柯》;让・鲍德里亚:《忘掉福柯》;载汪民安、陈永国主编:《福柯的面孔》,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13、61、166、512 页。 


[4]姚大志:
《现代之后——20 世纪晚期西方哲学》,东方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45
页。
[5]理查德・沃林著,麦永雄译:《福柯的审美决定论》,载汪民安、陈永国主编:

《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20 页。


[6]戴维・柯真斯・霍伊著,陈永国译:
《福柯:现代还是后现代》,载汪民安、陈
永国主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89 页。

37
[7]福柯六十年代专注于“考古学”,70 年代转向“系谱学”,到了 80 年代,他的
思想方向又发生了一次变化,开始关心伦理学、自我技术和自由。这种思想的
转变不是福柯的随意的转变,而是福柯对于现代性批判中所采用的“武器”的
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并且最终福柯还是在为我们开创了一条他所认同的道路。

[8]尽管福柯并不承认有一种后现代权力形式,但是我们发现他的确预见到了一种
新的后现代认知和后现代历史时期,并且描述了他的强烈印象,“某种新的事
物即将开始,宛如地平线上刚刚露出的一缕微光,我们只是刚刚瞥见了它”。
不过,除了从其概念上看,它应该是一个后人本主义时期这一点之外,福柯并

没有对这个后现代时期作更具体的说明,没有从新的社会、经济、技术或文化
过程等方面对它作更广泛的探索。相反地,正如我们在他的晚期作品中所看到
的那样,为了进一步发展他关于现代主体的系谱学,福柯的晚期思想由对现代
性的分析转向了对前现代性的分析。
[9] 从 词 源 学 方 面 看 , 西 文 “ 极 权 主 义 ” 在 英 文 为 totalitarianisms, 在德文为

Totalitarismus,在词根上均与“整体性”有关。二战以后经历了法西斯主义引起
的战祸之痛,以法兰克福学派为先驱,西方哲学开始猛烈批判“整体性”思维。
[10]参见[德]康德著,何兆武译:
《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
》,载《历
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22 页

[11][法]福柯著:《何为启蒙》,载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 2003 年
版,第 528 页。
[12][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
批判性的质疑》2004 年版,第 96 页。当然,福柯在这里也许只是采用了一种

嘲讽或诙谐的说法,关于这些话语,他知道的也许比他表面上表现的多得多。
不管他是否知道,在他的思想中存在着的一些明显的后现代特征,而且他的
确划分出了历史中的一个后现代断裂。在《词与物》的最后一章以及 1967 年
的一次访谈中,他说,
“与我们的时期相对照,才能发现它的独特性并据此来
界定它;因此,为了能继续维持这种划分,有必要在我们的每一句话中尽力

地沉浸这些把我们同他们区分开来的差异”。
[13]相关内容见:
[法]吉勒・德勒兹著,于奇智、杨洁译:
《福柯  褶子》,湖南

38
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法] 吉勒・德勒兹著,杨凯麟译 :
《德勒兹论傅柯》,
麦田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其原因在于,福柯以生活的可塑性来论证他的权力关系逻辑,而马克思主义
关于矛盾的逻辑(此逻辑使权力关系内在化)不能与其结构内部的固有性分

开来考虑。参见艾蒂尔・巴尔巴尔:《福柯与马克思:唯名论之争》,载汪民
安、陈永国主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42 页。
[15]参见[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版;
[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
《存在与时间》,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现象学想将建立在语言平台上的传统哲学的逻辑概念清空之后从而可
以将存在重新建立起来,而福柯则是用另一种否定定的与反向的方式来建立
这个东西。这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这也是他的思想转化
的一个重要方面。
[1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

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8 页。


[17]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4 页。
[18]这些形态集中于医药科学领域,包括精神病治疗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并且这
种学科也运用各种科学原则,如观察、检验、实验和分析,以总结出有关人

类状态和行为的不同分类法和类型。
[19]福柯认为主体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主体既可能由于统治或依赖关系而受治于
他人,也可能由于良心或自我知识而受到自身认同的束缚。
[20]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的权力》发表后不久,福柯做的《地理学》访谈《空间

