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PBCM40 中醫藥物學(二) 06

授課主題 理氣藥-緒論+總論

授課老師 郭勇麟 老師
學藝 高紅梅、周明
組頭 陳建旭、黃軍浩
製作團隊
組員 陳婉瑜、邱昱翰
封面設計 @Hahaha_3small
目錄
緒論 ......................................................................................................................... 1

總論 ......................................................................................................................... 2

柑橘屬 ..................................................................................................................... 4
緒論(參考即可,老師說不考)
一、中醫診治通則
1. 辨明病位臟腑→五行藏象學說
2. 四診收集病情資料
3. 八綱辨證
4. 依辨證分型施予藥物治療
➢ 張元素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
(五行藏象學說;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辨證論治的四診結果)
二、從事陌生醫療行為前的判斷依據
1. 直接證據:找尋人體臨床實驗文獻
2. 間接證據:找尋動物、組織細胞實驗文獻
3. 合理的推論:以所學醫學理論作為邏輯推論
三、舉例:腸道缺血性痙攣
➢ 人體神經分佈佔比(圖中器官比例越大,神經佔比越高)

➢ 治療大原則:增加灌流(辛溫藥:刺激神經、擴張血管)+ 降低痙攣
腸道感覺神經少,卻能感覺疼痛的原因 治療方式
阻塞(便秘) 大原則+瀉下(大黃、芒硝)
大原則+
1. 降心臟前負荷(利尿藥、強心藥(但劑量要注
意)ex:人蔘、生脈飲、附子、麻黃)
CHF 慢性心衰竭
2. 降心臟後負荷(高血壓藥裡面增加末梢血管擴
低灌流
張的 ex:杜仲、桂枝)
3. 降低心臟負荷(讓心臟跳慢一點)
熱衰竭 大原則+降熱、滋陰
氣血虛 大原則+補氣血
消化不良→蠕動慢→異常發酵→產生
大原則+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
氣體阻塞腸道→脹痛
情志不抒(交感神經亢奮) 大原則+白芍、枳殼、枳實
細菌感染 大原則+黃芩、黃連、梔子等含抗菌成份藥
病毒感染 大原則+藿香正氣散(風寒)或甘露消毒丹(風熱)
免疫疾病 師曰:不在討論範圍

1
總論
疏理氣機(或行氣或降氣),調理氣分疾病,治療氣滯或氣逆證,可使氣行通順為主要作
含義 用的藥物,稱為理氣藥。
【師曰】理氣藥主要是理營氣、中(上)焦之氣。

大部分辛(刺激神經、發汗)、苦(燥濕)、溫(增灌流)、芳香,主歸脾胃肝肺經,(除青木
特色
香、川楝子苦寒)。

作用 行氣調中(脾)、疏肝解鬱(肝)、行氣寬胸(肺)、行氣止痛、破氣散結、降逆止嘔。

結(鬱結)者散之、留(邪氣停留)者攻之、逸(滯塞)者行之
治法 適用病機 症狀
止咳平喘法 肺氣上逆 咳嗽、氣喘、胸悶
治法/ 胸脅脹痛、疝氣痛、婦女月
疏肝行氣法 肝鬱氣滯 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
主治 脈弦
脘腹脹滿、噯氣吞酸、嘔噁
理脾和胃法 脾胃氣滯
食少、大便不調
降逆止嘔法 胃氣失降 嘔吐、噯氣、呃逆

肺氣壅滯—胸悶胸痛
氣滯 肝鬱氣滯—脅肋脹痛、抑鬱不樂、疝氣疼痛、月經不調
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痛
適應症
肺氣上逆—咳喘等
氣逆 胃氣上逆—嘔惡、噯、呃、噦、吞酸等
【曾經的師曰】會「逆」的只有肺、胃

外邪客肺—配宣肺解表藥
肺氣壅滯
痰飲阻肺—配祛痰化飲藥

寒滯肝脈—配溫肝散寒藥
肝鬱氣滯
瘀血阻滯—配活血祛瘀藥、止痛
應用
飲食積滯—配消食導滯藥
脾胃氣虛—配益氣健脾藥
脾胃氣滯
濕熱阻滯—配清熱除濕藥
寒濕困脾—配苦溫燥濕藥

本類藥辛燥者居多易耗氣傷陰,故氣虛、陰虧者宜慎用!
注意
【曾經的師曰】氣陰不足者要先補氣,有氣才能理氣;沒氣則氣散人亡。

【曾經的師曰可參考】穀積、肉積分別搭配何種消導藥?
備註 1.消肉積:山楂
2.消穀積:神麴、麥芽、穀芽、雞內金
師曰:考試內容以合編講義為主,不會跟國考一樣難,請大家放心。

2
◎總論相關練習題
1. 關於理氣藥的敘述何者錯誤? 【109 期末】
(A) 脇肋脹痛、抑鬱不樂、疝氣疼痛為肝鬱氣滯的表現
(B) 本類藥易耗氣傷陰,故氣陰不足者宜慎
(C) 除川楝子苦寒外,皆辛苦溫、芳香、主歸脾肝肺經
(D) 治療氣滯或氣逆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

【答案】(C)
【詳解】除青木香、川楝子苦寒外,皆辛苦溫、芳香、主歸脾胃肝肺經

2. 有關理氣藥的敘述何者錯誤?【106、99 期末】
(A) 大多氣香性寒
(B) 本類藥物辛燥者居多,易於耗氣傷陰
(C) 主用於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司

【答案】(A)
【詳解】大多性溫

3. 凡用以調理氣分疾病,能疏暢氣機,可使氣行通順的藥物,其性味以下列何者為主?
【106-1-基礎二-52】【111、110 期末】
(A) 氣香性溫,其味苦辛
(B) 氣厚性熱,其味辛甘
(C) 氣薄性平,其味甘淡
(D) 氣烈性燥,其味苦鹹

【答案】(A)
【詳解】
(A)理氣藥大多氣香性溫,其味辛苦,善於行散或泄降,具有調氣健脾、行氣止痛、順氣降
逆、疏肝解鬱、破氣散結等功效,適用於氣機不暢所致的氣滯、氣逆等證。
(B)(C)(D)解表藥多為辛溫或辛涼。清熱藥多屬寒涼。瀉下藥多屬苦寒。祛風滲濕藥多
辛溫香燥。芳香化濕藥多溫燥。利水滲濕藥多甘淡平或微寒。 溫裏藥多辛熱而燥。收澀
藥多味酸澀。

3
柑橘屬

簡介 芸香科的一個屬,其下物種有喬木和灌木

橙、檸檬、葡萄柚、柚、柑、橘、枳、金柑、青檸(萊姆)
代表水果
【師曰】:柚、柑雜交成橙
成分 檸檬烯 橙皮素
沸點高
特色 沸點低,較易揮發
前驅物為橙皮苷,由小腸菌叢轉化後吸收
美容、清潔、香氣; 健胃、袪痰、袪風、利尿、抗病毒、抗菌、
功用
抗菌、抗氧化、陣痛、抗憂鬱 止逆、止胃痛

You might also like