政治学的反思》。见亨利・列斐伏尔著:《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载包亚明主
编:
《都市与文化》第一辑《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第 19-28 页。
[21][法]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载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
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第 22 页。福柯 1984 年发表的《不同

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一文,原出于他 1976 年的演讲,在这篇文章中,福柯


认为 20 世纪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这与 19 世纪的特征恰好对立,后

39
者一直被认为与时间相关的主题相联,比如对历史的迷恋,对发展、悬置、
危机、循环、过去、人的死亡等的关注。
[22]“我的意思是说只在 18 世纪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对应于社会统治目的和
技术的功能,反映在建筑的发展上。这时的政治文献讨论社会秩序应如何、

城市应如何、提出应如何预防传染病、避免叛乱等,只在 18 世纪,对这些问
题有一个很广泛而普遍的反省发生。”福柯:《空间、知识、权力——福柯访
谈录》,载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世纪出版、上海教
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97 页。边沁的“圆形监狱”(全景敞视主义)的模

型是一个建在监狱中心位置的塔楼。看守从这个塔楼,可以观察到每个牢房
以及房间里的囚犯。这也是这个时期对于建筑的一个规训方式的典型方式。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上海三联书
店,1998 年版,第 224 页。
[23]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世纪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0 页。
[24]在列斐伏尔那里,空间的规训秩序是塑造整个市镇配置的基础,这不仅仅是
暂时性管制的基础,而且在奢华和特权的条件下,这种秩序基本上被用来巩
固贵族的地位与监视其他的社会成员。对福柯而言,权力不限于阶级支配。

它不能化约为上层对工人阶级的控制。这时,对于所有的规划与建筑师来说,
此时的问题已经由静态的空间的秩序化,转化到了一个更大的、不断变迁的
社会环境的节制上了。参阅列斐伏尔:
《什么是现代性?——致柯斯塔尔・阿
克舍洛斯》《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空间政治学的反思》等著作。

[25]传统分析模式认为福柯题为《语语的秩序》的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说,标志
着他由考古学到谱系学的分析风格的转换,而代表其具体的权力谱系分析的
著作,则是《规训与惩罚》和作为《性史》的第一卷的《求知意志》。
[26]这也是福柯关于权力最重要的洞见之一,即隐藏的权力更有效。换句话说,
尽管知识和技术被用以控制和规范个人和整个国家的人口,但是从官方角度

来说,它们确是用来“为我们的利益服务的,它们关照着我们,为了我们的
好处而照顾我们、管理我们”。

40
[27]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说到福柯认为逃避权力的威慑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生
命权力及其技术、设备所做的,也恰恰是它们声称要做到的——管理和控制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8]福柯的微观权力这一概念应该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托尼奥博・葛兰

西提出的“霸权”概念区分开来。葛兰西认为,强势群体不一定要靠直接的威
慑将他们的价值体系强加于其他群体。其他群体通常能接受一个社会存在不同
权力和财富等级这一事实,并认为这自然而公平,因此他们同意被“更优等的
人”统治。福柯认为没有公正的存在状态,因为我们对自身的理解,对我们生

活的理解,总是渗透着构成这个社会的那些思想、话语和制度。作为这些话语
和制度的一种的刑罚体系,福柯并不认为监狱仅仅存在于社会的边缘,用来收
容那些被社会排斥的人。相反,他认为监狱的影子投射在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详细列举了监狱的影响。监狱的谱系学描述出十八
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刑罚体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核心部分在于去除

酷刑和公开处决,以及监禁手段的发展——让犯人经历一整套的常规和程序,
再以监视行为对他们加以管制。
[29]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的名言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代表了启蒙哲学对
人的根本权利的理解。然而不幸的是,本应是自由的人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中”。

因此卢梭为自己确立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出一种社会秩序的存在形式,使每
个人在其中都能保有自己自由的权利。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卢梭看来的就
是以自由、而不是以强力为基础的,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的方式,使每个人
与所有其他人联合起来,使得他们虽处于强制性的法律之下,但通过“公意”

的表达,同时又只服从自己的意志。此外,在“社会契约论”之后,卢梭进一
步论证道,在人类社会秩序中,必须先建立一个牢靠的、明确的道德世界,只
有这样人们才能发展科学。因为知识的自由如果没有道德自由的保障,并不会
带来什么好东西。卢梭是康德所敬仰的一个人物,其思想影响着康德。康德的
伦理学说由意志自由的存在引出道德的绝对命令与道德自律,其道德命令规

定,
“这样地行动,使你意志的准则始终能够同时是普遍立法的原则”,这等于
是卢梭“公意”与“公意”关系在伦理学上的翻版,并且道德自律的实质,也

41
正像社会契约论那样是服从自己所订立的原则。并且,康德也同样把政治意义
上的自由看作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的、原生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强调了个人权利的神圣性,郑重地宣称,“人的权利是不可亵渎的,一切政
治都必须在权利面前屈膝”,并由此将社会成员的自由原则列为国家政体应当

确定与遵循的三条原则的第一条。
[30]“我不认为可以说什么东西是‘解决’的秩序,而另一些是‘压迫’的秩序。
当然,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是这种作用的集中基地,但那不是解放的工
具,不过我们仍可以考虑——而这通常不被承认——除了排除任何抑制的作虐

与行刑外,不管是哪一个多么残酷的既定体制,都仍会存在许多抵制、反抗以
及对立集结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不认为有什么在功能上是——从其性质来看
——绝对解放。自由是一种实践。因此,事实上可能一直有许多计划,其目标
是修正某些限制,去松开,甚至摧毁他们,但是从性质来看,这些计划没有一
个能保证人们将自动地拥有自由;保证计划自身可以建立这个自由。人类的自

由从来没有被设计出来保障他们的制度(机构)和法律保障。这就是为何大部
分的法律和制度(机构)都可以翻转,不是由于它们暧昧,而只是因为‘自由’
是必需被操纵的东西。
”[法]福柯著:
《社会空间与象征权力》,载包亚明主编:
《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世纪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7 页。
[31][法]福柯著:《两次讲座》,载科林・格登主编:《权力\知识:访谈录选集
及 1972-1977 年其他著作》,纽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18 页。
[32][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哲译:《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 页。
[33][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哲译:《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 页。
[34]Lawrence Stone, “An Exchange with Michel Foucault”,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31 March1983):44。

[35]
[法]皮埃尔??布迪厄:
《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5 页。
[36]
“有时福柯对权力这个词唤起想象而又不确切的用法接近于把它等同于促使人

42
们行动,激发人们行动的基本动机能量,很像物理学中做功和推动的能量或力。
这是作为人类基本动机的尼采‘权力意志’的回响,在尼采后来的著作中把它
扩大到遍及宇宙的准形而上学的宇宙力。”[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
哲译:《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 页。

[37]加括号并不是福柯的术语,鉴于他对于与之相连的现象学传统抱持的敌意,
他将毫无疑问地拒斥这一术语。南希・弗雷泽著:《福柯论现代权力》,载汪民
安、陈永国主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22 页。
[38]当然,这种系统化并非是结构主义主张的社会、历史的结构化,并且福柯本

人也不承认他是结构主义者,福柯只不过是用一种逆向法的方式来认识现代性
中所要认识的主体。赫伯待・德雷福斯、保罗・拉宾诺著:《何为成熟:哈贝
马斯与福柯论“什么是启蒙?”》,载汪民安、陈永国主编:
《福柯的面孔》,文
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74 页;作者的相关作品还有《福柯:超越结构
主义与解释学》。

[39][法]福柯著,《权力与真理》:载科林・格登主编:《权力\知识:访谈录选
集及 1972-1977 年其他著作》,纽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31-132 页。
[40][澳]J・丹纳赫、T・斯奇拉托、J・韦伯著,刘瑾译:
《理解福柯》,百花
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 页。

43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福柯本人书目: 
1、[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
《规训与惩罚》,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 
2、[法] 米歇尔・福柯著,莫伟民译:《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
店,2001 年版。 
3、[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
《癫狂与文明》,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 
4、[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译:《临床医学的诞生》,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
 
5、[法]米歇尔・福柯著,黄勇民、俞宝发译:《性史》,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年
版。 
6、[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

版。 
研究福柯的书目: 
7、[法]迪迪埃・埃里蓬著,谢强、马月译:
《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北
京大学版社,1997 年版。 

8、[法] 吉勒・德勒兹著,杨凯麟译:《德勒兹论福柯》,麦田出版社,2000 年版。 
9、[美]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福柯》,中华书局,2002 年版。 
10、[美]詹姆斯・米勒著,高毅译:《福柯的生死爱欲》,时报文化出版社,1995 年
版。 

11、[美]露易丝・麦克尼著,张世英译:《福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12、[澳]J・丹纳赫、T・斯奇拉托、J・韦伯著,刘瑾译:《理解福柯》,百花文
艺出版社,2002 年版。 
 

44
13、王治河著:《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14、汪民安著:《福柯的界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5、刘北成著:《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6、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第 2 版。 

17、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版。 
18、陆阳著:《后现代性的文本解释:福柯与德里达》,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版。 

后现代书目: 

19、[英]齐格林・鲍曼著,郇建立、李静韬译:
《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学林出版社,
2002 年版。 
20、[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判

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年版。 
21、[美]艾尔伯特・鲍尔格曼著,周宪、许钧译:《跨越后现代的界限》,商务出版
社,2003 年版。 
22、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后现代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

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3、汪太理主编:《关于权力的哲学思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年版。 
24、赵光武主编:《后现代主义哲学评述》,西苑出版社,2000 年版 。 
25、姚大志著:《现代之后——20 世纪晚期西方哲学》,东方出版社,2000 年版。 
26、李智著:《论海德格尔的现代批判理论——另一种后现代主义》,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 年版。 
27、陈嘉明等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8、吴伟赋著:《论第三种形成上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学林出版社,
2002 年版。 

 
 
 
 

其它参考书目: 

45
29、[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付德根译:《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 
30、[德]尼采著,张念东、凌素心译:《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 
31、[德]尼采著,张念东、凌素心译:《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 
32、[德]尼采著,周红译:《论道德的谱系》,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 
33、[德]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 年版。
 
34、[法]吉尔・德勒兹著,刘汉全译: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 德勒兹访谈录》,商

务印书馆,2000 年版。 
35、[法]吉尔・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
《尼采与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36、[德]霍克海默、[德]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年版。 

37、[德]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 年版。 
38、[德]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1998 年版。 
39、[美]理查・罗蒂著,李幼蒸译:
《哲学和自然之镜》
,上海三联书店,1987 年版。
 
40、[美]麦金泰尔著,龚群、戴扬毅等译:
《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版。 
41、[法]德里达著,何佩群译:
《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 德里达访谈录》,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7 年版。 
42、[法]德里达著,谈瀛洲译:
《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 利奥塔访谈、书信录》,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43、[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郑明哲译:
《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4、[美]迈克尔??J?桑德尔著,万俊人等译:《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 

46
社,2001 年版。

二、论文类:

l、[法]福柯著,莫伟民译:《戴面具的哲学家》,载《世界哲学》,2002 年第 5 期。

2、[法]福柯著,莫伟民译:《福柯答复萨特》,载《世界哲学》,2002 年第 5 期。

3、[法]米歇尔·福柯著,麦永雄译:《反俄狄浦斯》序言,载《国外理论动态》,2003

年第 7 期。

4、[法]米歇尔·福柯著,李猛译:《反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载《天涯》,2000

年第 1 期。

5、陈炳辉:《福柯的权力观》,载《厦门大学学报》,2002 年第 4 期。

6、汪民安:《疯巅与结构:福柯与德里达之争》,载《外国文学研究》,2002 年第 3

划。

7、吕一民:《作为历史学家的米歇尔·福柯》,载《世界历史》,1995 年第 1 期。

8、赵一凡:《福柯的话语理论》,哈佛读书札记载《读一书》,1994 年第 5 期。

9、汪民安:《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载《外国文学》,2003 年第 1 期。

10、符浩:《福柯与马克思主义》,载《浙江火学学报》,第 32 卷。

11、汪民安:《论福柯的人之死》,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 年第 5 期。

12、钱翰:《真理:.追寻与拒绝——福柯与真理意志》,载《国外文学》,2002 年第 4

期。

13、莫伟民:《福柯与理性批判哲学》,载《中国丰十会科学》,1994 年第 4 期

14、周建漳:《福柯与现代性》,载《厦门入学学报》,1999 年第 3 期。

15、智河:《福柯权力观探微》,载《国外社会科学》,1997 年第 l 期。

16、万象客:《霍伊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载《国外社会科学》,1996 年第 1 期。

17、李小林:《福柯与法兰克祸学派审美功能观比较》,载《厦门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

47
18、莫伟民:《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和哲学的出路》,载《哲学研究》,2002 年

第 l 期。

19、张法:《福柯与历史重写》,载《华中师范_火学报》,2002 年第 7 期。

20、于其智:《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载《国外社会科学》,1997 年第 1 期。

21、文兵:《福柯的现代权力观述评》,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22、王利民:《解释过去了解现在——从系谱学看福柯的历史社会观》,载《社会》,

2000 年第 12 期。

23、张文喜:《批判理性及其与现代性的关系——评现代性问题上哈贝马斯与福柯的

对立》,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 年第 2 期。

24、利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载《重庆人学学报》,2003

年第 9 卷第 3 期。

25、[美]D·c·霍伊著,张妮妮译《批判的抵抗——福柯和布尔迪厄》,载《国外

社会科学》,1996 年第 l 期。

48
中  文  摘  要 
 
福柯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可以说是集现代有影响大的哲学
家思想的大成,将各种思想的精华杂糅于一起,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福
柯的思想是每一个时期都是变化的,在每个阶段都有他理论的关注点,而
这也是他的思想理论发展的脉胳。而本文主要关注的就是福柯的权力思
想,因为它的权力是他的整体思想中最具有转折性的一部分,并且也是表
现他的“反面”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权力思想中,福柯突出表
现了微观权力,他用系谱学的方法和权力的空间化的分析角度,为我们揭

示出了微观权力的普遍性与特点。正由于微观权力的理论,使得他的对于
现代性的批判更具有建设性和批判性。
福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个“历史时期”,不是时

间概念。这就表明福柯未将现代当成一个固定的一致化的问题而只是将做
为一个批判的整体性的观念。当然这种观念具有一种普遍性,他认为在社
会体制中,普遍性没有其他的意义,无非是使一种不断变化的预想成为可
能,它们表明了一种历史性过程。关于普遍性,福柯拒斥的仅仅只是传统
赋予它们的那种非历史性,而他承认以德鲁兹方式解释为历史中的变量的

普遍性,这意味着挑战的是普遍性的概要性,而不是普遍性本身。

其实,真正的“后现代”永远是古代、现代、后现代的融合与共存。
而福柯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将古代与现代与后现代都包含中他所要进行
的批判现代的整体规划之中,在批判中实现三者的相互融通,最终为他的
理论旨趣指明方向,也就是他最终要实现对于权力反抗的新哲学,最后通
过主体的回归而走入一种新的审美性的生活。
通过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中,福柯的目光锁在了微观权力的研究中,而

1
微观权力的产生有它的社会条件,首先是国家运作方式的变化,其次是相
关的知识体系的产生。这样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统治术就需要采用一种空间
化的要素。对福柯而言,空间是权力、知识等话语转化为实际权力关系的
关键。在这些稳定的空间的流转中,权力的运作方式被极大化的从传统中
走向他的反面,权力不是依靠于大写的权力的暴力的统治,而主要依靠的
就是空间位置的特定化来表现的,因而可以说,微观权力的产生的一个不
可忽略的要素就是空间要素的引入。而也正因为如此,福柯可以说是,复

兴了自希腊以来对于空间要素的研究,从而他在哲学话语的转变与关注点
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利用微观权力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之后,福柯主要想向人们所揭

示的主题———微观权力——也就揭示出来了,这一部分也是福柯权力思
想中最有成就的一部分。福柯认为他的权力的分析的最大的要素就是,对
于权力分析不应采用宏观的本质主义的经济分析模式,而应用力量关系的
话语来表明,同时权力并不是一个死的关系状态而是一个具有生产力的关
系状态。从这两个角度,福柯将微观权力置于社会问题的中心。

我们可能看到福柯对于现代权力的陈述只能是中立的和不含任何立
场的。但是福柯这样的认同方式表面上却使福柯陷入了困境,一方面他“悬
置”了自由主义的体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他却使用一些带有暗
含性的有区别性的和对象性的概念。而实际上福柯却是在以一种他所认可
的方式在建构一个框架,只是因为他没有设想和坚守一种单一的一贯的规
范战略,他的工作以一种古怪的反常的军事描述——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语
和康德道德律令的混合物告终。这也是为什么他一般易被大家认为是后现
代主义者而他暗含着却是一个对于启蒙的认同者的原因。但是在福柯的晚

期作品中,他却一种美学的状态认可了了人们要追求的一种生活,只不过

2
对于生活的追求方式,他是与启蒙的宣扬者以不同的方式在表达而已,这
也是为什么在后期福柯表达的他并不反对启蒙的原因。
福柯也就是因为认识到不存在思考“未思”的一种单一的特殊的方式,
因而没有理由相信只有一种思考的方式,以及任何的思考未被认知的世界
的方式都不是可以进行一种描述或单层面分析的单一事物。在这个意义
上,福柯通过对于微观权力的分析,使得他可以将对于“未思”领域的思
考进入到了他的整体性思考的范围之内,也说是说,对于微观权力的思考

只是他的整体思索“未思”的一部分而已,是做为反向思考的一部分。而
从反向的思考如何回归到他所认可的后期作品中表达的主体的审美的建
立,则是通过对于权力与反抗的认识来达到的。
由于揭示了现代权力的微细特征,因而排斥了粗糙的意识形态化、国

家主义和经济至上主义等理论,福柯的工作确实可以被看作是“日常生活
的政治学”。这种日常生活的斗争正是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的存在为前提的,
这种新的的斗争方式要求我们要对“视为当然”的东西进行反思与批判。

3
ABSTRACT
Foucault is an famous philosophy, his thought is collected on the base of
other influenced modern philosophers’thoughts, who mixed the quintess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thoughts together, setting up one's own theory. Foucault’s
theory has great changes in his period of theory stage and this is the pulse
vessel through which t his thought theory is developed. My paper pay an
attention to the Foucault’s power view because his power theory has a turning
implication in his whole thought, and also is his representative part of his
“negative” thought. In his power view, he especially represents micro-power
and spends the genealogy method and space analysis angle of power, so reveal
the universality and characteristic of micro power for us. Just because of his
power theory, his critical thought to modernism may be more constructive and
criticizing.
Foucault interpret modernity as " a kind of attitude ", but not a" historical
period ", it is not a time concept. This means that Foucault doesn’t regard
modernity as an regular and unanimous question but as a whole critical
concept. Of course, this concept just possess an universality, and in the social
system, universality does not have other meanings, only enable becoming
constantly changeable possible to a kind of anticipation, which have shown a
kind of historical course. As to the university, Foucault just reject the
non-historical meaning which is had traditionally, but achowledges the
university who is interpreted by Drewse.All this means that he only challenge
the outline of universality but not universality itself.

In fact, the meaning of post- modernity integrates and coexists the ancient
times, modern times and post- modernity times,. In this way, Foucault

1
embraces the ancient times, modern times and post-modernity times into his
overall critical structure. In the critical process, he fuse all aspects and point
the way for his theory that he expresses a new resist philosophy finally and
return and enter into one new aesthetic life style..
Foucault put his eyes on the micro-power theory, in his modern critical
process, and the micro-power has his social conditions in its formulation,
firstly the national operation and secondly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systems. The new gorvenmantality in these new systems must need
a space element. In Foucault’s eyes, the space is key that helps the power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to the practical power. In this stable space transformation,
the way of power’
s operation changes tremendously from the tradition to its
reverse aspect. The power does not depends on the rough resign but on the
special space position. By this way, we can say the space element is key for
this change. So Foucault revive the research to the space just coming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nd he has a importance position in this change.
By the utilizing the analysis tool and the means, micro-power, which is
Foucault want to announce mainly, is come out too, this part also is Foucault’s
most successful a part .In his analyzing proces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owers which is positive but not dead, and
Foucault accept not to the economic analyzing model. From this way, Foucault
put the micro-power into the central core.
We may be finding out that Foucault’
s estimate to the modern power is
neutral and no standpoint. But this make Foucault get 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on the surface, on one hand he “hung”the legitimacy question of the system of
liberalism, but on the other hand he uses some implying nature and target
concept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In fact, Foucault construct a new structure in

2
his own way and he does not insist on, just because it is strategic that he has
not imagined and stood consistently at a kind of single satiability form, but, his
work is with a kind of odd abnormal military description -- mixture of the
Marxist nomenclature and the Kant's ethical laws and end up. This is why
everybody gene rally apt to think him as a modernism person but he implies to
be one for approval person for enlightenment. But in the Foucault’s late works,
he approves of a kind of life that people want to pursue in the state of a kind of
aesthetics in his later period, but only on the pursuit way in life, he is being
expressed in different way who advocate with enlightenment, this also is why
Foucault does not express to object to enlightenment in later stage.
Just only because Foucault think there is not only one a kind of single
special way of "un- think " to exist to realize, therefore, only there is no reason
to believe a kind of thinking way, and any thinking can be carried on in a kind
of description or the single things that analyze of single aspect by cognitive
world way. In this meaning, Foucault’s analysis on the micro-power makes
him can to pass " un-think " field into the range of integer thoughts.
Meanwhile, that thinking just is a part and just a part as a un-think part. but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wer and the revolution, he come back
to his aesthetic subject setting- up from reverse thinking ,which expressed in
the works later stage,
Because has announced the very small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power,
has repelled such theories as the coarse di eology, national doctrine and the
highest doctrine of economy, etc., Foucault’s work may be really regarded as "
the political science of daily life " The struggle of daily life is the prerequisite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 micro-power, Foucault just, suc h new struggle way
require us to review and criticize to thing about" regard as certainly”.

3
后 记

转眼研究生三年就过去了,入学的那天的事情好像才刚刚发生一样,
不禁让人感慨岁月如梭。长春的春天来的比较晚,现在还是一片灰蒙蒙,
但是那种春天的生机盎然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了。
学习法理学的三年,我想在以后我的人生中也是会占有重要地位的三
年。经过三年的磨练,我觉的我已经在思想上和生活中有了很大的突破,

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成熟吧。
感谢我的导师马新福老师,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给人与人生与学业
的智慧,这种长者的风范与谆谆教导让我感觉如沐春风,感谢师母这三年
来对于我生活上的关心。
感谢张文显老师、邓正来老师、姚建宗老师、黄文艺老师以及中心的
其他的师哥、师姐们,他们在我的学业成长方面给了我指导和帮助,为我
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感谢姚大志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的论文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

见,并且他的意见也使我对于我的问题的思考更加明确。感谢王天成老师,
他的思想对于我论文的主旨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使我的
思维更加严谨与思辨。
感谢 Ray Barber ,Betty Swarthout ,他们使我了解西方人的思想与想
法。
感谢师妹徐珊珊为我校稿。

                        韩平
                      2005 年 4 月 6 日
导师及作者简介

马新福  男,汉,1943 年 1 月 31 日生于辽宁丹东。1978 年来在吉林大


学法律系工作,现任法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法学会法
理学会理事、吉林省立法咨询委员、长春市保密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宪法学。 
  科研成果有:出版学术著作、主编或参编教材等 20 部,主要有《法
社会学导论》(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法理学》(主编,吉
林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法律基础教程》
(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宪法学》
(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法学概论通用教
程》(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版)、《法社会学原理》(专著,吉林
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在《中国法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
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 

  联系方式:吉林大学法学院 
 

韩  平:女,汉,1978 年 9 月 13 日生于山西原平,吉林大学法学院 2002


级法学理论硕士 
    联系方式:吉林大学法学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